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后续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后续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那个叫孙传庭的妈的以前就是吏部的一个郎中,现在居然成了御林卫的指挥使!张之极心中不平衡,感觉自己家的圣宠好像被别人分走了一半。就像某些小孩子突然得知自己的父母又生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一样。把几个军官训斥了一顿,张之极的怒气也就慢慢消了。毕竟在这个环境下待久了,思维形成了一种惯性。等气消之后,张之极回去跟他的父亲张维贤说:“爹,天子整出个御林卫来,咱们京卫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张维贤在家里仔细思索了一番,倒是想通了,又是一幅优哉游哉的样子:“天子年少,以我看,只是一时热血使然,这军队的组建哪有那么简单,我刚才已经派人去打听过了,那个孙传庭之前在吏部当郎中,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被他这么一说,张之极倒是突然意识过来了:“似乎有些道理。”...

主角:张凡崇祯   更新:2024-12-03 15:2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凡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后续》,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那个叫孙传庭的妈的以前就是吏部的一个郎中,现在居然成了御林卫的指挥使!张之极心中不平衡,感觉自己家的圣宠好像被别人分走了一半。就像某些小孩子突然得知自己的父母又生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一样。把几个军官训斥了一顿,张之极的怒气也就慢慢消了。毕竟在这个环境下待久了,思维形成了一种惯性。等气消之后,张之极回去跟他的父亲张维贤说:“爹,天子整出个御林卫来,咱们京卫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张维贤在家里仔细思索了一番,倒是想通了,又是一幅优哉游哉的样子:“天子年少,以我看,只是一时热血使然,这军队的组建哪有那么简单,我刚才已经派人去打听过了,那个孙传庭之前在吏部当郎中,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被他这么一说,张之极倒是突然意识过来了:“似乎有些道理。”...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后续》精彩片段


那个叫孙传庭的妈的以前就是吏部的一个郎中,现在居然成了御林卫的指挥使!

张之极心中不平衡,感觉自己家的圣宠好像被别人分走了一半。

就像某些小孩子突然得知自己的父母又生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一样。

把几个军官训斥了一顿,张之极的怒气也就慢慢消了。

毕竟在这个环境下待久了,思维形成了一种惯性。

等气消之后,张之极回去跟他的父亲张维贤说:“爹,天子整出个御林卫来,咱们京卫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

张维贤在家里仔细思索了一番,倒是想通了,又是一幅优哉游哉的样子:“天子年少,以我看,只是一时热血使然,这军队的组建哪有那么简单,我刚才已经派人去打听过了,那个孙传庭之前在吏部当郎中,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

被他这么一说,张之极倒是突然意识过来了:“似乎有些道理。”

“所以我说嘛,咱们也别着急了,让孙传庭去干,看他能干出个什么名堂来,别忘了,咱们京卫从大明开国之初就有的,这天子亲军二十六卫,不是那小小的一个吏部郎中就能撼动的了的!”

给自己找了一些借口后,张维贤又开始在家里该吃吃该喝喝。

至于那些被张之极臭骂了一顿的军官,过几天后,又开始喝酒赌博。

总之,这京卫该怎么糜烂就怎么糜烂。

这一日,毕自严将他之前与崇祯说的那四条政策以详细的奏疏呈报了上来,孙承宗在奏疏里做的批复基本没有改几个字。

因为崇祯现在不像万历、天启不理朝政,许多奏疏他都会看的,看了之后还会做批复。

所以毕自严的奏疏,他是一个字一个字看完的。

这其中一条,便涉及到军屯和军饷的问题。

毕自严在奏疏里提到大明的军饷存在着诸多空额,大多数由军官冒领的现象。

这一点深得崇祯的心意。

作为穿越者,他是深深体会到明朝末年和北宋末年是一个尿性的。

就说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历史上,崇祯派李邦华去查京畿的京卫,结果十万多人的名额,一查竟然只有一万多人。

