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扶摇直上完本

扶摇直上完本

徐福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热门小说《扶摇直上》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赵泗嬴政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徐福”,喜欢小说推荐文的网友闭眼入: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主角:赵泗嬴政   更新:2025-04-23 20:1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完本》,由网络作家“徐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热门小说《扶摇直上》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赵泗嬴政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徐福”,喜欢小说推荐文的网友闭眼入: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扶摇直上完本》精彩片段

  
  眼下,大巡天下已经接近了尾声……
  除了偶尔遭遇的刺杀,整个大秦似乎都显得风平浪静。
  但是始皇帝清楚的知道,一切的安宁都只是建立在自己还活着的情况下。
  他能够清楚的感觉到天下之间的暗流涌动。
  上至朝堂之上,老牌军功贵族和新晋军功贵族的矛盾,下至看似已经征服的六国之地,百姓依旧不识秦法,六国旧贵族看似被夺去爵位,实则依旧把持着地方经济政治。
  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伴随着天下一统,可以通过战争瓜分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都已经消耗殆尽。
  盘子就这么大,掌握了顶层资源的人必然是不愿局势发生变故的。
  而新晋的军功贵族,那些未曾拿到上流门票的小贵族,那些获得了入场券却无法更进一步的人,必然会渴望继续向外开扩,而事实上这群人才是大多数。
  这群大量且普遍集中在中低层的贵族和老牌军功贵族发生了极大的政治冲突。
  以往,大秦国策尚在,六国未灭,耕战体系的大秦必然不会停下征服的步伐,故而小贵族占优,大贵族求变。
  现在,四方天地断绝阻碍,自然条件的限制之下,顶层贵族开始逐渐占据优势。
  你哪怕再怎么想打想要获得功劳又能怎么样?
  顶破天打打北狄南蛮,现在大秦正在做这件事。
  然后呢?已知最富饶的土地已经被完全征服。
  而在天下四野之间,也是风波云起。
  大秦吏治的倒退是必然的事情,始皇帝近乎每次出行都会遇到刺杀,七年前途经博浪沙的那次刺杀,迄今为止,都还没有找到凶手。
  始皇帝知道,肯定是基层和六国地方出了问题。
  官员,贵族……范围太大,无从查起。
  六国之地官员吏员的任命很多都是直接来源于六国的旧贵族群体。
  顶破天也就是不允许在籍贯地上任,换个地方上任,但依旧是治标不治本。
  始皇帝当然也想用老秦人,但是没办法,没有那么多吏员,更没有那么多的官员储备。而且老秦人到了政治环境宽松的六国故地会不会腐化也是问题。
  大秦的吏治体系需要大量吏员来进行维持,吏员削减必然会出现还政于地方的情况,而要想维持庞大的吏员规模,让吏治推行地方,又必须要启用六国旧贵族人员。
  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
  而至于民间百姓,亦是矛盾重重。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车同轨书同文暂且不提,对百姓影响可能不大,毕竟这个时代的真正的百姓是不识字没有车的。
  但是度量衡和货币的强制性统一让百姓没有太多应变时间,这上面能动的手脚太多了。"


  而辣椒胡椒等调味品对于赵泗的意义就比较直接了。
  作为一个四川人,赵泗可以说是无辣不欢。
  而在辣椒泊来中原之前,中原只有麻椒,韭花等调味的农副产品。
  相比较于辣椒对味觉直白的刺激,这些都逊色三分。
  然而站在始皇帝的角度,哪怕能够明显感觉出赵泗对于辣椒这等作物的喜爱,他的注意力依旧放在了红薯土豆玉米之上。
  “亩产,几百斤?”始皇帝重复了一下。
  秦朝,虽然是大一统的开端,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个春秋战国混为一谈。
  这个时期虽然也采用精耕细作的农耕方式,但是不管是种子也好,还是耕耘经验也罢,都远不及后世。
  秦朝时期的粮食亩产量,普遍停留在一百斤上下。
  亩产一百二十斤往上都算耕种得力,一百五十斤往上都要烧高香了。
  而至于宋明清时期,没有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平均亩产两百斤往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赵泗知道,两千年前的种子和两千年后的种子不一样。
  现代红薯土豆亩产三四千斤是常态,某些地区甚至能够做到亩产八千斤……
  但那是建立在打虫药,化肥,乃至于种子本身就经历过了科学的人工培育。
  故而,赵泗只敢往少了说。
  这等东西意义重大,与其往多了说,倒不如往少了说。
  毕竟相比较于这个时代平均亩产百斤的粮食产量,几百斤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约莫?五百斤上下?”赵泗很保守,他甚至连亩产千斤都没有说。
  五百斤上下……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普及开来,全天下饿死的人将减少大半。
  而从始皇帝的角度出发,一个亩产五百斤的粮食农作物,无疑是为秦朝的统治添砖加瓦,增加了极高的政权稳定性。
  “至多五百斤?”始皇帝甚至多问了一句。
  “大约五百斤。”赵泗开口回答到。
  五百斤的平均产量很高,五百斤的最高产量那水分可就大了去了。
  人和人不能一概而论,粮食和粮食也不能一概而论。
  秦朝时期,商鞅改法以后鼓励生产,彼时都已经有记录有人能够亩产两百五十斤。
  都江堰修建成功以后,最高亩产记录甚至达到了317斤。
  有没有水分不知道,但是彼时秦国地区的平均亩产依旧也刚刚跨过百斤罢了。这还是得益于秦国的耕战制度,种地也有赏罚,故而农业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高于六国。
  而始皇帝一统天下的现在,甚至还有很多地区亩产不足百斤。"



