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嬴政言欢的女频言情小说《历史直播:疯狂投喂政哥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高呱呱”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棣:“……爹你别这样看我我害怕!”朱元璋露出一个扭曲的笑:“打不到他我还打不到你?!”该说不说,真不愧是父子。明成祖朱棣已经让人把朱高炽朱瞻基全都绑了打算抽一顿。“大快人心的是,樊忠怒不可遏,两锤下去捶死了王振。”“只是可惜当时战况紧急,死的太轻松便宜了王振了。”“更令人遗憾的是朱祁镇却没有死在这,反而是被瓦剌俘虏了。”[瓦剌留学生上线!][要是朱祁镇死这就好了][真的是祸害遗千年][说真的这俩玩意就死这得了,也不会有后边糟心事了]“土木堡之变后,明朝遭受了巨大的危机,京城的达官贵人们纷纷收拾细软而逃,还有的大臣主张南迁。”“眼瞅着一个南明即将出现。”“在这危机的关头,一人挺身而出!”“他叫于谦。”“于谦是何许人也?”“一介文官,...
《历史直播:疯狂投喂政哥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朱棣:“……爹你别这样看我我害怕!”
朱元璋露出一个扭曲的笑:“打不到他我还打不到你?!”
该说不说,真不愧是父子。
明成祖朱棣已经让人把朱高炽朱瞻基全都绑了打算抽一顿。
“大快人心的是,樊忠怒不可遏,两锤下去捶死了王振。”
“只是可惜当时战况紧急,死的太轻松便宜了王振了。”
“更令人遗憾的是朱祁镇却没有死在这,反而是被瓦剌俘虏了。”
[瓦剌留学生上线!]
[要是朱祁镇死这就好了]
[真的是祸害遗千年]
[说真的这俩玩意就死这得了,也不会有后边糟心事了]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遭受了巨大的危机,京城的达官贵人们纷纷收拾细软而逃,还有的大臣主张南迁。”
“眼瞅着一个南明即将出现。”
“在这危机的关头,一人挺身而出!”
“他叫于谦。”
“于谦是何许人也?”
“一介文官,从未打过仗的文官,可就是这样一个文人,却以极其刚强的姿态怒吼:若是不战弃城!不是退让,是亡国!!”
“于谦与陈循王直等人疯狂反对南迁,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
“于谦临危受命兵部尚书。”
“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局势暂时平稳了下来。”
“好哇!!!”
朱棣赞叹不已。
“这于谦是个好官啊!”朱元璋欣慰道,有他大明的风范。
言欢:
“于谦他一边在城内安抚民心,一边在城外城外调兵运粮,让大明渐渐有了主心骨。”
“他四处奔波劳碌着,谁说精锐全死于土木堡?!”
“他于谦便是精锐!”
“不仅鼓舞着人心,于谦还颁布了一套后世经常沿用的军队连坐法。”
“凡是守城的将士,就一定要勇往直前,战局一开,将不顾军先逃者?”
“斩!”
“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胆敢违抗军令者?!”
“格杀勿论!!”
“于谦他关门列阵,背城迎敌。他亲自披甲上阵与敌人死战到底!”
“血拼之下北京保卫战胜利!!”
[生生为大明续命的猛人啊]
[byd朱祁镇你该死啊]
[烂人朱叫门]
[唉真的,于谦太可惜了,每次都忍不住为他叹气]
“土木堡之后,朱祁镇被俘虏,有这样一个人,他叫喜宁,他是朱祁镇的一个家奴,在这场动乱里他直接是临危投敌了。”
“他摇身一变,成为了瓦剌首领也先面前的大红人。”
“他尽数告诉也先大明的边关防备详情,尽心竭力的为他们出谋划策。”
“这么大的优势,瓦剌首领也先肯定要乘胜追击啊!”
“他直接打算南侵,挟制着朱祁镇攻打选府、大同,并让他在关下叫门。”
“昏庸怕死的朱祁镇竟然真的传命开城了!”
视频上跳转出了一个小动画。
一座城池紧闭着大门,门外是一个穿黄袍的小人,小人身后是乌压压的军队。
那小人向前几步,说道:“开门!”
