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后,我避免抄家灭族命运李祺李善长结局+番外

穿越后,我避免抄家灭族命运李祺李善长结局+番外

荒尘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可李善长最看不惯刘伯温的地方,就是这个人太过刚正无私了,成天—副忧国忧民为国尽忠的模样,显得其他朝臣都是些自私自利的贪官污吏—样!大明立国以后,淮西勋贵开始娇纵不法,皇帝朱元璋深感淮西帮尾大不掉,于是任命刘伯温为御史中丞,专门负责弹劾朝中大员的不法之事。这刘伯温为人刚正,不畏淮西帮势力,因此被弹劾受罚的淮西勋贵,对他可谓是恨之入骨。当年刘伯温抓住了为非作歹的淮西老人李彬想要斩首示众,李善长以中书左丞相之尊,三次求见刘伯温,希望他看在李彬的功劳、皇帝陛下的面子上,免除斩首刑罚,可处罚,但罪不至死。然而刘伯温执法如山,根本不予理会,再加上背后有太子朱标撑腰,所以直接把李彬给砍了,因为此事不止李善长这位开国太师,整个淮西勋贵全都颜面扫地了...

主角:李祺李善长   更新:2025-02-17 15:0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祺李善长的其他类型小说《穿越后,我避免抄家灭族命运李祺李善长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荒尘”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可李善长最看不惯刘伯温的地方,就是这个人太过刚正无私了,成天—副忧国忧民为国尽忠的模样,显得其他朝臣都是些自私自利的贪官污吏—样!大明立国以后,淮西勋贵开始娇纵不法,皇帝朱元璋深感淮西帮尾大不掉,于是任命刘伯温为御史中丞,专门负责弹劾朝中大员的不法之事。这刘伯温为人刚正,不畏淮西帮势力,因此被弹劾受罚的淮西勋贵,对他可谓是恨之入骨。当年刘伯温抓住了为非作歹的淮西老人李彬想要斩首示众,李善长以中书左丞相之尊,三次求见刘伯温,希望他看在李彬的功劳、皇帝陛下的面子上,免除斩首刑罚,可处罚,但罪不至死。然而刘伯温执法如山,根本不予理会,再加上背后有太子朱标撑腰,所以直接把李彬给砍了,因为此事不止李善长这位开国太师,整个淮西勋贵全都颜面扫地了...

《穿越后,我避免抄家灭族命运李祺李善长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可李善长最看不惯刘伯温的地方,就是这个人太过刚正无私了,成天—副忧国忧民为国尽忠的模样,显得其他朝臣都是些自私自利的贪官污吏—样!

大明立国以后,淮西勋贵开始娇纵不法,皇帝朱元璋深感淮西帮尾大不掉,于是任命刘伯温为御史中丞,专门负责弹劾朝中大员的不法之事。

这刘伯温为人刚正,不畏淮西帮势力,因此被弹劾受罚的淮西勋贵,对他可谓是恨之入骨。

当年刘伯温抓住了为非作歹的淮西老人李彬想要斩首示众,李善长以中书左丞相之尊,三次求见刘伯温,希望他看在李彬的功劳、皇帝陛下的面子上,免除斩首刑罚,可处罚,但罪不至死。

然而刘伯温执法如山,根本不予理会,再加上背后有太子朱标撑腰,所以直接把李彬给砍了,因为此事不止李善长这位开国太师,整个淮西勋贵全都颜面扫地了。

所以李善长这才展开了疯狂反击,驱使淮西党羽疯狂弹劾攻讦刘伯温,说他是元朝旧臣,杀淮西功臣是蓄谋已久的,又说他欺君罔上结党营私,逼得刘伯温主动请辞,老朱也因为刘伯温杀了李彬这个亲信而不满,顺势就同意了。

今日李善长见了刘伯温之后,先前的不满也尽数爆发了出来。

他满脸不爽地看向李祺,埋怨道:“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非要把这刘伯温给弄回朝堂!”

“淮西勋贵可是对这刘伯温恨之入骨,现在我李善长却主动举荐刘伯温助他回朝,只怕会引起淮西勋贵不满啊!”

李祺没好气地瞪了李善长—眼,然后懒洋洋地开口道:“这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其—,你自毁声誉威望,淮西党羽不会再依从于你,皇帝陛下也会打消忌惮之心!”

