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慎李世民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李慎李世民完结文》,由网络作家“悟途”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王洪福很心动,李慎给的条件确实很高。一年百惯啊,什么掌柜的也赚不到这么多钱。而且看李慎虽小,可装扮却不是普通人,身边还跟着婢女侍卫。应该可以保住自己一家老小。他自己也不确定,如果回老家,杜家还会不会找他麻烦。不如找个靠山,说不定以后也可以荣华富贵。随即王洪福对李慎深鞠一躬道“那就多谢东家了。以后只要东家吩咐小人必将全力以赴。”“好。既然这样你就不用担心杜家,明日我让人给你送五百惯过来,四百惯买你的宅子,一百惯就当今年的工钱。明天准备好房契,去县衙过户”李慎说完又起身道。“走去看看你的那个宅子怎么样。”王洪福带着李慎到了他的宅子,门面很大,上下两层,位置靠前,难怪杜家也看中了。如果杜家人正价购买还真就轮不到李慎,李慎又去后面宅子看了看...
《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李慎李世民完结文》精彩片段
王洪福很心动,李慎给的条件确实很高。一年百惯啊,什么掌柜的也赚不到这么多钱。而且看李慎虽小,可装扮却不是普通人,身边还跟着婢女侍卫。应该可以保住自己一家老小。
他自己也不确定,如果回老家,杜家还会不会找他麻烦。不如找个靠山,说不定以后也可以荣华富贵。随即王洪福对李慎深鞠一躬道“那就多谢东家了。以后只要东家吩咐小人必将全力以赴。”
“好。既然这样你就不用担心杜家,明日我让人给你送五百惯过来,四百惯买你的宅子,一百惯就当今年的工钱。明天准备好房契,去县衙过户”李慎说完又起身道。
“走去看看你的那个宅子怎么样。”
王洪福带着李慎到了他的宅子,门面很大,上下两层,位置靠前,难怪杜家也看中了。如果杜家人正价购买还真就轮不到李慎,
李慎又去后面宅子看了看接近两亩的大宅,房子也多,而且院墙够高可防宵小,此刻后宅还住着王洪福的家眷。但以后可不行,这里是要做工坊用的,而且住着也太吵闹了。
看完宅子李慎很满意。告诉王洪福现在他就可以找宅子准备搬家吧。明天他就过来送钱。
“东家,那杜家那边。。。。”王洪福不放心的道
“放心吧。我这就去托人给杜荷带个话,他应该不敢再来了。”李慎道。
“东家,杜家在这京兆府势力很大,一般人他们不会给这个面子”王洪福还是不放心,毕竟京兆韦杜,去天尺五根深蒂固。
“放心吧。这个人肯定管用,我这就去找他。”李慎回答完后就对着石头等人说道:“走我们去大哥那坐坐。”
“王爷,太子这时候可能还没回东宫呢。”石头提醒道
“没事,跟嫂嫂说也一样。也不是什么大事”李慎说道,反正要回宫。东宫就在皇宫边上,说着带着众人走了
“王爷太子,东宫”王洪福被刚才听到的几个敏感词吓住了。原来自己的东家是个小王爷。
而他要找人说和此事,是太子殿下。随即一阵狂喜喊着“有救了,有救了。”就往宅子里跑。把下人吓一跳,纷纷猜测王洪福是不是疯了。
李慎众人一起去了东宫。李承乾却是还没回来。于是李慎直接去找太子妃苏氏。若是别人恐怕都要避嫌。可李慎不同,李慎才八岁小童。跟李治同岁。而且都是李承乾的弟弟。一个小童弟弟找嫂子。御史也说不出来什么。
李慎先给苏氏行礼“见过嫂嫂。”
“嗯,十弟来啦。你大哥多次要进宫去感谢你救了母亲。可是你大哥太忙了。没有时间。他还说等过些时日请你来东宫吃饭呢。”苏氏还礼道
“大嫂。告诉大哥不要那么生分,都是兄弟不要挂心。我今日是有求大哥的”李慎直接道
“哦?什么事”苏氏问道