这第一次声音有些低,显然也是知道丢人的。
他后边又提高了嗓门喊了几声。
那城墙上的小人们聚集在一起,似乎在商讨些什么。
有一个叫郭登的小人跟其他几个小人激烈争吵着,最终,叫郭登的小人胜利。
大门紧闭。
这个时候朱祁镇慌了。
他走到前面不停拍打着城门,慌乱之下扯着嗓子喊:“开门啊——”
“开门!!!”
“你们这群逆臣是想弑君吗?!”
可城门依旧紧闭。
视频虽然夸张了些,但表达的意思还是很清晰的。
可就是太过于清晰了。
朱元璋简直要把一口牙咬碎了。
[真不愧是主仆啊,一个个都能刷新三观]
[咦我怎么卡了一下]
[我也卡了]
[应该是视频bug吧?]
好在视频很快就好了,继续播放:
“接下来就是赵构的专场了。”
[呕]
[多来点降压药]
“在国家的危难时刻,一国无主,所以人们拥立了康王赵构为帝,也只能拥立他为帝毕竟宋皇室没几个人了。”
“因为他有饱读诗书的才华 ,他在书法造诣上深厚的修为独特的见解。”
“因为他有勇闯金营的勇气,面对敌人怒呵从容以对。”
“在这屈辱了太久的时光里,人们希望有着一位明君,一位铁血男儿带领他们洗刷屈辱,带领他们收复失地。”
“可赵构他会是吗?”
[啊啊啊]
[真的好像被夺舍了一样]
[赵跑跑啊]
[可惜了那么多好将军啊]
[不是不是他不是啊]
“在李纲宗泽等几个人的辅佐之下,他在应天府登基建立了南宋。”
“靖康之变后,金兵拥立了宋宰相张邦昌为皇帝,建立了伪楚政权。”
“张邦昌不敢反抗金军,也知道自己不是正统,他也心虚呀。他不敢称朕,也不敢在正殿里面办公,甚至把孟太后接近皇宫尊称她为宋太后。”
“赵构回来以后张邦昌立马把皇位让给了他,非常的顺从。”
“可即使如此,赵构还是嘎了张邦昌。”
[哭死这就是炮灰吧]
[身不由己打工人]
宋以前的朝代人都呆住了。
一个敌国还能决定你们的皇帝是谁?
秀,太秀了。
大宋还有什么惊喜是他们不知道的?
“见赵构如此正面刚,金军肯定要给他点颜色瞧瞧!”
“于是赵构开启了逃跑模式, 火速南逃,一直跑过黄河逃到了扬州。”
“金军紧追不放甚至过了黄河也要追他。”
“这个时候赵构什么都不管不顾了,连文武百官都不要了,自己一个人逃出了扬州。然后是在镇江、无锡、苏州等地不停逃跑,一路到了杭州。”
[不愧是你赵跑跑]
[宋驴宗血脉真传]
[觉醒了祖先血脉]
“最后他跑到了扬州,因为长江的天险阻隔,金军的追势停顿,他才歇了歇脚。”
“可坏事总是接踵而至。”
“他的禁军部队在统制苗傅和武功大夫刘正彦的带领下兵变了!”
“up不得不说一句活该啊,兵变咋不砍死你个赵构?”
“这事得从赵构的两个宠臣说起,他们分别是康履和王渊。”
“康履是宦官出身的,他早在北宋时期就在康王府了,因此深得赵构信用,赵构继位以后他可真是狗仗人势了,根本不把文武百官放在眼里。”
“再来说说王渊,他掌管禁军,但他是一个极为贪财的性子,王渊建议赵构逃难去杭州,说他自己会用十艘船断后。”
“可那10艘船全部用来装他的那些金银珠宝!”
“导致奉国军节度使刘光世的军队和马匹滞留江边,被敌军一网打尽!!”
