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穿成知青小炮灰,她在六零当拽姐小说结局

穿成知青小炮灰,她在六零当拽姐小说结局

平淡生活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同志你好,想和你问个路,不知道方不方便?”徐宁跳下车,看着对面的人,穿着一身军装,身形高大修长,刀刻般的五官尽显阳刚之气,看着年龄不大,但气质却很沉稳。徐宁看着他说道,“这里是榆树村,你要去哪里?”对面的男人问道,“请问牛棚怎么走?”徐宁顿了顿后问道,“你去牛棚做什么?找谁?”“我找陆振博和沈婉晴,”对面的人接着说道。徐宁心道,找陆伯伯和陆伯母的,这个年龄,难道是他们的儿子?徐宁说道,“跟着我走,我也在那附近住。”说完,就推着自行车往牛棚方向走去。雪越下越大了,地上已经铺了薄薄的一层。她听到后面大栓婶子几人的声音,推着车子快走几步,后面的男人也大步跟着往前走。两人一直走到牛棚,都没碰到什么人,她把车子停在门口,朝里喊道,“七爷爷,...

主角:徐宁王璐   更新:2024-12-04 09:3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徐宁王璐的其他类型小说《穿成知青小炮灰,她在六零当拽姐小说结局》,由网络作家“平淡生活”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同志你好,想和你问个路,不知道方不方便?”徐宁跳下车,看着对面的人,穿着一身军装,身形高大修长,刀刻般的五官尽显阳刚之气,看着年龄不大,但气质却很沉稳。徐宁看着他说道,“这里是榆树村,你要去哪里?”对面的男人问道,“请问牛棚怎么走?”徐宁顿了顿后问道,“你去牛棚做什么?找谁?”“我找陆振博和沈婉晴,”对面的人接着说道。徐宁心道,找陆伯伯和陆伯母的,这个年龄,难道是他们的儿子?徐宁说道,“跟着我走,我也在那附近住。”说完,就推着自行车往牛棚方向走去。雪越下越大了,地上已经铺了薄薄的一层。她听到后面大栓婶子几人的声音,推着车子快走几步,后面的男人也大步跟着往前走。两人一直走到牛棚,都没碰到什么人,她把车子停在门口,朝里喊道,“七爷爷,...

《穿成知青小炮灰,她在六零当拽姐小说结局》精彩片段


“同志你好,想和你问个路,不知道方不方便?”

徐宁跳下车,看着对面的人,穿着一身军装,身形高大修长,刀刻般的五官尽显阳刚之气,看着年龄不大,但气质却很沉稳。

徐宁看着他说道,“这里是榆树村,你要去哪里?”

对面的男人问道,“请问牛棚怎么走?”

徐宁顿了顿后问道,“你去牛棚做什么?找谁?”

“我找陆振博和沈婉晴,”对面的人接着说道。

徐宁心道,找陆伯伯和陆伯母的,这个年龄,难道是他们的儿子?

徐宁说道,“跟着我走,我也在那附近住。”

说完,就推着自行车往牛棚方向走去。

雪越下越大了,地上已经铺了薄薄的一层。

她听到后面大栓婶子几人的声音,推着车子快走几步,后面的男人也大步跟着往前走。

两人一直走到牛棚,都没碰到什么人,她把车子停在门口,朝里喊道,“七爷爷,七爷爷。”

刚喊两声,门就被打开了,是她爸,徐宁没等她爸开口,就说道,“有人找你们。”

徐爸朝徐宁后面的人望去,疑惑的问道,“同志,你找谁?”

那人很有礼貌的说道,“我找陆振博和沈婉晴,请问他们在吗?”

徐爸忙说道,“在,在。”

又朝里面喊道,陆哥,大姐,有人找你们。

陆爸和七爷爷从牛屋出来,陆妈和她妈从后院过来。

徐爸领着人已经走到院子里,陆爸陆妈看到来人马上跑过来,大片大片的雪花飘着。

徐宁看不清几人的表情,只见旁边穿军装的男人突然跪下。

朝二人一连磕了三个头,说道,“爸,妈,儿子不孝,来晚了。”

陆伯母连忙跑过去抱住他,哭着喊道,“笑堂!”

陆爸也连忙走过去把两人抱在怀里说道,“笑堂,你怎么找到这里的?”

