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少主一朝重生,与诸葛亮兴汉室 全集

少主一朝重生,与诸葛亮兴汉室 全集

满地是菠萝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行至襄阳城外二十里,刘备命随行军士就地安营,他带赵云伊藉二人去寻卧龙岗。赵云打听当地百姓,很容易确定了具体方位。三人便下马登山,又往山上行至数里,得见隆中景物:见山虽不高却秀雅宜人,水虽不深却澄澈见底。微风吹过,竹林沙沙作响,溪水流过,如闻悦耳铃声。又有猿鹤昂昂啼鸣,鸟蝉啾啾吟唱。刘备走在山路上,只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如此景致,必有高人在此神隐!”伊藉抹了一把头上的汗:“使君,赵将军,不远了吧。”赵云指着前面的山坳:“听村民所言,过了眼前的山坳,有一间山庄,孔明先生就住在山庄草庐之中。”刘备大喜,对赵云和伊藉道:“我今日若得卧龙先生,大业可成也!”然而此时他又有些忐忑:卧龙何等高人,能看得上现在的刘玄德吗??那出师表中说我三顾...

主角:刘备刘禅   更新:2024-12-31 14:2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备刘禅的其他类型小说《少主一朝重生,与诸葛亮兴汉室 全集》,由网络作家“满地是菠萝”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行至襄阳城外二十里,刘备命随行军士就地安营,他带赵云伊藉二人去寻卧龙岗。赵云打听当地百姓,很容易确定了具体方位。三人便下马登山,又往山上行至数里,得见隆中景物:见山虽不高却秀雅宜人,水虽不深却澄澈见底。微风吹过,竹林沙沙作响,溪水流过,如闻悦耳铃声。又有猿鹤昂昂啼鸣,鸟蝉啾啾吟唱。刘备走在山路上,只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如此景致,必有高人在此神隐!”伊藉抹了一把头上的汗:“使君,赵将军,不远了吧。”赵云指着前面的山坳:“听村民所言,过了眼前的山坳,有一间山庄,孔明先生就住在山庄草庐之中。”刘备大喜,对赵云和伊藉道:“我今日若得卧龙先生,大业可成也!”然而此时他又有些忐忑:卧龙何等高人,能看得上现在的刘玄德吗??那出师表中说我三顾...

《少主一朝重生,与诸葛亮兴汉室 全集》精彩片段


行至襄阳城外二十里,刘备命随行军士就地安营,他带赵云伊藉二人去寻卧龙岗。

赵云打听当地百姓,很容易确定了具体方位。

三人便下马登山,又往山上行至数里,得见隆中景物:

见山虽不高却秀雅宜人,水虽不深却澄澈见底。

微风吹过,竹林沙沙作响,溪水流过,如闻悦耳铃声。

又有猿鹤昂昂啼鸣,鸟蝉啾啾吟唱。

刘备走在山路上,只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如此景致,必有高人在此神隐!”

伊藉抹了一把头上的汗:“使君,赵将军,不远了吧。”

赵云指着前面的山坳:“听村民所言,过了眼前的山坳,有一间山庄,孔明先生就住在山庄草庐之中。”

刘备大喜,对赵云和伊藉道:“我今日若得卧龙先生,大业可成也!”

然而此时他又有些忐忑:

卧龙何等高人,能看得上现在的刘玄德吗??

那出师表中说我三顾,我却来的匆忙,尚未问过阿斗,前两次为何没能请来,别是有什么事没准备周全,怠慢了孔明先生啊!

但既已来之,万无退却之理,绕过山坳,果见一庄,刘备来到庄前,整理一番衣冠,亲叩柴门。

一小童打着哈欠开门问道:“何人来访?”

刘备连忙拱手道:“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童子摇摇头:“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刘备苦笑:“你只说刘备来访。”

童子说道:“先生前日出游,至今未归。”

刘备问道:“先生去了何处?”

童子说道:“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刘备又问道:“那先生几时得归?”