[血压上来了]
[这都是什么jian人啊]
[靠]
“可即使是闯下了大祸,赵构依然宠信着王渊,仅仅是罢免了他的枢密使一职务,仍然让他做御营都统治。”
“赵构这一做法让底下的军队十分不满,军队里议论纷纷,再加上将士们大多是北方人,可在逃亡途中离自己的家乡越来越远,军心渐渐不稳。”
刘彻感觉自己的脑壳突突的疼。
脑门上一个加粗的井字。
这是什么逆天操作太让人火气升高了。
视频继续:
“宋神宗忌辰,百官先上香后上朝,苗刘二人在王渊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了伏兵,等王渊过来的时候,士兵们蜂拥而上。”
“刘正彦毫不含糊一刀就砍死了王渊。”
“接着又跑去了康履家里,把没有胡子的男人都当做宦官全都砍掉。可由于康履当时在皇宫才逃过一劫。”
[砍的好啊]
[其实这个时候就已经能看出赵构有问题了吧……]
[看出来又能怎样,古代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哪一种]
“随后苗刘二人率军包围了皇宫,中军统治吴湛打开皇宫的门,迎接了苗刘二人入内。”
“军队打入了皇宫,但喊出的口号却是苗傅不负国,只为天下除害!”
“百官无奈之下只好请出高宗皇帝赵构亲自和叛军谈判。”
[他赵构不配高宗之名]
“叛军见到高宗依然下跪高呼万岁,说自己并没有想造反的意思,只是想诛杀奸臣。”
“赵构表示自己愿意提拔二人,又舍不得杀康履,说要不然流放算了?”
“苗刘二人肯定不同意啊,无奈之下只好将康履交给叛军砍死了。”
“康履已死,苗刘二人仍不退兵,反而说道:你的皇位来路不正,等未来钦宗皇帝归来,你应该如何自处?”
[呱,苗刘这情商……]
[人家再不正也不能你来说啊唉]
“苗刘二人让高宗退位,立年仅三岁的皇太子为帝,元佑皇太后垂帘听政。兵变算是成功了。”
“而外边的张俊敏锐的察觉到了政局的变化,于是联合韩世忠刘光世等人起兵勤王。”
“为了摆脱叛军之名,苗刘二人又吧赵构请回来当皇帝了,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还问他要了免死铁券。”
“但赵构已经看出来了,这俩是个傻憨憨。于是之铁券里写:除大逆外,余皆不论。”
“韩世忠等人过来救场子了,虽然这两个人手里面有免死铁券,但他俩算是谋反,刚好是大逆之罪,于是被判处凌迟。”
[噗……]
[这很难评]
[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傻的可爱]
[能对着皇家说出那种话的人,智商能高到哪去?]
“赵构短暂的任用了李纲为丞相,是用来安抚人心也是因为迫于现实,李纲的人望很高。”
“可李纲的政治主张是坚守中原收复河山,与被金人吓破胆的赵构观点南辕北辙。”
“完全对立的君臣观点使李纲在位仅仅75天就被辞职了。”
“李纲主张的坚守中原收复河山是大多数臣民的心愿,他被罢黜以后民众激愤至极。”
“这也导致了民心的大量流失,从他抛弃臣民不停逃跑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他是一个软蛋了。”
“闭嘴!”
“闭嘴啊——”
赵构捂住耳朵嘶吼道,他命令堂下臣子:“你们都捂住耳朵不许听!!!”
“妖言惑众!”
“她懂什么啊!拖下去处死!”
“处死!”
赵构浑身颤抖捂住耳朵,可那声音依旧灌入他的耳朵。
言欢继续用讥讽的语气说:
“哪怕塑造再多类似于泥马渡康王的传说也无法粉饰他赵构就是一个软骨头的烂人。”
[说得好]
[up好骂]
[网上还有好多给赵构洗白的看的人炸裂]
[蛙趣]
[还有人洗胡亥呢……真不敢想象他们是人还是猴子]
“打开一看,里头只有景帝赏赐的蟒袍和宝剑被收藏在那里。”
朱祁钰再也控制不住痛哭出声。
他再也顾不上皇帝的形象,上前紧紧握住于谦的手:
“朕……我,我对不起你啊——”
他哽咽不已:“都是我的错,我早就该杀了他……”
“是我……连累了爱卿。”
[这是千古奇冤啊,天下人都知道他是冤枉的。]
[据说于谦被处决的那天,天下阴云密布。]
[呜呜呜呜呜]
[up主好坏我要哭成狗了,你骗我眼泪]
“这样一个人却落下了这样一个令人唏嘘的结局。”
“那给于少保一个机会,他还会这样做吗?”
