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抖热的其他类型小说《平淡痛苦的回忆抖热无删减全文》,由网络作家“喜欢黑果狸的圣瑶”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记忆里1997年是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香港回归,而普通的我也出生在特殊的这一年。父亲母亲都是农村出来务工的普通人,无依无靠,像野菜般坚韧,父亲是有一技之长的,会开那种非常非常大的货车,因为煤矿城市的工资高,所以在土地里面没有活路的年轻人可以离开故土千里之外打工,因为国情原因,像蒲公英一样的辛苦打工人们好像三不管一样散落各地计划生育都没管住,贫穷,没家,老婆都是跟着租房子,家家户户最少2个娃成了这个群体的统一标准。我爸是一个不是很威武的男人,个子不高的他很有力量的养起了这个多口之家,妈妈虽然因为我们的原因没有赚钱,可省吃俭用贤惠的她在我长大后了解她后真的由衷钦佩,很感谢他们的伟大,我没有经历过一切大风大雨。爸妈都是三观正不会不懂乱指挥的...
《平淡痛苦的回忆抖热无删减全文》精彩片段
记忆里1997年是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香港回归,而普通的我也出生在特殊的这一年。
父亲母亲都是农村出来务工的普通人,无依无靠,像野菜般坚韧,父亲是有一技之长的,会开那种非常非常大的货车,因为煤矿城市的工资高,所以在土地里面没有活路的年轻人可以离开故土千里之外打工,因为国情原因,像蒲公英一样的辛苦打工人们好像三不管一样散落各地计划生育都没管住,贫穷,没家,老婆都是跟着租房子,家家户户最少2个娃成了这个群体的统一标准。
我爸是一个不是很威武的男人,个子不高的他很有力量的养起了这个多口之家,妈妈虽然因为我们的原因没有赚钱,可省吃俭用贤惠的她在我长大后了解她后真的由衷钦佩,很感谢他们的伟大,我没有经历过一切大风大雨。
爸妈都是三观正不会不懂乱指挥的人,他(她)们吃过学历低的亏,可在因为没有能力补充我们短板的情况下只催促我们学习,听老师话,考的一塌糊涂,只会无奈叹息觉得我们不是那个苗子,所以天真不懂的我们在学习方面确实有点坏还经常糊弄爸妈,当然长大也还回来了,(虽然没有用,还是想告诉小朋友们,好好学习,至少长见识)。
我爸妈老家所属的县城是我们一家在外打工8年以后回来的,问到爸妈回来原因说是故土难离,亲戚朋友都在所以想回来,我是在大城市上的幼儿园,记忆里面很高级,大小城市之间阶级差距还真是大。
回来以后上小学,农村户口城市户口学费还不一样,按理说父亲母亲都是农村的,可因为外出打工多年,村里亲戚怕父亲母亲要属于他们自己的地,谎称没给我们上户口,反正不知道吃了没文化的亏还是窝囊的怕和亲戚撕破脸,灰溜溜的跌跌撞撞找派出所为了上学上了城市户口,平平淡淡的过了九年义务。
没有压力的孩子都有通病,哪哪都松,没想法,没有计划,走一步看一步混日子心态,没有意外,我成功的上了大专,在舅舅的无意干涉下,(嗯,应该介绍一下舅舅,我们家族中唯一因为学习改变命运的文化人,体制内有官职那种)我的职业规划往医疗方面发展了,本来
我的见识里面幼师专业也不错,(我脾气不太好,家长不相信我能胜任)。
2015年我好像开始长大了,嗯,好像开始长脑子了,接触同龄人多了以后有了焦虑感,有了要独立面对社会的紧迫感了,有时候认清楚自己现状就是一瞬间的事儿,有一半的同学是因为学医是家族事业,父母安排;还有直接毕业就有安排好的工作地点,有明确目标了;还有我们这种啥也不知道的没几个。
我同宿舍最好的朋友是被安排工作中间的一员,她比我有想法一些,让我关注招聘,还陪我应聘了我的第一份工作,至此人生进入下一阶段……出生在中国这个和平的年代是我的幸运,我们这个普通家庭一直在平淡向上的生活着,我不知道什么叫天塌了这个形容词的严重性。
