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全文免费

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全文免费

月藏云那里 著

其他类型连载

3号——沈和——市公安局的公安26岁4号——曹致远28岁——市第一医院的外科医生第一个观察对象:2号选手——孙传军。竟然和自己是同一个单位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先看看2号。“我这里的材料,复印一份后帮忙送到质检科。”黄主任把材料放到资料室,转身走了。去年天津实验厂生产了近700台复印机,钢厂争取到了一台,如今放在资料室。“素芬姐,你忙吧,我去送。”徐静安复印完拿着资料走出去了。吴素芬最近终于相亲成功,现在进入热恋期,忙着给对象织毛衣呢。质检科敲门进去。“你好,黄主任派我来送资料的。”徐静安看着办公室的几个人说。“给我吧”,一位中年男人说道。“那您签一下字,”徐静安拿出表格和笔递给对方。“现在都还要签字了?”中年人诧异的问,周围的人也都...

主角:郭小米徐静安   更新:2024-12-28 09:3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郭小米徐静安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全文免费》,由网络作家“月藏云那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3号——沈和——市公安局的公安26岁4号——曹致远28岁——市第一医院的外科医生第一个观察对象:2号选手——孙传军。竟然和自己是同一个单位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先看看2号。“我这里的材料,复印一份后帮忙送到质检科。”黄主任把材料放到资料室,转身走了。去年天津实验厂生产了近700台复印机,钢厂争取到了一台,如今放在资料室。“素芬姐,你忙吧,我去送。”徐静安复印完拿着资料走出去了。吴素芬最近终于相亲成功,现在进入热恋期,忙着给对象织毛衣呢。质检科敲门进去。“你好,黄主任派我来送资料的。”徐静安看着办公室的几个人说。“给我吧”,一位中年男人说道。“那您签一下字,”徐静安拿出表格和笔递给对方。“现在都还要签字了?”中年人诧异的问,周围的人也都...

《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3号——沈和——市公安局的公安26岁

4号——曹致远28岁——市第一医院的外科医生

第一个观察对象:2号选手——孙传军。竟然和自己是同一个单位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先看看2号。

“我这里的材料,复印一份后帮忙送到质检科。”黄主任把材料放到资料室,转身走了。去年天津实验厂生产了近700台复印机,钢厂争取到了一台,如今放在资料室。

“素芬姐,你忙吧,我去送。”徐静安复印完拿着资料走出去了。

吴素芬最近终于相亲成功,现在进入热恋期,忙着给对象织毛衣呢。

质检科

敲门进去。“你好,黄主任派我来送资料的。”徐静安看着办公室的几个人说。

“给我吧”,一位中年男人说道。

“那您签一下字,”徐静安拿出表格和笔递给对方。

“现在都还要签字了?”中年人诧异的问,周围的人也都看着她。

“对,”徐静安点头说道,“我们资料室每天来回接送资料太多了,怕丢了或是弄混了,就干脆制作个表格,这样一目了然。”

这个表格当然是徐静安自己主张的。她还特意找黄主任申请,报备过。黄主任听后点头同意了,这样有什么事牵扯不到自己身上。她还在空间特意备了一份,以防万一。

“你们这么做,很是认真负责。”说话的就是任务目标——孙传军。

徐静安冲对方笑了笑:“过奖了。要说负责,您们质检部才是咱们钢厂的头一个。”

屋里的人听后都高兴的笑了,气氛明显没刚才冷硬。

之后的一段时间,徐静安几次借着送资料和食堂或路上偶遇孙传军。现在每次见面孙传军都会和她问候打招呼,但说话语气一直很温和有礼 。她还发现有好几个漂亮小姑娘时不时的去找他。

2号去掉!人家看不上她,她水性也不好。

第二个观察对象——周长安

看了十几张照片,不得不说人长的确实不错,工作能力强,为人处世更没得说。可他竟然是W的!那里的男人极具大男子主义。

前世就有网上的姐妹嫁在W的,环境不适应不说,他们那里还极其重男轻女。

那里的女生会主动包揽所有家务,男生理所当然不干。女生经期不洁要避讳,女生内衣裤不祥不能挂在阳光下。W实行所谓的订婚制,男女双方订婚不扯证,同居以夫妻名义生活,什么时候生到儿子了什么时候扯证。

那可是21世纪!

当兵有几个能当一辈子的?往后几年,几次大裁军。年纪到了,职位上不去就得转业复员回老家。他家里的具体情况什么样,太远了空间搜索不到。

1号选手去掉!那里的方言她听不懂,环境更适应不了,就她这个炮灰体质,不明确的情况下还是不轻易去涉足了。

第三个观察对象——曹致远

趁工厂放假休息的时候,徐静安特意坐车去了第一医院。

先挂号,然后让医生检查身体。

毕竟十几年下来,身体亏损的厉害。一年到头手脚都冰凉,必须好好调养下。趁着现在的好医生还在。

一番折腾,她果然大毛病没有,就是体虚,要喝中药调理。徐静安果断让医生开了半个月的药,她得对自己好才行。

两个月下来,徐静安感觉身体好多了。趁着去医院看病期间,把曹医生本人又详查了一遍,还特意去他家附近查了查他妈的情况。


徐静安和赵晓芳把彼此的情况说了以后,肉眼可见的两人之间关系近了一些。

“你刚才说不用钱什么意思?”

