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朱连崇祯后续+全文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朱连崇祯后续+全文

文盲写小说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黄蜚好不容易明亮的眼睛再次黯淡下去。完了,没辙了。等等...黄蜚的双眼重新燃起了希望:“刘都督,既然刘泽清早晚要与太子殿下见面,让殿下身藏利器,到时候趁其不备进行偷袭怎么样?”刘文耀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对朱慈烺拱手施礼:“麻烦太子殿下与臣演练一番。”朱慈烺点点头,站起身。刘文耀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起一把折扇,递到朱慈烺手中。对他说道:“太子殿下,现在臣就是刘泽清,您还是太子。现在臣向您施礼,您想办法一刀杀了我。”朱慈烺点头接过折扇。在刘文耀单膝下跪的瞬间,朱慈烺拿着折扇的手臂先是向后弯曲,随后蓄力向前猛刺。刘文耀甚至没有用手格挡,身子轻轻一侧便躲过了攻击。顺势抢过折扇,抵在了太子的脖子上。黄蜚看罢顿时心灰意冷。太慢了!太子的动作在他眼里慢...

主角:朱连崇祯   更新:2025-01-02 10:4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连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朱连崇祯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黄蜚好不容易明亮的眼睛再次黯淡下去。完了,没辙了。等等...黄蜚的双眼重新燃起了希望:“刘都督,既然刘泽清早晚要与太子殿下见面,让殿下身藏利器,到时候趁其不备进行偷袭怎么样?”刘文耀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对朱慈烺拱手施礼:“麻烦太子殿下与臣演练一番。”朱慈烺点点头,站起身。刘文耀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起一把折扇,递到朱慈烺手中。对他说道:“太子殿下,现在臣就是刘泽清,您还是太子。现在臣向您施礼,您想办法一刀杀了我。”朱慈烺点头接过折扇。在刘文耀单膝下跪的瞬间,朱慈烺拿着折扇的手臂先是向后弯曲,随后蓄力向前猛刺。刘文耀甚至没有用手格挡,身子轻轻一侧便躲过了攻击。顺势抢过折扇,抵在了太子的脖子上。黄蜚看罢顿时心灰意冷。太慢了!太子的动作在他眼里慢...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朱连崇祯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黄蜚好不容易明亮的眼睛再次黯淡下去。


完了,没辙了。

等等...

黄蜚的双眼重新燃起了希望:“刘都督,既然刘泽清早晚要与太子殿下见面,让殿下身藏利器,到时候趁其不备进行偷袭怎么样?”

刘文耀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对朱慈烺拱手施礼:“麻烦太子殿下与臣演练一番。”

朱慈烺点点头,站起身。

刘文耀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起一把折扇,递到朱慈烺手中。

对他说道:“太子殿下,现在臣就是刘泽清,您还是太子。现在臣向您施礼,您想办法一刀杀了我。”

朱慈烺点头接过折扇。

在刘文耀单膝下跪的瞬间,朱慈烺拿着折扇的手臂先是向后弯曲,随后蓄力向前猛刺。

刘文耀甚至没有用手格挡,身子轻轻一侧便躲过了攻击。

顺势抢过折扇,抵在了太子的脖子上。

黄蜚看罢顿时心灰意冷。

太慢了!

太子的动作在他眼里慢的出奇。

到时候非但刺杀不成,反而会解锁送货上门的成就。

不行,还是不行。

安排其他人刺杀也不现实,刘泽清知道自己的行为让朝廷不爽,对朝廷的人会处处设防。

不用多,只需安排十几个亲兵围在身旁,想偷袭也无从下手。

良久,一直没说话的朱慈烺发话了:“两位,我有一计,不知行不行?”

他已经从懵逼的状态中醒了过来。

之前躲在父皇的羽翼下,外面的风吹不进,雨淋不到。

以为大明江山像紫禁城的城墙那般坚固。

走出皇城离开京师,没了父皇的庇护,他终于意识到现实是多么残酷。

一路走来,路遇之人皆有菜蔬之色。更有饿殍载道易子而食的情况发生。

看惯了金银玉带的他瞬间被吓懵了。

本想找人开导一番,但左看右看之后选择了放弃。

他不能把自己柔弱的那边展现出来,否则会被朝臣和勋贵抓住弱电。

时间长了,他这个大明储君会被那些勋贵朝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此时此刻必须靠自己!

