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李承乾李世民全文

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李承乾李世民全文

哈李路亚 著

其他类型连载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秦如召再次高呼。听到秦如召的话,李承乾不由自主地笑了笑,那笑容中充满了欣慰和信任:“好了,快回去准备吧,朕看你的表现,到时候你就是我的大唐的大将军了!”第二日清晨,长安城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紧张的气氛如浓雾般弥漫在大街小巷。太极殿外,文武百官神色凝重,脚步匆匆地朝着朝堂赶去,他们或是低声交谈,或是眉头紧锁,心中都在猜测今日朝堂之上是否会掀起惊涛骇浪。李泰身着华丽至极的服饰,那服饰上金线绣成的图案在晨光下熠熠生辉,尽显尊贵。他在一群亲信的簇拥下,昂首阔步地来到朝堂外。他的眼中闪烁着按捺不住的兴奋与期待,仿佛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已经是他触手可及的囊中之物,嘴角微微上扬的弧度透露出他内心的志得意满。魏征满脸冷漠,如同一...

主角:李承乾李世民   更新:2024-12-31 14:1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乾李世民的其他类型小说《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李承乾李世民全文》,由网络作家“哈李路亚”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秦如召再次高呼。听到秦如召的话,李承乾不由自主地笑了笑,那笑容中充满了欣慰和信任:“好了,快回去准备吧,朕看你的表现,到时候你就是我的大唐的大将军了!”第二日清晨,长安城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紧张的气氛如浓雾般弥漫在大街小巷。太极殿外,文武百官神色凝重,脚步匆匆地朝着朝堂赶去,他们或是低声交谈,或是眉头紧锁,心中都在猜测今日朝堂之上是否会掀起惊涛骇浪。李泰身着华丽至极的服饰,那服饰上金线绣成的图案在晨光下熠熠生辉,尽显尊贵。他在一群亲信的簇拥下,昂首阔步地来到朝堂外。他的眼中闪烁着按捺不住的兴奋与期待,仿佛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已经是他触手可及的囊中之物,嘴角微微上扬的弧度透露出他内心的志得意满。魏征满脸冷漠,如同一...

《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李承乾李世民全文》精彩片段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秦如召再次高呼。

听到秦如召的话,李承乾不由自主地笑了笑,那笑容中充满了欣慰和信任:“好了,快回去准备吧,朕看你的表现,到时候你就是我的大唐的大将军了!”

第二日清晨,长安城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紧张的气氛如浓雾般弥漫在大街小巷。

太极殿外,文武百官神色凝重,脚步匆匆地朝着朝堂赶去,他们或是低声交谈,或是眉头紧锁,心中都在猜测今日朝堂之上是否会掀起惊涛骇浪。

李泰身着华丽至极的服饰,那服饰上金线绣成的图案在晨光下熠熠生辉,尽显尊贵。他在一群亲信的簇拥下,昂首阔步地来到朝堂外。

他的眼中闪烁着按捺不住的兴奋与期待,仿佛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已经是他触手可及的囊中之物,嘴角微微上扬的弧度透露出他内心的志得意满。

魏征满脸冷漠,如同一座冰山般走进朝堂。他那锐利的目光扫到李泰那兴奋的表情时,心中涌起一阵厌恶。

太子殿下尚在,这魏王就如此急不可耐地想要染指皇位,当真是狼子野心。

想到这他不由得怒瞪一眼魏王。他绝不会容忍这般觊觎皇位的行径。

李泰此举简直是对大唐皇位传承制度的亵渎,是要坏了祖宗家法的!

正沉浸在美梦中的李泰突然感觉通体一凉,仿佛有一股寒意从脊梁骨蹿起。

他下意识地顺着这股寒气袭来的方向看去,便对上了魏征那几乎要喷出火来、犹如饿狼般盯着猎物的眼神。

那眼神中的愤怒与憎恨,让李泰心中一惊。不过,他很快就压制住了内心的慌乱。

整个长安城谁不知道魏征的脾气,那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谁要是和他杠上,准没好果子吃,李泰可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和他起冲突,坏了自己的大事。

