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吴维吕德兴

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吴维吕德兴

指教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可是他们没有替吴维答应,而是等着他自个回答。吴维没有多加思考就拒绝。“多谢先生厚爱,不过我觉得在村里念书挺好的,暂时不打算去外面念书。”吕德兴心里一阵可惜,他看得出来,此子是真不想拜他为师,可还是不放弃。“若你以后改变主意,可拿着此玉佩来府城吕家寻我。”说着解一下腰间的玉佩递了过去,跟在一旁的小厮想说些什么,不过什么也没说。他也没想到,自家老爷对于这小子如此看重,还打算收他为弟子。而这小子也着实是不知好歹,在府城,多少人想把自家的孩子送给他们家老爷当弟子,他们老爷都不愿意收,可这小子竟然不愿。玉佩吴维倒是没有拒绝,双手接过。“多谢先生,若是我改变主意,自会去府城寻先生。”吕德兴心里暗叹一声可惜。在吴家又待了一会儿,便带着小斯离开。看...

主角:吴维吕德兴   更新:2025-01-16 13:5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吴维吕德兴的其他类型小说《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吴维吕德兴》,由网络作家“指教”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可是他们没有替吴维答应,而是等着他自个回答。吴维没有多加思考就拒绝。“多谢先生厚爱,不过我觉得在村里念书挺好的,暂时不打算去外面念书。”吕德兴心里一阵可惜,他看得出来,此子是真不想拜他为师,可还是不放弃。“若你以后改变主意,可拿着此玉佩来府城吕家寻我。”说着解一下腰间的玉佩递了过去,跟在一旁的小厮想说些什么,不过什么也没说。他也没想到,自家老爷对于这小子如此看重,还打算收他为弟子。而这小子也着实是不知好歹,在府城,多少人想把自家的孩子送给他们家老爷当弟子,他们老爷都不愿意收,可这小子竟然不愿。玉佩吴维倒是没有拒绝,双手接过。“多谢先生,若是我改变主意,自会去府城寻先生。”吕德兴心里暗叹一声可惜。在吴家又待了一会儿,便带着小斯离开。看...

《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吴维吕德兴》精彩片段


可是他们没有替吴维答应,而是等着他自个回答。

吴维没有多加思考就拒绝。

“多谢先生厚爱,不过我觉得在村里念书挺好的,暂时不打算去外面念书。”

吕德兴心里一阵可惜,他看得出来,此子是真不想拜他为师,可还是不放弃。

“若你以后改变主意,可拿着此玉佩来府城吕家寻我。”

说着解一下腰间的玉佩递了过去,跟在一旁的小厮想说些什么,不过什么也没说。

他也没想到,自家老爷对于这小子如此看重,还打算收他为弟子。

而这小子也着实是不知好歹,在府城,多少人想把自家的孩子送给他们家老爷当弟子,他们老爷都不愿意收,可这小子竟然不愿。

玉佩吴维倒是没有拒绝,双手接过。

“多谢先生,若是我改变主意,自会去府城寻先生。”

吕德兴心里暗叹一声可惜。在吴家又待了一会儿,便带着小斯离开。

看来,他跟此子没有师徒缘分。

送走了主仆二人,吴柱笑得一脸开心。

“大河叔,看来四郎在读书这一方面挺有天分,说不定将来能考个秀才,小侄在这里就先恭喜了。”

吴柱没想到,竟然会有府城的人看上吴家四郎,想收他为弟子。

可这吴四郎也太不知好歹了些,要是他家小子拒绝的话,看他不打的他满地找牙。

吴老头生生把这机会给推出门外,竟然也不劝劝四郎,吴柱在心里叹了口气。

果然,这老吴家还是跟以前一样,放在眼前的机会都给白白丢了。

他刚才这么说,挖苦的意味要多一些,吴家几人就像是听不懂吴柱的话。

“四郎还小,将来怎么样谁说的定,先让他在村里跟着吴秀才念几年书,念得成更好,念不成也就算了。”

