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女频言情 > 什么大清,这是日不落大明小说

什么大清,这是日不落大明小说

何意啥思 著

女频言情连载

朱标对此已经近乎没了感觉!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勤勉爱民的曹炳麟知县,还真让他眼前一亮,心里泛起一点惊喜的波澜。也许,能从曹炳麟这里找到个突破口,打听一些关于朱桂的消息呢。“曹大人以前确实是个清廉的官员,但说他变得这么热衷亲近百姓,那倒不至于。”杂货店老板嗤笑了一声,言语间满是不以为然。“哦?这么说,这里面还有别的门道?”朱标的好奇心更重了。杂货店老板见差役走远了,这才压低声音接着说:“门道嘛,自然是有的。”“您是问曹大人是一时兴起这样做,还是经常这样?”“这么跟您讲吧,曹大人以前从不派人这样喊。可自从十三王爷到大同府以来,曹大人这个吆喝的习惯就算是养成了!”这——?!朱标一时愣住了,完全摸不着头脑。怎么又和小十三扯上关系了?“还请掌柜...

主角:朱元璋朱桂   更新:2025-03-19 14:0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桂的女频言情小说《什么大清,这是日不落大明小说》,由网络作家“何意啥思”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标对此已经近乎没了感觉!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勤勉爱民的曹炳麟知县,还真让他眼前一亮,心里泛起一点惊喜的波澜。也许,能从曹炳麟这里找到个突破口,打听一些关于朱桂的消息呢。“曹大人以前确实是个清廉的官员,但说他变得这么热衷亲近百姓,那倒不至于。”杂货店老板嗤笑了一声,言语间满是不以为然。“哦?这么说,这里面还有别的门道?”朱标的好奇心更重了。杂货店老板见差役走远了,这才压低声音接着说:“门道嘛,自然是有的。”“您是问曹大人是一时兴起这样做,还是经常这样?”“这么跟您讲吧,曹大人以前从不派人这样喊。可自从十三王爷到大同府以来,曹大人这个吆喝的习惯就算是养成了!”这——?!朱标一时愣住了,完全摸不着头脑。怎么又和小十三扯上关系了?“还请掌柜...

《什么大清,这是日不落大明小说》精彩片段


朱标对此已经近乎没了感觉!

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勤勉爱民的曹炳麟知县,还真让他眼前一亮,心里泛起一点惊喜的波澜。

也许,能从曹炳麟这里找到个突破口,打听一些关于朱桂的消息呢。

“曹大人以前确实是个清廉的官员,但说他变得这么热衷亲近百姓,那倒不至于。”

杂货店老板嗤笑了一声,言语间满是不以为然。

“哦?这么说,这里面还有别的门道?”

朱标的好奇心更重了。

杂货店老板见差役走远了,这才压低声音接着说:

“门道嘛,自然是有的。”

“您是问曹大人是一时兴起这样做,还是经常这样?”

“这么跟您讲吧,曹大人以前从不派人这样喊。可自从十三王爷到大同府以来,曹大人这个吆喝的习惯就算是养成了!”

这——?!

朱标一时愣住了,完全摸不着头脑。

怎么又和小十三扯上关系了?

“还请掌柜细说详情。”

朱标强压下心中的震撼,不动声色地又递过去一两银子。

“好,原原本本告诉你。”

杂货店老板嘿嘿笑了两声,接过银子,神情一正,认真地说:

“十三王爷到了大同府,真是心系民间疾苦。”

“王爷常常亲自走街串巷,询问百姓的困难,替受苦的百姓主持公道。”

“那阵子,十三王爷到哪里,哪里就仿佛有了临时的县衙。”

“时间久了,大家有冤屈都直接找王爷,不去正式的县衙了。”

“曹大人作为知县,总得审理案件,做出些成绩,免得上级责怪,所以就派差役到处吆喝,吸引人来县衙告状。”

听完杂货店老板的解释,朱标和随行的锦衣卫都瞪大了眼睛,说不出话!

原来这里面还有这般的曲折?

真是开了眼界啊!

他们明白了曹炳麟为何会这样做。

毕竟,如果百姓都去找十三王爷投诉,曹炳麟作为地方官就显得多余,恐怕离丢官不远了!