随着一位又一位重臣陆续走入朝堂,太极殿里的气氛愈发压抑起来。

房玄龄、长孙无忌、程咬金、尉迟敬德、侯君集、李勣、李靖、马周等朝中重臣纷纷到场,他们每一个人的出现都像是给这沉闷的空气又增加了几分重量。

在这些熟悉的面孔中,还有一个站在房玄龄旁边的官员,看起来颇为陌生。

不过,朝堂之上本就是人员更迭频繁,新面孔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大家都在各自揣测着今日朝堂局势的走向。

待众人到齐后,长孙无忌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朝堂中央。

他神色庄重,目光威严地扫视了一圈朝臣,然后提高声音说道:“大家应该都已经知晓,陛下驾崩了。陛下驾崩乃是国之重创,我长孙无忌奉陛下之命,密不发丧,只为防止长安因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陷入动乱。如今,已然过去三日。”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悲痛,接着说道:“今日,陛下的灵柩将要盖棺,诸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日都要前往大明宫前吊唁,以表对陛下的哀思。同时,全国上下需暂停一切娱乐活动,嫁娶祭祀、屠宰牲畜等行为也一律停止,如有违反者,必将按照律法严厉惩处。”

长孙无忌的话音刚落,朝堂上不少老臣顿时两眼通红,他们的身体微微颤抖,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一般,浑浑噩噩。


房玄龄小心翼翼地问道,他的声音很低,在安静的朝堂中却清晰可闻。

他知道这个问题的敏感性,一旦涉及世家和官员的利益,必将引起轩然大波,这与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相比,严重性不言而喻。

他的目光在朝堂上扫视了一圈,看到不少官员的脸色变得紧张起来。

大臣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等待陛下的回答,就像等待审判的犯人。

“自是如此。”

李承乾语气坚定,眼神中透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他直视着房玄龄的眼睛,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仿佛两道火焰在眼中燃烧。

大臣们心中一震,知道此事已无转圜余地,之前陛下就已经与世家撕破脸皮了。

“陛下,如此怕是不好开展,那些世家和地方官员势力庞大,定会反抗朝廷政令,阳奉阴违不说,光是朝廷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都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房玄龄苦口婆心地劝阻道,他的眼神中满是担忧,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

他向前走了几步,向李承乾躬身行礼。

“陛下又要开矿,又要丈量土地、统计人口,朝廷的钱怕是远远不够啊。”

大臣们纷纷点头,觉得房玄龄所言极是。

魏征此时也站了出来,他神色严肃,身着红色朝服,更显刚正不阿。

他目光中透着一种忠诚与耿直,看向李承乾,心中想着:“陛下虽有雄心,但切不可冲动行事,我必须进谏!”

“陛下,有三种红薯土豆玉米在,陛下哪怕与世家撕破脸皮,也可徐徐图之。待三五年后,国库充盈,到时候再行改革也不迟。”

“隋炀帝之时,就是因为隋炀帝好大喜功,一次性要做的事情太多,导致隋朝国库空虚,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天下大乱。”

“陛下乃是圣主,是万万不可重蹈隋炀帝覆辙啊。”

魏征言辞恳切。

他希望李承乾能慎重考虑,不要因一时冲动而给大唐带来灾难。

他知道陛下心意已决,这些事情势在必行,可国库的现状摆在那里,户部必然会强烈反对。

他作为臣子,有责任让李承乾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毕竟治大国如烹小鲜,想要一蹴而就推行所有政令,是根本行不通的。

大臣们暗自赞同魏征的话,觉得他说得句句有理,陛下还是太年轻了。

年轻官员则一个个眼中神采飞扬,完全信任李承乾的任何政令。

咸阳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朕当然知道,可朕什么时候说过,这些钱要从国库里出?”

李承乾反问道,他的嘴角微微上扬,似有深意地看着群臣,眼神中透着一种自信与从容,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大臣们心中疑惑,不知陛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陛下不从国库里出钱,那这钱从哪里来?”

房玄龄一脸疑惑,他实在是理解不了李承乾的意思,眼中满是迷茫。

他在朝堂多年,从未听说过有其他的资金来源可以支撑如此庞大的计划。

他皱着眉头,看向其他大臣,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答案,却只看到同样困惑的眼神。

而那些年轻人眼中,却全都是自信。

老臣们都在猜测,难道陛下有什么秘密财源?

