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的充实,一些重要事情也顺势提上日程,比如大规模开矿冶铁!
开矿主力自然是那些匈奴人奴隶,监工则是义渠人、林胡人等此等子民。
最上层的秦人,则是掌握着核心冶炼技术,以及其他一些手工业、兵器制造等。
新安降卒和长城兵团散兵,挑选出一万人整编成骑兵集团,平衡军队中异族的比例,也作为威慑异族的存在。
有了这些纯血秦人骑兵,即便异族人口再多,子婴也不怕自己被喧宾夺主。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整顿,子婴麾下形成了一支以秦人为主的全骑兵部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万由秦人军官作为骨干的异族混编骑兵。
这支异族混编骑兵,平时负责巡视领地内的各个战略要地,防止各个方向可能出现的敌人。
他们还要肩负开拓西套平原周边,收拢附近的部落的任务。
一万秦人骑兵作为主力军,坐镇西套平原中心,平时只管训练战斗技巧,熟悉骑兵作战方式。
毕竟不是每个秦军将士都熟悉马上作战,比如长城兵团和新安降卒,原本就是步兵。
这时候突然变成骑兵,学习骑马就需要好一段时间。
这段空闲期正好用来整合军队战斗力。
期间,这一万多人还接受了子婴的血液改造基因。
但因为人数和战马太多,他能做的只是一千人共用一滴血,稀释过后使用。
虽然战力没有初期那批将士强大,却也是远超寻常士兵。
不管是面对匈奴人或是月氏人,还是将来面对中原诸侯大军,这些人都将有着绝对的战力优势。
最初追随子婴的那批将士,在经过这次大战后,已经成长为绝对的精锐。
即便是面对项羽麾下那最精锐的三万骑兵,他们也定能战而胜之。
以他们的战斗力和军功,成为军队中的骨干军官,长城兵团和新安降卒,都表示服气。
至于剩下一些秦人和之前就归顺的一些异族青壮,直接下放到民间,分散在各个部落,放牧种地的同时,组织训练,以民兵的形式,全民皆兵。
人口和兵员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可持续发展还缺一个关键,那就是生孩子。
一些异族女子,在子婴的统筹安排下,许配给了几乎全是男子的秦人。
虽然有些秦人在关中还有家小,但这茫茫西北草原,没个女人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始终不是个事。
秦人和异族的通婚,还有助于民族融合,异族归心。
至于强行婚配会不会导致异族女子反对,异族男子不悦,子婴完全不在乎,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所能左右。
况且这些异族男子还有匈奴女奴作为替代品,所以他们并不是很介意。
族内一些长老族长之类的,甚至乐见其成。
这就是所谓的慕强心理。
在这个没有明确民族概念,只为延续优良基因的时代,任谁见过秦军的强大战力后,都会生出攀附心理。
始皇帝时期,他们倒是也想与秦人通婚,可那时候,秦人完全看不上他们这些异族。
现在好了,秦人主动安排,他们巴不得送出族内女子,攀附秦人大腿。
有了秦人作为靠山,不仅能在今后的牧场分配和生产资料分配上获得好处,还能借秦人优秀的基因,诞下一批强大的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