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一路高升》,是作者“玲玲”笔下的一部小说推荐,文中的主要角色有玲玲杨振,小说详细内容介绍:万历十年,这是一个暗潮汹涌的时代。张居正的当国已到了尾声,万历皇帝的内心骚动不安,李太后左右两难,冯“大伴”暗自盘算。北方靼子虎视耽耽,戚继光严阵以待。海青天垂垂老矣,朝堂上明争暗斗。倭寇之患一平难平,戚家军大显神威。莺歌燕舞,文人骚客,一代风流。天下风云出我辈,杨振一出显神威,这是一个注定他要独领风骚的时代!新建了一个读者群,有兴趣的......
主角:玲玲杨振 更新:2025-04-28 04:47: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玲玲杨振的现代都市小说《一路高升TXT》,由网络作家“玲玲”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一路高升》,是作者“玲玲”笔下的一部小说推荐,文中的主要角色有玲玲杨振,小说详细内容介绍:万历十年,这是一个暗潮汹涌的时代。张居正的当国已到了尾声,万历皇帝的内心骚动不安,李太后左右两难,冯“大伴”暗自盘算。北方靼子虎视耽耽,戚继光严阵以待。海青天垂垂老矣,朝堂上明争暗斗。倭寇之患一平难平,戚家军大显神威。莺歌燕舞,文人骚客,一代风流。天下风云出我辈,杨振一出显神威,这是一个注定他要独领风骚的时代!新建了一个读者群,有兴趣的......
走了没多远,来到一间茅草屋前,少女上前,轻轻敲了一下门,喊道:“爹爹,女儿回来了。”
杨振一愣,问道:“你不是说带我去李卓吾家吗?怎么到你家里来了?这不大合适吧!”
“我可不敢骗你这个杨会元,这里的确是我的家,但是你要找的李卓吾也的确在里面,不要犹豫了,跟我进来吧。”少女调皮的一笑,转身推开门,走了进去,杨振只好跟在后面。
少女进了屋子,朝里屋喊道:“爹爹,女儿带了一个人来见你。”
杨振这才明白这个少女就是李卓吾的女儿,他惊喜交加,顾不得礼节,一个箭步跑到里屋,张口说道:“李老先生,你还记得我晚辈吗?今日前来打扰,实是有要事相求!”话刚说完,才看清了眼前的景象,只见里屋一张床上,一个老者躺在上面,身上盖着一床被子。他的声音惊醒了他,老者艰难的坐起半个身子,转过头来说道:“是谁啊?我身有疾病,不方便见客,还望见谅。”
杨振疾步走到床前,扶住老者,说道:“李先生,您不认识我了吗?前几日您对晚辈的谆谆教诲,晚辈一直铭记在心呢,今日特来拜访。”
躺在床上的老者的确是李卓吾,他睁大眼睛,仔细打量了杨振一番,眼中流露出惊喜的神色,对那少女说道:“小惠,你怎么将他带到家里来了?我不是吩咐过你,不可随便带人来吗,你怎么又忘记了?”
“爹爹,如果没有他,女儿现在可能已经回不来了!”少女的声音中透露着一丝撒娇的味道。
“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李卓吾听到女儿差点出事,也不由得紧张起来,坐直了身子,紧紧的盯着少女。
名叫小惠的少女于是将刚才发生的事仔细说了一遍,说着还不时偷眼瞧瞧杨振。李卓吾听完,长舒了一口气,再望着杨振时,脸上的表情已不是刚才那样严峻了,他叹道:“真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前几天我不认识你的话,今天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看来你我有缘啊!”
杨振也想接着附和两句,但他发现李卓吾脸色蜡黄,冷汗颗颗渗出,不禁动容,问道:“李先生身体不舒服吗?怎么不去看大夫?”
李卓吾叹息道:“我这个病不用看医生的,过几天自然就会痊愈的。”说着,李卓吾的身子渐渐的躺了下去,似乎不想谈及这方面的话题。
杨振感到奇怪,什么病不用看大夫自然就会好的呢?他不解的望向小惠,小惠偷偷的向他一招手,杨振跟着她走到一边,小惠说道:“爹爹其实是在说谎,你看看我家中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杨振向屋中扫视了一眼,只见家徒四壁,空空如也,显然李卓吾的生活状况十分困难,小惠叹道:“家父从泉州来到京城,身体一直不好,但是因为没有钱看大夫,所以一直拖着,我真怕,怕他------”小惠说到此处,声音逐渐低了下去,她低下头,发出抽泣声。
小惠低垂着头,杨振看到她的肩膀在微微耸动,长长的眼睫毛遮盖住了她的眼睛,任何人看了都会为之心动。杨振也不例外,他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说道:“你不要担心了,这里有点银子,你先拿去给你父亲买药吧。”
小惠惊喜的抬起头来,她接过银子,忽然又意识到了什么,把银子又塞到杨振手中,幽幽的说道:“不行!爹爹是不会允许我私自接受别人的馈赠的,如果被他知道,恐怕也不会吃拿这些银子买的药的。”
杨振惊讶还有如此固执的人,说道:“究竟是你爹爹的话重要呢还是他的身体重要?你可以先将银子收下替他买药,不要说是我的不就成了?快点收起来,李先生的身体可耽搁不起啊,万一出点差错,我会过意不去的。”
小惠一咬嘴唇,终于收下了银子,浅浅一笑道:“公子真是好心人,小女子无以为报。咦,你来找爹爹有何要事?”