“这钱自然是由朕的内帑里出。”

李承乾平静地说道。

“朕之私库,财富充盈,足以支持这些举措。朕不会动用国库里的钱,以免影响国家正常运转。长安以后作为和咸阳一样的试点,有关条例各位臣工下朝以后可以询问齐太师。”


李泰坐在一旁,神色莫名,他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焦虑,有期待,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

直到家仆走后,李泰这才开口。

“舅舅,时不我待啊,父皇的灵柩已经停放两天了,等到了第三天,就要盖棺准备下葬了。

整整两天没有早朝,文武百官都按捺不住了,陛下驾崩的消息现在估计已经传播出去了!”

李泰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还请舅舅早做打算啊!外甥这里已经将所有东西准备好了,只需要舅舅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废太子的圣旨拿出,那就大局已定了!”

说着,他从怀中拿出圣旨,那圣旨看起来和真的一模一样,金黄色的绸缎上绣着华丽的图案,他刚想要递给长孙无忌。

没想到长孙无忌看了他一眼,并没有接过圣旨,反而把刚刚收到的密报递给了李泰。

“殿下,看看吧,咸阳送来的密报。”长孙无忌的声音低沉而平静。

李泰只能从长孙无忌手中接过密报,他迫不及待地打开,刚看了两眼,脸上就露出了惊讶的神情,有些懵圈了。

“舅舅,这密报是真的?李承乾要死了?可信程度高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怀疑。

听到李泰这句话,长孙无忌不满地瞟了他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责备:“咸阳刺史温如初,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咸阳大大小小的官员,我都与他们有恩,岂会给我传递虚假情报?”

本来看到长孙无忌的眼神,李泰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心中有些懊悔。

可听到长孙无忌的答复,他的脸上顿时充满了喜色,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看来李承乾真的要不行了!还请舅舅当机立断!”

李泰兴奋地说着,再次将圣旨递到了长孙无忌的面前,眼中满是急切。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圣旨,微微叹了口气,然后接过了李泰递来的圣旨。

“老臣接下了,于明日早朝宣读废太子遗旨,殿下回去好好准备吧。”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泰当即大喜过望,他激动得满脸通红:“舅舅,放心,等我登上大位,绝不会亏待舅舅!舅舅你就是我大唐的第一功臣!”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皇位的渴望和对长孙无忌的讨好。

长孙无忌笑了笑,那笑容中却有着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深意:“殿下还是快去好生准备,让那些世家子也都准备好吧,明日助老臣一臂之力!”

“好!”李泰兴奋地应道,“舅舅,我这就回去准备!”说完,他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李泰出府后,长孙无忌立马收起了脸上的笑容,那笑容就像面具一样瞬间消失。

他不屑地将假圣旨放在了一边,眼中闪过一丝轻蔑。

“王二,去会客厅,将各位世家家主都请过来吧。”

他对着门外喊道。

“是,大人!”家仆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

“太子殿下,长安那边有消息传来!”张显怀匆匆跑到前院。

“念!”

李承乾在前院里,不停地做着俯卧撑,他的双臂有力地撑起又落下,每一次动作都充满了力量。

汗水一滴一滴地沿着他的发丝流了下来,打湿了地面,他的眼神却坚定无比。

“今日巳时一刻,李泰在长孙府与长孙无忌密谈,谈判内容不知道,同时长孙无忌收到温如初发去的密信。”

侍卫大声念道。

“一刻钟后,李泰满脸喜色离去。”


“是啊!请晋王!”

“请晋王吧!”

其他朝臣也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上呼声此起彼伏。

“你们真是一个个胆大包天!太子殿下没出现之前!绝不准你们违背礼法!”

一位守旧的老臣声嘶力竭地吼道,他挥舞着手中的笏板,试图让众人安静下来。

“太子殿下到底在哪?”

又有人高声询问,朝堂上顿时乱成了一锅粥,你一言我一句,互不相让,嘈杂声几乎要将太极殿的屋顶掀翻。

房玄龄闭口不言,他静静地站在一旁,眼神深邃,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身旁的李世民皱着眉头,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稚奴?长孙无忌为什么要扶稚奴上这个大位?”

李世民现在并不关心大位最终花落谁家,他只觉得心里七上八下。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李承乾的身影,那个曾经活泼可爱的大儿子,如今却陷入了如此危险的境地。

他懊悔不已,自己好像有点玩脱了,本意是想让儿子们通过竞争变得更加优秀,可没想到事情竟发展到如此地步,很可能把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大儿子给玩死了。

不知道李承乾情况的李世民心乱如麻,哪怕太子不成器,那也是自己的儿子啊,自己的本意是让兄弟之间,争出决胜者,而不是让他们手足相残!想到这李世民的目光坚定了起来,这场戏没必要再演下去了!