屋内,赵泗与王离一人一案。

案上有切好的羊肉,鸡肉,酪浆,豆子,肉酱,粉糍,盐巴,韭花酱以及不知名的青菜等等……

案边置一小鼎,炭火烘烤,清水沸腾。

“军营之中,食物简陋,足下见谅!”王离笑着开口。

“已是十分丰盛了!”赵泗笑着摇了摇头。

秦朝官方供给的伙食往往和爵位高低有直接联系。

赵泗现在爵位只有一级,这是之前在琅琊的时候定下来的,所有人都爵升一级,是最低级的公士。

低级爵位的官方伙食规定只有一斗粗粮,以及劣质的盐巴块。

粗粮是真的粗,并不是现代传统意义的粗粮,而是不脱壳的粮食。秦朝时期脱壳技术也比较落后,脱壳工艺较为费时费力,成本较为高昂。

赵泗在船上已经过的够差了,干菜,以及近乎变质的各类野果,鱼,海带,贝壳,总之在这个时代环游世界就别想着伙食能有多丰盛,靠岸都是一件麻烦事,要命的是很多地方压根荒无人烟,你靠岸以后也不见得能够补充粮食。

鱼和各类海产品倒是没少吃,船舱里还有大量咸鱼干,实实在在给赵泗要吃吐了。

上岸,然后吃顿好的,就是支撑赵泗归秦的动力之一。

没想到,下来直接被军管了,军营的伙食更是一言难尽。

粗粮那是真的剌嗓子,煮透了也是那样。

赵泗甚至有点怀念啃咸鱼干的日子了。

王离不愧是狗大户,哪怕在军营之中请吃饭都能这么豪华。

可惜,没有赵泗最爱的牛肉。

不过熟读网络小说的赵泗知道耕牛在古代极为重要,甚至直接受到法律保护,毕竟这玩意跟农业息息相关。

也不知道秦朝有没有相关法律。

“请同食!”王离笑着行了一礼,大概是朋友宴会的礼节?

赵泗也不懂礼,只能含糊学了个样子,举起案几上的酪浆隔空示意一饮而尽。

不是酒……

赵泗注意到酪浆里面的米粒,本以为是米酒之类的东西,但是喝下去一点酒味都没有,味道酸酸的,喝起来还可以,比较开胃,相当于一种风味饮料。

饮完酪浆,赵泗轻车熟路的将羊肉盐巴置于鼎中开煮。

这种形式很像吃火锅,或者说这种形式本就是火锅的前身。

脍炙煮腌,四种主流烹饪方式。

煮自然就是如面前一般,将食物煮熟,平民用陶罐煮粮食,像王离这般的狗大户吃起来就更有讲究,食材置于案,食客自煮。和火锅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炙就不必多说,就是烤,可以认为是烤肉的前身?

腌就是腌咸菜肉酱肉干咸鱼等都属于腌的范畴。

脍就是吃生的,生鱼片,生肉片……在这个烹饪手段匮乏的时代风靡一时。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吃刺身。

当然,历史记载吃死的人更是不在少数。

羊肉置于鼎中,配合着鼎中杂七杂八的香料,开始缓缓沸腾,白烟翻滚,香味扑鼻而来,羊肉上下沉浮,时隐时现。

赵泗又品尝案几上的粉糍。

算是一种小点心,应该是米粉做的,吃起来粉粉糯糯,初尝可能觉得属于一般味道,甜味很淡,对味觉刺激不强,但是并不腻歪,也不会显得特别干,吃起来十分顺口。

趁着和王离聊天的档口,赵泗又涮了一下不知名的青菜。

味道上来说好像是白菜?