因此,曹炳麟才想出了这个办法,利用差役的嘴把百姓叫到县衙诉苦,权当是给自己挣点政绩。

“又是因为小十三……”

朱标从惊讶中回过神,脸上只剩下苦笑。

他原以为,曹炳麟这事总算和朱桂没关系了。

可万万没想到,曹炳麟之所以这样做,竟是因为受到了朱桂行动的刺激!

发明蒸汽机,设计农业温室,为百姓请命,硬生生把知县逼得求百姓来打官司……

朱标进城还没几个小时,耳朵里就被朱桂的各种善行好事装得满满的!

“小十三,你还有多少让我意想不到的惊喜?”

朱标目光投向门外,凝视着代王府的方向,心中紧绷的弦终于有了一丝放松。

这次出行本是为了调查朱桂是否有违法乱纪的行为,

现在,听了这么多民间传颂朱桂的佳话,

朱标深深感到,“违法乱纪”这四个字和朱桂彻底无缘了!

如果要朱标来评价,他愿意给朱桂四个字:

高尚的品格,坚毅的操守!

正当朱标心情舒畅,打算回客栈休息的时候,

门外,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在代王府侍卫的看守下,经过杂货店前。

一瞬间,

朱标刚刚放松的心情再次紧张起来,眉头拧成了结。

这又是哪一出戏?

难道朱桂在强迫百姓做苦力?

作为大明朝的太子,朱标怎能坐视不管!

“各位,这是要干什么?”

朱标从杂货店里走出来,直接挡在了代王府侍卫的路中间,一脸严肃地质问众人。

锦衣卫们紧跟其后,围在朱标周围,警惕地盯着对面的侍卫,生怕这些被戳了脊梁骨的侍卫狗急跳墙,对朱标不利!

在他们心中,只有唯一的信念:无论发生什么,保护太子的安全最重要!

“挡路是什么意思?集体犯迷糊了吗?快让开!”

出乎意料,代王府的侍卫非但没有动手,反而用一种看热闹的眼神打量着朱标和锦衣卫们。

朱标和锦衣卫首领的嘴角不由得抽搐了几下。

受点嘲讽倒不算什么,

但那种轻蔑的眼神实在太扎眼。

“我想了解一下,这些人是怎么回事?”

朱标指着那些衣衫破烂的民众,向代王府侍卫首领询问,同时又故技重施,悄悄塞给他一块碎银。

啪嗒!

朱标的手被轻轻一碰,银子掉在地上。

“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我可是代王的亲兵,会在乎你这点小钱?”

代王府侍卫的讽刺让朱标脸色微微一变。

不收钱?

难道是嫌少了?

朱标使了个眼色。

锦衣卫首领再次呈上一块更大的银锭。

啪嗒!

依旧无情地被打落。

“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收了你们的钱,我就得被赶出代王府,我可不想走!”

随后,侍卫显得有点不耐烦:“有什么疑问赶紧问,别磨蹭了。”

听到对方愿意合作,朱标稍稍安心,但平日里屡试不爽的金钱策略在代王府侍卫身上失灵,让他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

小十三是怎么办到的,让这些侍卫如此忠心耿耿?

“站着干嘛?不问就让开。”

见朱标发愣,代王府侍卫微皱眉头。

“问,问,立刻问。”

朱标连忙接口,指着那群人,逐一提问:

“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带他们?又要带他们去哪里?”

一连串问题扔出去,四周一片愕然。

“问题还挺多啊。”

代王府侍卫不乏讽刺意味。

“劳烦了。”

朱标拱手赔笑,略一思索,侍卫便一五一十地回答:

“首先,他们是逃难回来的蒙古流民。”

蒙古来的流民?

朱标十分惊讶。

原以为是朱桂抓的百姓,没想到是北方的逃亡者!

“至于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我一起回答。”

“纠正一下,我们这不是押解,是护送!”

“因为他们没有户籍,官府管不了,也帮不了,只有代王同情他们,雇用了他们。”

“虽然没有工钱,但代王提供食宿,待遇和普通百姓一样,住的地方还整天供暖。”

“他们的工作,就是帮忙修建王府。”

听到这里,朱标除了惊讶,更多的是感叹!

小十三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仁慈了?

不但收留流民,还包吃包住!

随即朱标恍然大悟:

朱桂这是以工代赈啊!

