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唐通全文+番茄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唐通全文+番茄

文盲写小说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以军事历史为叙事背景的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文盲写小说”大大创作,崇祯唐通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老天爷玩我啊,好不容易穿越一次,竟然穿越成了崇祯!”更惨的是,还有七天就到了他上吊的日子,这可如何是好!看着大明江山,看着后宫佳丽三千,他舍不得,真的舍不得。为了保住大明血脉,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送太子出去,于是,他杀奸臣,杀内讧的奸臣,杀投敌叛国的奸人……本想着将太子送到南京,他就可以安然上吊了,谁知情节发生变化,那些忠臣谋士纷纷站起来了,还要助他守住大明江山?他:“儿啊!你在南京玩几天就回来吧,大明保住了!”...

主角:崇祯唐通   更新:2025-03-26 03:2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唐通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唐通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以军事历史为叙事背景的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文盲写小说”大大创作,崇祯唐通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老天爷玩我啊,好不容易穿越一次,竟然穿越成了崇祯!”更惨的是,还有七天就到了他上吊的日子,这可如何是好!看着大明江山,看着后宫佳丽三千,他舍不得,真的舍不得。为了保住大明血脉,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送太子出去,于是,他杀奸臣,杀内讧的奸臣,杀投敌叛国的奸人……本想着将太子送到南京,他就可以安然上吊了,谁知情节发生变化,那些忠臣谋士纷纷站起来了,还要助他守住大明江山?他:“儿啊!你在南京玩几天就回来吧,大明保住了!”...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唐通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第三件事是抢钱!

今夜他要明目张胆的抢勋贵的钱!

只要把这些钱抢到手,军饷粮饷就都有了!

明朝勋贵有钱吗?

不但有,而且非常多。

历史上崇祯也考虑过向勋贵筹钱,不但没成功,甚至还死了一个儿子。

崇祯十一年朝廷缺钱,崇祯为了让勋贵捐钱,决定杀鸡给猴看。

他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武清侯李国瑞。

大明第一代武清侯是万历皇帝的外公李伟,李国瑞是第三代武清侯。

从辈分上说是崇祯的表叔。

他在朝堂上没什么势力,却非常有钱。

崇祯让李国瑞捐钱他不但不捐,反而装穷。崇祯一气之下将他罢爵下狱,告诉他家人拿钱赎罪。

结果娇生惯养的李国瑞病死在狱中。

巧合的是,崇祯五岁的儿子朱慈焕也暴毙而亡。

传言他死时口喊九莲菩萨,说崇祯薄待外戚,将会让他的儿子全部早亡。

宫内传言在加上勋贵蛊惑,崇祯不敢继续向勋贵们要钱,并恢复了武清侯的爵位。

这种牛鬼蛇神的言论能唬住崇祯,却唬不住崇祯。

朱慈焕怎么死的?绝对是被人害死的!

他们害死朱慈焕无非是想告诉崇祯,他们的手可以伸进皇宫,能杀朱慈焕也能杀他!

回想起这些,崇祯冷漠的笑了。

既然勋贵不仁,就别怪他崇祯不义!

古人晚饭吃的早,天刚擦黑,周皇后便将亲手做好的饭菜送到了乾清宫。

“陛下,早些用膳吧。”周皇后一身白衣,在灯光下飘飘欲仙。

看的崇祯心潮澎湃。

说实话,他想立刻和这位美人同床共枕。但今夜不行,他必须坐镇皇宫,应对所有突发情况。

“皇后辛苦了,今夜不太平,你们要多加小心。”崇祯边吃边说。

周皇后眨了眨湿润的眼睛,“多谢陛下。”

吃饭完周皇后前脚刚走,王承恩一瘸一拐的走了进来:“皇爷,懿安皇后求见。”

“懿安不收拾行李,求见朕做什么?”崇祯愣了下,没反应过来。

王承恩小声提醒:“皇爷您忘了,成国公与太康伯(懿安皇后父亲)是亲家。”

崇祯恍然大悟,太康伯的侄儿娶了成国公的小女儿,他们是亲上加亲。今天他派人抄成国公的家,懿安皇后肯定会来求情。

“快请!”崇祯不敢大意。

历史上朱由检能坐上皇帝宝座全靠懿安皇后。当时魏忠贤安排怀孕的宫女进宫冒充熹宗子嗣,是懿安皇后说服了明熹宗将皇位传弟。

这才有了崇祯一朝。

“臣妾见过陛下!”懿安皇后步履匆匆的来到乾清宫,朝崇祯施后宫礼。

她虽然是崇祯的皇嫂,但在皇家礼节上还是以臣妾自称。

“皇嫂免礼!朕怠慢了。王承恩,赐座!”

