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老黄的回忆录全文

老黄的回忆录全文

千秋美景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们置办了一套家具,看到老黄这样我也是真没脾气。有时候小叔子半夜打电话回来,问两小只吃晚饭了没有?两小只回答说:“没有吃。”小叔还是很关心两小只的,马上问道:“这么晚了,咋还没吃晚饭?”事实上两小只上学回来饿了,老黄就给他们煮面条吃了,而且面条里面还放了瘦肉,还放进面条里一人煮了一个鸡蛋。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不是空穴来风,才七八岁的男孩就能吃三碗面条,女孩吃了两碗。老黄想着自己刚从地里忙活回家,家里的牲畜还没喂,反正两小只已经吃了面条了,等她喂完牲畜再吃也不迟。让她没想到的,两小只觉得只是吃了面条不算是吃晚饭,所以就说没有吃饭。小叔子问老黄:“嫂子,小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有什么事要忙也先吃完饭再忙啊。”老黄只能解释道:“我是没吃饭,但是两...

主角:爱荣善亮   更新:2025-01-03 16:4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爱荣善亮的其他类型小说《老黄的回忆录全文》,由网络作家“千秋美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们置办了一套家具,看到老黄这样我也是真没脾气。有时候小叔子半夜打电话回来,问两小只吃晚饭了没有?两小只回答说:“没有吃。”小叔还是很关心两小只的,马上问道:“这么晚了,咋还没吃晚饭?”事实上两小只上学回来饿了,老黄就给他们煮面条吃了,而且面条里面还放了瘦肉,还放进面条里一人煮了一个鸡蛋。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不是空穴来风,才七八岁的男孩就能吃三碗面条,女孩吃了两碗。老黄想着自己刚从地里忙活回家,家里的牲畜还没喂,反正两小只已经吃了面条了,等她喂完牲畜再吃也不迟。让她没想到的,两小只觉得只是吃了面条不算是吃晚饭,所以就说没有吃饭。小叔子问老黄:“嫂子,小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有什么事要忙也先吃完饭再忙啊。”老黄只能解释道:“我是没吃饭,但是两...

《老黄的回忆录全文》精彩片段

们置办了一套家具,看到老黄这样我也是真没脾气。

有时候小叔子半夜打电话回来,问两小只吃晚饭了没有?

两小只回答说:“没有吃。”

小叔还是很关心两小只的,马上问道:“这么晚了,咋还没吃晚饭?”

事实上两小只上学回来饿了,老黄就给他们煮面条吃了,而且面条里面还放了瘦肉,还放进面条里一人煮了一个鸡蛋。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不是空穴来风,才七八岁的男孩就能吃三碗面条,女孩吃了两碗。

老黄想着自己刚从地里忙活回家,家里的牲畜还没喂,反正两小只已经吃了面条了,等她喂完牲畜再吃也不迟。

让她没想到的,两小只觉得只是吃了面条不算是吃晚饭,所以就说没有吃饭。

小叔子问老黄:“嫂子,小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有什么事要忙也先吃完饭再忙啊。”

老黄只能解释道:“我是没吃饭,但是两个小孩放学回来喊饿,我已经给他们煮面条吃了。”

小孩虽然吃得多,因为在长身高,所以看起来不胖,反而还有点瘦。

小叔子夫妻俩回来,看到自己的孩子瘦瘦的,就以为家里的嫂子把他们的孩子饿着了。

不过也只敢在心里想想并没有说出来,至于为什么没说老黄却知道他们有这种意思。

因为夫妻俩过年回来后,就特地买一大堆好吃的给两小只吃,去上街买菜时还特地大声问两小只想吃什么尽管提。

俩家的房子是并排的,小孩就在家里,其实真没必要问这么大声。

后来附近的小学因为招不到学生即将倒闭,小男孩也快读六年级了,小女孩读四年级。

最后没办法俩兄妹,只能回到外婆那边上学。

老黄也终于得到解放,在这七八年里她的压力有多大应该只有她自己知道。

我问老黄后悔吗?

老黄又说:“你还太年轻。”

不过这次她给我解释了她这么做的缘由。

她说:“你小叔没结婚前几年,每次过年回家都是和我们一起吃饭。

但是连续几年,每次过年回来除了买几斤果,别说买肉了,菜都不买一斤,一回来就住半个多月,还叫杀鸭杀鸡吃,钱也不知道给一分。”

“若是他以后都不结婚,老了之后又没有钱,年轻时挣多少花多少。”

“他的家又在我们家旁边,以后他老了之后就说
钱,最多是算一算买米和买肉的钱。

我觉得老黄在干吃力不讨好的事,就算她不算进去,我觉得小叔其实还有可能觉得她赚了他家的钱。

不知道幸不是不幸,小叔家的地基就在老黄家的旁边,很多出工出力的事老黄家跟本推不掉,谁让老黄的丈夫是小叔的亲哥哥呢!

