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无双 全集》,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三爷,身体可无恙?”傅友德,冯胜,二人都是一脸关切。这些老臣,几乎都是看着朱允熥的父亲朱标长大,内心之中,都把朱标当成了晚辈。也更把朱允熥这个朱标的嫡子,当成晚辈。朱允熥颌首示意,“有劳二位国公惦记,无恙!”嘴上虽然没有亲热的话,可眼神之中的感激和谢意,溢于言表。这些老臣都是看着他父亲长大,在大明帝国尚未鼎立的岁月中,朱允熥的父亲朱标就是坐在这些人的战马上,见证了大明王朝的赫赫武功,也是在这些人的呵护下,渐渐成长为合格的,不可动摇的储君。爱屋及乌,这些人爱戴朱标,这份爱心自然在朱标死后,转移到了朱标的嫡子朱允熥的身上。至于朱允炆,大概此刻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庶子,有朱允熥这个大明皇族和淮西勋贵联姻的嫡子,朱允炆这个母族出身不高...
《大明无双 全集》精彩片段
“三爷,身体可无恙?”傅友德,冯胜,二人都是一脸关切。
这些老臣,几乎都是看着朱允熥的父亲朱标长大,内心之中,都把朱标当成了晚辈。
也更把朱允熥这个朱标的嫡子,当成晚辈。
朱允熥颌首示意,“有劳二位国公惦记,无恙!”嘴上虽然没有亲热的话,可眼神之中的感激和谢意,溢于言表。
这些老臣都是看着他父亲长大,在大明帝国尚未鼎立的岁月中,朱允熥的父亲朱标就是坐在这些人的战马上,见证了大明王朝的赫赫武功,也是在这些人的呵护下,渐渐成长为合格的,不可动摇的储君。
爱屋及乌,这些人爱戴朱标,这份爱心自然在朱标死后,转移到了朱标的嫡子朱允熥的身上。至于朱允炆,大概此刻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庶子,有朱允熥这个大明皇族和淮西勋贵联姻的嫡子,朱允炆这个母族出身不高的庶子,他们能看得上?
刚说了几句话,朱允熥余光看见,又有人过来,都是走路急冲冲的勋贵,都是开国的淮西集团武将。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东莞伯何荣,楚国公廖家一脉。
“不好!”朱允熥忽然惊醒,“树大招风,自己和舅舅说两句话没什么,但是大明开国的这些将领和后裔,都围过来,一个不小心,就会给别人落下口舌!”
深宫之中步履维艰,步步惊心,不可大意。于是告罪一声,抱着两个丫头,迈步进了奉安殿。
“哎,三爷怎么走了!俺还没给他磕头呢?”
几个武将紧赶慢赶,还是只看到了朱允熥的背影,景川侯曹震大声说道。
“小声些!”傅友德性子沉稳,出口说道,“今日,咱都得收敛起大嗓门!”
大将军蓝玉看着奉安殿里痛哭的人们,皱眉道,“三爷从小没娘,现在又没了爹,他年纪尚幼,深宫大院中不知道多少人要准备算计他!”说着,已经咬牙切齿,“太子爷虽然没了,可是咱们这些人,深受太子爷的恩德,要照看好他留下的这唯一血脉!”
“这还用大将军说!”景川侯曹震哽咽道,“洪武十八年,二十年,俺两次犯法,要不是太子爷护着俺,早就被砍了脑袋了。太子爷在俺听太子爷的,太子爷不在了,俺就听三爷的。”
东莞伯何荣也开口说道,“没太子爷,俺哪来脑袋上的爵位!太子也走了,俺一颗心就跟着三爷,倘若万岁爷有恩典,让三爷就藩。俺这鸟伯爵也不做了,跟着三爷去做个守门的,算是报答太子爷的恩情!”