落座后,懿安皇后直接进入正题,“臣妾听闻陛下抄了成国公的家?”

崇祯无奈点头,“形势所迫,朝堂所迫。”

懿安张皇后皱着眉,脸色有些难看。

“陛下,成国公毕竟是一等公,在朝中势力不小,如果真的抄家砍头,大明的官场怕是要掀起一股巨浪。现在京师告急,正是用人之际,此时抄他的家,不怕引起朝臣不满吗?”

这句话像是兴师问罪,其他人若是敢这么说话早被砍头了。懿安皇后不同,她对崇祯的恩情比天还要大。

“皇嫂说的是,朕其实并不想抄他的家,只是朱纯臣忘了本!他富可敌国的财富来自皇家赏赐,现在朝廷缺钱,他不但不为国分忧,反而在朝堂上顶撞朕。”



于是自金朝起便在此设立关津,


说是一座关隘,不如说是一座城池。

城墙由土坯垒成,东、西、南、北各有城门,城门嵌满铁钉,故称之为铁门关。

入夜之后,受夜禁(同宵禁)影响,整座城池陷入了安静。

城中的一个房间内摆着一张方桌,桌子旁边坐着两个人。

为首的正是大明太子朱慈烺,左都督刘文耀坐在下首位置。

吱--

一个太监走进房间,打破了安静:“太子殿下,关辽登津水师总兵黄蜚求见。”

“让他进来吧。”朱慈烺用略带稚嫩的嗓音说道。

片刻后,一个身穿戎装的魁梧汉子走了进来。

只见他头戴明盔,身穿大明制式棉甲,黝黑的国字脸上五官棱角分明。

“臣黄蜚叩见太子殿下!属下参见左都督!”黄蜚单膝下跪施礼。

“黄总兵免礼平身,大伴给黄总兵赐座。”

第一次面见太子竟然就被赐座,黄蜚有些受宠若惊。

他刚要推脱,被朱慈烺伸手制止:“黄总兵勿要推脱。”

“臣,遵命。”

落座后,朱慈烺示意其他人离开,房间内再次恢复安静。

刘文耀盯着黄蜚的脸看了一会,面无表情的说道:“黄总兵麾下有多少人?战船又有多少?”

黄蜚恭敬的回答:“水师共有兵士两万一千二百八十六人,现有双甲板福船两艘,大福船近百艘,哨船,冬船,鸟船和快船各有百余艘不等。”

刘文耀看向朱慈烺,朱慈烺点点头,给他一个肯定的信号。

得到信号后,刘文耀站起身,从袖口里拿出一个卷轴托在上手,“黄总兵,我这里有一份中旨,你接不接?”

中旨?

黄蜚听到这两个字后微微一怔。

按照朝廷律例,圣旨必须接,中旨可以接也可以选择不接。

皇上这是怎么了?先是给他下旨来铁门关迎接太子,随后又给他一份中旨。

有事不能在圣旨上说吗?

还是说...朝堂已经失控了?

想到这黄蜚不再犹豫,他站起身单膝下跪:“臣黄蜚领旨。”

刘文耀松了口气,紧绷了一路的神经也终于放松下来。如果黄蜚不配合,仅凭他们这些人是无法杀死刘泽清的。

他缓缓打开卷轴,一句一顿的念道:

“今流贼犯境,非天下全力剿之不可。朕已调天下之师进京勤王,唯山东总兵刘泽清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此罪一也!”

“内阁令他赴保定剿贼,抗命不遵,此罪二也!”

“刘泽清纵兵在临清城内劫掠,百姓见之如见流贼,败坏官军名声,此罪三也!”

“如此欺君之人,不忠不义之人,抗命不遵之人,罪恶滔天!”

“现锦衣卫查明,刘泽清欲借护送之名,挟持太子控制南京。”

“为保太子安危,佑大明未来,朕命关辽登津水师总兵黄蜚设计斩杀刘泽清,护送太子去往南京。”

“钦此。”

“臣黄蜚,领旨。”

接过中旨后,黄蜚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确保无误后将中旨收了起来。

“不知太子殿下需要臣做什么?”