“劳烦大嫂转告。让大哥跟府上的杜荷求情。就说王洪福的宅子我买下了。王洪福也收入我门下,让杜荷高抬贵手。放过王洪福一家老小吧。”李慎说道。随即李慎也没有因为。把王洪福怎么得罪杜家,杜荷怎么出手对付王洪福,还要低价买人家宅子的事一五一十的跟苏氏说了。
苏氏听完后也很生气。“岂有此理。无法无天。十弟你放心。这事我会跟你大哥说的。这杜荷也太纨绔了。这要是传出去别人都会以为他是借你大哥的势。”
官吏没像往常一样发完粮就走。而是拿出来一张通告。开始大声宣读。林二牛没有读过书。所以听的不太懂。但是后面说的抓蝗虫给钱。一斤两文钱。腌制完的三文钱。送到长安五文钱他是懂得。
村民也都议论开“这蝗虫乃是天降灾祸能抓么。别到时候降罪到我们。”
“是啊是啊。”
“真给两文钱一斤。到哪里卖”
“我们这离长安才半日路程,一斤五文钱真的么”
“肃静肃静。什么天降灾祸。前几日陛下跟长安的官老爷们在皇城的大门前摆了一次蝗虫宴。皇上跟王公贵胄都吃了蝗虫。而且陛下还说很好吃呢。长安百姓也有幸品尝了一点。都说好吃没吃够。纪王殿下还说吃蝗虫可以强身健体,养胃。所以现在长安流行吃蝗虫。这次收购蝗虫的就是长安风味馆。听说每盘要最少要五百文。有的加了香料的都几惯钱。王爷说了。如果百姓自己敢吃也可以自己吃。用水煮完撒点盐,或者烤着吃都行。能当肉食用。只不过没有加了香料的好吃。想卖的就去县城有专门的收购点。每天都往长安送。”小吏给村民解释了一遍
林二牛拉着粮食回到家,把官吏说的事跟老娘跟媳妇一说。林大娘就说道:“二牛。官府不会在这个事上骗我们的。一会你就带着那四个崽子,去田里抓蝗虫。什么天灾,上天降罪。人要活不下去了。还管那么多。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抓住。别到时候抓的多了,在不收 了。这蝗虫活物,用手抓可不行。一会我跟你媳妇把家里的旧衣服改成几个网,你跟那几个崽子就去抓,是真是假明天去县里卖不就知道了。”
“成,全听娘的。阿娘说的对。我家人口多。如果不想点办法。孩子太受罪。”林二牛也赞成林大娘的话,看着最小的两个娃娃还光着屁股呢就觉得心里难受。
就这样,林二牛拿着他娘跟媳妇做的四个网,领着四个孩子去到田里抓蝗虫。什么叫蝗灾。后世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遇见过。田里面到处都是密密麻麻啃食着庄家的蝗虫。毫不夸张的说一脚都能踩死几十个。跟本就不用什么技术。一网下去就是小半网。一上午就抓了两大筐。他家里没有筐了。这个时候没有塑料袋子。只有筐 篮 篓,都是用藤蔓自己家编的。
林二牛带着孩子回去后照着官吏说的清洗后去掉翅膀用盐腌制起来。他估计得有一百多斤。第二天一大早就用手推车推着两筐蝗虫去县城。
刚到县城门口就看到很多人拿着筐在排队。因为人太多了怕引起骚乱。所以就在城门口收蝗虫。还有几辆马车在等着。装满一车就送走一车。轮到林二牛的时候,负责收购的人打开一看是腌制过的。立刻装到单独的马车上。一百三十六斤四百零八文。林二牛拿着钱都不敢相信是真的。就半天四百多文。赶紧回去让老娘跟媳妇编更多的筐。
像林二牛这样收益的人成千上万。没想到真的有人花钱买蝗虫而且真给钱。一时间抓蝗虫风靡关内道。很多临近的州没有受灾的也有很多百姓过去抓蝗虫。因为抓蝗虫争地盘产生的冲突时而发生,官府忙的团团转。甚至有一次因为是两个村冲突触动了当地的府兵才镇压下来。
你看今日的国子监,再看你舅舅那个老贼的表演。高明以后你也要多学习学习,跟御史他们怎么去辩解。输了也没关系知道么”李世民教导李承乾
李承乾最怕弹劾,如今他老爹却希望他多跟御史较量。心里忐忑不知道能否能够胜任啊
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距离李慎被弹劾已经过去一个多月。马上就是正元节。长安城喜气洋洋。宫内也开始布置正元节的事宜。而李慎悠闲自得的在大吉殿欣赏雪景。
