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后续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后续

昆吾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玩我呢,你要穿越就穿越到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帝身上呀,再不济你给我弄个藩王也行,偏偏穿越到这位倒霉的皇帝身上了。”煤山一棵古槐树下,叶轩经过长达半个时辰的自我怀疑,终于接受了自己穿越的事实,而且还是天启七年,刚刚登基。说崇祯倒霉是因为他有重振大明之心,可却无重振之力。内忧外患朝臣糜烂,天灾人祸不断,挣扎了十七年后,大明还是亡了,他也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在叶轩看来,明朝就是被朱由检自己玩死了,虽然有些夸张,但他别作死,大明至少能多延续十几年。“来人,将这棵槐树砍了……算了,用铁链锁起来!”彻底清醒之后,叶轩本想直接砍了这棵古槐树,但想想还是放弃了。真要是想上吊,这皇宫内能吊死的地方太多了,锁起来也算是时刻警醒自己。一边候着的王...

主角:叶轩魏忠贤   更新:2024-12-20 11:3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其他类型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后续》,由网络作家“昆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玩我呢,你要穿越就穿越到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帝身上呀,再不济你给我弄个藩王也行,偏偏穿越到这位倒霉的皇帝身上了。”煤山一棵古槐树下,叶轩经过长达半个时辰的自我怀疑,终于接受了自己穿越的事实,而且还是天启七年,刚刚登基。说崇祯倒霉是因为他有重振大明之心,可却无重振之力。内忧外患朝臣糜烂,天灾人祸不断,挣扎了十七年后,大明还是亡了,他也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在叶轩看来,明朝就是被朱由检自己玩死了,虽然有些夸张,但他别作死,大明至少能多延续十几年。“来人,将这棵槐树砍了……算了,用铁链锁起来!”彻底清醒之后,叶轩本想直接砍了这棵古槐树,但想想还是放弃了。真要是想上吊,这皇宫内能吊死的地方太多了,锁起来也算是时刻警醒自己。一边候着的王...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后续》精彩片段


“玩我呢,你要穿越就穿越到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帝身上呀,再不济你给我弄个藩王也行,偏偏穿越到这位倒霉的皇帝身上了。”

煤山一棵古槐树下,叶轩经过长达半个时辰的自我怀疑,终于接受了自己穿越的事实,而且还是天启七年,刚刚登基。

说崇祯倒霉是因为他有重振大明之心,可却无重振之力。

内忧外患朝臣糜烂,天灾人祸不断,挣扎了十七年后,大明还是亡了,他也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

在叶轩看来,明朝就是被朱由检自己玩死了,虽然有些夸张,但他别作死,大明至少能多延续十几年。

“来人,将这棵槐树砍了……算了,用铁链锁起来!”

彻底清醒之后,叶轩本想直接砍了这棵古槐树,但想想还是放弃了。

真要是想上吊,这皇宫内能吊死的地方太多了,锁起来也算是时刻警醒自己。

一边候着的王承恩虽然不知道皇爷为什么会有这么古怪的命令,但皇爷的话那就是天,必须得执行,随即招来一名小太监低声吩咐了几句。

“还有十七年时间,大明基本盘还在,似乎还能拯救一下?”

叶轩吐槽完崇祯朱由检后,坐在一边的凉亭中陷入沉思。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改变不了现在的处境,那就努力的适应。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当一个昏君,或者暴君……再或者当一个明君!

“当昏君,那就再选几位妃子,每天过着君王不早朝的日子,享受十七年荣华富贵,倒也不枉来世间走一遭!”

“当暴君,那将魏忠贤的阉党、东林党、一些投靠建奴的人,都给杀了,甚至诛九族!自己死了也得拉这些人垫背。”

“当一个明君?改写大明结局,为大明延续数百年的国祚?”

