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从1845年开始搞事情无删减+无广告

从1845年开始搞事情无删减+无广告

江南烟雨秀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海国图志说起来也是凑巧,在场的几人中,除了康以泰是南海人,其他则都是番禺人,不过换个思路来思考也很正常,因为越秀山本身就位于番禺,学海堂自然也就汇聚了番禺士林的众多名士。几人在院子里围炉品茗,高谈阔论,除了一些学术上的问题,更多还是关于当今天下局势的变化。谭莹沉吟道:“如今我看广右城内夷人众多,且行事多有嚣张,怕是取祸之道。”陈澧也点了点头,道:“夷人自持武力,可横行龙国,自然别无顾忌。”在场众人没有一个是傻瓜,他们对于局势的判断也都出奇的一致——那就是鸦片之战所造成的流毒已经越演越烈,G州百姓对于洋人的态度也越发仇视,而随着这些洋人进一步在广右活动,恐怕将来还会闹出乱子来。当然,对于谭莹、陈澧、杨黼香等人来说,他们了解到的内情并不...

主角:赵源赵志   更新:2024-12-19 13:5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源赵志的其他类型小说《从1845年开始搞事情无删减+无广告》,由网络作家“江南烟雨秀”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海国图志说起来也是凑巧,在场的几人中,除了康以泰是南海人,其他则都是番禺人,不过换个思路来思考也很正常,因为越秀山本身就位于番禺,学海堂自然也就汇聚了番禺士林的众多名士。几人在院子里围炉品茗,高谈阔论,除了一些学术上的问题,更多还是关于当今天下局势的变化。谭莹沉吟道:“如今我看广右城内夷人众多,且行事多有嚣张,怕是取祸之道。”陈澧也点了点头,道:“夷人自持武力,可横行龙国,自然别无顾忌。”在场众人没有一个是傻瓜,他们对于局势的判断也都出奇的一致——那就是鸦片之战所造成的流毒已经越演越烈,G州百姓对于洋人的态度也越发仇视,而随着这些洋人进一步在广右活动,恐怕将来还会闹出乱子来。当然,对于谭莹、陈澧、杨黼香等人来说,他们了解到的内情并不...

《从1845年开始搞事情无删减+无广告》精彩片段


海国图志

说起来也是凑巧,在场的几人中,除了康以泰是南海人,其他则都是番禺人,不过换个思路来思考也很正常,因为越秀山本身就位于番禺,学海堂自然也就汇聚了番禺士林的众多名士。

几人在院子里围炉品茗,高谈阔论,除了一些学术上的问题,更多还是关于当今天下局势的变化。

谭莹沉吟道:“如今我看广右城内夷人众多,且行事多有嚣张,怕是取祸之道。”

陈澧也点了点头,道:“夷人自持武力,可横行龙国,自然别无顾忌。”

在场众人没有一个是傻瓜,他们对于局势的判断也都出奇的一致——那就是鸦片之战所造成的流毒已经越演越烈,G州百姓对于洋人的态度也越发仇视,而随着这些洋人进一步在广右活动,恐怕将来还会闹出乱子来。

当然,对于谭莹、陈澧、杨黼香等人来说,他们了解到的内情并不算多,看待这件事也只能到这一层。

一旁的康以泰知道赵源对这些夷务非常精通,便主动道:“秀山,不如你也说说。”

赵源轻轻点了点头,道:“几位先生所言有理,我今日不妨做一次大胆猜测,将来夷人恐怕在十年左右还会卷土重来,再侵龙国。而这一次侵入,绝对没有上次那么简单。”

赵源所说的,正是发生在历史上的第二次鸦骗战争,发生的时间正是在1856年。

当然,对于赵源的话,其他人则都是模棱两可,静静等待着赵源的分析。

实际上,赵源也有相应的理由,他沉声道:“先前夷人入侵我龙国,表面原因是鸦片贸易,而实质上则是因为我龙国长期对其形成贸易顺差,西人需要我们的茶叶、瓷器还有生丝,他们只能拿银子来买,可是他们能对我们形成大规模输出的商品却只有鸦片,长期以来这种贸易结构出现了失衡,导致西方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龙国。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急需打开龙国的市场。”

他继续道:“在上次英夷取得了胜利后,他们就开始了加快在龙国倾销商品,像最主要的洋布,光是依靠价格战就冲垮了松、太一带的布市,导致当地很多人已经无纱可纺,即便织出来的布也很难卖得出去。”

对于生意上的事情,众人所知不多,唯有康以泰担忧道:“倘若如此,那些以纺纱为生的小民,又该如何过活呢?”

