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可以不相信张谦,但是他百分百相信石广元。相信只要石广元在,自己母亲绝对不会有事。
转过头,徐庶又问张谦:“我与先生素不相识,先生为何如此不堪劳苦,要知此去山高水险,曹操更是生性多疑,岂不闻九死一生?”
因为你是徐庶徐元直啊!那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元直,那个一言不发的徐元直!三国爱好者的意难平啊!这是张谦的第一想法。
而张谦之所以深思熟虑后准备这么做,完全是因为自己就像诸葛亮舌辩群儒里的那群儒生——笔下虽有千言,心中实无一策。
和三国顶尖的谋士相比,自己只是多了将近两千年的见识,战略上能说上几句,真要到具体一场战斗,如何制定战术,如何伏击,截击,打援,说出来恐惹人笑话。
而军事之外,刘备现在的补给都是刘表提供的,什么治民种地,算账统筹,在没有取得荆州之前,都无甚大作为。
自己既已见证刘备确是仁义之人,那就以为他留下徐元直作为第一份功劳吧!
也当是去看看建安三子,五子良将了,说不定还能见见洛水女神呢!
“先生可还记得方才我说过,我在此是为了等一个答案?”
徐庶点点头。
“我要等的答案是刘将军是否会真的放先生北去。”张谦说到,虽然历史上徐庶是顺利北去了,但是自己不是又给刘备找了几个理由了吗?甚至装成自杀然后嫁祸给曹操的借口都想好了,而且自己展露(抄来)的才华难道不足以让刘备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比徐庶还好?
(徐庶:啊呸!)
“今日在此见到先生,足以证明刘将军的大仁大义,故而,我愿为刘将军留下先生,不仅要留下先生的人,还要留下先生的心!”
“若是先生今天见不到元直呢?”石韬问道。
“那刘将军就不配做我的主公,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吾大可纵身离去,逍遥人世间!”张谦毫不忌讳的说道。
“可是先生就不怕因为自己的缘故害了元直的性命?”
“哈哈哈,广元兄见笑了,我等非是亲朋,又非故旧,我只是说了几句话,又不是刽子手,难道还需要对此负责吗?徐先生先前大破八门金锁阵,因此而死的曹兵岂止百人,难道有人说一句,徐先生不仁吗?”
张谦的话不怎么好听,但却是句句肺腑,说真话总是容易让人相信的。
于是张谦获得了道具:徐元直的佩剑一把;包裹一个,里面有旧衣服数件,五铢钱百余,书信一封,数日的干粮;至交好友一个。
“先生,广元,此去务要保重!”
徐元直站在路口,对着马上两人说道。
“元直,保重。”
“徐先生,眼下曹操已扫平袁绍残部,下一步必是夺取荆州,刘将军纵有除贼之心,可家眷老小却要早做打算,以免重蹈覆辙。”
“庶记下了!”
“告辞!”
……
与徐庶分别后,张谦便与石韬骑马北上,这新野宛城之间,已成曹刘交战之地,故而荒野之处并无人烟。
“先生似乎不善骑马?”石韬看出张谦骑在马上颇为紧张,于是便问道。
“山林野人,久未骑马,让广元见笑了!”张谦坦然说道,穿越前他倒是学过骑马,可是那时马蹬马鞍齐全,哪样现在就绑个缰绳,马背上铺个毯子,要想坐的稳当,全靠双腿夹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