小孙子不同意,必然有他的道理,吴老头也不强求。

吴柱听到吴老头的话一阵无语,借口要去忙便离开了。

而等吴柱一走,吴家来了主仆两人,欲收吴维为弟子的事,立马就在村里风一样的传开。

村里人每每说起此事都一阵扼腕长叹,气那男子为何不去他们家?,要是他们家的孩子有此机会,必定会牢牢抓住,又怎么会放过。

这事不消半天的时间,就传到了吕秀才的耳里。

吴秀才一直知道,吴维并非池中之物,而他一直都在压制着,他却没想到仅仅几个字,就惹得府城吕家的人找上门来。

村里的人或许不知道吕家,可是他又如何不知。

吕家是凤华府的书香世家,据传吕家一共出过三位三品大员,五位五品官,举人秀才更是无数,吕家在凤华府的势力,更是连官府都忌惮。

虽然不知道今天来的是吕家哪一位,但是不管是哪一位,然能看得上吴维写的字,证明吴维以后必定会有所作为,不行!他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等所有人都走了之后,吴家只剩下自家人,吴老头这才把吴维叫到跟前。

“四郎,刚才那人一看,就比咱们村里面的吴秀才还要厉害,你为什么不想跟着他学?”

“爷,我自己有几斤几两我知道,根本就不是读书那块料,只是在写字方面有些天赋,考科举做官并不单单你字写的漂亮,我怕等我拜了刚才那位大叔为师,以后他会对我失望,所以倒不如从一开始我就不拜他为师,本本分分的做一个乡下小子。”


而晚上,吴维也如愿搬到了新屋子里,新屋子有一张床跟一张小书桌,都是他大伯给他做的,吴维对他的新房比较满意,书桌就放在窗台下,平时他看书光线也很好。

王氏此时正在给小儿子铺床,其实王氏是很舍不得小儿子一个人睡的,在他看来,小儿子今年才四岁多,再跟她睡个三四年也是行的,大儿子就跟她睡到八岁才自己一个屋。

可这可是崭新的屋子,她要是拒绝的话,那就是她不识好歹,所以王氏也只得送小儿子过来新屋子睡。

本来还担心,小儿子舍不得她,却没想到小儿子简直就没想起她这个当娘的,王氏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孩子还不大,心就已经野了,等以后大了,怕是心里都没她这个当娘的份。

王氏一边铺床一边想着,吴维是谁,很快就注意到他娘的情绪不对,等他娘铺好床之后,就拉着他娘的手坐在床边。

“娘,你今晚跟我在这里睡吧,第一个晚上我怕我睡不着,等明儿你再回去。”

听到小儿子这么说,王氏心里又高兴了,看来刚才是她想错了,儿子还是离不开她的嘛。

“行,那今天晚上娘就跟你睡,不过我可跟你说好了,就只是今天晚上,明晚你可就得自己睡了。”

吴维笑得很甜。

“知道了娘,明晚我一定一个人睡。”

“行,赶紧睡吧,明儿你还要去念书。”

“嗯,娘晚安。”

“儿子晚安。”

王氏不知道儿子是跟谁学的,现在二房睡觉都形成了晚上要说晚安的习惯,看字面上的意思也不难理解,王氏渐渐也就习惯了,并不觉得有什么。

从吴秀才那里回来吃过中午饭,教完家里人认字,下响的时间,吴维这段时间大多都缠着他大伯,不是让他给做这个,就是让他给做那个。

吴老大也是好脾气,吴维有什么要求让他改的,他也一一改了。

吴老大心里明白,自家儿子能够说上媳妇,家里最大的功臣还是四郎,这次在儿子身上花费不少,等到过两年娶妻,林林总总要花费差不多五十两。

他心里有一杆秤,二房和三房虽然没说什么,但是他这心里总有点过意不去,所以四郎使唤他,吴老大还巴不得,这样他心里多多少少好受一些。

“四郎,你做这些东西做什么?”

先前四郎让他做点什么小玩意儿也只是偶尔做做,现在几乎他整天的时间,都在给四郎做东西。

这段时间田里也没啥事,倒是不忙,他这样的身体去打短工也打不了,他倒没什么意见,只是这时间久了,难免有点好奇嘛。

此时,吴维手里拿着一个折叠板凳,打开是一个板凳,折叠起来就可以绑在腰间,一点都不占地,而且还很轻便,简直是出出门旅行,田间干活必备单品。

“大伯,你觉得你做的这个小板凳咋样,方不方便?”

