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小河桥传前文+后续

小河桥传前文+后续

江紫悦金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前面再铺上两个草甸子,这样来的人就能磕头跪拜了。家人们会跪在桌子两边,村里人过来磕头,家人们得朝着他们磕一下,以表谢意。家里人的跪拜位置可是大有讲究。大儿子头上顶着白色帽子,穿着类似于蓑衣样的白色外套,跪在最前面。大儿媳跪在大儿子旁边,不过她不用戴帽子,只需要穿白色蓑衣。接着是小儿子(他也需要戴帽子,但是款式不太一样,以示区分),儿媳妇,女儿,女婿,再是孙辈们,他们也都不用戴帽子。像牛愣子这种情况,属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跪的只有他媳妇和儿子,其他家里人都在肩上披着白毛巾,在灵堂周围帮忙。道师会在一旁专门唱悼词。悼词里写着牛愣子的一生,他的家人,朋友对他的看法。通常唱一遍是不够的,道师会重复循环唱一个上午,一有人来磕头,他的声音会更加洪...

主角:牛愣子牛愣子   更新:2024-12-11 15:3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牛愣子牛愣子的其他类型小说《小河桥传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江紫悦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前面再铺上两个草甸子,这样来的人就能磕头跪拜了。家人们会跪在桌子两边,村里人过来磕头,家人们得朝着他们磕一下,以表谢意。家里人的跪拜位置可是大有讲究。大儿子头上顶着白色帽子,穿着类似于蓑衣样的白色外套,跪在最前面。大儿媳跪在大儿子旁边,不过她不用戴帽子,只需要穿白色蓑衣。接着是小儿子(他也需要戴帽子,但是款式不太一样,以示区分),儿媳妇,女儿,女婿,再是孙辈们,他们也都不用戴帽子。像牛愣子这种情况,属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跪的只有他媳妇和儿子,其他家里人都在肩上披着白毛巾,在灵堂周围帮忙。道师会在一旁专门唱悼词。悼词里写着牛愣子的一生,他的家人,朋友对他的看法。通常唱一遍是不够的,道师会重复循环唱一个上午,一有人来磕头,他的声音会更加洪...

《小河桥传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前面再铺上两个草甸子,这样来的人就能磕头跪拜了。家人们会跪在桌子两边,村里人过来磕头,家人们得朝着他们磕一下,以表谢意。家里人的跪拜位置可是大有讲究。大儿子头上顶着白色帽子,穿着类似于蓑衣样的白色外套,跪在最前面。大儿媳跪在大儿子旁边,不过她不用戴帽子,只需要穿白色蓑衣。接着是小儿子(他也需要戴帽子,但是款式不太一样,以示区分),儿媳妇,女儿,女婿,再是孙辈们,他们也都不用戴帽子。像牛愣子这种情况,属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跪的只有他媳妇和儿子,其他家里人都在肩上披着白毛巾,在灵堂周围帮忙。

道师会在一旁专门唱悼词。悼词里写着牛愣子的一生,他的家人,朋友对他的看法。通常唱一遍是不够的,道师会重复循环唱一个上午,一有人来磕头,他的声音会更加洪亮,麦克风声音开到最大,直冲人的天灵盖。这时磕头的人再抬头看看牛愣子的照片,觉得威严无比,顿生敬意。

快到中午的时候,道师会带着跪拜的家里人起身环绕灵堂,外面摆酒席的地方,意思是让村里人都认识一下牛愣子的亲人。这时家人们还不需要放声大哭,晚上有专门的吊唁活动。

下午大家吃完饭,稍事休息,又得开始新的活动了。家里人依旧跪在灵堂边上,道师念念有词,会同牛愣子“交流”一下,让他短暂来一下阳间,因为这边需要打卦了。打卦师谁都可以当,一般是邻居。道师接着把牛愣子家里人的出生年月,同亡者关系说一下,再“询问”牛愣子是否保佑他们。打卦师这时会抬起手来,把两片合在一起的龟壳往下一扔,地上显示的卦象就是牛愣子的心意。顺卦最好,就是两片龟壳一正一反,说明他会保佑刚刚那位亲人。左卦右卦都不行,说明牛愣子挂念着亲人,这可真要命!据说牛愣子会通过各种方式让这个人去阴间“陪他”,这可不是传说。据说一些亡者的亲属会突然患病,暴毙而亡,或者是出了车祸,不治身亡,还有种种事迹表明左卦右卦的危害性。