他看了尉迟敬德一眼,眼神中传递着某种信息。尉迟敬德心领神会,点了点头。李世民直起腰来,刚往前走了一步,准备出面制止这场混乱。

“不好啦,不好啦!太子殿下率领大军把长安城给围起来了!”一个太监急急忙忙地冲进来汇报,他跑得太急,甚至差点摔倒。

那尖锐的声音如同利剑一般直接刺破了大殿上的争吵,众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有些不知所措。

特别是场上的武将,是大家关注最多的,他们彼此对视,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不知道是谁带兵,押注在了太子那边。可是左看右看,武将都在啊!

那太子殿下哪里来的兵马?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整个朝堂陷入了更深的恐慌之中。

李世民本来踏出的一步也急忙撤回,他的脸色变得十分诧异。

“太子殿下?”

有朝臣喃喃自语,眼中满是震惊。

“长孙无忌!你什么意思?你不是说太子殿下病危了吗?”

魏征满脸怒容,直接开炮长孙无忌。

“那现在又是什么意思!?”

他气得满面通红,身体因愤怒而微微颤抖。看着长孙无忌阴沉如水的脸庞,魏征眼中的怒火更甚。

“长孙无忌,你这个老贼!”

他大声呵斥道。

“诸位,随我迎接太子殿下!”

说完,魏征大袖一挥,直接准备出门而去,他步伐坚定,眼神中透着决绝。

还没走到门口,一排全副武装的千牛卫直接就拦在了太极殿门口,他们手持长枪,神色冷峻,如同一堵钢铁城墙。

“遗旨已经宣读过了,现在晋王才是正统,他已经不是太子了,是谋逆之臣,诸位还不明白吗?”

长孙无忌的话如同重锤一般,直接给这件事一锤定音。

附和长孙无忌的世家官员纷纷开口。

“是啊,现在现在晋王殿下才是正统!”

“我等坚决拥护晋王殿下为帝!”

“晋王殿下仁厚,这才是我等要追随的仁君!”


就连那些平日里大大咧咧、只知舞刀弄枪的武将们,此刻也未能免俗。

他们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从肚子里翻找出最后一点墨水,涨红着脸,搜尽脑海中所有赞美的词汇,拍着齐先生的马屁,只为能从齐先生口中多获取一些信息。

齐先生呢,则是满脸笑容,不厌其烦地对着这些前来询问的大臣们详细解释着补贴问题。

他的声音温和而耐心,每一个字都像是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大臣们的心。

房玄龄原本也是心头火热,那好奇心如同燃烧的火焰在心中熊熊燃烧,恨不得立刻就凑上前去询问具体情况。

可一想到陛下还在自己家中,他就像是被一盆冷水从头浇下,只能强忍着内心的好奇,脚步沉重地往家走去。

他一边走,一边看着李勣、程咬金、尉迟敬德这些人都如鱼得水般地围在齐先生身边,心中不禁暗暗叫苦。

回到家中后,房玄龄先是小心翼翼地左顾右盼,眼睛如同敏锐的扫视着四周,看看夫人在不在家中。

当确认夫人去了集市后,他这才松了一口气,蹑手蹑脚地走向厨房,轻声吩咐下人准备些吃的。

待食物准备好,他怀揣着食盒,偷偷摸摸地走到偏房。

“陛下,老臣来迟了,快吃东西吧!”

房玄龄一边轻声说着,一边迅速地将偏房的门关上,那动作快得如同闪电,随后将手中的食盒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一天没吃,此时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午饭就指望着房玄龄这一顿呢。

他一接过食盒,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也顾不上品尝味道,就如同饿狼扑食一般狼吞虎咽起来,那吃相完全没了往日的威严。

看着陛下这般模样,房玄龄内心满是不忍,眼眶微微泛。

“老臣有罪,苦着陛下了!”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自责与愧疚。

李世民吃着食盒里的粟米,满不在乎地挥了挥手。

“房爱卿说的什么话,我李世民行军打仗什么苦没有吃过,这算得上什么?比起普通百姓来说,朕已经算是过的十分不错了!”

