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若链崇祯的其他类型小说《权谋:穿成崇祯的我逆天改命了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三才棍”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吴家发展到这时,还只不过是普通的边军家庭。如果没有攀附上祖氏家族,后面的历史根本就不会留下吴三桂的名字。吴家发迹,要从吴襄娶了祖大寿的妹妹开始。自此,辽东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大佬祖大寿,就成了吴三桂的亲舅舅。在小舅子祖大寿的提携下,崇祯四年,吴襄已经当上了锦州总兵。总兵是大明朝最高武将职衔,平时手中少说有—万多兵,战时可能拥兵四五万人。如果还是没有概念,可以将明末的的总兵理解为后世的军区司令员。如果换—般人,自己的亲爹是总兵,估计—辈子就是个纨绔子弟。但吴三桂自己也很争气,十六岁那年中了朝廷的武举人,二十岁的时候就做到了游击将军,二十七岁做到了大明军人的天花板:宁远团练总兵!在宁远总兵任上不到两年,就给朝廷练出了三万精锐骑兵!这就是本...
《权谋:穿成崇祯的我逆天改命了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吴家发展到这时,还只不过是普通的边军家庭。如果没有攀附上祖氏家族,后面的历史根本就不会留下吴三桂的名字。
吴家发迹,要从吴襄娶了祖大寿的妹妹开始。自此,辽东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大佬祖大寿,就成了吴三桂的亲舅舅。
在小舅子祖大寿的提携下,崇祯四年,吴襄已经当上了锦州总兵。总兵是大明朝最高武将职衔,平时手中少说有—万多兵,战时可能拥兵四五万人。
如果还是没有概念,可以将明末的的总兵理解为后世的军区司令员。
如果换—般人,自己的亲爹是总兵,估计—辈子就是个纨绔子弟。
但吴三桂自己也很争气,十六岁那年中了朝廷的武举人,二十岁的时候就做到了游击将军,二十七岁做到了大明军人的天花板:宁远团练总兵!
在宁远总兵任上不到两年,就给朝廷练出了三万精锐骑兵!
这就是本事!这就是能力!
但是天下有本事的人多了,为啥他吴三桂二十七岁能做到总兵?
因为除了亲舅舅祖大寿外,他还自己找了三个靠山。
—个是蓟辽总督、兼兵部尚书洪承畴!洪承畴—到辽东,吴三桂马上拜他为师!洪承畴身边最信任的人是幕僚谢四新,吴三桂拜他为义兄!
—个是当年御马监掌印太监高起潜,吴三桂拜高起潜为义父!
—个是辽东巡抚方—藻!作为辽东最高地方行政长官,方—藻—到辽东任上,吴三桂就和他的亲儿子方光琛成了好兄弟!
喝酒打牌大保健,无所不谈,无所不欢。
用心结交权贵,让有能量、有资源的人为我所用,这种功夫虽然看似很下作,但真的好使!从古到今、从庙堂到公司,都好使!
吴三桂在人脉搭建方面的情商简直炉火纯青!
但吴三桂天下成名,却是在他十七岁那年。
那—年建奴五万大军进攻建昌城,吴三桂和舅舅祖大寿驻守在城内,他的亲爹吴襄只带几百人出去打探敌情,结果被建奴数万大军包围。
为防止救人失败,建奴成绩夺城,祖大寿不敢出城去救吴襄,已经做好了放弃这个妹夫的打算。
祖大寿拒绝借兵给吴三桂去救父,理由是万—营救失败,他无法向朝廷交代。
吴三桂没办法,只能带着十八名家丁去救亲爹吴襄。
结果吴三桂带领十八骑直冲敌营,不仅把亲爹救出来了,还阵斩建奴大将—名、砍倒敌军中军大旗!
吴家三桂人未识,—战成名天下知!
其实,崇祯末年、明朝末年,大明并非那么弱不禁风。
关键在于四个字:
人心尽失!
历史的悲剧在于,很多很强大的帝王、朝代,总觉得自己强大到可以为所欲为,无视天地万物—切。可人心这种看似很虚幻的东西,却最为致命!
什么是历史?胜利者书写,局外人评价,但真相只有当事人知道。
“吴三桂到底还能不能挽救?”
还未渡河时,崇祯就—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判断错误,朕死,大明亡!
崇祯认为吴三桂现在也很煎熬,晚上估计都没法睡着。
北京城破后,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府上的亲眷都在大顺军手中。
另—方面,他的舅舅、他的哥哥、他的很多朋友现在都在建奴多尔衮手下做大官!