但是和现代的白菜形状上相差甚远,还没进化完全?也不是小白菜的模样,给人一种半吊子的感觉。

肉需要煮久一点,赵泗一来是喜欢吃熟食,二来是因为这个时代感染寄生虫那就是真的没救了,不像后世还能去医院挣扎一下。

赵泗就先涮青菜吃,不过考虑到青菜上可能有虫卵,赵泗也还是涮的久了一些,主打的就是一个惜命。

待涮好之后,抹上韭花酱尝了一下。

味道算不上特殊,就是青菜加韭花酱甜味的味道。

尔后又尝试了一下蘸黑乎乎肉酱,。

赵泗眉头紧皱……

“这他妈什么肉弄出来的肉酱?”赵泗心中暗道。

又咸,又苦,还发腥……

赵泗逐渐意识到了不妙,他可能高估了这个时代的饮食水准,调味料的匮乏和吃法上的匮乏外加没有科技于狠活,恐怕很难让赵泗这个从小受到科技与狠活熏陶的家伙满意。

待肉煮熟,果不其然……

寡淡无味……可以蘸韭花酱和盐粒吃。也就那样……

赵泗倒不是挑嘴,吃东西都吃不下去。

他在船上吃的比这垃圾的多。

主要还是心态出了问题,他是抱着享受美食犒劳味觉的心态来的,这么多在这个时代堪称珍贵的食材,吃起来实在是食之无味。

王离注意到赵泗的眉头,面色一顿开口说道:“可是饭食不够可口?”

赵泗点了点头,尔后为了避免王离误解开口解释到:“食材已经足够丰盛。”

赵泗不想浪费一案几的食材,就这么寡淡无味的吃下去是对优秀食物的不尊重。

仔细想想,从海外带回来的辣椒还有存货,赵泗心中逐渐有了注意。

赵泗看向王离道:“我从海外带来一味香料,食之辛辣,置于锅中,肉味甚美,足下可要尝试一二?”

王离一听是海外来的,完全没见过的全新作物,当即点头应允。

“可有牛油麻椒,搭配一二更好!”赵泗开口问道。

“有!”

牛油和麻椒都很珍贵,牛油不用多说,麻椒这玩意现在几乎完全就是野生,产于秦岭附近,又是香料。

香料这玩意,在古代那就是软黄金。最起码在没有广泛种植之前,价比黄金。

而不巧的是,这些对于王离来说都不算甚么。

作为从小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家伙,又备受爷爷王翦宠爱,没有经历过王贲的慈父教育,王离可以说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王离吩咐人去取,赵泗见仆在侧即将离去,最终还是没有忍住。

“若有牛肉,可再切些牛肉……”