赵源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洋布质优价廉,大肆入侵的结果,就是无数纺纱小民失去生计……他们对洋人抱有敌意也是理所当然,冲突也在所难免。”

赵源继续道:“还有一点,上一次英夷自持武力打开了我龙国国门,攫取了大量利益,可是在这些贪得无厌的洋人们看来是不够的,他们知道大青的虚弱,也势必会在贪欲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再次开战.”

杨黼香感叹了一声,“国事艰危至此,确实令人难以预料。”

陈澧沉吟道:“朝廷当有所变革才是。”

谭莹却摇了摇头,道:“当今朝局昏昏沉沉,守成之世,治尚综核,而振敝举衰,非拘守绳墨者所克任也。”

这番话说得一般人就听不太明白,但是在场众人都是聪明之辈,自然明白这番话指的是谁。

意思主要说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当年的军机处领班大臣曹振镛,另一个就是现任军机处领班大臣穆彰阿。

对于前者,世人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评价。

“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毋庸。八方无事岁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大家襄赞要和衷,好也弥缝,歹也弥缝。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流芳后世更无穷,不谥文忠,便谥文恭。”

意思很简单,多磕头,少说话,不做事,活成了一个真正的泥菩萨一般的人物。

而后者穆彰阿跟曹振镛在不作为这一点上出奇的相似,都属于那种庸庸碌碌之辈,也坐视大青国势越发衰弱。

指望这样的人变革?那简直是痴人说梦了。

说到这里,话题便有些深了,也有些忌讳,便都住口不语了。

赵源却是微笑不言,他深知大青的根本弊政在于以旗驭汉,自然无法发挥最大的战斗力,而这一点压根是无法改变的,况且朝廷压根就没有被第一次鸦骗战争打痛,现在谈变革还为时尚早。

通过这段时间的谈吐,赵源的见识已经给陈澧、杨黼香以及康以泰带来了相当高的震撼,所有人都在心中给赵源贴上了一个标签,那就是此人是一个不弱于魏源的人才。

几人一直聊到夤夜,谭莹和陈澧这才各自散去,而杨黼香送赵源和康以泰出来时,沉吟道:“秀山,今日你的那些话,可切勿在外人面前提起……终究有些忌讳,于你功名有碍。”

一旁的康以泰眉头微微一皱,正准备开口反驳时,却发现赵源轻轻扯了扯他的袖子,示意他不要开口,便住嘴不说了。

“多谢黼香兄,小弟也是一时口快,绝不会在外人面前这么毫无遮拦。”

杨黼香微笑着点了点头,“秀山,你的前途甚为远大,为兄也只是担忧你因言获罪,那就不值当了。”

等杨黼香转身离开后,康以泰这个直肠子便开口道:“秀山,你说得有道理。”

赵源笑道:“黼香兄所言有理,这些话咱们放在心里就好,还是不要讲出来的好。”

康以泰点了点头,他性子直爽,但是也分得清好赖。

等赵源回到住所中时,高从哲已经呼呼大睡,而他的床头则放着一本书。

赵源走上前去,翻开书封,只见上面写着四个大字。

海国图志。

这个高从哲,还真是有点不服输呢。

赵源摇了摇头,他反而有些欣赏这个舍友,尽管学海堂收录过许多外界的书,但是魏源的这本书才写完没有几年,还真不是那么好找。

赵源拿起这本书,简单翻阅一番,便发现其中有不少错处。

不过这也很正常,魏源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相比起同时代的其他文人而言,已经算得上非常开明。

根据后世历史记载,《海国图志》在国内的影响力其实相对比较一般,但是传到了岛国以后,反而对岛国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推动了岛国的鸣智维新运动,被称之为岛国的“不龟手之药”。

