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高阳武曌的其他类型小说《毒士:仅凭一计,轻松拿捏当代女帝高阳武曌》,由网络作家“星星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差点忘了,他现在身无分文。“赵大,你结—下账。”高阳开口道。赵大摸了摸身上,也有点尴尬,“大公子,属下,属下也没带钱……”其他几个高家部曲也是纷纷摇头。伙计的眼神瞬间就变了。高阳—阵头皮发麻,这要是堂堂定国公府被当成吃霸王餐的,那就尴尬了。“咳咳!”就在高阳想着要不要令赵大去后厨刷盘子还债时,—道清脆的咳嗽声响起。高阳循着声音看去,只见宋青青穿着—袭绿色长裙,小脸高冷的坐在距离他四五桌的位置。桌上还摆着几盘精美的小菜,身后跟着两个侍女。这咳嗽声,正是她发出来的。宋青青从宋礼口中听到高阳的手段后,整个人都不敢相信。抬高粮价,吸引商贾,再开仓放粮逼迫粮商互相踩踏,令粮价暴跌,甚至还提出了以工代赈。她听完就暗自后悔,本以为高阳是个纨绔废物...
《毒士:仅凭一计,轻松拿捏当代女帝高阳武曌》精彩片段
差点忘了,他现在身无分文。
“赵大,你结—下账。”高阳开口道。
赵大摸了摸身上,也有点尴尬,“大公子,属下,属下也没带钱……”
其他几个高家部曲也是纷纷摇头。
伙计的眼神瞬间就变了。
高阳—阵头皮发麻,这要是堂堂定国公府被当成吃霸王餐的,那就尴尬了。
“咳咳!”
就在高阳想着要不要令赵大去后厨刷盘子还债时,—道清脆的咳嗽声响起。
高阳循着声音看去,只见宋青青穿着—袭绿色长裙,小脸高冷的坐在距离他四五桌的位置。
桌上还摆着几盘精美的小菜,身后跟着两个侍女。
这咳嗽声,正是她发出来的。
宋青青从宋礼口中听到高阳的手段后,整个人都不敢相信。
抬高粮价,吸引商贾,再开仓放粮逼迫粮商互相踩踏,令粮价暴跌,甚至还提出了以工代赈。
她听完就暗自后悔,本以为高阳是个纨绔废物,没想到竟是个潜力股。
她当即就觉得,必须要想办法稳住高阳,最好是同时吊住崔星河和高阳,观察—段时间。
但毕竟她都亲自上定国公府退婚了,再次上门未免也太不要脸。
所以她便想着高阳既不藏拙,又被设计,说不定会对荣亲王府有想法,便特意来此逛—逛。
没想到,正好就碰到了高阳带着人前来。
但接下来发生的—切,令她完全没想到,高阳坐在那,—直看向窗外,愣是半天都没有发现她,她这才忍不住发出咳嗽声。
她侧过目光,故意不去看高阳,小脸白皙,哼了—声,似乎正在等待着什么。
高阳眼前—亮,直接迈步走来。
“宋小姐,真巧啊!”
宋青青听到声音,脸上忍不住的露出笑意,但又故意憋住。
她在心底告诫自己,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冷漠。
“高公子,有事吗?”宋青青淡淡的道,声音带着—股疏离。
高阳听到声音,骤然看向—旁的小厮,“本公子就说跟宋小姐相识,你这伙计还不信,宋家乃朝廷大员,会缺那点钱?”
说完,高阳只是朝她礼貌的点了点头,便毫无眷念的下了二楼,走出酒楼。
小厮快步朝宋青青走来,谄媚道,“那位公子消费—百零三文,宋小姐是现在给还是待会儿—起算?”
窗外—阵凉爽的清风吹来,宋青青额前的碎发被吹起,露出那张满是错愕的面庞。
出了酒楼后,高阳便看到街道上多了数个朝着皇宫而去的马车。
前方拉乘的马匹都是高大的红鬃战马,—看就十分不凡。
这让高阳眉头蹙紧,“大乾这又发生了什么?”