童子摇头:“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又或一两月,半年也说不定。”

闻听此言,刘备惆怅不已,长叹一声说道:“莫非我今日不得见先生乎?”

有心在此等下去。

赵云却劝慰道:“主公,既如此,不如且归,回头再使人来探听,待先生归来,再来拜访。”

刘备想了想:“也好!”

当即嘱咐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

童子慵懒的点点头:“知道了。”

遂关上庄门。

此番不得见卧龙先生,刘备心中颇感失望。

但想起前世三顾才请得卧龙,今生怎能那般顺利,莫不如待见过刘表,回头再来拜访。

当即下了山,带随行队伍往襄阳而去。

又行一日,抵达襄阳。

而此时此刻,身在襄阳的刘表得知刘备前来,亲自出城相迎。

对于刘备,刘表向来关切照顾,以兄弟相称,礼数非常周到。

唯独不给他地盘人马,以便于拿捏。

刘备也习以为常了。

遥见刘表,刘备告诫自己,见孔明不得而致心情低落,此节万不可在面对刘表时表露出来。

当即微微一笑,抱拳行了一礼:“备见过景升兄。”

“哎呀贤弟,为兄真想你也!”

说着,刘表径直走上来,拉住了刘备的手,与他共乘车驾。

刘表虽过花甲之年,但人长的高大挺拔,身上衣服也奢华无比,举手投足间更是带着成功人士特有的风范和气派。

无论他站在谁的面前,都会让对方相形见绌。

唯独刘备,谦逊有礼,从容不迫,喜怒皆不形于色,却丝毫不被刘表气场所压。

想反,和刘备在一起,刘表倒有种莫名其妙的压力。

刘表请刘备入城,以强壮勇武军士手执剑盾起舞后以四佾军阵摆出“迎皇叔”三个大字,既彰隆迎,又显威压。

演武过程,刘备脸上并未表现出任何表情,只静静的看着表演结束,淡淡一笑对刘表点头致谢。

后刘表设私宴款待,酒过三巡,便见刘表神情低落,长吁短叹。

刘备便问:“兄长为何叹气?”

刘表缓缓说道:“曹操大败三袁,袁谭、袁尚兵败被杀,袁熙北逃辽东。今北方已定,曹操必生吞荆州之心,唉……”

说到此处,刘表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继续道:“昔日不听贤弟之言,未在其攻打三袁之时,乘虚北进,夺取许都。至如今失去良机,悔之晚矣……”

刘备确实在几个月前给刘表提出北上进攻曹操的方略,但被刘表否决。

刘表当时的想法是,江东与我荆州有杀父之仇,若举荆州之兵攻打曹操,后方恐被江东所袭。

刘备又提出使赵云率军据三江以抵孙权的建议,却又被刘表否决。

他不想把兵权和重要的隘口分给刘备的人。

遂放弃了这个千载难逢进取许都的机会。

对此,刘备也并没有埋怨,还宽慰道:“兄长不必因此顾虑,当今天下大乱,干戈四起,兄长坐拥荆襄九郡,兵强马壮,何惧曹操?”

刘表点点头,而他此时真正顾虑其实并不是曹操。

刘表思索着,神色低落抚面而泣。

刘备又问道:“兄长这又是为何?”

刘表又叹了一口气:“愚兄乃为二子之事所虑,前妻陈氏所生长子刘琦,为人虽贤,但柔懦不足立大事,后妻蔡氏所生少子刘琮,生性聪颖,深得我喜爱,我欲废长立幼,又恐碍于礼法。欲立长子,无奈蔡氏族人皆掌管荆州军务,后必生乱。因此委决不下,贤弟你看……”

刘表说到此处,抬头看向刘备,希望刘备此时能给出一个靠谱的建议。

刘备面色如常,心中却陡然一震。

没错!

阿斗说的一点没错!

果然刘景升唤我前来主要问的是这件事。

当如何回答?