徐爸和徐妈走过去,把几人拉起来说道,“陆哥,大姐,赶快带孩子进屋,让孩子暖和暖和。”

徐宁看没她的事了,想着自行车还在门外,给七爷爷拿了几个梨就回去了。

徐宁回到家,把梨拿进屋里,想着今天陆伯伯和陆伯母的儿子来了,那边也没什么菜,就打算做点送过去。

她爸妈刚来的时候,陆伯母把存了很久舍不得吃的鸡蛋都拿出来炒了,又把自己的棉衣拿出来让几人穿。

她那天去城里的时候从空间里拿出来两只土鸡,今天打算炖个鸡汤。

天太冷了,喝点汤暖和点,把鸡砍成块,放在砂锅里,放上干蘑菇,板栗,就放在炉子上炖着。

又切了些肉,从酸菜缸里拿出酸菜,再做个猪肉酸菜炖粉条,边上贴一锅饼子。

炉子上炖的鸡汤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徐安和徐莫两人坐在灶前烧火。

大锅里炖的猪肉酸菜,徐宁正站在锅边贴饼子,厨房里烟雾缭绕,处处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陆爸陆妈把儿子带到屋里炕上坐下,陆笑堂先打量了一下屋里,屋子不大,一个可以睡两人的炕。

炕的一头有一个老旧的炕柜,炕柜上放着打满补丁的帽子棉手套和几件衣服。

旁边是叠的整整齐齐的两床被子,被子很厚,但上面打满了补丁。

炕的旁边有一个桌子,上面放着一个茶缸,一个暖水瓶。

又把视线转到他爸妈身上,看起来穿的很厚,外面穿了件不知道是多少块布拼凑的一件长长的褂子,下面也是同样的裤子,棉鞋上也是到处都是补丁。

陆笑堂看的眼眶泛红。陆妈拉着他的手问道,“笑堂,你怎么找到这里的?”


徐宁到家随便吃了两个包子,就把买的几个大坛子清洗干净,把空间里的猪板油拿出来开始熬油。

徐宁买的十头猪,每头都有300多斤以上,猪肉已经让卖猪的师傅给切成一斤两斤不等的大小,十头猪的板油,熬了满满四大坛子,估计有一两百斤。

还有两大盆猪油渣,徐宁熬了整整一下午,把猪油和油渣全部放在空间里。

连续忙了三天,把该准备的基本上都准备齐了,钱也用的差不多了,卡里还有一万多块钱。

她想给小姨打电话说一声,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到时候小姨还以为她出了什么事。

她叹了口气,晚饭也不想煮了,在空间里面拿了点水果,喝了一瓶奶就洗洗睡了。

梦里相同的场景,小男孩哭的撕心裂肺,喊,“姐,姐,”

徐宁从梦中醒来后,心砰砰砰的跳。

拿来手机看一下,凌晨4:55,想再睡一会儿,却怎么也睡不着,干脆起床。

洗漱好,吃了早饭天已经亮了,拿了钥匙就出门了,她今天打算去附近的菜市场随便逛逛。

早晨的菜市场人流量很大,徐宁看到一个卖韭菜的大爷。

三轮车上摆了十来把韭菜,水灵灵的很新鲜,收拾的也很干净。

就走过去问大爷韭菜咋卖的,想全部买了,放在空间里,想吃的时候就拿一把出来。

大爷一听她说要全部买完,就说三块钱一斤。

一共三十斤,徐宁付了钱后,就提着韭菜走了。

看到新鲜香菇挺不错的,想着空间里有猪肉,牛肉,就想熬一点香菇肉酱。

又买了二十斤香菇,虽然空间里有干香菇,但是她还是觉得新鲜香菇熬肉酱香一点。

徐宁看了看买的东西,她一个人也拿不走啊!

一看那个卖韭菜的大爷正在收拾东西,准备走了。

忙喊着他,问他能不能帮忙把她的东西拉回去。

她自己提回去,也勉强能提完,离她的住处也不远,走路就几分钟路程。

但她还想买点别的东西,想着给大爷几十块钱,让他一起帮忙拉回去。

那大爷一听,高兴的答应了,他卖了那么多韭菜,才卖了几十块钱呢。

徐宁就把刚刚买的韭菜和香菇放到大爷的三轮车上,让他在这里等着。

她又去菜市场买了三十斤姜,五十斤粉条,三十斤米粉。

看到对面一个卖挂面的,忽然想起还没买挂面呢,又立刻过去买了二百斤面条,让老板帮忙送到三轮车上。

看到旁边干菜店里的干豆角挺不错的,又买了二十斤。

黄瓜买了二十斤,番茄买了三十斤,就让大爷帮忙拉回去了。

把东西放在家里,她到楼下早餐店给大爷买了十个肉包子,又给了他一百块钱,那大爷笑呵呵的走了。

徐宁送又拐去旁边的便利超市,买了两大袋平常喜欢吃的零食,就回去了。

到家后就准备食材,开始熬肉酱,香菇猪肉酱熬了一坛,香菇牛肉酱熬了一坛,都收到空间里。

刚刚停下来,心里就七上八下的,她在租的小房间,到处看了一下,该收进空间的东西都收进去了,外面放的都是比较常用的。

中饭也不想做了,就拿两个馒头沾点肉酱,随便对付两口。

又把平板拿过来,接着看她前几天没看完的那本,穿越七零小娇妻的小说。

可能是这几天太累了,看到女主考上大学后,就睡过去了。

徐宁这一觉睡得很不安稳,感觉那个梦越来越真实。

那个小孩的哭声离她也越来越近,感觉就像在她耳边喊。

旁边的人也都吵吵闹闹,吵到她的头嗡嗡的疼,她困难地睁开眼睛。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极具年代感的屋顶,往下看是土坯墙,还打算接着打量的时候。

旁边一个小男孩就哭着喊,“姐…姐…你醒了?”