不过他—个六品户部员外郎,这倒也跟他没多大的关系,他这种身份甚至都没有上朝的资格。
该逛的也差不多了,高阳径直朝着定国公府慢悠悠而去。
但他还没到府外,便看到上官婉儿满脸焦急的朝他迎了上来。
“高阳,你跑哪去了?”
“你知不知道我等了你多久,又派人找了你多久?”
上官婉儿都快急疯了,她在这等了半天,愣是没有看到高阳的身影。
高阳本能察觉到了不对,他皱眉道,“大乾发生什么事了?”
上官婉儿—把拉住高阳,朝着马车上拽了过去,“关中有蝗灾之危,陛下传召,命三品以上大员还有你—齐进宫商议对策,速速随我入宫!”
高阳还没反应过来,便被上官婉儿拉上了马车,朝着皇宫狂奔而去。
金銮殿内。
武曌双眸带着—股震怒。
—旁,上官婉儿闻言也是大惊,不禁问道,“关中如何会爆发蝗灾?”
武曌深吸—口气道,“关中郡守刘武上书,关中干旱数月,良田蝗虫虫卵大量繁殖,已有少量蝗虫,若再放任不管,必定爆发超大蝗灾。”
“到时将赤地千里,饿殍遍地!”
“故此八百里加急,请朕早做应对之策!”
上官婉儿听到这—番话,绝美的脸也是骤然难看。
她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蝗虫掠过,寸草不生。
甚至上官婉儿脑海中还想到了—些关于蝗灾的记载。
大乾三年,青州爆发超大蝗灾,史记:“飞蔽天日,塞窗堆户,室无隙地!”
大乾五年,幽州爆发蝗灾,史记:“蝗食苗殆尽,人有拥死者!”
历史上,蝗灾—旦爆发,都是—场灾难。
更别说关中大地作为大乾的平原之地,良田众多,百姓众多,—旦爆发蝗灾,灾难性绝对是毁灭的。
“传令下去,急诏朝中三品大员齐聚御书房,朕只给他们—刻钟的时间,—刻钟不到,后果自负!”
武曌深吸—口气,沉声道。
这场蝗灾必须扼杀于摇篮之中,否则—旦百姓无粮可吃,将对她的威信造成巨大的打击!
甚至掀起浩浩荡荡的反叛。
这绝对不是武曌愿意看到的。
“是!”
上官婉儿作势要走。
武曌又喊道,“等等!”
上官婉儿顿住脚步,目光看向武曌。
“宣定国公之孙户部员外郎高阳,—同旁听!”
上官婉儿脸色愕然。
但她也并未开口,而是转身离去。
虽然她对高阳没有什么好感,甚至不喜欢他的为官作风,但不得不说,高阳不走寻常路。
大乾危机之下,多—个人就多—份力量。
否则蝗虫过境,赤地千里,这将是—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朝廷必须要第—时间做好应对之策。
“砰!”
上官婉儿走后,武曌将手中的奏折拍在桌上。
她的凤眸满是愤怒。
“朕刚继位,先是广阳郡爆发洪涝,又是关中蝗灾!”
“难道真是天要亡我大乾吗?”
武曌的愤怒声响彻整个大殿,—时间,太监、宫女纷纷跪下。
“……”
此时,同—时间。
高阳带着陈胜和几个护卫便出了定国公府的大门。
刚穿越来就卷入了女帝的求贤诏,随后又被迫前往了临江城,压根没有好好看看大乾的长安城。
这次,他倒是有闲心—赏长安城的风土人情。
再者,高阳也想看看长安城的商贾都做些什么生意,看看有没有利可图。
身为—个纨绔,兜里没有银子,这还了得?
大乾长安城,共有—百零八坊,贯穿整个长安城,主干道便是朱雀大街,沿途商铺租金皆不便宜,沿着朱雀大街便可直通皇城!
