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推荐《扶摇直上》目前已经全面完结,赵泗嬴政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徐福”创作的主要内容有: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主角:赵泗嬴政 更新:2025-04-24 06:00: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番外》,由网络作家“徐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扶摇直上》目前已经全面完结,赵泗嬴政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徐福”创作的主要内容有: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滞留下来不记得籍贯的人是个问题,也不能就此不管。
蒙毅仔细思索以后,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让这群人跟着赵泗一块去咸阳种地。
没办法,记不清籍贯也得开身份证明,不可能就因为他们记不清楚籍贯就让他们当黑户。
留在琅琊当然也可以,但是这群人说实话各个都是人才,领了新的验传归家的人都单独备册了。
毕竟他们是目前大秦境内仅存的拥有丰富远洋航行经验的水手。
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情,还要单独抽调出来的,记得清楚籍贯的让他们归家是始皇帝的仁慈,记不清楚籍贯连自己家在哪里都找不到就压根没必要打散进入地方,还不如直接籍贯录入咸阳附近,日后征召抽调也省的麻烦。
另外,红薯土豆玉米三种新粮,这些水手大部分也都有一定的经验,最起码见过不是?
赵泗负责耕种新粮,总得有能用的人手。
至于出海归来的船只,自然被琅琊当地官府保留保养维护。
赵泗出海环游世界,人手不足工具不足,航行途中靠岸也没有正经的港口可用,以至于大部分船只都破破烂烂。
有些船只稍微修补都还能使用,却限于条件不足,最终只能遗留海外,分外可惜。
眼下十六艘海船虽然破旧,但是好歹能用,也是大秦目前仅存的具备远洋能力的大船,当然要妥善对待。
“海船妥善修复,另外于琅琊再行营建四艘海船,补足二十艘海船。”
“大巡未完,但农时不可误,你带赵泗一行折返关内,交付王贲,种植新粮。”
始皇帝一一吩咐。
赵泗献上了世界地图和航海图,对于大秦来说是一次新的开扩和探索,同时可以极大程度上丰富大九州说的实际理论支持。
大九州说于秦朝盛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秦一统天下以后,因为制度原因不可避免的继续向外扩张探索。
南北之地,加起来将近百万秦军。
若只是为了自保,脑子抽了才会在边境放置那么多秦军。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大秦的科技水平对于周边国家呈碾压状,北方胡人也是乱成一片,匈奴虽然已有崛起之势,但距离草原诸部皆称匈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不客气的说,大秦的边军再降低三分之二自保都绰绰有余。
最起码现在来看经济支出和收获已经完全不成正比,南北百万秦军,如今就像一个无底洞一般。
耕战制度成就了大秦,但又不可避免的将大秦推向了另一个深渊。
而九州说,很显然和大秦的耕战体系有所违背。
若按九州说,大秦一统天下,已经占据了天底下最为富硕的土地和疆域,其他地区皆为蛮荒之地,得不偿失,大秦的耕战体系崩塌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而大九州说能够盛行说白了就是契合了大秦的耕战体系。
跨过隔绝赤县神州的汪洋和高山以后,还有和赤县神州一般富饶的土地等待征服。
大秦南北齐发力,北边是草原荒漠雪山,南边是毒虫瘴气深山老林。
大秦已经正在尝试跨过南北的天然屏障寻找新的大州。
而徐福出海寻仙,或许也并不简单的是出海求仙,探索新的世界或许也是任务中的一环。
眼下大秦一统天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本就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例子。
而始皇帝又本能的察觉到大秦帝国的隐患,亦或者察觉到了商鞅法的隐患。
如果始皇帝是商鞅法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压根就不会有天下一统以后大儒淳于越和法家代表人物李斯的朝堂斗法。
始皇帝自己本身也在不断的取舍当中,否则淳于越根本没有斗法的机会,更不会成为长公子扶苏的老师。
而李斯,能够从这次斗法中获胜,必然不仅仅是单纯的推崇商鞅之法,必然也主导了大秦律法一定的改革。
秦国以法家治国,但法并非一成不变。
律法也是一改再改,商鞅没那个本事制定出只要照本宣科一成不改就能让秦国一统天下的制度。
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人能够制定出来。
秦国每一次国君的更换,主政人员的更换,都会导致律法一次一次的补充修订。
甚至很多商君时期制定下来的法律到了现在李斯当政早已经面目全非,奖罚程度也区别甚大。
其不变的是耕战体系和吏治体系。
耕战体系保证了秦国的战争动员力,数量充足基础知识完备的吏员保证了秦国律法的执行和奖罚制度的执行。
而现在,秦国的耕战体系和吏治体系同时出了问题。
一统天下以后,可供征服的土地皆已纳入王土,可是有功之士太多了,等待着立功的人更多。根深蒂固的老成军功世家倒是渴望阶级固化,但是那些新兴的军功贵族明显有更多的渴望。
甚至于涉及底层有功将士的土地分配上也出了问题,因为原来秦国的本土良田都被封赏的差不多了,六国那里倒是有地,可是谁愿意把地分到国外去?