杨振不知道此事该不该和她说,想了片刻,到嘴边的话还是咽了下去,说道:“等你爹爹的身体好了我再来拜访吧,今天天色不早了,多有不便,我明日再来打扰。”
小惠眼中流露出失望的神情,她低声说道:“公子怎么不多坐一会儿?既然公子不想多呆片刻,那我就送公子出去吧。”
杨振走到门口,又嘱咐了小惠两句,这才匆匆的往家里赶,等他到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他感到浑身疲惫,躺到床上一动也不想动,闭上眼睛,竟然都是那个少女的身影,他想自己到底是怎么啦?古代的美女难道真的那么吸引人吗?虽然极力想否定,毕竟自己根基为稳,当前生存是最主要的,可小惠那充满哀怨的眼神还是挥之不去,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他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杨振又在家里坐了一天,也没发生特别的事情,只是听到传言,朝中有人正预谋要联合弹劾宰辅大人,但是谁都不清楚究竟由谁带头,何时发起?他心想坏了,如今政局稳定,如果突起风浪,不仅要牵涉到很多人,恐怕对百姓,对大明朝都不利,他猛的想到会不会是由汪涵道带头,不过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御史,恐怕另有其人。一想到还有一天就是自己答应汪涵道给他奏本的日子了,他再也坐不住了,直接去了李卓吾家。
才到门口,远远的就看见李小惠扶着李卓吾在门前散步,看他的气色和动作显然好了许多,杨振快步上前,说道:“李先生身体恢复得不错啊,我看很快就会痊愈了。”
“哦,原来是杨大人,快快进屋,小惠去将我的那茶叶拿出来,我要与杨大人好好畅谈一番。”李卓吾的心情看上去也不错。
杨振羞愧的说道:“李先生千万不要再大人大人的称呼晚辈了,岂不是折杀晚辈吗?您还是叫我的名字吧。”
“哦,那也可以,论年纪我和你父亲差不多大呢!你的名字是叫做------”李卓吾似乎想不起杨振的名字。
“您就叫我士奇吧。”杨振情急之下替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做士奇。
“好,士奇,果然是个好名字,寓意不凡啊,咱们进屋再谈。”
二人进了屋,分主宾坐下,小惠很快端上来了两碗香喷喷的茶,杨振对茶道从来就没有研究过,但此刻也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产生,他不由得问道:“这茶水好象很奇怪,晚辈从来没有品尝过。”
“呵呵,当然了,这是我从泉州带过来,是当地的特产,多喝此茶不仅能够颐养性情,还能有益身心呢。哦,昨日我身体不适,招呼不周,还望士奇不要在意,你那么远的跑来,肯定有重要的事吧,不知道我能不能帮得上你的忙。”李卓吾开门见山的替杨振挑明了话题。
杨振于是将奏本的难题说了出来,李卓吾听了也紧皱眉头,半晌没有说话。杨振着急了,急忙说道:“李先生也没有稳妥的办法吗?”
