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伏羲嫘祖的其他类型小说《送瘟神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朗玥”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自从他的形象走红之后,年轻人和小孩中模仿他的人越来越多,可是他也十分清楚:这种“明星效应”来得快,去得也快。等人们跟风的热情过了,就会忘的。他需要寻找的是更加稳定宣传。可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古今中外的无数人都在这种事上栽过跟头。儒墨这样当年轰动一时的显学,表面上不也没能长长久久,哪怕它们实际已经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本能里。果然,最后他能够得着的落脚点,还是社区和学校。于是他尝试向社区的大妈建议,让他参与出社区黑板报,而且每年至少出一期关于预防疾病的内容。另一方面,他找了小区里的孩子们,给他们小零食、小玩具,请他们在做手抄报、出黑板报的时候帮忙出一些健康相关的主题。当然这些都算是小打小闹。“如果这些能成为每个家长教小孩的生活习惯、每...
《送瘟神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自从他的形象走红之后,年轻人和小孩中模仿他的人越来越多,可是他也十分清楚:这种“明星效应”来得快,去得也快。等人们跟风的热情过了,就会忘的。他需要寻找的是更加稳定宣传。
可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古今中外的无数人都在这种事上栽过跟头。儒墨这样当年轰动一时的显学,表面上不也没能长长久久,哪怕它们实际已经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本能里。果然,最后他能够得着的落脚点,还是社区和学校。
于是他尝试向社区的大妈建议,让他参与出社区黑板报,而且每年至少出一期关于预防疾病的内容。另一方面,他找了小区里的孩子们,给他们小零食、小玩具,请他们在做手抄报、出黑板报的时候帮忙出一些健康相关的主题。
当然这些都算是小打小闹。“如果这些能成为每个家长教小孩的生活习惯、每个学校教学生的课堂内容,那就好了。那才是长久之计。”他想道。于是他把接下来的目标圈定在了为人父母者和教师身上。
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只能继续进行“唠十分钟计划”,把乘车途中的主要话题放在了“如何让孩子少生病”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他已经坚持了好几年了。虽然他还没有等到科学家的重大突破,但令人欣喜的是小区里的孩子们大部分已经有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寻常的病原体已经没有机会近他们的身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能感觉自己离死亡越来越近了。人类的一生就是这么短暂,在人类发明种痘之前、在人类发现青霉素之前,人们也必然不会是全然地坐以待毙。
他已经竭尽自己个人所能,甚至改变了很多人的习惯。最后的最后,他只是希望在他死前能争取让这些事有一个自上而下的安排。于是,他写了一封公开感谢信,寄给了电视台,并提出希望能在电视上公开播报这封感谢信。
在信中,他感谢了刚开始他遇到的那个
别人也提个醒?”
突然,他听到了群里的一条信息,一下子点醒了他。于是他给FM交通台打去了电话,连上线后他先是抱怨了一下最近拉医院的单多,路上又比较堵,紧接着又“故意”说了一下自己打听来的消息。“这可不能算制造恐慌,毕竟是一大堆抱怨里面带了一点点信息。”
他路过超市又买了水枪、浇花的喷雾器和含氯消毒片,配成消毒水放在了车里。在返程的途中顺便沿路消灭“八爪鱼”。同时网购了二氧化氯缓释凝胶和商家手工制作的低配版空气净化器。晚上回到家,他还没忘了把自己的小窝也精心武装了一番,往下水道里倒了些水把存水弯蓄满,用酒精湿巾盖住了下水道口(这是因为他没有买地漏盖,有条件的人可以直接用地漏盖)。然后在进门、卫生间和窗口的地方各放上了一小罐二氧化氯缓释凝胶(虽然说明书上写着一罐的有效面积只有15平方米,但好在他的小窝真的不大)。
当他在给住处加强“武装”的时候,他非常庆幸自己拥有纱窗。否则一旦他打开窗户,“八爪鱼”就有办法进来。同时他也设想过如果门窗失守该如何应对——至少在蚊帐的加持下,他能够退守到床上。
“人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一切的恐惧来自于火力不足”,这两句话他深以为然。接下来他自己需要做的事只剩下了一件——死撑。“我要撑到那些科学家们能发明出新的‘大杀器’的时候。”他这么想着,毕竟作为普通人,到目前为止他做了的可能已经是他能做的极限了。
在安稳睡了一夜之后,他惊喜地发现虽然仍然陆陆续续有人生病,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取一定的措施“武装”自己,情况不像刚开始的时候那样紧急了。从新闻里他也得到了更好的消息:医院加强了院内消毒、隔离的措施,对不明病因的患者开始单间隔离,给予免疫力低的患者保护性隔离;科学家们研究出了最新的多合一疫苗,新闻下方的滚动条正在循环播放,呼吁大家可以前去接种;公共交通和大型商场也开始提醒进入的人群戴口罩,
并且开始向没戴口罩的人分发口罩……
虽然这一次人们没有发现新的病原体,但是在刻在本能中的危机意识的作用下依旧开始不知不觉地行动了起来。
“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吗?”虽然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他依旧隐隐地感觉不安。
既然预防生病是人类的本能之一的话,瘟君为什么会一次次得手呢?