见太子发话,刘文耀和黄蜚立刻看向他,眼神恭敬。

“殿下请讲,臣等洗耳恭听。”

“离开京师前,父皇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天干地燥用火药!这一路我也没搞清楚是什么意思,现在好像明白了。”

......

午夜。

铁门关的守卒发现有一道亮光从远处快速逼近。

守卒不敢怠慢,急忙将同伴喊醒,躲在垛口后仔细观察。

随着灯光渐近,守卒发现是一个骑马的人手里拿着一盏气死风灯。

借着灯光可以看到此人穿着明军制式的盔甲。

眼看来人接近城门,一个守卒张弓搭箭并喊道:“来人止步,再往前就射箭了!”

骑马人勒住缰绳,战马停止前进。

“别射箭,自己人!在下张远,是山东总兵刘泽清刘大人的属下,奉旨来铁门关护送太子殿下去往南京。”

“这是刘总兵的公文!”说着,张远伸手从怀里拿出一封信,拼命挥舞。

(PS:明代公文名称特别多,为了方便阅读以公文代替。)

城墙上的守卒见状迟疑片刻后大喊:“将公文放入篮中,随后退到二十步外。”

随后,守卒将一个篮子用绳子绑好,将篮子沿着城墙下放。等张远将公文放到篮子里面后,拽着绳子往上提。

张远后退二十步的同时,开始对铁门关进行侦查。

城墙上的守卒比往常多,旌旗也多了不少。虽然看不清他们的面目,但凭感觉不是原来的守军,大概率是太子带来的人。



表面上是个精明能干的汉子,至于心里嘛...崇祯不想猜,也猜不透。


李副将说的办法的确可行。

流贼补给三分买,七分抢!只要把源头掐断,后勤补给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打仗表面上打的是人,实际是钱粮。

正因为没了钱粮,历史上的崇祯才会一败涂地!

户部尚书方岳贡站出来摇头:“李副将此计不妥!”

“迁徙百姓劳财伤民,朝廷本就入不敷出,如果再增加这项支出,国库很快就会捉襟见肘。如果百姓们抵触,强迫迁徙会引起民变!”

李副将撇了一眼方岳贡,问道:“方尚书,咱们朝廷招募一个士兵需要多少钱?”

“目前是年轻力壮者四两,其他人三两。”

“那你知道流贼招募士兵需要多少钱吗?”

方岳贡捋着胡须认真想了想,试探性的说道:“二两?一两?还是一文不用?”

李副将冷笑一声,“岂止一文不花!他们每到一处,如果缺少兵源,便将百姓的钱粮抢走。百姓没了钱粮无法生存,为了活计只能加入。”

“这就是流贼怎么杀也杀不完的原因!”

方岳贡愣了下,随即反问:“难道他们就不怕老百姓出工不出力吗?”

“出工不出力?呵!”李副将再次冷笑,“你以为流贼攻城是让士兵攻城吗?根本不是!”

“他们拿着刀剑驱赶百姓,让老百姓走在前面当活靶子。此时百姓转身逃跑会立刻被处死,向前冲反而有活下来的可能。等大炮,火铳放过一轮等待装药的间隙,后面的士兵才会冲锋!”

方岳贡脸色很是难看,他怎么也没想到,嘴里喊着均田免粮的人竟然会做出这等丧心病狂的事。

“百...百姓们,不恨他吗?”

“恨啊!当然恨!”李副将话锋一转,悠悠说道:“每攻下一城,被驱赶的百姓便可成为所谓的“闯军”,下一次攻城的时候他们就成了驱赶百姓的士兵。”

“换做是你,你会恨吗?你不会,因为你已经从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你会把之前受到的屈辱加倍施加到别人身上!”

方岳贡再也忍不住了,他又气又恼的大声喊道:“荒唐!简直荒唐!杀人不过头点地,他们怎么能这样对待百姓?”