有些士兵早就退休或者死掉,却还记录在案,每年领朝廷的薪水。

看完毕自严的详细方案后,崇祯大笔一挥,全部同意,去执行就好了。

但是这里面整顿军务的权责却不在毕自严那里,他虽然可以去搞军屯,却无法彻查军饷。

这整顿军务的事情,还得另找人来。

现在的兵部尚书阎鸣泰是个标准的老油条,靠他肯定是不行的,他在军饷中都不知道拿了多少。

这一日,崇祯在出宫之前,把孙承宗找来。

“孙爱卿,朕在毕爱卿的奏疏里看到现今军务废弛,空饷频繁,朕深感忧虑,打算整顿军务,爱卿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

其实,崇祯心中早就有了名额。

李邦华就是最合适的,历史上他在崇祯元年就做了兵部右侍郎,帮崇祯整顿军务整的有声有色。

这里的崇祯早就派人去江西找李邦华了,按照时间来推算,李邦华应该快到北京了。

孙承宗道:“臣确实有一人推荐。”

“谁?”

“李邦华。”

崇祯故作高兴,心中却早就料到了。

李邦华算是半个孙承宗的人,怎么说呢,孙承宗这个人两大优点绝对是非常突出的。

看人和部战略。

崇祯明明已经去找李邦华了,为何还要问孙承宗?

因为孙承宗现在是首辅。

崇祯即便是要调人来,还是要跟孙承宗打个招呼的,毕竟这样是对他这个首辅的尊重,也为了后面大家都好办事。

君臣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臣子忠心是好,君王也要懂得和臣子的配合。

崇祯也不担心孙承宗会专权,事实上,明代基本没有什么权臣。

连严嵩张居正等人都不算权臣。

因为明代的首辅与宰相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辅只负责在奏疏上写意见,叫做票拟,就是用小票纸把建议写下来贴在奏疏上。

首辅只有建议的权力,没有签字盖章的决策权。

这签字盖章叫做批红,批红原本是皇帝自己来做。

但明朝后面的皇帝都比较懒,所以就由司礼监代为执行。

这样就把首辅的权力限制得死死的了。

“那就李邦华吧,朕已经派人去叫他了,只不过还不知道把他放在哪个位置,你在奏疏上提建议,朕批准了就是。”

“是。”

“对了,袁崇焕什么时候来?”

“陛下,袁崇焕是广西人,广西离京师路途遥远,需要些时日。”

“哦,朕想起来了,这倒也是。”

崇祯都有些迫不及待想见袁都督了。

没得说,袁都督肯定是当下整个大明最适合督师辽东的人。

这一次,肯定不能乱杀了。

等与孙承宗定完整顿军务的人后,崇祯便一身常服,带着许显纯这样的狗腿子出宫去了。

话说最近魏忠贤比较老实,大概是对崇祯饶他一命的感恩戴德,魏公公最近非常配合皇帝的一举一动。

听说彩票局背后的老板是皇帝,便每天跑到彩票局“送钱”。

魏公公是一掷千金,每天不输个几百上千两手都痒痒。

他时长给曹化淳送点东西,把曹化淳是打点得乐开花。

两人的命运也是完全反了过来,以前曹化淳在魏忠贤面前屁都不算一个,现在居然是爷了。

崇祯出宫微服私访,第一站当然就是彩票局。

作为崇祯第一个赚钱的地方,他对彩票局也是给予了厚望的。

翻开账目一看,倒是挺开心,日入账已经到了六千两。

虽然还不太稳定,不过这个数额,已经相当厉害了。

倒是在名单中看到这段时间,魏忠贤输的最多。

崇祯立刻知道魏忠贤想干什么了。

最近的山西案,那个牟志夔就是魏忠贤的人,当时给魏忠贤修祠堂修的最欢快的人之一。

皇帝把牟志夔给干了,魏公公当然怕。

怕就得做点什么吧。

做什么皇帝比较开心呢?

当然是送钱!


就是这些狗官,联合地方的乡绅,把良田全部占了,让无数农民失去田地,沦为佃农。

这就是朝廷税收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官员和乡绅勾结,兼并土地,瞒而不报,上面依然按照以前的土地量找乡绅收税,乡绅可以偷税。

对下面的佃农呢?