旁边一个男人也松了口气,说道,“哎呦,徐知青,你总算醒了,可把我们吓坏了。”

徐宁转过头看着说话的人,喊姐的小男孩看起来七八岁的样子,和梦中的那个小瘦猴一模一样。

喊他徐知青的是个看起来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旁边站着一个30来岁的瘦高男人。

旁边还有几个看起来十八九岁的男女。

徐宁呆住了,她这是在哪里?忽然一段不属于她的记忆出现在她脑袋里,让她头痛欲裂。

她紧闭双眼,双手抱头,痛的头都要爆炸了。

旁边的小男孩吓坏了,哭着喊,“姐,姐,你怎么啦?是不是头疼的厉害?”

那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焦急的朝旁边那个年轻一点的男人说道,“韩大夫,你快给徐知青看看她怎么啦?”

韩大夫已经拉着徐宁的手,说道,“徐知青,你的头刚刚包扎好,不能用手去碰了。”

徐宁接受了原主身体的记忆,还是呆呆的。

她这是真的穿越了!穿越到69年和她同名同姓的徐宁身上。

这个徐宁,今年实际年龄还不到十四岁,为什么说实际年龄,因为她是把岁数报大两岁来下乡的。

旁边的小男孩是原主的弟弟徐安,说是十三岁,实际年龄才十岁。

这姐弟俩已经来这里下乡半年多了,这里是华国的黑省,齐市,城南县,三合乡,榆树村。

原主的爸妈都是京市的大学老师,去年年底看到形式不好。

就立刻和三个孩子断绝关系,马上安排十六岁的大儿子徐洋去参军。

今年年初二又安排不到十三岁的徐宁,和十岁的徐安下乡当知青,最小的徐莫还不满三岁,只有先留在身边。

当时原主和弟弟年龄太小,就把十三岁的原主改成十五岁。

十岁的徐安改成十三岁,原主从小力气就比同龄人大,又懂事。

所以原主的爸妈才让原主带着十岁的徐安一起下乡,这也是当时情况下能想出的唯一办法了。

安排在城南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主的爸爸有一个学生,老家是黑省城南县的,学生的哥哥在城南县公安局当干事。

当时原主的爸爸也和原主交代,不是非必要就不要去找他学生的哥哥,关系用一次就薄一次,人情要用在刀刃上。

原主记住了爸爸的交代,姐弟下乡半年多,一直也没有出过啥事,每天都老老实实上工挣工分,原主力气大,和成年的妇女一样,拿八个工分。

原主的弟弟徐安从小身体不好,村长就给他安排割猪草的活。

一天两个工分,两姐弟算计着也能吃个七八分饱。

但是知青点不是只有他们两个知青,还有三男两女比他们来的早。

年龄也比他们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加上原主和弟弟年龄小,原主又不爱说话。

所以有几个看人下菜的,柿子就专挑软的捏,挑水打柴就让原主帮着干。

原主知道家里可能出事了,怕别人知道,自己护不住弟弟,想着和她们交好,有啥事也能有个帮忙的。

但她不知道有些人是不懂感恩的,只会得寸进尺。

这次就是因为原主刚下工,连口水都没喝,帮一个女知青去挑水,一头磕在井沿上,醒来的就是来自21世纪的徐宁了。

接收完原主的记忆,徐宁那个气呀,立刻翻身下床穿上鞋子,冲到门口,找了一个小孩手臂粗的棍子。

回来就照着两个女知青身上打,边上站着的几个人看着她都呆住了。

还没反应过来,两个女知青就被打的哇哇叫。

徐宁打的有技巧,专挑屁股上打,又痛又不会有内伤。

打了以后还没等那几个反应过来,立马坐在地上,哭喊着,“村长叔,你可要给我们姐弟俩做主呀,我和弟弟响应号召来支援建设农村。

自从来到村里,村长叔和乡亲们对我们像亲人一样。

可是林秋华和李凤娇他们两个搞资本主义小姐的做派。

她们看我和弟弟年龄小,指使我给她俩挑水砍柴,我想着我们都是革命同志,就应该互帮互助。

可是她俩不光让我打水砍柴,还克扣我和我弟弟的伙食。

我们拿的工分一样多,我和弟弟的口粮就比他们少,村长叔,我现在就要举报她们这两颗老鼠屎。”

还没等村长和两个女知青说话,徐安也马上哭喊道,“村长叔,她们不光让我姐帮他们砍柴,担水,她们还让我给她们烧洗澡水呢,”

李凤娇气愤的说,“你不是没烧吗?”