“我长话短说,你看行不行。我有个钢厂财务室的工作,卖的话最起码800块钱。”

赵晓芳点头。

“你现在手里没钱,你干脆拿嫁妆跟我换工作,正好腾出那间屋子你住进去。”

徐静安边说边看着赵晓芳,“上班需要手表和自行车,这两样你用。其他的给我,只要你别不舍得就行。”

“这有什么舍不得的?留着给我后妈她们惦记?就是这些东西价值不够抵工作的钱。”

“我还想让你帮我提前办张毕业证。”

“你不上了?”

“学我还继续上,就想是提前把证拿到手。万一期间再碰上招工的,我考上了也能直接就去。不然,没证上不了,不就给别人做嫁衣了吗?”

“行,什么时候办手续?”

“后天下午我来找你,咱们一起去钢厂改名。到时招工告示上直接贴你的名字,省事。”

“好,我在学校等你!快中午了,咱们一起吃个饭?”

“不了,我还有事。要去省城参加个比赛,后天才能回来,下午就走。”

两人现在倒有些依依不舍。

“晓芳,你妈留下的工作你有什么打算?”

“我还没想好,要不就卖了换钱,反正我后妈是毛都别想粘一根!”

“你也别直接卖,看能不能找人换间房子,主要是把你的户口迁出来。”

“怎么说?”

“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

“什么?”赵晓芳诧异的问。

“知青下乡!”

“嘶~~你是说他们给我报名让我去?”

“谁能说的准呢?你现在上高三,但你比我大一岁才十七。离你成年还有一年,到时候她们算计的没得逞,干脆给你报名让你下乡,你怎么办?”

赵晓芳深吸一口气,“他们能干出这种事来!”

“所以要把户口拿在自己手里,这样他们就不能随便拿捏你。到时候你在家吃住,把每月挣得工资存到储蓄所,拿着存折就行,东西要抓在手里才是你的。便宜大哥一结婚,到时孩子只会越来越多。有个房子,你也有个退路。”

“最后就是你的婚姻”,徐静安说到这里,她看着赵晓芳“我不信阿姨没留后手。”

赵晓芳笑了:“这个不用担心,我妈安排好了。”

“那也就是难这几年,咱们都会越来越好的。”

放学的铃声响起,两人分开各走各的。但是赵晓芳的神色明显坦然了起来,再也不见一丝烦躁。

在食堂吃过午饭,直接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出发,坐火车去往省城。

当天到招待所的时候,天都黑了。

第二天上午一场初赛,下午一场决赛,参赛人员一直在减少。比赛完,说完成绩,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早没车了。只能坐明天上午10点的车回去。

第三天一早,其中一个老师就去买票了。剩下的两个老师在招待所看着学生,不让学生乱走。

徐静安也早早起来,向老师拿出了家长签的请假条,才在其余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出了门。

省城百货大楼里的东西确实比市里齐全,花样多。徐静安买了徐母要求的东西,也趁此机会,把空间里的票花了,都快过期了。

女士手表来一块儿,上衣裤子来两套,身上的衣服都打着补丁,洗的时候不敢用力,就怕烂了。黑色皮鞋来一双,运动小白鞋来一双,解放鞋来两双,脚上的鞋打着补丁,起着毛边。棉花票就两斤,但怎么也能做两身厚棉衣,身上的棉衣都结成一块一块的疙瘩,买了。有工业票,手电筒来一个,电池也要两节。碰上了计划外的布:三个颜色各要了6尺。各种不要票的点心,吃食,要一些。

用一个字来形容现在的心情就是——爽!

拿两张干净的旧报纸把棉花包好,用绳子捆紧;鞋盒丢掉;不要票的四斤点心再裹两层报纸,别到时候渗油沾到衣服上了。电池安到手电筒里,试了试挺亮以后不用摸黑走路了。

用袋子装了徐母让买的东西,其它的偷偷放到空间,这空间现在已经塞得满满的。

徐静安不敢再逗留,现在马不停蹄的赶回招待所,别晚了在坐不上火车。


4号,徐静安开始正式上班的第一天。

两个星期下来,徐静安把同期入职的人员了解清楚了。怪不得韩主任那天挑眉:一个是妇联主任的儿子;一个是化肥厂厂长的外甥女;一个是公安局局长老婆的娘家侄子;还有一个是粮站站长前妻给他生的儿子。最后一个就是气运之女——徐静安。因为她对外说是运气好,刚好听说这里招人就来了。

徐静安就像误入了鹤群中的鸡,感觉自己特别显眼。

张哥每次见她,都不得不感叹,运气的重要性!

跟张哥熟了之后,趁着放假休息,到底请了一回客。桌上摆着红烧肘子,糖醋排骨,四喜丸子,土豆炖牛肉,4个大菜,米饭3碗。

当时把张建军吓了一跳,太丰盛了,说什么也不敢吃。徐静安好说歹说才坐下。

“妹子,你有什么事,好好说,想让哥干啥?你要不说,哥不敢下筷子。”

“张哥没别的就两件事。一个谢谢这些日子的照顾,分宿舍也好,告诉我其他人的家庭背景也罢,我心里都记着呢。”

张哥——张建军点了点头,“还有呢?”