“陛下,臣恳请陛下将方圆百里的百姓全部迁徙的城中,免遭流贼之害。”

此言一出,李副将脸上瞬间挂满了笑容。

能言善辩的户部尚书、内阁阁臣,竟然被自己这种大老粗说服了!

这种感觉太爽了!

他笑着对方岳贡说道:“方尚书,迁徙百姓劳财伤民,朝廷本就入不敷出,如果再增加这项支出,国库很快就会捉襟见肘。如果百姓们抵触,强迫迁徙会引起民变!”

方岳贡瞪大了眼睛:“你...”

明朝文臣武将本就不和,崇祯见李副将和方岳贡的矛盾要升级,连忙出声制止:“好了,不要吵了。都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没必要占嘴上的便宜。”

“朕觉得李副将的办法有可取之处,方圆百里范围确实大了些,方圆五十里应该差不多。”

“至于方尚书担心的民变...问题不大,给所有迁徙的百姓发放银子,数量由户部定。别太少,也别太多。”

方岳贡嘴角抽了抽:“陛下,国库...”

“银子不用担心,朕来解决!”崇祯淡淡的说道。

时间倒退三天,他绝对不敢说出这种话。但今日不同以往,抄家的收获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他有些不敢相信。

先是从养心殿后面挖出二百万两银子。



王承恩一声令下,整个銮驾队伍缓缓启程朝皇城方向匀速走去。

范景文看着銮驾远去的方向,缓缓摇头。

在他看来京师是守不住的。

大明能有今日,非城不坚炮不利,而是失去了民心。

老百姓能有什么奢求?无非是吃一口饱饭而已。

不解决吃饭的问题,空谈守城将毫无意义!

京师皇城外一处府邸内,数人聚齐。

如果有在朝为官之人看到肯定会认出他们。

前工部尚书张凤翔,吏部左侍郎沈维炳,礼部右侍郎杨汝成,户部督饷左侍郎党崇雅。

这些人中,张凤翔是齐党,党崇雅诗晋党,沈维炳是东林党,杨汝成是宣党。

张凤翔率先发话:“海柯(沈维炳字海柯),内阁首辅魏藻德被崇祯砍了头,新任首辅李邦华与我们不在同一条船上,以后对他什么态度?是战还是和?”

沈维炳脸色微变:“稚羽兄(张凤翔字稚羽),这里虽然没有外人,但还是称皇上为好。”

沈维炳担心的不无道理,崇祯今天的所作所为显然是有备而来,谁也不敢保证在座的这些人没有他的细作?

锦衣卫和东厂虽然早已不如从前,但他们也不是吃干饭的。一旦被他们抓到把柄,至少要搭上几千两银子。

张凤翔淡然一笑道:“崇祯乃一黄口小儿也,不足为惧。若他只是将魏藻德关押收监,老夫肯定有所顾虑,毕竟他有对我们不利的东西。但魏藻德已死,平日里与我们又无书信往来,崇祯想抓我等的把柄可就难喽。”

“至于李邦华...”张凤翔眯着眼,“你们都说说自己的想法,老夫现在不在朝堂中,无官一身轻!”

张凤翔崇祯十五年时任兵部右侍郎一职,后来当了几个月的工部尚书,随后被崇祯贬回了兵部,几个月后夺官下狱。

在众人求情之下,仅被免职处理。

沈维炳左右看了看,开口说道:“首先确认一点,李邦华和皇上是一条心,否则他也不会突然升到内阁首辅的位子上。”

“皇上今天先是砍了魏藻德的脑袋,随后以借钱的名义将兵部尚书张缙彦,成国公朱纯臣下狱。若不是范景文家境贫寒说了实话,恐怕他也会受到牵连。”

“皇上今天的所作所为,我认为是一个信号。”

“什么信号?”众人皆是不解的看向说话的沈维炳。

“他想夺权!”

夺权?张凤翔一脸严肃的陷入沉思。

礼部右侍郎杨汝成则是露出疑惑表情,他不解的问道:“陛下夺什么权?夺谁的权?”

