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谢安阳许妙菱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科举,绿茶整改日常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阿祁呀”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一通百通,想明白了如何破题,思路一下子就变得顺畅起来,没过多久就在草稿纸上写完了整篇文章。谢安阳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地将手中的文稿又一次从头到尾仔细通读了一遍。随着文字在他眼前流淌而过,他的嘴角渐渐扬起一抹微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这大概算是他的巅峰所作了吧。写完这些,已经过去了大半天,谢安阳也得以缓下来,准备自己的午食。考棚中的食物是需要跟官兵们进行购买的,当然,收费肯定比外面要贵上一些。一晚稀粥一个包子就要花上一钱银子,放在外面跟出去抢也没什么区别了。只可惜在这考场里,没人敢反驳,当然也可以不买,自己带干粮就是。谢安阳停下笔才发觉自己实在是有些饿了,所以也没想着自己生火煮干粮了,干脆找官兵买了一份午食。稀粥下肚后,他才...
《重生科举,绿茶整改日常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一通百通,想明白了如何破题,思路一下子就变得顺畅起来,没过多久就在草稿纸上写完了整篇文章。
谢安阳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地将手中的文稿又一次从头到尾仔细通读了一遍。
随着文字在他眼前流淌而过,他的嘴角渐渐扬起一抹微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这大概算是他的巅峰所作了吧。
写完这些,已经过去了大半天,谢安阳也得以缓下来,准备自己的午食。
考棚中的食物是需要跟官兵们进行购买的,当然,收费肯定比外面要贵上一些。
一晚稀粥一个包子就要花上一钱银子,放在外面跟出去抢也没什么区别了。
只可惜在这考场里,没人敢反驳,当然也可以不买,自己带干粮就是。
谢安阳停下笔才发觉自己实在是有些饿了,所以也没想着自己生火煮干粮了,干脆找官兵买了一份午食。
稀粥下肚后,他才感觉终于又有了些精力去做接下来的考题,因为有三天的时间,所以考题自然也多,下午还是做点轻松的诗赋题吧。
考棚里也是有配备蜡烛的,当然不算多,若是用起来,大概是只能撑2个时辰的量。
只不过防火也是考场中最必要的事情,若是失了火,烧死了那便是烧死了,没烧死的还要被革除功名。
三天就是两个晚上,谢安阳第一日并没有什么想法进行挑灯夜考,若是答题顺利,明日晚上他也不准备用蜡烛,万一失火可不得了。
晚上的时间主考官自然也是需要休息的,所以考场也只剩下了考生和巡查的官兵。
谢安阳带了个薄被,他身量小,考棚中的木板床正好能睡下。
只可怜了那些长得人高马大的考生们,需要蜷着身子睡才行。
虽然和衣而睡还有些冷,但是架不住身体的疲惫,谢安阳最后还是慢慢睡去。
也幸好睡得早,再迟一些周边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就要吵的人睡不着了。
三天的考试,除了进行五谷轮回可以由官兵陪着走出考棚以外,都在这小小的考棚中待着,就算是好人也有些遭不住。
在第三日的清晨,谢安阳写完了最后一篇文章,再次检查了整份试卷,觉得是时候该交卷了。
第一是考棚里待着实在是不舒服,若是出了考场还能好好去床上躺着休息。
第二则是目前还没有考生交卷,若是现在交卷,那想必能在知府大人面前挂上个名头,指不定就离案首一名更近了些呢。
所以等谢安阳确认自己的试卷没有错处后,示意巡逻的官兵自己需要提前交卷。
这官兵就将考棚的门打开,带着谢安阳走到主考官面前。
“你是永安县的案首?”