房子建成后,小叔就继续相亲了,因为年龄的问题条件只能一降再降。

就连二婚带娃的都是有条件的,就是需要有人帮忙带孩子,她才会嫁过来。

我没想到老黄竟然答应了,在那时我觉得老黄的脑袋大概是进水了。

最后小叔和二婚的婶婶结婚了,而婶婶的两个孩子,一个五岁和一个三岁就交给老黄带了,而小叔和小婶要外出打工挣钱。

刚来老黄家的两个小人儿瘦瘦小小的一团,都在上幼稚园。

每天天刚亮就要起来煮早餐让他们吃,然后到村口去等校车。

想想老黄的几个孩子,以前是没有这样的待遇的。

以前老黄因为要干的事多累,所以早上子女起来都是要自己煮面条或者粥喝,然后独步去上学。

晚上放学后,虽然校车会开到村口,但是还是需要人去接回家。

回来后还得给他们做吃的,然后给他们烧水洗澡。

而在我的记忆里,老黄的子女一般都是大的给小的洗或者自己洗,父母很少帮忙洗的。

换洗下来的衣服好在有洗衣机了,要不然每天光洗衣服就能累死人。

而老黄是不提啥赡养费的,除了要交学费时问一下小叔子,其它的她没敢提。

等两小只上小学时,老黄的丈夫更是骑车上下学接送,雨天送伞。

想想老黄的孩子,下雨天放学,知道父母忙,挽起裤脚摘一片芋头叶子做帽子就往雨中跑,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等不来送伞的人的。

等两小只越来越大,吃得也越来越多了,小叔才想着每个月寄个两千块钱回来,别以为老黄苦尽堪来了,实际上那些钱除了两小只上学的花用,和买衣服,偶尔的打针吃药,老黄是没算其它的钱的。

两小吃要吃肉家里鸡鸭都养有上百只,鸡蛋鸭蛋更是没断过。

至于平时买猪肉水果的花用,老黄都当是自己也需要吃也没计较。

后面见卡里剩有些钱,觉得小叔的新家空空的。

在经过小叔夫妻俩同意后,还给他
真的,你没看错是老黄而不是隔老王的老王。

之所以这么叫,其实没别的意思,只因老黄姓黄。

老黄有一个爱慕虚荣的名字,但是本人还是比较质朴务实。

讲这么多,我想大家也能大概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了。

其实老黄的名字就叫爱荣,并且她性别女。

传言取什么样的名字,就会对应什么因果。

但是看见老黄,所有人都不会记得她叫爱荣这么好记的名字。

她的代号有很多,小的时候叫小三,三姐,嫁人后代号就更多了,叫七嫂,七婶,七奶奶……。

别误会叫小三,只因为老黄的妈妈生了“七位仙女”,而她排第三。

听到奶奶这个词,大家首先会觉得她年龄逐渐变大了吧。

不过都猜错了,她刚嫁过去时就有人叫她七奶奶了。

不是她嫁的男人年龄比她大很多,而是她男人在村里面的辈分高。

不用好奇,她男人就大她四岁。

由于工作的原因,刚结婚不久老黄两口就搬去了海岛。

一九八几年时,海岛那边最多的就是割树胶。

老黄刚去那边,没几个月,割胶的技术就不比干了好几年的人差。

不熟悉她的人,见到她都以为她是老手。

因为她技术娴熟,割出来的胶又快又不伤树,而且出胶率也很高,所以领导就给她分了一片离家近的胶树林让她负责。

老黄说海岛上啥都还不错,就是那会飞的水蛭特别吓人,若不注意就有可能掉身上吸血。

我问老黄:“那里那么好,为什么当年不选择在那里安家?”