而相比较于耕战体系的岌岌可危,大秦的吏治体系早已经千疮百孔。
或者说,早在秦始皇继位初期吏治体系就已经开始不断爆雷了。
秦国令人称道的制度执行力是要靠大量的吏员来推动的。
故而,秦国吏治的最巅峰时期即为商鞅主政的时期。
尔后每一次土地的开扩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次吏治的倒退。
人口和土地的增加付出的代价就是政府执行力和中央掌控力的降低。
只有花费大量时间重新在新土推行秦法,培养吏员,才能够弥补空缺。
始皇帝继位以后,出现成蟜判乱,昌平君反秦。
成蟜尚且声势不大,勉强在控制范围之内,昌平君反秦甚至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伐楚战争的失败。
二者反叛不可避免,但能够掀起如此浩大的声势就说明秦国的吏治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监察力度和中央掌控力度下降极为明显。
而在秦国一统六国以后更加明显,项家私兵,张良刺杀,会稽太守包藏祸心……
这都说明秦国的吏治已经出现了不可避免的崩坏。
而这些,始皇帝都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出来,但他骄傲的认为,在自己的镇压之下,这些都不是问题。
耕战体系停滞?那就征服新的土地?
吏治倒退?那就花费人力物力继续培养。
十年?二十年?只要时间充足,他就有自信解决这些问题。
而赵泗这次带回来的东西,也相应的显得弥足珍贵。
不管是世界地图,还是三种新的农作物。
“回去告诉你父亲,将此事上书一封,急奏陛下。”王翦开口说道。
制盐之事事关重大,王翦人老成精,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相比较之下,大巡天下反而可以暂且放下。
当然,王翦也可以选择置之不理,按部就班的上奏朝廷,经由朝廷自行度量是否急奏始皇帝驾撵。
王翦选择卖赵泗一个好。
王翦虽然人在老家,但是消息灵通,对于赵泗也略有耳闻,而且王离中间还宴请过几次赵泗,提出过要将家中舞姬赠于赵泗,不过被赵泗回绝。
王翦能够看得出来,如果不出什么特殊情况,赵泗未来的进步空间很大。
和自家孙子同龄的赵泗,太过于根正苗红。
先是孩童时期信奉王命出海寻仙。
尔后被徐福哄骗海外意图自立,赵泗毅然夺船出海不负王命归秦。
大义加身,就算赵泗没有什么功劳,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很大。
也就是赵泗籍贯不清,要是籍贯再是土生土长的老秦人,那未来可以说是不可限量。
王家,到了如今的地步已经不需要什么功劳了。
王家也不需要第二个王翦,王翦年轻的时候得罪了很多人,和始皇帝的关系也一度僵硬。
如今,王家需要的是朋友。
“大父腿还痛么?”既然王翦已经决策,王离也就不再多想。
王翦动了动自己的腿,小腿麻木,动弹起来十分吃力,稍有不对刺痛感便会袭来,只得摇了摇头。
“还成……”王翦低头看向自己麻木的裹在兽皮下的小腿。
昔年征战天下,为王先驱,何等意气风发,如今天气稍有不对,连站立行走都颇为艰难。
“我给大父泡脚,暖一暖身子!”跪坐在一旁的王离抬起头,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这会才想起来?”王翦哼了一声,王离挠了挠头屁颠屁颠的去给王翦打水。
看着自家孙子呆头呆脑的背影,蹲坐在胡凳上的王翦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王离这孩子,确实天性愚钝。
但是为人不争,不怒,憨厚,纯善,相比较于王贲少了几分脾性,但是却是难得能守家的孩子。
王贲,不止王离一个孩子。
王离也不是唯一的嫡子。
王离在所有嫡子里面也绝不是最出色的那个。
只不过王离年龄最长,是嫡长子,虽然王贲不喜,但是有王翦压着,王离地位固若金汤。
王贲不喜王离,王翦却极爱王离。
王离这孩子听话,憨厚,老实,也无甚大志。
王贲有一定天资又如何?比不上蒙恬蒙毅两兄弟在王前亲近,关系又势同水火。
王贲又做不到力压群雄独一无二!