“还有就是,哥,咱们这个单位什么时候能转正?”

“就这个?没了?”张建军看着徐静安。

“没了!”徐静安无语的看着张建军。“我就想谢谢张哥你,又不是难为你。”

张建军这才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一般有3个月的,有半年的,还有1年的。但每年都有指标,不可能招多少个都能同一年转正。”

徐静安仔细的听着,时不时的给茶杯添点水。

张建军吃了一碗又端起第二碗米饭,“你们这批人的跟脚,你也知道了,都是硬茬。”

喝了口水,接着说:“在你们之前还有没转正的,轮到你估计最早也是1年之后了,3年之内都算不错的!”

徐静安听到这里不由倒吸了口气,怪不得到现在系统都没给奖励。现在转不了正,以后更难。临时工说解雇就解雇,到时候她还得下乡。

吃完饭,把剩下的菜打包装好放到布兜里。张建军拎着布兜出了包间回家去了。

徐静安回到宿舍关好门,拉上窗帘,回了空间。

随便煮了点挂面吃了,静下心来想着出路。她知道转正不容易,但没想到会这么难。时间拖的太久了,久则生变。看来还是要选择第二种方案,速战速决。

韩主任出身农村,曾在军队里任职。受伤后转了文职工作。去年10月转业到了地方,当了市政府的人事部主任。

老婆和孩子还在他原来当兵的地方没跟来。不是不想来,他现在一个人孤孤单单,也想老婆孩子。

可他家庭负担重:老家爹娘不能不管,兄弟姐妹都等着他撑腰呢。别的不说,加起来20多个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结婚他总要给钱吧?

当初出任务时就说好了:活着的人要照顾牺牲战友们的家人。不能这话说过就忘了吧?

他每月往外邮出的钱都有一半工资。老婆给他生了7个儿子,再加上部队里面的人情往来,时不时的捐款,还能剩下什么? 60年那会儿闹饥荒,他们部队驻扎在当地的老百姓都跪在军营前面求口饭吃。他们能怎么办,只能把自己兵营里的粮食分给了老百姓一部分。不然看着他们死在军营前?那时当兵的自己都饿得直打晃。

老家的来信也是封封带着血泪。那是到了难处,可他能怎么办?

家里有了她媳妇的那份工资,才让家里的孩子都活下来了。在家里,他媳妇的话比他好使!

到现在他转业到这里以后,工资比起在部队的时候还降了。他都不知道什么是存款,他是月月光啊!

部队当时照顾军嫂,他老婆也有小学文凭,所以在当地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当时那份工作找的也不容易,现在要是随他一起过来,原来的工作就得卖了。可到这里她的学历太低,再找一个好点的工作很难。没工作都过来了吃什么?儿子越来越大了,更得花钱,老婆舍不得钱!

组织上也说可以给与照顾,给安排工作。他自己本就是刚到地方,可以说空降到单位里的新人,多少双眼睛盯着,他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张这个口!生怕别人找不到借口使绊子吗?再加上现在的形势,不好说啊!


徐建国在房间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徐父徐母隐约传过来的话,放心的睡过去。

徐建设在夜色的掩盖下瞪了老大一眼。心里打定主意:老大结婚有什么,他也不能少。

可徐静萍听着徐父徐母断断续续传来的话语,本就气不顺,现在只觉得胸口疼了起来。

她急需身边发生一件事,一件能改变她现状,能让她在娘家和婆家抬着头、挺起胸、大声说话的事!

徐静安现在没别的想法,她只想骂街。

随着今晚徐静萍定下婚期,她脑海里发出了“叮”的一声。

当时吓了一跳,后来意识到可能自己穿越的金手指终于来了。

虽晚了一年,但她不嫌弃,有总比没有强!

谁知脑海里出现了一个一立方米的空间,里面装了一本书。书名叫《我的绿茶小娇妻》。

好家伙!女主不是别人,正是原主的姐姐——老二徐静萍。

讲的是女主是怎么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成长的,怎么假装偶遇男主,怎么通过写信撩男主,怎么利用别的手段把长的一般,家庭条件好的男主抓到手里。

然后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在婚前找到一份好工作,得到了婆家人和周围同事以及领导的认可与赞扬。

期间在工作和家庭中发生的种种矛盾,遇到的各种困难,女主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一化解,最后幸福生活的故事。

而她徐静安就是那个给女主提供好工作的人。

之后的剧情再也没提起她,只在女主老年回忆里出现过。说是生病来不及治,不到三十就死在乡下了。

“我 ——” “哔——哔——哔——”

徐静安一肚子话不知道该说什么(ー_ー)!!

把呼吸渐渐放缓,然后努力思考这事该怎么办?