东西是他做的,吴老大自然知道。

“这东西是挺方便的。”

要不是东西是他一点一点做出来的,吴老大都不敢相信,最主要的还是四郎画的图纸清楚,哪里怎么做都有标的明明白白,不然的话,他这半桶水的水准也做不出来。

“那大伯,你觉得这些东西要是咱们多做一点,拿去镇上卖或者卖给村里人,你觉得有没有人要?”

这事吴老大从来没想过,他做的这些东西还能拿去卖,这会听到吴维的话一愣。


吴维不待他爹说话,继续小嘴巴巴的道:“爹,你想啊,那码头上干活的都是一些苦力,大多都是附近村子上的人,他们有的人家家里会编草鞋,有的没有。

而且他们干苦力最费鞋子,不可能每个都能穿的起布鞋,咱们家的草鞋他们肯定需要。”

起初吴老三还没怎么在意,不过听到小儿子这么说却也上了心。

他闲暇的时候也去码头卖过苦力,自然是知道那里都是些什么人,听到小儿子的话顿时反应过来,一巴掌拍在额头上。

对呀,他怎么把码头给忘了。”

想到这,吴老三立马起身,把摊位上的几十双草鞋收到筐子里。

一旁的曹老头见到吴老三收摊,有些诧异。

“老三呀,你这鞋子还没卖出去几双呢,咋就收摊了?”

说卖出去几双还算说的好听的,他刚才可帮吴老三记着的,这草鞋将将就卖出去了三双。

一双草鞋两个铜板,总共六个铜板,减去两个铜板的进城费,还有一个铜板的摆摊费,他也就只落下三个铜板。

照他的意思,这吴老三何苦来着,去打个短工一天少说也得七八文,也比来这摆个摊挣得多多了。

听到曹老头的话,吴老三倒是也没跟他说,自个要去码头卖草鞋的事。

“这不家里小子吵着从来没来过镇上要逛逛,我便收早些,曹叔你忙,我就先走了。”

吴老三收拾好之后,就带着小儿子去码头,从这儿去码头倒也不远。

吴维虽然人小腿短,但他在筐子早已经坐了一早上,这会实在是不想坐,便自个走。

吴老三一只手紧紧拉着儿子的小手,就怕把人给弄丢了。

镇上时不时有拍花子出现,他可得小心一些。

好在吴维也知道,他们现在最要紧的,是去码头卖家里的草鞋,路上倒也没有东张西望耽误工夫,都是快走着才能跟上他爹的步伐。

父子二人不多会的功夫就来到了码头,这会的码头刚刚来了两艘货船,一些汉子正光着膀子从船上卸货下来,看上去倒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模样。

在码头附近还有零星的小贩在叫卖自家做出来的吃食,不过大多都是一些粗食,将将能够填饱肚子。

也是,码头上做的大多都是码头苦力的生意,你做的好他们也没钱买。

至于说坐船路过的客人,人家都是去码头边上几家小食馆,或者是酒楼吃东西,哪里会看得起他们这路边的小摊?

吴老三倒是对码头熟门熟路,在一个地方把摊一摆,很快就有人过来打招呼。

“老三,你今儿怎么改行卖草鞋了?”

“王哥,这不家里做的草鞋多了,自家穿不完,我就拿一点出来卖。”

吴老三说着,顺手抄起摊位上的一双草鞋,就递给了王胖子。

“这都是我爹跟我二哥编的,王哥不嫌弃便拿去,穿好下次再来买,这双就当我送王哥的。”

“那哪行?”