“答案是肯定的。”
“于谦他忠诚的从来不是皇室,从来不是名声、钱财,他只忠于这大好河山,忠于这百姓和国家。”
“于谦的忠义感动了都督同知陈逢,陈逢为其收敛尸骨,将他葬于杭州西湖南面的三台山麓……”
[西湖,等我!!]
[组团去拜于少保]
[带我一个]
[西湖,等我搬砖挣钱!]
“除此之外,朱祁镇还给王振和也先立庙。”
“立王振虽说恶心但也可以理解,但立这个也先???”
“怎么,在瓦剌留学还留出感情了是吧?”
“这个人啊,可以共患难,但是不可以共富贵。三年后又斩杀拥戴自己复位的石亨等人。”
“他在位十四年间,又连换四任兵部尚书,朝中大臣一个也信不过。”
“后来又重用奸臣,致使民间爆发了数10万流民起义,刚恢复了一些的国力又再次遭到重创。”
“土木堡之后再无强明了。”
“这个人真是,错事蠢事一箩筐,哪儿哪儿都做不好,整一个人都是废东西。”
[土木堡那个地方明明很适合打防守战,而且人数占优还是本土作战]
[这都能打输也是难得]
[朱棣和朱元璋棺材板都要气炸了]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废物,技能点估计全加在幸运上面了吧?”
“危难之时有于谦,朱祁钰等人稳住局势。”
“后面又有他儿子给他兜。”
“真是气死个人了!!!”
[朱元璋:咱的大明从来没有被俘虏的皇帝,更是没有叫门的天子,那都是奸细!]
[朱元璋:身为汉民竟然领虏兵叩南关,此等不忠不孝不义之辈,罪大恶极!军民百姓杀之有赏无罪!]
[朱元璋:快宰了他!!扒皮萱草!快!]
[朱棣:全力支持!]
[好家伙]
[老朱你冷静一点啊老朱]
[哎呀看给朱八八气的]
[老朱:冷静?我拿什么冷静?]
还是少年人的朱祁镇,正准备亲征却没成想被痛骂一顿,又恼又羞,好不容易熬完了天幕才刚松口气。
就见面前突然出现一块新的天幕。
那天幕滋滋闪动一会,出现了一张威严的脸。
“你就是朱祁镇?”
那人正是明太祖朱元璋。
殿内乌泱泱的一片立马跪倒,“拜见——”
“太祖!”
夭寿啊,这真是大白天见鬼一样。
朱元璋横眉竖眼:
“就你还有脸叫门?你置门内大明子孙于何地?”
“什么都没你那一条狗命宝贵是不是?呸,忒大脸!”
他啐了一口。
“咱的大明没有这种子孙!”
“将此人贬为庶人,斩首,踢出族谱!!”
被吓得半天不敢说话的朱祁镇听到这慌乱至极。
“太祖,太祖我还没做那些事!”
他惶恐之中跌坐在地一片狼狈,毫无前几日意气风发的模样,又往前爬行哀求道:
“我……我以后定不做,我发誓!”
“求太祖饶我!”
“饶你?”朱元璋冷哼一声。
“现在还不算饶你吗?”
“要不是你现在什么都没做你以为就这么简单的死吗?!”
“大家好呀,我是言欢!”天幕上出现那张笑眯眯的脸。
“今天呢,带给大家的内容是如何发展农业。”
[农业?不就是种地吗?有什么好讲的。]
[那等粗俗活计,不文雅。]这是来自魏晋以及其他不知名脑子有疾之人所发出的言论。
莫生气,莫生气。
言欢对自己说,这群高高在上的蛀虫,早晚有一天会自取灭亡。
“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
“而在传统观念中 ,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的全部内容了。”
随着言欢的话语,天幕上出现一张张的图片:
满地的绿色植物、耸立的树木、被圈养的鸡鸭鹅猪、满池的鱼类等。
“天,那群豚怎么那么白嫩!”
“看着好老实也不乱顶人!”
“农业的发展对人的生存起着十分大的作用,特别是种植五谷,产量不足很容易导致人吃不饱、饿死、甚至大饥荒!”