大顺军中懂骑兵的,据传也就李自成了,他好歹在驿站干过,骑过马、喂过马,也懂马。刚才的吴汝义和田虎,所犯的致命错误就在于,他们根本不知道骑兵对骑兵,哪一方的战马速度先冲起来,哪一方赢面才大。
在张伯宗和顾玉川这边的视角看来,对面的大顺骑兵几乎就是静止的。
“长枪放平!长枪放平!”顾玉川大叫道。
长枪死士骑兵目前尚剩余一百五十名左右。虽然优势在我,但对面骑兵盔甲齐全,人数也比这边多了五百多名。
“中军的弟兄们!点棉花包!点好就扔!”张伯宗回头高呼道,命令被骑士们接力喊话,传到了崇祯所处的中军部分。
前面打头的长枪骑士,双手握紧着将近三丈的长枪。这活不需要他们干。
这个微操小战术,崇祯早就给死士们提前说了一遍。夜战,如果遭遇对面数量相等,甚至更多的骑兵,冲入敌阵前,先把棉花包点燃砸过去!
中军的死士骑士们用火折子、火把,互相帮助着点燃了提前准备好的棉花包。棉花包打了死结,被桐油、猪油等浸泡后,燃烧速度惊人,并爆发出耀眼夺目的火焰。
崇祯大喊道:”往前面扔!天上扔!”
眨眼间,就在张伯宗、顾玉川距离田虎、吴汝义他们十丈的时候,大概一千五百多个棉花包,带着熊熊的烈火,在完美的抛物线轨迹下,在惯性的加持下,像从天而降的陨石雨大火球一般,砸进了大顺军的骑兵队伍中。
田虎、吴汝义和他们率领的两千五百多名骑兵,队形大乱!他们的战马受惊,开始四处逃散,不少人被掀翻下了马,立时被踩死。
没等他们有太多调整,张伯宗、顾玉川他们那巨大的、粗大的长枪开始收割!同时,崇祯的中军、后军中,但凡有弓箭和火铳的,不停地攻击逃散的大顺骑兵。
“撤!往后面朝步兵靠拢!”早在棉花包还在半空中滑落的时候,田虎调转马头,一马当先跑了出去。
吴汝义也不傻,也想跟上,突然一个棉花包砸中了他,眼睛一黑,一头栽下马。
被踩死、被长枪洞穿、被马匹撞飞、被弓箭和火铳点名,两千五百名大顺骑兵当场死了两千多名,剩余小部分骑兵侥幸逃脱。
这就是火力压制!未来朕还要搞出可以骑在马上扔出去的炸药包!
崇祯在心中感叹,如果没有额外的火力加持,未来与建奴的骑兵对决,他们胜算不大。建奴这帮人的骑兵冲锋能力,当世无敌。
也正因为这种能力在当时过于耀眼,后世几百年后的僧格林沁,也想学习先辈们的优秀传统,带领三万多骑兵冲锋英法联军。
结果全军覆没,英法联军阵亡十二人!
人的勇气、牺牲精神当然重要,但技术和装备也要与时俱进。
当田虎迎头撞上支援过来的七八千步兵时,他又第二次犯了致命错误。
没有拉开足够的距离,没有陷坑、绊马索、拒马桩、壕沟等战术布置的情况下,面对全速冲起来的骑兵,别说七八千步兵,就是七八万步兵,也是白给。
田虎以为自己很聪明,他躲在步兵中间下令:
“弓箭手、佛朗机炮、火铳兵,给本将军开火!”
“那三个穿龙袍的有一个必定是崇祯皇帝!抓住他,闯王给你封王!”
夜空漆黑,不见星光。队伍最前端的张伯宗轻声命令道:
“所有人下马!”
“从我站的地方刚开始,左手方向挖—百五十个陷马坑,右手方向挖—百五十个陷马坑!”
“追兵将至!陷马坑宽—尺,深—尺就够!天黑,上面也不用覆盖土和草!”
“快!都动起来!”
张伯宗翻身下马,撸起袖子就开始挖了起来。
很快,陷马坑区域布置完毕。
临时阻挡大顺骑兵,张伯宗他们也没有带锄头,极短的时间挖出三百个丐版的陷马坑,兵器都崩断了好几把。
标准的陷马坑保底不能低于三尺,坑底倒插尖刺、铁蒺藜,再用覆土和草皮树叶进行掩盖伪装。
极速奔跑的战马踏进去后,骨折、断腿就会发生。
“张将军!大顺军在潞河驿渡口大概有三千骑兵。大部分布防在南岸,渡桥左右各扎—座大营。”之前去渡口探查的几名斥候这时赶回来禀报道。
“所有人把马蹄用布包起来!布匹不够就在自己身上扯!”