刘备仔细分析刘表这几句话,刘备发现了端倪。

比如,刘表言:长子刘琦柔懦不足成大事,少子刘琮生性聪颖,深得我喜爱。

刘备久居荆州,熟知二子品性,总结于心:

刘琦者,性温良恭俭,讷言敏行,待人挚诚,身怀大义。然志略未展,不精权谋,又多有忧怀之心,可做一守城之主。

刘琮者,性懦而无断,少谋寡勇,为势所驱,不堪大事,年幼懵懂,却有傀儡之相,荆州若给他早晚必失。

孰优孰劣明眼人一看便知。

闻景升兄如此说,莫非心里更倾向于立刘琮?

还是说对幼子的溺爱使他难辨优劣?

刘备有心顺着他说,又想到自己入主新野以来,没少承蒙刘琦的照顾。

这搬弄是非,落井友朋的话他实在难以出口。

只得说道:“此乃兄长家事,当从长计议,备乃外人,不便参与。”

刘表抓起刘备的手,继续问道:“你我兄弟亲如手足,只管直言无妨,你可知,为兄已无他人可倚仗。”

“这……”

刘备捋着青髯细想片刻,想通了一个问题。

刘表如此执着的相问,或许未必真想立刘琮。

表面倾向立刘琮,实则想利用自己,为刘琦进言,以制衡蔡氏。

刘备心想,事到如今,为了大公子刘琦,当如实回答。

当初我孤身一人,尚能脱险,今我有子龙相伴,做了万全准备,那蔡瑁又能奈得我何?


刘备心道:

两个邓范,其中一个便是以后的邓艾,阿斗所言那个偷渡阴平,灭我炎汉之人。

既没请来孔明,先将他纳入自己阵营也好。

那么问题来了:

改变邓艾成长轨迹,少了些磨砺和苦难,会不会使他泯然众人。

刘备是这样想的:

泯然就泯然呗,毕竟对我炎汉来说少了一个可怕的对手。

运气好,还能比以前那个邓艾更加优秀,成我炎汉肱股良臣。

这笔买卖,怎么做都不亏。

刘备主意已定,与简雍驾车来到邓庄,有两个孩子已在驿馆相侯。

简雍简单介绍了一下:“主公,这两个孩子都是邓庄的,同名同姓,还是同族。”

刘备抬眼看去。

其中一个少年十岁上下,方头阔脸,身着短褐长裤,在平民中穿着属于比较体面的那种。

他人长的很壮实,以为刘备大人选拔人才,颇为期待。

他见到刘备貌似一点也不怕,一抱拳:“小民邓范见过刘皇叔!”

另一个大概还不到十岁,也许到了,但因为缺乏营养,可能比同龄人更瘦弱些。

他上身穿一肚兜,下身穿一短裤,裤子上全是补丁。

拎着个小皮鞭,拖着要过河的鼻涕,光着两个脏兮兮的小脚,委屈的拼成一个内八。

“小……小可参……见……见……刘皇……叔。”

你瞧,还是个结巴。

但刘备一眼便看出,这结巴男孩的不凡之处。

第一个男孩乃故意显出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眼神里却藏不住紧张与怯意。

第二个孩子,虽然瘦弱结巴,却非紧张造成,他眼神毫无怯意,是真的是不屑于掩饰自己的寒碜。

“你也叫邓范?”

那孩子吸溜一下鼻涕:“小……小可原也叫邓范,但与族兄同名,兄……兄长不许我……跟他同名,便被母亲改名邓……邓艾……”

刘备心头一喜,阿斗说的没错,果然是这小子。

他看了两个小儿一会,微微歪头小声问简雍:“宪和,你觉得此二子,将来谁更能有出息些?”

简雍看看两人,示意壮实那个:“肯定是这个啊!那个话都说不利索。”

刘备笑了笑:“只是表相。”

“哦,主公有何见解?”

刘备笑了笑,他还想考验一下,便掏出一大袋铜钱,放在桌上。

这些钱差不多是穷苦人家的半年开销。

“本县欲在邓庄画一地图,须得山路水路崖道谷口竭尽详尽,你二人便给我画来,先回画完者,这些钱便是谁的。”

叫邓范的壮实男孩生怕落后,赶紧告辞,跑去画图去了。

邓艾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刘备问其为何不去,邓艾自信答道:“我……我常在邓庄之周放……放牛,爬……爬山过溪。邓庄……之图,小……小可已牢记于……于心,可在此画之……”

“哦?”刘备笑道:“你且画来!”