言欢满脸严肃。
“唐朝新唐书写:
贞观元年,关内饥。
总章二年,诸州四十余饥,关中尤甚。
仪凤四年春,东都饥。
调露元年秋,关中饥。
永隆元年冬,东都饥。
永淳元年,关中及山南州二十六饥,京师人相食……”
李世民眸中含泪,看着天幕上这满目的饥字,胸中有一种莫名的气流在激荡,这不仅仅是史书上的记载,这是他明确经历过的。
隋炀帝刚倒,天下大乱,祸乱四起,各种叛军起义军都想争夺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掀起不断的战乱。
他见过瘦成骷髅一般的人躺在地上肚子却高高鼓起,他好像是死了,却又微微喘着气,他像是活着,却如死了一般动弹不得,那双灰暗的眸子不见一丝光亮。
行军途中路边尽是白骨,倦鸟叽叽喳喳的声音回荡着恍若魂灵啼哭,他从不敢细听,只更加坚定了要平定战乱的决心。
他在那时发誓要让这土地上的子民过上好的日子。
而他终会做到。
长孙皇后默默握住他的手无声安慰。
“人相食…”
李白低低念出声来,这短短三个字竟听的人毛骨悚然。
他这种诗人最是感情丰富、共情能力强,他仿佛亲眼见到了那如炼狱一般的人间。
“奇怪……这新寻得上等佳酿怎么这般无滋无味了……”
言欢:“古代的人口是非常重要的,而农业和人口息息相关。”
“除了饱腹以外,粮食还可以酿造酒,酒可以变成酒精,酒精可以杀菌,像古代很多人死于伤口感染。”
“这酒精倒是神物!”刘彻感叹道,多少将士从战场上拼死活了下来,却死于腐烂的伤口。
他说:“酒精必须研制出来。”
如有此神物相助,那他攻打匈奴就会方便许多。
匈奴……
他恨恨的咀嚼着这二字,前朝屡屡侵犯我大汉边境,还要我 大汉的公主去和亲,甚至可能导致后代分裂成西东汉。
虽然天幕并没有讲怎么分裂,但不妨碍他把这笔账也算在匈奴头上。
正想着,看见那群大臣们愁眉苦脸的表情一股火就上来了,不悦道:“怎么?还想拦着朕?”
这群软骨头的主和派。
此时桑弘羊顶着皇帝的威压走了出来,他整个人都要哭了:“陛下,国库没那么多粮钱。”
国库那么空虚年年收入为负数,自家陛下还要去打架,忍住不哭。
刘彻:“……”
行吧,那先看看怎么提高产量。
言欢看弹幕很多人问酒精怎么做的,“酒精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会发在结尾哦。”
“古代的粮食产量是非常低的,先秦时期,《管子·轻重甲》说:“一农之事,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锺。”《史记·河渠书》说:“秦开郑国渠,灌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锺。”
“古代的一锺等于10石,当时的一石等于现在的0.33市石,如今的一市石等于100斤,也就是说先秦时代的一锺的产量为如今的330斤左右。”
“这样算起来,先秦时最上等的良田的产量为每亩100斤粮食左右,也就是50公斤;而一般的田地产量只有这的1/5,等于说只有10公斤。”
言欢将资料展示在天幕上:“《新唐书·崔弘礼传》记载:“崔弘礼迁河阳节度使,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顷,岁收八万斛。”
“因此可以理解为唐代的粮食产量,差不多就是如今的亩产334斤,也就是160多公斤左右。”
“而到了明清时期,产量提高了一些,大概亩产为367公斤左右,但扪心自问,这产量真的能养活中国人吗?”
能养活的起吗?
在地里劳作的人茫然的停下了动作,他们看不懂史书上的数据,只知道日日夜夜月月年年不停的在土地里忙活。
他们的胃里总是灼烧一般的疼,但终于麻木了。
好不容易收获了,上头几乎全拿走了,留下的一点根本不够新的一年的嚼头。
他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往上考,当个官人,不要再和他们一样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可那群文人看不起他们,就算有少数愿意的,那天价的学费让人绝望。
于是他们的儿女变成了新的一茬弯腰在土地里的灰扑扑的野草,一代又一代,和土地融为一体……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曾偷懒却吃不上一口饱饭,那群被他们养活却又高高在上看不上他们的人,像是肥硕、扭曲丑陋又恶心的蝗虫。
恨不得把他们的骨血全部吞吃干净。
“中国?”
