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推荐《扶摇直上》,是作者“徐福”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赵泗嬴政,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主角:赵泗嬴政 更新:2025-04-24 13:54: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抖音》,由网络作家“徐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扶摇直上》,是作者“徐福”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赵泗嬴政,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虽然赵泗口中玉米的产量和小麦相比只多了一点,但是其生长周期刚好可以和小麦互补。
哪怕再赵泗口中玉米作为主粮可能并不好吃,但是只要方便储存运输,吃起来无毒无害,就具备了成为主粮的条件。
小麦生长周期长达八个月……横跨冬春夏三个季节。
如果有玉米作为补充,虽然人会忙碌一些,但是大部分地区一年下来粮食收成却可以因为玉米的出现而直接翻倍。
三种粮食长势都分外喜人,让最近一段时间身心疲惫的始皇帝老怀大慰。
放眼看去,皆是绿油油的一片,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除了红薯玉米土豆,还有一小块一小块的其余农作物的耕种地段,始皇帝知道这些都是赵泗从海外带来的新作物种子,有蔬菜,有香料,也有水果。
虽然意义比不上红薯土豆玉米,但是也能够极大程度上丰富大秦的农业种类。
只不过这些带的种子都不多,故而种出来都是一小块一小块,和自成一片的红薯土豆玉米不能比。
唯有一片,耕种面积和红薯土豆玉米的耕种面积相比也不差多少,同样是绿油油的一片。
“这里种的是甚么?”始皇帝指着那绿油油的一片开口问道。
“辣椒!”王贲开口回答。
始皇帝闻听是辣椒眉头微皱,一旁默不作声的赵高脸皮微动。
始皇帝对辣椒有印象,因为赵泗言说食之甚美的原因,为始皇帝试吃的赵高脸红成了猴子屁股。
始皇帝最终也没忍住尝了一口,纯辣,带点苦,刺激的很,故而对于这种东西并不是十分喜欢,谈不上差,但是体验感有些一般。
在始皇帝心中,和红薯土豆玉米完全无法相比。
但是很显然,赵泗并非如此想,仅从耕种面积就可以得知,赵泗出海归来带的辣椒种子怕是不在少数,和红薯这般作物的种子数量也不差多少。
事实上……若不是出于那么一些家国情怀,赵泗指定带满各种香料种子,红薯土豆玉米最多带那么一小箱子罢了……
粮食的播种是一个倍率问题,不考虑人为消耗的情况下,很显然带回来的种子越多,收成以后获得的种子越多,推广的速度也就越快。
不过船上空间就那么大,各种东西都得带上一些,始皇帝倒是巴不得其他东西都留个种,剩下带的都是三种新粮,别的不说,若是这几百亩地全是红薯土豆玉米,推广播种的速度会快上许多。
“可惜!”始皇帝微微摇头,对于赵泗浪费空间带了那么多辣椒的决定表示了一定的质疑。
至于王贲,也终于趁着始皇帝巡视三种新粮的时候询问王离和赵泗的下落。
二人外出,结伴而行,又无随从,只说出去游猎,不过蓝田大营附近可以游猎的地方并不是很多,而且这里要道之处皆有军所,现在已经锁定了王离和赵泗的踪迹。现在已经派人前去通知,快马加鞭,不需要多久就能够赶回来。
“赵泗呢?”始皇帝恰好于此时开口问道。
王贲脸上一黑,应声开口道:“同犬子一道游猎,臣已遣人唤回。”
始皇帝点了点头倒也没说什么,他来蓝田大营又没有提前通知,赵泗和王离外出未归情有可原。
始皇帝本欲于此安静等待赵泗归来,忽然好像想起来了什么一般,沉默片刻开口说道:“不用了,带朕一同前去吧!”
王贲脸上再次一黑,没有多说,当即派人为始皇帝备起驾撵,朝着赵泗王离二者所在之地进发。
这种小事,其实并不妨碍什么,始皇帝并非不近人情之人,王贲也不至于这么谨小慎微。"
而辣椒胡椒等调味品对于赵泗的意义就比较直接了。
作为一个四川人,赵泗可以说是无辣不欢。
而在辣椒泊来中原之前,中原只有麻椒,韭花等调味的农副产品。
相比较于辣椒对味觉直白的刺激,这些都逊色三分。
然而站在始皇帝的角度,哪怕能够明显感觉出赵泗对于辣椒这等作物的喜爱,他的注意力依旧放在了红薯土豆玉米之上。
“亩产,几百斤?”始皇帝重复了一下。
秦朝,虽然是大一统的开端,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个春秋战国混为一谈。
这个时期虽然也采用精耕细作的农耕方式,但是不管是种子也好,还是耕耘经验也罢,都远不及后世。
秦朝时期的粮食亩产量,普遍停留在一百斤上下。
亩产一百二十斤往上都算耕种得力,一百五十斤往上都要烧高香了。
而至于宋明清时期,没有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平均亩产两百斤往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赵泗知道,两千年前的种子和两千年后的种子不一样。
现代红薯土豆亩产三四千斤是常态,某些地区甚至能够做到亩产八千斤……
但那是建立在打虫药,化肥,乃至于种子本身就经历过了科学的人工培育。
故而,赵泗只敢往少了说。
这等东西意义重大,与其往多了说,倒不如往少了说。
毕竟相比较于这个时代平均亩产百斤的粮食产量,几百斤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约莫?五百斤上下?”赵泗很保守,他甚至连亩产千斤都没有说。
五百斤上下……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普及开来,全天下饿死的人将减少大半。
而从始皇帝的角度出发,一个亩产五百斤的粮食农作物,无疑是为秦朝的统治添砖加瓦,增加了极高的政权稳定性。
“至多五百斤?”始皇帝甚至多问了一句。
“大约五百斤。”赵泗开口回答到。
五百斤的平均产量很高,五百斤的最高产量那水分可就大了去了。
人和人不能一概而论,粮食和粮食也不能一概而论。
秦朝时期,商鞅改法以后鼓励生产,彼时都已经有记录有人能够亩产两百五十斤。
都江堰修建成功以后,最高亩产记录甚至达到了317斤。
有没有水分不知道,但是彼时秦国地区的平均亩产依旧也刚刚跨过百斤罢了。这还是得益于秦国的耕战制度,种地也有赏罚,故而农业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高于六国。
而始皇帝一统天下的现在,甚至还有很多地区亩产不足百斤。"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