可爸爸说,男孩子嘛,别人随便捏一下又不会少块肉,这件事便没了下文。
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在弟弟的嘴里好像自来水一样流畅的涌出。
上小学的我还不知道王羲之是谁时,五岁的弟弟已经可以背诵《兰亭集序》了。
等弟弟上小学时,还是如此,他得在爸妈的煎饼摊旁边朗诵到八点,才能去上学。
后来弟弟的同班同学发现了这个事情,大家三五成群的扎堆来看弟弟“表演”。
2
他们像观猴一样围住弟弟,再将硬币丢到弟弟面前,一边嘲笑一边喊他:
“再来一个,煎饼摊的显眼狗。”
爸妈并不在意弟弟的处境,他们得意于获得了关注,也得意自己将孩子教的如此“顺从。”
弟弟哪怕在被羞辱的环境下,也对爸妈言听计从的反应,让爸妈觉得自己的教育十分成功。
弟弟在同班同学的围观下第一次生出了逆反的心,他僵直的站在原地,嘴唇咬的发白。
爸妈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先是一个劲的哄弟弟开口。
后来弟弟实在不愿意开口,他们觉得被弟弟忤逆,脸上无光,就开始训斥弟弟:
“我们每天那么早出摊,不就是为了供你读书吗?这样的情况你还不好好的读,叫你朗读像是要了你的命!你今天读不读?”
“你妈妈生病没钱买药都要给你买书籍,你现在这个样子对得起自己的妈妈吗?”
“那么一点点小挫折就能把你打倒,以后你还怎么成为成功人士。”
弟弟脸色全白,但还是倔强的愣在原地,一言不发。
爸爸气狠了,竟直接拿起铲垃圾的铁铲子打在煎饼车上:
“让你陪着我们早读半小时你都不愿意,那我们努力生活供你上学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不如全家人一起饿死,都是因为你忤逆不孝,所以才会害死大家。”
“我们起早贪黑就是为了你,你承载了家庭的所有希望,你再不读,你妈和我就找座大桥跳下去。”
“你不读书,我们活着也没用,干脆断了生计,一家人一起死了算了。”
爸爸一铲子敲翻了调料台,一铲子敲翻了面糊锅,只剩下最后一铲子就要铲到最重要的摊饼锅时,爸爸的身后发出了小声的读书声: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爸爸神色放松下来,也放下了手中的铲子:
“大点声!”
弟弟低下头,让眼泪顺着鼻尖滑落,双手紧紧扣住自己的大腿,声音颤抖,大声了点: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