之所以这么问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老黄的婆婆生了六个儿子,他丈夫刚好是在中间,非常的不受待见。

老黄回到老家后,同样也不怎么受待见。

毕竟她婆婆把爱乌及乌,厌乌其乌贯彻到底。

老黄也实话实说,“海岛那边的政策比较严,一个家庭只能要一个孩子。

她是想再要个男孩,所以也只能躲回老家了。”

老黄这个人其实也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同样也有些重男轻女。

但是她的女儿们却也没想真的怪她,主要是她除了偏心儿子一点,但对女儿们也还是不错的。

虽然家里很贫穷,但是她把几个孩子都供到大学毕业。

其实之所以说她对女儿好,也都是对比出来的,对照组就是她的大嫂。

同样是生女儿,她大嫂的条件
,因为有婆婆的补贴,生活条件比老黄要好多了。

而她的大嫂,却让几个女儿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辍学去广城那边打工了。

年龄最小的甚至才十四岁就被迫去打工挣钱养家了。

老黄她不同,她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哪怕每次到交学费没钱的时候,她从村头借到村尾,她依然要供着自己的几个孩子上学。

村里的很多人都劝她,“女儿是别人家的,读那么多的书也没什么用。”

可是老黄并没有听他们的话,其实那些说风凉话的人,大多都是重男轻女很严重的人家。

老黄她觉得她们爱说就说,她又不会少一块肉。

老黄这人讲诚信,借的钱等一有钱她就还上了,所以等下一次再借时,村里有些余钱的人还是愿意再借给她的。

老黄就是这样在借钱还钱中,把几个子女都供到毕业。

老黄养家禽是一把好手,养的猪牛鸡鸭成活率比一般人要高。

因为老黄夫妻俩足够勤劳肯干,所以等老黄把几个子女都供到大学毕业后,他们家其实也不欠谁的钱了。

而且还在村里面,建起了一栋三层的楼房。

当然功劳也不能全归功到老黄身上,在此也少不了全家人的共同努力。

别人家的孩子放假后到处玩,老黄家的孩子放假后,不是在地里就是在田里。

别人家种个几亩地够一年吃喝就好,主要是别人家有多人外出打工挣钱了,家里自然就不用种那么多的地。

但是老黄家不同,她家每年种的田和地加起来起码有二十多亩。

产量虽然还可以,但是想靠卖粮食挣钱那就别想了,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也就几毛钱一斤。

所以老黄是几乎没怎么卖过粮食的,至于粮食都去了哪里,就不得不讲起前面说的,老黄养家禽有一手。

没错种出来的粮食,除了人吃的和交租,几乎全都喂给了牲畜了。

别看老黄种那么多的地就以为她家有很多的地,事实是老黄家所有地加起来,再加上老黄嫁过来后开荒出来的所有地,其实都不到四亩。

种这么多的地,每年还是需要给别人交两成租的。

每种一亩地每年收获后,就得给人家交两百斤的粮食。

而农民是看天吃饭的,有些地有丰收就有些地可能欠收。

种过粮食的都知道,就算是同一个方位的土地,
种出来的粮食也不可能收获一样量的粮食。

导致减产的因素太多了,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

老黄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有时候说的话伤人也伤己。

因为生活太苦,有时候她也忍不住往外吐自己的不快。

但是说的话有时确实不是别人爱听的,甚至不爱听到抹足老黄的所有功劳。

我劝她说:“你这又是何必的,你事都做到百分之九十九了,干嘛还差百分之一,因为吐槽让别人觉得你心不甘情不愿,而去否定了你的付出。”

其实你们也别觉得我形容得夸张,事实就是这样,有时候她的嘴毒得都让我恨不得跟她绝交,希望从来没有认识过她。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她与我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这辈子就不可能单方面的与她绝交。

她爱人的时候你是真能感受到,但是她说起话来的时候也是真的毒。

虽然她毒舌的起因虽然是为了我好,但是却让得我觉得有些难以承受。

别看老黄这一生都像在为子女忙活,实际上老黄还是有点爱好的。

她的爱好有时候真让人不理解,但是尊重。

零零年之后,那时候十二生肖特码风靡全国。

老黄的爱好就是研究特码,关于特码的书买了一竹筐。

每天不管从地里面干活回来多累,她都要看一看。

不过关于特码,她一个月里面也就买那么几次,可能会中奖一两次。

每次中奖后,老黄就会给家里加餐,虽然有中和不中的概率,但是老黄都是小打小闹。

每次就买几个数字,十几块钱,运气好中那么一次就有几十块或者一百多块的获利。

老黄心里有数,不像别人一样想一夜暴富,把所有身家都拿去买特码,最后家破人亡,所以老黄有点小爱好,家里也没阻拦,运气好一月里面也能吃个几顿好的。

<不过老黄的这个爱好,有时候也挺让家里人苦恼的,因为她有些痴迷得不太顾自己的身体了。

有时候一拿起特码书,看就看到凌晨一二点都还不睡觉。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她虽然爱研究,但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她也没买。

甚至连续研究几天都不一定会去买的,这就更让人不理解了。

子女们都叫她不要看特码这么晚,不过她只答应,但是下次还会再犯。

最后没办法她女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