压榨!

把田租给他们,往死里压榨。

可谓是上偷税,下压榨,把钱都装到自己口袋里了。

官员和这些乡绅是同流合污。

皇帝话音一落,周围的老百姓都发出欢呼声:“天子万岁!”

你看,老百姓要的其实并不多,只想吃饱饭,不饿肚子,不被狗官欺压,就这么简单。

你说高迎祥罪大恶极,倒也不至于,谁吃饱饭了会去造反?

但高迎祥现在已经造反了,那就必须得抓起来斩首示众,要不然造反不付出代价,那些官员和亲王们跟着学怎么办?

高迎祥那是后话,眼下崇祯一声令下:“斩!”

京卫中的虎贲卫手起刀落,张知县加上秦王府的护卫,加上这安塞县的一些乡绅,一共百来人,全部人头落地。

鲜血喷在地上。

周围的人大声欢呼,都言天子圣明,杀得好!

这杀了人,不能以后就没有知县了对吧。

可这个时候,也不能指望吏部来任命,毕竟吏部在北京。

崇祯便让人选了一个秀才来,这秀才名为杨忠,算是个本分的人,虽说是秀才,却也是个穷酸潦倒的秀才。

今日有机会见圣颜,激动得眼泪汪汪。

崇祯与他聊了几句,觉得人虽说迂腐了些,却还不坏。

迂腐好啊,太会变通的,娘希匹的,就知道拿朕的银子了!

把安塞县暂时扔给了杨忠,崇祯便带着人离开了安塞县。

这安塞县是归延安府管辖的,延安府是此次灾情最严重的地方。

从去年皇帝登基到现在,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硬是没有下一滴雨下来。

崇祯带着七千精锐一路向延安奔去。

路上所见,到处是流民,他们眼神麻木,面黄肌瘦,连走路都走不动了。

有的人肚子很大,要坠下来了,在路边迷茫地坐着,就像行尸走肉一样。

这些人是吃了一种叫“观音土”的泥土,根本无法消化,所以肚子会坠落下来。

崇祯看得揪心,他作为21世纪的人,哪有见过这样的人间惨剧。

连一边的张维贤都看不下去了,在北京城做了大半辈子的太平公爵,没想到这世界上居然还有如此悲惨的地方。

这地方却偏偏就在大明。

秦良玉也低着头,不忍心去看。

张维贤小声抱怨了一句:“什么天朝上国,百姓都饿成这样了!”

崇祯听到后,也不是滋味。

这里离延安不远了,直到身临其境,崇祯才真实感受到情况的严重性。

他整个人瞬间紧绷起来,不行,这是得用雷霆手段来处理,不然陕西暴乱终将不可避免。

他眼中浮现出浓烈的杀机。

崇祯突然道:“张之极。”

小公爷张之极道:“臣在!”

“你让人一路高呼,就说延安有粮!”

“遵旨!”

张之极立刻派了一些士兵,一路上高呼“延安有粮,延安有粮”。

那些听到声音的流民,都用力站起来,跟着大部队朝前面走去。

张维贤、秦良玉等人心中也稍微安定,延安有粮就太好了。

但他们不知道,崇祯其实是要干一票大的!

骑兵比流民要快,大概下午的时候,崇祯就到了延安城。

前去通告的士兵回来了,得知天子御驾来了,延安巡抚王国瑚差点崩溃。

怎么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听说,若不是传消息来的是锦衣卫,打死他也不相信。

崇祯决定来陕西也是一天之后就出发了,而且带的都是骑兵,风驰电掣,连一个文官都没有带,带的都是武将。

张维贤都不算文官,他是勋贵。

真是来如旋风。

朝廷天子御驾陕西的消息都没能传到陕西,崇祯就先到了。

这是典型的搞突击。

明朝的官员,有几个承受得住皇帝搞突击的?