在寒冬中盖房子谈何容易?

朱桂显然是找个理由让流民有活干,同时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

不至于让这些人在这寒冷中受冻挨饿,真是个妙计!


就在汤和想趁着这股轻松劲儿提出告老还乡的时候,朱元璋突然话锋一转,笑容里藏着那么一点点不易察觉的锐利。

“这…?”

汤和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你不是总能猜到我心里想什么吗?再猜猜看,能不能猜中我现在在想什么?”

朱元璋看着沉默的汤和,那笑容里隐隐约约藏着一丝威胁。

这句话,就像是一块冰,直直地冻进了汤和的骨子里!

......

而在晋王府里头。

“我们该怎么办啊?”

秦王朱樉显得十分着急,求助的眼神投向了晋王朱棡。

自从朱标去各地巡视之后,朱樉就一直忧心忡忡的,生怕自己藩王的位置保不住。

所以他偷偷跑到晋王府,希望能和朱棡一起商量对策。

“还能咋办?听天由命呗。”

“二哥你还是小心点好,要是被发现了,那后果可比百姓不满严重多了,父皇可能会废了咱俩的!”

朱棡表面上看起来挺冷静的,但实际上更担心朱樉私自离开封地会连累到自己。

虽然朱樉年纪比他大两岁,但现在却慌得跟什么似的,反倒是年轻的朱棡显得更加沉稳。

“圣旨到!”

门外,锦衣卫响亮的声音传来。

朱棡叹了口气,该来的总是会来。

朱樉吓得连忙躲了起来!

“朱棡接旨!”

朱棡站起身,跪下来迎接锦衣卫宣读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晋王朱棡在封地屡次违法,特罚俸禄一年,抄写《大明律》一千遍,由锦衣卫监督执行。”

锦衣卫读完,笑眯眯地说:“晋王殿下,您可以起来了。”

朱棡一听,心里的大石头算是放下了。

虽然在朱樉面前装作不在乎惩罚...

朱棡心里慌得差点魂都没了,但脸上却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直到明确了惩罚内容,没有提撤销王位的事,他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麻烦大人跑这一趟了。”

朱棡使了个眼色,让手下给锦衣卫塞了银票。锦衣卫自然是笑纳了,接着又开口:“皇上还有句话让我带给你。”

“嗯?”朱棡一愣,有些意外。

圣旨里没说,额外加这么一句口头命令,能是什么要紧的事?

看着朱棡满脸的疑惑,锦衣卫说出了原因:

“皇上让您多向代王学习学习。”

哎?

朱棡一时半会儿没反应过来。

要向那个十来岁的代王朱桂学什么?

而且朱桂去大同府也就几个月,能学出什么名堂来?

“晋王可能不知道,代王最近可是春风得意呢。”

锦衣卫得了好处,就细细说起来,比如朱桂捣鼓出蒸汽机,还搞了集中供暖这样的新鲜事儿。

听得朱棡脸上的肌肉一阵抽搐!

最后,锦衣卫又补了一句:

“正因为这些功劳,皇上特别赏给了代王二十万两宝钞,估计奖励已经到大同了。”

这话一说,朱棡彻底傻眼了。

自己这边挨批评,朱桂那边却是受赏?

这唱的是哪出戏?

难道父皇是在间接敲打我?

再说朱桂那小子,好好的一个藩王不当个安安稳稳的逍遥王爷,

整那些蒸汽机、集中供暖的花招,这不是明摆着给父皇添堵吗?

他恨不得马上飞到大同找朱桂理论一番!

有太子朱标在,咱们这些藩王哪还轮得到争夺位置。

你瞎折腾啥?真是莫名其妙!

朱樉一听说圣旨到了晋王府,二话不说,撒开腿就往秦王的领地跑。

心里早就把朱桂埋怨了好几遍:都是兄弟,本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

凭什么我们挨骂,朱桂倒好,不仅没事,还得了父皇的赏赐?

听说他还打算实行什么“三九七”工作制,寅时天不亮就上班,亥时才下班。

朱樉一听,第一反应就是——朱桂肯定是脑子进水了!

肯定是!