李卓吾终于开口说道:“实不相瞒,士奇,你还记得我曾对你说过,汪涵道有一个朋友和宰辅大人颇有渊源,宰辅大人必会给他几分面子,那个人其实就是我。”
“啊,怎么会是这样?”杨振极力控制自己激动的心情。
杨振看看和汪御史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转了几个街道,很快就到了兴隆胡同,汪御史的家就在胡同里。杨振走近一看,这里的房舍虽然平整,但是高度却远不能和那些达官贵人的宅子所比拟,一看就是普通的百姓人家,杨振不料这个汪御史如此清廉,心里不禁对他暗暗产生了一丝好感,他抬眼一看,汪家是个四合院,大门上的陈锈班驳证明了它的年代久远,他整了整衣冠,走上前去,扣了几下门环,然后退后几步,等待开门。
不一会儿,大门开了一条缝,一个满头白发、穿着灰白布袍的老仆探出了一个头,他打量了杨振两眼,忽然惊喜的说道:“你就是杨会元吧?我家老爷已经等候多时了。”说着,把门全部打开,站在门口,恭敬的迎接杨振。
杨振点点头,走了进去,抬眼一望,院子虽然不大,却种着一些他叫不上名字的植物,树叶青翠,分外喜人,在初春竟然能有这样的景色倒也是一种惊喜,在正中的房子前站着一位玉树临风的少年公子,杨振定睛细看,正是汪士直。
“杨兄,你来得正好,家父正在等你呢,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汪士直兴奋的迎了上来,拉着杨振一起向屋内走去,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我答应过的事怎么会不作算呢,君子一诺千金,岂是那么容易反悔的吗?”杨振正色道,他知道这个时代的人深受程朱理学的浸染,处处以信义为先,所以也不忘表白一下。
“是,是,小弟说错了,请杨兄千万不要见怪。”汪士直自知说错了话,惶恐的连连道歉。
杨振当然不会放在心上,于是挽着汪士直的手进了里屋,
进了里屋,杨振发现陈设十分简陋,一张八仙桌摆在正中,两边放着两张破旧的椅子,其余的也是一些必须的家具,汪士直招呼杨振坐下,自去向汪御史禀报。
杨振坐下后,在喝茶等待的时机,忽然看到正中墙壁上挂着一副画,画中几棵大树之间一只斑斓大虫,正张开血盘大口,凶相毕露,从山上作势欲扑,一只小黄雀离它的爪子只有一步之遥,却浑然不觉,正悠闲自得的啄着小虫。杨振大惊,这副画似曾相识,好象在哪里见过似的,猛然间,他想了起来,那次在张居正书房里不也曾看多过吗?一个堂堂御史怎么在自家正堂中挂着一副寓意如此明显的画呢,岂不是授人以柄吗?他究竟是何用意?如果传到张居正的耳朵里去,即使他能饶过,恐怕皇上也不会放过他。正为汪御史担心不已心,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心知必是汪御史来了,连忙将眼光从画上移开。
“杨公子久候了吧?快快请座。”汪御史脸上带着微笑,快步按住了正要起身施礼的杨振。
杨振微微欠身本只想客套一下,见他如此趁势坐下,汪御史坐下来后,端起茶杯,抿了一小口,缓缓放下,说道:“刚才进来时,看到杨公子正在看这副画,没想到你也感兴趣,让您见笑了,不知道公子从中看出什么名堂来了吗?许多人都说这副画粗俗不堪呢!”
汪涵道说着笑眯眯的望着杨振,杨振心想,这分明是在试探自己,在没有搞清楚他今天的用意之前,还是不要乱说话为妙,以免祸从口出。他想了一下说道:“请恕晚辈愚钝,实在看不出什么来,我只是被那栩栩如生的猛虎吸引住了而已。”说到这里,停顿片刻,发现汪涵道脸色微变,于是又加了一句,“不过,既然汪大人把它挂在正堂中,我想一定别有用意的,这副画寓意高远,非是平常人所能揣测的。”
“哈哈,杨公子果然慧眼啊,看来我今天找对了人。”汪涵道忽然站起身来,脸色变得非常严峻,他转身朝内室走去,边走边说道,“杨公子请进来,我有要事相托!”
杨振心头一凛,知道马上就要切入正题了,不过他开始忐忑不安起来,以前林冲正是莫名进入了什么白虎堂才遭人陷害的,自己今天不会也遭到同样的下场吧?正在犹豫不决时,汪涵道停住脚步道,“杨公子你怕什么呢?我又不会把你吃了!”
这句话激起了杨振心头一阵怒火,他把心一横,抬脚跟了上去,大不了是一死,可是男人的尊严哪容他如此玷污啊!进了内室,只见汪涵道手里拿着一个本子说道:“这是我拟就的奏本,请杨公子过目,给点意见。”说着就递了过来。
杨振大惊,对明朝的历史他还是有所了解的,话说锦衣密探无处不在,且常以各种身份作为掩护,他们的奏本只有皇帝一人可以阅读,旁人看到的话就是死罪,眼前这个汪御史动机不明,谁知道他是不是在害自己,虽然自己帮过他儿子,可是他毕竟和杨先庭是对头,难保他不会对自己下手,想到此处,他慌忙摇手道:“岂敢,岂敢,汪大人的奏本我怎么可以看呢,再说我也没那个资格看啊!”
“杨公子千万不要这么说,虽然现在你尚是白衣,但是以你的才气,况且你又是举人出身,一月后的殿试肯定能够高中,还怕朝廷不会授你于官职吗?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同朝为官了,因此杨公子不要再谦虚了,将来总要上朝为官的,难道你能对朝廷上下的事不闻不问吗?再说你又是小儿的老师,看看又有何妨呢?”汪涵道一口气说完,把奏本塞到了杨振的手里。
杨振这才明白汪涵道今天的所为绝对是事先计划好的,自己一个白丁,他为何要将这么重要的事告诉他呢?他很快就联想到了两点,毫无疑问除此之外,绝没有其他的原因了。第一,他是京城第一举人,一月后即将参加殿试,前途不可限量;第二,坊间传言宰辅大人对他有提拔之意,很有可能是宰相大人的得力助手。他顿时想到当时的历史史实,御史似乎不屑于张居正的为政之道,对他多有弹劾,虽遭贬斥,仍不罢休,如此看来,汪涵道的根本目的肯定是针对张居正的,可是不知道他具体想怎么做?自己究竟应该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呢?