昏君,暂时来看是不可能了,明朝十六位皇帝有十位是非正常死亡。

远的不好说,就说近的吧,崇祯的父亲光宗朱常洛,服用了太监进贡的大补药“红丸”后驾崩,时年38岁。

他哥哥熹宗朱由校,后宫泛舟,落水生病,服用“仙药”,暴毙而亡,时年23岁;

当昏君,说不定哪天就会被‘淹死’,危险系数太高,排除!

暴君?暂时看也不可能,没有兵权,杀几个文官还行,想全部干掉,估计还没有干掉他们,就会被他们干掉,也太危险,排除!

明君?天灾人祸不断,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奸臣作乱,没有兵权,政令都出不了北京城。

改革一定会触动官绅利益,一旦联合起来,想当明君改写历史,不如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昏君不行,暴君也不行,明君更不行,特么的,这是要逼死我呀,要不干脆……彻底躺平?能玩几年算几年?”

叶轩一脸颓然之色,实在开局就是地狱难度。

这局势别说是他,估计朱太祖和朱老四亲自来,前期都得小心小心再小心。

崇祯在位十七年,可以说是天要灭大明,大天灾从未断过,尤其以陕西、河南、湖广为最。

人祸,内部以李自成、张献忠两支起义为主,外部以建奴为主,席卷大半个大明,屠城数十次,数以千万计百姓死亡。

一想到数年后在中原大地上发生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悲剧,叶轩内心悲叹不已。

不远处的王承恩看着大明新帝脸上的表情从沉思到悲叹、从疑惑到颓然、再到愤怒,心中惊叹不已,眼中满是心疼。

眼前这位虽然贵为皇帝,可终究也只是一个毫无准备的十七岁的少年。

朝堂局势诡谲,大明内忧外患,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身上。

怒吼过后,叶轩平静了下来,愤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王承恩,朕登基多少时日了?”

“皇爷,您是八月二十四日继位,今天是九月十六,登基二十四天了。”

听着王承恩的回应,叶轩心中松了口气,但也无比的头疼。

按照历史的记载,这个时候,朱由检还没有开始对魏忠贤动手,也就是说魏忠贤及其党羽都还在。

魏忠贤这货就是把双刃剑,他若还在,东林党等文官集团就不敢太蹦跶,搞钱更是把好手。

头疼的是,魏忠贤这人就是个定时炸弹,天启帝驾崩的消息都敢隐瞒,崇祯登基英国公抬轿都敢阻拦,这就说明了这人心怀异志。

虽然说魏忠贤的权利来自皇权,想魏忠贤死也就是一道圣旨的事,但那是在皇权稳固的时候,现在的他发道圣旨可能都会被内阁驳回。

整个朝堂之上六部九卿大部分都是他的人,掌控着内阁、东厂、锦衣卫、司礼监、御马监和内操军,

这股力量随时都能将他炸成渣渣,这才是最难搞的事情。

叶轩记得,历史上的崇祯朱由检也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前期各种赏赐试探。

然后借助文官集团的力量,又用计将一万净军调出了皇宫,才一道圣旨将魏忠贤搞下台。

“一切都还来的及,我虽然没有外挂,但我看过《崇祯传》,知道未来的一些大事件和走向,

知道哪些是忠臣、能臣干吏,哪些是奸臣、庸臣。

再加上后世的一些知识和超出这个时代的眼界,这大明还是可以拯救一下的!”

叶轩喃喃自语,看着槐树,脸色坚定,心中怒吼。

“朱由检,安心的去吧,你的一切将由我叶轩来继承,从现在起,我就是大明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祯,朕在这里立下誓言:

你朱由检杀不了的人,我崇祯来杀,

你朱由检做不到的事情,我崇祯来做,

李自成、张献忠造反?那也要看朕给不给他们机会!

建奴屠我中原族人?那朕便屠了建奴,亡其种,灭其族!

八大晋商私通建奴,为其耳目?那朕便抄家灭族!

文人无知、无能、无耻,叛国投敌,那就杀他个天翻地覆!