不然谁能想出这种莫名其妙的主意来!……

圣旨一到,秦王府、晋王府纷纷知道了消息,这件事就像风一样在藩王之间传开了。

燕王朱棣、齐王朱榑他们也听说了。

在燕王府里,姚广孝得知消息,马上就去找了朱棣。

当时,朱棣正在校场和手下的将士们比武。

看到气喘吁吁的姚广孝,朱棣暂停了比试,走到一旁洗手,姚广孝紧跟在后面。

“殿下,太子很快就会来巡视了,还请燕王殿下提前做好准备!”

姚广孝看了看周围的将士,压低声音对朱棣说。

“准备啥,照常做事就行。”朱棣摆了摆手,眼神又回到还在比武的士兵身上,对姚广孝的话没太上心。

其实,姚广孝还没开口之前,朱棣就已经听说了一些风声。

但他不害怕,毕竟他自己是清白的。

相反,朱棣还挺期待能和久违的哥哥朱标聚一聚。

姚广孝见状,靠近了些,耐心劝说:“这次太子巡视的结果,一定会报告给皇上的!燕王虽然没有过错,但也算不上特别出众。如果能在封地预先做一些准备,燕王就能在众藩王中脱颖而出,得到皇上的喜爱!”

朱棣听了,眉头微微皱了一下,视线从校场回到了一脸平静的姚广孝身上。

说实话,朱棣并不愿意这样做,觉得没什么意思。

朱标本来就占尽了优势,就算得到朱元璋的喜欢,又能怎么样?

但是转念一想,按照姚广孝的方法去做,也不费什么事。

于是,朱棣那张冷峻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既然道衍法师你有这份心思,那就去做吧。”

“殿下,我这就去安排。”姚广孝大喜,觉得自己劝朱棣“搞事”的计划又前进了一步。

没错,这些天姚广孝一直在撺掇朱棣“闹腾”。

他想通过这个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可惜朱棣不愿意配合,让姚广孝很头疼。

现在朱棣终于松口了,姚广孝心里不由得升起了一丝希望。……

而在代王府,朱元璋的旨意也送达了。

“殿下可能还不知道,皇上听了您的事迹,高兴得合不拢嘴,直夸您有圣贤的风范呢!”

宣旨的锦衣卫笑眯眯地扶起朱桂。“这一路辛苦了,大人。”

“来人,给大人安排个休息的地方。”朱桂笑着吩咐下人招待锦衣卫,自己则去看朱元璋的赏赐。

“二十万两宝钞!等有了燧发枪的图纸,这些钱直接就可以去市场买材料了!”

看着眼前的几箱宝钞,朱桂满面笑容。

现在最缺的就是钱了!

朱桂很欣赏朱元璋不玩虚的,直接给实惠的做法,这才是个好领导!

【叮!您已成功完成‘藩国之争’任务!】

【恭喜您获得燧发枪图纸!】


“这啥玩意儿……菜叶子?”文书送上来的时候,还附带着几片绿油油的菜叶子,让朱元璋一下懵了。

就这几片不起眼的菜叶子,咋还能用快马加急送来?

“不对劲儿!”朱元璋猛然醒悟,瞪大眼睛仔细端详那些菜叶,发现了不简单的地方——现在可是十一月的大冬天,大同府本该是白雪皑皑,哪来的新鲜蔬菜叶子?

朱元璋怀着又惊又疑的心情翻开了朱标的信,信的开头写着:“父皇,儿臣要替代王朱桂请功……”

接着,信里详细列出了一堆事儿,比如朱桂发明了蒸汽机、搞了集中供暖、清理了废弃矿井、盖了蔬菜大棚、安置了流浪百姓、还搞了救灾,还身体力行带领官员们亲近民众,这些事儿都是朱标从曹炳麟那儿听来,一件件记下的。

看完信,朱元璋脑子里就剩俩字:朱桂!

好像大同府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朱桂的身影,大事小情他都插了一脚,啥都能干。

朱元璋记得朱桂到大同才五个月,他怎么就干出这么多事来了?难道他真有超能力?

不过无论如何,两个不成气候的儿子后面,总算是出了个争气的!

“代王朱桂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真是皇子的榜样啊!”朱元璋爽朗大笑,毫不吝啬地夸奖起来。

看着汤和那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朱元璋随手把信扔到他面前,嘴角含笑说:

“老汤,你也瞅瞅,给咱这公子哥儿评价评价。”

作为父亲,他心里自然希望汤和能夸夸朱桂。

“陛下放心,微臣这就看。”

汤和接过信,开始仔细读起来。他的眼神从一开始的困惑渐渐变得严肃,然后是惊奇、震撼,最后是不敢相信,整张脸上写满了震惊!