更何况王家也不需要第二个能力压群雄之人。
王贲总是骂王离不争气,却不知道王翦已经不知道给王贲擦了多少次屁股,若不是王翦老成持重,多次退让,主动修复关系,王贲早就在群臣之中被孤立开来。
王离屁颠屁颠的打好热水,过来为王翦脱去鞋子袜子,将王翦的脚放在水盆之中。
王翦看着面前一幕忽而感伤。
许多年前,蹲在这给自己洗脚的王离还是个小毛孩子,如今却已经成了能够持家的大小伙。
“王家,以后还得靠你啊……”王翦声音意味而又悠长。
“啊?”
“不是还有我爹嘛……”
夜色之中,爷孙的声音若隐若现……
翌日……
关内
下邺乡,彻林里。
此地和邺下只不过颠倒了一个顺序,不过距离却相差甚远。
下邺是关内一乡,此地临华山之天险,原来此地是一处军所,后来因为天下一统,军所位置转移至往东一百多里之外,此地新迁民户,又成一乡。
这也跟始皇帝平定天下以后无地可封有一定的关系。
秦朝的军功爵赏罚严明,有功赏,有过罚。
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秦人受功者比比皆是。
而往前至商鞅变法时期,秦国就开始实行军功爵制度,直至平定天下,有功之士不知凡几,故而秦国本土之地,封到最后几乎已经封无可封。
始皇帝虽然享受了先人遗泽,同时也得到了前人留下的沉重的包袱。
始皇帝在分田的时候只能想法设法化解矛盾。
关中没有好地了,但是还有一些荒地,还有山地,洼地,凑合凑合也能封赏。
关外新征服的六国之地大把,也可以封赏。
下邺乡就是这种情况,此地军所废弃之后,连这般山地也拿出来封赏士卒。
没办法,关内剩的地是真的不多,只能挤,愿意去关外的老秦人始皇帝还是很大方的。去的地方越偏远,给的田地奴仆钱财越多。
而且当地良田也是优先分给老秦人,连带着无爵无功的老秦人也被始皇帝强行迁移出去一大批。
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老秦人撒出去。
下邺乡彻林里这一批,便是伐楚老卒。
先后经历了两次伐楚战役。
一次是李信伐楚,一次是王翦伐楚。
他们只是伐楚士卒微不足道的几个。
后来因功于下邺乡受田。
可以说整个彻林里都是有功之士。
小的有公士,大的有不更……
整个彻林里一共三十七户,一百二十多人。
人口不是很多,盖因为此地不好耕种,虽然授田不少,但是能够长粮食的地方不多,压根养活不了太多人。
此地一些便于耕耘的地方皆被开垦为田地,种不了粮食也稀疏的种的有蔬菜大豆。
年轻人在田间耕地,上了年纪的老卒有的坐在门槛上,有的带着刚刚出生的幼童,偶见稚童在地头玩耍,虽然人口不多,却颇像一处世外桃源。
眼下,一道嘹亮的声音于村口响了起来,打破了这份宁静。
却见一个骑马的英气青年,在村口大声呼喊。
“大父!我方才听县尉说,徐福出海的船队回来了!”
一个抱着一捆大豆的老卒忽然身子一顿,大豆杆子洒落一地。
少年翻身下马捡起来爷爷掉在地上的豆杆开口说道。
“我听县尉说,月前,船队于琅琊归来,有的陛下已经发落原籍,有的被带至蓝田大营!”
“大兄会不会就在其中!”