……

一句话,天命在吾身,你朱由检做的了的我崇祯要做,你朱由检做不了的事情我崇祯更能做,

总之,朕要大明人人如君子,国无患,世有道!

未来有一天,朕要让瓦剌、鞑靼等部成为我大明的牧场,

让西蕃、吐蕃成为我大明的果园,

让缅甸、暹罗、安南成为大明的粮仓,

让东南沿海成为我大明的渔场,

让扶桑等地成为我大明的矿区。

八方来贺,万国来朝,为这大明再续三百年国运!”

崇祯说完,突然感觉浑身放松了许多,有了清晰的奋斗目标,浑身都是干劲。

朝升的太阳照射在叶轩的身上,整个人显的神圣无比。

现在的他要做一个圣君,暴君为表,明君为骨,昏君附带之。

从此,这大明王朝,他说了算。

至于说年号问题,他也没办法,按照礼制,新帝登基就要定年号,这都过去大半个月了,年号早就定下了,谁叫他穿越来晚了呢。

他要是早点来,他就选择内阁送过来的四个年号中的「乾圣」,多霸气的年号。

不过崇祯这个年号也还行,崇祯=重振,重振大明,寓意还行。

PS:现在是天启七年,崇祯的年号是第二年开始的。

崇祯转身看着朝阳下的紫禁城,再看看远处鳞次栉比的北京城,袅袅炊烟升起。

如果他不穿越过来,两年后,这里会被建奴包围,十几年后,一场鼠疫席卷全城干掉二十万人。

“现在我来了,从这一刻起,大明由我来守护!”

只是守护需要本钱的,宫内有魏忠贤心生异志,宫外有东林党欺上瞒下,民间有士绅结党营私出卖国情,再之外有虎视眈眈、亡大明之心不死的建奴等外敌。

如此复杂局势,一个处置不好,他就要追随皇兄去了,必须得先保证自己的安全才能谈其他事情。

思索了一会儿后,崇祯就想到了一个人。

只要有这个人在身边,别的不敢说,至少生命安全是有绝对保证的。


“陛下,臣有事启奏!”

一人从大臣队列中走了出来,崇祯扫了一眼,出声的是中极殿大学士施凤来。

“施爱卿请讲!”

“陛下,臣奉旨会同司礼监、工部、礼部、钦天监选择大行皇帝陵墓,目前确定为潭峪岭,陵墓规制取法庆陵,按规制需白银两百万两,请陛下示下!”

崇祯愣了一下,他穿越过来这两天一直在忙,都忘了天启帝的皇陵的事情了。

两百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他现在还搞不清楚,还不待他发话,户部尚书郭允厚就站了出来。

“陛下,国库库银不足两百万两,但马上就是九大边军发军饷的时间了,无力调拨。”

“郭大人,你这是对大行皇帝的藐视,臣请陛下治郭允厚藐视之罪!”

左都御史曹思诚站出来就是一顶大帽子扣了上去。

“曹大人,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暗示前线的将士们不行,这话传出去,不怕引起将士们的不满吗?”

……

“陛下,可否先从内帑拨款100万两先行动起来,然后再图其他?”

众人争论到最后,施凤来竟然打起了内帑的主意。

崇祯内心怒了,沉声问道:“施爱卿,现在京都大米多少银钱一石!”

被问到的施凤来懵了,现在上奏的是大行皇帝陵墓的事情,怎么扯到大米多少钱一石了?

他一个内阁辅臣哪里知道大米多少钱一石。

但皇帝问了,他又不能不回答:“好像是一两银子……臣……不知!”

“曹爱卿,你说!”

左都御史曹思诚懵了:“陛下,好像是一两一钱。”

“好像?哼!”

崇祯冷哼了一声,又道:“房爱卿,你说!”