“回老师,学生正是。”
只见那宋知府微微颔首,面色平静如水,只是从鼻腔之中淡淡地应了一声“嗯”,随后便将目光缓缓移到了摆在案几之上的谢安阳的考卷之上。
他伸出一只手,轻轻捏住考卷的一角,另一只手则小心翼翼地将其翻开。
随着纸张翻动时发出的轻微沙沙声,谢安阳也不由紧张起来,他也只能静静的候在一旁。
从宋知府那张毫无表情的面庞上,根本无法判断出他对于这份答卷究竟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盖房子可是大事,不仅仅是他们家里的大事,也是一个村子里的大事。
只要是谁家盖房子了,村里人都会去帮忙,但是要管饭,还要每天给个三四文的工钱。
钱不算多,没有那种专门找人做工多,但是都是乡里乡亲的,给钱就干了。
毕竟下次如果你家盖房子,叫一下村里人,就能叫的应了。
谢大根家的屋子后面就有一大片空地,是属于他家的,因为土地贫瘠,平时也就偶尔种点小菜。
盖房子需要土地,谢家人就考虑盖在这里。
原先的房子也是不打算推掉的,虽然不住人,但是后期堆堆杂物,甚至能养养鸡也是不错的。
盖房子首先要找村长,需要村长先批复,才能开始。
因为本来就是自家土地,也没什么纠纷,村长很快就同意了。
就带了点鸡蛋,带了点红糖,这事就这么说定了。
“大根,需要我帮你村子里喊一声,让大家来帮帮忙吗?”
“要的要的,谢谢辉堂叔了。”
“你家工钱给多少?”
“一天三文钱,管一顿早食,一顿午食,豆腐管够。”
“你这条件不错,等着,堂叔定给你叫上不少好手。”
要知道,村子里的人家一天都是吃两顿饭的,三文钱算是市价,但管两顿饭那可就大方了。
管两顿,王翠翠主要考虑的是,如今他们家是跟着谢安阳一起,一天吃上三顿。
本来他们也不想费这粮食烧午食,奈何谢安阳非叫他们也必须吃不可。
如此一来,若是他们一家烧起了午食,却不给帮忙干活的人吃,显得他家很没有待客之道。
辉堂叔在这村子里可是名人,村长家的儿子,号召力也强。
没让谢大根等多久,第二日,辉堂叔就上门了。
告诉他村里谁家能出人,总共有十几个汉子,明日一大早就会来他家帮忙。
让谢大根诧异的却是,那赵家出了三个人。
赵巧巧上次上门被他弟弟闹得不是很愉快,所以谢大根特意关注了些。
不过谢大根也没想太多,人家上门帮忙,还能不让不成?
明日就能开始盖房子,那今日就要去镇上采买,毕竟这么多人吃饭呢。
如今村里的建筑风格都是土坯房,跟青砖大瓦房相比只能说的上很不美观。
青砖房村子里是没有的,即使是村长,还住着土坯房呢。
如今的青砖造价昂贵,只有富户人家才能用得起。
而土坯来说就容易多了,从古至今,劳动人民用最原始而质朴的材料——泥土,构建起了一座座温馨的土坯房子。
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土壤,最好是黏性较大、质地细腻的泥土。
将其挖掘出来后,经过反复地搅拌和踩踏,让泥土变得柔软且具有一定的韧性。
然后把和好的泥土填入特制的模具中,用力夯实,形成一块块厚实的土坯。
接下来选用粗壮结实的木材作为梁柱,按照设计好的结构搭建起来,并确保每一个节点都牢固可靠。
梁柱最是要紧,所以还需去那深山里,选一棵大些的树木才行,近一点的山上,多是被人砍了带回家当柴火了。
所以从明日开始,谢二柱就负责叫上几个汉子,去山里找梁柱。