徐宁马上接道,“就因为没给你烧洗澡水,轮到你煮饭时,你就克扣我们姐弟的口粮。

你那么大一个姑娘,让一个小孩子给你烧洗澡水,你可真不害臊。”

李凤娇心虚道,“你们年龄小,我是怕你们吃不完浪费,马上秋收了,我们的粮食没剩多少了。”

徐宁怒道,“没剩多少粮食,你怎么不少吃点?我比你挣得工分还多呢,为啥要我们少吃。

你还指使我给你干活,你这还不是资本小姐做派,我要去举报你,欺负压迫革命同志。”

李凤娇着急道,“村长我没有,她胡说,我什么时候欺负压迫革命同志了,”

她是真着急了,这顶大帽子扣下来,那还得了,村长没有理她,走上前,先把两姐弟拉起来。

又虎着脸问几个知青,“这事是不是真的?”

三个男知青,对视一眼,都没说话,村长一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今天从村委会回家路上碰到韩大夫,说是徐知青磕到头了。

想着这些娃子小,过来看看,别再闹出啥事,没想到还真有事。

村长冷着脸对李凤娇和林秋华说道,“我们榆树村不搞什么资本主义那一套做派。

如果再让我听说,你们欺负其他知青,我就把你们送到县知青办。”

村长看两人知道害怕了。

又接着说道,“徐知青是为了帮李凤娇打水才磕破的头。

徐知青的药钱李凤娇出,另外李凤娇再拿二十个鸡蛋给徐知青补身体。

关于李凤娇和林秋华苛扣徐知青姐弟的口粮,李凤娇和林秋华各扣五十个工分补给徐知青姐弟俩,”

说完问徐宁,“徐知青,你看这样办可行?”

徐宁知道,对原主来说这个处罚肯定不算什么,但别人不知道原主已经不在了。

二十个鸡蛋加一百个工分,对这个年代来说已经不少了。

村长处理的很公正,让别人来说,都有点偏向他们姐弟了。

她不能不识好歹,点头说道,“我听村长叔的。”

李凤娇和林秋华一听不干了,她们每天才拿六七个工分,扣50个,那就是好几天天白干了。

两人刚想开口,村长就说道,“你们同意,我做主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如果还想闹,那我就不管了。

让人把你们两个送去县知青办,让知青办再给你们安排别的去处,”

两人这才气呼呼的低下头不说话了。

村长让徐宁好好休息, 头上的伤好了再去上工。

又对李凤娇说,让她把韩大夫的药钱给了,拿二十个鸡蛋给徐宁补身体。

等人都出去了,就剩他们姐弟两个。

徐安关心的问道,“姐,你头还疼不疼?”

徐宁摸了摸头上的纱布,笑道,“不疼了,”

“姐,你躺着休息,我去给你烧点开水,”徐安说着就跑出去了。

徐宁开始打量这个屋子,不大的一间房,一个炕占了半间屋。

炕的两头各放了一个柜子,她睡在最左边,旁边还有两床铺盖,应该是李凤娇和林秋华的。

原主的行李不少,以前家庭条件不差,所以衣服被子都带了,下乡前原主的爸妈还给了原主1000块钱,100斤全国粮票。

还有糖票,布票,工业券,钱被她和弟弟藏在山上了。

到了乡下后也没有多少用钱的地方,最多去村里婶子家里买点鸡蛋给弟弟补身体。

下乡半年多,就去过两次城里,还是不上工的时候和几个知青一起去的。

也不知道原主的爸妈和小弟现在怎么样了,从下乡后就没有联系过。

原主的爸妈在原主和弟弟下乡时就已经交代他们,不要往家里写信,等着他们联系。

原主也是担心父母,整天恍恍惚惚的才出事的,唉,毕竟只是一个不满十四岁的小姑娘。

徐宁心说,“你放心,我既然占了你的身体,就会照顾好你的家人。”

她在炕上躺了一会儿就起来了,打开房门,就看到徐安在厨房烧水,

看到她出来了,也马上从厨房跑出来。

问道,“姐你怎么不在床上躺着,是不是口渴了?水马上就开了,我等一下给你端过去。”

徐宁摸了摸他的头,笑道,“没事,在屋里很闷,想出来走走。”