很小的时候上学特别羡慕那种父母过来给同学请假的,这样同学们就好几天不用上学,一知半解的知道是他们家的老人不在了,可笑没礼貌的我居然觉得我没有这样的经历而觉得惋惜眼红,长大后才知道这代表什么……。
2017年住在村里的奶奶生病了,老一辈人都是能扛则扛,如果不是真的严重都是止痛药,感冒药,消炎药的度过,我们收到通知后奶奶住进了我实习的县城中心医院,记忆里她是个很厉害的小老太太,在小学的时候寒暑假都会在她身边度过,奶奶所在的村庄风景很好,有山有水,河湾有鱼,我们也可以自由自在的看动画片,奶奶总是在尽力答应我们所有要求,哪怕是走好几公里去小卖铺买几包方便面,后来长大了,各种理由各种原因,直到她生病了我又重新和她开始相处,在医院的病房里。
她没有如我记忆里的她一样了,不止是容颜。
她一辈子过的原来那么不容易,爷爷不是个安分的人,她为了她的5个孩子们吃苦无数,在奶奶的故事里爷爷后来悔悟了要和她好好过了,心灵手巧的奶奶依靠厨艺自己配了很好吃的料去了我一个姑姑的城市开始卖起了麻辣串串香,生意很不错,据妈妈曾经回忆说起奶奶这次创业的故事都很钦佩她,一个农村老太太做串串不单味道好还将每天剩下的料和掉到锅里的食材分给大家,大家都很喜
欢她,风生水起中爷爷倒下了,送到医院说不太好(那个时候的原因大夫的人文关怀这一学科并没有普及,医院就是看病的地方,查出什么就直接说了,没有背着病人,只和家长说一回事儿)是食管癌,活不了几天了,该吃吃吃该喝喝,大夫是当着爷爷的面通知的,也就是只能等死了,绝症。
听奶奶说,爷爷看病前还吃了一碗面,从医院回来了就一口饭都吃不进去了,不到一个星期,爷爷就没了,饿的还是病的,或者是吓的都不重要了,办完爷爷的后事,奶奶创业之路也断了,奶奶一个人回到了小山村,因为她的儿女都没什么出息,她为了不给任何一个儿女添负担,后来的她和村里的一个爷爷互相有个照应的在一起了,直到这一次生病。
<所有人都以为她就是一次普通的生病,天南海北的儿女孙子都知道我父母在没有重视,不想耽误工作赚钱的大家在奶奶打电话说想见所有人最后一面,大部分开始陆陆续续来医院看她,姑姑还吐槽了她的大惊小怪希望她放宽心,岁数大了慢慢养好自己身体,然后大家又一窝蜂的回归了自己的生活,我实习的工作并不忙,我为了缓解爸妈的压力会白天关注奶奶的输液情况,晚上陪床,听她讲话,半个月以后她出院了,没好全,但是大夫建议好好将养,奶奶和我们住到了一起。
到这里我以为一切步入了正轨,大家逐渐连电话都少了,奶奶好像很失落,可她擅长给所有她爱的孩子们找理由。
不到一个月,好像是天气变冷的原因,她又倒下了,她这一次格外执着给她的儿女们打电话说想让看看她,我第一次目睹了古人说的那些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大差不差吧,我都觉得她应该和上一次一样,只是老年人冬天常见的病肺部感染,好好消炎就好,所以所有人敷衍,第二次的住院只有我们一家陪到了她,最后的她已经离不开吸氧机了,检查都没法做,2017年的冬天奶奶去世了,我作为一直陪到她最后的孙女很无措,大家都说奶奶老了,算喜丧,可我怎么那么不舒服呢……说实话,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接二连三的打击到底是怎么了,甚至我听
些医院,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人有多渺小,什么都不懂的扔到了这个庞大一头雾水的群体里面,挂号没有提前挂,我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做黄牛票贩子,每个地方挂号500元,宣武,友好,协和,都去了,特意还拿着一路踩坑的病历检查资料,为了节约时间,知道大城市做检查不容易,怕看不上,得出结论,我爸可能抑郁症了,然后我们一脸茫然的离开了北京,充满困惑的得到了好几百块钱治疗抑郁的药物还有注意养身体,多运动的告诫医嘱……,这也是父亲和母亲开始散步的初衷,那个时候的我们怎么也没想到一切都是无用功的。