之后再把制作好的土坯一块一块地堆砌上去,用泥浆涂抹在土坯之间的缝隙处。
使其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增强房屋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当墙壁逐渐垒高时,还需要预留出门窗的位置。
门窗可以使用木质框架搭配油纸来制作,既能保证采光通风,又能抵御风雨侵袭。
谢安阳在梦境中看到的材质自然是没有的,就说那之前的青砖房子也同样用的油纸呢。
屋顶则通常采用茅草或者瓦片覆盖,谢家如今住的屋子就是用茅草盖的顶。
若是风大些,茅草还有可能被吹走。
再碰上个下雨,就只能用木盆在下面接着。
这次谢大根想着便也大方一回,想去镇上买些瓦片来铺屋顶。
这屋顶先铺设一层厚厚的干草,再整齐地铺上瓦片,总不会再隔三差五的就漏雨了。
这盖房子的流程大家已是熟识,答应出人的人家怎么说都是盖过几间屋子的。
倒不是说村子里有钱人家那么多,时不时需要盖个房子。
而是土坯房子本就没那么坚固,时不时就需要维修,还有家里孩子多了,分家,又要新起房子才行。
计划好了这一切,盖房子的事情也有条不紊的进行。
第二日,村民一大早就上了谢家门。
村民大多淳朴,虽然来得早来得晚都是一个工钱,但谁也没有偷懒的心思,都沾亲带故,帮的是个人情。
赵家来了赵父,还有赵家的老二和老三,就赵家大哥没来。
赵家父子长得很像,人高马大的,这也是赵家一家外姓人在村子里吃得开的原因。
这个年代,谁家的男丁多,那就不好惹。
赵家父子来的时候没什么笑意,不像是来帮忙的,倒像是来找茬的。
这谢大根也理解,毕竟前几日还闹了些不愉快的。
之后便聊到谁去山上找木头的事,听到是谢二根要去,赵家父子毫不犹豫都报名要去。
这让谢家兄弟很摸不着头脑,谢大根甚至害怕他们上山会直接将谢二根打上一顿。
听到赵家三人去,其他汉子便去夯土坯,再没有多余的人陪着一起上山了。
谢大根也是走不开的,他们家的汉子都走了可不行。
虽然充满了担忧,但谁也没有挑破那层窗户纸,谢大根也只有担忧的瞧着谢二根走远。
谢家是不包晚饭的,所以到了傍晚时分,帮忙的村民们就陆续离开了。
谢二根跟赵家父子却是迟迟未归。
当然,赵家父子也不是那般粗鲁的人,当然没有动手打谢二根。
虽然心里恨的牙痒痒,但是面上什么都没说,只是跟着一起找木头罢了。
他们家的巧巧也不知道是着了什么魔,昨日听说谢家要盖房子,非要他们来帮忙。
这小子也不过长了一双眼睛一个嘴巴,也不知道巧巧看上他啥了。
父子三人心里全是腹诽,多番打量也还是想不明白。
谢二根也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好,所以一伙人从出发到找到木头,都没说上几句话。
直到几人扛着木头下山,路上却遇到了谢二根最不想见到的人。
正是赵巧巧,等在谢家不远处。
“娘叫我来接我爹和哥哥们回家。”
像是欲盖弥彰一般,赵巧巧一见到几人就这么说。
只是耳朵的红晕却出卖了她。
她没跟谁说过这事,所以赵家父子对此也不知情,甚至还是从家里偷跑出来的。
她前几日确实是伤了心的,但谢二根在她耳边的那一句“对不起”却又让她燃起了希望。
谢二根实在是温柔,模样长得又实在好,少女的爱慕总是会落在这样的少年身上。
她从小被娇养着长大,父母兄长疼爱,从小要什么有什么。