“陛下,微臣看这代王做的事儿说的话,有点圣人的风范啊!”

汤和放下信,对着朱元璋拱手大声赞叹。

“哈哈哈,圣人的风范,好个说法!”

“朱桂真是不给我儿子丢脸,颇有我年轻时候的英雄气概!”

朱元璋开怀大笑,对朱桂的表现非常满意。

聊着聊着,汤和又提到了信里的细节:

“陛下,信里说的好多东西,臣之前闻所未闻啊!”

“尤其是那个叫‘蒸汽机’的神奇东西!”

“臣这脑袋瓜子实在想象不出这么神奇的东西到底是个啥样!”

朱元璋轻轻点头,他自己也想象不出来。

但信里描述的,朱标显然是亲眼见过蒸汽机。

“不止是这蒸汽机稀罕玩意儿没见过。”

“就连信里说的那种能让屋里暖和得跟春天一样的供暖设施,以前也没听说过世上还有这等好东西。”

朱元璋眼神望向大同府方向,兴致勃勃地说:“说的我都想亲自去看看了。”

汤和连连点头,心有共鸣:“陛下所想,也正是微臣的心思。”

朱元璋心里清楚,那份向往只能埋在心底。

作为帝王,他不能随意亲自跑到大同府。

但汤和的眼里闪烁着不减的热情,因为他有这个自由。

已经退休的汤和,这次来的目的就是请求回乡养老。

只要皇帝恩准,他的脚就能迈向大同府,也许那里真的四季如春。

心中盘算着,汤和不由感慨:

“代王真是个奇人!

信里说的蒸汽提水、蔬菜温室,件件新奇,都是老臣前所未闻的东西!”

朱元璋听着,微微点头回应:

“这些奇技听起来玄乎,朕也没亲眼见过,是好是坏不好说。但信里提到一点,朕特别看重。”

汤和神情微变,同样出身平凡的他,心照不宣地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只见朱元璋面带激动,继续说:

“那就是大同府的寒冬没有一个人被冻死!

就算是古时候的名相,姜子牙、管仲、乐毅,恐怕也难有这样的功劳。

而我的桂儿,才几个月时间,就在大同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真让朕脸上有光!”

朱元璋对信里内容毫无怀疑,毕竟是朱标写的,不容质疑。

汤和心里暗想,果然是那回事。

朱桂能让大同冬天没冻死人,真是奇迹!

“代王这番举动,造福了百姓,肯定能得到万民的称赞!”

汤和诚恳地说出了心里话,朱元璋闻言笑容满面,心满意足。

但一提朱樉、朱棡,朱元璋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

“桂儿的功劳,不容否认。

但朱樉、朱棡这两个小子,简直给朱家丢尽了脸面!

马上把他们召回京城!

好好教训一番!

要是还不知悔改,就剥夺他们的藩王地位!”

“陛下息怒!”

汤和连忙劝解。

“秦王和晋王只是一时糊涂,不知者不怪罪,陛下为何不给他们改正的机会?真再犯错,严惩也不迟。”

汤和拱手极力劝说,毕竟他对朱樉、朱棡有深厚的感情。

朱元璋沉默不语,似乎在权衡。

片刻后,他眉头舒展,心意已决,暂时放下了召回两子的打算,转而吩咐侍从: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罚俸禄一年,另外抄写《大明律》一千遍,锦衣卫监督执行。”

“同时严令二人,必须向代王朱桂认真学习!”

“遵旨。”

锦衣卫领命退下。

汤和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庆幸自己猜对了。

他知道朱元璋极为重视亲情,绝不会对自己的儿子痛下杀手。

于是顺着杆子爬,给了朱元璋一个台阶下,朱元璋也就顺水推舟。

惩罚既定,接下来便是论功行赏。

“你说,该赏给桂儿什么呢?”

朱元璋问汤和,一脸犯难。

他之前没太注意朱桂,现在朱桂立了功,他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封赏了。

汤和不假思索:

“据信里所说,代王修建了许多便民设施,花费一定不少。

臣估计,代王现在恐怕手头紧得很。”

朱元璋一听,眼前一亮。

“有道理!”