朱慈烺不说话,实际他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从出京以来他都是懵的,脱离父皇的羽翼后,他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弱小可怜。

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想哭,想到他是太子不能当着人哭。想笑,父皇抱着必死的决心守卫京师,无论如何他也笑不出来。

各种情绪在他心中慢慢积累,施压。

如果没有太子光环的加持,他早已经崩溃了!

见太子一脸懵逼,黄蜚看向刘文耀。



唰——

乾清宫内,一片安静。

朝堂上的消息还没传到后宫,所有人都认为崇祯会亲自南下,没想到皇上竟然要留在北京守城。

这怎么可以!

太子朱慈烺虽然年少,却非常明事理,马上跪倒哭求道:“儿臣年幼,尚不能监国,请父皇移驾应天府。”

永王和定王也先后跪倒:“请父皇移驾应天府!”

其余众妃嫔见状也纷纷跪倒,“请陛下移驾应天府!”

“陛下,三思啊!”

眨眼间,偌大的乾清宫顿时哀求声一片。

“肃静!”王承恩得到崇祯的眼神后,声音颤抖着喊道。无论崇祯做什么决定,他都无条件支持。

这是他的使命!

嘈杂的乾清宫很快再次恢复安静。

“朕意已决!”崇祯冷着脸,不容置疑。

太子还想说些什么,被身旁的周皇后伸手制止。没人能改变皇上的想法,尤其在这种时候。

“陛下!”周皇后向前迈出一步,声音虽然柔弱,语气却无比坚定,“臣妾要留在京师,与陛下共抗流贼!”

周皇后并非那种标准的古典型美女,古人多以肥为美,明朝时这个肥不是胖是结实的意思。周皇后身材稍瘦,皮肤如玉般洁白光滑。五官精致如画,穿着一身白色裙衫,流露出一股端庄典雅的国母气质。

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

崇祯之前没怎么在意,看到周皇后如此美貌后忍不住又看了一眼。

袁贵妃见周皇后不走,也向前迈出一小步说道:“陛下,女儿也不走!(周皇后为了争宠,只允许自己在崇祯面前称臣妾,其余妃嫔皆自称女儿。)”

她倒没有周皇后那般见识,只是觉得兵荒马乱的不太平,万一路上遇到流贼,或者负责护送的士卒哗变,她们这些女眷下场会很惨。

就算逃到应天府,也是孤独终老。

有什么意义?

与其承担风险,不如陪在崇祯身边,生死与共。

袁贵妃同样长得国色天香,姿色虽然比周皇后差了些许,但胜在年龄小。男人嘛,从始至终爱好都很单一,只喜欢年轻漂亮的。

崇祯没心思想这些,见两位爱妃都表明不走,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挥挥手说道:“王承恩通知仁寿宫,请懿安皇后收拾一下准备去往南京。”

懿安皇后是崇祯的皇嫂,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原配皇后。天启死后她被崇祯尊号为懿安皇后,原本住在慈庆宫。崇祯十五年朱慈烺大婚时,懿安皇后从慈庆宫主动搬到了仁寿宫。

“遵旨。”王承恩不敢怠慢,亲自跑去慈庆宫送信。

“其余人等离开,太子留下!”

众人不敢违逆,表情沉重的离开乾清宫。

不多时,乾清宫里只剩崇祯和太子。

崇祯看着朱慈烺目光复杂。

平白无故多了个大儿子,直接喊对方儿子会不会太嚣张?

“父皇!”太子朱慈烺叩拜。

崇祯想了想,问:“慈烺,如果北京城守不住,城破朕亡,你会怎么做?”

“父皇是天子之躯,得上天庇佑,定能守住北京城!”

“别废话,回答问题!”崇祯有些无奈,这些古代人就会拍马屁,如果皇上都是天子之躯得上天庇护,那改朝换代的事就不可能发生。

太子被崇祯的语气吓懵了,哆哆嗦嗦的跪在地上不敢说话。此情此景,身为太子的他,说错一句话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既然你不知道,朕告诉你。”崇祯双手倒背在身后,帝王之气充满全身,“如果朕死了,第一时间不是替朕报仇。”

太子朱慈烺浑身一震,不解的抬起头:“父皇,儿臣不懂。”

崇祯没有立刻解释,而是说道:“决不能联合建奴抗击流贼,要先灭建奴,再灭流贼,”

“记住了吗?”