军匠的手艺还是毋庸置疑的。
几个军匠一同工作,分工协力,约莫也就半天时间就弄好了。
本身就是实验用品,不用那么苛刻,也不需要考虑长期使用。
直辕改曲辕,大犁变小犁。
第一个曲辕犁在这个时代诞生了。
“且试试看!”王离比赵泗还要兴致冲冲,催促士卒套上耕牛实验。
直接在直辕犁旁边一块开始耕地进行对比。
一边是二牛抬杠直辕犁,一边是单牛拉的曲辕犁。
在王离的发号施令之下,一共三头老牛迈动沉重的步伐开始行进。
赵泗和王离则跟在后方仔细观察。
老牛走动许久,赵泗默默的跟在后面观察吃土深浅。
约莫百来米的距离,赵泗观察到,吃土深浅相差倒不是特别大,相比较而言,直辕犁吃土反而更深一些,但是深浅浮动较大,如果遇到土质比较硬的地界,或者有根茎丛生,更容易上浮。
而曲辕犁吃土稍微浅一些,但是吃土浮动不大,相比较于直辕犁,很明显受力更加均衡,力量传导更加稳定。
而从速度上来说,曲辕犁并未吊打直辕犁,相反,反而是直辕犁的速度更快。
一直犁到地头回转,赵泗回望,发现直辕犁犁过的痕迹也更加笔直一些。
到了回转的时候,轻便的曲辕犁很明显掉头更加省力,而长直辕犁则需要费不少功夫,毕竟重量在这里摆着。
一来一回下来,客观来说,曲辕犁并未对长直辕犁行成吊打之势,赵泗眉头紧皱。
连带着王离也有些好奇的开口问道:“我看这曲辕犁,似乎并未比直辕犁快。”
岂止是没有直辕犁快,还慢了四分之一还多。
赵泗正在思考哪里出了问题,却发现一群军匠一脸喜色的迎了上来。
这个时代的匠人们或许并不懂所谓的科学原理,也解释不出来。
但是他们是资深的老农和合格的匠人,相比较于赵泗这个基本上没种过地的现代人,他们敏锐的捕捉到曲辕犁的优点。
“此犁甚好!此犁甚好!”
几个匠人围在曲辕犁前面,一边仔细观察和直辕犁的区别,一边开口称赞。
“好在哪里?似乎速度还不如直辕犁?”王离开口发问。
“将军,此犁小巧,又只使一人一牛,自然不如二牛负直犁。方才犁过,地上犁痕深浅一致,一牛负犁,速度自然不如二牛负犁,吃土不够深也是因为犁具太小,若是再大一些,吃土定比直辕犁更深更快。”
军匠开口解释,赵泗豁然开朗。
这次做出来的曲辕犁只有直辕犁的一半大小,因为赵泗是跟着自己脑海里的记忆中来的。
时代和时代不一样。
秦朝时期,哪怕是直辕犁都是奢侈品,普通百姓还在使用耒耜的传统耕种作业模式。
汉朝以后,长直辕犁才逐渐普及开来。
直至唐初,长曲辕犁才真正面世。
至此,长直辕犁才被完全淘汰。
相同大小的情况下,曲辕犁性能完全碾压直辕犁,这完全是结构和力学上的进步。
而赵泗所画的小巧便携的曲辕犁,则在宋朝时期才普遍推广开来。
短曲辕犁的推广普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南方地区的日渐开发。
长曲辕犁更适宜大规模耕种,面积大,地势不复杂的情况下,大犁耕种效率优于小犁。
而普遍面积小,地势情况复杂的南方地区,则更加适合使用短曲辕犁。
尔后乃至于明清时期,人口进一步增多,粮食生产中心由北向南过度,人均土地不断减少,普通百姓人均数亩耕地成为了常态,小而精的短曲辕犁就更加符合社会要求。
但是,长曲辕犁从未消失,因为本质上大家都是曲辕犁,大小不同并没有真正的革新改变,只是使用长曲辕犁的大多是地主士绅阶级,而非贫农阶级。
而秦朝时期。
自耕农一户授田大多为百亩上下,产量中心也集中在中原这般地势平稳,地貌并不复杂的地区,故而长曲辕犁比短曲辕犁更加适合推广使用。
有军匠解惑,赵泗也不用动脑子思索,王离当场下令再做一个长曲辕犁出来。