于是,他跑到图书馆去查阅了相关资料。在捋清楚历史上每一次瘟君“得手”的瘟疫的前因后果之后,他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人类预防行为的不持久。“大疫不过三,过三必有殃。”战争、饥荒、天灾都会中断人们的预防行为,另一件同样可怕的事是“温水煮青蛙”,即当瘟疫持续的时间很长的时候,人们会逐渐变得麻痹大意,进而逐渐放弃,或是突然开始反对一切预防行为。如果一场仗打了一半开始逐渐放弃抵抗,那又怎么可能赢得了?何况几千年过去了,人类所认识的世界已经变成了地球村,要想让几亿人都打持久战更是难上加难。
“难道就这么放弃了吗?现在是冬天还有很多人愿意戴口罩,但如果到了夏天,可能大部分人就不愿意这么做了。”他有些无奈地想道,“速胜论有时候可能不好,但面对瘟疫,如果能打成闪电战当然是最好的。”
但是俗话说得好: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如果能够在打赢一场大的基础上维持,很显然要简单很多。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发现自己生病了或者周围的人生病了的时候,有意识地进行防范,在人类点亮新的科技树之前,依旧可以避免大规模的伤亡。
“现在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思想问题上。”当然这个听起来就很艰难的问题,他一个普通网约车司机又能做什么呢?靠他自己每单跟乘客唠十分钟的话,或许有用,但要起效也很慢。
要说服别人做一件事,或者不做一件事,都一样难。他细细回忆着自己从小到大见过的宣传方法,从最传统的社区黑板报、校园黑板报,到广播、报刊、电影、电视,甚至漫画、动画片,还有现在很火的直播,宣传
是在公交站的站牌上跳跃、在马路上爬行,在你想得到的任何的地方都时不时有这些小东西的出现。
但是其他人都看不到这些小东西。他看到当这些小东西接触人体后,就会找机会从人类的鼻孔、口中钻进人的身体,然后人的脸色就逐渐差了起来,开始感觉疲乏无力,然后发热咽痛,继而咳嗽、呕吐,一步步开始生病。
他之前完全没有想到,原来疾病是可具象化的。原来看不到的时候还完全不害怕,现在反而是害怕得紧。
他想起了之前电视上说要戴口罩,赶紧跑去买了一包口罩。当把口罩戴上后,他悬着的心才放下了一半。他开始认真思考该怎么应对目前的状况,这种好莱坞末日电影的既视感,让人不由地想直接进入末日主线剧情——造地堡。当然他现在没必要也造不出电影里那种地堡,而且末日电影的主角大多不会像他一样目前只是一个网约车司机。
但是作为人类唯一的好处就是世界上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于是他决定寻求外援。虽然其实至少一个月前,人们就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生病,但没有人明白该怎么预防,因此现在他需要让大家都能行动起来。
在他还在努力寻找让消息扩散的方法时,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发现他出车后拉的去医院的乘客越来越多,而司机群里,他的同行们拉的生病的乘客也越来越多,也听说有同行病倒。当他把车开到靠近医院的高架上时,才惊恐地发现医院的外墙面上也趴满了无数“八爪鱼”,那些到达医院的车辆刚打开车门,就能看到有“八爪鱼”从车内爬出来。他还看到有“八爪鱼”突然复制成了两个,也也“八爪鱼”开始从寄主的口鼻腔等地方往外爬。
这时他来不及细想,就决定把口罩分给后排的乘客。“不管目前有没有被寄生,戴着总比不戴强。没被寄生就防止‘八爪鱼’钻进去,被寄生了就防止‘八爪鱼’钻出来。”他想着,“至少我自己的这趟车不能被那些东西污染了。”
既然这些“八爪鱼”其实代表着疾病,那么就一定有应对
确实是一片广阔的蓝海,但是大部分跟他扯不上关系。
无论哪样,都需要时间和金钱,而且可能需要持续投入成本,所以这并不是一件“经济”的事,而只是一件有意义但难办的事。
虽然他一直在犹豫,但是也依旧不敢停止行动。因为他实在不知道未来到底会不会留给他时间。在经过简单的计划之后,他决定先着重攻略有机会成为“自觉的宣传者”的那些人,比如教师、销售、理发师、其他司机、自媒体和媒体工作者、小学生、小区里的七大姑八大姨等等。最后事情的发展,又确实回到了“唠十分钟”上。每当乘客摆在自己的车里的二氧化氯缓释剂和车载空气净化器表示好奇的时候,或者疑惑他为什么还戴口罩的时候,他就开始认真地讲解:“那个小罐里是二氧化氯凝胶,那个长得像个音箱一样的东西是车载空气净化器。是用来消毒和净化空气的,我车上这天天人来人往的,保持空气清洁可以给乘客不一样的体验,我看网上有些人也在家里用。我这车的座垫套和脚垫也经常用消毒水清洗、消毒。至于口罩嘛,这不是每天接触的人多吗?我从小身体就不太好,容易生病,但是干我们这一行一生病停工就要没饭吃,所以习惯性戴口罩了。别说,自从我开车的时候、到人多的地方去的时候戴了口罩,我就没怎么感冒过。当然,您说得对,还要吃好、睡好、运动好才能身体好嘛。您看我们小时候不是都说‘饭前便后要洗手’、‘喝水就要喝热水’嘛,我寻思多一个好习惯,多一份健康。您说是不?”
他也不管别人听没听进去,反正每次只顾自己说。大部分乘客都会应和几声,这已经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了。
渐渐地人们开始传开,本市有一个司机“口罩哥”,平时车里卫生做得可仔细嘞。其他司机看到他出名了之后,也纷纷开始模仿他,争抢客源。
于是歪打正着之下,他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在本市夜间新闻频道谈他这些“致富经”。有一点瘟君没有说错,他这张能说会道的嘴,倒也确实帮了他大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