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五旬老太重生后,闪婚冷面军官

五旬老太重生后,闪婚冷面军官

糖果果啊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现代言情《五旬老太重生后,闪婚冷面军官》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糖果果啊”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冷秋月李建刚,小说中具体讲述了:【银发文学、重生、年代、打脸、爽文】冷秋月为丈夫李建刚一家当牛做马一辈子,却在小孙子生日这天被全家逼着离婚给丈夫养在外面的白月光腾位置。连她一手养大的儿子都说:“妈,我爸辛苦了一辈子,养了你一辈子,娶了你也委屈了一辈子,您就大度一回,成全他跟肖阿姨吧。”她被李建刚的白月光故意推到,一家人眼睁睁的看着她流干血,死在眼前。带着不甘与悔恨,冷秋月重生了,重生到了跟李建刚结婚的前一天。这一次,冷秋月踹掉李建刚,这贫谁爱扶谁扶,李建刚那一家子白养狼她不伺候了。她倒要看看,这辈子没有她的牺牲与付出,李建刚还能不能...

主角:冷秋月李建刚   更新:2025-02-09 21:5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冷秋月李建刚的现代都市小说《五旬老太重生后,闪婚冷面军官》,由网络作家“糖果果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现代言情《五旬老太重生后,闪婚冷面军官》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糖果果啊”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冷秋月李建刚,小说中具体讲述了:【银发文学、重生、年代、打脸、爽文】冷秋月为丈夫李建刚一家当牛做马一辈子,却在小孙子生日这天被全家逼着离婚给丈夫养在外面的白月光腾位置。连她一手养大的儿子都说:“妈,我爸辛苦了一辈子,养了你一辈子,娶了你也委屈了一辈子,您就大度一回,成全他跟肖阿姨吧。”她被李建刚的白月光故意推到,一家人眼睁睁的看着她流干血,死在眼前。带着不甘与悔恨,冷秋月重生了,重生到了跟李建刚结婚的前一天。这一次,冷秋月踹掉李建刚,这贫谁爱扶谁扶,李建刚那一家子白养狼她不伺候了。她倒要看看,这辈子没有她的牺牲与付出,李建刚还能不能...

《五旬老太重生后,闪婚冷面军官》精彩片段

冷秋月笑着说:“别看这些小本生意,其实只要精打细算,诚信经营,收入是非常客观的。”
上一世冷秋月嫁给李建刚,不仅要照顾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还要给李建刚赚学费,甚至连小叔子娶媳妇的钱,小姑子的陪嫁,都是冷秋月做小买卖一点点攒出来的。
有了今天的经验,冷建国跟张凤珍对冷秋月的话可以说是深信不疑了。
想到一天就能赚到三块钱,张凤珍一脸憧憬的说:“一天就能赚三块钱,那咱们天天卖,一个月岂不是就能赚九十块钱了?天哪,都赶上两个工人的工资了。”
冷秋月却摇摇头,她说:“今天第一天,大家都来尝个鲜,可若是咱们日日卖。一来,现在乡亲们的生活还没那么富裕,一年到头吃几次香油果子解解馋还行,不可能日日买;二来咱们村子就这么一百多户人家,哪怕再加上周围两个村子的人,也不过三百户的人家,人还是太少了,客户基础太少,一开始买的人可能不少,但是等大家都尝完了鲜,买的人就会慢慢变少。”
冷建国点点头,也觉得冷秋月说的有道理,他问:“那怎么办?”
冷秋月笑着说:“所以咱们要去县城卖呀。”
冷建国跟张凤珍都是一愣。
不是他们不想去县城,他们也知道树挪死,人挪活的道理。
可是,自古以来,农民最看重的就是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他们手里有地,手上就有粮,有了粮食心里就不慌。
让他们把土地撇下,去县城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从头重新开始,他们心里没底,心里慌呀。
一时间,冷建国跟张凤珍都陷入了沉思中。
冷秋月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哪能不理解哥哥嫂子的心思。
她笑着说:“哥,嫂子,你们先听一听我的打算再决定去不去县城好不好?”
张凤珍笑着点头:“小妹,你说,我听你的。”
冷秋月说道:“咱们先在村里卖两个月的香油果子,这两个月,我炸出来的香油果子一半咱们在村里卖,反正周围的两个村子跟咱们的村子是紧紧挨着的,他们有想买的,自己也就过来了。
另外一半,让我哥骑着自行车去镇上吆喝。”
清水镇一共有七八个村子,而冷秋月这个村子是距离镇政府最近的一个。
骑着大巴刚十分钟不到就能到镇上。
说到这里,冷秋月看向冷建国,笑着问,“这个任务,哥哥你能干不?”