纵观上下五千年,朱标不但是地位最稳固的太子,也是最得人心的太子。朱元璋脾气暴躁,这些跟着他打江山的人,又都是些大老粗,有时候难免触怒于他。每次,都是朱标从中化解,保全了不少人。
尤其是那些武人,武人打仗捍不畏死,但是只要闲下来就难免惹是生非。
像东莞伯何荣他们这样的武将们,以前是连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都不放在眼里的,动辄骂娘,惹急了操刀子直接冲进人家府邸。
若不是太子朱标眷顾他们军功在身,多次求情,只怕早就被洪武皇帝宰了祭旗。
此时的朱允熥只知道自己的身份尊贵,却一时还没想明白,他这个太子父亲,到底给他留下了多少宝贵的政治遗产,还有人脉。
奉安殿中哭声一片,一进大殿堂,有宫人上前接过两个小丫头。而朱允熥一进来,就成为殿中所有人目光的焦点。
“啊!!”紧接着一阵女孩的啼哭声。
朱允熥扭头,两个穿着孝衣的五六岁女孩跌倒在雨水中。
这两个大的六岁叫宁儿,小的五岁叫秀儿,是朱允熥同父异母的妹妹。
说起来,他们和朱允熥的身世一样,先是没了娘,现在又没了爹。
他们的生母本是吕氏身边的宫女,在吕氏怀孕的时候,被送到朱标的屋里。等他们出世之后,他们那个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娘,又突然暴病去世。
望着前方吕氏悲戚地身影,朱允熥心中冷笑。皇宫是这世上最阴险的地方,这里的人,没有一个简单的。
眼看两个丫头跌倒,朱允熥快步走过去,抢在太监和宫女的前面,亲手拉起来。
“别哭,疼吗?”
两个丫头圆溜溜的大眼睛里蓄满泪水,看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三哥,先是摇摇头,然后又点点头。
“来吧,三哥抱!”
嘴里说着,朱允熥伸开双臂,将两个丫头抱在自己的怀里。
小点的丫头秀儿把小脸埋在朱允熥的脖颈上,大一点的宁儿在他耳边问道,“三哥,我们再也见不着爹爹了吗?”
即便不是亲人,可是朱允熥也听得心里发酸。记忆中的画面告诉他,朱标是个好父亲,就在去世的前几天,还要亲眼看看自己的儿女们,并且艰难的嘱咐交代一番。
“别怕!”朱允熥手臂用力,让两个丫头坐稳,“以后有哥哥在!”
宁儿哭的眼泪顺着眼眶直接流到了脸颊,乖巧地趴在兄长那有些瘦弱的胸膛上。
奉安殿渐渐近了,风却渐渐大,雨也渐渐大了起来。
越近大殿人越多,风雨之中,带刀的侍卫屹立在宫墙下一动不动。文官们跪在通往奉安殿的路上,嚎啕大哭。
真是风声雨声哭声,声声入耳。白袍白衣白玉带,处处皆白。
当朱允熥抱着两个丫头,出现在百官身边,那些百官们的哭声更大了,甚至许多人看着朱允熥,泪流满面的同时,以头抢地。
朱允熥清晰地看到,前面的吕氏和朱允炆,在这骤然增大的哭声中,回了头。
嫡子就是嫡子,朱元璋亲手颁布的皇明祖训中说过,“凡皇帝位,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皇帝老了,太子却先走了。皇帝对太子之爱,天下皆知。虽然不知道接下来谁是太子储君,但是作为太子朱标唯一的嫡子,朱允熥在官员们的眼里,分量比朱允炆这个庶子,要重得多。
朱允熥的眼中泪水还在,他不住对沿途的官员颌首,用眼神表达着自己作为嫡子,对他们的谢意。
再走几步,即将踏入奉安殿中,他的脚步却停住了。
迎面三个面容憔悴的汉子,大步流星而来。前面两个四旬年纪,后面一人五十多岁,都是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武人。
朱允熥脱口而出,“二舅,三舅,舅老爷!”
这绝不该出现在宫中,出现在皇孙口中,寻常人家对长辈的称呼,忽然出自朱允熥之口,对面三人忽然愣住了。
过来的三个人中前两个高大魁梧的汉子,正是朱允熥的舅舅,常遇春的儿子。面黑的是二舅舅常升,因为大舅常茂已经在去年故去,常升袭了郑国公的爵位,后改为开国公。
边上面色稍微白皙一些,同样魁梧满脸胡须的汉子,是朱允熥的三舅常森,身上挂着世袭的怀远侯爵。
而当先那个,眼神如刀,个子瘦高,浑身好似充满了力量的五旬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战功赫赫,扬威捕鱼儿海的大将军蓝玉。按照辈分,这是朱允熥的舅老爷,他母亲的亲舅舅。
这三人,是除了朱允熥父母之外,最亲的亲人。
在朱允熥的记忆中,这三人对他十分关爱。无论年节都会送礼物进宫,去年蓝玉在草原上打仗,朱允熥生辰之时,还千里迢迢送了两匹小马驹。
一声舅舅,一声舅姥爷。顿时让三个战功累累,杀人不眨眼的汉子,红了眼眶。
所谓见舅如见娘,朱允熥这一声喊,也是残存的记忆中天生的亲近,感情使然。
“听说你早上昏厥了,好些了吗?”二舅常升颤声问道。
“千万要保重身子,你可千万不能.......你娘就你这么一个儿了!”常森眼中隐隐有泪光。
朱允熥目光在三人脸上看过,悲戚道,“多谢两位舅父惦记,太医看过,外甥只是太过悲伤才昏厥,身子无碍!”