所以即使被拒绝,也想着再去争取争取,她赵巧巧,总不能不努力就放弃的。
所以她求着父兄去谢家帮忙,也是为了能多与谢二根创造一些偶遇。
说实在的,可能整个村子,或者邻近的村子,都没有像她那么跳脱的女子。
实在是因为家人的爱意给了她无限的勇气吧。
“哪里需要你一个小姑娘来接我们。”
赵父听完不满的埋怨了一声。
他觉得她家巧巧怎么都算得上村子里数一数二的好姑娘,怎么还能被这么个小子看不上。
“好巧,谢二哥也在这呢。”
赵巧巧不理会赵父的抱怨,转头去跟谢二根打招呼。
谢二根很尴尬,但是也不好驳了一个小姑娘的面子。
“哎,赵姑娘好,天色晚了,赵伯和两位赵家哥哥麻烦把木头扛回我家就赶快回去吧。”
也是,四个人带了两根木头,谢二根一个人可扛不动,只有再麻烦赵家父子帮忙。
赵巧巧当然没走,反而是跟着众人一起去了谢家,她本就借口说是来接父兄回家的,哪有一个人走的道理。
再说,是他谢二根欺负的她,只要她不觉得尴尬,尴尬的就只有谢家人。
再说,她父兄都在,她有底气的很。
帮忙的村里人已经走的差不多了,留下谢大根和王翠翠收拾着残局。
还有小安怡安静地睡着,被她娘绑在身上的包被里。
“哥,嫂子,我们今日找了两根木头回来,再去上几天应该就能找齐了。”
本来的谢二根其实没那么多话,但是实在是憋了一天,又实在尴尬想找些话讲。
谢大根瞧见弟弟全须全尾的回来了,暗地里松了口气。
但是瞧见赵家父子后面跟着的赵巧巧,心又揪了起来。
“今天辛苦赵叔和两位赵兄弟了,今日去深山也没吃上个热乎吃食,明天咱们换人去山里找木头。”
明天还是换人吧,谢二根也实在受不住这古怪的一天了。
“巧巧,你来接你爹和哥哥啊,快些回家吧,今儿个多亏了他们帮忙了。”
招呼赵巧巧的事情自然轮到王翠翠身上,王翠翠可比家里那几个男的更得体些。
笑得真挚,没瞧出半点尴尬。
“翠翠姐,哪里的话,现在地里的活又不忙,有我大哥在,爹和二哥三哥出来找点活干,还能省点粮食呢。”
“呵。”赵三撇了撇嘴,实在有些看不惯这个胳膊肘往外拐的妹子。
这谢家盖房子按理来讲他家就只要出个男丁帮帮忙,也算是情分了,哪里需要来三个。
他,赵三,就算是在家躺着,也不想来盖房子好吧。
然后赵三就收到了他爹和二哥的眼色,识趣的摆正了姿态。
得得得,家里受宠的只有小妹罢了。
谢家人仿佛没看到赵家三人的眉眼官司,特别是王翠翠和赵巧巧,亲近的跟亲生姐妹似的。
但就算再不愿意,赵巧巧也找不到理由再留在谢家,只能离去。
之后盖房子的几日,隔三差五的,赵巧巧就会来谢家。
美其名曰来找父兄,但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谢二根也从一开始的尴尬,不自在,现在至少能见普通朋友一样见赵巧巧了。
赵巧巧至少没逼着他让他为难,也是进退有度,他就拿她当妹子看。
至于赵家父子,在盖房子这件事情上确实是实打实的卖力气,第一天的事情也再没有发生过。
所以大家也都相安无事。
谢安阳虽然不常在家,但总有时谢安阳都下学回家了,赵家几人还在谢家没走,他对赵巧巧自然有几分印象。
他身体只有六岁,但实在不是真的六岁小孩。
在对他娘进行死缠烂打后,终于了解了事情前后因果。
他最近白天上学堂,晚上直播学习,实在是想找点乐子。
他从没有见过这样主动的女子,谢安阳突然来了兴致。
女子勇敢追爱有什么问题吗?正值休沐,那不如帮帮她吧。
“巧巧姐,我娘在忙,能帮我瞧瞧小安怡吗?”