所以王国瑚差点没有疯掉。

一听说皇帝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就要到了,临时规整一下都来不及了,只要立刻通知他的府衙所有官员,一直到九品芝麻官都通知了。

立刻带着延安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经历、知事、照磨等各级官员全部出延安城准备迎圣驾。

另外还有延安城的知州、同知、判官、吏目。

总之,只要有品阶的官员,全部通知了一遍。

不管你现在是在女人的床上做什么,赶紧给老子把官服穿好了去迎接圣驾!

这些个官员一听说天子来了,吓得都恨不得跳到天上去,又恨不得找个洞把自己埋起来。

一般朝廷有钦差到地方上,地方官员都先会接到通知,随后把地方上的面子工程全部规整一边。

例如不允许乞丐到处要饭,要不然钦差觉得咱这里没有治理好岂不是有罪?

再例如,提前做好功课,钦差喜欢什么啊?

是喜欢一千两白银,还是两千两白银啊?什么?两千两啊!那要提前准备啊!

现在皇帝来了,天子喜欢什么啊?

对了,天子喜欢什么?

于是大家都慌了,完全没有时间准备了啊!

而且天子怎么突然就来延安了?来延安做什么?

这事榆林镇那边知不知道,边军是不是也一起来了?朝廷大臣是不是也一起来了?

这延安府最近有些困难啊,天子看到了会不会怪罪啊?

这些都是王国瑚心里焦虑的。

延安府知府张再继跟在王国瑚的后面,道:“王大人,天子真的来了吗?”

“锦衣卫传来的消息,这还有假!”

一众官员都心急如焚,像热锅上的蚂蚁,延安城的太平都没有时间去粉饰了,怎么办啊,好担心哦!

不多时,前面便传来了马蹄声,一群铁骑像洪水一样朝这边奔来,气势浩大。

白杆兵已经将方圆几十里都搜了一遍,基本确定没有危险的叛军。

崇祯一路风驰电掣而来,到了前面才停下。

他被锦衣卫簇拥着,左边是京营的虎贲卫,右边是白杆兵,各个都披着铠甲,陪着刀,神色肃然,刚毅如铁。

锦衣卫副指挥使骆养性道:“天子御驾!”

站在前面的诸位延安府官员皆跪拜:“臣等恭迎圣驾”

崇祯扫了一眼,眯着眼睛随口道:“都起来吧。”

“谢陛下!”


张凡是一个喜欢操盘全局的人,他看待问题,从来喜欢站在一个局外的位置去看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朝的问题一句话可以概括:资源配比严重失衡。

就说紫禁城内这六七万人,要养活他们崇祯也算了一下,不算皇室成员,就普通宫女太监,一个人一个月三两银子。

那一个月的耗费也要二十来万。

一年的耗费二百四十万。

辽东一年的军饷也就才五百万左右。

现在清扫五万多人出去,一个月就能节省十六万两,一年节省一百九十二万两。

距离明年的欠饷哗变还有七个月,如此也能节省出一百一十二万两,基本可能填补锦州那边的军饷了。

其实,宫内这些人窝在紫禁城内不干有价值的事,闲着也是闲着,天天八卦,还惹是生非,让他们去帮宋应星是最好不过的。

现成的劳动力,又便于管理。

王承恩领了命便急着出去,这事因为涉及到客氏,自然就涉及到魏忠贤,还得他亲自跑一趟。

魏忠贤虽然权力大大的被压制了,好歹也是东厂提督,一般人是动不了他的。

但王承恩可以,他是崇祯的贴身太监,他不行还有谁行?

崇祯瞥了一眼曹化淳,道:“你也去,把该要的钱都要回来,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原则的问题,若是今日客氏从你这里把钱拿回去,明日就有其他人拿回去,当朕的彩票局是做慈善的?”

曹化淳打了个激灵,明显听出来皇帝对他有些不满,连忙道:“是,皇爷放心,奴婢这就去处理此事!”

曹化淳离去了,崇祯心里道:这些刁民!总想着跟朕抢钱,是觉得朕好欺负么!