不容他多想,汪涵道又催促道:“杨公子难道真的畏惧权贵吗?好象不似你的为人啊,昨日看你计惩恶商,多勇敢啊!今日怎么就变了一个人似的了?”
杨振知道汪涵道在激他,心头火起,顿时就想发作,忽然想到不能太冲动了,且看看他奏本上写些什么再作打算,谅他也不至于当场翻脸,于是接过奏本,走到一边,翻开仔细看了起来。
才读了一个开头,杨振就惊得目瞪口呆,汪涵道的奏本上写的果然和张居正有关,而且措辞十分激烈,如果被人知道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张太岳欺君毒民、收受贿赂、卖官鬻决爵、任用私人、放纵奴仆凌辱缙绅、结党营私、妄图把持朝政、居心叵测等等一条条鲜明的罪状呈现在杨振眼前,让他感到触目惊心,不由得扔掉手中的纸说道:“汪大人,你,你------这是你写的吗?”
“当然是我写的,难道你以为这种事情还可以找人代替的吗?”汪涵道得意的说道。
“可是如果张大人知道此事的话,恐怕------”杨振下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是在朝为官的人都知道攻讦张居正的下场,当今万历皇帝极度信任宰相大人,谁要是弹劾张居正就是在挑战皇帝的权威,即使张居正放过攻击者,皇帝一道圣旨就能彻底打败他们,再有张居正的支持者也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会此起彼伏的上疏,直到将攻击者打垮!汪御史明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为何还要这么做呢?难道他看到了张居正年岁已高,身体多病,想兵行险着吗?或者说他是一个铁面御史,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完全为了大明的天下,一心想做一个比干那样直谏而死的大忠臣,千古留芳,杨振倒宁愿相信他是后者。
“为了朝廷,为了皇上,我早就将身死置之度外了,我这把老骨头又算得了什么,我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大不了一死,但人之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朝中多阿谀奉承之辈,一些正直的大臣多遭到排挤,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天下迟早会变成他姓张的,我希望能以我的鲜血唤醒那些有良知的人,起来揭发他的真面目,让皇上能真正的成为一国之君,这样我的鲜血,我今天的努力也就没有白费了!”
汪涵道说着声调渐渐高了起来,脸上因为激动而逐渐变得通红,脖子上的青筋毕现,胡须也吹了起来,双眼怒睁射出愤怒的火焰,右手随着他抑扬顿挫的声音不时扬起,一个铮铮铁骨的御史鲜活的出现在杨振面前。
可惜杨振不是三岁小孩,他知道读书人一旦为官,经过官场的浸染,除非是真正的书呆子,不然的话一个比一个心计深沉,深不可测,汪涵道的话究竟有几分可信呢?防人之心不可无,他不动声色的问道:“汪大人的高风亮节在下一直有所耳闻,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不过,在下无官无职,大人却把这些话告诉我听,请恕我愚昧,实在猜不透大人的用意,请明示。”
“杨公子果然是聪明人,我没有看错你,你才华过人,远近闻名,我这个奏本呈上御前很有可能就会让我人头落地,再无第二次的机会,因此想恳求公子替我润色笔墨,因为时间仓促,加之事关机密,我无暇仔细琢磨,只有请公子帮忙了。”汪涵道望着杨振,恳切的说道。
原来这样!杨振心想这个御史也真有趣,这种事情讲究的是真凭实据,难道还讲文采吗?骆宾王的《讨武瞾檄》那么精彩,有用吗?想到此处,他说道:“你不怕我告密吗?”
“不怕,怕的话也不会找到你了,我相信你的为人!”汪涵道一字一句的说道,态度非常坚决。
杨振顿感左右为难,自己怎么能帮他这个忙呢?如果被人告发的话岂会有自己的命在?但是不帮他的话,他肯定还会去找别人,一样难逃一死,难道自己眼睁睁的看着这样正气凛然的御史去送死吗?虽然张居正也许是自己将来的靠山,是自己飞黄腾达的阶梯,可是大明王朝也需要汪御史这样的忠臣啊!自己阴差阳错来到明朝,总该做点什么有价值的事吧,好,先把这位铁面御史救下再说!杨振拿定主意,先把奏本接下,拖延一些时日,再想办法说服他放弃这种无谓的方法,于是他说道:“好吧,承蒙汪大人看得起,我就尽我所能,希望能为朝廷出点微薄之力吧。”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