他让邓艾画来,却未许他笔墨,等他讨要。

刘备乃想以此观其待人接物,处理问题,来判断此人心性和能力。

却见邓艾也不要,便从裤裆里掏出一截碳棒,于泥墙画之。

刘备简雍对视一眼,皆凑上前去。

只见他先于墙上画一个不规则图形,然后在各个角落详细绘制。

刘备看了一会,偏头小声对简雍道:“命人取邓庄军防图来。”

简雍道了一声:“遵命。”

退下安排去了。

不多时,简雍持军防图而来,邓艾的图也已经画好。

刘备对比两图,只觉得十分惊讶。

这草图虽然没有斥候画得专业细致,但其位置却一点不差。

主要干路,山坡,溪流,水井两图十分详尽,并无太大差别。

而邓艾图中,一些不为人知的灌木小路也标注出来。

“果是人才!”

刘备问道:“你父母何在?家在何处?”

邓艾答道:“我父早……早逝,与娘……娘亲同住。家……家在此地!”

说着,在地图上画了个圈圈。

刘备也不看地图,只说道:“我欲拜访,可引路。”

“遵……遵命!”

刘备来到邓艾家中,见只一土房,家有小院,养了几只鸡,院中种着青豆。

新野本南阳重镇,在刘备的治理下相较其他地方更加富足,邓艾家无成年男丁,算是新野县相对比较贫寒的那种。

但也衣食无忧。

此院落打理得很干净,看得出家中一定有个勤劳的女人。

邓艾母亲知县令来访,出门相拜:“贫妇见过玄德公。”

刘备便直言了自己的想法:“我欲收邓艾为童郎,教其读书写字,让其随军历练,不知夫人可允否?”

妇人虽然高兴,但也很疑惑:“吾儿无才无能,还是个小结巴,何至玄德公如此厚爱?”

品这妇人言谈举止,知其虽贫,但必重家教。

这让刘备想起了自己织席贩履,相依为命的母亲。

刘备呵呵笑了笑:“我观此子,有智有才,恭敏好学,善加调教,可成将才。故而想收其为童郎,加以培养,以匡扶汉室。夫人若允,邓家之生计,我全权承之!”

乡野贫妇,难得出头。

一听玄德公愿意培养儿子,那妇人赶紧躬身下拜,千恩万谢。

“艾儿,还不谢过将军。”

“孩……孩儿……谢……”

“哎,免了。”

邓艾还是跪地磕头,命运开始发生彻底改变。

至于另外一个,花了两个时辰画了一个草图归来,简雍看来,与邓艾之图相差甚远。

便给了那邓范那一袋钱,也让他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刘备给邓艾换了衣裳,命其跟着简雍学习,等到十六岁,再入赵云营中历练。

回营途中,刘备心中感慨:如此,炎汉便不至于毁于邓艾之手。

可没有孔明,这国家建都未必建得起来,又谈何被毁?

孔明到底人在何处啊?

那徐元直,又何时来投我?

刘备心中为此烦闷。

回至新野,城门口傅士仁相接,刘备看到了他,又想到了阿斗口中被阻断退路的关羽。

心中暗道:士仁兄弟乃落魄士族子弟,随我多年,虽无二弟三弟之勇,却一直忠诚果敢,不惧生死。

为何会投靠东吴,背刺二弟?

没理由啊!

有心找机会革了傅士仁的官职,从此弃用。

却见关羽和孙乾从城中走出,二人从傅士仁旁边走过,傅士仁见二人,先拱手道:“二将军,孙先生。”

孙乾回礼:“哦,傅将军。”

关羽则昂首挺胸,阔步从他面前走过,理都没有理会,只看着刘备,遥遥一抱拳:“大哥!”