周围没有人,侍卫太监都离的远远的,所以朱允熥放低了姿态,像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口中叫着舅舅。
又一声舅舅,两个从小跟随常遇春南征北战的汉子,双眼通红,双肩微微颤抖。这个孩子,可是当年他们的姐姐,拼了性命也要生下的孩子,这个孩子身上,也流着他们常家的血。
常森哑声道,“无碍就好,你可千万保重!”
“外甥命苦!”朱允熥抱着丫头们,苦笑着说道,“没了娘,现在又没了爹,没爹没娘的孩子,谁还疼我!”
“说啥胡话?”蓝玉上前,红着眼珠,慢慢地正色说道,“孩子,娘亲舅大,没了爹娘你还有舅舅们,还有俺这个舅姥爷!俺们疼你,俺们照看你,俺们帮你!”说着,看看左右,“哼,要是哪个不开眼的,敢给你脸子看,看俺们咋收拾他!”
说完,冷冽的目光望向奉安殿内,吕氏和朱允炆落座的方向。
怪不得此人在历史上,那么大的功劳都被朱元璋杀了。要知道此处可是宫中,不管边上有没有人,你蓝玉身为臣子都不能说这种话,往小了说你这是嚣张跋扈,往大了说你这是目无君长。
虽说蓝玉话里话外都是对朱允熥的关切之情,可是言语间的肆意,和目空一切的神态,实在太过狂妄。
此时又有两个六旬老人快步走来,两位老人虽然已是须发皆白,但是步伐铿锵有力,丝毫没有老态。
朱允熥脑子中瞬间涌现起两个名字,这二位分别是,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都是大明朝皇朝出生入死,战功赫赫的老臣。
她被扶了正,她的儿子朱允炆,子以母贵,年纪又比朱允熥大了一岁,所以成了朱标名义上的长子。
不过在群臣的眼中,也只是庶长子。血脉最尊贵,最有继承权的还是朱允熥。
可是那从后世而来的灵魂却知道,历史上真正坐上龙椅的是朱允炆,他的年号是建文。
要知道封建王朝之中,最讲究的就是嫡庶之分。嫡代表着正统,而且在原本的时空中,无论是建文帝,还是后来的永乐帝,登基之后都没有放松过对朱允熥这个嫡子的防备。
朱允熥,洪武皇帝临终之前封为吴王。
吴,乃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继位前的王号。吴在江南,乃是天下最繁华的所在,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这个孙子的疼爱。
但建文即位之后,却没有放这个弟弟去封地就藩,而是关在宫中。
等燕王朱棣发动靖难,成为永乐皇帝之后,等待朱允熥的,却是冰冷的圈禁。
他的身份太尊贵了,太具有合法性了。所以,两任皇帝,谁对他都不放心。
想到此处,镜子中朱允熥那张年轻清秀的脸,微微皱眉,“到底为什么,朱元璋会选择庶孙,而没有选择嫡孙呢?”
大脑微微有些疼痛,尘封的记忆似乎给了新的朱允熥答案。
这具身体的主人,原本的大明皇帝朱允熥,虽然有着尊贵的血脉,却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身子弱,不喜欢读书。因为从小失去母亲,性格软弱,唯唯诺诺没有一丝主见。甚至有的时候,在紧张的情况下,话都说不清楚。可是私下里,顽劣,性情暴躁,刻薄。
朱元璋何许人也?
一代人杰,一代天骄,一代枭雄,千古一帝王!
华夏历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从零做起,硬生生的打走了铁骑无双的蒙古人,开创了三百年,风华绝代的大明帝国。
自古以来,得国之正,莫过于朱元璋。
他不是篡位而来,也不是前朝的做乱的臣子。他不是贵族,也不是世代的武将世家。
他是老百姓的孩子!