说实话,看了刚才关于老二徐静萍的书,她很庆幸。

庆幸徐静萍的手段没在家使,确切的说是没朝自己使。

原因应该是:徐家其他两个是男孩,使手段白费。而自己在老徐家本就处于最底层:穿最破的衣服,吃最差的饭菜,干最多的活。

徐静萍这个人不难看看出,自尊心极强,做事很有目的性,直白点说就是利益。

她看中利益,也很有野心,当她认为有把握出手的时候,就会干脆利索,一击即中。

原主就被一击即中了。

这回也是原主恰巧知道有招工考试的消息,自己姐姐什么样的心气儿,还能不知道?特意回来告诉了自己二姐。

徐静萍了解自己,虽说招的是子弟,但竞争肯定很激烈。她估计考不上,但是机会实在难得。

从她毕业到现在就没听说哪儿招工。要不是今天老三跟她说,她自己压根就不知道这回事。

实在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于是想出了一个“李代桃僵”的主意。

让原主替考,最后她上班!

看!这脑子,不服不行啊!在姐姐哀求的话语和伤心眼泪的攻势下,原主没有抵挡住,答应了下来。

原主最后考上了,可除了私下得到老二地一句“谢谢你,静安。你可真好!”以外,什么都没有。

这一张好人卡就用到原主升天了。忒贵!

算了算时间还有1个月,一切都来得及!

现在最值得高兴的事是她终于也有空间了。书看完就消失了,但空间还在。

当务之急是把套在身上装钱的内裤给脱下来,放到空间。

这一年一直穿着双层内裤,每次换完里面的,再把它套上。

家里人多,地方小,和老二共住的房间里只有三样家具:一张宽1米5的床,一张长1米的快散架的书桌,以及一个长1米、宽半米、高半米的箱子。

所有的东西都是共用的,房间根本就没法藏东西。再说了,这钱是命啊,不把它攥紧放在眼跟前,每天摸一遍,不放心。


从见到沈岳的那一刻,空间里又出现了一本《重生军嫂的幸福生活》。书中的女主顾盼盼就是沈岳的结婚对象。

徐静安看了后挺同情沈岳的,两世都那么倒霉!

通篇看下来沈岳估计从始至终就没看上顾盼盼。也是倒霉,就是顺路帮战友去看望了一下农村的老娘,就被同村的姑娘当面跳水逼婚。

没办法咬牙答应了,可随军就别想了。估计是拖了好几年,到了35岁还没孩子,最后不得不答应。谁知随军前夕出任务受伤,腿没了一条,沈岳干脆就退伍了。

女主顾盼盼就不干了。结婚以来,自己还是在农村吃住干活,每月丈夫只给自己寄五块钱生活费。熬了好几年终于能随军了,结果丈夫退伍了。自己好日子没混上,回头还要伺候残疾丈夫,于是领了离婚证转身和别人过了。

离婚时顾盼盼想要钱,沈岳表示离婚可以,钱一分没有;要不就别离婚凑活过。顾盼盼气地要死,临走前骂骂咧咧,狠狠地羞辱了前夫。

事实上,女主离开后也没有过上自己的想象中的好生活。结果临死前从电视上看到自己的前夫发达了,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亿。于是,重生后决定要好好疼爱被自己抛弃的前夫,给他一个完整的家。为他生儿育女,要和他一起和和美美的过日子。

这么典型老套的故事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许静安也很无奈。

关于自己的剧情书里就提了两次。

一次是女主重生后上门见面的时候。

现在沈岳那里家属院不够,不能随军。不想在农村干活的女主,就想着接了沈母的班。结果见面的时候才知道,沈母已经退了。再找人买一份工作不是不能,可男主沈岳的意思已经表现出来了,沈家自然不管。

没办法最后还是回了农村苦熬了好几年。花了5年时间,不停的给男主写信、寄东西表示关心,用了水磨盘的功夫打动了男主。赶在那次任务之前,沈岳同意了女主随军。

部队里也知道沈岳快35了都没有孩子,夫妻两个从结婚到现在已经五年没有见面了。老婆好不容易来随军,所以这次任务就没让他去,恰巧把腿保住了。

第二次是女主怀孕了,婆婆沈母去军区照顾她了3年。期间问起家里怎么办?沈母说有二儿媳妇在不用着急。

徐静安看了剧情跟自己没多大关系,毕竟两人离得远。同样徐静安也没有感到喜悦,只感到厌烦。

这夫家还是自己千挑万选的,那些没有金手指的姑娘过的该有多难,她都不敢想象。

要是能单身多好!

第二天徐静安见到了女主顾盼盼。穿着半旧的黑红格子上衣,蓝色的裤子,两条枯黄的麻花辫垂在胸前。

能看出来对面的姑娘日子不好过。沈母没说别的,热情的招呼姑娘喝茶吃糖,吃点心。虽然这个姑娘不合她的心意,可怎么也得看老大的面子。

顾盼盼面上乖巧腼腆的回应着,心里却是感慨万千。

这是自己两辈子以来第一次见到婆家人,上辈子直到离婚沈岳都没带她回来过。

她是跳水发烧的时候回来的。沈岳这次是到她们那儿执行任务,顺便看望一下战友的父母。上辈子她就只顾着逼沈岳娶她,从磨着沈岳答应到打申请再到领证,前后花了十几天。事后他冷着脸直接转身就回部队了。


“妹子你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你的好,嫂子都记着呢。回头等你结婚让你大哥背你出去,大嫂给你添嫁妆。”

徐建国也马上说:“我指定不能忘了妹子你的好。你结婚以后婆家但凡对你伸一手指头,大哥绝对把他们牙打掉了。”

这么久以来,徐静安和原主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些所谓家人的暖心话。

说的多好听啊!