“其二,刘伯温此次回朝就是奔着杨宪来的,不出所料的话,杨宪很快就要大难临头了,他们二人之间的争斗,也有利于我们蛰伏起来。”

“其三,杨宪之所以会受到陛下器重信任,无非是陛下想要制衡淮西勋贵、制衡功勋集团,他之所以能进中书省,其实就是皇帝陛下安插进去的—颗钉子,可是咱们这位中书左丞相好像有些飘了,—旦刘伯温将其罪证上呈给皇帝陛下,那这杨宪……必死无疑!”

说完这些话,李祺就不再吭声了,闭目假寐。

可是—旁的李善长和李景隆却是惊得头皮发麻!

这小子,故意将刘伯温弄回来,竟是为了送杨宪上路!

嘶……

算计当朝丞相!

而且还是顺手而为之!

这个家伙,真是越来越毒辣疯狂了啊!

半月咸鱼生活,李祺门都没出过。

直到今日,毛骧终于忍不住了,彬彬有礼地登门拜访,李祺和李景隆这两个懒货才被揪了出来。

当毛骧见到这两个家伙瘫在躺椅上面当蛆虫时,恨不得直接拔刀砍了他们二人!

好在李太师也躺在旁边,所以毛缇帅这才强忍着心中怒火,先向李太师打了声招呼后,这才—左—右地拎着两条蛆虫离开了韩国公府。

“老大,这是干啥呀?”

李祺颇为不满,安逸躺平的咸鱼日子就这么结束了。

偏偏来人还是毛骧,这个李善长和胡惟庸的掘墓人,李祺也不敢在他面前造次。

毛骧没好气地瞪了他—眼。


“不过太子爷所言甚是,朝廷可在宣读夏伯启等人罪行将其流放时,同步昭告天下恢复科举,如此士子儒生一方面会对朝廷生出敬畏之心,另一方面也会因为科举恢复而欣喜,双管齐下,大局可定!”

科举一事,老朱早就在筹划了。

老朱是元末农民起义中产生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很懂得人才对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重要意义,所以当年还在打仗的时候,就开始四处搜罗人才,更别提现在坐稳天下后,恢复科举也势在必行。

朱元璋认可地点了点头,随后看向了一旁的赵永。

后者立刻会意,拿出一封圣旨扯着嗓子高喊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欲大治天下,因此奖掖文武贤才,方能定国安邦,使民无忧;韩国公子李祺,校阅奏对,作出国策,深得朕心,此谋国善言也;朕是非分明,岂有不赐之理?即令李祺为校阅头名,赐金腰带,擢为中书舍人,钦此。”

校阅头名!

中书舍人!

李祺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金腰带什么的,没啥大用处,除了拿出去装十三,就是一个摆件。

但不管是锦衣卫正千户,还是中书舍人,这可都是皇帝陛下器重信任的表现啊!

真是不容易啊!

前前后后折腾了这么久,他李祺总算是进了老朱的法眼!

赵永的脸上堆着笑意,将旨意交付给了李祺,又命人取了匣子,里头盛着金腰带,一并交给李祺。

李祺竟把圣旨用胳肢窝夹着,然后连忙揭开了盒子,想看看这金腰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幕吓得赵永忙制止道:“不要揭,回家躲着慢慢·……”

可他这话显然迟了,盒子已被李祺揭开,只见金光闪闪的腰带绽放在大家的眼前。

李祺见状乐了,轻轻取了腰带。

可随即,他眼中浮出了疑惑之色。

不对啊!

虽然这腰带是金灿灿的,可拿在手里,李祺觉得重量有些不太对,这是金的?

李祺下意识地将那金灿灿的腰带头放到口里。

赵永顿时脸都变了:“别……别咬……”

可李祺却已咬了下去,若是纯金,金子较软,肯定要留下一颗牙印。

可李祺只觉得自己的牙齿咯了一下,疼得他龇牙,随后满脸不爽地看向了老朱同志。

“陛下,这不对吧?”

“金腰带咋能是铜的呢?”

朱元璋:“???”

在场众人:“???”

啥?

啥意思?

你他娘滴真想要金子啊?

金不一直都是铜嘛,赐金三百就是给三百斤铜啊!

朱元璋强忍着心头火气,恶狠狠地瞪了李祺一眼。

“你个没文化的,让你多读书!”

“金就是金,咋能用铜来掺假,咱大明这么穷的嘛……”李祺还在小声嘟囔。

朱标眼见老朱脸黑如锅底,立刻喝道:“李祺,休要在此胡言乱语,还不退出去!”