因为吃不饱,因为没活路,因为天下大乱,而投身义军。
但是,在后世很多所谓的专家,知识分子眼里,他是一个暴君。
因为他痛恨贪官污吏,贪污五十两银子以上就把贪官剥皮充草,一百两以上点天灯,并且用贪官的人皮,做成百姓鸣冤的鸣冤鼓。
因为他晚年为了江山的稳固,大肆屠戮功臣,并且苛责对待天下的官吏。
更因为朱元璋,是一个有着明确阶级立场的皇帝。即便他当了皇帝,他的心中也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他始终站在百姓这边,为天下百姓主持正义。
所以,后世那些洋洋自得的文人们,才会称他为暴君。
可是,无论是谁,都无法忽视,无法否定,朱元璋的伟大。
这样一位伟大的君主,不但在文治武功上伟大,在亲情上同样的伟大,他深爱着他所有的子女,并且盼望他们成才,从小就聘请名师教导,更是言传身教,教育他的子女们,要简朴持家,不能奢侈享乐。
朱允熥的记忆中,朱元璋永远是粗布衣裳,数年如一日,袖口的地方都磨到发白,开线。
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儿孙可以是豺狼,可以是虎豹,可以是纵横大漠,与胡人决战的将军,也可以是运筹帷幄,居庙堂之上的君子。
但,绝不能是个话都说不利索,性格软弱的懦夫。
想到此处,朱允熥的脑子中,浮现出平日朱元璋和他相见的场面。每次见到他,朱元璋爱怜的眼神中,总是带上些痛彻心扉的惋惜。
这年头,虎父无犬子,老子英雄儿子也必须好汉。
朱允熥没能成为皇帝的答案呼之欲出,朱元璋那样的英雄,怎么会把皇位给一个懦弱的,性格有诸多缺陷的孙子?哪怕是儒家正统中,正得不能再正,尊得不能再尊的嫡孙!
嫡孙重,江山更重!
所以最后,江山给了朱允炆。而最富有的吴王,最有正统意义的王位,给了嫡孙。
“真怪不得别人!怪你自己!”
朱允熥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笑道,“你自己不争气,你爷爷怎么会把皇位给你!”
笑着笑着,朱允熥的笑容收敛了。眼神中,却闪耀着锐利的光芒。
“我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成为最尊贵的皇孙,那我绝不会让大明的皇位从手里溜走!”
门口,出现一个老人。
穿着粗布衣裳,头发用木簪扎起,骨架高大手长脚长的老人。
老人有些瘦,但不虚弱。
方方正正的脸上,半黑半白的胡须留到了胸膛。
他虽然是老人,可眼神却是那么的明亮,仿佛两盏灯,能看穿人的心底。
但此刻明亮的眼神中,满是悲伤。
泪水蓄在他的眼角,他倔强地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一步,两步,三步。
老人慢慢向前,纵然悲伤,但他的脊背笔直,昂着宽阔的胸膛。龙行虎步之间,像是在巡视领地的虎王,让人不敢直视。
他就是,一代天骄,洪武大帝朱元璋!
“参见圣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中众人停止了哭声,谦卑且恭敬地磕头请安。
“万岁?”朱元璋的嘴角动动,布满血色的双眼看着殿中的灵柩,冷笑两声,“咱儿子都没了,你们还叫咱万岁!万他娘的什么岁?”
瞬间,殿中鸦雀无声。
朱元璋继续缓缓前行,尽管身体笔直,却似乎每一步都十分艰难。
他清冷的目光在殿中扫过,没有一人敢对上他的目光,他看到的都是谦卑的,跪着的,臣服的身体。
“这些人都在哭,但是有几人真心实意?你们心里的悲伤,比得过咱?”
朱元璋看着殿中人,宫女太监,大臣,皇亲国戚,心中冷笑。
直到他的目光,在一个人身上停住。
朱允熥,那个平日懦弱,口舌蠢笨,又很顽劣的嫡孙。
那个孙子跪在那儿,脸上身上全是泪,白色的衣襟湿漉漉的。他紧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白色的牙齿下,是咬破嘴唇流出的,殷红的鲜血。
“笨点就笨点吧!是个好孩子,知道真心实意哭他父亲!”
“懦弱就懦弱些吧!咱朱家的嫡孙,谁敢欺负?”
想着,朱元璋边走,边微微对朱允熥点点头。
咚!咚!咚!
朱允熥三个响头,磕在大殿地面的金砖上,殿中满是他磕头的回响。
只见他抬起头,咬着嘴唇,从沙哑的喉咙里压抑地喊出一个字。
“爷!”