回来以后我们知道了一个道理不是首都不好,而是我父亲需要一个靠谱的地方仔细检查,全方位寻找一下到底怎么了,到底是什么病,必须对症治疗,打一枪就有结果是不可能的了。
自治区医院,我优秀的大舅帮忙联系挂号的,我爸在经过简单的排队,门诊全身检查后住院了,经过初步判断预检分诊,父亲脑子里面长了瘤子,是个长的非常快的瘤子,良性恶性不明,知道的那一刻,我们全家多么希望能保佑我的父亲,等手术的日子是漫长的过程,医疗系统的不完善也是丑恶的可怕,过度医疗让人无语但没办法也只能接受,毕竟医院这个地方是最不能讨价还价的地方啊,在入院到敲定手术一个多月里面,父亲从笑容可掬到痛苦嚎叫,妈妈被暗示后看了看医院随处可见的禁止红包标识,妥协的给嘴里面怜悯我们的主治大夫递了1500元,据说里面还有500元是麻醉大夫的,人性的丑恶嘴脸我们已经顾及不上了,毕竟为了父亲的病我们家已经掏空家底,欠的钱也不差这点,只要赶快做手术救命就好,当然我母亲后来谈起这一次的事情也觉得做的很对,社会如此,尤其是比较那些看不懂暗示的家庭,眼睁睁看着因为没有给钱到手术室门口了,嘀咕了一会儿又让推回病房说缺一项检查,又要1000多,我母亲就看透般的感叹红包给的,花钱保顺利,这些事情倒也不是瞎说,这些家属们啊私下都有碰头沟通,说起来都是没给红包,我母亲也是没想到那个阿姨
真的相信我妈的话,真没理会大夫的暗示,同一天安排手术的几个人就那个阿姨家没做上手术,看见我母亲都不理我母亲了,这种烂事情都是自己惯的,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手术很顺利,病理结果出来了,恶性的,恶性脑胶母细胞瘤4级,怪不得长的那么快,绝症啊,没人告诉父亲,我们默默的哭,逗父亲开心,我们劝解着父亲好像劝解自己想开一样,无法接受,无法释怀,天天过日子好像抱着一个不定时炸弹,哪一天就长的迅猛到把血管压迫,父亲以为的愈合休息期,各种不正常的生理状态我们都劝告他是因为手术后遗症,以后会随着愈合慢慢变好,希望他不要焦虑,我们长大了,以后他依然可以找个离家近的工作,我们一家人要一直一直在一起,我不知道自己是在哄他还是在劝我们认命,只希望瘤子能长的慢点再慢点,也许可以让父亲能撑过下一次手术,我清清楚楚记得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妈妈买了大月饼,父亲格外的精神,柱着拐杖给我们炖了红烧大肘子,我只记得真好看啊,红彤彤的,真好吃啊,我记得我们当时还笑着形容DuangDuang的,那一天,我们全家都熬的很晚,我们中秋节有供月光的习俗,我们把吃的摆在阳台,全家人聊天的样子可真让我怀念。
父亲的去世给我和我的家造成的影响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我其实不喜欢余华老师的悲伤,也不知道余华老师的小说世界,可却在这一刻领悟了他的文字带给我的感同身受,“亲人的离去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我永远困在这潮湿中,在每一个波澜不惊的日子里,掀起狂风暴雨!”
父亲去世后,暂停键的家,笑容变得勉强,春节阖家欢乐的日子对于我们好像凌迟一般,我的家乡习俗家里面有去世的家人的话整整三年家里面大门就不贴对联了,不放炮,家里面不会整红色的配饰,这样大家就就知道家里面有直系亲属过世了,第一年还好,就是哭,不适应也要适应,后来就好像心里面生病了,和所有人格格不入,担心妈妈,担心这个家以后怎么办,后来就开始骗自己,都开始相信鬼神说,也许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