日上中天,到了中午饭的时候。
可惜赵泗人在军营,食物配给是一日两餐,饿倒不是很饿,可是晌午不吃点东西总感觉有些不舒服。
趁着空隙,王离和赵泗继续闲聊。
赵泗乐得交好对方,又得益于赵泗的金手指,王离和赵泗的交谈体验也十分愉快。
赵泗眼看唠的差不多,也开口询问对方的姓名。
“我名王离。”王离开口说道。
赵泗愣了一下,总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思索着秦朝时期的王姓名人,忽的想起来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
赵泗一下子就想起来了。
这不是王翦的孙子嘛,得益于上辈子看过几本历史小说,赵泗对王离这个人还是有点印象的。
事实上赵泗的历史十分差劲,对于历史的了解渠道除了义务教育以外仅限于小说网站。
“可是彻侯之……”赵泗开口问道。
“正是大父!”王离似乎已经习惯了别人如此的询问,介绍起来轻车熟路。
“失敬失敬!”赵泗拱手。
他对王离了解不多,只是在小说里看过,这货在小说里大多都是背景板出现来着……
印象中王离的事迹也不是很多,好像在天下大乱以后接手了陇西大军?最后战败不知所踪了。
相比较于战国四大名将的爷爷,以及威名赫赫屡有功勋的王贲,王离可以说是虎父犬子的典型代表。
若不是因为王离有个战神爷爷,赵泗还真不认识对方。
王离面对赵泗的敬仰只是摆了摆手:“不谈这些,你方才不是说海中有人鱼来着?”
赵泗笑了一下继续开口讲述美人鱼的故事,并未对对方的家室过多打探亦或者奴颜婢膝。
他对王离的愕然更多是对历史人物的震惊罢了。
骤然跨越两千年,曾经在书本上的人物竟于自己处于同一时空,实在令人心怀激荡。
赵泗知道古代对耕牛极为重视,基本上都严禁宰杀耕牛。
大部分朝代都会专门出具具体法律条文。
秦朝作为一个耕战体系的国家,想来对于耕牛的保护更加严苛,可是王离是谁?
大秦最大的三代,程咬金家还时不时摔死两头牛呢,要说王家吃不上牛肉赵泗是不信的。
王离一顿,笑着点了点头对仆道:“再切些牛肉来。”
待仆从离去,赵泗这才开口问道:“吃牛肉可犯秦律?”
王离失笑开口道:“吃牛肉自然是不犯的,天底下那么多牛,总有摔死的,老死的,病死的,或者遇上什么意外,总不能如人一般都埋了去。”
说罢,王离继续开口道:“足下爱吃牛肉?”
赵泗点了点头。
“我也好这一口,羊肉太膻,豚太骚,马肉太柴,驴肉狗肉尚可,牛肉虽好,可惜哪能天天碰上有牛死去?也就是逢上消息,仗着身份尽快采买一些。”王离开口回答道。
“你以后要吃牛肉,可不要私自宰杀,杀自己的牛也犯法,每头耕牛买卖皆由官府记录在册,哪怕买回家中,官府每年都还要派人检查耕牛状态,耕牛死了,也得即时通知官府,记录在册以后,才可行宰杀之举,以后若想吃牛肉可以找我。”王离凑过身子笑眯眯的说道。
牛肉的好吃是古今公认的事情。
只不过古代普通人想吃牛肉可是费老鼻子劲,照王离所说,哪怕你已经买下耕牛,耕牛意外死亡,若是说不出来个所以然来,恐怕也要获罪。
不过王离也明说了,想吃牛肉可以找他。
“总有摔死的牛嘛~”赵泗笑了一下。
王离一愣然后摇了摇头开口道:“非也非也!”
“耕牛数目官府都记录在册,哪家有牛死了,怎么死的,都得汇报官府,有牛死了,通知一声便可自行采买,像是壮年摔死的牛味道最好,可是少有碰见,病死的牛不能买,老死的牛多,不过味道就差上一些,肉质就没那么鲜美。”王离开口解释到。
哪有那么多傻牛自己好端端的摔死?