朱元璋衣袍猎猎负手而立,“这是后世国家的名字?取得不错。”
画面展现。
在无人机俯拍的场景里,稻田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微风中摇曳。
随着画面的拉近,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鼓鼓囊囊的稻穗,压的稻子弯了腰,随着微风的摇曳像是金色海洋里泛起的浪花。
“这是!?”
农家学子激动不已!
“这是怎么做到的?!那么多穗,还不干瘪!”
“神迹!!!”
“这是神迹啊!!”
……
而画面继续:
再拉近时可以看见稻田里有几个人,而有了人做对比,这才能看出来稻子有多高,居然快和人差不多高了?!
“这是袁爷爷所主持培育的<杂交水稻>,
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品种达到了第一阶段单次水稻产量标准即每公顷产量超过了10.5吨!
2012年9月24日,湖南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验收组宣布超级杂交稻第三期大面积亩产900公斤攻关的圆满实现!”
“多少?”李世民怀疑自己听错了。
再仔细看了看天幕上的图片后满眼渴望。
呜,好多粮,好想要~
“到了2021年,又发布了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耐热超级稻!”
“这个品种通过引进非洲稻耐热基因,在38.9度的高温情况下,新品种比其他品种结实率提高三成以上,
在41.6度的极端高温下仍有五成的结实率,既高产又稳产!”
“连粳11号……适宜产量为700公斤……”
“超优千号……平均亩产1044.83公斤……”
……
一个个的新品种,一段段硕果累累诱人的视频,最后成仓的脱过壳的大米哗啦啦往下倒的时候将气氛迎向了顶峰!
人们痴痴的伸手,想要接住。
却两掌空空……
便是如嬴政这种镇定自若的人也不由的微微抬手。
一衣衫褴褛的老者还保持着双手向上接取的动作,颤抖着失声痛哭,从喉咙里挤出沙哑的语调:
“若是……若是!?”
最终长叹一声举袖抹泪。
这人名叫木,名字是他老娘专门找了村里有文化的人为他起的。
自从他出生以来就没见过他老爹,据他娘所说他爹战死在了沙场,而抚恤金迟迟没有发下来。
一个女人带着一个稚童生活很不易,不仅要努力攒嚼头还要面对流言蜚语,所幸那时日子过的辛苦可还算平稳。
直到……
记不清了……那太过于苦痛的回忆……
只记得似乎发生了什么,官兵来收了很重的税,家里的东西不够交甚至还要倒欠了……
他苦苦哀求留下一些吃的给条活路,但官兵狠狠给了他一脚带着他家里所有的东西走了。
后来……
后来……他找遍了地方,终于找到了口吃的回去孝敬老娘,可他老娘竟死在了他回来的路上!
汉
刘彻看的眼都红了。
想要!
好想要!
为什么这些不能倒进朕的库房里!
唐
喝的醉醺醺的李白迷迷糊糊之间见天上撒下数不尽的白点。
喃喃自语道:“疑是银河落九天……”
“从亩产100公斤到900公斤!”
“这,就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种地,可是一门学问,这可不是你随便抛下一把种子就可以坐享其成哦。”
“种子的优良,怎么判断优良?土壤的种类、栽种的技巧、土地的肥沃……等等都是影响到收成的重要因素。”
先秦的刻刀再次冒烟中……
大魔王嬴稷正在指挥:“听仔细些!快些记!”
又过去催:“我的小重孙什么时候接来?怎么还没到?”