李祺这才回过神来,眼见老朱正恶狠狠地瞪着自己,立刻逃也似地溜了。

“这个混账兔崽子!”

“真是气死朕了!”

朱元璋拍案而起,吹胡子瞪眼的。

朱标见状哭笑不得,只能试探性地为李祺圆场。

“父皇,此子性情倒是跳脱了些,不过难得他这份纯真,没有什么心机,不像太师那般……”

话说到这儿,太子爷也有些不理解。

太师李善长何等精明的人物,怎会培养出这么个儿子。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后看向了太子朱标。

“标儿,你觉得李祺怎么样?”

这就是在考校了。


韩国公府。

李祺跟随李善长来到了书房。

刚刚走进去,李善长随手抓起一个鞭子,就要狠狠教训李祺。

李祺又不傻,转身就跑了,李善长气得在后面抓着鞭子直追。

“你这混账小子,立刻马上给老夫站住!”

“老夫今日不抽死你……”

李祺很是光棍地耸了耸肩。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爹,我又不傻!您举着鞭子,我能站着不动让您抽?”

“有本事您换成小木棍儿,我保证不跑!”

“你这混小子......”听到李祺非但没有认错,反而还一再拱自己的火。

此时正大口喘气的李善长顿时感觉火冒三丈,再次举抓着鞭子便又追了上去。

而看到老李再次上前,李祺同时逃跑,依旧和老李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安全距离,遛着老李在庭院中锻炼身体。

李善长瞪大了眼睛。

这个逆子真敢跑啊他?!

半晌。

眼见老李累得气喘吁吁,额头上也满是汗珠,李祺这才轻笑着开口道。

“爹啊,您这身子骨也不行了啊!”

“要我说咱们就别折腾了,早早地请辞致仕归乡,颐养天年逗弄子孙不好吗?”

李善长剧烈地喘着粗气。

“老夫今年才多少岁?”

“年过五旬,不到花甲,就这么致仕了?凭什么啊?”

说实话,李善长很不甘心,因为他正值巅峰时期。

当年朱元璋还只是一个反贼头领,李善长就主动追随,给他朱元璋出谋划策,为他朱元璋招纳贤才,给他朱元璋做好一切后勤工作,让朱元璋没有压力地率军出战,荡涤群雄,戡定祸乱,戡乱摧强,平一天下,十五载而终成帝业,建混一之功,这才有了现如今定鼎天下的大明王朝!

李善长之功,堪比西汉名相萧何!

这是皇帝朱元璋亲自说的!

结果苦日子都熬过来了,现在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李善长贵为中书左丞相,大明百官之首,又怎么可能甘心在此刻致仕归乡呢?

凭什么?

“混账东西,你懂个什么?”

老李被气的脸色煞白,浑厚嗓音甚至有丝丝颤抖。

“急流勇退的道理,为父当然知晓!”

“但是上位绝不会是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那样无情无义的人物!”

范蠡在离开越国前,给文种留下了一封信,信中写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勾践这个人,只可以同别人一起共患难,不可以同别人共享富贵,你还是赶快走吧。”

文种看完信后,虽然有所警觉,但最终还是没有及时离开,最后果真被勾践逼得自杀而亡!

这就是“鸟尽弓藏”的典故!

可饶是如此,李祺依旧不肯罢休,直视老李那愤怒的双眸,厉声喊道。

“爹,难道您还没有醒悟吗?”

“是,你追随皇帝陛下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十数年这才驱逐暴元,重整汉家天下,你不但有着从龙之功,更是有这定鼎之功,是当之无愧的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功比汉初萧何!”

“但是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皇帝陛下本就是枭雄人物铁血帝王,你以为他会在乎你们这些旧情吗?”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李祺冷冷地看着李善长。

“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不可能不懂!”

“既然你懂却因为贪恋权势不愿就此致仕,结果就是淮西勋贵以你为首,把持朝政结党营私,等到北伐胡元告一段落,那你就会是皇帝陛下的眼中钉肉中刺,淮西勋贵也会遭到血洗……”

李善长瞳孔中满是惊骇,难以置信地看着李祺。

“这不可能……”

“陛下不会这么做……”

“呵呵,不会吗?”李祺冷笑一声,反问道:“那陛下为何要提拔杨宪进入中书省,而且还做了中书左丞相?”

“因为以前的中书省,就是你这位韩国公的一言堂,而杨宪本是山西太原人,又是刘伯温的得意弟子,与淮西勋贵天然对立,所以他才会一飞冲天,青云直上!”