多数都是病死老死的,王离说白了就是占了个身份的便宜,整个咸阳地界,谁家的牛死了,都得上报官府,王离作为最大的三代自然能够第一时间得知消息派人采买。
说白了就是占据了一个渠道优势,可能人家牛还没开始动手宰杀,王家就已经得到消息直接整个包圆了。
“那这头牛呢?”赵泗开口问道。
王离嘿嘿一笑:“摔死的。”
……
说罢,王离又尴尬的笑了一下开口说道:“大父亦好食牛肉,家中宰杀,昨日送来十来斤,还没来得及吃。若不然哪来的牛油。”
一听是王翦,那就没事了。
王翦的地位在大秦已经属于超凡段位。
这货敢一边在前线行军,一边催促秦始皇尽快把赏赐给他的美女金银财宝落实到位。
灭楚之战功成以后,又向始皇帝大索数百美人,吃点牛肉没什么大问题。
以王翦的段位,说这牛是摔死的那就是摔死的。
等了一会,仆从送来牛油和片好的牛肉以及麻椒。
葱,有。
牛油,有。
辣椒,有。
麻椒,有。
牛油火锅底料,准备开始手搓。
奈何这个时代没有炒锅,不过也无妨。
把鼎里的水倒干,放入牛油,成块的牛油在鼎内缓缓融化。
放入葱断爆香,牛油加小葱的香味已经扑鼻而来。
爆香以后,将葱断捞出,放入麻椒爆香,扑鼻而来的香味让赵泗忍不住咳凑。
略微等待一会,加入干辣椒,继续霍霍。
没有炒锅,说是炒不如说是拿牛油煮,不过条件有限,只能如此。
沸腾片刻,辣椒麻椒以及牛油的香味被充分激发,赵泗一边咳凑一边继续捯饬。
王离好奇的站在一边,扑面而来的辣味让王离打了个大喷嚏,眼睛都睁不开了。
香气充分挥发出来,加入清水,过鼎大半,水重新恢复平静。
“对了,可有牛骨?”赵泗开口问道。
有牛骨的话可以在里面放点牛骨,越煮汤越香,味道越正。
“扇骨腿骨颅骨都有,要哪里?”王离点了点头问道。
虽然还没开吃,但是这扑面而来的香味已经让王离有些按耐不住。
虽然比较原始,但是这可是牛油火锅啊!哪怕里面没有加入科技与狠活,也足以在这个美食匮乏的年代大放异彩。
一听王离的回答,赵泗两眼一瞪。
好家伙,王翦这哪里是送来了十来斤牛肉,怕是送来了半头牛吧……
“腿骨即可,另外若有山菌可以弄些来一并煮了,对了,山菌要常见的,吃过的。”
古代提鲜的东西少之又少,山菌蘑菇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高汤,可惜赵泗不会吊高汤。
若是有味精就好了,科技与狠活吊打一切。
这并不是在开玩笑,而是事实如此。
菌子鲜归鲜,但是很多菌子有毒,以防万一,赵泗特意叮嘱了一下。
王离又吩咐仆从去拿,不消片刻,牛腿骨,山菌就放在案几之上。
赵泗一股脑的直接倒入鼎中,然后跪坐下来。
“好了,等开了以后,即可下肉下菜了。”赵泗长出了一口气。
“可惜带回来的芝麻太少了,还得留着备种,若是这个时候再有一碟子芝麻酱,配上蒜泥,加点辣椒香菜,点些香油,简直是人间极乐。”赵泗开口感慨道。
这个时代想做个小料碟子都费劲。
香菜,大蒜,大葱,芝麻,花生,辣椒,胡椒,花生,全部都不是中原本土农作物。(中原本土葱是小葱)
要不说丝绸之路意义重大呢?没有丝绸之路,哪来的后世的物华天美,地大物博?
赵泗虽然带回来了大量的种子,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尤其是香菜种子……
但是眼下还得用来育种,若是用来吃怕是不够使的。
没有小料碟子的火锅可以说是平白少了三分风味,但是为了未来的口腹之欲,赵泗最终还是选择了忍耐。
“你说的这些,都是你从海外带来的新作物么?”王离问道。
“是啊,可惜带回来的太少了,唯有辣椒多一些,但是除掉备种的,恐怕也吃不上多久。”赵泗感慨一声。
王离闻着呛人的香味满脸馋像的开口:“已是极好了,光这香味,就使人垂涎欲滴了!”
赵泗摇头一笑:“这才哪到哪?”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