“儿臣记住了,可是父皇...”太子朱慈烺更加不理解了。

按理说,如果父皇死在李自成手上,朱家和李自成的恩怨会上升到家仇国恨的高度。

大明自开国以来便推崇以孝治国。

他举倾国之兵讨伐李自成,在天下人眼里便是尽忠孝之道,可以说名正言顺。

就算他不找李自成的麻烦,满朝的文武,天下的百姓能同意吗?

“没有可是!”崇祯恶狠狠的瞪着太子,怒斥道:“亡国可以,灭种不行!建奴一旦入关,你觉得李自成是八旗兵的对手吗?”

太子朱慈烺不说话,在他看来李自成既然能从陕西打到宣府,战斗力肯定不俗。辽东的建奴虽善骑射,但兵士加起来才十万人。

李自成号称五十万大军,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建奴淹死。

看着朱慈烺不服的表情,崇祯恨铁不成钢。他脑子里装满了大明史,李自成的底细他门清的很。

先不提李自成的五十万大军有多少水分,里面至少五成乌合之众。

冷兵器时代精锐和乌合之众有天差之别。

精锐部队在士气上更加稳定,能够承受更多伤亡而不退场,在逆风情况下可以继续作战,甚至发起反冲锋。

李自成这些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荒野作战一旦陷入劣势,溃败只是时间问题。到时候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别说五十万,就是百万大军也是白搭。

他能从陕西打到宣府,最重要的原因是没遇到硬茬子。

打的也都是攻城战,很少野外作战。

八旗兵最擅长的是野战!

崇祯想了想,试图举例子说明:“你可知宁武关的周遇吉?”

“儿臣知道。”

“他只有几千兵马,流贼攻下宁武关伤亡近八万!”

想起周遇吉,崇祯又叹了口气。明末武将死的死,降的降,现在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宁武关本就易守难攻,流贼损失巨大也在意料之中。”朱慈烺不服气的说道。

呵!

崇祯终于明白,历史上的崇祯帝为什么不让太子单独去应天府。

他根本挑不起大明的半壁江山。

崇祯狠狠地跺了一脚:“你枉为一国储君,流贼善攻城守城,不善野战。面对建奴,李自成除非死守,否则会不堪一击。他胜了还好,如果败给建奴,北方会落到建奴手中,届时将给我华夏带来灭顶之灾!”

见父皇发怒,朱慈烺吓得不敢再说话,只能跪在地上低头不语。

良久。

崇祯眼神闪烁,叹了口气。

罢了,朱慈烺才十六岁,需要时间成长。

可惜的是,他已经没有时间培养这位大明太子了,只能想办法多给他安排一些能人志士辅佐。


“账册上记载了自崇祯十五年到崇祯年十七年元月,陈演任户部尚书时,户部雇佣商号为九边大军运粮草,器械的所有记录。”


“总共有二十八家商号,其中陕西商号有三家,山西商号有十家,浙江商号有五家,山东商号三家,南直隶徽州商号四家,湖广商号三家。”

“据账册记载,每次运送时,其中一些商号会向陈演进献数量不等的银子。多则十数万,少则数千,总数加起来已达数百万之巨。”

“陈演收到银子后并不会独吞,而是将银子分成几份,送给朝中大臣。这些大臣多在吏部,兵部,工部和户部任职。”

“臣顺着这条线索,昨夜已将相关商号的人全部缉拿押在诏狱。并在这些商号里找到了被抢财物,经过连夜审讯,真凶已经招供。”

“真凶是谁?”李邦华忙问道。

“凶手有百余人,分属八家不同的商号。他们知道伪装成抢钱杀人的凶手,实际上是寻找这本账册和这些书信。”

八家商号?

晋党领袖党崇雅有种不好的预感。

不等众人缓过神,李若琏高举手中的书信说道:“这些是陈演与朝中大臣往来的信件,还有陈演私通流贼和建奴的铁证。”

“这些商号就是陈演私通流贼的帮凶,他们想杀人灭证。”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他们对陈演贪污并不意外,意外的是前内阁首辅竟然私通流贼和建奴!

贪墨是一回事,私通流贼和建奴是另外一回事。

前者砍头抄家是上限,后者砍头抄家是下限!