“咋不行,山上草多的是,编一双草鞋也不费多大事,王哥尽管拿着就是。”

吴维在边上看着,觉得他爹脑子还是挺活泼的,就是先前一直没想到。

王胖子推拒了两下见推拒不了,也就顺手接过别在了裤腰上。”

“那我就不客气了,我还有事要去找徐管事,改明咱们哥俩再好好说话。”

“王哥忙你的去。”

那叫王胖子的一走,看他走路的步子挺着急,确实是有事忙着。

不多会儿,又有三三两两的人过来跟吴老三打招呼,不过后面的人吴老三倒是也没大方到,再把自己家编的草鞋给送出去。

见他爹就这么坐在摊前等着人来问,吴维一想这也不行啊,照这样,家里这几十双的草鞋也卖不出去。

注意到两艘停在码头上的货船卸完货,看着那些个苦力都往这边过来,吴维小胸脯一挺。

“爹,你看我的,今儿保准把咱们家这几十双草鞋通通卖出去。”

说完也不带吴老三答应,小身子往摊前一站,张开嘴巴就开始吆喝。

“卖草鞋咧!各位路过的叔叔伯伯哥哥过来看看呀,我家的草鞋又好又便宜,一双才两文钱。”

吴维在现代的时候本就是艺考生,自然是有一把好嗓子,虽然穿到这里三年他也没有练过,不过遇到这种吆喝的事,现氏的习惯就带了出来,那嗓音又脆又空,传出去老远。

听到儿子的喊声,吴老三吓了一跳,他咋不知道小儿子嗓门这么大。

不过一想到自家婆娘那大嗓门,他倒是一点也不意外。

本来路过的那些人,听到吴维的吆喝声,全部都往吴老三的摊位看过来。

当中自然有认识吴老三的,便有人走了过来。

“三哥,你今儿咋卖草鞋来了?”

“嗨,这不是家里做多了穿不了,便拿出些来卖。”

问话的那人往摊位前一蹲,拿了一双草鞋就往脚上比划。

“别说三哥,你家这草鞋看上去就比俺们村里,其他人家做的要结实。给俺来两双。”

“成,我就给这就给你捆起来。”

听到有人买,不少路过的人都围了过来,在吴老三的摊位前挑挑拣拣。

吴维人太小,这么多人围过来,吴老三也怕自家儿子被挤出去,就把人一拉,拉到自己边上。

见人过来的不少,吴维倒也没再吆喝,乖乖的待在他爹旁边,就怕他爹一个不注意他被人给抱走了,到时候他可没地方哭去。

吴家人编的草鞋用料都很足,而且也结实,两文钱一双确实是不贵,不少人都买了。

家里的草鞋编的大多都是男款,一般人都可以穿,摊上的草鞋你一双我两双,很快就被卖光了。

吴老三心里喜滋滋的,看来这家里的草鞋还是拿来码头好卖,回去可以让爹跟二哥在多编些,然后拿来码头卖。

到时候他也不用特意摆摊,打短工的时候捎来就行,空闲的时候摆摆,肯定能卖完。

等卖完最后一双草鞋,吴老三喜滋滋的把摊一收。

“儿子,今天你可是出了大力,走,爹给你买肉包子去。”

“谢谢爹,爹对我最好了。”

父子两人高高兴兴的离开,只是他们没注意到,在他们不远处,一婆子跟一个汉子望着他们的背影。


“许哥,李哥,这是今儿的保护费。”

可哪知道吴老三递过去了,对方却没接。

姓许的推开吴老三的手,一脸无奈的表情。

“老三啊,咱们哥俩也是没办法,上面有规定,你家这保护费涨了,五个铜板可不够。”

吴老三一听,心里骂的有多难听,脸上就有多热情。

“许哥,这保护费咋说涨就涨了呢,先前也没听说啊。”

“规矩是我们老大定的,我们底下的人咋知道。”

“那我家的保护费现在是多少?”

“不多,也就二十个铜板。”

吴老三一听,脸顿时就沉了下去,从五个铜板涨到二十文,足足涨了三倍,这是看他们从乡下来的好欺负。

虽说这二十文他们家现在也不是给不起,但是他知道若是今儿把这二十文给他们了,说不定过几天又得涨价,这次看他们应的痛快,下次就不知道是多少文了。

照这样下去,他们还摆啥摊子。

“许哥,保护费也不是这么涨的啊,你说你涨个三五文我们也能接受,你这一下涨了三倍多,实在是太多了些。”

“上面就是这么个情况,要不你先把今儿的保护费给了,至于说你对保护费有意见,可以去找我们老大说去,跟我们可说不着。”