虽然很不好意思,但是没办法,赵泗是真的馋牛肉了。




老者僵硬身子,脸上神情极为复杂。

“你可有向县尉打听?”季常开口问自己孙子季成。

“县尉说,记得清户籍者在琅琊都已经重制验传发落原籍,记不清户籍的就被送到蓝田大营,落户咸阳。我问县尉,县尉也只说,兄可能就在蓝田大营之中。”季成开口说道。

赵泗出海于琅琊归来是一件不小的事情,毕竟当年徐福出海寻仙声势浩大。

而且二十多艘海船也遮掩不得。

徐福出海本就带有特殊使命,私底下知道这件事的也都传的沸沸扬扬。

具体赵泗献上了什么东西没人知道,被带到蓝田大营也没人知道。海外发生了什么,目前也是一无所知。

却偏偏是因为如此,船队归来之事才暗中流传开来。

现在毕竟是古代,消息传播速度比较慢,因为时间不长的原因,没有来得及传播开来,故而还没有掀起什么大的舆论。

知道这件事的人也只是知道徐福出海的船队回来了。

始皇帝并没有过多遮掩,故而赵泗一行人的行踪本地县尉也能够略知一二。

“兄出海的时候年龄不大,海上漂泊许久,可能忘了籍贯所在。”季成开口劝慰自己的爷爷。

实际上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死在了海上。

因为季成听县尉说,这次回来的海船才十几艘。

当年徐福出海声势浩大,带走人手都将近万人。

只不过,季常和季成都很默契的没有提起。

季成还在劝慰大父季常,猛然低头,却发现大父季常满是沟壑的脸上已经是老泪纵横。

“泗儿少时最爱大父,你和泗儿兄弟友爱,便是挨打挨骂都要争在你前,怎会忘了家在哪里?”季常颤抖着手擦拭眼角的老泪,双腿一晃几乎站立不稳。

“大父,你放心,兄生来受人亲近,便是在海外也有人护着,一定不会有事。”季成扶住大父季常晃悠的身子。

“我晓得……我晓得……我是对不起乃兄,我怕乃兄不是想不起来籍贯,是实在不愿回来啊!”季常扶住孙子的肩膀颤抖开口。

“兄怎会如此?”季成摇头!

季常却拍了拍身形已经高出自己一头的孙子的臂膀,沉默许久才开口道出实情。

“当初……应征跟随徐福出海的童子,本该是你。”

季成一听,呆立当场!

他打小和兄长季泗关系就十分好。

他年纪比季泗小两岁,父亲应征死在陇西,季成就跟随着爷爷和兄长季泗一起长大。

兄长性善,又聪明伶俐,还护着自己,又是村子里头的孩子王,天生受人亲近,哪怕是村子里性格最为古怪的孤寡老头,见了季泗都会露出笑容,甚至还会招呼季成季泗兄弟俩在自家吃饭。

季成也因为此,打小崇拜自家兄长。

村子里的大小孩童,不论性格如何,季成只要是跟在兄长屁股后面,都没受过半点委屈。

虽然和兄长已经分别八年之久,但是兄长依旧在自己脑海之中历历在目。

那是何等快乐的时光,不管自己想要干什么兄长都会帮自己。

直到兄长走后,村子里性格古怪的孤寡老头开始不待见他,甚至有同龄的孩子欺负他,再也没有兄长为他出头了。

打那之后他都无比怀念兄长,直到他长成一个少年,直到他后来因功当上了亭长即将成家立业……他都老是会想到兄长季泗。

可以说,兄长在季成的童年十分重要,甚至充当了季成的半个父亲,陡然听闻大父季常的话,季成如何不明白什么意思?

这分明是,自己的兄长季泗,替自己应役了。

“大父!”

季成不敢置信的看着自己的爷爷季常。

“大父!大父!”

季成跺了几次脚最终说不出来什么责怪的话。

“大父,何至于此啊!”

季常闻言,只是沉默,沉默……

沉默许久,季常才抬头看向季成。

“是大父偏心……你和泗儿本不是亲兄弟,家里又只留了你这么一个独苗苗,大父又如何忍心让你漂泊海外,孤苦伶仃……可是征役如火,又是为王上寻长生不死之仙药,躲不得分毫……”

季成张了张嘴,也陷入了沉默。

得……又得知一个大料。

他现在脑子有些混乱。

自己最敬爱,甚至于当成了半个父亲的兄长是为自己顶役而去出海。

嗯……然后,大父又告诉自己,之所以让自己的兄长顶役,是因为兄长不是自己的亲生兄弟。

自己是季家唯一的独苗?

季成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我又何尝不是把泗儿当成亲生孙子看待……”季常老泪再次纵横。

“非我所愿!非我所愿啊!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又何尝不心疼!”

季成只能一边安抚大父情绪,一边询问事情具体经过。

季常一边老泪纵横,一边颤抖着声音娓娓道来。

自己出生那年,母亲产后没几天就病故了。

也就是那个时候季常捡到了两岁的季泗。

再之后父亲于陇西战死,不过在战场上杀敌六人,刚刚三岁的季成也因此袭爵上造。

再后来就是徐福出海,应到了季成身上。

季成自己本人一无所知,只有爷爷季常和哥哥季泗知道。

季常最后以商议的口吻询问季泗能不能为弟弟季成应役。

季泗沉默了两天之后就同意了,再之后,就是跟随徐福出海,再也没了联系。

“怪不得……兄最后几日,一直不同我言语?”

“本是我该应役?兄又何故受此之害?”季成拍打着自己的大腿。

“我能长至今日,不知受兄多少恩情,无论如何,也该把兄请回家中。”季成没有过多苛责大父季常。

不论愿意与否,他都是受益者。

事已至此,兄长至今没有下落只有两个可能。

一是滞留海外。

二再蓝田大营!

不管如何,也该把兄请回家中!

长兄如父!

长兄如父!

不管怎么说,这个恩情,他这个做弟弟的,都得还。

不论是否是亲生兄弟!