“那就赏钱!”

“来人!”

“代王朱桂治理国家有方,特赐二十万两宝钞!”

朱元璋笑道。

“遵旨!”

又一锦衣卫领命离去。

事情办完,朱元璋心情更加愉快,汤和也跟着松了口气。

两人又聊起了朱桂小时候的趣事,笑得前仰后合。

“李善长这个人,你觉得怎么样?”


既安顿了流浪人员,又保护了他们的尊严,还获得了一群忠心耿耿的助手!

一箭三雕!

“还有别的事吗?”

代王府的守卫看着面带满意的朱标问到。

“没了,大家慢走。”

朱标主动让开路,拱手告别:“代王府这举措功德无量,祝各位路上平安!”

“感谢殿下。”守卫一笑而过,没再多说,领着队伍离开了。

朱标目送众人远去的身影,直到看不见,心中感慨不已:

“以劳动代替救济,真是好办法!以后各地受灾的百姓都能用这方法解燃眉之急了!”

想到提出这个计策的朱桂,朱标不由得长叹一声:

“以前是我小瞧了小十三啊!”

这一刻,朱标的内心百感交集。

本是来调查朱桂是否违规的大明太子,

现在却对自己的狭隘感到羞愧。

在朱标看来,朱桂的所作所为才真正符合储君的风范!

朱桂应当是全民的榜样,无愧于大明藩王的美誉!

“接下来,去见见曹炳麟吧。”

朱标把目光转向了县衙。

他打算去见县令曹炳麟,吩咐他搜集朱桂善行的证据,并送到京城去。

也让父皇高兴高兴!

在县衙里,

得知太子秘密会面的要求后,县令曹炳麟悄悄到来。

“微臣大同府县令曹炳麟,拜见殿下!”

曹炳麟进入密室,看见那个背着手站立的温文尔雅身影,赶紧上前行礼。

“嗯。”

朱标转过身,打量着眼前这位看似四十其实已经秃顶的官员。

“直接说重点吧。”

“我这次巡视藩国,作为大同府的地方官,你有没有发现代王朱桂有什么不当行为?”

朱标随口一问,想听听曹炳麟眼中的朱桂是怎样的。

没想到,

曹炳麟一听“朱桂”两个字,眼眶竟然湿润了!

朱标脸色一正,

难道朱桂不欺负百姓,专门欺负官员?

“启禀殿下,代王没有违法乱纪,只是……”

曹炳麟如实回答,但表情有些犹豫。

得知朱桂品行端正,朱标心里放松了一些,追问:“只是什么?”

这句话留了个悬念,正好勾起了朱标的兴趣。

“只怕代王继续执政,我这县令就该辞职回家了!”

在朱标疑惑的目光下,曹炳麟哭诉起来:

“自从代王来到,我这个知县就成了闲差了!”

这样一来,我这县令大半年来都没什么政绩了!

按照王爷的说法,他简直就是个工作狂,非要彻底压过我这个小官的积极性!

我心里就一个念头翻来覆去,这口气咽不下!还不如辞官,回家图个清静!

这话一出,朱标脸上满是惊愕。

就凭小十三那股子破案的劲头,就把曹炳麟逼得想辞官回家种田了?

但朱标心里清楚,小十三的本事远不止破案这么简单。

他还闲着没事捣鼓出了蒸汽机,搞起了现代化农业温室!

接手曹炳麟原本棘手的案子,不过是小十三众多手笔中的小意思!

“小十三这用不完的精力,真是让人佩服!”

朱标没心思安慰曹炳麟,反而对与小十三的再次相遇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他在想,这才几个月不见,小十三怎么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焕然一新!

这其中的原因,他得亲眼看看!

曹炳麟见哭诉没有得到回应,便转而看向朱标,立刻发现对方陷入了沉思。

对于这位肩负使命巡视的大明太子的反应,曹炳麟并不太惊讶。

毕竟,代王朱桂近几个月来的惊人举动,谁听了都会目瞪口呆!