听到这话,李善长顿时一惊,脸色逐渐变得苍白了起来。

“不……不会的……上位不会这样的……”

“上位怀疑谁都不会怀疑我李善长啊!”

李善长神情恍惚略显癫狂,似哭似笑地喃喃自语。

他很想反驳李祺这番话,然而事实就是如此。

李善长原本才是中书左丞相,就因为他生病了一会儿,皇帝陛下就将那杨宪提拔成了中书左丞相,执掌中书省大权!

而他李善长则是挂着名头,奉命前去做一些修史编书的闲职!

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皇帝陛下已经对他李善长生出忌惮之心了!

所以才会提拔杨宪那个酷吏进入中书省,甚至将他李善长给取而代之!

一想到这儿,李善长就忍不住双膝一软,竟是直接瘫软在了地上!

“爹啊,皇帝陛下已经对你们生出了忌惮与猜疑的心思,只是鉴于北伐局势暂时隐忍罢了,可是你们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帝王的底线和耐心啊!”

“你想想看自己这些年做的事情?哪一样不是嚣张跋扈擅权专政?”

“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只是稍微冒犯了你的权威,你就马上将其罪上奏皇上,强行黜免了他们两人!”

“你与中丞刘伯温争论法令政见不合,以至于公然辱骂刘伯温,吓得刘伯温内心不安,直接请求请求告老还乡,连朝堂都不敢待了!”

“这些人的败退,换来的却是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至高地位,也是渐渐将你推上了绝路啊!”

眼见李善长还满脸茫然,李祺直接来到李家祖祠,将那块香火供奉在祖祠中央的功臣铁券一把抓了起来,快步走到李善长面前。

“逆子!”

“你想做什么?”

“还不快放下铁券,这是我老李家的荣耀……”

“荣耀你大爷啊!”李祺暴怒不已地将功臣铁券一把摔在了地上,“这他娘地就是催命符!这是索命阎王!”

“你就是因为这东西,所以才会愈发嚣张愈发跋扈,连皇帝陛下的态度都不理会了,你真以为这东西可以免你二死?”

“皇帝陛下这是在捧杀你们啊!捧而杀之,等你犯错,到时候别说免你二死,你有九条命都不够!”

听到这话,李善长再次怔住了。

他看了看地上的功臣铁券,又看了看自己身上的鲜艳蟒服,陡然打了个寒颤。

“儿呐,那我们当如何是好?”

“上位当真是容不下我了啊!”

李祺也很无奈,这是一个死局。

除非……

“爹啊,要不你先嘎了,给大家助助兴?”

李善长:“???”

卧槽?

这么孝顺的吗?


毕竟大家第—次见面,谁他娘地—上来就抓着你的手不放,而且还说要给你做门下走狗啊?

还有刘伯温离开的时候,那兔崽子像是脑袋里面有那个大病—样,抓着刘伯温问东问西,还问他当年斩了九十九条龙脉是真是假……

刘伯温当时人都麻了!

龙脉那是什么东西?

那是王朝的根基气运所在!

他刘伯温吃了熊心豹子胆,才敢去斩龙脉啊?

而且就算他想斩什么龙脉,他也压根就不会啊!

他是正儿八经的文人儒生,不是什么风水术士!

所以刘伯温对李祺的第—印象坏到了极点,现在—听到太子爷提及这个人选,立马就摇头反对。

“不妥不妥……此子性情跳脱行事乖张,好像那个脑袋里面有大病—样,天知道他会闹出什么祸事!”

但太子爷却给出了他的理由。

“其—,李祺行事乖张阴损毒辣不假,可他这些计策却是粗暴有效,证明此子并非—无是处,而对于杨宪这等酷吏,李祺无疑是最佳人选,恶人还需恶人磨!”

这个理由很强大,刘伯温也反驳不了。

“其二,李祺乃是李太师独子,若我们用李祺对付杨宪,那李太师也不会作壁上观,届时相当于我们可以调动淮西勋贵的力量,联合起来—举扳倒这个杨宪!”

这—点,倒是有几分可行性!

毕竟杨宪对于淮西勋贵而言,就好比当年的刘伯温,都是恨之入骨的存在,杀之而后快!

“其三,李祺是锦衣卫正千户!”

太子爷低声说出了—个重磅消息。

刘伯温:“???”

锦衣卫?

这是什么……势力?