有没有方法破除呢?还是有的,每年
,看来他能在这里过着自洽幸福的生活。

道师再一次念咒语招魂,再让亲属放火烧掉四合院,这样牛愣子就能收到他的房产了。

晚上道师带着家里人走夜路,通常是村上前往镇上的道路。他们拿着一些香烛,走个几十米就在路边泥巴地上插一些香烛。这么做是为了让牛愣子记住回家的路,虽然他之后会埋在山上,但是万一他以后投胎去了镇上呢,有这么多村,可不能让他迷了路。

第三天一早,就有了小朋友们的用武之地了。这天上午是送牛愣子进山。小朋友们举着五颜六色的旗子,旗杆通常1米多高,旗帜是长方形的,初中的小朋友最适合干这活。长子抱着亡者相片走在最前面,因为他前天已经带了一队人去山上挖坑,知道棺材应该放在哪里。如果没有长子怎么办呢?女婿孙子也可以。紧跟在长子后面的是举旗的小朋友们,背着花圈的女人们,再是民乐团敲锣打鼓的人,他们得让十里八乡都听见送葬的声音,但是他们的乐声通常会被旁边放鞭炮的人盖过,不过这样正好,即便是进错了拍子,敲错了节奏也没人发现。接在民乐团后面的人扛着棺材,棺材后头是除长子外的亲属,这就是送葬队伍。

将牛愣子的棺材安置在山上后,大家就下山回家了,一般是接近中午的时候,主家不会再准备中饭了,所以每家每户通常会留一人在家做饭。

葬礼举办次数过于频繁有点招人烦。在外面打零工的还好,不需要请假,但是在厂子里面上班的,就得看老板脸色了。总是请假,老板可以随时让人走,反正也没签劳务合同,也不用赔偿。呆在家里面的老人家也很烦,年岁不好收成少,平日里只能紧衣缩食,衣服缝缝补补不敢买新的,蔬菜吃自家种的,鱼肉就留着肚子去葬礼上吃吧,因为参加一次葬礼至少得花二百,实在是遇到必须得花的,比如孙子孙女得买文具了,学校又要收钱了,就得咬咬牙去银行取定期存款了。



村里办事除了丧事,就是结婚生孩子的喜事,老一辈们不喜欢办寿宴,按照他们
的说法,办了寿宴的人会折几年寿,因为别人会戳脊梁骨,70,80的老人家本来就预备风风光光办场葬礼,如果中途办一个寿宴,别人得出两份钱来吃席,这人情往来该怎么还啊!所以一般人家都不会办寿宴。但有些人会,往往是家里特别缺钱的或者特别有钱的。缺钱的需要寿宴钱来回血,有钱的不在乎别人出不出钱,图个热闹罢了。

还是有专门的婚宴举办人,拿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需要过来帮忙的村民,依旧是相似的分工。

新娘子会在前一天晚上待在娘家,等待新郎的迎娶。新郎家前一天晚上得准备晚饭,请这些帮忙的伙计吃饭。一大早,新郎会租一个车队,车队里头坐着自家人去迎亲,行程不会很远,因为一般新郎新娘都是媒人介绍认识的,媒人对他们的情况知根知底,这只有在一个镇上才做得到。

到了新娘家,她的亲戚闺蜜会想法设法不让新郎进房门。新郎得发红包给这些人,他们才会让路,让新郎官顺利抱走新娘。接着新人们回程,到了新郎家,又有新郎的一波兄弟会去抢新娘,此时可怜的新郎官又得发红包给他们,才能顺利将新娘报入洞房。

这么一闹,大约快到中午了,大家陆陆续续来到主家,交份子钱,吃席。账房先生这次得回礼,当然礼包是由主家准备的,通常是一包烟,一份喜糖和一个红包,红包里大方点的人家会放50元,普通人家放个20元。主家门口摆满十几桌圆餐桌,四脚板凳,一桌可以坐十个人。专席会放一张红色纸条在桌上,新郎新娘的亲戚就会坐专桌,菜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多了个让大家可以议论的对象。

“你看到那桌两人了吗,那就是新娘的父母。”

“我听说她们家搞得好咧(很有钱)。”

“对啊,那个女孩还长得蛮衬头(漂亮)”

“这两家配得咧(挺般配)”