原主倒是把工作给家里人了,还给了两次,可她得到什么了?

什么婚后给撑腰的话,原主到死都没等到。

你看这个家里不是不能对原主说句好听的话,前提是有利可图!

“回头等生了下这几个皮猴子,我让你侄子们亲自谢谢他姑姑。”许多多好听的话不要钱的往外冒。

没轮到徐静安说一句话,她的东西就已经换了主人。没人问过她一句!

看大家拿起碗筷打算要继续吃饭,徐静安冒出来一句:“我估计够呛能行。”

“老三,你什么意思?做人不能太自私!”徐建国张嘴就扣帽子。

“怎么着翅膀硬了,不想着家里了?白养你这么大!”徐父生气的把碗“咚”的一声放在饭桌上。

“老三,看把你爸气的,你怎么不懂事?”徐母接着质问。

“老三,你也可怜可怜嫂子和肚子里的孩子……”

“好了”,徐静安赶忙打断,不然这一句接一句的,什么时候轮到自己开口都不知道。

“大家的意思我知道。”徐静安看了身边一圈这些所谓的亲人“可这工作不在咱们这里。”

“那在哪儿?”异口同声的问,许多多也收起了眼里的两泡泪。徐母看了翻着白眼,撇了撇嘴。

“在H市,坐火车还要3天呢!”

“怎么这么远?”徐母皱着眉问。

“没办法,现在工作这么难找。有就不错了,那还敢挑啊!”徐静安低垂着头小声说。

“这工作你怎么得的?”许多多不死心地问。

“这个月咱家就我一个人排队买东西。街上碰到个老太太抱着个包袱迷路了。问叫什么,住哪儿的,都不记得了。”徐静安说着早就准备好的腹稿。

“没办法我把她送到派出所,谁知道正好碰到那老太太的儿子来找她。那老太太5个儿子牺牲了4个,受刺激就不记事了。”

“他儿子问我现在干什么,我说我读高三。他说给我介绍个工作,我没当真,结果竟然是真的。”

“不能在咱们这里安排吗?你看有什么事离娘家太远,帮你都伸不上手。”徐建国继续打着感情牌。

“人家是H市的,来咱这儿是来看病的,没办法。”徐静安回到。

这下,所有人不得不先按下现在的心思。

“那你每月往家寄回来15块钱”,徐母马上开始盘算着徐静安的工资。

“姑娘在外不要总是大手大脚花钱,容易让人算计你。钱拿回来,妈给你存起来当嫁妆。”

从徐静安进门到现在,大饼画的一个接一个。徐静安低着头、红着脸羞涩的说:“都听妈的。”

“什么时候走?”

“明天上午的车。”

“那你去老四那屋凑活一晚上吧!”

第二天徐静安走的时候,不出所料徐母放户口本的箱子已经锁起来了。给徐母留了纸条,告诉她把户口迁走了。

至于徐家人知道后什么想法,她就不考虑了。昨天的那一堆废话说的她脑子疼。

徐静安一路又晃晃荡荡的回到了H市,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家。落户之后,拿着自己一个人的户口本,才放下心来。


晚上睡觉时发现,搜索功能更详细了。

徐静安去上班的时候已经是28号了。去找黄主任销假的时候,顺便把韩义嘱咐的2瓶酒转交给了黄主任。徐静安能感受到黄主任对她更温和了。

回到资料室的时候,她的搭档吴素芬已经来了。

姑娘长着圆圆的脸,1米6的身高,很热情地和徐静安打招呼。

徐静安也很有礼貌的回应着。

“你来的真是时候”,吴素芬一边拆手套一边说。

“为什么这么说?”徐静安看见了也过去搭把手。

“咱们厂子今天发工资呀,你说你来的巧不巧?”

徐静安一听要发工资,也高兴的笑了起来“那我来得也太巧了。”

“五一放假,据说每人有二两白糖。”吴素芬在她耳边悄声说。

“真的?那可太好了!”徐静安也是高兴的不行。这年头能吃到糖可太不容易了。

两人正小声地拉着家常,就有人通知去领工资。

徐静安也领到了半个月工资18块7毛5,14斤粮票和其它一些票据。来时韩主任已经做主给她发了一整个月的工资。票据是当地的,到了H市就不能用了,她当时就花了。

钢厂是大厂,又是重工业,所以单位福利也一向不错。除了每月的2副白手套,2条毛巾,肥皂一块,这回还每人有2两白糖,3两绿豆,每年一套的夏季工作服。

徐静安还特意去后勤领了自己进厂的福利:两套工作服(一套冬季,一套夏季),茶缸,饭盒各两个,毛巾两条,劳动鞋两双,手套四副,暖壶一个。

说实话,徐静安确实很惊讶,没想到钢厂福利这么好,怪不得人人都想当工人。

东西比较多,都装到一个编制袋子里面,一下子就拎走了。

吴素芬看到徐静安一次领了这么多手套,:“你再多攒攒,回头你也织一件毛衣穿。”

吴素芬所说的毛衣是当时流行的拆手套线织毛衣。没有毛线票买不到毛线,但工厂每月都会发放几副白线手套。

心灵手巧的女工们都把白线手套攒起来,到时候拆了手套织线衣。

不喜欢白色线衣的,就要自己买染料自己染。连染料也不舍得买的,就收集石榴皮晒干。

熬煮之后,把白色的毛线放进去,时不时的翻一翻。最后染出来颜色也十分漂亮!