吏部尚书房壮丽:“臣记得年初是八钱银子,现在臣真不知道。”

崇祯一连问了十数人,除了户部尚书没问,从吏部到督查院,再到通政司的老大被被问了个遍,更是重点关注了东林党的人。

问到最后,崇祯连爱卿也不用了,直呼其名。

“郭允厚,你来说!”

户部尚书郭允厚立刻道:“陛下,截止昨日,京都每石大米约为八百五到九百三十枚铜钱。”

“魏忠贤,你说!”

被皇帝点到名,魏忠贤出列:“陛下,糙米在780-850文铜钱每石,精米在900-950文铜钱之间浮动。”

崇祯心中快速的盘算着,明代一石约为120斤,一斤约为后世的一点二斤左右,换算下来就是后世的145斤左右。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大概能买155斤大米,后世一斤大米按2.5元算,一两银子购买力就是388块。

修个陵墓要200万两白银,也就是后世的七亿七千万,这得多大的工程?

后世的人工材料可比现在的贵太多了。

想想就知道,这中间肯定有很多贪了,但这种计算方式他没法和大臣们说。

PS:《明实录》记载,天启六年,也就是1626年,大米约为0.8两银子一石,考虑到又被党争折腾了一年,咱们就提高一些,网上说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60-800元,甚至更高,那是在其他年间,例如洪武初年0.25两银子一石,也就是一两银子买4石,约为600斤,那就相当于现在的1200块。

“方正化,派人去街上问问,速去速回,朕在这里等着。”

方正化应声后从后面出了皇极殿。

崇祯从龙椅站了起来,站在九层的平台上,冷冷的盯着下面的众大臣,足足过了一刻钟,崇祯才出声。

“你们是不是以为朕在大题小做?”

“臣等不敢!”

看着黑压压跪下去的一大片大臣,崇祯直接暴走了。

“你以为你们这么说,朕就不知道你们在心中暗骂朕?”

“你们天天喊着要为大明社稷死而后已,可你们自己看看,连日常吃的粮食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

是不是觉得你们是朝廷的部院重臣,这些民间百姓应该关心的东西跟你们无关?

百姓最关注的是什么,一日三餐能不能吃饱,这就是粮食。”

“吏部,朕且问你,各地知县若是不知道本县的粮食价格,又怎么专心为百姓考虑?”

“工部,你们都不知道粮食价格,怎么招人干活?

是不是觉得国家的工程,反正是各地签派的,给多少都可以?你们考虑过一个百姓的付出与收获了吗?”

“礼部,你们管着天下读书人,这群人天天喊着圣人,不知农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百姓疾苦,谈何为百姓谋福利?”

“户部,你们掌管天下钱粮、经济命脉,若是连粮食价格都搞不清楚,如何去调运?

若是某地发生天灾,你们如何能快速的安排赈灾方案?拍脑袋决定吗?”

“还有刑部和兵部,你们是不是觉得和你们没关系?”

“现在边军的饷银是每年18两银子,现在的18两银子能和十年前的18两银子相比较吗?将士家里吃不饱,如何会全身心的保家卫国?”

……

“北宋范文正公都说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你看看你们,连粮食价格都不知道,你们忧哪门子的民?”

“想想我太祖为什么要造反?还是不是因为要有口饭吃,要活下去!”

“你们非要等到有一天,外有后金带兵进入关内肆意掠夺,无数同胞被杀,内有百姓起义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吗?”

“非要等到有一天,北京城破,你们都被敌人杀死,你们做个亡国之臣,朕做个亡国之君吗?

若是有那么一天,朕拼个鱼死网破,也要在死之前将你们九族诛杀个干净!”

崇祯逮着众大臣一顿怒骂,虽然他说的这些有些理想化和牵强,但不妨碍自己喷他们。

两年后李小哥为什么暴走,短时间召集了百万兵,还不是因为百姓吃不饱肚子。

如果能吃的饱,谁愿意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去起义?