正值午饭点,王翠翠在灶房忙活十几个人的饭食。
谢安阳在家,带妹妹的活自然落到了他的身上。
但其实小安怡很乖,基本不哭不闹,刚喝饱了奶,正睡着呢。
赵巧巧并不清楚,所以跟着谢安阳去了房间,见着熟睡的谢安怡也是纳闷。
“巧巧姐,是我有话跟你说呢。”
赵巧巧听完只觉得好笑,虽然村里人都知道谢家出了个小神童。
但是再怎么神童,也是个孩子呀,一本正经的说话只能让人感觉好笑。
赵巧巧这反应也在谢安阳的意料之中。
“巧巧姐,你喜欢我小叔吧。”
听到这话,赵巧巧从好笑直接变成了羞恼。
虽然她天天来谢家,可是大人们都是要面子的,还没人这么当面跟她讲过。
“小孩子家家的,可别胡说。”
“巧巧姐,我跟你讲哦,小叔不愿意接受你是因为之前他木匠师父的女儿。”
谢安阳把他从他娘那边套来的话跟赵巧巧娓娓道来。
赵巧巧也再没了之前的轻视,安静地听谢安阳诉说,只是越听越感觉绝望。
之前县试时还有李元培父亲带着他,这次是真的只能指望他儿子拿主意了。
谢安阳第二日同样醒的很早,早已习惯了这个作息。
他们来的还算早,所以今日还不是报名的时间。
所以两人先在客栈悠闲地吃个早饭,再去牙行。
因为这家客栈是离考场最近的一家,所以入住的基本都是来考府试的学子。
“听说永安县的学子是个九岁的小童。”
隔壁桌的学子像是结伴而来,四人刚好坐了一整桌,和谢安阳这种父亲陪着来的小孩不一样。
不过也是凑巧,他们议论的人就坐在他们隔壁。
谢安阳吸溜了一口白粥,没太在意,但也竖起了耳朵在听。
“这永安县文风不兴,年年府试取中的就一二人,这次怕是县令昏了头,造个神童名声,想要另行险招了吧?”
“哈哈哈,吴兄说的在理,这名声再大没真材实料可不行,到时候这县案首可别考个最后一名。”
“就是,这府案首还得看孙兄的。”
谢安阳没当回事,他一人也打不过这一群,他们也就背地里说两句。
不过这群书生真是大胆,在大庭广众之下妄议一县县令,虽然一般官员为显大度,不会治这些书生的罪。
不过谢安阳忍得住,谢大根这个一贯老实的人碰到他儿子的事情可忍不住,砰的一下站了起来。
“爹,光喝白粥没味,你再去给我要点小菜吧。”
谢安阳自然要把他爹拉下,不然当场起了冲突他们也落不得好。
谢大根听了儿子的话也冷静了下来,转身去找小二要配粥小菜了。
虽然谢大根起身的动作有些大,不过旁边那几位书生也就看了他们一眼,没在意。
“听说合胜赌坊开了府案首的赌局,我等会儿就去押孙兄,还能赚些银子。”
听到这谢安阳突然有了想法,他身上根本没有银子,但是如果去压自己,那是不是可以问他爹借上几两。
“我该去看看吗?”
谢安阳喃喃自语,当然他是在问弹幕。
“去啊,暴富的机会摆在眼前。”
“必须去,主播必中府案首!”
“我也想压,我也想压!”
要知道,观众的特性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所以谢安阳这一次再一次被怂恿成功了。
吃完早饭,谢安阳父子就要先出发去牙行,毕竟找个住处是如今最要紧的事情。
谢安阳假装找路人打听了一下,一路很顺利的就将谢大根带到了牙行门口。
这家牙行是由官府承办的,所以价格相对来说还算是公道。
进到里面,是个中年男人坐在柜台前,不管谢大根父子穿着如何,那男人见人都带三分笑。
一番了解后,才知晓这是牙行的刘管事,听说父子两人租房的需求,他唤了个小伙出来。
小伙大概十七八岁的年纪,想来是刚干这行没多久,不过两人就短租个院子,也用不上什么老手。
“两位客人好,我姓王,叫我小王就好。”
回答他的不是谢大根,而是谢安阳,不过该客气的他还是客气的。
“劳烦王牙人了,我们就短租一个月的房子,想要清净些的,最好离府试考场近些的。”
听到这话,王牙人也是不住的称赞。
“这位小公子原来是来考府试的,这还是我第一次瞧见这么年轻的考生,我这可要预祝小公子高中了!”