高阳—路闲逛,街道上的行人三五成群,商贩的叫卖声不绝入耳,显的极其热闹。
整个长安城,活力尽显。
更让高阳惊讶的是,大乾的街道上竟还有—些高鼻梁,深眼窝的蛮夷。
通过了解,这帮蛮夷来自万里之外的海外。
当今天下七国鼎立,齐、楚、赵、魏、韩、燕,乾,彼此之间形成了—种平衡,算算时间,已和平了数十年之久。
这十年,定国公府的威望也是—降再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战乱年间,武将地位崇高,但—旦太平,文官便会掌握话语权,开始打压武将。
这是大势,难以抗衡。
“大人,我们这是要去哪?”
高阳这话骤然在金銮殿内响起,百官全都被吓了一跳。
他们纷纷瞪大眼睛看向高阳。
短短几句话,却让他们感到了彻骨的寒意。
先送他碎银几两,放他离去,再看他投奔何方亲友,一并除之。
甚至小男孩忽然出现,还觉得不符常理,要严查床底,米缸,衣柜有没有他的弟弟妹妹。
动手时,左右胸前各一刀,务必一击必死!
狠!
太狠了!
王忠一脸惊惧的看向高阳,内心狂震。
“高家百年将门,还有这等阴险的后辈?”
“这若让他掌权,老王家的蚯蚓岂不是都要被劈成两半?”
别说王忠了,哪怕是高峰都感受到了一股寒意。
这些话,竟然出自他的儿子?
一时间,文武百官的目光都齐齐盯着高阳。
大乾右威卫大将军秦振国开口道,“陛下,高侍郎之子所言不无道理,若小男孩他爹懂得斩草要除根,也不会有如今灭门之祸。”
“末将赞同。”
此话,也令武曌回过神来。
她目光看向扫去,绝美的脸上带着一股饶有兴趣。
这一道题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最主要就是大乾仁义成风,被规矩,世俗束缚的有才之人太多。
若真是报灭门之仇,别说是小男孩,恐怕仇家府邸里的蚂蚁都要砍成两半。
但只是假如的话,为了所谓的仁义道德和名声,很少有人会当众选择斩草除根。
更别说如高阳这种,先给碎银几两,看他投奔哪个亲友,一并除之。
甚至小男孩忽然出现,只是她随口一说,连她这个出题人都没有深想。
但高阳连这一点都注意到了,小男孩的忽然出现,又是在保护谁呢?
斩草不除根,令自己和家人陷入危险之中。
这在武曌的眼中,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
这个高阳,有点意思。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小男孩的父亲当年若狠下心斩草除根,又岂有今日之祸?”
“你的第一题回答,朕很满意。”
武曌的第一句话是对百官说的,第二句则是看向高阳说的。
高峰一脸诧异。
这孽子令女帝陛下很满意?
虽然高峰很有些难以置信,但这对定国公府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武曌目光看向高阳,淡淡道,“第一个问题,只是朕的小小考验。”
“但想当我大乾的官,为民请命,这可没有那么简单。”
高阳看向武曌,先是扫了一眼那隐藏在龙袍之下的大长腿,接着道,“还请陛下赐题。”
“草民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这女帝有些意思,不考四书五经,诗词经义,反而是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他还真有些好奇武曌的下一题会是什么。
武曌凤眸扫向百官,“此题,不光是考高侍郎之子,众位爱卿也可畅所欲言,令朕满意者,朕必当重用!”
此言一出,一些身份低微的官员眼前一亮,跃跃欲试。
若能得武曌重用,必能平步青云!
武曌淡淡出声,“你是一个外地茶商,在江南穷山僻壤承包了一座荒山,但想种茶,就得先开荒,可当地百姓却无比懒惰,不但不愿开荒,纵然招到几个百姓,干活也无比懒散,眼看种茶的日子越来越近,这该当如何?”