就连嬴政也在记,他拿着一个新研发的小本本在上边认真的记录。
萌了言欢一脸。
认真在小本本上记东西的陛下……好,好可爱!(捂脸)
“作物都生长是需要肥力的,而土壤里的肥力被吸收以后就没有了,再种就长的没有之前那么好了。”
这个倒是,人们点点头。
“所以需要用到肥料,给土地堆肥来维持土地的肥力。”
“据研究,西周时期就开始使用肥料了 ,当人们发现田间腐烂的杂草有利于农作物都生长,这便是肥料的雏形。”
“《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肥料的制作方法,使用作物茎秆与牛粪尿混合,经过堆积制作而成。”
“肥料这方面不多说,老祖宗们比我懂这个哈。”
毕竟她只是一个半吊子查的,比不上这些真正在地里干活的。
她也只能教一教查到的资料了,真正的成果还要靠他们自己去研究。
其实她是想把系统上交给国家的,毕竟她一个咸鱼实在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
只是……
当坐到警局的时候,无论她怎么激动的说关于系统的事在对方看来都是在面无表情的发呆。
最后警察蜀黍含蓄的问她需不需要什么医疗方面的援助,就差说脑子有病了。
言欢:……
抱抱我自己,忍住不哭。
“他也是明朝年纪最小的皇储。”
“朱瞻基死后,年纪不足10岁的朱祁镇继位了,即使年龄尚小,可当时政局稳定,算得上是太平盛世。”
“上有女中尧舜太皇太后张氏稳定局势,下有开创仁宣之治的贤臣三杨内阁辅佐。”
“这样的天胡开局,只要不出意外,就算是做一个中庸的君主,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的。”
“这不,意外就来了。”
朱家众人:……
这种下病危通知书的语气是怎么回事?!
朱棣十分有先见之明的去喊了太医过来。
言欢继续说:“和他的子孙朱厚照一样,朱祁镇的梦想也是像他的老祖宗朱元璋,朱棣那样征战四方。”
“在说他的战果之前,我们来讲一下另外一个人——王振。”
“王振是个宦官,他少年入宫,在宫外当过秀才,颇有文化。”
“他侍奉过两朝皇帝,因小心谨慎的性格被任命为侍太子讲读。”
“正是这一层的关系在,他对朱祁镇来说亦师亦友,朱祁镇非常尊敬的称呼他为王先生。”
“ 朱祁镇的宠爱,也是他日后嚣张跋扈的资本。”
朱元璋:我的内心好似一把火在燃烧。
这一个两个怎么都那么喜欢和宦官玩?
“在皇帝的宠爱下,大臣自杨士奇以下完全拿王振没办法。”
“他先是对兵部尚书王骥下手了,说他五日未曾上书奏折,是不是欺负皇帝年幼觉得他不会处理朝政?”
“王骥就这样在皇帝的默许下被关进了牢狱。”
“在这样一个连环组合拳之下,王骥怕了,他屈服了,从此为二人马首是瞻。”
[怕了怕了]
[炸裂]
[这……]
“接下来他对内阁三杨开始了反复试探。”
“他开始疯狂找茬,想要激怒杨士奇。”
“不过先激怒的却是太皇太后,诶呦呵你个宦官还敢来欺负内阁了?”
“太皇太后直接下令鞭打了一顿王振,并且警告他再敢就宰了他。”
[太后好帅]
[哇哇哇]
“这次的教训直接让王振老实了一段时间,可毕竟狗改不了吃屎嘛,三年后,王振卷土重来。”
“把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六人通通下狱,这一事件影响持续了7年,很长一段时间都导致了六部侍郎缺失。”
“他开始假作各种证据诬陷内阁三杨,在皇帝默许之下的频频打压中,内阁三杨逐渐势微。”
朱瞻基看着眼前的小豆丁朱祁镇。
他的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
内阁三杨都是顶好的大臣,十分坚定的保皇派,就这样任由一个宦官打压吗?
至于王振?
刚才就已经下令将他拉下去处死了。
“虽然王振嚣张,可有太皇太后在威慑着他们,大明在这段时间还是繁荣发展的。”
“可4年后,太皇太后张氏去世了,从无人再压得住他们了。”
“王振又安排了自己的侄子们进入了锦衣卫,打造了诬告陷害一条龙,在朝堂上可谓是呼风唤雨。”
[老朱怕是要被气活了]
朱元璋: 谢谢,人还活着。
但是很快要被气死了。
“公元1449年,北蒙古瓦剌首领也先率军四路骚扰边境,想要攻打大明。。”
“边关告急,朱祁镇与众人商讨此事,这个时候王振开始作幺蛾子了。”
“陛下啊,您看您的老祖宗们都是亲征在马上打的江山,您的父亲朱瞻基都亲征,打败了朱高煦,我觉得陛下您英勇无比,定不输祖宗风范。”
“这一个马屁直接拍到朱祁镇的心坎里去了,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当下他便不顾于谦等人的劝阻,非要去亲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