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沈清棠季宴时的其他类型小说《沈清棠季宴时写的小说开局流放分家,神秘夫君骗我生崽全文阅读》,由网络作家“墨染千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一家四口约定好在县衙门口见面。沈清棠和沈清柯买完东西到县衙门口时,沈屿之夫妇已经早早等着。看见他们兄妹俩就喜滋滋地显摆。沈屿之先抢道:“我去衙门还钱,他们说咱们用钱时间这么短没收利息!县衙的人说,这么多年,他见过的流放犯里咱们是头一户在一个月内还上钱的。小麦种也没收利息。”麦种总共赊了两斗,其中一斗被他们磨成了面粉。所以又买了一斗小麦种补上。普通小麦三十文一斗。小麦种是小麦中成色最好的,价格贵一些,要四十文一斗。李氏接着道:“那些桑黄卖了五百七十六文!”说着把钱袋子递给沈清棠。沈清棠把所有的钱合在一起,加上上次剩的铜板和今天还完县衙借款剩的,总共剩余三贯七百七十五文钱。沈清棠把三贯铜板交给李氏保管。“娘,以后咱们家你当家。大钱...
《沈清棠季宴时写的小说开局流放分家,神秘夫君骗我生崽全文阅读》精彩片段
***
一家四口约定好在县衙门口见面。
沈清棠和沈清柯买完东西到县衙门口时,沈屿之夫妇已经早早等着。
看见他们兄妹俩就喜滋滋地显摆。
沈屿之先抢道:“我去衙门还钱,他们说咱们用钱时间这么短没收利息!
县衙的人说,这么多年,他见过的流放犯里咱们是头一户在一个月内还上钱的。
小麦种也没收利息。”
麦种总共赊了两斗,其中一斗被他们磨成了面粉。
所以又买了一斗小麦种补上。
普通小麦三十文一斗。
小麦种是小麦中成色最好的,价格贵一些,要四十文一斗。
李氏接着道:“那些桑黄卖了五百七十六文!”
说着把钱袋子递给沈清棠。
沈清棠把所有的钱合在一起,加上上次剩的铜板和今天还完县衙借款剩的,总共剩余三贯七百七十五文钱。
沈清棠把三贯铜板交给李氏保管。
“娘,以后咱们家你当家。大钱你管着,这七百七十五文,算我借公中的,当接下来做生意的本钱。”
李氏连连推辞,“我可没当过家!你主意多你拿着。”
自从分家,都是沈清棠带着大家劳作赚钱。
沈清棠虽然年纪最小却是他们家的顶梁柱。
沈清棠把钱硬塞到李氏怀里,“以前是没机会。现在你是咱家主母,你不当家谁当家?”
李氏瞬间红了眼圈。
在京城,哪家千金不是自幼就学如何掌家?
她娘家门户不算大却也一样除了女工还要学看账本。
只是嫁到沈家,根本没机会做主母。
没想到流放后反倒而成了掌家娘子。
“娘,你别哭啊!我知道三贯钱不多,掌家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但,娘你放心,我会努力赚更多的钱!
买大大的院子,雇很多的仆从,让你当真正的豪门主母。”
沈清棠不怕穷不怕苦就怕她娘掉眼泪。
不光沈清棠怕,沈清柯和沈屿之也怕。
父子俩连连点头附和沈清棠。
“对,夫人,我们都努力,早点盖好大大的房子。”
“娘,等盖好房子,我就努力读书,争取考个状元将来给你挣个一品诰命。”
李氏破涕为笑,收下三贯铜板,也收下爷仨的信任和爱护。“我哪有那本事管偌大家业?我能把你们爷仨管好就是阿弥陀佛!”
沈清棠从创业资金里取出二百文,“咱们一家四口辛勤劳动半月,今天犒劳自己一顿不为过吧?”