片刻后,朱标恢复了常态,看着一脸委屈的曹炳麟,轻轻笑道:“曹大人刚才说的辞职的话,我就当没听见,以后也不用再提了。”

朱标机智地给了曹炳麟一个台阶下,他知道能管理大明重镇的知县,肯定不是等闲之辈。

这样的人如果因为比不上朱桂就辞职,别说他自己不会答应,怕是连父皇朱元璋也不会同意。

“我想知道,这几个月来,小十三到底干了些什么?”朱标直接进入了主题。

“回殿下,这事说来话长。”曹炳麟偷偷擦去眼角的泪水,望着和蔼可亲的朱标,几个月的紧张情绪稍稍缓解。

曹炳麟之前哭诉确实事出有因,他确实被朱桂的行动深深感动。然而作为一个知县,他又怎能向下属诉苦呢?

此时在这里,面对以仁德著称的太子,曹炳麟终于得以一吐心中的郁结。

哭诉过后,曹炳麟的心情稍微好转,脸色也渐渐恢复正常。

“好,曹大人请坐,我仔细听你说。”朱标不明其意,只是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多谢太子殿下!”曹炳麟拱手道谢,然后坦然坐下。

理清思路后,曹炳麟详细讲述了朱桂近几个月的作为:“除了查案,代王听说大同府冬天经常有人冻死,马上表示这事儿他来解决。”

“接着,代王捣鼓出了一件叫蒸汽机的神奇东西,并用它实现了集中供暖。”

“热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每家每户,让大同府的百姓即使在严冬,也能享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关于蒸汽机和集中供暖的事情,朱标也有耳闻,甚至还远远看过蒸汽机。

如今从大同府知县口中确认,他知道蒸汽机值得一书,可以呈报给父皇。

“接着说。”朱标吩咐道。

“后来的事,更显代王的智慧。”曹炳麟忽有所悟,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

“哦?怎么个显法?”朱标这时像孩子一样好奇,连连追问。

曹炳麟不再绕弯子,直接说:“代王知道蒸汽机供暖范围有限,城外很多百姓享受不到。于是他灵机一动,放话说要收购废弃的矿井。”

“那些废弃矿井水多难挖,很多奸商闻讯赶来,急于脱手。代王全部买下,当时大家都说代王傻。”

“结果,代王反过来用蒸汽机排空矿井积水,废弃矿变成了金矿,而且没有借此敛财,而是按成本价把煤卖给城外的百姓,帮助他们安稳过冬。”

“这一来,百姓都称代王为大同府的救世主。”

曹炳麟讲得活灵活现,好像亲身经历过一般。

这一席话,解开了朱标心中的另一个谜团——朱桂为什么费那么大力气收购废弃矿,又低价卖煤,原来都是为了城外的百姓!

这一举动充分证明,朱桂心怀百姓,真诚可贵。


朱桂听了朱标真心诚意的道歉,愣了一下,随后轻轻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这都不是事儿,大哥你不用往心里去。”

“再说,我怎么可能去做那些违法违纪的事情呢?我可是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朱桂又加了一句。

没错,朱桂是个穿越者,几个月前不明不白地从现代穿越到了明朝,但这事儿没必要跟朱标说。

朱标半懂不懂地点点头,没再追问,转而想起了之前的疑问。

“说起来,小十三到大同也有一阵子了,怎么王府到现在才开始盖呢?”他看着忙碌的百姓,不解地问朱桂。

朱桂脸上闪过一丝心疼,看着朱标疑惑的表情,苦笑了一下:

“没钱啊。”

没钱?

朱标当场就愣住了!

他还记得,朱桂出发来大同的时候,朱元璋特意给了他十万两银票,就是为了盖王府用的。

现在朱桂却说没钱,那笔钱到底跑哪儿去了?

“父皇不是给你十万两吗?怎么会没钱?”朱标满腹疑惑,忍不住问了出来。

“要花的地方太多了,十万两哪够?”朱桂坦白地说,“比如说造蒸汽机、买旧矿石、铺暖气管道,还有建农业大棚,哪一样不要花大钱。”

“这些玩意儿,个个都是烧钱的祖宗,十万两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朱桂的话差点让朱标惊掉下巴。

我没听错吧?

小十三居然把盖王府的钱用来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了?

这简直就是活菩萨啊!

朱标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调查过的朱樉、朱棡两位王爷。

那俩家伙别说拿钱帮老百姓了,恨不得把百姓榨得一滴油都不剩!