谁是皇帝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能吃饱、能穿暖,爱谁谁。

他为什么来了,没有安排人去将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个在几年后席卷了大明西北方的起义者?

解决不了饥荒问题,杀了这两个,还有无数个人站起来。

“陛下,共计调查了12家米坊,所得价格均和户部尚书郭大人、东厂提督魏大人所说价格一致,这里是米坊老板画押的保证书!”

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方正化派出去的人回来了。

崇祯看着呈上来的清单,暗自点头,果然没有看错人。

清单上标注了京都四个方向的,每个方向三家,店铺位置在哪里,老板姓什么,糙米和精米的价格,最下面还有米坊老板摁的手印。

“你们有没有什么要说的?朕给你们个反驳的机会!”


声音之悲切、绝望,让人闻之落泪。

“郭爱卿,你先起来!”

崇祯看着跪在地上、脸色凄苦的户部尚书郭允泰:“其他人呢,有没有其他的提议?”

“施凤来,你是内阁辅臣,你来说说?”

被点到名字的施凤来心中一惊,脸色有些凄苦:“陛下,臣……”

施凤来正准备说什么,李若涟突然闯进了皇极殿内,语气急促道。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大胆!”

看着李若涟闯入皇极殿内,礼部尚书孟绍虞怒喝了一声:“李若涟,你可知朝会时,未经宣召,任何人不得随意入皇极殿?”

崇祯也是眉头一皱,但他深知李若涟为人,若不是有重大事情,绝对不会在朝会的时候带刀冲入皇极殿内的。

“李若涟,你说!”

“陛下,刚刚锦衣卫接到消息,国子监前的广场上有数百名学子聚集,大肆批判朝政,弹劾东厂提督魏大人等人,还说……”

“但说无妨!”

“还说陛下昏庸,自毁长城,斩杀直言劝谏的忠臣,以后谁还敢纳谏……”

李若涟复述完后,众大臣瞬间浑身一哆嗦,这么说陛下,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崇祯猛然站了起来,走到九层品台边缘,盯着李若涟:“可查清是哪些人?”

“陛下,具体人员名单暂未查清,但从目前得知的消息看,都是江南在国子监的贡生、秀才。”

众人一听李若涟的汇报,眼中若有所思。

崇祯双眼眯了一下,他现在知道为什么李若涟不顾朝会来急报了。

明朝自朱元璋时期重武轻文,还颁布了一条没有军功就不可以加封爵位的制度,断绝了所有读书人加封进爵的机会。

但还是给读书人一些特权,从秀才开始,可以免服兵役、免缴公粮、用婢女、法律优待、穿衣服方面有特权、避免下跪。

特别是法律优待这一条,明初规定即便是犯了死罪也可以特赦三次,虽然后来取消了这条律令,但还是有优待。

例如不能随便抓了审问,也不能用刑法,即便想处罚也得先撤了头衔才行。

“李若涟,带人将这群人都给围起来,不许放走一个,若是敢反抗者,杀无赦!”

崇祯冷冷的吐出了一句命令。

随即看向群臣:“走吧,在这皇极殿内待久了,咱们出去透透气!”

“陛下,您要去国子监?”

成国公惊呼道:“陛下,宫外不安全,这……”

“这什么?”

崇祯豁然转身,眼光灼灼的盯着出声的成国公:“在这北京城之中,难道你们这么多武将都护不住朕的安全吗?”

面对着皇帝如此压迫的眼神,成国公硬着头皮道:“陛下,请给臣半刻钟时间准备。”

说完便朝着一边的勋贵道:“新乐侯、武定侯,你二人速去京营调一千精锐前来护驾!”