沈清柯没意见。
沈屿之舔了舔唇,犹豫着没开口,
以前不知道一文钱难死英雄汉,现在知道想赚一文钱都要先流汗。
刚晋升管家娘子的李氏摇头,“外面吃太贵了!咱们还是买菜回家做吧?!”
“可是……”沈清棠小声说实话,“咱们家现在连厨灶都没置办齐。就吃一顿呗?”
她指着自己的肚子,“你外孙说想吃。”
李氏还能说什么?
在沈清棠额头上轻戳了下,笑骂:“连没出生的孩子你也扯来当幌子!当娘的你也好意思!”
沈清棠嘿嘿笑。
比吃饭更开心的是,家里人如今都能坦然接受她未婚怀孕生子这件事。
在贞节牌坊下埋葬无数女人的大乾,沈家人能接受她,比接受流放还难。
一家四口挑了家干净的小饭馆。
点了三菜一汤。
一盘干煸冬笋,红烧寒菌,香酥焖肉。
汤是白菜豆腐汤。
还要了一张大饼,一切四份,每人一角。
总共花了一百三十二文。
饭馆不大,菜的味道也不出众,最起码比不上流放前沈家厨子做的。
沈清棠连搭理她都懒得。
人家都晕倒了,人们不好再拦着,让出一条路放他们离开。
沈家大房二房人都离去,围观的百姓却没散去。
纷纷主动要买沈清棠的山货。
“正好,我家今天想买点蘑菇炖鸡,我看娘子你家蘑菇就不错,给我来两斤。”
“我要点儿红果回去做糖葫芦。”
“我药铺了恰好缺点桑黄,把你这些都给我吧!”说话的恰好是刚才那个说可以赊账的郎中。
沈清棠把桑黄给了郎中,“大夫,多谢您刚才愿意为我奶奶看病,这药材我送您!”
“我哪能占你一个小姑娘家的便宜?再说你还等着用钱生孩子。稍微给我算便宜点儿就成!”
不一会儿,山货和药材都被抢光。
还有人嘱咐沈清棠,“小娘子,你下次若还有山货,就送到这条街最南头第三户。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沈清棠一一道谢后,跟李氏离开。
见李氏垂着头,闷闷不乐,沈清棠哄她,“娘,你看那边儿的珠钗不错,我去给你买一支。”
李氏忙拉住沈清棠,“别浪费钱!还得留着生孩子用。”
“我那是唬大伯二伯他们的。你别当真!你看……”沈清棠取出刚换的五两银锭,拉着李氏的手,放进她掌心,“这是今天卖鱼挣的钱。
咱们不缺钱了,日子会越过越好。”
李氏已经许久没见过银子,哪怕只是小小的五两银也惊得半晌说不出话。
“不给大伯他们钱不是因为给不起,而是因为祖母应该没生病。是大伯二伯想要钱。那两家不知道憋着什么坏呢!你不用自责。
倘若祖母真有事,他们怎么可能来这么多人到集市上堵咱们?”