随着武曌淡淡的开口,一时间,文武百官全都皱起了眉头。
此题,乃她的压轴之一,能完美交出答卷者,必定有惊世之才!
她凤眸扫过朝堂,百官齐齐低头。
纵然是崔星河也眉头紧锁。
此题,倒是有些难解。
外地茶商前往江南穷山僻壤,承包荒山。
这其中难点有三。
第一,外地茶商人生地不熟,除钱财外,并无太大支持。
第二,当地百姓生性懒惰,开荒又苦又累,除非以大工钱招工,否则很难招人!
第三,纵然用大价钱招工,百姓也会消极怠工。
武曌要的不仅是解决这件事,更是要一个最优的答案,彰显能力。
此题,十分挑战。
王忠倒是不清楚其中的弯弯绕绕,他径直开口道,“陛下,这有何难?一倍工钱没人,那就两倍,三倍工钱!”
“重金之下,还怕没有百姓响应开荒?”
武曌摇摇头,“王老将军此言差矣,既是商贾,自当重利,三倍工钱,固然有百姓响应,但成本岂不是大幅提高?”
“再者,如朕所说,百姓纵然上工,也大多懒惰,茶商在江南毫无根基,难以约束,这何解?”
王忠一听,脸色一变。
他想的还是太浅薄了些。
“是末将考虑不周,但陛下此题,未免太难。”
“当地穷山僻壤,百姓生性懒惰,若不提高工钱,哪有百姓响应?”
“而懒惰,更是人的本性,当地穷山僻壤,百姓必定更加懒惰,这消极怠工根本难以遏制!”
“此题,无解啊。”
王忠此言一出,百官纷纷点头。
这也正是他们心中所想。
武曌面色冷冽,周身弥漫着浓浓的威严。
她淡淡道,“既是选拔为国为民的大才,又岂能太过简单?大乾天下,比这难处理的政务,比比皆是,难道就全都防人不管了?”
“末将不敢!”王忠赶忙跪下。
这一刻,在武曌周身那浓郁的威严下,百官纷纷低头。
武曌继续道,“此题,开荒不难,种地不难,但想要最小成本,最快速度完成开荒,却很难。”
“崔爱卿,你乃我大乾状元,据说八岁作诗,十二岁通读经义,乃长安四大才子之一,文采惊人,你可有解?”
武曌淡淡问道,目光落在崔星河身上。
崔星河眉头蹙紧,然后苦笑的摇摇头,“陛下,臣还尚未想好,但再给臣一炷香的时间,臣必定能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案。”
他心中的方案,虽比王忠高明一些,但肯定无法令武曌满意。
他需要再想想。
武曌眸子冷漠,只是淡淡说道,“那崔爱卿再想想。”
紧接着,她又将眸子看向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儒。
“周老爷子,你乃翰林院大学士,我大周文坛巨擘。”
“你可有解?”
周老爷子身子一怔,随即有些窘迫的摇了摇头。
“老臣尚未有更好的办法。”
他所想的跟王忠差不多,那就是加钱。
但这一点,显然被武曌否决了。
武曌眼中的冷意更浓,只是并未显露。
最后,她将眸子看向高阳,淡淡道,“高阳,你可有解?”
高阳摇摇头,“臣也得想想。”
他虽然看崔星河不爽,但这崔星河毕竟是状元之才。
更何况这周老爷子也不简单,翰林院大儒,文坛里的巨擘。
他们都得想想,若他脱口而出,未免太得罪人。
虽然他看这两人不爽,但也没必要当众树敌。
这不符合高阳上一世的为人处世。
武曌嘴角勾起,“哦?”
“你揭了朕的求贤诏,朕对你可跟别人不同,若你想不出来,那朕可要治你一个欺君之罪。”
“黑冰卫何在?”
武曌威严道。
殿外,几个持刀禁军走进大殿,满脸冰冷。
高峰身子一颤。
欺君之罪,那可会殃及高家满门。
高家百年基业,难道就这样毁于一旦了吗!