东北这边院子都很大,知青点院子也不小,前面一排三间土坯房子。

后面有一亩多的自留地,种了些豆角,茄子,辣椒,再往后就是大青山了。

靠近大青山边上有一小块空地,大概有两间房子那么宽,上面石头坑坑洼洼的,往右十来米是牛棚。

知青点有三间房,一间住男知青,一间住女知青,一间厨房加杂物房,现在知青点加上徐宁姐弟一共有七个知青。

浙省的陈向东和林秋华,来自海市的孙浩和葛洪斌,川省的李凤娇。

来自京市的徐宁徐安姐弟,还有两个早几年来的女知青嫁到村里了。

七个人里,孙浩和葛洪斌两个来的时间最久,来了已经两多年了。

陈向东和李凤娇也来了两年了,林秋华是去年来的,徐宁姐弟是今年过了年来的。

徐宁叹了口气,转身往厨房走去。


应该是男配杨文礼,另外两个一男一女不认识,到山上,大家也没有多打招呼,都开始砍柴了。

这里的冬天大家都清楚,没有柴火会怎么样。

本来知青点屯的柴火都不算多,那么多人在一起,集体的东西又不知道节约着用,这不就都着急了。

徐安告诉徐宁,他去知青院找陈向东说的时候,陈向东告诉他,其实三人准备的柴火不少。

就怕到时候知青院那边没了,不借给他们肯定要闹矛盾。

所以陈向东又去告诉知青院的人,村里的老人说,今年冬天怕冷的很,村里现在大人孩子都上山砍柴去了,问他们要不要一起上山?

徐宁就没管了,不是她多管闲事,她怕到时候大雪封山了,他们的柴又烧完了,她和徐安这里囤了那么多,整天来借,烦都要烦死。

她让徐安在山上砍,她往山下挑,姐弟俩一下午砍了好大一堆。

晚上去七爷爷那里接小莫时,看到后院也堆了很多柴,应该是他爸和陆伯伯这几天上山砍的。

徐宁打算今天去城里看看,进城后她先骑自行车去黑市看了一下,里面人不少,个个都很警惕。

她直接骑自行车去供销社了,供销社现在正是人多的时候。

她在门口等了一会儿,等供销社没什么人了,才进去找苏红英。

苏红英看到她马上热情的喊道,“小宁,快进来,冷不冷啊?你来了怎么不喊我?”

徐宁被这个大背篓笑道,“不冷,红英姐,我今天来找你,是有点事,你看我们找个说话的地方?”

苏红英把她带到仓库里的一个小房间坐下,问道,“在这里说吧!这里没人。”

她把背篓里的一个床单拿出来给她看,“红英姐,你看一下这个床单怎么样?能卖多少钱?”

苏红英把床单打开,“这床单不错,一看都是大厂出来的。

妹子,你这是在哪里买的?这种货都被大城市分完了,根本都轮不了到咱们这种小县城。”

徐宁笑道,“这床单是南边过来的,是我一个朋友在南边有点门路,问我要不要,他可以给我搞一点过来?”

苏红英眼睛一亮,问道,“妹子,是真的吗?能弄多少?”

徐宁想了想,说道,“这次他弄来二十床,每床十八块钱,他本来是打算带到海市去的,如果你要的话,我就问他一下。”

苏红英高兴地握住她的手,说道,“妹子,二十床姐全要了,什么时候能拿货?”

徐宁又说道,“红英姐,床单现在在我朋友那里,我去问一下,看他能不能把二十条床单都给你。

不过你对外不能说是在我这里拿的,我也不是做这个的,刚好我朋友送了我一床。

我觉得这个床单不错,问他是在哪里买到的?他看我挺喜欢,就说以后要的话找他就行,他有门路。

红英姐你又帮我很多,所以我才来问问你要不要的。”

“妹子,你放心,姐绝对不会说是你在你这里拿的,这里人太多了,我现在请假回家,你等一下直接去我家里。”

徐宁找了个无人的角落,拿了二十条床单出来。

她不打算去黑市卖,风险太大了,她不想冒险。

她背着背篓就去了苏红英家,把背篓里的床单拿给苏红英看。

苏红英点了三百六十块钱给她,很热情的留她在家里吃饭。

她借口还有事,就先走了。

她从苏红英家里出来,就直接回村了,背篓里是她从空间里拿出来的两斤奶粉,五个棉帽,五双棉手套,还有一个热水瓶。


第二天早上,徐宁和弟弟刚刚吃完饭,另外几个知青还在做。

陈红军就带着七八个人来啦,拉了三辆板车,板车上放的土坯和建房子的工具。

她连忙走过去说道,“红军叔,你们怎么那么早?”

边打招呼边带他们往后面走。

陈红军笑道,“早点没这么热,徐知青,你去忙你的去,后面太阳大,你就别跟着去了。”

徐宁就道,“那好,红军叔,我去给你们烧水。”

三个男知青昨天就知道他要盖房子的事情了,李凤娇和林秋华不知道,看到她回来了。

李凤娇就问道,“是你要盖房子?”一副你能盖起房子的语气。

徐宁对她翻了个白眼,说道“关你屁事,”

说完拿起墙角放着的水桶,带着徐安去打水了。

等知青点的都上工走了,她就烧了一大锅绿豆汤,放上冰糖,就用桶提着给盖房子的师傅们送过去了。

提着桶还没走到地方呢,村长就领着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过来了,高高的个子穿着公安制服,应该是赵建设。

来的还挺快的,徐宁把桶交给陈红军,笑道,“红军叔,这是我煮的绿豆汤,你们都喝点降降暑气。”

陈红军马上接过来说道,“徐知青,你烧点开水就行了,怎么还去煮绿豆汤?谢谢了啊!”