冷建国立刻笑着说:“能干,保证漂漂亮亮的完成任务。”
张凤珍推了推冷秋月的胳膊,说道,“然后呢?两个月之后呢?”
冷秋月笑着继续说:“两个月之后,咱们少说也能赚到一百来块钱,咱们拿着这钱去县城,先租个平房,再找个人流量多的地方摆上咱们的家伙卖香油果子。
不过咱们在县城,可就不能只卖香油果子了,咱们顺便还要卖豆花豆浆,馄饨、小米粥、大米粥、八宝粥。
就是这些东西都要早早地起床准备,到时候嫂子跟哥哥都得跟我一起受累了。”
张凤珍道:“瞧你说的什么话,想赚钱,就得出力气,嫂子有的是力气。”
冷建国却问:“可如果咱们仨都去了县城,那田里的庄稼怎么办?”
冷秋月笑着说:“这也正是我后面想说的。”
冷建国跟张凤珍都聚精会神的看着冷秋月,期待她后面的话。
冷秋月被自家哥哥嫂子看的有些不好意思,她坐正了身子,轻咳一声,继续说。
“田里的庄稼也好说,农忙的时候,咱们留一人在县城卖早餐,剩下的两人回家农忙。
农忙完了,再回县城。”
张凤珍一拍手:“这个主意好啊,我说当家的,你说咱俩怎么这么傻,傻的一点都不知道变通呢?还是咱小妹聪明啊。”
冷建国也觉得这主意不错,他满脸认同的点点头,说道:“如今农忙也差不多快结束了,咱们家就只有那两亩棉花跟几亩地瓜还在地里呢,其余的,都已经忙完了。”
北方的农村不像南方,北方冬天太冷,田里只有过冬的小麦,可以说北方的冬天,农村是没什么农活的。
冷建国继续说:“反正田里的活也差不多忙完了,咱们倒是可以专门搞这个小买卖。”
张凤珍也认同的点点头。
其实冷秋月的主意远不止这些。
她不但要继续读书,带着哥哥嫂子去县城做小生意,还要赚很多很多的钱,买地买房子。
有上一世的经验,她知道将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房地产行业蓬勃兴旺,她必须捉住这股东风。
如果有可能,她一定要去首都买几套四合院。
那东西在后世可是有市无价的。
然后再在有前景的城市的郊区多买几块地跟几排老房子。
别看现在郊区的这些土地跟老房子不值钱,可等到了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来的时候,这些地方的拆迁费可是很大的一笔巨款。
冷秋月记得上一世有人光是拆迁费就得了几千万的巨款。
她倒是不奢望几千万,但小赚一笔总是可以的。
晚上冷秋月就把家里今年新收的黄豆泡了一些。
因为现在很多物品还比较奇缺,农村也没有木耳、香菇这些稀缺的东西,所以冷秋月只准备了家里现有的东西,大料、荤油、蒜末、酱油、盐、胡椒粉、胡萝卜、小葱,这些做豆花的卤子。
准备好这些后,冷秋月又问张凤珍:“嫂子,咱们今年做的韭菜花放在哪里了?”
张凤珍笑着从外面搬过来一缸子韭菜花,笑着说:“放外面了,这东西下饭,所以今年就多做了些。”
张凤珍做韭菜花的手艺一绝,冷秋月当即就先用勺子舀了一勺子尝了一口,她朝着张凤珍竖起大拇指:“还是嫂子做的这韭菜花好吃,有了嫂子这韭菜花,咱这豆花啊肯定比旁人家的更够味道。”
张凤珍被冷秋月夸的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韭菜花而已,家家户户都会做。”
冷秋月不吝啬夸奖:“但是嫂子做的最好吃。”
准备好了做豆花的食材后,冷秋月又跟张凤珍一起舀了十斤面粉先和好面醒着,为了明天早上炸油条。
十斤白面大概能炸二十斤油条。
今天下午村里很多人已经买过油条了,所以明天早上买的人一定不会太多,所以这二十斤油条,冷秋月会拿出一半让冷建国去镇上叫卖。
第二天早上鸡还没打鸣,冷秋月就爬了起来。
她得先去村头的磨盘把泡好的黄豆磨碎。
这个时候还没有豆浆机这种稀罕物,想磨豆腐都是用磨盘自己磨的。
哪怕上一世,冷秋月也是自己买个小一点的磨盘,自己在家磨。
冷秋月穿好衣服,先用一个空桶装满了半桶水,然后拿出扁担,一头挑着半桶水,一头挑着泡好的黄豆,就要出门。
就在这个时候,冷建国跟张凤珍也穿好衣服起来了。
冷建国夺过了冷秋月手里的扁担,他说:“你们俩在家再睡一会儿,这个活,交给我就行。”
不等冷秋月拒绝,冷建国已经挑起扁担,披星戴月的出了家门。
张凤珍用肩膀撞了撞冷秋月的肩膀,笑着说:“让你哥去干,咱们先去准备卤子。”
冷秋月收回视线,笑着点头。
冷秋月熬卤子的时候,特意用了荤油跟鸡蛋,出锅的时候还点上了一些香油。
张凤珍看着冷秋月往里面加鸡蛋跟香油,忍不住咋舌:“俺得个乖乖,这样的卤子,别说浇在豆花上,就是泡地瓜饼子都好吃的能吞进去舌头吧?”