距离潞河驿渡口还有三里。如果那边的大顺军中安排伏地听声,两里之外就能听到张伯宗这支队伍的动静。
但把马蹄包起来,多少管点用。
可如果长距离奔袭,马蹄裹布会导致地面触感降低,反而不利于奔跑。
张伯宗他们往前冲了两里路后,没有发现任何前置的警戒哨、暗哨。
通过这—点,张伯宗判断潞河驿的大顺军,并不可怕。
前方—里外灯火通明,张伯宗突然伸手示意队伍停下,调转马头对着三百名弟兄。
“我们的目的是将对面的敌人吸引住、拖住,不是去无脑去送死!”
“今晚我要让你们见识什么叫以少胜多!”
三百名死士看着这位独眼龙张大人,今天从午门—直冲到现在,张大人的猛将本色让大家心服口服。
“现在!开始挖陷马坑!我数到五十个数,必须给老子挖完!违令者斩!—!”
刚才挖陷坑大家都累成狗,现在张将军又要我们挖坑!
但是“斩”字还没说完,三百名死士立刻跳下马开始挖了起来!
—边挖,—边在心里把张伯宗家里所有女眷都问候—遍。
“二!……三十……四十……五十!”
五十还没数完,三百个临时陷马坑已经挖好了!
所有人都在大口喘气,心脏快要炸裂,有的人感觉两只眼瞬间有无数星星在转动。
“想要活命就不要怕累!老子眼睛都废了—只,有没有哼过—声!”
“以后跟着老子混,跟着陛下混,升官、拿赏银也就是—句话的事!”
张伯宗—只眼睛在三百人中扫射了两遍。
“你!你!还有你!出来!”张伯宗连点三人。
三名死士越阵而出。
“报你们的名字!”
“李冬松!”
“沈富堂!”
“童学朋!”
“本将现在任命你们三人为百户,各自挑选—百人!”
三名新晋的百户大喜,很快挑选出了自己的兵。
“李百户!你部为诱敌之兵。立刻出发,全速冲撞渡口两处大营寨门位置,动静要大,等他们大部队上马出来围剿你部时,马上回撤到此地!绕过陷马坑后往东北五里处河边布防。”
“李百户!到达河边后,距离岸边半里处挖掘陷马坑!挖—百个!”
我艹!张伯宗你是不是有病啊,又要挖坑!你上辈子挖煤转世吗。
李冬松真的很想对着张伯宗破口大骂。
但是张伯宗这样安排肯定有他的道理!而且他这种带头冲锋,眼睛玩瞎—只、眉头都不带皱的家伙,还是不要招惹为好!
崇祯的选择并不多。北方基本打烂了,只能指望南方的大明官僚体系和军队。原计划去南京,但是去了南京,重新掌握军队、控制大臣和官僚,结局是难以预料!
当务之急,他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而且最好是骑兵。自己身边这支队伍,只有剩余一千多人了,还不是正规的骑兵。
以后要和建奴对决,要击垮数量庞大的大顺造反军队,像以前那样打守城战,绝对不行了。大明朝能否延续下去,必须学会打运动战、歼灭战。
正史中的大明军队为何越打越少,根源在于兵力的分散。辽东和东北的建奴、西北和中原腹地的李自成、流窜湖广和四川的张献忠,北边还要防止蒙古人趁火打劫。
四线作战,即便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复生,也是枉然。
最关键的是,自从洪承畴投降建奴后,大明真正能够坐镇一方的统帅级人才没有了。
建奴多尔衮、大顺李自成、大西张献忠、蒙古人诸部落,这四个敌人,最好要有四个统帅级人物来独当一面。
仓促提拔的张伯宗、顾玉川当然是将才,但未必能成为帅才。李若链以后要掌控锦衣卫,很多脏活累活他要干。高文采要辅佐太子南下。
在稀稀拉拉的火把照耀下,崇祯注意已定,他确定了他以后的人才战略: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只要有能力,要钱给钱,要女人给女人,要权力给权力。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这些仅仅是军事方面的考虑,要维持好一个王朝,做一个合格的皇帝,还要考虑民生,朝堂上也要有一批忠臣、能臣站在朕的身边。
要做的事情太多,可是我现在是一个逃命的皇帝,天下大部分人此时未必鸟我!没有稳固的朝堂、没有强大的军队、没有粮食和银子,谁会头铁跟你混啊!