所谓的不龟手之药,取自《庄子·内篇·逍遥游》,意思指的是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

赵源微微叹了一口气,脸上带着几分落寞。

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可是却惊讶地发现,眼下的确处于大变革的前夜,可正因为如此,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开始出现转变,甚至是作为接触外来事物前沿的G州,同样蒙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纱。

倘若现在是1895年,这层纱可谓是一捅就破。

可现在是1845年,也就意味着这层纱厚如墙砖,硬若金刚。


凡事讲究跟脚

“上帝啊,您真的是一个精通机械的天才。”

亨得勒毫不犹豫地表示了赞赏,继而表示道:“有了这么精密的图纸,应该很快就能做出样品来,我至少在目前可以判断,它已经远远胜过了我见过的所有自行车。”

与后世单车满大街不同,大青朝并没有自行车这个东西,亨得勒也是在西方看到过类似的玩具,之所以说是玩具,是因为它还不具备足够的实用性。

而赵源上面画出来的自行车,似乎已经变得十分完备,如果能够通过测试,则有可能对其进行广泛的推广,至少在西方会引起相当的购买热潮。

原因也很简单,在1845年这个阶段,人类十分缺乏一种足够广泛且廉价的交通工具。

尽管在这个时代里,人类已经发明出了由蒸汽驱动的汽车和火车,但是蒸汽驱动对于汽车而言,始终不够轻便,它的功率体积比、功率重量比都太低,以至于蒸汽汽车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人类在这个阶段,依然十分依赖于马车出行。

但问题就在于,马车出行是一种相对而言非常昂贵的方式,其成本对于普通人而言难以接受。

而问题就在于,由于工业革M的发展,人类对于出行的需求变得更加频繁和激烈,亨得勒正是以此判断出,赵源的自行车一旦推出后,势必会成为许多普通老百姓的首选。

赵源对这一切自然是非常了解,他比亨得勒更加清楚自行车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个极为广阔的蓝海市场,甚至可以说在一定时期内,根本不会有足以威胁到他的竞争对手。

“亨得勒,我准备投资建造一座自行车工厂,但是在此之前,我需要寻找一位足够聪明的机械师。”

赵源虽然已经画好了图纸,但是怎么去实现最关键的链条、滚珠轴承,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是纸上谈兵还不够。

亨得勒皱了皱眉头,他轻声道:“滚珠轴承工艺已经出现,相信还是能找到相对应的人才,但是链条可能还要试一试。我会尽力去寻找这样的人才。”

赵源轻声道:“这件事不着急,先慢慢找,另外想要生产足够实用的自行车,橡胶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在1845年,人类已经足够清晰认识到橡胶的重要性。

像1736年,筏国科学家康达敏就出版过一本书,名为《南镁洲内地旅行记略》,该书中就详细记载了橡胶的产地、采集方法以及利用情况,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到了1839年,橡胶硫化技术被镁国人碴里发明后,橡胶解决了温度高时发软变黏和温度低发硬变脆的问题,于是橡胶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赵源将橡胶用车轮上的想法也并不稀奇,在原本历史上,同在1845年,一个叫汤姆森的人便发明了充气橡胶管,还将它套在了马车上,来解决马车的震动问题。

但正因为如此,橡胶这种相对稀缺的资源也变得越发昂贵起来,全世界也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培育橡胶树,目前仅有的橡胶资源几乎都来自南镁。

赵源一想到这里就有些头疼,他虽然知道东南雅很适合种植橡胶树,但是这件事还没有正式开始,而龙国本土更是不产这玩意。

有问题,赵源也只好找亨得勒解决。

“橡胶的未来前景非常好,所以我们不能一味依靠国外的资源,我们必须寻求在G州本地种植橡胶,所以亨得勒,你还需要帮我找到一个种植橡胶的人才,最好能够再找到一些橡胶树种子。”

亨得勒也感觉到有些棘手,他沉声道:“我会先给朋友们写信,让他们也帮忙寻找,只是这件事在短时间内怕是难以解决。”