冷秋月笑:“这还是简单版的呢,以后咱们去了县城,再把里面加上香菇丁跟木耳丁,再撒上一把香菜,浇上辣椒油,那才叫一个绝呢。”
张凤珍连忙摆手:“别说了别说了,听着流口水。”
两个人正说这话呢,冷秋月做的卤子就出锅了,那鲜香的味道直冲张凤珍的天灵盖。


张凤珍没忍住,拿勺子尝了一口。
简直鲜掉了舌头。
张凤珍问:“这东西,得多少钱一碗啊?这也太好喝,不能光卖卤子啊?”
冷秋月笑着摇头:“不行,光喝卤子,会腻的。”
张凤珍咋舌:“俺得个亲娘来,这么好喝的东西还会腻?”
冷秋月笑着说:“再过个三十年,别说这个卤子你会腻,大鱼大肉你都会吃腻,就想吃个萝卜蘸大酱。”
张凤珍横了冷秋月一眼:“你这妮子,竟说些疯话,咱普通老百姓,大鱼大肉还能吃腻了?去吃那萝卜蘸大酱?”
冷秋月见张凤珍那一脸不信的样子,忍不住抱着张凤珍笑:“嫂子,我可真不会骗你,不信啊,咱们就等着瞧。”
张凤珍叹口气:“嫂子倒是真想信你,嫂子做梦都想大鱼大肉,真希望我家小妹说的都是真的。”
就在这时,大门被人推开,冷建国挑着磨好的黄豆走了进来。
张凤珍连忙帮他把扁担取了下来,还不忘笑着打趣道:“当家的,刚才咱小妹跟我说,以后咱们大鱼大肉都能吃腻了,想吃萝卜蘸大酱呢。”
冷建国将磨好的半桶黄豆浆子倒进纱袋里,笑着说:“小妹估计是还没睡醒呢,反正我是吃不腻。”
这个时代的人,一年到头吃不了几顿肉,买肉的时候都不喜欢买瘦肉,喜欢要肥膘。
怎么会想到三十年后,大家都不喜欢吃肥肉,只喜欢吃瘦肉。
冷秋月也不反驳,只笑着将纱袋封好口,把里面的豆浆拧进锅里,然后开始做豆花。
天刚刚亮,冷秋月也将豆花做好了。
她先舀了两碗,浇上卤子跟韭菜花,分别递给哥哥嫂子的面前,笑着说:“哥,嫂子,你们先尝尝,味道怎么样。”
冷建国端起碗先“吸溜”了一口,吞下肚后竖着大拇指对冷秋月说:“好吃,都快鲜掉眉毛了。”
张凤珍也是平生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
柱子嫂还能在领结婚证的时候在县城吃一碗豆花,她却是长这么大,第一次吃豆花。
以前别说吃了,见都没见过这东西。
其实在他们清水镇,像张凤珍这样,见都没见过豆花的人才是大多数的。
张凤珍有些担心的说:“这东西好吃是好吃,可是毕竟咱们村像柱子媳妇那样吃过豆花的人还是少数的,我怕乡亲们不认这东西。”
冷建国笑着说:“怕啥,这点东西,哪怕卖不出来,咱自己也能吃完了。”
张凤珍点点头:“那倒是真的,要真卖不出去,咱们留着自儿个吃,就当提前过年了。”
冷秋月却很有信心,她说:“放心吧,这东西配着香油果子吃最好吃了,会卖出去的。”
三个人一边说着,一边往外搬炸油条的工具。
很快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渐渐有村民扛着锄头或者铁锹去地里劳作。
冷秋月家炸油条的香味顺着风飘的老远,距离近的街坊邻居还没醒,就闻到了香油果子的味道。
冷秋月先炸了一半放进昨天晚上就洗刷好的竹篓里,在上面蒙上一层干净的笼布,再用棉被把竹篓包起来。
这样虽然油条的口感没有刚炸出来的好吃,但可以保暖。
冷建国将竹篓绑在后座上,骑着自行车去乡镇上叫卖。
剩下的一半冷秋月让张凤珍跟她学着。
张凤珍学的认真,再加上昨天晚上已经学过一次了,所以今天早上很快就上手了。
张凤珍将炸好的一根油条送进冷秋月的嘴里,冷秋月咬了一口,油条发出“咔嚓”一声。
冷秋月朝着张凤珍比了个大拇指。