崇祯身后,北京城模糊的轮廓渐渐融入黑暗之中,他们已冲出了五里多路。
“王承恩!传令全军,前方五里,就地休整!”
“李若链!命赵百户带领三百人马就地结阵,阻击追兵!”
德胜门外。
李自成在中军大帐中已经接到了崇祯出逃的消息。
他的愤怒已达顶点!
崇祯的出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明还在!
意味着他们这次围攻北京城的终极目标宣告失败!
崇祯一定掌握着大明历代皇帝攒下来的银子!
崇祯就凭两千多临时拼凑的骑兵,就能冲出北京城?几万人的大军,田虎和吴汝义是饭桶吗?
“速去广渠门传令!将田虎绑了!押送过来!”李自成吼道。
“传令李双喜率本部一万骑兵尾随追击!另传通州附近刘芳亮部,大军全力搜捕!”
“传令刘宗敏将军回来议事!”
“军师,接下来该如何?”李自成转身问宋献策。
“封锁各道城门、占据皇宫、关押明廷文武百官。搜查全城粮食,尤其太仓粮库和五品以上官员家中。另外,我军饷银告罄,需在京师就地征银。”
宋献策的智商还是在线的。他说的这几件事都很重要。
但这几件事,一般的人都会想到。军师的作用是发现关键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崇祯皇帝怎么办?”李自成有点不悦。
这个宋献策总是说一些正确的废话。如果崇祯的生死下落不确定,大顺军未来的方向都没法确定。
幸福的穿越大同小异,不幸的穿越各有各的不幸。
有的穿越者第二天注定就要死,不幸之至。
林孤帆证实他穿越成崇祯皇帝的时候,已经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
就在前一天,李自成率领大军包围了北京城。
历史记载,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他就上吊了。
所以,林孤帆只有一天的时间来面对两件事:
生,或者死。
很多穿越到崇祯皇帝身上的人都有大把时间来逆风翻盘,最不济也有七天时间。
但林孤帆只有一天时间。一天能干啥?
他既不是天纵奇才,也不是身强力壮的猛士,简直就是弱鸡一个。
他前世还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文科生!
屏幕前的看官老爷随便出来一个都可以用才华碾压他。
怎么办?怎样才能活下来?
“皇天后土你奶奶个腿,这那是穿越啊,这分明是要置我于死地啊。”
林孤帆独自坐在皇极殿的龙椅上,心中怒骂。
“干脆让我穿越到崇祯把绳子套到脖子上那一刻,直接双眼一翻、两腿一蹬、舌头一吐,岂不是要省事多了。”
何必再折腾一天!
城外的火炮声连绵不绝,李自成的大顺军正在攻城。
绝大部分侍卫和太监都被调到城楼上去守城了。
林孤帆,不,崇祯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大殿内感受着森森寒意。
小冰河时期的大明早春三月,北京城的天气冷得蛋疼。
李自成的大顺军将北京城围得水泄不通。
其中本部精锐有六七万人,还有陕西、山西一带投降他的明军约十五万人,加上随军家属,总人马超过三十万人。
在这种包围态势下,大明京城此时就是一座空城。
崇祯现在基本上就是孤家寡人一个,能打的军队都不在身边。
而且绝大部分文臣武将和太监都想他死、等着他死、看着他死。
李自成直逼京师的时候,三月四日,崇祯向各地统帅下达了进京勤王的命令。
宁远总兵吴三桂接到命令的时候,带领五万铁骑驻守在辽东宁远城,距离山海关不过一百二十里。
可这一百二十里他带队硬是走了十五天!
要知道他手下的军队,大部分都是骑兵!
当崇祯上吊完事儿后他距离北京城还有一百里!
一个字:绝!
而吴三桂的上司蓟辽总督王永吉,当时驻防遵化,距离北京城不足两百里。
不知道是当时勤王诏书有误,还是他故意错误解读,他出发的时候把宁远一带将近五十万的老百姓带在身边。
刘皇叔当年也才带了十几万百姓一起逃啊。
五十万老百姓拖家带口,外加行李口粮、锅碗盆瓢!
小朋友要换尿不湿,老头老太要拄拐杖,一天能走多远?
说白了就是用老百姓当道义借口,坐等崇祯被搞死。
又当又立!高,实在是高!
坐镇武昌的宁南伯左良玉号称拥兵八十万,接到勤王命令的时候的操作简直闪耀整个大明王朝和二十四史。
他接到命令后没有即刻发兵,反而拟定了一份出兵计划书,派人向京师先送计划书,打算等到朝廷批复他的出兵方案后再出兵。
大哥,皇帝都要被噶了,你出兵就完了,还要什么计划书?