把绿豆汤拿给陈红军,就往两人走去。

还没走到跟前,村长就说道,“徐知青,你家亲戚来了。”

徐宁问道,“建设哥?”

赵建设笑道,“小宁,你前天到家里,我听你嫂子说了,也没等我下班你就走了,这不我今天没事过来看看,你的头好点没有?”

徐宁笑道,“已经好多了,村长叔给我放了几天假,我这几天天天在家里休息,”

边说边招呼二人坐,又把留在盆子里面的绿豆汤倒到碗里,一人面前放了一碗。

村长把绿豆汤喝完就回去了,留下两人在这里说话。

赵建设问道,“我听你们村长说,后面修的房子是你的。”

徐宁把知青点的情况和他说了一下。

“知青点只有两个房间,过段时间又有知青来,我和我弟就想着,和知青这边分出来单过,自留地也分了。”

赵建设说道,“分出来也好,人多矛盾就多,还不如分出来过自己的日子,我去后面看看。”

徐宁带他过去,把自留地和盖房子的位置都和他说了。

赵建设点点头,又去找陈红军说了会话,请他多费点心。

等两人说完,徐宁和赵建设就回知青院了。

赵建设的自行车在知青院里停着,他把车把上挂的提兜拿下来给徐宁。

说道,“空了就带着弟弟到家里去玩,有啥事直接到家里和你嫂子说,我就先回了。”

徐宁忙道,“建设哥,现在这么大的太阳,吃了饭再走吧,下午的时候也凉快些。”

赵建设说道,“不吃了,局里还有事,过段时间我再来看看,你盖房子钱够不够?”

徐宁忙说道,“建设哥,钱够用,我哥每个月都给我们寄。”

赵建点点头,说道,“那我回去了,空了和弟弟来家里玩,”

徐宁送他到门口,又把手里的提兜给他,让他带回去给孩子吃。

赵建设摆摆手说道,“家里还有,这些你和你弟留着吃,我走了。”

徐宁看他骑车走远了,又看了一眼手里的提兜,回屋把东西拿出来。

一个橘子罐头,一斤大白兔奶糖,一罐麦乳精。

徐宁又从空间里拿了一斤奶粉一起放在柜子里锁上。

徐安太瘦了,十岁的人看起来像七八岁的孩子,现在和知青住在一起,空间里很多东西都不能拿出来。

她又去烧了一锅开水,天太热了,坐着不动都出汗,更不要说在太阳下晒着了。

把这一锅开水用桶提过去,绿豆汤已经只剩一个底了。

徐宁把桶拿回来,又抓了两把绿豆放在锅里接着熬。准备放凉了给他们下午喝放。

又去地里摘了些豆角,准备中午炒来吃。

徐安下工回来,把背篓往地上一放,就往后面盖房子那里跑去。

徐宁喊都喊不应,没一会儿,陈红军就领着人回去吃饭了。

徐安跟着人屁股后面追着问,“红军叔,要几天能盖好,”

这话把几个大人惹得哈哈大笑。

陈红军笑道,“小安,想住新房子了?放心吧!最多半个月就让你们住进去。”

徐宁把几人送走后,就让他去洗脸。

徐安一看到桌上有肉,问道"姐,昨天的肉没吃完吗?”

“没有,昨天还剩了些,我用盐给腌上了,今天炒菜就切了几片。”