“其中一封信是李闯贼手下大将刘宗敏,亲笔写给当朝户部左侍郎沈维炳的,不知为何落到了陈演手中!”李若琏举起一封信,递到李邦华手中。

李邦华脸色难看至极,虽然他知道沈维炳速来贪墨,但给朝廷办事却从来不马虎。

只要户部有钱,前线的军饷和粮饷就不会延误。

这也是他继续重用沈维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万万没想到,他竟然私通流贼!

李邦华颤抖着双手打开信纸,里面的内容跃然纸上。

看过之后李邦华咽了口唾沫,“海柯...李指挥使说的可是真事?”

沈维炳虽然非常震惊,但还是第一时间进行了否认:“陛下,李阁老,臣冤枉!”

“臣乃大明子民,食君禄解君忧。现在流贼将至,正是用人之际,账册上的内容全是胡编乱造,是流贼的反间计,万万不可相信。”

“求陛下查明真相,还臣清白!”

崇祯面无表情:“诸位怎么看?”

见东林党的沈维炳出事,七八个东林党人纷纷下跪说情。东林党之中属沈维炳官职最高,如果他出了事,东林党将无力与其他党派进行抗衡。

除了这十几个东林党人,其他朝臣站在原地默不作声。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他们巴不得东林党人出事,现在不火上浇油已经算是做善事了。

“臣以为此乃反间计也,目的是让我们君臣离心,陛下千万不要上当!”

众人回头,看到说话的人是户部督饷左侍郎党崇雅后纷纷一愣。

党崇雅是晋党,他怎么会帮着东林党说话?

片刻后,众人了然。

账册上有党崇雅的名字,此时帮沈维炳就是帮他自己。

党崇雅是晋党领袖,在他的带领下十几个大臣纷纷下跪,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党崇雅必须谨慎应对。



“内阁和襄城伯随朕去往偏殿,其余人给朕在这等!等吴梦明和王之心回来,没有问题的才能离开。”

“陛下恕罪!臣知错了。”

“陛下,念在臣祖上功劳的份上就饶了臣吧!”

在一声声求饶中,崇祯离开皇极殿。

殿门关闭前他故意对着李若琏说道:“李若琏。”

“臣在!”

“派人守住这里,要吃给吃,要喝给喝,擅自离开者,斩!”

“遵命。”

离开皇极殿后,崇祯深吸一口气。

历史上的崇祯总说群臣误我,之前还不信,现在他深信不疑。

若是太平盛世这些大臣贪污他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兵荒马乱天灾人祸,大明已经没有血可以吸了,再吸下去亡国灭种了。

该死!

你崇祯不敢做的事,我做!

你崇祯不愿杀的人,我杀!

你崇祯不愿担的骂名,我担!

你崇祯救不了的大明,我救!

激动过后,他快速恢复冷静。

自古君治吏,吏治民。民养君,君养吏。

现在君和民都穷的要死,钱去了哪里还用说吗?

往后的日子,朝堂既是战场。

历朝历代,皇帝都会允许官员一定程度的贪污,在帝王术这叫驭人之道。

人之初,性本恶。

有人贪财,有人好色,有人专权。

没有无欲无求的活人,只有无欲无求的死人。

贪财是真的爱财吗?非也,他们追求的是贪污过程。

好色呢?这个不让说,跳过。

专权者也并非喜欢权利,而是享受那种被尊敬的感觉。

每个皇帝的底线不同,造就的臣子也不同。

所以每当新帝登基,前朝重用的官员下场都很惨。

无他,只是新皇帝的底线比较高。

高明的君主既能满z足臣子的恶的一面,又能让对方知道底线。

如此驭人方能长远。

现在时局不同,朝堂不同。为了搞钱,必须拿贪官开刀。

来到偏殿后,崇祯首先单独召见了李邦华。

不等殿门关闭,崇祯直接进入正题,“流贼将至京营空虚,兵部即刻开始募兵!”

“遵旨,陛下,那些银子...”

“是真的。”

李邦华松了口气。

他抬头看了一眼崇祯,脸色虽然没表现出什么,心中却是无比担忧。

钱钱钱!

大明朝什么都不缺,唯独缺钱。

现在好不容有钱了,流贼却即将兵临城下。

“陛下,既然有钱了,抄家的事是不是该缓一缓,抄家只能解一时之渴,而且是饮鸩止渴!此时抄家,不利守城!”