傅士仁有些局促,尴尬的摇摇头,也跟着走过来。

刘备明白了。

云长此番态度,难怪于荆州不得人心。

傅士仁固然要防,可二弟这般傲慢的性格,换作旁人也难与之相处啊!

刘备走上前,当即表达了自己态度:

“二弟,士仁兄弟刚才与你招呼,为何置之不理!?”

“哦?”

关羽有些纳闷,他从来都是这般高傲,大哥也未曾说过他,怎么今天竟为了个傅士仁而问责于他?

“大哥,我……我方才只见大哥,未见傅将军。”

关羽捋着须髯,随便敷衍了一句解释。

刘备呢?

也没有责备关羽。

而当着关羽的面,朝傅士仁拱手一拜。

“吾二弟今日偶疏怠慢士仁兄弟,我在此代他向将军致歉。”

傅士仁惊恐拜回:“哎呀,主公,这……这我未放在心上,主公不必如此,主公万万不可啊!”


“嗯,知道了。”

可当晚辗转反侧,好容易睡着,却又做梦了。

梦中,他深入南中,七擒孟获,让南中之民彻底归降于炎汉。

后方平定,他欲出兵北伐。

完成先帝夙愿。

临行之前,他派使臣劝降孟达,试图重新夺回上三郡。

可便在出征前的那晚,一个女人拉着两个未成年孩子跪在他的府门前,痛哭流涕。

乃是已故房陵太守蒯祺的遗孀。

也是他的长姐。

“孔明,你和阿姊说句掏心窝的话……你……你真要饶过那个孟达吗?”

这一幕,让诸葛亮肝肠寸断。

回想当年,大哥早入江东,姐弟四人随叔父到荆州,没过多久,叔父便因病撒手人寰,诸葛氏姐弟们只得相依为命。

长姐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所幸,长姐嫁入荆襄名门蒯家,成了蒯祺的夫人。

长姐出嫁后被夫家宠爱,家庭幸福美满,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

二姐和两个弟弟也因此受到了荫庇,在荆州站稳了脚跟。

然而,多年后的入川之战,毁了长姐的一切!

孟达擅作主张,途经房陵时,竟将房陵太守蒯祺杀死,强夺了房陵。

蒯祺本就是刘表任命的房陵太守,又是诸葛亮的亲姐夫,归降刘备本应顺理成章的事。

却被孟达杀了。

这不禁让诸葛亮怀疑孟达的动机。

一但蒯祺投降,必为荆州派注入一支强大的力量,刘备也必使其为三郡之主。

可孟达眼看法正李严等同僚皆受重用,自己能力平平,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不禁心有不甘。

他也想成为三郡之主,于是便玩弄了一点小手段。

但这岂能逃过刘备的眼睛?

刘备因此大怒。

立派刘封接管孟达部队。

蒯祺既死,诸葛亮的长姐瞬间沦落成寡妇,一对侄儿侄女也瞬间没了父亲。

看着长姐穿着白衫,与两个的侄儿女跪在灵堂前哭泣的画面,诸葛亮心如刀绞。

“孔明,你告诉阿姊,阿姊如何做,方能让你杀死狗贼孟达,为你姐夫报仇?”

诸葛亮默然垂泪,无奈的摇摇头。

诸葛亮明白,孟达有献益州之功,虽然房陵之事他犯了错,但其声称遭遇抵抗,才率军杀入,理论上罪不至死。

强行定罪,恐惹等东州士族不满。

其时也正是主公立天下之时,万不能公报私仇使炎汉集团陷入内耗。

那是主公的基业,不是他自己的。

长姐看出了他的为难,只说道:“既如此,我不让你为难!然,若有朝一日,孟达叛汉,阿姊请你,务必将其碎尸万段,将其首级祭于你姐夫陵前!”

诸葛亮含泪郑重抱拳:“小弟承命!”

事情果如长姐所料,孟达怂恿刘封不救关羽,然后叛国降魏了。

这时候,处死孟达似乎有了正当的理由!