姐弟俩吃过饭,她就让徐安去睡午觉,她到村里的木匠家里定几个炕柜,和装粮食的柜子。

知青点里的东西都是公用的,搬家后都要新买。

时间一晃十天就过去了,姐弟俩的房子已经盖好了,厕所和柴房也都搭好了。

陈红军说今天把门装好,晾个两天就能搬进去了。

徐宁头上的伤也差不多好了,她中间又去过一次城南县。

从县里回来长头发就变成了小子头。(很短,男孩的发型),

这几天又每天上工,她也不像别的女同志戴个帽子啥的,人就比以前黑了很多,现在活脱脱就是一个假小子。

前两天赵建设又来过一次,看了看房子进度。

徐宁觉得自己这个大旗扯得很成功,不知道剧情以前她没想过去找赵建设。

当知道原主的父母要下放到这里以后,她不得不把这层关系利用起来。

至少在发生不可预料事情的时候,有他这层关系在至少有点震慑作用。

徐宁订的炕柜和装粮食的柜子也都打好了,自留地的白菜也种上了。

白菜秧子是给村里的婶子换的,还撒了一点小青菜,菠菜,边上还栽了葱,二分地让姐弟俩整的很像样。

徐安现在天天吃的饱饱的,还都是细粮多,粗粮少,偶尔还有点肉。

晚上徐宁还给他加餐,鸡蛋糕,麦乳精天天换着吃,小脸肉眼可见的红润起来了。

今天是知青的休息日,都不上工,几个知青全都去县城了。

牛车坐不下,徐宁也不想和他们一起去,她的身份至少这几年让她不能和任何人走的太近。

所以她的性格要慢慢朝不好相处发展,没人敢惹,没人想理。

这样才方便她以后行事,徐安还小,就让他开心的生活就好。

姐弟俩一人背一个背篓,徐宁还拿着扁担,今天姐弟俩打算上山去砍柴,快秋收了。

秋收完天气马上就冷,这里的冬天太长了,要用很多柴火。

姐弟俩这几天,每天下工都去山上砍一挑柴,已经存了不少了,但远远不够。

两人从大青山下来,直接把柴背到新房那边了。

新搭的柴房里已经堆了姐弟俩这几天打的柴。

装门的几个汉子,看到他们背上背着,徐宁还挑了一大担柴火,都夸姐弟俩会过日子。

陈红军帮着把姐弟俩背上的柴火拿下来,说道,“徐知青,门已经装好了,你晚上过来把炕烧一下,这样房子干的快,明天收拾收拾就能搬过来住了。”

房子就算是彻底盖好了,几个盖房子的师傅也在收拾工具。

徐宁到前面知青院把一个坛子里面用盐腌着的几块肉拿出来。

是上次去县城的时候,从空间里拿出来的,每块有半斤左右。

又把柜子打开,把几包分好的冰糖拿出来,每包半斤,就把肉和冰糖放在背篓里,往新房那边走去。

每人拿了半斤肉,半包冰糖给这些盖房子的师傅们,笑道,“这几天辛苦几位叔了,本该请几位叔吃顿饭的,

可你们也知道我这里的情况,知青点只有一个锅,还是公用的。

知青们天天也要用那个锅做饭,这些东西各位叔带回去让婶子添个菜,工钱我让红军叔算算,等会一起结给他,”

说完就把东西递了过去。(当地的风俗,房子盖好了都要请盖房子的人吃顿饭。)

这些汉子们都说道,“徐知青,你不用客气,我们都理解。

这些东西,你和小安留着吃吧,你们两个那么小来下乡,不容易。”

徐宁笑道,“没多少东西,我都准备好了,各位叔叔们拿着吧!要不然我这心里过意不去,”

陈红军在边上说道,“都拿着吧,这是徐知青姐弟的心意,都在一个村里以后多照顾点就是。”

几个汉子,这才拿着东西推着板车回去了。

徐宁姐弟就和陈红军一起往知青院走。

她招呼陈红军在厨房坐下,把工钱结给他,两间房子,一个厕所,一个柴房,还开了一个后门。

材料加工钱一共195块钱,徐宁把钱拿给陈红军,又把刚才准备好的一个袋子给他。

里面是半斤肉,半斤冰糖,两斤大米。陈红军知道推辞不掉就拿着了。

走的时候说道,“那叔就不跟你客气了,以后有啥事你说一声。”

陈红军走到家,把东西拿给他媳妇,他媳妇打开一看,问道,“不是去给徐知青盖房子了吗?这是哪来的?”

陈红军就把徐宁没地方煮饭,不请他们盖房子的人吃饭了,和他媳妇说了。

她媳妇说道,“这给的也不少,比请吃饭划得来。”

陈红军说,“有人问你,你就说只有半斤肉,半斤冰糖,大米就别说了,以后对姐弟俩多照看点。”

他媳妇就明白了,说道,“我知道了。”

陈红军走后,徐宁姐弟俩就拿着扫帚去打扫他们的新房子去了。

三十多平方一大间,隔成两间小卧室,姐弟俩一人睡一间。

旁边还有一个十几平方的厨房,就相当于是三间屋子。

上次去县城,徐宁买的锅也装上了,其实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

陈红军还在锅的边沿用泥巴给糊得严严实实的。

姐弟俩把房子打扫干净后,徐宁就把炕给烧起来。

明天就可以把定的家具搬过来了,现在是夏天,一烧炕屋里热的没法呆。

往炕洞里加了几块大的木材,就赶快出去了。

姐弟俩吃了点东西,又背着背篓上山了,再过段时间,山里的野菜就老的不能吃了。

徐宁打算赶在秋收前多屯点柴,多挖点野菜,野菜用水焯一下,晒干了冬天没蔬菜的时候吃,也是很好的。

姐弟俩把家搬好,东西也差不多置办齐的时候,村长就通知三天后秋收。

她准备明天去趟县城,秋收长达一个多月,秋收时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大队长和村长是不准请假的。