能当牙人的,都是些伶牙俐齿的,假的也能说成真的,更何况,谢安阳确实也值得这份夸赞。
谢安阳确定她投胎了,她死的憋屈,投胎的也憋屈。
她,哦不,已经是他了,现在投胎成了男孩,叫谢大柱,他很不喜欢这个名字,但是又奈何不了,就跟他上辈子的人生一样。
上辈子他还叫谢安阳,生父谢瑞是永安县的知县,只可惜年纪轻轻就得了痨病,在谢安阳6岁时就病逝了。
母亲无力抚养谢安阳,只得带着他们回了母家杨家,杨家是勤州府有名的书香世家,母亲的叔父更是京都任职的礼部侍郎,正四品官。
而他心心念念的杨家表哥,还有表哥最后带回来的那个女人,最是张扬明艳......
县试阅卷是由县令为主考官,当然礼房的官员会协助县令阅卷。
永安县的县令姓周,是正经三甲进士出身,在青山县任县令已经三年了。
三年一考察,只可惜周县令只能算得上是无功无过,想必又要再待上三年了。
每场考完当晚县令就会开始阅卷,第一场是正场,所以若是第一场答的不好的,便直接落卷了。
不过最终取中二十人,但正场会留三十份卷子,以免有考生后面几场答的不堪入目。
不过总体来讲,这也是少数事件罢了。
所以对于主考官来讲,后面的几场考试,只需看三十份卷子,但仍是不小的工作量。
每份卷子都有着两篇文章,看文章最是耗时。
县试因为县衙官吏人手不足,并不安排给每份卷子进行誊抄,所以考生的字迹也是格外重要的。
谢安阳学的就是馆阁体,馆阁体讲究的就是个整齐,这字体看下来,考官也觉得省事方便辨认。
永安县文风不胜,所以这几年县试下来,大多答卷都平平无奇,也只能是矮子里面拔高个,选个前二十名出来。
所以真到了府试,能中童生的才两三人,要知道均分的话,他们永安县也该分到四人才是。
不过此次,倒是有让他眼前一亮的考卷,两篇文章写的有理有据,诗赋也能出彩。
虽然文笔仍有些稚嫩,但在这一众考卷中却足以脱颖而出。
周县令再翻看这位考生的其它几场考试的卷子,不仅是四书文,诗赋孝经答得也不错。
若是能去参加县试,定能取中,所以周县令也不再犹豫,将此子的卷子放在了第一张。
三日时间过得飞快,终于到了放榜的日子。
参考的考生仅百余人不算多,但当全围着县衙门口看榜单又是一大盛景了。
谢安阳父子留在县城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看这放榜,自然是一大早就在县衙门口等待了。
跟他们同样想法的人也很多,把县衙围得水泄不通。
谢大根并不识字,看不懂榜单,也跟着谢安阳也仅仅是因为怕人群挤着年方九岁的谢安阳,充当人墙的作用罢了。
若是实在挤不进,谢大根提议不如让谢安阳坐到他肩膀上瞧,被谢安阳果断拒绝。
到张贴榜单的时辰了,差役拿着铜锣,驱散前方的人群,拿着红纸写做的榜单张贴于墙上。
一张贴,人群就再次涌了上去,挤的谢安阳都有些站不稳,多亏了谢大根这堵人墙。
谢安阳都在反思自己是不是拒绝他爹拒绝的太快了,可能真坐到他爹肩上更好些呢?
“谢安阳是哪个?”
谢安阳在人群中好像听到了谁在叫他的名字。
“今年县案首是谢安阳!”
这次谢安阳听清了,饶是再清醒,在这瞬间也觉得自己怕不是听错了。
“爹,你听到了吗?”
“听到了听到了,大柱你是案首啊!”
案首他知道,县试里的第一名。
旁边的人听到了都看向父子两人,再仔细端详后确认是这小童考中了案首无不惊奇。
趁着周围人愣神,谢大根抱起谢安阳就往榜单前冲,还真让他突破了重围。
谢安阳赶忙看起榜单。
正中挂着最显眼的赫然是“青山镇谢家村 谢安阳”几字。
日夜的苦读有了回报,谢安阳激动得难以自抑,喜悦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瞬间淹没了他多年的疲惫与艰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