工人大部分一年四季都穿工作服,省下来的布票给家里人用。就这,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更别说一票难求的毛线票了!但工人家庭里几乎家家都有几件手工织的线衣和线裤。

徐静安一听马上说:“那可太谢谢吴姐了。我一直想织一件,就是不会,我还得麻烦吴姐教我呢。”

吴素芬张嘴就说:“那算什么,正好咱们俩做个伴。”

徐静安也开始坐到旁边学着拆手套,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

中午去食堂打饭。馒头蒸的大,1斤馒头四个两毛钱,徐静安要了2个;青菜要了一份2分钱,一共花了一毛二分钱四两粮票。

吴素芬:“静安,明天食堂有肉菜,咱们早点来。”

“那可忘不了”徐静安回的斩钉截铁。现在吃回肉可不容易。

晚上下班时间一到,徐静安也收拾东西回家去了。

路上走了20分钟就到了胡同口。

“小徐回来了?”邻居花大嫂打着招呼。

“诶,嫂子也刚回来?”徐静安也边走边回应着。现在的街坊邻居出来进去的碰着都要说上几句话。邻居们都知道她在钢厂上班,跟秦姐是表姐妹。可以说家家户户没什么隐私都知根知底。


徐静安要了200斤白菜,100斤萝卜,20斤葱。其它人几乎都要买上几百斤大白菜和几十斤大葱。

沈和接到消息骑着自行车过来,将菜搬运到家。

徐静安这会儿也闲不下来:挑出不太好的白菜做成满满一缸酸菜;把萝卜洗干净控水做咸菜(酱萝卜干,八宝酱菜,五香萝卜条);腌上咸鸡蛋;泡上糖蒜、腊八蒜。

沈和怕水凉,包揽了洗菜,切菜。徐静安马上心疼得不得了,但还是用温柔的话语,鼓励对方持续下去。

又让沈和到城外去挖了三麻袋黄土,倒在几个从废品站找回来的破木箱里。

栽上蒜瓣,种上青菜和韭菜放在屋里的火炉旁,再拿草垫子盖上。火炉台旁边生上黄豆芽和绿豆芽。

沈和看着和自己一起忙忙碌碌的徐静安,感觉自己的心里特别踏实。

“安安,”沈和看着徐静安,“我们结婚吧。”

徐静安扭头就看到他的眼睛,那里只有自己,很亮充满着热情、和坚定。

“好,”徐静安笑着答应了。她的眼睛里也装满了沈和,专注的看着他。

答应结婚后,沈和就催她跟沈家人见面。徐静安拎着前一天从副食店抢到的2斤苹果上了门。

“伯父伯母好,”徐静安乖巧的问好,把苹果递了过去“给您带了点苹果,别嫌弃。”

“现在苹果可不容易碰到,”沈母高兴的接过去,拉着徐静安的手来到桌旁,“快坐下,冬天这么冷,喝点水暖暖身体。”转身就给徐静安倒了一碗红糖水。

沈和帮忙,把已经做好的饭菜端出来。吃饭的时候,沈母也不停的拿公筷给她挟菜。

沈父说话也很和气:“父母家人身体还好吗?”

徐静安回话:“都好,他们身体都不错。我们每月都通信,就是离得远不方便见面。坐火车来回路上就得五、六天。”

沈母跟着感叹:“诶呦,那可是不近。”

徐静安笑了笑:“我爸妈和大哥他们都是工人要上班。我大嫂去年生了三胞胎,现在一周岁多刚会走。一下子添了三个孩子,全家人都快忙疯了。”

沈父沈母一听也乐的不行:“可不是嘛!这一有孩子,那是家里有几个人就得忙几个,谁也闲不了。”

沈和坐在旁边,给徐静安又倒了些热水。徐静安接过来继续说:“还有个弟弟去年上高一,现在学校不是停课了嘛?在家呢!”

“是,现在都这样,等通知吧!”沈父点头。

沈母也接着说:“那你弟也挺听话,他待的住吗?”

徐静安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听话什么呀!去年停课全国大串联,非要出去谁都拦不住。最后回来的时候,是拄着棍子一拐一瘸从北京走回来的。”

听到这里,大家都“哈——哈——”的笑了。

“到家的时候,鞋底都烂了,差两天就过年了。到现在回来也快一年了,谁叫都不出去了。”

沈母哈哈的笑了起来,:“还是孩子,非得吃点苦,才能懂事。”

沈家的情况沈和给徐静安介绍过:沈父在粮站上班,沈母在银行上班。沈和的大哥沈岳,到现在还没成家,还在部队当兵,每年回来的时间有限。

这次见面双方都满意。

今天徐静安过来,沈家父母两人都特意请假在家。从资料上看沈家父母两人都不错,初次接触后发现确实可以。面对她都很热情,能感觉的出来不是装的,应该对她比较满意。

沈家父母也满意徐静安,毕竟一家子工人没有负担,姑娘工作好,长的也不错。更何况这是沈母的亲戚赵大姐亲自说的媒,沈母自己点的头。再说了人不好,能介绍给自家人吗?