大伯母和二伯母最起码应该守在祖母身边尽孝。
京城贵妇们都喜欢立孝顺的人设。
“你说的也是。”李氏苦笑:“亏得我还纠结这半天。”
真要不管婆母死活,良心上实在过不去。
拿女儿的钱救婆母,心里也过不去。
“行了!咱不想这些不高兴的事!反正他们也没得逞。走,咱们买点好吃好喝的回家改善生活去!”沈清棠硬拉着李氏去逛街。
山货和药材,总共卖了一千三百六十二文钱。
比之前两次少了些。
不管是卖肥皂还是种蘑菇,新买卖必须得早点儿提上日程。
母女俩先去给沈清棠买了需要的材料。
先买了五百文的香料。
香料本就略贵,沈清棠买的种类也多些。
从香料铺出来,又到隔壁布店,买了两块棉布花了一百文。
一块布颜色亮丽适合她们母女做衣服,另外一块湖青色的布料可以给沈屿之和沈清柯做衣服。
从布店出来,到屠夫摊子前买了一百文钱的猪肉。
在上次一家四口吃过的饭馆打包了几样菜。
以大乾的打包条件,肯定是只能打包无汤的菜。
比如酱牛肉。
总共花费一百三十文。
还打了一小坛白酒,五十文。
又买了几样沈清柯点名的工具,花费二百二十文。
出城的路上,还捎带脚去附近的村子里找老乡买了一大筐棉籽壳花费两文钱。
沈清棠想再试试棉籽壳种蘑菇。
冬天的蘑菇比肉贵。
***
回到山谷,一算账,沈清棠今天手里的余钱加上上次剩余的六百四十三文钱总共一千零六十一文钱。
沈清棠想了想,又把其中的一千枚铜钱穿成一贯交给李氏。
这样交给李氏保管的总共有九千文,只是其中五千换成了等价的银子。
沈清鸣下意识目光四扫。
这会儿还早,集市上人不算多。
围过来的人听见是堂兄妹之间吵架,都兴致勃勃地看热闹。
有些人听见沈清棠的话朝沈清鸣投以鄙视的目光。
在大乾朝,家族观念很重,就算是老百姓也鲜少有堂兄弟打架打到街上。
所谓家丑不可外扬。
沈清鸣再不懂事也知道这个理,恨恨地瞪了沈清棠眼,为自己辩解:“我可没编排他!我说的是都是事实。
他娘得了传染病,大伯就想让他娘换个地方治病。
他不肯非要带着他娘分家另过。
大伯父不同意,是他跪了一天一.夜求来的。
是他没良心在先,大伯才生气把他们母子逐出家门。”
逐这个字主要针对沈炎,他娘是妾室,卖身契握在大伯母手里。
虽说沈家财产全部充公,但,还是有机会偷偷藏起一部分金银细软或者其他重要的东西。
以大伯母的为人,就是死她也要拿捏这些妾室。
沈清棠猜测沈炎跪求的应当是让大伯父归还他母亲的卖身契。
至于大伯母为什么会同意?
此一时彼一时。
现在不是在京城,少一张嘴吃饭对现在的沈家来说就是少一个负累。
“你说谎!”沈炎双手握拳垂在身侧,气得声音发抖,“我娘不是传染病!她只是染了风寒。父亲他……”
不肯拿钱买药给娘,还要把娘扔到外面自生自灭。
但子不言父过。
沈炎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红着眼强调:“我娘不是传染病!”
沈清棠瞬间就猜到沈炎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
主要比较了解大伯那人。
自私凉薄还目光短浅不顾大局。
“怎么不是传染病?不是传染病能全身起红疹?还又拉又吐的?”沈清鸣一脸嫌弃。
庶子女的地位历来比嫡子女地位低。
哪怕已经分家另过,几十年的习惯一下很难改变。
沈炎愤怒却不太敢跟沈清鸣争辩,也可能他不善与人争吵,反复就一句“我娘不是传染病!”。
沈清棠轻飘飘开口:“若真是传染病,住在一个院子里也是会被传染的。我听一个老中医说若得了传染病的病人出病症再分开没用,可能已经被传染了。”
沈清鸣脸色突变,“你别唬我!”
“我唬你做什么?不信你去药铺问问大夫。”
沈清鸣脸上闪过一抹不自然,“我才不去,我没病!”
“是没病还是没钱?”沈清棠不客气地揭他短。
“我怎么没钱?小爷我现在就去!哼!”沈清鸣气呼呼地转身离开。
沈清棠摇头,又是个草包!
明摆着此地无银三百两。
沈清棠见围过来看热闹的人不少,一脸真诚地问:“大家有没有需要山货的?全部是我自己上山采摘的哦!便宜又好吃!”
被她目光熠熠地盯着,看热闹的人不好意思拒绝。
尤其是那些年轻些的青年,或多或少都买了些山货。
沈清棠见状嘴更甜。
“大哥你真识货,这木耳能补气养血,不管是炒还是凉拌都很好吃。”
“这冬菇中富含氨基酸,可以增强记忆力,能让你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来年高中!”