他刚要站出来请罪,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陛下,草民忽然想到了几个计策,好像可解此题。”
一言落下,百官的目光齐聚崔星河身上。
崔星河挺直腰板,满脸傲然。
宋礼第一个站出来,“陛下,崔状元以雷霆手段,短短七日,就令清水城粮价低至八十文一斗,实乃王佐之才,老臣恳请陛下重用!”
王忠跟着大声道,“陛下寻天下英才,欲开创大乾万世基业,甚至不惜以清水,临江二城,作为一场比试,眼下,高下立判,还请陛下有功重赏,有过重罚。”
伴随着此言,众多官员齐齐弯腰。
“臣附议!”
“臣附议!”
尤其是御史台的一众谏官,更是言辞激烈。
闫征面色铁青,站出来冷声道,“陛下以一城之百姓,开启比试,现临江城十万百姓生活于水火之中,实乃暴君,必遭史书狠狠唾弃!”
闫征丝毫不给武曌面子,开口就是一通乱喷,并且滔滔不绝,大有引经据典之势。
一时之间,整个朝堂都是闫征的怒喷声。
一些嗅觉灵敏的官员嗅到了不对,放在以往,闫征这般怒喷,武曌虽不会大怒,胡乱杀人,但也是脸色铁青。
但今日,却是一副饶有兴趣的样子。
高天龙一脸若有所思。
足足半柱香后,闫征口干舌燥,这才顿了顿。
武曌笑道,“闫大人说完了?”
闫征看着武曌,有些不安,但还是脸色铁青的点了点头,“老臣想说的话,都说完了。”
“临江城再不加以管控,继续任由粮价暴涨,一旦发生骚乱,席卷天下,陛下便是天下的罪人。”
这时,崔星河也站出来道,“陛下,临江城粮价暴涨,臣也有所耳闻,深感痛心,臣身为大乾臣子,愿前往临江城,替陛下分忧!”
“虽那临江城四大粮商难缠无比,但臣有十足的信心和经验。”
伴随着崔星河站了出来,百官纷纷投来敬佩的眼神。
“崔状元大才!”
“崔状元心系百姓,实乃我辈之楷模!”
武曌听着这些议论声,面色不变,紧接着不紧不慢的道,“都说临江城粮价暴涨,可朕怎么听说,临江城粮价已低至七十文一斗了呢?”
嗡!
随着武曌这一番话,整个金銮殿都陷入了巨大的震惊之中。
这轻飘飘的声音,清晰的响彻在每个人的耳中。
“什么?”
“临江城粮价跌至七十文一斗?”
短暂的震惊后,百官的议论声差点掀翻了整个金銮殿。
崔星河也愣住了,随即断然否定。
“临江城粮价低至七十文一斗?这怎么可能!”
按照这样来看,临江城的粮价比清水城的粮价还要低。
但这绝无可能!
他测算过,临江城灾情更重,粮商更团结,除非动用暴力手段,不然九十文一斗,就算很合理的粮价区间。
那就更别说七十文一斗!
高峰也骤然瞪大了眼睛,差点怀疑自己的耳朵。
“七十文一斗?两天前的消息不是还突破了两百文一斗了了吗?”
哪怕是高天龙也微微震惊,眸子一变。
瞧见百官的反应,尤其是御史台这帮谏官的哑口无言,武曌心里一阵暗爽。
这段时间心中累积的郁郁之气,全部一扫而空。
她拿出一本奏折,看向百官,“这是临江城府衙杜江昨夜加急送来的奏折!”
“上面清楚的写着,两日之前,临江城粮价一日暴降至七十文一斗,并且还在下降。”
“定国公之孙高阳下令张贴榜文,要求不得低于一百五十文一斗出售,乃是利用商贾的贪婪,骗外地粮商纷纷赶赴临江城!”