一路上火车晃晃荡荡的,出了火车站再坐公交车回到学校。老师才让同学们各自回家。

徐静安偷偷看了下时间4点10分。赵晓芳一下午一直心不在焉,时不时的注意着大门口。

徐静安他们一进校门口,她就知道了。

赵晓芳赶忙向班主任老师请了病假。然后悄悄地跟着徐静安去了钢厂。找到郭厂长拿到录取名单,《财务室招工名单》上——徐静安的名字赫然在列。

赵晓芳这才真正放下心来。

两人把工作的事情弄好,赵晓芳又一再的谢过郭厂长才出来。

明天《招工告示》上,录取的名字就换成了赵晓芳。跟徐静安没有半点关系。

“叮——”脑海里响了一声,紧接着空间变大了,变成了10米*10米*3米。

果然徐静安猜的没错:只要改变了书中与自己有关的事,就会有奖励。

徐静安把赵晓芳递过来的毕业证放入书包再偷渡到空间。然后跟着赵晓芳来到她家附近。

“静安,你看我家就在二楼楼口。”赵晓芳指着,紧挨着西墙第一排的那栋家属楼。

“今晚7点,钢厂里放电影。到时候,楼里九成的人都会去。”

“我会跟他们说,要等同学晚点再去。你7点多的时候,直接来搬东西。”

徐静安点了点头:“行,我记住了。现在我先回家,吃了饭再来。”

赵晓芳看着徐静安离开后,也脚步轻松的往家走去。

…………………………………………………………………

徐静安一进家属院就有人打招呼。

“静安回来了?”

“考得怎样?”

“省城跟咱们有什么不一样的?”

“那里好玩吗?”

……

徐静安一路嘴就没停过:“婶子”,“大娘”,“嫂子”的回应着。

这个年代没有隐私,但凡哪家有点什么事。一会儿的功夫,就会传得哪儿都是。

徐静安回到家,徐母也是刚进家门。她拿着徐静安买回来的东西,高兴的不得了。

颜色漂亮的花布,图案明显跟本市百货商场的不同。

还有这里不方便购买的点心,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一看就知道不是本地买的!

徐母好高兴,这下不就有面了吗?

徐静安接过厨房的活,赶快做饭。她还没忙活完,徐母不断的催促,要她把买东西开的票据和剩下的钱交还回去。

吃饭的时候,徐建国和徐静萍两人明显心情不错。看来,这次从省城买回来的东西,很是符合两人的心意。

“听我同学说:钢厂今天7点放电影。”徐静安吃了口咸菜,“要看的话要早点去。”

“我去,我去!”

话音刚落,老四徐建设就马上接话,然后端起大海碗大口大口喝粥。

家里的其余人也都加快速度,看样子是都想去。也是,现在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一场电影放了又放,就这也很难经常看。

不到7点,家里人都出去了。只听外面你喊我,我喊你的,成群结队的往钢厂方向走去。

徐静安照例留下来收拾家务。

估摸着时间到了7点多钟,徐静安也把门锁上。随后慢慢悠悠地朝赵晓芳家走去。

到了大门口,赵晓芳已经等在那里。

她诧异的问:“就你自己来?”东西不少,重量也不轻。有好多家具还有一台缝纫机。

一个女同学得搬到什么时候?动静太大,到时候弄的人尽皆知。

虽然她赵晓芳不怕,可好说不好听,再传出什么来,让她不好收场。

徐静安马上回了一句:“还有人,他们在后面,一起走怕人太多让人看见。”

赵晓芳提着的心才有了安慰,没那么紧张了。

两人一进家,赵晓芳立马就关上大门。从脖子里拽出一把钥匙,打开嫁妆房的门锁。

开门的时候,徐静安还看到有不少灰尘从门框上落下来。

屋子本身就不大,东西又多,挨挨挤挤一个摞一个,都贴着房顶,感觉这个屋子都满了。

“你们先搬着,我得去后妈她们跟前露下脸,不然她非杀回来不可。”

徐静安:“行,你快点回来,我这里也快。”

赵晓芳从出去到返回来用了一个多小时,头上都冒汗了。

徐静安也早把东西装到空间了。里面放着箱床1.8*2米一张,4扇门的大衣柜一个,4个大樟木箱子,一个梳妆台,一个脸盆架子,一张八仙桌,椅子5张,书桌一张,高凳子一张,矮点的小凳子6个。缝纫机连包装都还在上面。

衣柜,箱子还有箱床里面装满了东西:大到4条八斤重厚的棉被,2条五斤重的棉被,2条四斤重的褥子。2条粉色毛巾被,床单2条,蚊帐一顶,棉布各种花色颜色十几种,装粮食和咸菜的大大小小5个缸和坛子,一个套一个;小到日常用品,做饭用的的大铁锅、蒸锅,炒菜锅,菜刀2个,坐水壶,10个碗、大小不同的盘子,2个暖壶,喝水用的军用水壶,红糖2罐……冯春草把能想到,能买到的都给女儿准备好了。