处理掉了客氏,也可以进一步打压打压魏忠贤的气焰,让他真正清楚自己现在的屁股是坐在哪里的。

实际上,聪明、狡诈的魏忠贤,已经回来了半个月了,他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

比起发配凤阳,他也完全能接受现在的事实,并且愿意在暗地里给皇帝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就是他存在的价值,也是崇祯还留着他的原因。

皇帝雷厉风行安排了下去之后,便也不再管那些破事,回头直接找王承恩和曹化淳要结果。

“婉言,你看朕给你带了个什么。”崇祯笑着从口袋里拿出一块淡紫色的东西,圆圆的扁扁的。

此时的崇祯,全然不似刚才那般威严,更像一个寻常人家的丈夫。

周婉言一看,顿时好奇起来:“夫君,这是什么?”

“此物名为香皂。”

这是崇祯这半个月绞尽脑汁做出来的,上一世他虽然在科技公司上班,但他爱好一向广泛,涉猎多个领域,虽然都不精通,却也知道一些皮毛。

穿越到这里,心里想着古代洗澡别说沐浴露,连香皂都没有,作为现代人,这哪能忍受啊,于是,便自己躲在皇宫里,让人四处找原材料,竟然搞出了这么一块非常原始的香皂。

这两天他自己也用了,没有任何问题。

也给皇后用用。

等徐光启来了,便让徐光启那种工科人才想办法去搞个厂子,朕的皇家商社,就从卖肥皂开始起家。

想到这里,又一条赚钱的路子出来了,而且还可以拉动一部分人就业,何乐而不为呢!

周婉言接过崇祯手里的香皂,崇祯得意得像个孩子一样,道:“婉言,你闻闻。”

周婉言好奇地闻了一下:“有点水仙花的香味。”

“没错,朕在里面放了一点点水仙花。”

周婉言还是不明白,这么一拖圆圆扁扁的香皂到底是做什么的。

“婉言,这个是沐浴的时候用的,涂抹在身上,可以去除身上的污渍,还留下香味。”

崇祯这么一说,周婉言白皙的脸立刻飞起了两朵红云,她咳嗽了一声,似乎在提示崇祯,懿安皇后还在这里呢,夫君你怎么能说沐浴这么私密的事情呢!

但崇祯是穿越客啊,作为21世纪的青年,平时在公众场合聊洗澡的事也很正常,哪里会在意这些。

崇祯是全然没有听出来周婉言的意思,继续道:“朕这两天用了,效果很不错。”

毕竟是自己第一次在古代做的现代产品,张凡内心激动,感觉非常有成就感,就特别想来和周婉言分享。

其实历史上的崇祯,私下和周婉言的感情也非常朴实、深厚。

“谢谢夫君。”周婉言高兴地笑了笑。

“陛下真是天资聪颖。”张嫣在一边赞叹道,赞叹是真,但内心惊奇也是真。

皇帝居然也喜欢做一些奇怪的东西!

先帝就沉迷于木匠,皇帝该不会也沉迷于这些奇怪的东西吧?

但之前怎么没听说皇帝有这方面的爱好。

“朕也是看了一些西洋书籍,觉得甚是有趣,对生活也有实用,所谓治国,也是要实事求是,做出有用的东西,对老百姓才有帮助。”

张嫣点了点头,崇祯能说出这番话,她顿时对崇祯更是赞叹。

张嫣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开口道:“陛下能否也给我一个?”

“可以啊,原本也是准备给嫂嫂准备一个的,只是没想到今日嫂嫂在坤宁宫,明日我让王承恩给嫂嫂你送过去便是。”

“多谢陛下。”

“嫂嫂不必多礼,我们都是自家人。”

这张嫣也是个可怜女人,丈夫去的早,自己又被客氏害得终生不孕,住在慈庆宫内,宫中的人私下也不少议论她的。

想必她的心理压力也是蛮大的,平日的生活闷闷不乐多余轻松快乐。

“我先回慈庆宫,就不打扰你们了。”

周婉言连忙挽留:“嫂嫂一起吃了饭再走。”

“不了,今日身子有些困乏,早些回去休息。”

这下崇祯与周婉言也没有强留。

待张嫣离开,周婉言不由得感慨:“嫂嫂也是个可怜的女人啊。”