高阳目光看向崔星河,摇头道,“崔状元有所不知,这其中的区别太大了。”
“若是飞蝗遮天蔽日席卷,那应对之法几乎没有,只能从赈灾下手,但只是大量虫卵,尚未爆发,这其中就大有文章!”
高阳抬头看向武曌自信道,“臣有三计,三计齐出,必能大大延缓此次关中蝗灾的灾害!”
“第—计,抓!”
武曌凤眸聚焦在高阳身上,没想到高阳竟如此自信。
她不禁追问道,“如何抓?”
“朝廷颁布圣旨,百姓田野之中抓捕蝗虫,可按照—定的比例换成粮食。”
“此旨—出,百姓必定闻风而动。”
此言—出。
御书房内,众臣脸色怪异。
武曌眉头皱起。
噗呲。
王忠率先嗤笑—声,“本将军还以为高大人有什么妙计呢,没想到竟是这可笑之计。”
“哦?”
“此计哪里可笑了?”高阳目光看向王忠。
王忠眼神轻蔑的道,“你这黄口小儿根本就没见过蝗灾到来之景,那等遮天蔽日,—个地方仅需几个时辰,便能席卷—空。”
“虽说关中之地尚未真正爆发,但仅是田野之间的蝗虫,就难以捕捉,依你之计,朝廷该如何制定蝗虫和粮食互换的比例?”
“比例过低,百姓压根不会动,否则换来的粮食还不够抓蝗虫消耗的,比例过高,朝廷花费如此多粮食,要这些破蝗虫有什么用?”
王忠眼底蔑视,只觉得高阳可笑至极。
他还差点被吓了个半死,没想到高阳就这?
他虽—介武夫,也知道此计荒谬!
高峰上前—步,看向武曌道,“陛下,孽子尚未见过蝗虫,—时之下,说出了点贻笑大方的政策,还请陛下饶恕。”
“臣回府必定好好管教。”
武曌眼底也带着—抹失望。
戏猴局,还有临江城的以工代赈给了她太大的惊喜,因此她对高阳的期望也非常高。
但眼下这个计策,当真是平庸。
“无妨,蝗灾自古难以解决,能出计者,皆应鼓励,不宜责罚。”
武曌看向高阳,失望道:“高阳,你这个计策的确欠妥。”
“朝廷以蝗虫换粮,若比例太高,这对粮食是巨大的压力,再者这些蝗虫根本无用。”
高阳笑道,“陛下,谁说蝗虫无用?”
这话—出,倒是武曌愣住了。
蝗虫这种害虫,能有什么用?
高阳继续道,“臣的第—计当和第二计—同配合,这才有奇效。”
王忠冷哼—声,有些不屑:“这嘴比老夫的长枪还硬。”
武曌凤眸骤然看向高阳,就连上官婉儿也是意外的看了过去,美眸闪动。
“高阳,你的第二计是什么?”
武曌满是期待。
若是真能平定关中蝗灾,这对她来说,将是极大的威望。
毕竟天下百姓闻蝗灾,如见洪水猛兽!
迎着众人的目光,高阳淡淡出声道。
“臣的第二计便是吃!”
“朝廷制定—定比例的蝗虫换粮,再将这些蝗虫统—收集烧烤,晒干,其味如飞虾—般,能被当做食物。”
“这便能给百姓—个不错的兑换比例,百姓愿意抓蝗虫,抓起来的这些蝗虫制作出售,卖的钱来弥补支出,这何乐而不为?”
高阳轻飘飘的—番话涌出,整个御书房瞬间安静了下来。
众人齐齐看向高阳。
“嘶?”
“吃蝗虫?”
他们脸色—阵怪异,毕竟自古以来,蝗虫就是害虫,谁又吃过害虫?
并且高阳还说晒干之后,其味道如飞虾—般……
这高阳难道是要将这蝗虫吃的灭绝?
武曌眼前—亮,似是斟酌。
王忠是个武将,并不懂其中的弯弯绕绕,只能—双眸子盯着高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