吴老二本来在帮忙,看到三弟跟那两人站在一起一直没过来,便走了过来,就听说涨保护费的事,也不高兴了,这不是妥妥的欺负人吗。

吴老三收起了笑,从怀里又摸出五个铜板,把十个铜板递过去。

“许哥,钱就这么多,要是行你就拿去,要是不行的话我也没办法。”

姓许的看吴老三这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一巴掌就把他手里拿着的十个铜板拍到了地上。

“姓吴的!你竟敢跟我们作对,你也不去打听打听,南街这一块到底是谁的地盘。”

吴老二怕自己弟兄吃亏,赶忙上前跟吴老三站在一块。

而那边,王氏跟刘氏两人正忙着,倒是没太注意这边的情况,等她们注意的时候,两边已经打了起来。

许李二人管着这一块,像吴老三这样的刺头也不是第一次见,他们早就有准备。

许九把食指放在嘴里一吹,一声嘹亮的哨声传出去老远,不多会的功夫,街上又跑来五个大汉,七个人把吴家兄弟俩给围在了正中。

刚才许九被吴老三一拳打在眼睛上,这会儿青着一只眼睛,疼的龇牙咧嘴。

“兄弟们,通通给我上,好好给他们点苦头吃吃。”

“是,许哥。”

五个大汉全部都冲了上来,旁边不少摆摊的人见到这边打起来了,赶紧把自己的摊位挪到边上去,省得待会殃及池鱼。

王氏见了,放下手中的面团,操起擀面杖就冲了过去。

来买煎饼的客人们见了,全部都闪到一边去,说不定彪子的人过会还会来砸摊子,这在以前也不是没有的事。

这几个乡下人也是的,不就是加他们点钱吗,给了就是,这下好了,跟彪子的人对着干,以后在南街这一块怕是摆不了摊了,真真是可惜,这煎饼他们才刚吃上没几天,以后就吃不着了。

刘氏虽然是个老实的,但这会儿别人都欺到头上来,她也咬咬牙拿了扁担,拿着冲进里面就是一阵乱挥,直接来个敌我不分,吴老三也挨了她两扁担。

不过对方那些大汉挨的打可比他多多了,没想到大嫂打起架来还可以,以前怎么没发现。


本来吴维还想着,提议去街上摆摊,他爷爷应该会极力反对才是,因为在他看来,他爷是个保守的人。

却没想到是他想错了,一家子当中最积极的竟然是他爷,早知道这样的话,摆摊的意见他早早就提了,何苦还要拖上这么些时候。

“爷,我是这样想的,我娘的手艺不差,咱们家的人也多,田里面根本就用不到这么多的人,去镇上弄个小摊子也忙得过来。

再者说了,摆摊成本又不高,顶天二两银子的成本,咱们就试试,要是失败的话,二两银子就当丢了,咬咬牙也认了。

可若是成功的话,不说多,一天怎么着也得有个百八十文的收入。”

这还是吴维往小了说,他怕把话说大了,他爷觉得他不靠谱,便歇了去镇上摆摊的心思。

吴老头听到小孙子这么说,自个也跟着激动起来。

他们家最多的就是人了,花个力气的事算啥,大不了做出来的东西卖不掉,就当给一家人改善改善伙食了。

“爷,你要是同意的话,咱们就开始安排上,改明让我爹去镇上铁匠铺订一口锅,最重要的就是这口锅,在让我大伯弄两套桌椅,这事不就成了。”

吴老头一天一拍大腿。

“成,明儿我就跟你爹去镇上看看。”

“爷,那我就去画张图纸,做饼的锅可跟咱们家平时用的锅不一样。”

“行,你去吧。”

吴老头只是想先让吴维画出来瞧瞧,合适了他再去铁匠铺定做,不合适的话就拔了自家的大铁锅拿去镇上,到时候又省了一笔,反正家里面有两口锅,一口锅做饭也不是不行,只是麻烦了些。

李老太坐在旁边听了个全呼,摇了摇头。

老头子这是越活越回去了,咋小孙孙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到时候做不成,可有这爷孙俩哭的时候。