崇祯没羞没臊地抱着周婉言,坏笑道:“娘子,天色不早了,吃了饭早些歇息吧。”

娘子这是民间的称呼,崇祯觉得这个时候用这个称呼明显更加亲切许多。

周婉言俏脸一红,她总感觉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夫君变了一些。

更加活跃,更加有情趣,对那方面的需求,似乎也更加旺盛了一些了。

并且还能玩出一些新奇的花样来了。


王承恩快速来通报,说英国公张维贤来了,崇祯道:“你跟他说,朕没空,改天再见。”

王承恩把这话传达给了张维贤,张维贤一听就更加着急了。

“英国公,陛下真的是忙,您要不改天再来面圣吧。”

“王中官,陛下最近有没有提到我?”

“没有。”王承恩摇了摇头。

张维贤连忙递给了王承恩一袋子钱,王承恩哪敢收啊,是个猪都可以看出来皇帝最近在干什么。

又是找来孙传庭成立御林卫,又是把李邦华弄回来赐兵部右侍郎,今日又见了兵部尚书。

作为崇祯的贴身太监,王承恩心中其实很清楚,皇帝对这位英国公掌管的京卫非常不满意。

但绝对不会直接说。

如果今天接了张维贤的钱,以后张维贤想要知道什么,就必须告诉他。

这件事是无底洞。

迟早有一天被皇帝知道,如果被皇帝知道了,就惨了。

所以,王承恩打死都不敢接这个钱。

“英国公,心意领了,无功不受禄。”

说着,王承恩逃也似的转身走了。

张维贤叹了口气,脑子里却是有在想别的办法了。

却说这李邦华也找来了,整顿军务的事,就先让李邦华自己去干便是了,崇祯也不想事事都去操劳都去过问。

他现在比较关心的是山西案里的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可是督察院的查案也是需要时间的。

现在崇祯倒是闲了下来,他也不想像历史上的崇祯那样事事都过问,抓重点就可以了。

闲下来的崇祯就天天去找周婉言做不可描述的事情。

直到两天后,徐光启来告诉他,他的香皂局已经安排好了。

崇祯立刻把周婉言叫上,两人换了一身常服,一路向宫外杀去的香皂局杀去。

这年头,赚有钱人的钱是最靠谱的。

无论是彩票局还是香皂局,那都是赚有钱人的钱。

香皂局就东华门外,地方不大,但东西是全的。

人员也都配置好了。

在崇祯那种劣质的制作技术上,徐光启花了几天时间做了一下修整,明显比崇祯的要精致了不少。

香皂的制作工序其实很简单,也不用动用大型制造机器,一块香皂最多两天时间就可以出成品。

而且这两天时间,不用人工一直盯着,只需要将各种材料调配好之后等其自行凝固。

崇祯到的时候,工人们已经开始动起手来,在桌上摆放了不少已经配置好的香皂,就等它凝固一天一夜的时间了。

另外一边,已经有成品了,是梅花香味的香皂。

周婉言拿起来闻了一下,立刻被这种香味迷住了。

在周婉言眼里,这些都是好东西。

而在崇祯眼里,这些都是钱!

看完所有的工序后,崇祯将徐光启叫来。

他问道:“如果按照现在的人员,一天可以出多少成品?”

“一个人一天最多做五十块,现在有十个人,一天可以做出成品五十块。”

崇祯一听,立刻大喜,一天一人做五十块,看来中国人从古到今办事效率就高啊。

“这个地方最多可以容下多少人?”

“大约一百人。”

“那就加到一百人。”崇祯豪气道,“另外,这个香皂局太小了,给朕招募一千个人来。”

徐光启心中有些震撼,不解道:“陛下,臣担心最开始就招募这么多人,生产出来的东西会不会浪费?”

“放心,不会,徐大人,你的香皂很快就会风靡京城,以后会传遍大明的。”

徐光启却是不甚了解。

从某种方面来说,徐光启是个工科直男。

他无法理解香皂对女人的诱惑。

他更无法理解,女人的消费市场一旦打开后,将会带来什么样的财富。

那简直就是坐着数钱啊!