“现在六部尚书和内阁首辅、阁臣都是他的人,远的不说,圣旨最起码不会被驳回。只要圣旨一到,你我敢不遵守?我等虽然为人臣,但手中的权利早已经被收回去了。”

“此言差矣!”户部督饷左侍郎党崇雅接过了话题,他解释道:“汝成兄只在礼部任职,对其余各部不甚了解也很正常。”

“尚书做尚书的事,侍郎做侍郎的事。以我们户部为例,陛下让督饷,尚书也让督饷,我们找谁要?”

“皇亲国戚?朝廷勋贵?士绅商人?寻常百姓?”

“皇亲国戚有权有钱,咱们得罪不起。朝廷勋贵关系错综复杂,我们也得罪不起。士绅商人是我等的靠山,不能向他们征税。”

“能征的只有老百姓了,他们没权没势,只要衙门的差役一到,便会乖乖的把钱交出来。”

“钱到了户部,尚书才不管钱是怎么来的,陛下更不知道钱来自何处,就算知道了他又能怎样?”


都察院右都御史房可壮站出来说道:“前山西总兵周遇吉手中只有七千人,在缺兵少粮的情况下尚能在宁武关阻挡流贼十数日。最后流贼虽然攻破宁武关,但损兵折将七八万人!”


“居庸关乃京师门户,唐通麾下八千兵马加上之前的两千守军共一万余人,兵力比周遇吉多,粮草比周遇吉充沛,如果浴血奋战一定可以将李自成挡在关外。”

“就算不敌,也能多挡十几日!”

“可唐通不但丢失关隘,甚至折损的兵将与流贼相差无几!”

“臣请陛下治唐通的罪!治他作战失利,畏敌不前,临阵脱逃之罪!”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在右都御史房可壮的带领下,三四个御史、给事中站出来弹劾唐通。

“房御史言之有理...”崇祯表情凝重的点头。

他早就知道朝中有坏人,现在李自成围城在即,那些隐藏极深的坏人忍不住跳出来了。

既然如此,不如将计就计。

“可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治他的罪有些不合适吧?”

“陛下!”户部右侍郎吴惟华说话了。

“听说唐通据守居庸关时与流贼有书信往来,臣以为唐通可能已经投降流贼,此次回京是要做流贼的内应!里应外合打开城门,放流贼进城!”

“陛下慎重啊!”

崇祯表面上点头,心中的杀意已经爆棚。

听说...以为...可能,用三个模棱两可的词就想杀了唐通。

哪是想杀唐通,分明是想扼杀将士们的忠心!

他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干的是卖命的差事,后面这帮文臣不帮忙就算了,尽然还想拆台!

如果真那样做了,将士们还有忠心吗?忠心没了,大明也没了!

吴惟华,你真该死啊!

不对,坏人不止他一个,肯定还有!

果不其然,就在崇祯思考的时候。

兵部右侍郎金之俊拱手出班,“陛下,唐通败退居庸关前留下大批物资,据说有粮食、火药,火铳还有红夷大炮。”

“这是明显的资敌行为,请陛下治他的罪!”

又一个据说!

这帮文臣很有心机,除非有实打实的证据,否则弹劾时一律用据说、可能这种词。

被揭穿了也不要紧,反正弹劾时没有把话说死,可以圆回来。

又等了片刻,见没人附议弹劾唐通,崇祯缓缓说道:“朕已经知晓众卿的意思了,此事关系重大,容朕想想。”

乾清宫外。

崇祯让王承恩找了几本书钉在一棵木桩上,钉好后吩咐李若琏:“找一把鸟铳,再找一把火铳来。”

等李若琏准备妥当,在李邦华和范景文的注视下,朝五十步外的木桩点火射击。

硝烟散尽,王承恩派人将木桩扛到崇祯面前。

李邦华已经猜到了崇祯的意思,皇上想用书籍做纸甲!

明军有使用纸甲的记录,纸甲是用厚十厘米的纸片按鱼鳞状排列,纸片下面贴身的一面配上绢布。纸甲适用于南方的气候,南方潮湿多雨,铁质铠甲不透气,闷热无比,影响作战效率,还会让铁质铠甲容易生锈。

戚继光与倭寇作战时用的就是纸甲!