尤其是刘备伐吴失败驾崩后,诸葛亮身为托孤丞相和辅政大臣,也成了蜀汉集团最有话语权的人。

他亦拥有了攻打和处决孟达的权力和能力。

可偏偏这个时候,局势又变得扑朔迷离。

而在这扑朔迷离的局势中,他发现了胜机。

孟达有心叛魏,若能拉拢过来,便可兵不刃血重夺上庸三郡,使炎汉重新握住北伐的另一条交通要道。

大姐之仇,他不是不想报。

但他现在是一国之相,受陛下倾国相托,他必须站在国家的立场和高度权衡利弊,做出最利于国家的选择。


另外,重活一次的阿斗见到了大晋的荒诞国命,他也不想再做一个逆来顺受的无能君王了。

好歹,得改变点什么。

于是,阿斗坦言道:

“父亲,前世因我拖累使糜娘投井,子龙叔父为救我,于长坂坡七进七出,险些遇害,今生请莫让阿斗做那拖累之人。

虽然孩儿也不舍和父亲分别,但为了兴汉大业,你我父子万不可在此时为亲情所累。”

刘备很欣慰,自己都孩儿如此明事理,想来前世也定是明君仁主。

刘备又想到赵云,心中涌出无限的感激之情。

“子龙贤弟忠心耿耿,义薄云天,舍命救汝,与我之情谊堪比云长翼德,我刘备何德何能,有如此义士相助?

阿斗,为父去世后你子龙叔父余生如何?”

刘禅感慨道:“子龙叔父一生为我炎汉征伐,杀敌斩将无数。相父第一次北伐之时,孩儿和相父都曾想将让子龙叔父于成都安养天年。

可叔父不愿!

他言匡扶汉室乃父亲毕生夙愿,他宁可要战死沙场也要为此贡献一份力。

为此,他不惜撞阶而死以做要挟,相父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他做先锋。

那一战他兵出箕谷,阵斩韩家五将,名震雍凉。

只可惜马谡街亭失手,至全线溃败。

但他敛众固守,不致大败。

最后退回成都,第一次北伐后的第二年便无疾而终。

说起来,他也是咱们的五虎上将中活得最久一人。”

“哦,原来如此……”

刘备闻阿斗所言,脑海中浮现出赵云年岁已大,却依然为着兴汉大业冲锋陷阵的画面,心中涌出无限感激之情。

想到前世云长翼德皆遭横死,心痛难当,唯子龙却得以寿终正寝,又略感慰籍,含泪感慨:“子龙啊……真吾兄弟也!”

阿斗也想到子龙叔父年近七旬仍坚持披挂上阵,自己身为皇帝却投降敌国。

不禁又生愧意。

这时,刘备又问:“哎,你刚刚提到五虎上将,这……何谓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乃父亲进位汉中王时封的五位功勋卓著的大将。”

“此五人都是何人?”

“为首乃二叔关羽关云长,然后是三叔张飞张翼德,以及四叔赵云赵子龙,此外,还有西凉马腾之子,天威神将马超马孟起,以及长沙老将军黄忠黄汉升。共此五人为五虎上将!”

刘备点点头:“我于朝中任左将军之时,与马腾将军共于衣带诏上签名。想来其子也成为我炎汉肱股。而这黄汉升也是长沙老将,亦能归顺于我,真乃兴事也。”

“父亲,黄老将军可厉害了!你可知道,多年后你于汉中大战曹操,便是黄老将军于定军山阵斩夏侯渊,帮咱们夺下汉中!”

“什么?”

刘备大惊:“黄老将军竟把夏侯渊斩了?”

“是啊!当时夏侯渊是曹军雍凉地区主帅,他一死,曹魏那边立刻傻眼了。没过多久,曹操就下令退军了。”

刘备不禁赞道:“这黄汉升老将军,真老当益壮也!”