他的语气中透着一股豪迈,仿佛那些艰难困苦在他眼中不过是过眼云烟。

“今日上朝感觉怎么样!我那逆子估计又要搞出一些幺蛾子来,看在朕的面子上,还请房爱卿多多担待。”

李世民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恳求。

房玄龄欲言又止。

“陛下,今天早朝事情繁多,老臣以后一段时间怕是要公务缠身,不能随时来探望陛下。”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歉意。

“如今孙神医云游四海,老臣这么多年也存了一些钱财,全部交予陛下,陛下可去尉迟公,李勣,或者程知节的府上暂住一些时间。他们都是武将,事情没有老臣那么多。老臣有罪,竟然无法照应好陛下!”

听到房玄龄的话,李世民感觉十分好奇,眼中露出疑惑的神色。

“房爱卿公务缠身去忙就是了,朕无所谓,长安哪里都去得。房爱卿把今天早朝的情况都和朕说说吧。看看都是那些公务,一朝天子一朝臣,朕也好看看承乾的手段。”

“是,陛下!”

房玄龄微微欠身,开始讲述起来……

待房玄龄把今天从头到尾的一应事宜全部告知了李世民后,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他眉头紧锁,眼神深邃,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儿子的种种举动。

朝廷想要治理天下,第一时间就要依靠世家子弟来帮忙。
杀人或许容易,可一旦肆意杀戮,后果不堪设想。
当朝堂因杀戮而空虚,朝政必然荒废,而世家在一旁冷眼旁观,王朝的颠覆就如同大厦将倾,只是一瞬间的事。
这还只是一个原因。皇帝的政令往往只在长安城等有限的区域有用,很难真正落实到地方。地方都被各种各样的小世家把控着,他们负责向百姓宣传朝廷的政令。
在这个时代,治理朝政需要世家的协助,救灾需要他们的资源,选拔官员绕不开他们的举荐,纳税也需要他们的配合。
一旦处理不好皇权与世家的关系,一个偌大王朝的覆灭就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想到这儿,就连一直英明神武的李世民都开始头疼不已,他用手按着太阳穴,试图缓解那阵阵胀痛。
“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杀了多少人?”
李世民紧皱着眉头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今天但凡参与谋逆的都被太子殿下给杀了,当即推出太极殿,在午门斩首,这些人各大世家都有。”
房玄龄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至于剩下的人……臣也不知道。”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满脸的愁容。
李世民像是被抽干了力气一般,瘫倒在座位上,眼中满是绝望,又无奈地叹了口气。
“是我,是我没有教导好承乾,没告诉他怎么当好一个皇帝。”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充满了自责。
“看来我大唐也要步隋朝的后尘,二世而亡。我李家与世家的恩怨如今看来已经不死不休了。”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明日你们随朕上殿,我李唐就算要亡,也绝不能亡在承乾手里,让他背上和隋炀帝一样的万世骂名。
就让我李世民,来承担这亡国的罪孽吧!”
李世民目露精光,那光芒如同当年他身为天策上将时一般意气风发。
哪怕到了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依旧有着属于自己的责任感,那是一种王者的担当。
“陛下!”房玄龄等人再也忍不住。
“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中闪着泪花,那是对李世民的敬佩,也是对大唐命运的担忧。
巳时,赶去上朝的大臣们一个个朝着皇宫门口赶来。
与昨日不同,今天的官员队伍里出现了很多生面孔。
他们身着各种品级的官服,崭新而整洁。这些年轻官员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年轻,朝气蓬勃。
他们的脸庞如同初升的太阳般充满活力,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
