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宫廷宴会上,苏瑶和林婉清一同出席。苏瑶被众臣请教关于文化教育之事,她站在众人中央,仪态端庄,侃侃而谈,提出许多新颖的见解,如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子的品德修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等,赢得众人赞赏。林婉清在一旁,眼中满是骄傲,仿佛苏瑶的荣耀就是她自己的荣耀。待苏瑶应对完众人的询问,林婉清轻声说:“姐姐,你今日又让众人见识到了你的博学多才。你的每一句话都如珠玑,让人受益匪浅。”苏瑶笑道:“你在医学上的名声,早已传遍大齐,我这点见解,不足为奇。你救治的那些疑难病症患者,才是真正令人钦佩的事迹。”
宴会间,有乐师演奏起了纪念李昊的乐曲。那悠扬的旋律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李昊的生平事迹与伟大功绩。苏瑶和林婉清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心中皆泛起波澜,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与李昊相处的点点滴滴。她们默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与怀念。在这繁华的宫廷之中,她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不仅是为了大齐的现在,更是为了大齐的未来,那个曾经与李昊一同憧憬的美好未来。她们要将李昊的遗志化作前行的动力,为大齐的繁荣不懈努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瑶的书院培养出了更多优秀的人才,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的学子进入朝堂,以公正廉洁之心辅佐君主,为国家的政策制定与执行出谋划策;有的投身商业,促进了大齐的贸易繁荣,让大齐的特产远销海外;有的醉心文化创作,用笔墨描绘大齐的壮丽山河与人间百态,传承大齐的文化精髓。林婉清的医术也传承得更为广泛,大齐的各地都有了医术精湛的医者,他们在城镇的医馆中为百姓治病疗伤,在乡村的田野间为农夫义诊施药,百姓的健康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人们不再因疾病而陷入绝望,大齐的土地上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有一年,大齐遭遇了罕见的旱灾。苏瑶带领书院的学子们,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了一系列抗旱救灾的方案。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挖掘深井,寻找新的水源,不顾烈日炎炎,汗水湿透了衣衫;同时,还研究出一些耐旱的农作物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向农民们耐心讲解种植技巧与注意事项。林婉清则带着弟子们,在灾区设立临时医馆,为因旱灾而生病的百姓免费诊治。她不顾路途艰辛,亲自上山采药,配制预防疫病的药剂,分发给百姓,那忙碌的身影在灾区的各个角落穿梭,给百姓带来了希望与安慰。
在救灾过程中,苏瑶和林婉清时常通信,互相交流情况,鼓励对方坚持下去。苏瑶在信中写道:“婉清,此次旱灾虽严峻,但我们定能克服。就如同以往的困难一样,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大齐必将渡过难关。我们要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大齐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林婉清回信:“姐姐,你在前方指挥救灾,我在后方保障百姓健康,我们定不会让李昊哥哥失望,大齐定会再次迎来丰收与繁荣。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换来百姓的幸福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