原书女主这两天应该就会下乡来榆树村了,原主的父母一个多月后也要到了,

她记得书上说他们来时没有多少行李的,只有原主父亲背了一个不大的包袱。

要把他们的棉衣棉被准备起来,她和徐安的棉衣在这里穿也有点薄了。

她让徐安给部队上的徐洋写封信,告诉他,让他不要寄钱过来了。

姐弟俩有钱,还让徐安写上他们盖了房子,让他有探亲假的时候就来榆树村,现在有地方住了。

这段时间徐宁每天晚上都偷偷模仿原主的笔迹,总算有七八分像了,她让徐安先写,她在后面加几笔就是了。

第二天一早,徐宁就起来了,锅里放了半碗米,还有一点咸瘦肉切成丁,放到粥里。

又去菜地里扯了几个青菜苗,煮了一锅菜粥,蒸了两个窝头。

徐安听到声响也起来了,看到她在煮饭,就过去烧火。

徐宁笑道,“小安,我这次去县城就不带你了,等秋收后,姐姐带你去城里好好的玩一天。”

徐安说道,“姐,你去吧,我在家里看家。”

“你一个人不要去山上砍柴,知道吗?我们的柴差不多够了,等秋收后,我俩再去山上砍一点就行,”

她吃过饭就背着个大背篓去村口了,老陈头的牛车已经在那里了,车上有两个大娘还有一个年轻的小媳妇。

李凤娇和林秋华也在上面,二人看到徐宁哼了一声,把头往旁边一扭。

老陈头看到她笑道,“徐知青,快上来,就差一个人了,”

徐宁忙跑过去坐好。

到县城后,她先把信寄了,又去了供销社,去卖布的柜台看了一下都有什么颜色。

她没打算买,空间里有很多布,看一下有和这个年代差不多的,到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用了。

又去买了火柴,煤油,针线,下乡时带来的还有两斤点心票,就买了两斤饼干。


陆笑堂看着他爸妈说道,“ 是大舅和小舅两人说话时,我听到的。”

陆妈问道,“你在部队怎么样?有没有跟你姐联系过?她是不是还在新市当知青?”

“妈,我和我姐都挺好的,我去年还到新市看过她,她插队的地方不错,现在在她们大队的小学当老师。”

“那就好,那就好,这下我和你爸也放心了,”陆妈拉着儿子的手哽咽着说道。

陆爸爸也侧过身子,用衣角擦眼睛,几人说了会话。

陆爸开口道,“笑堂,我和你妈在这里挺好的,你明天一早就回去,以后也不要到这里来了。”

陆妈也点头说道,“笑堂,回去吧!听你舅舅的话,也不要告诉你姐我们在这里。”

陆笑堂沉默着没有说话。

陆爸陆妈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从小就调皮捣蛋,但做事却极有主见。

这次过来看着性子沉稳很多,但想说服他回去怕不是那么容易。

陆妈又劝儿子,“笑堂,我和你爸在这里真的挺好的,这个院里就住了你七爷爷还有刚才你看到的徐叔叔两口子,都是好人。

你七爷爷是个孤寡老人,从我和你爸来了后,就对我们很照顾。

你徐叔叔是今年秋天来的,他女儿和儿子在这里当知青,就是今天带你过来的那个丫头。

有一次她和她弟上山摘野菜碰到了一头野猪,你爸帮着打死了。

从那以后,这丫头就经常过来送吃的,送衣服,看到我们身上穿的没有?棉衣棉裤棉鞋全部都是新的。

上面的补丁都是她用碎布贴上去的,我和你爸外面穿的这件衣服也是她给我们做的工作服。

是故意把几件旧衣服撕开拼成的,还有这顶帽子,从外面看很破,但都是新的。

带上暖和的很,她爸妈,七爷爷,还有我和你爸我们每人都有,还有桌上的暖水瓶,茶缸,都是她拿来的。

这丫头在供销社有熟人,这些都是人家内部才能拿到的瑕疵品。

她在屠宰场也有熟人,经常拿肉回来,昨天还拿回来一个羊腿,炖的羊肉汤,给我们送过来的。”

陆妈边说边把床上的被子拿过来给他看,“笑堂,你看这个大棉被,又宽又厚,都是新棉花,有十斤重呢。

也是小宁拿过来的,这些补丁也是她贴上去的,这孩子对我们可好了。”

陆笑堂看着这些,确实像他妈说的那样,东西是好东西,又不张扬,做的很用心,小姑娘很聪明。

陆爸,陆妈又接着说让他明天离开的事,不过不管两口子怎么说,他就是不说话。

三人正僵持着,徐爸端着姜糖水进来了,把一大碗姜糖水放在陆笑堂手里。

笑着道,“快把这碗姜糖水喝了,这天太冷了,你走了一路了,驱驱寒。”

陆笑堂连忙站起身双手接过碗,说道,“谢谢徐叔叔,您快坐。”

徐爸摆摆手说道,“你们一家人说说话,我去牛屋看看。”

陆爸连忙拉着他说道,“徐老弟,你来帮我劝劝这小子,我让他明天回去,他不肯,你说他在这里对他影响也不好。”

陆笑堂看着他爸妈说道,“爸妈,我已经长大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我的前程要和你们断绝关系,就算前面是康庄大道,我也不想去走。”

徐爸看他们这样也不是办法,就开口说道,“小陆啊,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但是我们做父母的也要为子女考虑不是。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