(ps:备注一下吧,很多人说秦人死在战场上子孙可以继承爵位,实际上是错的,死在战场上的爵位不能继承,能继承的是功劳。你死于哪场战役,你的功劳没有办法向你发放,才会由你的后代继承。秦朝的世袭爵也很珍贵。要是死在战场上爵位就能够让子孙继承,得有一大票七老八十的老头子去奋不顾身了。)



  “哎……”
  恍惚之间,王离好像听到了父亲轻轻的叹息。
  始皇帝邀请了他和赵泗一同吃饭喝酒,但是此刻父亲压在身边,他就像个局外人一般,安静的看着。
  
  赵泗和始皇帝谈天说地,王离一旁陪坐。
  王贲深深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微微摇头,见锅中肉已所剩无几,便在一旁使剑片肉,置于锅中。
  王贲倒是挺忙活,帮忙倒酒,帮忙片肉。
  弄的本就有点发晕的王离总有一种晕乎乎的感觉。
  自己的父亲居然亲自为自己斟酒煮肉,嗯……虽然自己只是个陪衬。
  始皇帝并没有邀请王贲同食,也没有刻意于王离交谈,继续和赵泗谈天说地。
  之前在琅琊港口的时候,赵泗和始皇帝的交谈并没有太久,故而不甚详细。
  这一次,赵泗补充了很多细节。
  严格意义上来说,实际上这个时代很多地方都还比较原始荒芜,除了中亚以及欧洲,其余地方大部分都是土著部落制的时代。
  哪怕是中亚以及欧洲地区,实际上也很难和现在已经大一统的大秦进行比较。
  赵泗不是太清楚这个时代中亚以及欧洲地区的经济情况和生活水平,他也就是补给的时候靠过岸,甚至不清楚当地政权国家。
  因此除了地理方面和人种方面之外,可以给始皇帝提供的信息比较少。
  他们毕竟不是正儿八经的使团,赵泗的主要目的也是带领船员们归家。
  当然,哪怕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信息在这个时代也弥足珍贵,最起码告诉了始皇帝这个世界的大体面貌。
  “四极之外,多为化外土著?”始皇帝开口。
  赵泗点了点头,还真是这么回事。
  澳洲土著非洲土著以及美洲土著,说实话不太行,和大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完全没有办法比较。
  真正值得重视的也就中亚以及欧洲地区,他们才是能够踏上棋局的角色。
  始皇帝微微皱眉。
  好消息是,大秦足够强大,哪怕再四极之外的广袤天地,也处于第一梯队,这是赵泗肯定的事实。
  坏消息是,四极之外的广袤天地,太过于荒芜。
  更坏的消息是,四极之外的广袤天地太远太大。
  赵泗带回来的消息也太过于粗糙,真正有价值的反而是那份海图。
  如果想要对世界各地政权文化结构环境有更深的了解,势必要派遣新的船队。
  大秦的人口不少,但是相比较于广袤的天地,反而有些微不足道了。"


  很显然,刚刚被征服的六国之地,要走的路还有很多,也还有很长。
  人力肯定不如畜力!
  哪怕有了可以人力耕种得曲辕犁,大秦依旧要走耕牛普及的路线。不能因为一个可以人力使用的曲辕犁而本末倒置。
  耕牛犁种不能普及,天下就不能如关中一般。
  (短曲辕犁可以人力耕种,有文献支持,不贴了。水田不太能行,有点够呛,
  人力耕种曲辕犁在本书不会大书特书,主角,蒙毅,始皇帝,是三个层次的思考。
  主角的认知固有停留在短曲辕犁现在不如长曲辕犁,曲辕犁也没有普遍推广的基础,因为除了关中地区,其余地区耕牛耕种做不到普及百姓。
  蒙毅认为短曲辕犁具备人力代替畜力的可能。
  始皇帝认为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不会因为曲辕犁的出现而改变大秦目前推广农耕的战略步骤和路线。
  事实上,封建时代,如果人力广泛代替畜力并且成为长期的主流现象,一定是朝廷出了问题。)
  