一声爷,情真意切!
一声爷,饱含深情!
一声爷,带着无尽地委屈!
一声爷,有着无限的渴望!
一声爷,伤尽天下,祖父之心!
霎那间,朱元璋强忍着的那滴泪,随着这一声爷,潸然而下。
他快走几步,直接到了朱允熥身边,满是老茧的大手伸出来,想揉揉朱允熥的头顶,最后重重地落在他的肩膀上。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朱元璋哽咽着,“孩子!爷爷来了!爷爷在这儿!”
“爷爷!”朱允熥泪如雨下,看着眼前的朱元璋,心中想的是家中那几位已到耄耋之年的长辈,情绪不能自已。
“孩子!”朱元璋捏了下他的肩膀,“咱都懂!咱明白!”
说着,慢慢地走向灵柩,看着棺椁中,和他面目相似却已先他而去的儿子。
此刻的朱元璋,身上虎王般的威势尽去,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个伤心的,苍老的老人。
“标儿!”
朱元璋哽咽,小声说出两个字。想伸手去摸摸棺椁中那张熟悉的脸,然而他杀过无数人的手,却有些颤抖,带着胆怯。
这是他最爱的儿子,是他和最爱的皇后所生的,朱家最珍贵的嫡长子。
不到十岁,立为吴王世子。
十三岁,立为大明太子。
朱元璋杀了一辈子人,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样,沾染太多的鲜血。所以从小名师教导,予以重望。
这个儿子也没让自己失望,没让他母亲失望,没让大明的臣子失望。性子绵中带刚,为人正直谦逊。
对自己和他母后,至诚至孝,对臣下宽容耐心,虚怀若谷。对兄弟手足情深,长兄如父。
他是朱元璋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也是朱家江山未来最大的依靠!
可是现在,一切都没了。人死如灯灭,一切都成了泡影!
这个他最为骄傲,最为珍爱,视如生命的儿子,居然英年早逝!
望着棺椁中的儿子,一股浊气堵在朱元璋的心口,让他喘不上来气。
他想哭,他想喊。
可是天子的威仪,皇帝之尊,只能让他把这些悲痛,深深的压在心底。
忽然,众人视线中的皇帝身子一软,苍老大手直接抓住了棺椁的边缘,脚下踉跄。
“万岁!”
“皇上!”
“爷爷!”
阵阵惊呼起,然而朱元璋的身体,并没有倒下,在他踉跄的刹那。
一双瘦弱的手臂,紧紧的抱住了他的腰身。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平复自己翻涌的情绪。
低头一看,紧紧抱着他,使他没有失态倒下的,正是那个平时懦弱,口舌蠢笨,私下有些顽劣的孙子,朱允熥。
“爷爷!”朱允熥哽咽着说道,“您千万要保重呀!前几日在父亲病榻前,他还拉着孙儿的手说,您上岁数了,身上都是十几年征战沙场留下的旧伤,让孙儿要好好孝顺您!”
朱允熥的眼泪,打湿了朱元璋的布衣,只听他继续说道,“爷爷!你千万保重,您是孙儿的天呀!孙儿从小没了娘,现在又没了爹爹,孙儿只有您了,只有爷爷您啦!爷爷!”
瞬间,朱元璋再也忍不住,老泪纵横。
世人都说皇帝万万岁,其实皇帝也是人,也会老,也会病,也会死。
皇帝也是人,也有情,也有爱。
眼看孙子真情流露,言语之间满是关切,满是眷恋和依靠,朱元璋的感情如何还能忍住!
“有爷爷在!有爷爷在!”朱元璋的大手,抚摸着朱允熥的头发,“莫怕,爷爷在这!你爷爷倒不了!倒不下!”
此时,吕氏忽然在边上跪地哭道,“皇上,您千万要保重身体!千万要保重!允炆哥儿几个,还要靠您来教导!”哭着,不动声色的踢了下朱允炆。
“皇祖父!”朱允炆双膝在地上前行,拉着朱元璋的衣角,哭道,“祖父千万保重!您要是伤了龙体,就是孙儿们的不孝!”
“都是好孩子!”
朱元璋看看朱允熥,再看看朱允炆,满眼都是慈爱。
摸着他们的头顶,颤声道,“痴儿!痴儿!”
“皇祖父快到边上歇歇!”朱允炆对边上宫人说道,“快,搬椅子来!皇祖父腰上有伤,加软垫子!”
果然,龙子龙孙就没一个是笨的!