相比之下,朱标看朱桂的眼神更加真诚了。

“小十三,你做得太好了!大同的老百姓会记住你的好,你的美名会流传千古的!”

朱标夸奖朱桂的同时,也没忘批评其他藩王,“真该把朱樉、朱棡那两个混小子抓来大同,让他们学学你怎么爱护百姓的!”

朱桂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他不过是个普通的现代青年,可不是什么爱民如子的圣人。

刚穿越不久,他就得到了一个“竞争系统”。

要不是这个系统,他也不会这么拼。

念头一转,朱桂眼前浮现出了竞争系统的蓝色界面。

【竞争系统】

【宿主:代王朱桂】

【任务:促使至少一位藩王受罚,奖励:燧发枪设计图】

【商城:蒸汽机材料、农业大棚材料、供暖系统材料...】

【已获取奖励:蒸汽机设计图、农业大棚设计图、供暖系统设计图】

朱桂的目光停留在奖励上,这些都是已经在大同出现过的宝贝,这意味着他已经完成了三个任务,得到了相应的奖励。

他现在知道的使用系统的方法很简单:完成任务,得到设计图纸的奖励,然后再在商城解锁相关材料购买权,当然,钱得自己出。

另外,朱桂还发现系统有个特别的功能——可以改进奖励的东西。

比如,他因为需要把一些蒸汽机改成了抽水机。

系统的更多秘密,还得朱桂慢慢探索。

思绪回到现实,系统界面渐渐消失,朱桂的目光落到了一脸激动的朱标身上。

他开始琢磨,该怎么回答,才不让这个满怀期待的哥哥失望。

朱桂想了想,有了应对的话。

“哥哥夸奖了,”他淡淡地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话里话外,朱桂显得十分谦虚,但这些话并不完全真实。

毕竟,如果说这一切只是因为系统的指示,恐怕难以让人相信,就连心思细腻的朱标听了,也会起疑。

可是,看他的言行举止,听他的谦虚之词,朱标竟感觉这些话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无比,简直可以对天发誓!

朱标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太好了!太好了!”

“小十三,你的见识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啊!”

“咱们老朱家有你这样的儿子,哥哥真是太骄傲了!”

朱桂看着眼前精神焕发的朱标,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作为穿越者,朱桂很清楚朱标命运坎坷,早年就在洪武二十五年去世,现在是洪武二十二年末,两年后,这位备受期待的太子朱标就会突然离世,一切都已成定局。

随之,大明皇位将跳过朱元璋的儿子们,直接传给孙子朱允炆。

后来,朱允炆即位激起了朱棣的反叛。

作为明朝王爷之一,朱桂自然也希望在皇权争夺中占据一席之地。

既然穿越来了古代当上了王爷,如果不去争夺皇位,岂不是成了笑话,被人嘲笑?

朱桂不想成为别人的笑料,但想升级为皇帝,实力是必须的。

朱允炆拥有正统地位,朱棣出自武将,军中人脉广泛,如果没有准备,朱桂根本不是两人的对手。

所以,几个月前,他请求外放到藩王的位置,实际上是暗中积累力量,为皇权争夺做准备!

而这系统给的燧发枪设计图,无疑是加强军力的关键!

虽然洪武年间已经有了火器,但和燧发枪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那些粗制滥造的火器哪能抵挡得住?

然而,这个系统发布的“竞争”任务,确实让朱桂头疼。

之前的目标不过是县官、商人,这次要在藩王之间制造矛盾,还要让藩王受到惩罚,难度之大,前所未见。

幸好朱标及时出现,让局面有了转机。

“哥哥刚才说带着父皇的命令来的?”朱桂觉得有必要确认一下,就问了出来。

“对,我遵照父皇的命令巡视各藩,一旦发现不轨行为,立刻报告父皇,由他老人家来决定。”朱标笑着回答,显然对朱桂印象不错。

朱桂听完,微微点头,又问:“那哥哥为什么说朱樉和朱棡两位兄长做事不当呢?”

提到这两个人,朱标脸上闪过怒色。

“那两个人在自己的领地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死不足惜!我已经把他们恶行的证据交给了父皇。”

虽然愤怒,但朱标的思路异常清晰,眼光转向朱桂,语气平和下来:

“但你不一样。”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