  一个新鲜事物在不同的时代很显然产生的意义并不相同。
  不过曲辕犁的推广和耕牛的广泛推广并不相悖,毕竟短曲辕犁这玩意人能用,牛也能用。
  短曲辕犁只需要一头牛,考虑到普通百姓的家庭条件,估计是大概率用不起两头牛,更大概率是直接化身牛马,自己当牛,短曲辕犁更适合大秦目前的情况。
  至于长曲辕犁,则会被广泛应用于贵族私产。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进步。
  而大秦的律制严格规定,发明创作,也是有奖励的。
  赵泗不仅弄出来了曲辕犁,还弄出来了游标卡尺以及各种各样的小工具。
  最重要的还有晒盐之法,这些功劳加起来可不小。
  “加爵三级……”始皇帝皱了皱眉头,来到书架之前。
  目前曲辕犁和晒盐法暂未推行天下,其功效只是估算,故而奖励也并不能一次完全下发。
  三级当然不够,曲辕犁加上晒盐法是足够赵泗保送大夫的。
  现在算是预支了一部分,等到晒盐法和曲辕犁普及开来,才会进行最终结算,保底还有一级爵位。
  至于红薯土豆玉米三种新粮,以及赵泗不负王命归秦,外加上海图等……还得等到新粮出土,一切东西尘埃落定以后另行计算。
  “赵泗尚未治学?”始皇帝开口。
  “未曾,书籍字本都识不通透。”蒙毅点了点头道。
  送赵泗一行人至蓝田大营的路上,蒙毅和赵泗相处过一段时间,蒙毅还做过一段时间赵泗的启蒙老师。
  嗯……赵泗很多字都不认识,更别提治学了,蒙毅属于是大材小用教赵泗识字去了,不过对于赵泗这般不放过任何机会学习识字的行为,蒙毅还是比较认可的。
  始皇帝点了点头,预料之中。"


  始皇帝对赵泗的印象颇为不错。
  政治小白可以培养,毕竟赵泗还是孩童的时候就随船出海,如今刚刚回归大秦。
  难得的是赵泗居然能够在自己面前放的开。
  虽然可能有喝了一点酒的原因,但是始皇帝能够感觉到赵泗骨子里的不拘小节和写意,赵泗对自己的态度并非不够恭敬,而像是……
  嗯……面对长辈?总之不是下级面对上级的态度。
  最关键的是,始皇帝能够感受到赵泗和自己拥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以及埋在骨子里不惧风险的冒险因子。
  只不过赵泗的冒险精神体现在自然之上,始皇帝的冒险精神体现在政治之上。
  总之,赵泗给始皇帝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不卑不亢,说话有意思,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好消息,看起来也比较亲近,和自己拥有相同冒险精神的年轻小伙子。
  一个,嗯……很不错的小伙子,少有的,能够在这个年纪就让始皇帝眼前一亮打起兴趣的孩子。
  当然,这只是始皇帝自己的总结。
  实际上这些总结究竟多少要归功于个人多少要归功于璞玉光环就未尝可知了。
  最起码以始皇帝的性格,是很难在短暂的相处中对一个人打上印象不错的标签的。
  印象不错,令人亲近!
  这些标签对于始皇帝来说都是极难给予某个人的。
  相反,那些能臣干吏之类的标签,始皇帝反倒是不知道批发了多少出去。
  驾撵缓慢行进,始皇帝略显慵懒,虽然没什么笑容,加起来没笑两下,但是这次来到蓝田,始皇帝心情好转了许多。
  看到了红薯玉米土豆长势不错,还有了胃口,吃到了美味的火锅烤肉……
  回至宫中,赵高将王贲总结的竹简一撂一撂的搬下来。
  始皇帝的个人秘书蒙毅则负责辅导始皇帝进行汇总总结。
  “妙啊!”蒙毅边看边带着笑容,发出感慨。
  “陛下,这晒盐之法,可一解各地产盐不足的困境!”蒙毅开口说道。
  除了齐地等临海地区,天下其余各地产盐都算不上太多。
  包括蜀盐,和产盐大头齐地相比,也不足一提。
  如果认真来说,现在整个大秦的盐产量加起来是不够全天下人使用的,食盐在这个时代真的是一种稀缺资源。
  包括盐产大户齐地的百姓,也得省着吃盐。
  齐地产盐虽多,用的却是煮盐之法,煮盐法需要大量柴薪,生产工艺就决定了盐价居高不下,哪怕是在盐产地源头齐地,价格也依旧不菲。
  硬用柴火把盐从海水里煮出来,得煮多少柴火才能煮出来一斤盐?这些柴火的成本价是无法豁免的。
  至于其余地区更不用说了,可食用的天然盐矿极少。井盐产量更低。从齐地乃至于蜀地运盐周转天下更是消耗颇甚。
  就目前大秦的盐产量,该怎么形容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