徐静安还发现坛子里竟然还装着一个小木匣子。木匣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是一对水头极好的紫色飘花翡翠镯;第二层是一对玻璃种帝王绿的手镯。她把两对镯子拿出来敲了一下,声音清脆动听。

坐水壶里有两对用红布包着的金手镯。

徐静安心里由一开始的震惊和兴奋,到现在的酸涩,说不上来的难受。“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再来找我。”

赵晓芳没说别的,抱着徐静安呜咽的说:“谢谢你,静安。”

徐静安安慰地拍了拍对方的后背:“我想我们现在已经是朋友了,不是吗?”

“对,我们是朋友。”赵晓芳抹着眼泪,肯定的说道。

等户口和工作的一切手续都搞定,再搬过去也不迟。省的打草惊蛇,让她们有了防范!

到时候,她赵晓芳办个存折,每月工资存起来,随身带着。到时候吃家里的,住家里的,多好!

过段时间,后妈知道算计了半天,却竹篮打水一场空。等她知道的真相时,她的表情一定很精彩。

赵晓芳一想到后妈的那张脸,就感觉通体舒泰的不得了。

徐静安走后,赵晓芳把房间打扫干净。屋子里就剩下一辆自行车和一块儿手表了。赵晓芳又把门锁上转身出去找楼下邻居罗奶奶。

记得罗奶奶家有2套房,祖孙三人中孙女还没有找到工作,问问情况。

徐静安走出钢厂筒子楼,就加快脚步往家赶。

她还要趁现在家里没人,好好琢磨一下怎么能更好的利用空间。能不能分成不同房间,到时候做个厨房,卧室之类的。


“不多,我就要个嫁妆钱,妈看着给。我总不能两手空空的进婆家。”

徐母咬了咬牙,“最多100”。

“300块钱一分都不能少。”徐静安斩钉截铁的回话。

“妈你别瞪我,你也不想老了以后看我大嫂的脸色过活吧?她嫁进来这么久了,人品什么样你比我清楚。我大哥能不能靠得住,你心里明白。”

徐母不说话了,老大靠不住她能不知道吗?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她必须把老四留在身边,这样才能牵制住老大两口子。不然等她老了,不能挣钱不能动的时候,可就被老大媳妇攥在手心搓圆揉扁了。

“150,不能再多。”

“妈,这样就没意思了。”徐静安静静地看着徐母。

徐母看着眼前这个没有丝毫情绪变化,眼底充满了冷漠的女儿,明白这个女儿白养了。

在此之前,她从没有真切的感受到老三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不愧是她亲生的,女肖母。

看着两人之间不像母女,倒像一对锱铢必较的商人。徐母把从心底涌出来的那一点酸涩,又压了下去。

“300块,我答应了。”你最好说的消息有用。

“妈,今年你退下来让建设接班吧,不然他就留不下了。”

徐母一惊,:“说清楚点。”

徐静安表示先给钱。徐母没办法,只能先从兜里掏出还没捂热的300块钱给了许静安。

徐静安接过来钱,才凑到徐母跟前悄声开口:“以前不开课,学生到处跑,工作是不是比以前更难找?”

“现在是复课了,可是前两年再加上今年要毕业的学生一下子该有多少?挤到一块扎堆了!工作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这么多人怎么安排?报纸上整天宣传,让没有工作已经毕业的中学生下乡。现在还是号召,等过一阵子万一要是强制,咱家现在可就只剩下建设一个人了。”

“到时候妈你再让建设顶你的岗位,别说街道里的人同不同意,就说咱家那一栋楼里谁看了不眼热?不眼红?平白多了是非。”

徐母想了想,老三说的对。这事宜早不宜迟不行,回去就办!

“妈,要是还觉得不保险,不行就让建设赶快结婚!”徐静安又提出了一个建议。

这一夜,徐母辗转反侧,睡不踏实。

经过此事,两人心里明白,本就不多的母女情更是消失殆尽了。

可徐静安不能让外人知道。于是一大早就起来去国营饭店买了十几个大肉包子给徐母带上,让她路上吃。准备了一堆东西,装起来让徐母带走。

送徐母出门的时候,一路上碰到的街坊邻居都给背着大包小包的徐母打招呼送别。

徐静安看着徐母头也不回的登上火车,眼中没有波澜很是平静。

一般被抛弃的孩子更加渴望亲情,家中最不受宠的孩子更加希望获得父母的赞同,让他们认可自己。事实上,无论他们付出什么,到最后他们什么都得不到!

因为没有体会过被爱,他们大多数也就不会爱自己。

可现在的徐静安不属于此列。她从兜里掏出万紫千红的润肤脂,仔细的涂抹在手上,兰花香味隔着老远就能闻到。

回到单位,徐静安谢过吴素芬,把夏天晒得西瓜酱送了一罐头瓶。“这可是好东西”,吴素芬兴高采烈的接了过去。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回到家去蒸了些白菜猪肉包子,夏天晒得干菜和豆腐素包子,再蒸些甜甜的红豆包。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