“父亲,黄老将军现在正驻守长沙,若有机会定要将其早纳入麾下!否则二叔下长沙之时,还要与其有一场大战。此战甚为凶险,二叔用巧计方得险胜。今若再战,怕有闪失,当能避则避。”

刘备沉思点头:“嗯,为父知道了。”

“对了,还有一人,此人姓魏名延字文长。他现在不过是不出名的一个小吏,但未来乃是我炎汉功勋之将,勇谋不下五子,治军不下五虎。


刘备朗言道:“然我奉陛下衣带血诏,匡扶汉室,讨伐曹贼,怎能投降于曹?”

“主公勿忧,我非让主公投降。乃感慨曹操此举歹毒,却是将对手绑在仁德之枷上,你若投降,他便白得战果。你若抵抗,便会有人说,此人是拿全城百姓的生死存亡为注!”

“是啊,我亦有此忧虑。”

单福想了想:“破此局不难,主公不妨迁民以避祸。”

刘备点点头,单福的话正说到他的心坎上。

“不瞒军师,我亦有此意,却又恐景升兄不允,故而忧虑。”

“嗯……”

单福心念一动,脑海中又回想起诸葛亮那一夜的嘱咐:

“元直兄,新野镇小,非兴国之地,若有机会,定劝皇叔迁民于南郡,江陵那边我已安排妥当,刘表数日便可下令,若得刘表之令,万要劝皇叔不要拒绝。”

这敢情好,不用劝了,主公自己亦有此想法。

当即呵呵一笑,然后卖了个关子:“主公无需担忧,此局易破!我料不出三日,主公必能等来想要的消息。”

刘备有些诧异。

想要的消息?

徐元直怎知我想要什么消息?

“军师,难道就这么等就能等来破局之法?”

“然!”

单福摇着羽扇信心满满:“主公不妨一试?”

单福的话让刘备心有顾虑,因为这和阿斗所言越来越不一样。

不过既然军师自信说三日,那便等他三日再做计较。

结果不到三日,第二日刘表的亲笔书就来了。

“玄德贤弟近安:

因防曹军南下,为保新野之民,吾思来想去,想请玄德贤弟使关羽糜竺二人携荆襄之民南下江陵安置。另为防贤弟亲眷被曹贼所害,亦请玄德贤弟将家眷一并送往江陵,为兄自会派人在江陵妥善照顾。”

刘备接到写封信时,愕得目瞪口呆!

再想起单福所料,刘表的每一个决策竟都在解他的燃眉之急。

不禁感慨:“军师真乃神人也!”

“哦,在下也是误打误撞。”

单福能说啥?

他其实也纳闷:这孔明用了什么法子,竟能使刘表下此命令?

搞得我像神人一般,以后如何收场?

刘备谢过单福,回头和去阿斗商量。

关紧书房的门,这就是独属于父子的私密世界。

刘备将刘表的信读给阿斗,阿斗听了也大为诧异:

“父亲,这徐元直竟能算到此节,果然厉害。不过……我前世未尝听说刘表当年有迁民之举,这怎么主动让我们迁民了?您可是向其提了什么要求?”

“未有!此皆景升兄自己之命。此外,荆州重郡重县守将人事也做了大幅调整。”

“这倒是奇怪了。”

刘备沉吟道:“孙先生和老耿认为,刘景升想利用我抵御曹操。又不好明说,便使云长和子仲携民携眷去江陵,名曰避难,实为要挟。”

刘禅想了想:“倒是有这个可能,不过这倒也正应了咱们心意啊!”

“是啊!我也觉得,家眷与百姓迁至江陵更加稳妥,军师认为当迁。但孙先生他们认为此举易被刘表挟制,让我慎重而行。不过,为父到现在也不明白,究竟是何原因,致景升有此迁民想法?”

刘禅思索片刻,得出一个猜想:“原世父亲襄阳席间逃命,跃马檀溪。此番再入襄阳,却设计反擒蔡瑁,转送刘表,不知是不是与此事有关?”

刘备沉思点头:“蔡瑁被革职,江陵人事动荡。一件事发生了改变,引发其他事故亦发生改变,也在情理之中。景升或许因蔡瑁而不信于我,故而使此计胁我抵曹。”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