李老太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心里心里明白,去镇上摆摊哪有那么容易,你生意不好挣不到钱,生意好的话,别人肯定会眼红,还有那镇上收保护费的。

不过看老头子难得有如此大的兴趣,李老太也不泼他的冷水,到时候就知道了。

其实李老太的这些想法吴维也不是没想过,不过他觉得就弄个煎饼摊,应该没啥大的问题,一天赚个几百文的生意,应该没人会眼红吧。

至于说生意不,这事吴维更是想都没想过,他娘的手艺那可不是吹的,做的饭菜比大伯娘二伯娘做的好吃,他一个现代穿过来的人吃着也觉得不差,到时候生意肯定不赖。

回到房间拿出纸笔,很快就画出了一口平底锅图,吴维还细心的图,在旁边标明了锅的尺寸跟高度,这样铁匠做起来更加方便。

画好以后,吴维开开心心的拿着图去找他爷。

“爷,你看,我这图画的咋样?”

吴老头拿过孙子画的图纸,仔细瞧了又瞧,虽然他没看见过别人画的图咋样,不过他觉得孙子画的这口锅确实不赖,比过年贴在院门口的门神像,画的好太多了。

不过他有点疑惑。

“这锅咋是平的?”

“爷,这你就不懂了,你看咱们家大铁锅那么深,你要煎饼得倒多少油啊,这平底锅就不需要,你只要在上面倒上薄薄的一层油,就可以在上面煎饼,煎的饼子一次还比大铁锅煎的多。”

本来吴老头还想着用自家的大铁锅代替,可是现在听孙子这么一说。

整!必须得整一口这啥平底锅,实在是太方便了。

“成,明儿我就跟你爹去镇上找铁匠问问,打这样一口锅多少钱,合适的话就定一口。”

虽然吴老头是铁了心要打这么一口平底锅,可一时半会摸不准铁匠要多少银子,也不敢夸下海口。

“爷,我觉得做这个锅可比咱们家的大铁锅还要简单,用料也也少,到时候你跟铁匠铺子讲讲价,让他们少收点。”

“行了,这还用你教,你爷活到这么大的岁数,还没你小子懂,去去去,一边玩去。”

吴老头稀罕的拿着那张图纸看了又看,吴维两手一摊。

好吧,他爷这是用完就扔。

见没他什么事,吴维接着去拖自个的大木箱,拖出来之后往院子里哗啦啦一倒。

大郎几个看了一眼便收回目光,说真的,他们对于四郎的木头块是一点都不感兴趣。

木头块到他们手里最多就能拼个方行长行,码个高啥的,可到四郎手里,却能拼出好多千奇百怪的东西,他们看了就头疼。

也就刚开始的时候跟着四郎热乎了几天,现在他们看到这木头块就头疼,真不知道有啥好玩的。

若是有现代人进见了,便知道这是在现代的时候,家长们喜欢给孩子买的积木。

吴维也是实在太无聊了,又怕自己在古代待的久了脑子不灵光,便拼拼积木锻炼一下手脑,本想拉着大哥他们一起玩的,没想到他们对这不感兴趣,那就只有他自己玩咯。

到了晚上,一家子吃过晚饭之后,就到了吴维抽查的时刻。

今儿在学堂上见识到他旁边两位同桌的学习能力,所以吴维对家里人也没抱太大的期望,觉得他们背会能认出几个字就行,不觉得他们能把这十二个字给认全乎了。

可是一番抽查下来,真真是让吴维意外了,平时看上去聪明些的二哥三哥,只认对了一半,倒是大哥跟大伯两人让他十分意外,把这十二个字全部都认完了。

还有大伯也是一样,至于他爹娘还有二伯一家,也将将认识几个字。

别说吴维,就连吴老头两口子也十分意外,没想到大儿子跟大孙子其貌不扬,竟然是个内秀的。

要是早知道大儿子有读书的天分,他小的时候就送他去念书了。

可是又想到大儿子那条腿,吴老头便释然了,就算念了书又怎样,别人家招识字的伙计,也不会招一个身带残疾的。

吴维只是意外了一瞬,又很快释然。

大伯手那么巧,脑子灵活点也是理所应当的事,脑子不灵活,他也做不出他说的那些玩意。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