“大娘,您放心,这每一个红果都是精挑细选的,你看看颗颗饱满。给家里孩子当零嘴或者做糖葫芦都行!”
“……”
很快,沈清棠的山货就被买走大半。
大冬天硬是忙活到一头汗。
沈清棠抬头,看见沈炎局促地站在摊位附近,不离开也不上前。
没办法肚子有点大,蹲得单膝跪地蹲,起的时候也得撑着才能起。
沈清棠个头比沈清丹高一点儿,俯视她:“没钱你在这里吹什么牛?我凭自己的双手捡山货来换钱,不偷不抢,总比某些至今还把自己当千金小姐、官家少爷的人强。
再说,摆摊赚钱凭本事吃饭怎么就是乞丐了?你的意思是这一条街都是乞丐?”
他们所在的是内城比较繁华的一条商业街。
整条街上都是做生意的。
两侧是各种商铺,成衣铺、当铺、铁匠铺、车马店、客栈、饭馆等。
路边都是摆摊的,小吃摊、杂货摊、代写书信、卖折扇字画的,应有尽有。
还有些跟沈清棠这样就地摊个包袱卖零散物资的。
沈清丹一句话,一整条街的商贩都成了乞丐。
大家当然不乐意,开始纷纷讨伐沈清丹。
“哪来的姑娘这般不懂礼数?看着文文静静说话让人这么讨厌!”
“看这装扮八成是京城流放过来的。一般也就那是犯了错的京官们到咱们北川还喜欢狗眼看人低,过阵子就老实了!”
“我瞧也是。从头到脚遮这么严实,怕还做回京的春秋大梦呢?!哈哈哈哈,我还没见过流放到这里的京官还能回去的。”
“就是!摆架子谁不会?又不能当饭吃。还不如人家这小娘子,认清现实,靠双手谋生。”
“跟他们废话什么?看不起咱们北川人,咱们不还不待见他们呢!滚!滚!滚!哪来的滚哪儿去,别在这里碍眼。”
杂乱的讨伐声渐渐变成整齐划一的驱逐声。
“滚!”
“滚!”
“滚!”
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不知道谁伸手推了沈清丹的肩膀一下。
沈清丹“哎呦”一声,向旁边倒去。
谁知旁边的人不但不扶她,反而又推了她一下。
沈清丹脚下还没站稳,人又不由自主的歪了回来。
左一下,右一下,沈清丹站也站不稳,倒也倒不了,又疼又怕,只能尖叫连连。
她自幼在京城长大,是家里长房幺女,受尽宠爱,整日里被人追捧,何曾受过这般对待。
沈清鸣也没好到哪里去。
被视为沈清丹的同伙儿,被同样推来搡去。
气得他破口大骂。
骂沈清丹:“都怪你!你脖子上面顶的是夜壶吗?什么话也敢说。”
在人家的地盘人骂人是乞丐,跟指着秃子骂和尚有什么区别?!
骂完沈清丹还想骂沈清棠,结果发现沈清棠已经不在跟前,不知道什么时候溜走了。
“小贱人!”
沈清棠身为一个网红,对网络暴力的威力最清楚不过。
她挑拨完就拖着包袱弯腰退出了人群。
她还是个孕妇呢!可经不起这么推搡。
不过,远远站着看了会儿热闹的沈清棠还是忍不住咂舌。
没想到现实版的民愤比网暴还厉害。
沈清棠还有很多事要做,没时间浪费在看热闹上。
转身去找爹娘和二哥。
他们正在铁匠铺。
缺了口的斧头需要修复。
沈清棠到铁匠铺时,沈清柯正准备付钱。
沈清棠拦住沈清柯,在铺子里又选了两把大锯和一把斧头,还有一把新剪刀加上修斧头的钱,总共二百二十文。
李氏心疼,“有一把斧头就够吧?这些不当吃不当穿的。”
在衙门佘债才给一百文,买几样铁器就要二百文。
“娘,有些钱不能省。咱们盖房子要不少木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铁器八十文一斤,咱们买成品自然更贵一些。”
沈清棠立马认错:“父亲大人说的对!我们要再接再厉争取下次赚二两银子!”