如今精品阁的生意步入正轨。所有事情都是王洪福打理。精品阁跟大皇庄的酒厂都找了掌柜的,而王洪福负责整体调度。偶尔去大皇庄视察一下。如今酒厂有工人几百人。每月薪水五百文还有奖金。李慎出不了皇宫。
已经安排王洪福正元节每个工人奖励钱一贯、米一担,肉五斤。管事的翻倍。还让王洪福从粮库里出粮给大皇庄小皇庄每户送去一担米肉两斤。都是草原牛羊肉。耕牛不允许宰杀。李慎觉得肉食太少了。明年自己饲养一些。
李慎脑子里正在想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安排了。薛仁贵自从回来以后就一直驻扎在精品阁,精品阁库房的钱财李慎这个小心眼总觉得不放心。让薛仁贵从大小皇庄挑选出二十个青壮年。每天训练轮班守护。
而精品的过节礼盒已经热销十余天了。因为外地商人订购太多。李慎这回把司制房做不完的订单让王洪福找民间的作坊自作。也算增加了民间的手艺了。李慎预计这次中元节的礼盒销量能给他带来十万贯的利润。心里美滋滋啊。
正元节。在京的李世民子女下午都要回宫赴宴,热闹非凡。李慎在一个跟太子寒暄了几句就找一个角落带着。怎么说他也是三十几岁的灵魂。不愿意跟这帮孩子玩。
这时李丽质跟长孙冲也来了。如今的李丽质可真是赵国公府上的财神。虽然钱是李丽质的。但有时候用钱也会拿出来救急。半年时间李丽质分红两万余贯。这可不是小数目。整个赵国公府一年各种买卖收入也就二十多万管。半年时间就赚了一层收入。
“大姐,大姐夫”李慎先道
“十弟,真是要感谢你,今年让姐姐过一个肥年啊”李丽质高兴的对李慎说道
“大姐。可别说什么感谢的话。你也是出钱的。”
“十弟,大姐知道你是故意让我赚的。要不然五百贯换来两万管分红。找谁都能做的。大姐领你这个情。”
“是啊纪王殿下。丽质几次都说要当面感谢你。知道你是有意让她赚钱的。我也在这里感谢殿下。”长孙冲也说道。
“大姐夫不必客气,作为弟弟对姐姐好是应该的,你的事我也听说了。希望你以后能够对我大姐好。要不然我这个舅弟可不会放过你。大姐是阿耶的心头肉,只要让大姐满意了。文你可以去找大哥入太子府。武可让你入羽林卫。商你可以来找我。让你年入万贯没有问题。希望你可以做出一番作为”李慎其实不喜欢长孙冲。吃软饭还理直气壮的。
“殿下放心。这几个月来我已经改过自新,父亲准备让我入太子府辅佐太子。”长孙冲对李慎的态度一点都不介意。所有的弟弟对姐夫都有莫名的敌意,古代也是如此。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春
皇宫的一处凉亭内,一个六七岁的孩童正躺在长条石凳上闭目养神,不知在想什么。
旁边站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大的一身女官打扮二十岁上下,眉清目秀。小的是个宦官。十岁左右,浓眉大眼很是讨喜。
女官抬头看了看天色,上前轻声唤道:“申王殿下,该用晚膳了。”
申王李慎,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的第十个儿子今年7岁。母亲是韦贵妃,内宫四妃之首,京兆韦氏郧公房嫡女。
“哦”好半晌,李慎吐出来一个字。慢慢的起身,全身散发着懒散的气息。
没人知道这个六七岁孩童的外表下面隐藏着一个1400多年后的灵魂。
一年前他本来是一个80后中年大叔。三十几岁,平平无奇,开了一家小店,每天起早贪黑,为生活努力打拼。
每天守在店里十个小时,成天刷视频,看小说。比宅男就多了一个小老板的身份。
本以为就这样碌碌无为的过完此生,可没成想因为给鱼缸换水电线漏电就一命呜呼。
更没想到的是醒来后穿越到了唐朝,成为李世民的第十子。本来穿越到皇子本身是个欣喜的事,可让他郁闷的是当时这个李慎才六岁。