李邦华不信书籍也有同样的作用,于是伸手掀开书籍,查看木桩的受损情况。

不出意外的被射穿了。

“陛下,这些书并非纸甲,没有防护能力!”

崇祯轻轻摇头,示意李若琏朝另外一个树桩再次射击。

这个树桩上绑了两层书,外面的书被水打湿,里面的书保持干燥。



官员和勋贵们没什么反应,负责护送的厂卫和锦衣卫顿时精神一震,他们齐声喊道:“谢万岁。”

崇祯顿了顿,大手一挥:“太子南迁,即刻启程!”

没有钟鼓,也没有乐器。

太子南迁的车队在午门前集结完毕,随着皇帝一声令下,百余架马车缓缓启程,驶离京师。

出了左安门后,车队行进速度非常快。

在他们离开城门的同时,京师外几个商人模样的人飞身上马,朝不同方向疾驰而去。

看着月光下飞扬的尘土,锦衣卫千户高文采眉头紧锁。

从队伍集结的那一刻起,他心神不宁。

流贼虽然距离京师尚远,但哨马遍布四周。一旦京师异动,消息会以最快的速度送出去。

近三千人的队伍,不但有太子,皇子公主,还有大明勋贵,朝廷重臣。

可以说,他护送的是大明半壁江山。

责任越大,压力越大。

高文采拍马走到左都督刘文耀身旁,低声说道:“都督,此去通州不足六十里,臣以为应快马加鞭赶路,缓怕生变。”

“一路颠簸,我怕女眷们无法承受。”刘文耀很是担心。

“李阁老出发前让人在里面垫了厚厚的被褥,不会太颠簸。”

刘文耀思索片刻,点点头:“行,你通知下去,所有人快马加鞭。”

“遵命!”

......

京师,午门外。

看着南迁的车队消失在黑暗中,勋贵和大臣们转身就要离开。

“诸位王公大臣请留步,陛下有旨意。”王承恩一瘸一拐的走上前,大喊道。

众人停下脚步转回身,来到崇祯面前再次施礼。

“诸位,朕今天遇刺的事都知道了吧?京师不安全了!诸位身怀巨贾深夜独行,遇到贼人怎么办?”

“这样吧,为了你们的安全,朕特意在皇城之中圈出一块地方,汝等将马车放到此处,等天明之后朕派人将马车送回去,如何?”

众人听罢先是一愣,随后面面相觑。

陛下这句话是几个意思?

借不到钱,改抢了是吧?

周奎第一个不答应,他躬身施礼:“陛下为国事操劳本就疲惫,老臣就不麻烦陛下了。”

“老臣请告退!”他不等崇祯答应,转身就走。

崇祯能让他得逞?

“王承恩!”

“臣在!”

“去,将午门前和左安门附近的马车全部牵到皇城之中,如遇阻拦,就地抓捕,压到镇抚司。”

“遵旨!”

午门外,安静的有些可怕。

周奎第一个跪倒在地:“求陛下开恩。老臣积攒半生的积蓄都在马车上,陛下若是将这些家产没收,老臣...我生不如死。”

“求陛下看在周皇后为大明生儿育女的份上,放过老臣。”

“这些都是臣的血汗钱,陛下!陛下!”周奎声音悲怆,不忍细听。

崇祯微微摆手:“国丈言重了,朕怎么会没收你的家产?只是朕记得国丈亲口说过,家中贫寒,无钱可用,去年一度向周皇后借钱度日,不知今日这些家财从何而来?”

“是偷得?”

“抢的?”

“还是贪墨而来?”

“你可以不说,但锦衣卫的诏狱能让你开口,要试试吗?”

听到诏狱二字,周奎浑身一阵颤抖。诏狱在他眼里与地狱无异,活着进,死了都不一定出来。

“陛下,纵使老臣有万贯家财也是受皇家赏赐而来,何来贪腐一说?”

这句话说的非常有水平!皇家赏赐历来随意,内廷虽有记录,一时半刻却也查不清楚。

“若陛下不信,就将老臣押进诏狱,还臣清白!”

此言一出,现场的气氛僵住了。

周奎怕诏狱吗?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