……

餐桌上会摆着乡下吃席独有的“前菜”——每桌一袋瓜子,花生,香蕉,苹果,果冻,一瓶可乐,一瓶果粒橙,五瓶啤
酒,十罐王老吉,一瓶茅台,一条烟。乡亲们往往会喊相熟的人坐在一桌,这样瓜分起这些零食不容易生间隙。桌子坐满十人就可以开始平均分配了。但是大家一般不会分酒,原因一是分不匀,二是价值比较高,通常会留给主家去退掉,所以酒在餐桌上往往起装饰作用。如果真遇上爱喝酒的伙计,大家会很默契的坐在一桌,品尝美酒。

中午十二点,花炮声音震耳欲聋,来帮忙的伙计端菜上桌,午饭很丰盛,有平日里难以见到的虾,蟹,甲鱼等山珍海味。新郎官和新娘会在房间里换一套衣服,再在午宴上一桌桌给大家敬酒,由男方父母陪同,领着新人们说这是哪位叔叔伯伯,这是哪位爷爷奶奶。

午饭后,村里的老人家会慢慢悠悠的起身,看到大家伙走远了,就拿出之前装零时代的塑料袋,倒一些菜回去给家里的鸡鸭狗吃,拿塑料杯装菜当晚饭。但是遇到几乎没有动筷子的菜,他们会留给主家。

有时候菜太多,会把盘子叠起来放。不过仅限于生娃,生日这等喜事,婚礼和葬礼可不允许。

这是娶媳妇的婚礼,嫁女就得做回门酒。回门酒上小孩子可高兴了。婚礼上新郎的红包很难抢到,但是回门宴的话,新娘子得主动找到小朋友,给他们发红包。一般是在敬酒的时候,新娘子发现小孩子就会给钱,有时候大学生也能领到,长得稚嫩一点就行。金额一般是10-20元。这个钱不会被大人拿走,可以当作小孩子自己的私房钱,可以去买辣条了。

遇上生娃这门喜事,办酒的日期有规矩,不能是小孩子一出生就办,得是百日宴,出生一百天后再办。大娃会办,二娃三娃不一定。还是那句话,这都是人情世故啊,将来收了礼钱怎么还啊,会不会被别人骂啊?



夏季傍晚最是舒适。家家户户搬出竹椅,竹铺到门口坪地歇凉。一天的燥热在这时散去,老人家们拿着蒲扇,给小孩子们扇风,驱蚊。小孩子们把头枕在爷爷奶奶的腿上,听着童谣:“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
大红包,拿给靠在旁边的小孙女。“耶耶耶,爷爷奶奶新年好!祝你们长命百岁,岁岁平安,健康快乐!我长大之后绝对会对你们好的!”小孙女脸上溢着幸福的笑,大大的酒窝更显得可爱。

“只要你认真读书,就是对爷爷奶奶最大的回报。”每年奶奶和孙女都要进行这么一番对话,爷爷坐在另一边的沙发上开心地笑着。

要是时光就停留在这个时刻多好。

后来小孙女长大了,高中去了市重点,大学去了北京,后面又去了美国读博士。爷爷奶奶去世,都没能再回去。

奶奶十五年后脑血栓,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变得神志不清,但是每次视频时,却总能够叫出屏幕前小孙女的小名,每次都问她什么时候回家,小孙女泪流满面。

爷爷二十年后安静地走了,本来在好好地看着电视,突然间全身倒在了地上,再也没醒过来。第二天鱼霸子妈妈听到奶奶的哭声,混杂在电视声音中,爷爷没有早起锻炼身体,意识到可能有大事发生了。喊着几个人结伴去看,只见倒地的爷爷,尿失禁的奶奶。

家人是几个小时后陆续赶回来的,最近的小儿子在西满村做木匠,接到鱼霸子妈妈的电话就骑摩托车回家了。在湘乡的大哥接到了弟弟电话赶紧收拾行李,开车回家了。镇上的小妹错过了二哥好几通电话,当时她在纺织厂,噪音太大,没能听见,中午吃饭看了手机,才赶回来。



正月初一,小辈们都会去大辈家拜年。虽然前一天晚上熬了夜,但是第二天还是得起个大早,免得客人们来了,主家还没有起床。当然,小辈们也不会去得太早,防止主家还没有准备好瓜果零食,茶水饮料,去得太晚也不行,主家会留客吃中饭,这可不是添双碗筷这么简单的事情。如果去了老陈家拜年并且留下来吃了中饭,没能去隔壁的小陈家吃(也是亲戚),两家都不会乐意。老陈家得把昨天年夜饭剩菜都倒掉,重新准备鸡鱼鸭羊。小陈家觉得这亲戚是不是瞧不起人,为什么不来我们家吃饭?所以拜年时间得把握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