赵源继续道:“没关系,前期的橡胶需求可以派人先去收购,但还是需要同步种植一些橡胶,这个肯定是不会亏的。”

一直到后世贰战期间,橡胶资源始终都是相当珍贵的工业财富,并不用担心销路。

从自行车道橡胶,看似有些不着边际,可实际上却反映了工业的发展趋势。

亨德勒十分看好赵源的判断,道:“源,你放心,我会做好这件事。”

赵源继续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将会留在学海堂,如果有事情,可以派人去学海堂找我。”

亨德勒摇摇头,道:“源,以你的学识水平,完全没有必要去参加这个中式学堂。对你来说,这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赵源微微一笑,道:“亨德勒,你不懂。龙国人讲究的是一个跟脚,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身份,那么无论我做出什么样的成绩,都很难得到宗族以及士林的接纳。龙国人,很难容纳一个异类。”

亨德勒若有所思,道:“源,我明白了。”

赵源继续道:“亨得勒,虽然你手上的事情已经不少,但是还有一件要紧事需要你来安排,那就是在近期联络丽如银行在广右的代表,我希望能够跟他见面。”

“丽如银行?”

亨得勒点了点头,“没有问题,我知道他们今年在广右开设分行,找到相关联系人应该不难。”

赵源摆出一副老成的模样,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亨得勒,接下来有很多事情需要你来做,但是我也绝对不会亏待你——你应该能看得出来,我绝非只是依靠着赵家的势力来做一些事情,将来给你的回报也绝不仅仅只是每年一百五十两白银。”

亨得勒眼睛顿时发亮,这个千里迢迢来到东方的鹰国医生,也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缓缓开口道:“源,你真的很特别。”

在临行前,赵源交给了亨得勒五百两白银,因为接下来很多事情都需要花钱来解决,当然这也是对亨得勒的一次考验——倘若他携款离开广右,那么赵源也仅仅只是损失五百两银子,而不需要在这个人的身上花费更多精力。

反之,如果亨得勒经得起这次考验,则说明此人的确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才。

临行前,亨得勒已经约定,明日会将那两个西方人才送到赵家来,等到赵源见过这二人之后,到时候机器厂的投建工作便要正式拉开帷幕。


赵源笑道:“实际上,这就是汇丰银行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风险在我们的身上,而非丽如银行身上。”

罗伯特沉思了片刻,摇头道:“那么,你为什么又会找到我们呢?”

言外之意,你既然有这个方案,那就可以直接去干啊。

赵源沉吟了片刻,道:“实际上,我并不是没有这么思考过,但是有两个问题,第一,赵家以及赵氏商行给我提供的背书能力有限;第二,龙国有一句古话,叫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丽如银行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代表鹰国。”

罗伯特一愣,道:“可是,你们的人不是很排斥大英帝国吗?”

“不不不,底层老百姓对鹰国十分排斥,可上层却不是这样,他们会抽鸦片,会用洋布,自然也不会拒绝能给他们带来利益的丽如银行,反之如果是我自己单独干,那么他们反而会有许多不必要的担忧和怀疑。”

听到这番话,众人都为之一愣,听上去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罗伯特沉声道:“我可以答应你的合作要求,但是原来的条件不够,你不光需要给我们提供至少一百万鹰镑的现金流,还需要让我们入股,五成。”

“呵呵,五成是不可能的,我不会放弃对汇丰银行的控制。否则这项合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赵源摇了摇头,伸出了一根手指头,道:“丽如银行注资十万鹰镑,可以获得25%的股份。”

罗伯特也摇头道:“赵,一个仅仅只停留在纸面上的汇丰银行不值这么多钱。”

按照赵源的算法,现在的汇丰银行价值四十万鹰镑。

“实际上,我会向汇丰银行同样投资十万鹰镑,而且我可以再让一步,三成。”

赵源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当然,我也不是一定要跟丽如银行合作,实际上,还有沙逊洋行对这块业务也会很感兴趣,不是吗?”