两人应声离去,崇祯站在皇极殿门口:“车驾司不用准备銮驾,用龙撵就行。”

等了半刻钟后,抬脚便出了殿门,众大臣对视了一眼,无奈的跟了上去。

跟在崇祯身后的众大臣表情不一,除东林党外的其他党争的大臣眼中皆是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

都是人精,这群学子的把戏他们一眼都看出是东林党安排的了。

东林党的一群人脸色阴沉无比,好死不死的刚好遇见陕西民变的事情,而且还被皇帝知道了。

刚刚就干掉了许多的大臣,皇帝正在怒头上,这不是正撞上枪口上了吗?

“闪开,都闪开!”

李若涟得到命令,带着一群锦衣卫冲到了国子监外的广场上。


“陛下,当时内阁只是接到巡按御史的奏疏,只是聚集了数百的难民,当地官府有绝对的能力处置,内阁票拟了,司礼监也批红了……”

“闭嘴!”

崇祯直接暴怒的打断了黄立极的解释:“当时是当时,你们票拟过后就不跟进结果了?那要你们内阁做什么?

黄立极,你身为两朝首辅,怠慢本职,有负圣恩,以至于让民变扩大,太让朕失望了,

来人,将黄立极打入督察院监,由督察院和大理寺彻查,待民变结束后再行定罪!”

“周应秋,你身为吏部尚书,陕西巡抚、三边总督如此昏庸老朽,面对此等军国大事不上奏,你们吏部就是如此考核的?你说说,陕西巡抚该如何治罪?”

“胡兄,不是兄弟不帮你,只是这种情况下谁帮你谁都会被陛下拉出去砍了,你放心,事后兄弟一定给你多烧点纸钱,让你在那边继续当个富家翁。”

被点到名的吏部尚书周应秋出班,心中默念了几句。

随即狠声道:“陛下,按大明律,地方若有灾害,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者,处极刑。”

周应秋说完,不再出声,满朝的大臣们也没人敢替胡延宴求情,毕竟死道友不死贫道。

“周应秋,立刻彻查陕西官员,如有瞒报、漏报者,一律杀无赦!若有与盗同流合污者,抄家诛三族。”

崇祯说完,也不管周应秋的回应,目光冷冷的盯着兵部尚书崔呈秀。

“崔呈秀,驿站归属兵部车驾司,驿卒叛逃,公费私用,关卡如儿戏,如此重要的设施,你该当何罪?”

“陛下,臣有罪!”

崔呈秀跪倒在地:“陛下,现在驿卒大部分都是驿站附近的百姓,任务繁重,且欠饷严重,据臣所知,不少地方欠饷银多达三年,

加之地方天灾颗粒无收,驿卒只能叛逃,这……这非臣所能及!”

面对崔呈秀的回答,崇祯沉默了,崔呈秀说的是事实。

驿卒、军士为什么会叛逃?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没饷银再加上吃不饱、任务重、处罚重,傻子才不逃呢。

“罢了,此事你虽没有主要责任,但负有失察之责,降为兵部左侍郎,暂领兵部,若是再有类似事情,朕砍了你的脑袋。”

不待崔呈秀谢恩,崇祯怒喝道:“田尔耕,你身为锦衣卫指挥使,陕西灾情如此严重,以至于民变……田尔耕,人呢?”

怒喝到一半的时候,发现田尔耕没有出班跪倒。

一边的王承恩低声道:“皇爷,田大人前段时间因为陈德润的事情被廷杖二十,伤了筋骨,没能来上朝。”

崇祯愣了一下,都被气糊涂了,把这事都给忘了,但下一刻再次暴喝了起来。

“只是伤了筋骨,又不是死了!”

“既然他那么喜欢休息,那朕就让他休息个够。”

“来人,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懈怠职责,以至于陕西境内民变频发而不知,贻误军国大计,将田尔耕革职、打入诏狱,没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探视。”

殿中一些大臣眼中闪过一丝的幸灾乐祸,田尔耕完了。

……

又是两刻钟过去,崇祯才停止了追责。

一次朝会竟多达二十几人被批,六部九卿中有一半都被降职或被罚俸。

也不知道皇帝是不是有意的,阉党、东林党各占了三分之一,其余的齐党、楚党等也都被z干掉了一些。

“好了,诸位爱卿都说说这事怎么处理?”