张凤珍笑的满脸的骄傲。
这时,已经有不几位乡亲拿着自己的碗来买油条了。
大多数乡亲都没见过豆花,纷纷问那状似豆腐的东西是什么。
冷秋月就笑着跟乡亲们解释。
有人想尝个鲜,就买了一碗。
冷秋月帮他们舀在碗里,浇上卤子跟韭菜花,并告知他们,如果家里有辣椒酱,配上更好吃。
眼见着忙得都差不多了,张凤珍也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冷秋月跟张凤珍说了声,摘了围裙,舀了一碗豆花浇上卤汁跟韭菜花,又拿了两根油条,端着碗去了柱子家。
昨天下午冷秋月跟柱子媳妇说今天要送他们豆花尝尝,自然是说到做到的。
冷秋月端着豆花跟油条站在柱子家敲门,出来开门的却是个陌生的青年男子。
男子长得很是白净,眉眼间跟柱子媳妇有几分相似,穿着一身板正的中山装,剃着平头,整个人看起来精神又干练。
见到冷秋月很是礼貌的问:“请问您找谁?”
冷秋月笑着说:“你好同志,我找柱子嫂。”
男子闪开身:“那请进吧。”
冷秋月笑着摇摇头,将手里的豆花跟油条递到了男子的面前,说道:“我那里还忙,就不进去了,你把这些拿进去就行。”
话音刚落,里面传来柱子媳妇的声音。
“谁呀!”


年轻男子回头:“姐,有人送来一碗豆花跟油条。”
柱子媳妇走过来,看了一眼年轻男子手里端着的诱人的豆花,又见冷秋月还站在门外,连忙笑着将冷秋月拉回了屋里。
“怎么还有你这么实心眼的妹子呢,昨天说给我送豆花今早居然真送来了,多少钱,我把钱给你。”
冷秋月笑着说:“既然昨天都说了要给嫂子尝尝,那就必须给嫂子送过来啊,咱可不能做那光说不做的人。”
柱子媳妇留下了豆花跟油条,把空碗跟两个空篮子还了回去。
冷秋月没多待,送完东西就走了。
冷秋月一走,年轻男子就问柱子媳妇:“姐,那人是谁啊?”
柱子媳妇看了年轻男子一眼,笑着问:“人家姑娘长得俊吧?”
年轻男子没回答,只低下头咬了一口油条。
柱子媳妇看着他泛红的耳朵,从厨柜里拿出一只空碗,倒了半碗豆花给他,说道:“长得俊也没用,她配不上咱。”
年轻男子连忙道:“姐,你说什么呢,什么配得上配不上的,我就随便问问。”
柱子媳妇笑着说:“好好好,你就随便问问,姐信你还不行吗?快吃饭吧。”
一根油条年轻男子只吃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递给了柱子媳妇,笑着说:“姐,这油条炸的真好吃。”
柱子媳妇又把那半根油条退了回去,笑着说:“姐昨天吃过了,你吃吧。不过说起来也是奇怪,这冷家大姑娘是什么时候学会这手艺了,这豆花也做的好吃,比姐在县城吃的那次好吃多了。”
这边的对话冷秋月自然是不知道的。
她回家继续跟张凤珍一起买油条。
正如冷秋月说的那样,他们今天早上做的豆花很快就卖完了。
有人特意端着碗过来买豆花给早上刚起床的娃娃们喝。
如今农村的日子不比十年前那么贫困,又开始施行计划生育,每家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娃娃,养起来自然也比以前精贵一些。
再加上这一碗豆花不仅好喝,里面还有鸡蛋,营养丰富,所以很多人都舍得买一碗给娃娃们喝。
甚至到最后,有人端着空碗过来,又只能端着空碗回去了。
因为已经全部卖完了。
冷秋月跟张凤珍刚收完摊,冷建国也骑着二八大杠回来了。
一进屋子,冷建国就从怀里掏出了一把毛票,献宝似得交给了张凤珍。
冷建国笑着问:“猜猜,今天赚了多少钱?”