“朕有分寸,说一下募兵的计划。”

李邦华想了想,说道:“臣计划先把拖欠三大营的饷银发了,再发五两守城银。这些人虽不是精锐,却也对火器,弓弩较为熟悉,比普通百姓强许多。”

“随后在京师各处设立百余个募兵点,年轻力壮者发四两守城银,年长者发三两。”

“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崇祯先是点头随后摇头,“前面的没问题,后面募兵条件太苛刻。此次募兵条件放宽,只要能拿起砖头的人都可以招募。”

李邦华花白的胡子抖了抖,不解的问:“陛下,募兵历来只招募年轻力壮者,您的条件怕是太宽松了。”

崇祯苦笑着摇头,“朕何尝不知?可是京师鼠疫横行,别说年轻力壮者,就是能作战的老幼妇孺又有多少?”

李邦华抬起头,凹陷的眼窝飘出复杂的眼神。

是啊,大明的敌人不止有流贼,还有鼠疫,建奴,贪官污吏......

“遵...遵旨。”李邦华跪地领旨,退出偏殿。

第二个被召见的是邱瑜。

“陛下!”刚被升职为吏部尚书的邱瑜非常兴奋,浑身充满了干劲。

“准备一下,朕打算重启京察。”

京察?

听到这两个字,邱瑜一身干劲瞬间散去了七八。

流贼即将兵临城下,文武百官应当齐心协力共守城池,此时重启京察无异于自断臂膀。

而且,京察的效果早已与当初截然不同。

京察制度本身没错,设立的目的在于奖优惩劣,使各级官员能够恪尽职守,为国家统治做出贡献

错的是官员们用京察之名打击异己。

很多不参与党争的人为了自保,也不得不同流合污。

“陛下...此时启动京察,怕是有些不合时宜吧?”邱瑜小心谨慎的问道。

“你在教朕做事?”

邱瑜立刻跪在地上,“陛下息怒,臣只是就事论事。”

崇祯微微一笑,“朕当然知道此时不宜启动京察,所以让你提前准备。”

准备?

邱瑜一脸懵逼。

京察需要准备什么?无非是根据官员们往年的政绩,以四守六法来判断升降。

官员们的表现如何都在吏部有记载,不需要准备。

“请陛下明示!”

“查一查政绩突出者,还有他们举荐外放的官员有哪些!”

“梳理完后把名单交上来,朕有用。记住,这件事一定要秘密的查千万不能走漏风声。”

“退下吧,吏部关乎朝堂,你一定要小心谨慎。”

“臣遵旨。”

邱瑜离开后,下一个被召见的人是方岳贡。

户部的差事不好干。

要是好干也不至于安排五个侍郎在户部任职,仅次于兵部的四个侍郎。

“方岳贡,知道朕为什么让你当户部的差事吗?”

方岳贡是个聪明人,他扶了扶头上的乌纱帽,认真的说道:“陛下慧眼识珠,实乃明君也。”

崇祯怔了下。

这马屁拍的,不但把皇帝拍舒服了,还给自己脸色贴金子。

读书人特么的果然有一套。

“你就不怕朕治你巧言令色的罪吗?”

方岳贡深施一礼:“为君者自有大肚量,不会与臣子一般计较。”

崇祯指着方岳贡的脑袋,被逗笑了。

收敛笑意后,崇祯背过身问道:“你是湖广人?”

“是,臣是湖广谷城人。”

“湖广...”崇祯喃喃自语,“湖广的官员大部分是楚党成员吧?”

方岳贡先是一愣,随后脊背发凉,脚底发软。他悄无声息的咽了口唾沫,说道:“陛下,臣不太清楚。”


马车里坐着三个人,一个面色惨白的少年,身穿衮龙黄袍,头戴翼善冠,皮肤白皙身体娇弱,露出一副惊恐的表情。

另外两人是仆人打扮,穿着太监服,脸色同样苍白,裤裆处湿z了一片。

张能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

过程太轻松了,除了那些骑兵,再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难道明军已经衰落到这种程度了吗?

还是说,眼前这个太子是假的?

他将刀尖抵在身穿衮龙袍少年的脖子上,冷声问:“你可是大明太子朱慈烺?”

“我...我是。”

张能挥刀将他身边的一个太监砍死,硕大的头颅在身前滚动,腥臭的血液喷涌而出,溅的四处都是。

“我再问一遍,他可是大明太子朱慈烺?”

张能举起马刀,问另一个太监。

另一个太监已经被吓傻了,他嘴唇惨白,浑身颤抖,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张能有些急了,他用刀背猛地拍向太监肩膀,随后厉声问道:“我再问最后一遍,这个人可是大明太子?”