与朝堂上那些历经沧桑的老臣相比,他们就像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这古老而沉闷的官场。
就连房玄龄这把老骨头坐在马车上,看向外面这些年轻的官员,都感觉自己似乎年轻了一些。
那充满活力的氛围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他暂时忘却了朝堂的阴霾。"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中充满了不甘和怨恨,眼中闪烁着对皇位的渴望之火。
他又看了一眼那三个衣着华贵的男子,提高了声音:“虽然我没有把握,但此机会千载难逢,我只能说,与其让我的大哥上位,你们不如扶我上位,我上位之后,对你们的好处绝对比我大哥大得多,一个人助我,便能增加我两成把握!”
他的话语如同诱人的鱼饵,抛向了眼前的三人,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为首三人互相看了一眼,他们的眼神交汇之间,似乎有无数信息在传递。片刻之后,他们眼神微定,像是达成了某种共识。
既如此,我清河崔氏愿助殿下一臂之力!”其中一人高声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和决断。
“范阳卢氏愿助殿下一臂之力!”另一人紧接着说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
“太原王氏愿助殿下一臂之力!”最后一人也坚定地表明了态度,三人的声音在厅堂内回响,让李泰的脸上乐开了花。
有三大世家相助,即使没有那些朝中重臣的支持,自己的筹码也足够了!李泰心中暗自得意,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登上皇位的那一天。
长安英国公府。
“老孙,你那龟息丸效果只能到今夜子时,我们今夜子时就要一起进宫接应陛下,把这假人换上去。”
李勣一脸严肃地看着孙思邈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担忧。
“你们说陛下干嘛搞这么多幺蛾子啊?帝王假死,历朝历代未有之啊!”
尉迟敬德满脸不解,他大大咧咧地说着,还饶有兴趣地看着床上那一具和李世民有着七分像的假人。
这假人制作得极为精巧,是药王孙思邈靠着精湛的医术,用猪皮和牛皮精心制作出来的。
它静静地躺在床上,乍一看,与李世民本人竟能达到七分相似,如果再经过一番休整,运气好的话能达到九分,足以在昏暗的环境中以假乱真。
房玄龄看了尉迟敬德一眼,悠悠地说道:“敬德,你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想法,看不清如今朝堂的局势。”
他微微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太子殿下整日沉迷于奇技淫巧,无法自拔,对朝堂之事漠不关心,魏王殿下对那个位置可都是虎视眈眈。”
“陛下又宠爱魏王,准他入主武德殿。几乎是有求必应,哪怕是我们上奏,效果也是甚微,如此信号,朝堂众人也都不知该如何是好。”
房玄龄继续说着,他的眉头紧锁,仿佛眼前有一团解不开的迷雾。
“陛下是生怕再现玄武门之事,这才假死后退了一步,我总觉得,朝堂上的一切,像是有一只无形大手在默默操纵着。”
说到这,房玄龄闭上了眼睛,没有再过多地说下去。
在场的众人心中都清楚,能够将朝堂以及陛下都算计在局中的,也只有那几个千年世家了!
他们的势力盘根错节,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巨蟒,随时准备吞噬猎物。
尉迟敬德脸色一寒,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放心,秦王执弓,尉迟敬德执矛,这天下还有何人可挡?当年玄武门之变,我们都不曾畏惧,如今又何惧这些阴谋诡计!”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豪迈与无畏,那是经历过无数战争洗礼后的坚定。
长孙府。
长孙无忌独自坐在书房中,揉了揉太阳穴,只觉得思绪如麻。
陛下走得太突然了,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他原本的计划全部打乱。很多事情他还没来得及准备,如今当务之急,就是储君之位的问题。"