张凤珍接过毛票,笑着说:“这还用猜,十斤香油果子,一毛五分钱一斤,一共一块五毛钱呗。”
冷建国也不说话,只笑着盯着张凤珍看。
张凤珍被冷建国盯着,狐疑的数了数手上的毛票,最后眼睛一亮,说道:“呀,这怎么还整整两块钱呢?”
冷秋月将一条热毛巾递给冷建国。
“哥,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说。”
冷建国接过毛巾,先擦了一把脸,然后一脸傲娇的坐到床沿上,笑着说:“我一到镇上啊,刚好遇到一个跟我一样骑着二八大杠卖香油果子的,我就瞧瞧跟在他身后,咱得摸清镇上的嫁给是不?否则被别人说咱用底价抢别人生意咋办。”
冷秋月跟张凤珍同时点头。
冷秋月说:“这倒是真的,咱们在咱们自己的村里想卖多少钱没人管,可若是到了镇上,咱们生意想做下去,就不能得罪人,更不能扰乱市场秩序。”
张凤珍推了推冷建国的胳膊,说道:“然后呢?”
冷建国说:“然后我就听到他卖给别人是两毛钱一斤。我就问了,我说咱们镇上供销社也卖两毛钱一斤,人家是公家单位,咱个体户也卖两毛钱一斤,能卖的出去吗?人家为啥不去供销社买呢。”
张凤珍打断了冷建国,说道:“你傻呀,供销社卖两毛钱一斤香油果子,要搭一斤粮票的。”
冷建国笑着摸摸头:“我这不是没去供销社买过嘛,这些过年吃的东西,都是你跟小妹去的。才闹了这么个大笑话。”
张凤珍问:“所以,你就按两毛钱一斤卖的?”
冷建国点点头:“唉,我骑着二八大杠就跑去另外一头,按两毛钱一斤卖的。”
张凤珍咋舌:“我滴个乖乖,这十斤香油果子,就能换两块钱。让我算算,一斤面做两斤香油果子,这十斤香油果子是五斤面,一斤面一毛钱,五毛钱能赚两块钱,当家的,这买卖划算啊。”
冷秋月笑着说:“嫂子,还得减去咱们的人工跟大豆油的成本呢。”
张凤珍疑惑的问:“咱们自己给自家干活,也算成本?”
冷秋月笑道:“放心吧嫂子,总有一天,你得当老板娘请别人给你干活。”
张凤珍捧腹大笑:“哎呀我滴个娘来,那我不成了资本家太太了吗?哈哈哈哈哈。”
冷秋月也跟着笑了起来。
笑完后,冷秋月才把一直温在锅里的油条跟豆花端上桌。
冷建国见到豆花,皱了皱眉说:“这么好的东西,一早上哪用得着喝两碗。”
冷秋月将冷建国按到座位上坐下,笑着说:“哥,你一早上就赚了两块钱,还喝不起两碗豆花了?”
张凤珍也笑着说:“就是,别扣,扣搜搜的了,没听咱小妹说吗?我将来要做资本家太太呢。”
一家三口又笑作一团。
笑完后,冷建国才说:“这话在家说说也就罢了,在外面可不管乱说。”
张凤珍白了他一眼:“我又不傻,这话能随便在外面说吗,我可不想被人登大字报。”
吃完饭,冷建国就扛着锄头去了田里。
张凤珍原本是想让冷秋月再回去睡个回笼觉的,冷秋月却说:“嫂子,我想去县城。”
张凤珍一愣:“你去县城做什么?你可别告诉我,你要去找那个李建刚。”
冷秋月笑着摇头:“怎么会呢,那一家子,谁沾上谁倒霉,我去县城,是想买高中的书籍的。”
张凤珍又是一惊:“小妹,你还真要参加高考,读大学啊?”
冷秋月笑着点头:“对,嫂子,以后你就会明白,有文化真的是出人头地最便捷的一条道路。”
张凤珍沉思片刻,她坚定的点点头,笑着说:“好,反正现在地里农活也少了,嫂子陪你一起去。”
冷秋月笑着拉上了张凤珍的手,高兴的道:“那正好,咱们多带点钱,正好给嫂子买件新衣服。”
张凤珍嘴上说着“还没过年,买什么新衣服”,心里却是欢喜的。
张凤珍让隔壁邻居给冷建国留了口信,就带着冷秋月去了镇上做公共汽车。
结果在公共汽车站,冷秋月又遇到了柱子媳妇跟那位年轻的男青年。
男青年见到冷秋月眼睛一亮,眉眼弯弯道:“你好,又见面了。”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53879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