要是当时大明有PPT这个东西,信不信他左良玉能以《论北上勤王拯救大明皇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题,写他个500P。
真的是绝绝子!
左良玉把走流程玩到极致。后世的很多流程大师估计都得甘拜下风。
蓟镇总兵唐通倒是急行军进京勤王,但是在居庸关和监军太监杜之秩一起投降了李自成,京师自此军心大乱!
来了还不如不来!
李自成兵围北京城的当日,城外扎营的京师三大营集体投降。
世受厚恩的英国公张世泽倒是想帮崇祯守城,可是京营提督、各路勋贵都不鸟他,鸟兽散。
崇祯为什么最后上吊?
因为他绝望!
因为他恶心。
他实在不想继续和这些人玩耍了。
明明有兵、有将,但是他们就是要他死!
大将黄得功倒不是有意看崇祯去死,他当时统兵在庐州一带,距离北京两千多里路。
当时李自成手下的刘芳亮统帅大军把河北和河南北部区域都截断了,六百里加急的驿站肯定不能用。
他接到勤王命令的时候,崇祯早已经死透了。
另外,要命的是,大明最能打的那批人基本都死绝了,还有的要么投降、要么无力回天。
一个月前,山西总兵周遇吉为阻挡李自成,在宁武关被大顺军乱箭射死。
一个月前,传说中武功堪比东方不败的大太监方正化前去镇守保定,临别告诉崇祯他根本就无力回天、只有以死报皇恩罢了。
五个月前,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潼关阻敌被杀。
两年前,勇冠三军的曹变蛟在松山战役中兵败被杀。
他死前率队冲击皇太极中军大帐,差点成功击杀皇太极。
稍后,蓟辽总督洪承畴投降皇太极。
五年前,大明战神卢象升带领五千人马被清军八万人包围。
监军太监高起潜带领大军在五十里外冷嘲热讽外加拒绝支援,卢象升壮烈殉国。
九年前,曹变蛟的亲叔叔,大将曹文诏率三千人被李自成近二十万的大军包围,兵败被杀。
有的人一手烂牌,特么的我根本就没有牌!
可是活着总比死了好,哪怕我是一名倒霉的穿越者,我也有权求生好吧。
可是真的无人可用、无兵可用啊。
林孤帆暗自叹息,他回想着后世看到的资料,试图找到一些可以利用的力量。
五城兵马司,也就是后世类似城什么管的那些人,早就脚底抹油了。
宫内上千名太监倒是上了城墙,可是连吃饭的粮食都没有,跑到市面上买粮食,手里一毛钱的银子都没有。
至于飞扬跋扈的锦衣卫,他们大部分人早都脱下飞鱼服混到百姓中等着李自成登基了。
他们的老大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早已和大顺军在暗中勾搭了。
好在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链忠心耿耿,此时正带领心腹弟兄在守城。
在各大穿越小说战力彪悍的腾骧四卫和御马监的骑兵,这个时候其实大部分人都战死了。
他们早几年都被陆续外调到陕西、河南、辽东,在一场又一场的野战中被大顺军、建奴杀光了。
最最要命的是,肆虐京师的鼠疫已经导致北京城十室九空!
即便动员全城百姓守城,可是久病之下,能上城墙的人大都眼冒金星、气喘吁吁、站都站不稳了。
这种时候的穿越是极其不人道的,也是荒谬和搞笑的!
……
林孤帆思绪万千,愁肠百结!
痛苦、纠结、抓狂、无语、无助、无力、恐慌,等等情绪霎时间涌上心头。
整个人都麻了。
也许这就是崇祯死前真实的心理写照了。
“皇爷,御马监留守宫内的一百名亲卫、勇卫营留下来的五十名军士已在殿外等候!”
一个略带尖锐的声音在大殿响起。崇祯诧异得抬起头看了下去。
大殿内除了崇祯本人外,还有一名随侍太监,低着头远远站着,也不知道叫啥名字。
刚才这段话肯定不是他说的。
崇祯又看向大殿门口,一名皮肤白净,中等身材的太监,正在大殿门口瞩目着他。
不用猜,这人一定是王承恩。
大伴王承恩、忠臣王承恩、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
一起上吊的交情!就问还有谁!
正史记载,最后在煤山上陪崇祯上吊的就是王承恩!
看到崇祯呆滞的样子,王承恩内心痛苦如刀割,他慢慢走向龙椅前,然后规规矩矩跪下来,满脸悲伤和绝望。
他在等待崇祯最后的决断。
“大伴,把李若链喊过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