可今时不同往日!陛下驾崩了!兵符也不知道给谁了!

没有李世民的命令,想要调动军队,唯有依靠兵符。

可问题是他没有兵符啊!整个宫里都找遍了也没找到。

看着下方乌压压的军队,长孙无忌这才意识到,陛下不会已经把所有的兵符都给了太子吧?

他的冷汗一下子就从额头上冒了下来,那冷汗顺着脸颊流淌,浸湿了他的衣领。城上的守军根本一点士气都没有,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身体微微颤抖,手中的武器似乎都拿不稳了。

那些世家有自己的私军,可现在来不及调动啊!

恐惧是会传染的,哪怕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此刻也没有刚开始那么轻松了。

本来还以为有后援,结果搞了半天。就他们城头上这些人,这咋玩?

“我调的那一营千牛卫怎么还不来!”

长孙无忌看向自己的家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焦急。

“大人!”

家将满脸苦笑。

“本来都说好了,他们奉您的命令过来,可不知道怎么了!直接将末将拒之门外了。”

听到家将的话,长孙无忌差点没气晕过去,他的身体摇晃了一下,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还没等他做好决断,就听见楼下城门的一道喊声。

“我乃当今魏王李泰!我命令你们,打开城门!让天子大军进来!”

那声音清脆响亮,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兀。

长孙无忌听着李泰的呼喊,无奈的闭上了眼睛,他知道,一切都结束了,他输了,输得彻彻底底。

李泰看着城门缓缓打开,那雄壮的军阵映入眼帘的时候,他还是很慌的。他的心跳陡然加快,眼神中闪过一丝恐惧,深怕自己的哥哥直接给自己送走了。

直到今天他才反应过来,这些世家没一个靠得住的。

自己以前估计是被人算计了,幸好自己大哥不争,自己也没听他们的暗算大哥。

不然还真是被这些世家当成一颗棋子肆意玩弄啊。

想到这李泰的心情畅通了,他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他恭敬的站在长安城门口,“臣弟恭祝大哥登临大位!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后直接跪在地上,将头轻轻伏地,他的动作虔诚而恭敬。

李泰的带头直接让身后的守城士卒一个个放下手中的兵器,跟着李泰一起跪在了地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长安城内一个又一个人被带动跪在了地上,那场面壮观无比,像是多米诺骨牌一般,一个接一个。

……

整个长安城都在向新皇朝拜。

“陛下,臣没有说错?城门还是开了。”齐先生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得意光芒,。

此时,城门外的风呼呼作响,吹得他的衣摆猎猎作响,却吹不散他脸上的笑意。

他缓缓抬起手,那只手瘦骨嶙峋却又充满力量,轻轻地抚摸着自己蓄了很久的胡子。

齐先生心中满是欢喜,道:“陛下,我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多年的谋划终于有了成果,我是个官迷,但又没有合得来的君王让我为之效力,遇见陛下你不容易啊!”

“陛下到时候可得给臣一个大大的官职,好歹也是从龙之功。”

齐先生一边说着,一边眯起眼睛,脑海中已经浮现出自己身着华丽官服,在朝堂上接受众人朝拜的画面,那笑容越发灿烂,眼中的期待几乎要溢出来。


坐在龙椅上的李承乾闭着眼睛,眉头微微皱起,也不知道在等待着什么。

房玄龄叹了口气,那叹气声中满是无奈。他手拿玉圭,神色庄重地走了出来,每一步都走得缓慢而沉重。

“陛下,魏王和长孙大人虽然犯下重错,可看在魏王为我大唐著书有功,长孙无忌为我大唐鞠躬尽瘁的份上,还请陛下能留他们一命!让其戴罪立功!”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一丝哀求。

房玄龄话刚刚落音,程咬金、尉迟敬德也都站了出来,他们身形魁梧,气势不凡,齐声说道:“还请陛下饶他们一命吧!”

魏征却面无表情地走了出来,他目光犀利如刀,看向众人,似要将众人的心思都看穿。

“魏王伙同长孙无忌捏造圣旨,歪曲圣意,甚至想要在陛下入城之时调兵抵抗,一意扶持晋王上位。先帝驾崩,他们竟敢私自封锁消息,将陛下隔于长安之外,还假传陛下病危,药石无医。此二人罪行罄竹难书。微臣请求陛下将二人处死,明正典刑!否则日后必然后患无穷,谋反乃大罪,绝不可饶恕!”

魏征的话语斩钉截铁,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重磅炸弹,让朝堂上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房玄龄更是面色复杂,眉头紧锁,心中暗暗叫苦,额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来之前,陛下特地吩咐了,无论如何也要保住这两人的性命。

他深知,如果李承乾一意孤行,李世民也只能亮明身份,豁出这张老脸不要,也要救下这两人,那场面将不堪设想。

李承乾缓缓睁开眼睛,目光如电般扫过下方的众人,眼神中透着威严与决断。

“魏王李泰,是我的亲弟弟,虽犯下大错,但归根结底,是受人蛊惑。即日起,减免一切俸禄,居于武德殿中,没有朕的旨意不得外出,给朕去好好反省!”

李泰一听,猛地抬起头来,眼中满是感激之情,那感激似要溢出眼眶。

虽然被软禁了,但至少保住了亲王之位,捡回了一条命。

“臣弟多谢皇兄开恩。”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有劫后余生的庆幸。

“至于你,长孙无忌,你是朕的舅父,是先帝的左膀右臂,怎么也如此糊涂,被人当了枪使?”