皇帝既然都这么说了,徐光启也不好反驳,反正只是一千个人而已,万一到时候没卖出去,就销毁掉也一样。

反正这对皇帝来说都只是玩玩而已。

他不知道,皇帝还指望着这个发一笔横财。

“徐爱卿,这些都是小事,既然弄出了香皂,就让下面的人去操办把,朕要的东西准备好了吗?”

香皂是没有门槛的,崇祯也不想让徐光启在这上面浪费太多时间了,既然配方都出来了,让下面的人去执行就好了。

像徐光启这种人,有更大的用途。

什么用途?

当然是创造新的东西来,所有具体执行层面的事情,都不需要他去做。

他只管去想,去规划,去设计,去领导别人怎么做出来就可以了。

徐光启道:“已经准备好了,就在后院。”

“走,去看看。”

崇祯和徐光启来到后院,在后院的屋子里,地上堆着一堆灰色的粉末。

崇祯前世是文科生,对工业方面的东西不是很了解,但看样子,似乎和后世的水泥已经非常像了。

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

崇祯看到了大喜过望。

这东西是徐光启这段时间找来了一帮子工匠,日夜赶工赶出来的。

当然,其实崇祯当初就是一个想法一提。

主要还是提了石灰粉、黏土和石膏三种材料。

得知这三种材料后,徐光启就开始行动了。

不愧是大明第一科学家,动手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这才十几天,就尝试到这一步了。

“陛下请看这边,这是昨日用水之后成型的。”

崇祯定眼一看,那水泥已经凝固,他紧张又兴奋,用脚踩了几脚,竟然没有留下任何脚印。

这下就把崇祯给乐坏了。

没想到水泥这么快就做出来了,他还指望徐光启组织一帮子人研究个好几个月。

也是,大明的煅烧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完全具备烧出石灰粉的能力。

“徐爱卿,水泥的配方是机密,切勿让任何人知晓,将水泥制造局搬迁到城南,朕会派人把守。”

“是!”

徐光启也是很激动,这东西经过测试后,确实是有奇效,至少砌墙铺路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对于崇祯来说,毕自严的这些改革,只能算是部分有成效,想要支撑崇祯的大国梦,依然不够。

在崇祯眼里,徭役是要被废除的,赋以后不是停留在不加的份上,也是要废除的。

土地兼并的问题,是需要杀他个人头滚滚之后,掀起土地改革的。

这样才能充分释放农民的生产力,让农民自己当家做主。

当然,税收的方式也是要彻底改的。

哪有还靠粮食、布匹来抵税的。

你们怎么不直接把你们官府里的那头驴牵到京师来跟朕说,陛下,快看啊,这是税哦!

以后的税,那都是要用钞票来交的。

当然,这是后话。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让毕自严先做一年,将部分问题先缓和缓和。

但回到崇祯提的最根本的问题,如何将崇祯二年的税,收到三千万两白银?

这里面大头,怕是要靠查偷税漏税瞒报的事。

所以这种事啊,就得把孙承宗一起叫来了。

等毕自严今年把土地测量之后,明年就是一个个查,一个个动刀子的一年了。

那该怎么办?

当然是在崇祯元年开始练新军了!

一切反抗在铁血强军面前,那都是渣渣。

杀一个人不能解决收税的问题,那就是杀一千,一万,十万!

直到乖乖的按照规矩交税!

又与毕自严和孙承宗谈了足足半天,从详细方略到治国理念,不知不觉已经天黑,崇祯留两人吃了晚饭,才放人。

两人同时出了紫禁城,此时阁部的大臣们早就下班了。

毕自严道:“孙阁老,下官以后还得多多仰仗您。”

“毕大人客气了,都是为天子分忧,毕大人这肩上的担子,未必比我轻呐!”

毕自严笑了笑,道:“尽人臣之力。”

这大明朝最头疼的可就是财务了,两人心中都清楚。

做财务的,以后必然会到处得罪人。

第二日,毕自严便开始接手户部之事,先是从山西的案子开始接手起。

结果几天之后,事情居然出乎崇祯的意料。

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然是好事!