小太监打了个机灵,瞬间缓过神,他哆哆嗦嗦的说道:“他..他不是。”

“不是?”张能似信非信,“如果他不是太子,那太子人呢?”

“从...京...京师出发后,我们的...任务,就是模仿太子。太...太...太子,根本就不在...在车队之中。”

张能犹如中了一道晴天霹雳,整个人木在原地。

被骗了!

被骗惨了。

太子南迁是个彻头彻尾的幌子,真正的目的是诱骗他孤军深入,进而围歼大顺军主力。

不对,他们在朝中的内奸都是位高权重之人,这种消息的真假还是能分辨出来了。

眼前之人极有可能在说谎!

他吩咐左右:“来人,将这二人的裤子拔下来。”

两个亲兵翻身下马,熟练的将两人的裤子脱下。

张能定睛一看,完了!

两人都是太监!

他挥刀将其中一人砍死,指着另一个吼道:“太子呢?朱慈烺人呢?”

“我我,我说的都是真的!太子...太子真不在车队之中!”

张能暴怒!

他连日来紧赶慢赶终于追上了南迁的队伍,没想到竟是这种结果。

举起手中的马刀蓄力一劈,将假扮太子的人劈成两半。

鲜血飞溅,脑浆横流,死尸倒地。

“将军,怎么办?”一个亲兵见张能有些发愣,提醒道。

“剿灭流贼,就在今日!”

“杀!”

张能刚要发话,后面传来震耳的喊杀声。

回过头,月光下只见明军千余骑兵从他们来时的方向掩杀过来。人数虽然不多,但装备精良,盔甲,鸟铳,弓箭,盾牌一应俱全。气势如虹,刀斧明亮,在月光下宛如一群饥z渴的猛兽。

那些在后面抢钱、杀人的顺军来不及逃跑,瞬间被明军淹没。

片刻间,张能损失了百余骑兵。

张能见状立刻做出判断:“撤!与大部队会合!”

他的手下虽然都是精锐,但连日来疲于奔波人困马乏。其次在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的情况下盲目迎战,实属下策。

张能带着队伍转身就跑,迂回半圈后朝大部队所在的方向奔去。

那里还有两千轻骑,是他的主力和底气。

只要双方会合,眼前这些明军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

随着目的地越来越近,喊杀声也越来越响亮。

主战场已经陷入焦灼之中。

张能留在这里的两千骑兵虽然都是精锐,但为了追击朱慈烺,都是轻装简从。

为了降低战马负重,他们绝大部分人穿的都是棉甲,只带三天口粮,路上边走边抢。



唰--

皇极殿瞬间冷的让人不寒而栗。

魏藻德直接愣在原地。

前一刻还是高高在上的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眨眼间就要身首异处,三族被灭。

他呆呆的看着崇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没想到,崇祯竟然敢杀自己!

不,不止杀人,还要灭他三族!

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低着头,双拳紧握。

不是害怕,是激动。

陛下终于对这帮误国误君的文臣下手了。

太解气了。

李若琏见冲进来的锦衣卫站在原地发愣,马上怒道:“你们四个是聋子吗?还不拉下去行刑!”

四个锦衣卫得到命令后不由分说,架起魏藻德拖出大殿。

内阁首辅魏藻德终于缓过神,但是心态已经崩了,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崇祯灭他三族。

他指着群臣喊道:“诸位同僚,我平日里待诸位不薄,帮帮我!”

兵部尚书张缙彦闭着嘴一声不吭。

现在的他已经自身难保,帮魏藻德求情根本不现实。

就算他没罪,也不会帮。

魏藻德已经完了,彻彻底底的完了。失去内阁首辅位子的他只有一个作用:顶在前面还能吸收皇帝的怒火。

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

老老实实认罪还有活路,跪地求情肯定会引火烧身。

其他大臣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欲言又止,欲拒还迎。

若是在平时,肯定有人跪下来求饶。

但今天情况不同。

崇祯先是通过太子南迁把朝中大臣分为两派,去南京的大臣怕被剥夺资格,肯定会皇帝他站队。

借钱的时候,他只点了内阁首辅魏藻德,兵部尚书张缙彦,成国公朱纯臣还有工部尚书范景文的名字。

他们四人虽然身居高位,却彼此不合。

魏藻德担任首辅仅仅六个月,羽翼尚未丰满。没被点名的大臣为了自保,会持观望态度甚至向皇帝站队。

最后。

他给魏藻德定罪时说的话表情自己的态度:你们都有罪,朕可以选择性无视。

于是,被点名的这几人被孤立了。

有人真心打算求情吗?

