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女孩。相貌平平、性格温和、心地善良。寒窗苦读十九载,熬过了本科,读完了硕士,终于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可以慢慢安顿下来。
本以为苦尽甘来,终于可以用自己的所学,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个人价值。然而事实是,熬过了一个阶段就得迎接下一个阶段,生活似乎不会给你喘息的机会,只会给你设置一个又一个的新坑,跳过了这一个,又迈进了另一个。
最近,有个现实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因此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十分苦恼。
为何会如此苦恼?
因为我已经三十岁了,而且还未成婚。
在这个社会,三十岁了还没有结婚,就会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而其中最为常见的标签之一是“大龄剩女”。
“大龄剩女”这四个字就含有两层攻击性:第一层含义是你年纪大了,太老了;第二层含义是你是剩下的,没人要了。
但无论是哪一层意思,都间接地表达了一个世俗的观念:女人是商品,只有生育价值,一但不结婚,你的社会价值可以一票否决。
我目前就处于这种状况之下,因为大龄未婚,我的社会价值好像完完全全地被否定掉了。
我并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不婚主义者,我只是恐婚恐育,而且追求过于理想化,所以一直找不到灵魂契合的人。而且自己又过于普通,不是性格外向的外化之人,所以没法认识新的朋友,于是就只能一直单身,从未谈过恋爱。
对此,我比较佛系。因为对我而言,婚姻不是必选项,不是非结不可。
我对婚姻的看法是:只可以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但绝不能是雪上加霜、落井下石。
但是我的父母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女子就必须得嫁人,不婚不育等于丢人现眼,是要被周围的人所耻笑的。
似乎对父母而言,子女的婚姻是一个任务,任务完成了,他们就心安了,任务没有完成,他们便寝食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