户部尚书毕自严和吏部尚书房壮丽,吵起来了!

这一日从御前听宣,朝臣们统一进了太和殿中。

崇祯道:“有事准奏,无事退朝。”

户部尚书毕自严出列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准奏。”

“陛下,臣近日查看山西案抄家账目,却是发现那王家在此次案件中,家产少了五千两,收入来源是布匹生意和粮食生意,这与去年山西商税征收中核对的数额核对不上,臣怀疑是户部有人在这次查抄案中做了假账,私吞了公款,此乃侍郎失职,臣要罢免户部左侍郎李成名,但是吏部房大人却是不肯,还请陛下圣裁。”

吏部尚书房壮丽立刻出列道:“陛下,李侍郎只不过顶了某人一句嘴,就要被勒令罢官,此乃权臣跋扈做派!”

他说的就是毕自严。

毕自严觉得户部左侍郎李成名在这里面必然是拿了钱的,左侍郎啊,三品大员。

而且不仅仅是这五千两,在很多地方,都找到了做账的痕迹。

毕自严道:“户部账目混乱,山西案更是一塌糊涂,中间至少有十万两的空额,这明显是办事不利!”

房壮丽却道:“前后有误差在所难免,某些人这是趁着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这三把火却也不能乱烧,若是诬陷了忠良,岂不是有损陛下圣德。”

这下崇祯立刻就发话了:“房爱卿,朕不是说过么,朕不需要圣德,朕要百姓有饭吃,辽东的将士们也有饭吃。”

“陛下恕罪,臣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身为吏部尚书,不能眼睁睁看着人胡乱猜忌。”

这吏部尚书是六部当中最特殊的。

为什么说是最特殊的呢?

每一个官员的任免、考核,都是吏部完成的,都需要吏部盖章。

所以,吏部是有相当大的人事权的,这一点,连孙承宗都可能没有办法。

就说要罢免官员,除非是皇帝亲自下旨,你其他部院的老大要罢免人,那也都得经过吏部。

而六部当中,谁第二?

户部!

户部管什么?

税收、漕运、天下户籍和良田。

这都是什么?

这都关系到朝廷的收入。

崇祯没想到,房壮丽和毕自严这么快就吵起来了。

这就是后世大集团公司里的财务老大和人事老大的相争啊。

新来的财务老大,要搞事情,但人事老大却想保人。

崇祯不说话,他朝孙承宗看去。

房壮丽能力一般般,却没有什么污点。

毕自严是心腹大臣,自然是要准了他的提议的。

“孙爱卿,你意下如何?”

孙承宗出列道:“陛下,十万并非小数额,臣以为,立刻立案调查,若是真有官员贪赃枉法,严惩不贷。”

房壮丽却是笑起来:“孙阁老,本官没有记错,天启四年,有人告状你领辽东空饷,后来不了了之,现在是不是也该立案调查。”

“房大人,一码归一码,当初的事是由先帝裁决,本官是清白的,现在我们讨论的是山西案牵扯出来的贪污案,请不要转移话题。”

孙承宗可不是什么善茬,这个人最大的特点:稳!

什么事情,都能端得七平八稳。

就说他跟房壮丽的交锋,对方想把事情扩大到他身上,但孙承宗却不回避,直接先摆了事实,再把话题拉回来。

孙承宗道:“陛下,老臣建议,继续查。”

此时,刘宗周居然也出来了,他道:“陛下,兹事体大,八人卖国求荣,朝臣竟敢私自吞银,臣也以为当彻查。”

刘宗周当然也有自己的目的,眼下阉党其实已经有一批被扫除朝堂了。

很多位置都缺人,东林党不少人都在赴京的路上。

作为一个东林党人,刘宗周肯定是希望自己曾经的战友们能重新回到朝堂上,一起实现共同的抱负。

户部左侍郎李成功连忙出列道:“陛下,臣是冤枉的。”

“冤不冤不是你说得算,给朕把人查清楚了,由督察院来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