一个三十多岁的灵魂穿越到一个六岁孩童的身上是一个多么尴尬而又悲哀的事情。
还好这一年来他努力适应了自己的身份,而且依稀记得刷过的一个视频上说过李慎八岁就要出藩封地。
李慎起身后慢悠悠出了凉亭前往偏殿,这里是太极宫大吉殿,他老妈韦贵妃居住的地方。
贵、淑、德、贤、韦贵妃作为四夫人之首,大吉殿仅次于长孙皇后的立政殿。大唐初期未成年的皇子皇女都是跟着母亲一起生活。
除了母亲去世的要由长孙皇后来抚养外,其余的直到成年后才会搬出后宫,有的出藩去封地,有的则留在长安居住。
“见过母妃”李慎刚进去就看到一名姿容端丽,仪态万方的宫装美妇跪坐在塌上,美妇就是韦贵妃。
韦贵妃虽然已经三十七岁,但依旧风姿绰约,雍容华贵。难怪李世民愿意娶比自己大两岁的韦贵妃,而且还是个寡妇。呸!呸!呸!她现在是自己的老妈,怎么可以这么想。
“嗯,慎儿,过来用膳吧”韦贵妃轻声应答道。
“是,母妃”李慎回答了一声走过去跪坐在塌上开始用餐。
按照唐朝礼制,后宫所有李世民的子女只能称长孙皇后为母亲,或者阿娘。
对自己的生母称呼为阿姨,李慎不习惯所以自己改成母妃,其实唐朝没有这个词。他也是在私下里叫,公共场合还是会叫韦贵妃阿姨。
而李慎最不习惯的就属唐朝没有桌椅,只有榻榻米。吃饭的时候跪坐在上面,每人面前放着一个小桌子,感觉像幼儿园的小桌板似的。
跪坐久了非常不舒服,国子监里还把跪坐分四种,跽坐、箕踞、趺坐、带踞。还有关乎什么礼节修养的变态言论。
其实用李慎自己的理解,这四种就是,跪着,坐着,盘腿,蹲着。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入乡随俗嘛,总比被训斥强吧。
“慎儿,国子监的课业可完成了?”韦贵妃看李慎坐下便问了一句,这是每日必问题。韦贵妃很在乎李慎的学业。
“回母妃,已经完成了”
“慎儿,你要好生读书,将来出潘封地也能有一番作为。身为皇子理应为朝廷分忧,你已经七岁了,这几年在宫里要好生学习,不要惹是生非。”韦贵妃继续道。
“是,母妃,孩儿谨记。”李慎也是恭敬的道。
心里却想着,他老妈还不知道,再过一年,他就要去封地了。想到这李慎微微还有一点不舍,毕竟韦贵妃是生母,这一年来对李慎真的是非常宠爱。
虽然他不是原来的李慎,但血浓于水,不可能没有感情。
藩王去了封地无诏不得回京,到时候不一定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了。而深宫内院就像是一个大牢笼。
里面只服务一个男人就是皇帝,多少女人进了里面,几年都看不见皇帝,甚至有的到死都没有被宠幸过。
韦贵妃为皇家生了一个儿子,就是为皇家延续了血脉。母凭子贵,但一个月李世民也不见得能来一次。
李世民最爱的还是长孙皇后,大多数都是在长孙皇后处过夜,剩余时间哪够这么多女人分呢。
所以李慎知道自己走了以后,韦贵妃连个说话的都很少了。但一入宫门深似海,李慎也没有改变不了。
除非李世民死了,韦贵妃才有机会跟李慎回封地养老,但是李世民还能活十好几年呢。
“慎儿,明天休沐,刚刚陛下派人过来传话说明天让我们去南海池泛舟游湖。正午在望云亭用膳”韦贵妃突然说道。
“母妃,不知还有谁去。”李慎知道不可能就他娘俩。
李世民可没有这么闲心。他是一代明君,为了消除玄武门的负面影响,继位以来兢兢业业,哪有那个心情陪她娘俩游湖啊。再说他老妈还没有那么得宠。
“我问过传话的宦官,才人以上都要去。还有各皇子公主,听说是皇后娘娘安排的,因为陛下近日太过劳累,皇后娘娘想让陛下歇一歇,放松一下。你明日与我同去,还是先过去游玩?”韦贵妃说道
“原来是这样,那明日我便与母妃同去吧。孩儿吃完了,先回住处了。母妃慢用。”李慎放下筷子起身行礼道。
“嗯。去吧”