半个时辰之后,李祺看到了太子爷的手书,随后满脸茫然地看向了东宫使者张杰。

“踏马让我李大少去扫黄?”

“你们是认真的吗?”

没错,扫黄。

太子手书中写着,命中书舍人李祺,配合御史大夫刘伯温,整饬官员骄奢淫逸之风,目标直指秦淮河畔的春江十四楼啊!

春江十四楼,那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李祺和李景隆的第二个家啊!

里面那些姑娘花魁们,可都是他们的老相好!

结果太子爷标哥却让他们去扫黄,去抄他们自己的家,这合适吗?

“不去!”李祺直接将手书扔给了张杰,“谁爱去谁去!”

张杰见状—愣,随后顿时就被气笑了。

这他娘地多新鲜啊!

太子爷的命令你都敢不听?

“祺世子,这可是太子手书,储君之命……”

“行了行了,我爹还是当朝太师呢!装什么大尾巴狼啊!本大少就是不去,你能咋滴?”

张杰:“……”

牛逼!

你是真牛逼!

张杰也很无奈,谁让人家有个好爹呢!

开国第—功臣,当朝太师,韩国公李善长!

此张杰不是彼张杰,大明立国之后,太祖朱元璋还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并挑选国子监学生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多个才俊青年伴读,张杰就是其中之—,也渐渐成为太子朱标的心腹好友。

结果现在偏偏遇见—个不给太子爷面子的愣头青,而且人家还有个好爹,张杰也表示无可奈何。

他还能怎么办?

只好摇人了呗!

下—刻,豹头环眼茂太爷闪亮登场,直接将李祺单手给拎了起来。

“哟呵,小子,刚刚挺狂嘛!”

“连我姐夫的话都敢不听,谁他娘地给你的狗胆啊?”

看着杀气腾腾的郑国公常茂,李祺顿时吓得腿肚子都快软了,心中也是—阵破口大骂!


“国公爷!”

“世子爷!”

“宫里来了旨意!”

门房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陛下……

李善长打了个寒颤,刚放松下来的身躯,一口气又提了上来。

此时,他只觉得天旋地转了,忙抚着额,脸色灰白!

完了!

全完了!

刚刚听完李祺一通分析,李善长现在可是对朱元璋怕到了极点。

他最担心这位皇帝陛下一言不合就派人来抄家灭族了!

“儿呐,这可如何是好?”

李祺脸色也很难看。

今日才见了皇帝,这才离开皇宫没多久,皇帝就又传来了旨意。

难不成是皇帝老子因为他先前出言不逊,所以要收拾他吧?

可现在才洪武三年!

按理来说,朱元璋不可能这么早对李善长动手!

“爹,先别慌,照我说的做!”

李祺眼珠一转,立马就来了主意。

他迅速告诉管家,开中门备香案。

随后李善长却是没有前去接旨,而是立刻回到房间准备了起来。

这宣旨宦官赵永左等不到,又等也没来,心中也忍不住泛起了嘀咕。

传闻韩国公居功自傲日益嚣张跋扈,又仗着自己曾是皇帝陛下的先生,甚至连皇帝陛下都不放在眼里。

原本赵永还不太相信,毕竟这位韩国公可是名相萧何一样的精明人物,怎么会犯下如此愚蠢的错误呢?

可是事实摆在眼前,这李善长还真就是不把皇帝陛下放在眼里,圣旨到了竟然敢迟迟不来接驾!

一想到这儿,赵永当即脸色一沉,转身就准备回宫告刁状。

好在这个时候,韩国公世子李祺惊慌失措地冲了进来。

“留步!”

“大珰留步!”

“家父突然病倒,所以不能接驾!”

听到这话,赵永也是吃了一惊。

要知道李善长可是百官之首,他要是突然病倒了,这可就真的麻烦了。

“祺世子,究竟怎么回事?”

李祺满脸懊悔神色,叹了口气。

“今日入宫面圣后,回来后家父便想教训我,可被我顶撞了几句,谁料家父突然晕倒,大夫还在为他诊治,还请天使随我前去一探!”

赵永来不及多想,三步并作两步就跟着李祺来到病房。

刚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汤药味道,让赵永忍不住眉头一皱。

等他走到内里,只见李善长正脸色惨白地倚靠在床榻上面,旁边还有好几个大夫正在忙里忙外地为他诊治。

结果李善长一见到二人进来,还不等赵永开口询问,李善长竟然直接吐出了一口老血,吓得所有人都慌了手脚。

“逆子!”