过了好一会儿后,崇祯平静了下来,开始处理善后的事情。


“围起来!”

“胆敢反抗,杀!”

铿……锵……

众锦衣卫长刀出鞘,在阳光下明晃晃的扎眼睛,瞬间让吵杂的广场安静了下来。

“你是谁,我们是……”

“来人,拖出去,掌嘴二十!”

李若涟怒喝一声,两名锦衣卫上前,跟抓小鸡一样的将出声的人拖了出去,随后朝着嘴巴扇了下去。

李若涟手下的锦衣卫不同其他千户下的锦衣卫,个个都是虎背熊腰,手掌跟蒲团一样,一巴掌下去,出声的人就惨嚎了起来。

此等惨样被其他学子看到了,有数人忍不住又出声。

李若涟也不惯着,有一个算一个,直接抓了就打。

有功名在身又如何,有陛下撑着,谁怕谁呀。

数十个学子打完后,躺在地上哼唧着,一是疼的,二是如此公众场合被打羞耻的。

被数百锦衣卫长刀指着,这群上可骂天子,下可骂小摊小贩的读书人慌了神,想出声但看着地上躺着的数十人又不敢动。

等待是漫长的。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阵整齐的步伐从远处急促而来,隐约夹杂着兵器与盔甲的碰撞声。

整个国子监被戒严了。

又过了一个刻钟后,骚动再次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远处龙旗招展。

看热闹的、数百学子心中一惊,皇帝来了。

果然,心中想法刚落,便听见尖锐的陛下驾到的声音,众人齐刷刷的跪下,连那些躺在地上哼唧的学子都不例外。

山呼海啸般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响起。

崇祯下了龙撵,方正化和李若涟护在左右,扫了一眼后便走到了数百学子面前,冷冷的盯着众学子。

“除了集会的学子,其他人都起来吧!”

跟过来的大臣们一听崇祯的话,立刻就升起‘这群人’完了的念头,跪着的数百学子也是心中猛的一突。

“谁组织的集会?”

“学生海盐县贡生钱孺林参见陛下!”

“为何要集会?”

到了这份上,钱孺林也豁出去了,一咬牙,站了起来朝着崇祯怒吼了起来:“为钱公等人鸣不平,劝陛下亲贤臣远小人。”

“放肆!”

方正化怒喝,伸手抓住了钱孺林的脖子,跟提小鸡一样将他提了起来,钱孺林脸色涨红,双手抓着方正化的右手,两脚在空中乱晃。

“方正化,放他下来,让他继续说,朕倒是要看看他怎么为钱谦益等人鸣不平的。”

方正化直接将钱孺林掼到地上,巨大的冲击力让钱嘉徵好一会儿才站了起来。

“陛下,钱公弹劾客氏,证据确凿,您为何杀了钱公等人,如此敢直言劝谏之人,您都杀了,以后谁还敢进谏?”

崇祯笑了:“是他们自己要死谏的,朕只是成全了他们而已。”

“死谏死谏,冒死进谏,不是真死。”

“冒死那是有可能死,那朕将这个机会放大了,行不行?”

“如果只是嘴上说死谏,其实又不想死,以此来博名声,那就是欺君之罪,一样是死罪。

你们天天喊着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朕真杀了,你们又在这里叽叽歪歪,真当朕没脾气吗?”

“你……”

“还有你说的亲贤臣,远小人,朕倒是要问问你说的贤臣是谁?钱谦益吗?

你知道什么叫做衣冠禽兽、外君子内小人、道貌傲然、表里不一吗?钱谦益就是。”

崇祯一席话瞬间激怒了钱嘉徵等数百名书生,正准备暴怒的时候,李若涟一挥手,一边看着的锦衣卫也不惯着,长刀直接架到了附近学神的脖子上。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