韦贵妃不明白为什么跟这个儿子没有什么话说。给韦贵妃的感觉,李慎不像一个孩子,没有他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活泼。
别的皇子小时候都是活泼好动,哪怕是看着稳重也能看出来是装出来的。
韦贵妃有时候觉得李慎是不是天生有什么缺陷。不像跟女儿李孟姜。母女俩每日都会说说话,李孟姜还会讲一些见闻趣事,为韦贵妃解闷。
李慎从偏殿出来,直奔自己的小院,还有一年他就要出番了,前世的劳累生活让他记忆犹新,这一世好不容易穿越成皇子,他必须得对得起皇二代的身份,好好享受荣华富贵。
什么穿越努力当皇帝?狗屁去吧。
长孙皇后的是李慎第二天就给送去了。送去不少。因为还有几个小公主跟着长孙皇后一起。他姐姐也就是临川公主那他也送去很多。让他姐姐送人。剩下的每天都送到精品阁销售。每天几百块供不应求。而且从宫里妃嫔传出来的消息让各个王公贵胄府上的妻妾更加急迫。都是提前来排队购买。再到后来的青楼也过来大批量购买。还有很多胡商。一时间供不应求都不足以形容。于是李慎加大生产量。把自己院子旁边的院子也都占用了。几个忠心的仆人负责制作。每天近千块销量,李慎很是满意。虽然还是满足不了市场,但也算是变相的饥饿营销了。一天两三千惯的销量七成的利润。
但李慎知道这只是刚开始比较新鲜。以后产量上去了。价格也下来了。虽然销售数量可以弥补。但具体多少还是不知道。不过一年几十万惯还是不成问题的。
(今日端午节,首先祝愿读者朋友端午节快乐。身体康健,日进斗金。今日加更一章作为礼物。各位笑纳。作为新手写的不好,希望各位包涵。也希望各位读者能够指出不足之处,多多给意见。让我可以多多积累经验。谢谢大家)
李慎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才能出宫。他已经让王洪福在挨着东市的亲仁坊买了五十亩地建王府,他可不想去住十王府。
不是李慎买不起大的,而是李慎出宫就那么几个人。太大了也没有用,浪费护卫力量。
太小吧李慎又觉得有失身份,好歹自己也是个王爷。连长孙无忌这个国公府都二十多亩地,他怎么能比国公少。等以后人口多了继续买就是了。
历史上李治的王府占据一坊之地,也就是六七百亩地。后唐郭子仪王府占了四分之一坊,家里三千多口人。
李慎估计有很多见面都不一定认识,郭子仪小妾成群。李慎目前缺一个王妃,这个要李世民给定,侧妃有武媚娘,春香冬梅肯定是小妾了。这才四个妻妾五十亩暂时够用。
王洪福已经开始拆迁工作了。雇佣几百人,几百马车往外拉拆下来的东西。用李慎的话来说。我这么有钱我能用旧东西么。
反正李慎不着急住。啥时候能出宫还不一定呢,一两年盖完就行。而且很多地方还要李慎自己设置。
比如锅炉房,比如东北火炕,再比如地下排水。李慎准备花钱请人把他家的排水道通过延兴门跟护城河连接。不过最大的安全问题还得李世民同意才行。
李慎虽然不参政,但也不代表他不关心朝政。作为商人必须要有政治嗅觉。所以他时刻关注朝堂的消息,是否有什么重大的事发生,比如高士廉修《氏族志》成书,吐蕃侵扰唐松州,立薛延陀小可汗,这些虽然跟李慎没啥关系。但李慎还是会关注一些。
尤其是吐蕃进攻松州。被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杀了一千多人吓跑了。然后又派脸皮厚的过来道歉求亲。
李慎最看不上的就是这个松赞干布。中学学历史的时候学过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为了和平娶公主。当时李慎还觉得这松赞干布是个好人呢。
可等到长大了。通过媒体网络他才知道这个松赞干布在娶文臣公主之前已经娶了好几个国家的公主。就是为了要那点嫁妆还有技术壮大吐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