李承乾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眼中闪过一丝痛惜。

“即日起,长孙无忌削去一切官职,贬为庶人,上缴九成家产,不得旨意,不得外出。”

听到李承乾的话,长孙无忌一下子抬起头来,眼中满是不可置信,瞪大了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陛下?老臣如此糊涂,你也不杀臣明正典刑吗?”他的声音带着哭腔,满脸的惊愕。

李承乾看了长孙无忌一眼,神色缓和了些,眼中有一丝温情。

“你是先帝最信任的人,是他的左膀右臂,哪怕你犯下如此罪行,朕也不杀你,好好回去反省吧。”

“臣谢恩!”

长孙无忌老泪纵横,不停地将头磕在这金銮殿的地面上,每一下都饱含着复杂的情感,有悔恨,有感激,有自责。

魏征听到李承乾的判决,直接忍不住开口:“陛下!如此判决,实在太过轻浮,不利于人心教化,日后若有人有样学样,那大唐将陷入永无止境的内乱啊!还请陛下三思!”

他的语气急切,眼中满是忧虑。

李承乾看了魏征一眼,语气坚定地说道:“魏征,朕还要称你一声老师呢。但这是朕的意思,朕意已决,朕不是先帝,退下。”


“午时一刻,长孙无忌与各世家代表人密谈,密谈内容不祥,似是达成某种协议,各自皆大欢喜离去。”

“各大世家代表人均在长孙府待足三个时辰,行为可疑。”

“长安有些小骚乱,起因是两天不上朝,长孙无忌已经封锁不住陛下驾崩的消息,消息开始慢慢扩散,其中魏征反应最为剧烈,无法进宫只能坐在宫门口与千牛卫僵持。”

……

“知道了,看来我那愚蠢的弟弟好像落入了自家舅舅的圈套啊。”

李承乾从地上站了起来,他甩了甩头上的汗水,那汗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两个侍卫见状马上上前,熟练地为李承乾放松着肌肉。

“对了,锦衣卫还需要扩张。”李承乾一边享受着侍卫的按摩,一边说道。

“显怀,你去办,人手还是太少了,吩咐下去,即日起成立情报部,锦衣卫为情报部下属部门,我要的是监察天下百官,如今咸阳城我们已经掌控了没错。”

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仿佛能看穿一切阴谋,

“可是对于长安,我们的情报人员还是太少了,除了长孙无忌和宫里面安插了,其他官员的家里都没有安插锦衣卫,我对他们的动向不了解,就会睡不着。”

“哪怕不安插,现在也要先把人手招募好,优先从咸阳城的良家里寻找。都记住了吗?”李承乾看向身边的人,目光中带着严肃。

“记住了,太子殿下。”张显怀恭敬地说道

“好,你今天着手加快办,别等我入主了长安,到时候连监察长安城官员的锦衣卫都凑不齐,把秦将军叫来。”李承乾吩咐道。

“是,太子殿下。”张显怀领命退下。

不一会儿,府外就传来了一声马蹄的嘶鸣,那声音在安静的空气中格外响亮。

一位全身身着玄色重甲的男子从外面急急忙忙地走了进来,他每一步都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沉稳,身上的重甲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看起来威武不凡。

见到李承乾的第一时间,他就单膝下跪,右手握拳放在左胸,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末将应太子殿下诏令,前来觐见!”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力量。

“如召啊,起来吧,这身重甲很重吧?”李承乾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秦如召身上的重甲,然后拉着他的胳膊将他扶了起来,眼中带着关切之意。

“殿下,不重!有这么好的甲,末将开心还来不及呢!”秦如召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好,如召,来,拿好兵符。”李承乾说着,从怀中拿出一块兵符。

秦如召抬头一看,一块雕刻着锤子和镰刀的兵符被递到了自己的面前。

那兵符看起来古朴而神秘,散发着一种威严的气息。秦如召双手接过兵符,他的表情变得庄重起来。

“如召啊,此时此刻开始,孤的安危就全在你一人之手了,今晚整备三大营,调集粮草,集结军队。”

李承乾的眼神变得无比严肃,他看着秦如召,一字一句地说道,“朕要准备登基了,你可懂?”

秦如召当即双膝跪地,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他的额头与地面碰撞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末将拼死,也要让陛下入主长安,成就大统!”

他的眼神中燃烧着狂热的忠诚之火。

“这位置,除了陛下,谁敢染指,末将便率领大军将一切忤逆陛下之人统统斩杀殆尽!”他大声喊道,声音在院子里回荡。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