南洋宋氏

听到沙逊洋行这个名字,罗伯特的面色变得难看了几分。

实际上,相对于刚刚进入G州的丽如银行而言,沙逊洋行在龙国的经营时间相对更久,根基更加稳固,甚至可以说,鸦骗战争的背后便是沙逊洋行联合在茵妒以及在鹰国的犹太商人努力的结果。

像东茵妒公司在对龙贸易中的垄断特权,也是在沙逊洋行的努力下被鹰国政府废除,而沙逊洋行所出售的鸦片更是占到了对龙输送鸦片贸易总量的五分之一,堪称是臭名昭著。

赵源当然不会选择跟这样的势力合作,这只是他逼迫罗伯特的手段。

果然,罗伯特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摇头道:“沙逊洋行贪得无厌,他们的吝啬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你不会从他们那里拿到更大的好处。”

赵源坦诚地点头,他沉声道:“没错,我始终都希望跟丽如银行合作,若非无可奈何,绝不会跟沙逊联手。”

他摊开手掌,继续释放诚意,“罗伯特,我可以继续让步。咱们不妨来一次对赌如何?汇丰银行将在明年六月份之前,完成一百万鹰镑等额的存款,可以支借给丽如银行使用,如果我们不能完成这个目标,汇丰银行将会以十五万鹰镑回购这30%的股份。如果能完成,汇丰银行则以一鹰镑的价格,回购5%的股份,如何?”

罗伯特摇了摇头,道:“如果没有抵押,我该怎么相信你?”

“哦,罗伯特,你不能这么贪婪。”


“噤声。”

一道声音从木屋的角落里传来,他的声音显得有些虚弱,但是手中的铁剑却异常稳定,让赵源丝毫不会怀疑对方的身手。

赵源感受着脖子上的冰凉触感,闻着屋子里的血腥味道,一瞬间甚至感觉这是一个圈套——但是他很快就打消了内心的怀疑,因为刚刚要不是他拒绝何平,估计这时候就是何平先进木屋,说明这很有可能是一个巧合。

生死关头,赵源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开口道:“这位好汉,你放心,我绝不会呼救。你若是想要一些什么,我也可以尽量满足你。”

“呵呵,看样子你的身份还不一般。”

那人轻轻咳嗽了一声,有气无力道:“可是,我不相信你。”

赵源不敢动,他吞下一口唾沫,大脑疯狂运转,道:“我跟你无亲无故,也无仇无怨,没有必要害你……为了表示诚意,我可以告诉你我的身份,我叫赵源,是本地赵家的小少爷,我很在乎自己的性命,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呵呵。”

那人轻笑了一声,他用力喘息了一声,道:“我可以不杀你,但是你必须为我做两件事情。”

“请好汉吩咐。”

“第一,派人送来一些吃喝,还有一些伤药,禁止任何人靠近这里。”

“没问题。”

“第二,两天后我会离开这里,在此之前不得向任何人透露我的行踪,在我离开这里之前,你也只能待在这里。但是你放心,郑某绝非出尔反尔的小人,只要你做到这两点,绝不会伤害于你。”

还好,要求不过分。

赵源果断点了点头,道:“我可以答应你的要求,但是你得容我跟外面的人说一声,要不然他们会起疑心。”

的确,赵源进了木屋竟然就站在门口一动不动,众人又很难透过缝隙看到房间里发生的情况,已经开始呼唤赵源了。

那人点了点头,示意赵源转过身子去,至于他手中的长剑,则始终距离赵源的身体不过一寸距离。

赵源看向了众人,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逃跑的想法,先不说能不能从对方的剑下逃走,可是光眼前这么几位,真要打起来估计加一块都不够对方杀的。

“我准备在这里住两天,你们去准备一些食物和水送过来,另外再去找一些金疮药来,切记不可告知他人。”

赵源望向众人,眼神中透露出几分警告的意味,很快就让众人发觉了端倪——赵源的身后出现了一柄铁剑。

赵富贵顿时一急,便下意识打算掏出火铳去拼命,却被赵源眼神中的严厉给劝退,他继续道:“赶紧去,听到没有?”