***
从内城到东外城再赶回西外城,差一点赶不上出城。
城门每天傍晚关上,第二天早晨打开。
忙活了一天,连顿中午饭都没吃,一家四口都饿的够呛。
回到温泉旁,先点燃火做饭。
新买来的铁锅需要开锅,正好顺道把猪板油熬出来。
炼猪油这事也得沈清棠来,因为其他人不会。
他们或许吃过,但绝对不知道猪油怎么来的。
沈清棠熬猪油其他人也没闲着。
沈清柯负责把温泉边上野生的茴香割下来顺便清洗干净。
因为沈清棠说要包茴香水饺。
茴香有股特殊的味道。
沈清柯皱眉:“这个真能包饺子吗?”
事实上他更想问茴香能吃吗?不会有毒吧?
沈清棠哪里不知道二哥想什么,点点头,“奶娘说很好吃呢!就是茴香比较喜欢重油,油少了不怎么好吃。”
所以之前几天她才没打茴香的主意。
现在有猪油,当然要吃一顿好的。
沈屿之爬到山洞里,找了个通风的地方,把猪肉挂起来。
天寒地冻,猪肉一时半会儿坏不了,就怕招来动物撕咬。
李氏则忙着收拾规整今天在县城买回来的东西。
熬制猪油,要先把白.花.花的猪板油洗干净,切成小块备用。
新买来的铁锅架在火上烧热,等锅变色后,拿一块猪油在锅里擦拭一遍,等到温度低下来,再烧再擦。
几次下来,新买来的铁锅就变得油润光亮。
炒菜不糊不沾锅。
这个过程就是开锅。
沈清柯洗好茴香就开始搭临时灶台。
土砖还没干,只能先拿几块临时用用,
搭成个三角形的低架。
沈清棠把开好的铁锅架在临时搭建的灶上,先往锅里倒一点儿水,再把切好的猪板油放进去煮。
刚开始水是浑浊的,烧开时会有很大的热气,但是过一会儿热气就会消失。
浑浊的水逐渐变得清澈油亮。
这时候的水其实已经是猪油。
加水熬制就是为了防止加温时锅里或者板油上有水四溅烫到人。
接下来就是小火熬制。
慢慢地,白.花.花的板油块就会“融化”。
看见猪板油变成金黄的油渣,就证明猪油炼到位。
一勺勺舀进之前充当锅的瓦罐里。
等放凉了就是凝固的白色油脂。
熬制猪油不属于穿越必备技能。
沈清棠做短视频和笔记那会儿搜索过,三千年前的古人就开始吃猪油。
而大乾朝撑死是两千年前的古代。
猪下水的路怕是在大乾朝走不通。
剩余一部分底油和油渣留在锅里。
等茴香切好放进锅里搅拌下就直接能包饺子。
沈清棠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他们忘记买菜刀。
于是只能用新买的斧头,洗干净后把茴香剁碎。
沈清柯剁馅,沈清棠负责和面。
粗加工的面粉没什么筋力,一斤面六两水就够软。
等沈清棠把面揉好,沈屿之夫妇也从山洞里爬了下来。
筷子照例是树枝充当。
擀面杖是用两指粗细的树枝截了一段,剥干净皮。
沈清棠先给沈清柯和沈屿之示范了下怎么擀饺子包.皮。
接着又给李氏演示了一遍怎么把馅包进饺子皮捏成饺子。
沈清柯年轻,学习能力强,虽然擀的不是椭圆形就是正方形,厚薄也不均匀,但是姿势正确,进步很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