朱允熥心中冷笑,自己这边和朱元璋刚刚祖孙情深。那边,就有人过来上演孝子贤孙!
穿越成这个身份,除了得到朱元璋的认可,别无他法!
通往帝位的那条路,是他的唯一选择。
“哼哼!”朱允熥心中暗道,“我可不会给你朱允炆做嫁衣!”
所以朱元璋下令,宫中除了在皇子皇孙后宫伺候的太监之外,其余的太监只能用来干粗活。不许他们识字,甚至不许他们随便乱说话。
几个太监服侍之下,朱允熥披麻戴孝浑身白衣。这样无微不至的伺候,让他那颗后世的灵魂很不习惯。
“我自己来吧!”在太监要给他穿鞋的时候,朱允熥自己动手穿上白色的麻鞋。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举动,却吓坏了伺候的太监们,连连磕头。
“奴婢们该死,没伺候好三爷!”
朱允熥在朱标诸子中,论年岁行三,身上暂时还没有爵位,所以宫中太监称三爷。
不理会磕头如捣蒜,战战兢兢的太监,朱允熥穿好鞋,低声问道,“王八耻,他们都去灵前了吗?”
宫中这个随时都能掉脑袋的地方,能混到皇孙身边的太监,都是七窍玲珑心,闻言就知道主子说的是东宫其他人。
比如,朱允熥名义上的后妈,吕氏,还有朱标的庶长子,朱允炆。
看看左右,低声说道,“三爷,还早呢!”说着,又看看左右,飞快地在朱允熥手里塞了一块东西,“三爷,奴婢看您眼睛不对......”
朱允熥低头一看,是一块姜,他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眼睛,并没有因为亲人去世,悲伤痛哭而产生地红肿。眼睛不红肿,面上就没有愁容。
在这个讲究礼法的年代,如果亲人去世,不嚎啕大哭要死要活,是极为失礼,极为被人诟病的行为。
“有心了!”朱允熥随后在王八耻的肩膀上拍下,就这么一个温和的举动,高丽太监差点落下泪来。
往日这三爷,只会拿他们这些奴婢撒气,何时对他们这么好过!
春雨还在下着,淅淅沥沥。雨水在青石板的地面上,形成条条涓涓细流的小溪。
朱允熥一身孝衣,缓缓走出大门。
朱标的灵柩停在奉安大殿,作为嫡子他要去灵前拜祭,还要守灵。
“啊!太子爷呀,您带了妾身走吧!”
朱允熥的脚刚踏出门,踩在晶莹的雨水上,边上的房间中突然传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
“太子爷呀!你就这么忍心丢下妾身,还有几个孩儿吗?”
哭嚎声中,一群太监宫女,簇拥着一个白衣的妇人,从边上的房间出来。妇人泪如雨下,似乎连走路都站不稳,需要别人搀扶。这正是朱允熥名义上的后妈,太子继妃吕氏。
吕氏的身后,跟着一个泪如雨下的少年,面容和朱允熥有些相似,双眼红肿,双手各牵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这就是朱允熥的二哥,朱标的庶长子朱允炆,还有他两个同母弟弟,朱允熞,朱允熙。
一行人哭天抢地,哀嚎着前行。
而朱允熥则是独身一人,矗立雨中。
渐渐地,马上就要遇上。朱允熥狠狠地用手里的姜擦着眼睛,腥辣顿时让他双眼红肿,涕泪交加。
“母妃!”朱允熥在雨中行礼。
“太子爷呀!”然而悲切的吕氏,好像没看到他一样,痛哭着和他擦肩而过。
“呵!”朱允熥心里冷笑,“这个后妈,还真是不把自己当回事!面子事都不愿意做?”
可是朱允炆却拉着两个弟弟,在朱允熥面前站住了脚,“三弟,听说你早上昏厥了,身体无恙吧?”
朱允炆满脸悲容,语气关切,还真有些兄长的样子。
朱允熥赶紧行礼,“有劳二哥惦记,弟弟无恙!只是......只是父亲突然......我心里实在难受!”说着,朱允熥用袖子遮盖眼睛,哭了起来。
他这一哭,连带着朱允炆和两个小弟弟,也在雨中哭了起来。
身后赶紧有太监上前,给几人撑起雨伞。
朱允炆拉着两个小弟在前,朱允熥落后半步,每走一步,哭声震天。
春风细雨中,几兄弟的身影是那么凄凉,那么萧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