有,而且不少。

求情是一个充满学问的行为,众人想求情却不愿第一个站出来。

毕竟枪打出头鸟!

此时站出来求情,崇祯肯定会把怒气撒到那个人身上。

后果可能比魏藻德还要严重。

一帮官场老油子你看我,我看你,谁都没吱声。

就在他们犹豫时,殿门外丧失理智的魏藻德开始破口大骂:“朱由检!昏君!”

“在位十七年昏庸无道,误国误民!”

“大明朝就要毁在你这个亡国之......”

魏藻德的声音戛然而止,是锦衣卫让他闭了嘴。

过了会儿,一个锦衣卫回来复命:“陛下,内阁首辅魏藻德已经被斩首。”

皇极殿内,针落可闻。

成国公朱纯臣见众臣都跪在地上,唯独自己站着,很是突兀。于是悄悄弯腰,屈膝,轻轻下跪。

全程没发出一点声音。

崇祯冷笑:“成国公,刚才你站起来作甚?”

朱纯臣浑身一颤,

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低声回答:“万...万岁,臣刚才想制止魏藻德。”

“呵!”崇祯不屑的一笑,在他眼里,朱纯臣已经是个死人了。

“内阁首辅魏藻德已经伏法,现首辅位置空缺,诸位可有人选推荐?”

文武百官跪在地上交流眼神后,默不作声。

魏藻德是崇祯十三年状元,擢为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崇祯十六年八月入内阁担任阁臣,崇祯十七年二月担任首辅。

他用时不到四年,便从一个六品官员升为二品大员。用了半年时间从阁臣升到内阁首辅,可以说是大明朝升职最快的官员没有之一。

同时也是下场最惨的内阁首辅,没有之一。

此时内阁首辅的位子,在文武百官眼中比流贼还可怕。

见众人不语,崇祯提议道:“朕打算让李御史入阁担任首辅,如何?”

一众朝臣听罢纷纷松了口气,在三位阁臣的带领下跪地说道:“陛下圣明。”

崇祯点头:“即日起,李邦华入内阁担任首辅大臣。至于吏部和礼部尚书的缺,容朕想想。”

魏藻德本就担任礼部尚书一职,二月初的时候前吏部尚书李遇知告病还乡,崇祯便让魏藻德担任两个部门的尚书。现魏藻德已死,职位空缺。

兵部尚书张缙彦不出意外的话,也会出意外,需要找人补缺。

他目光在朝堂上扫视一圈,片刻后有了主意。

“兵部尚书张缙彦,你可认罪?”

张缙彦终于等到了这句话,他伏在地上声音无比悲怆:“臣有罪,求陛下开恩。”

“好,既已认罪,就免去你兵部尚书一职,听后发落。”

“谢陛下隆恩。”张缙彦见崇祯没有追究的意思,松了口气。

“即日起,李邦华卸任御史一职,转任兵部尚书;内阁大臣邱瑜迁吏部尚书;内阁大臣范景文兼任工部和礼部尚书;内阁大臣方岳贡迁户部尚书。”

“如何?”

“陛下圣明,我等谨遵圣上旨意。”在四位内阁成员的带领下,文武百官齐声跪倒。

见没人反对,崇祯长舒一口气。

他这么安排是有道理的。

李邦华是带兵的好手,兵部尚书一职非他莫属。

邱瑜为人忠诚,原来在礼部担任左侍郎,没有党派适合去人事部门管事。

范景文为人清廉,工部干的全是花钱的活,让他继续担任下去最为合适。至于礼部,现在这个情况可有可无,随便找个人安排就行。

最关键的户部他选择了方岳贡,方岳贡以清廉闻名,户部就缺这样的干部。(户部尚书在前尚书倪元璐辞职后一直空缺,具体事务由左侍郎王正治处理)。

“汝等回到衙门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

“没被点名的人可以走了,襄城伯,内阁和被点过名的人留下。”

没被点名的文武群臣如获大赦,纷纷站起身,忙不迭的叩头离开。他们身上都不干净,只要皇上愿意查,肯定有所收获。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