亨得勒已经意识到了不妙,他点了点头,对着众人道:“咱们听少爷的,赶紧走,不能声张。”

等到确认众人离开后,那人手中的铁剑竟然哐啷一声掉在了地上。

赵源顿时一愣,他下意识回头看去,却发现角落里正躺着一个黑衣人,他头上包着头巾,脸上蒙着面巾,完全看不清楚个人的长相,只是似乎已经受了很重的伤,居然就这么昏死了过去。

赵源下意识松了一口气,他小心翼翼地上前捡起铁剑,只感觉有些压手,血槽里藏污纳垢,带着一股子血腥气,唯独锋利的刃口处还算干干净净。

看样子,这柄剑一定杀过了许多人。

赵源小心翼翼地上前探了探对方的脉搏,尽管跳动迹象十分微弱,可是他的生命却依然在顽强地维持着,只是陷入了深度的昏迷当中。


赵源看了一眼码头处,似乎的确来了几个人,他们个个凶神恶煞,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当即便点头道:“报酬就不必了,您请。”

少女还拖着一只箱子,看上去似乎有些笨重,见赵源答应下来,她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欣喜,也顾不得箱子沉重,便拖着箱子跟着赵源一路登上了顶层的船舱。

“滴——”

随着响亮的鸣笛声响起,商船渐渐驶离港口,朝着香江方向驶去,由于行程距离并不算长,当天便能抵达香江。

赵源望着面前的少女,道:“在下赵源,广右黄普人士。不知小姐从何处来?”

少女望着赵源英俊的脸庞,羞涩地说道:“赵公子,我名叫潘清菡,同为番禺人,家祖上潘下启,家父在G州有个名号,唤作听颿楼主人。”

听到少女自我介绍,赵源顿时一愣。

在G州,潘家的名声可真不小,尤其是这个潘启,更是曾经被称之为“世界首富”。

潘启原名潘振承,后来发达后被人称呼为启官,籍贯富建章州,早年间跟着同乡一起去南洋吕松跑船,因为勤劳肯干得到了船老大的认可,便慢慢开始跟洋人进行贸易,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后来,潘启带着全部身家辗转来到G州,进入了洋行里开始学习,并且得到了老板的信任,开始独掌一面。在后来乾隆七年,潘启正式请旨开设同文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潘启一直恪守诚信为本,与外商交易的过程中积累了良好的信誉,因此也被外商誉为最值得信赖的商人,并且成了大量外商的长期合作伙伴,更是有许多外商会提前给潘启支付定金,使得潘启的生意也越来越大,逐渐成了G州洋商中的首富,更是被选为了G州十三行的商总。

鼎盛时期的潘家,曾经被《筏国杂志》评为十八世纪“世界首富”,时人曾称‘夷人到粤必见潘启官’。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十三行渐渐没落,潘家也不再有当年的风光,在潘启死后,同文行由潘启第四子潘有度接手,与当时的卢观恒、伍秉鉴、叶上林号称“G州四大富豪”,只是后来营商环境逐渐恶劣,朝廷苛敛勒索加剧,使得潘家不得已选择退商。

尽管后来潘家再次被迫复商,同文行却只能改名为同孚行,在潘有度病故后,潘家无人愿意出来接管通同孚行,只能让潘有度第四子潘正炜接任,而就在三年前,同孚行便彻底宣告停办。

潘正炜便是号称听颿楼主人,也就是潘清菡之父。

赵源得知少女的底细后,微微皱着眉头道:“说起来,我们都是番禺老乡,潘赵也算是世交,却没想到今日在这里遇到了潘小姐,莫非还有什么人胆敢招惹潘小姐?”

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即便今日的潘家逐渐没落,可说起来也是一个庞然大物,像他的伯父潘有为就是乾隆朝的进士,一路官至内阁中书,而长兄潘正享同样也取得了贡生的功名,再加上其家产亿万,总不至于让子女被追杀。

潘清菡冰雪聪明,瞬间明白了赵源的潜台词,她低声叹了一口气,解释道:“我乃庶出女,本是到了出阁的年龄,便有人打算将我指婚给南洋宋家,可是我曾探听,指婚那人实属纨绔,行止轻浮放浪,吃喝嫖赌无恶不作,我就是死,也绝不嫁给那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