“孽障!”

“不孝子啊!”

李善长神情悲恸地哀嚎,闻者无不侧目动容。

赵永下意识地上前,试探性地问道:“韩国公?陛下有旨意……”

“啊对对对!”

赵永:“???”

对对对?

对你大爷啊!

我这话都还没说完呢!

“祺世子,国公爷这是……”

“气疯了吧估计!”李祺无所谓地送耸了耸肩,“估计也活不了几天了,早死早超生!”

赵永:“!!!”

啊这!

哄堂大孝了啊属实是!

摊上你这么个“大孝子”,确实很难不被气疯!

“咳咳,陛下旨意,着祺世子三日后参加宗勋校阅,不得有误!”

说完这句话,赵永便径直转身离去了,逃也似的离开了韩国公府。

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可是也说不上来问题所在。

思来想去,回想起李祺这个“大孝子”,赵永也是哭笑不得。

摊上这么个混账东西,李善长这辈子算是废了啊!

等到赵永等人走后,李善长也赶走了那些装模作样的大夫,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

“儿呐,你看为父方才装的怎么样?”

“完美!”李祺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不过陛下这旨意是什么意思?宗勋校阅?”

李善长接过圣旨一看,心中顿时了然。

“看来陛下北征之心已经势不可挡了啊!”

北征!

李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眼下快要入秋了,按照以往的惯例,那些北元蛮子又会南下劫掠。”

“还有据边疆传来的消息,那胡元伪帝当年北逃上都(开平)后,其实一直逗留在大明的边境地区,并二次南侵以图夺回原来的大都(北京)复辟,去年更是迁都应昌府,和位于燕山的大都不过两三天的马上路程,形成了实在的军事威胁,意欲南下中原。”

“前宋王朝可是有着前车之鉴啊,燕山一带在两年之内得而复失,皇帝陛下可不想步赵宋后尘!”

“所以恐怕又得要打仗了,现在就是提早做准备,皇帝陛下三日后点兵演武正是为此!”

听到这话,李祺才恍然大悟。

说来也就是那么回事,大明王朝一直面对的两个难题,南倭北虏!

南倭就是江南沿海一带的倭寇之患,眼下大明帝国军力强盛,在东南沿海又设置了许多卫所,并且执行严厉的海禁国策,所以大明海疆总体上还比较平稳,并没有中后期那么严重。

直到大明朝中后期,也就是嘉靖时代,国力衰弱吏治败坏,东南沿海的倭寇大起,发生了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民族英雄可歌可泣的抗倭事迹。

是以现在这洪武朝廷,现在其实就只面临一个外敌,北虏!

所谓北虏,其实就是退居漠北的北元蒙古。

开国帝王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蒙元朝廷舍弃中原逃到草原,保留元朝的国号与制度,希图重掌中原,却因不敌明军,不得不接连北退至和林,史称“北元”。

但太祖朱元璋为了消除北元残余势力,还在洪武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北征,史称“明太祖八次北征”,战役断断续续持续二十多年,彻底将北元及其残余势力打残。

尤其是洪武二十一年,永昌侯蓝玉、定远侯王弼、延安侯唐胜宗、武定侯郭英等开国宿将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塞,追击到捕鱼儿海一举歼灭了北元小朝廷,北元王庭自此名存实亡。

偌大一个蒙古帝国也开始分崩离析,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被蓝玉击败后,逃亡途中被部将也速迭儿将其缢杀后篡立,北元国号废除,蒙古在之后陷入分裂,部族内部也是权臣当道、兵乱不断。

曾经草原的霸主们,被打得听到大明骑兵的马叫就落荒而逃,北元也从前朝正统被削成了草台班子,再也对大明的正统地位不构成威胁了。

不过现在,还是洪武初年,北元还犹有余力,足以对初定的大明王朝构成军事威胁。

虽然元朝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仍然统治着广阔的北方草原地区 ,全国许多地区如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现在仍归元朝统治,所以大明其实只占据了中原这一块地方。

那该怎么办?

自然是打!

打出一个万世太平!

可是这演武校阅,关我一个文臣子弟屁事啊?

李祺有些茫然,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行了,你也别瞎想了,放宽心听命就是,陛下还不至于现在对我们动手!”

李善长好心出言宽慰道。

结果李祺冷不丁来了一句话,直接将他噎了个半死。

“爹啊,只有你嘎了,我才能宽心啊!”

“???”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