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亮剑世界:发展军工我帮李云龙高升大结局
现代都市连载
《亮剑世界:发展军工我帮李云龙高升》是作者“我家有只狗呼噜”的倾心著作,李云龙于业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自己作为顶级军工专家刚刚在南天门技术验收报告书上签完字,怎么突然就来到了战场?开局偶遇赵刚把他领回部队,自己跟李云龙一个团,来到了战场打鬼子。只不过,他们的装备实在是太简陋了,是他出场的时间了。什么坦克,意大利加农炮,他统统能造!...
主角:李云龙于业 更新:2024-11-29 21:03: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云龙于业的现代都市小说《亮剑世界:发展军工我帮李云龙高升大结局》,由网络作家“我家有只狗呼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亮剑世界:发展军工我帮李云龙高升》是作者“我家有只狗呼噜”的倾心著作,李云龙于业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自己作为顶级军工专家刚刚在南天门技术验收报告书上签完字,怎么突然就来到了战场?开局偶遇赵刚把他领回部队,自己跟李云龙一个团,来到了战场打鬼子。只不过,他们的装备实在是太简陋了,是他出场的时间了。什么坦克,意大利加农炮,他统统能造!...
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这是啥玩意儿。
传说中的加特林菩萨。
可以说是机枪发展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现代加特林机枪以直流电动机作为旋转动力,其极限射速可以达到6000发/分钟。
而最开始的加特林则是以手动旋转作为动力,最初始的版本也能达到1000发/分钟以上,在它最开始被发明的时代,由于没有自动武器,他的射速就是时代的巅峰。
以如今独立团的工业水平自然是没有电动机的,于业打算造一个气动布局的加特林,以转栓式机枪闭锁方式,以气动式作为自动的方式,以火药单作为首发启动方式,理论上这种方式的极限射速可以达到4000-5000发每分钟。
但是于业没打算做这么高的射速,一是现在缺少精密机床,这些加工件的气密性是达不到;二是因为现在独立团的子弹实在是太缺乏了,如果自己真的造出来了,李云龙会当场哭晕过去的。
迎着夜晚煤油灯的光芒,六根枪管放在木质的加工台上,折射出黝黑的光泽。
有了这样的大杀器,伪军们的骑兵营总该变得能歌善舞了吧?
当擦完枪油满是黝黑色光泽的于式手搓加特林机枪放在李云龙和赵刚面前的时候,两个人都挪不开眼睛了。
“老于,这是啥?”老李抚摸着于式手搓加特林机枪的枪管,动作特别轻柔,生怕伤着了他。
“仿制的加特林机枪。”于业捧着搪瓷水杯,抿了口水,轻描淡写地说道。
“给我们介绍介绍?这模样怎么有点怪呢?”
“这枪是用鬼子们的三八大盖步枪锯掉了防尘盖改的,气动式布局,用弹链供弹,设计射速在3000发/分钟。
由于我们这个金属精密加工工艺不足,随着我们使用时长的增加,这个射速会逐渐降低。
哦对了,顺便说一句,这枪的理论设计寿命为十万发。”
“3000发/分钟?十万发的寿命?”老李眼睛都直了。
赵刚也有些发愣:“于业,能告诉我你以前是干什么吗?”
“我啊,就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一个有爱国心的华国人。”
其实,李云龙和赵刚两个还是对这个改枪的技术看得太高了,百年后的华国,每年都有不少青年工人因为这种事情被叫去喝茶。
不少刚刚进入机械厂的青年机械工程师好不容易捞着机会了,就开始手痒搓出来不少牛叉东西出来。
老师傅们技术更加精湛,只是都被教育过,也就不玩这些东西了。
就拿放在桌子上的那于式手搓加特林机枪来说,百年后的华国随便找个机械加工厂,只要得到了正式许可,材料管够,工钱给够,一天下来一个人要是搓不出来十来挺,那就是这家伙的活儿不够精。
对于于业来说,难的不是技术的,而是怎么在材料有限的前提下完成手搓。
但凡有一台最垃圾的机床,于业也不至于干得吭哧吭哧。
记得于业前世上大学时,金工实习课程,用的机床还不是数控机床,当时老师拍拍机床说道:“你们别看这台机床老,四五十年了,但是如果用这台机床搓枪炮子弹那是手拿把掐的。”
于业眼神有点飘忽,看了看自己整整齐齐摆放的那些工具,心里忽然动了个念头。
要不,自己手搓一台机床?
“老李,老赵,你们要不要找人试验一下这个这台加特林?”
刚开枪不到40分钟,鬼子巡逻车还有周围军营的那些驻军全部都来了。
还好我们跑得快,不然我们当时就得损失好多战士。
自那以后,这快一年的时间了,我们都没有打过这条铁路线的主意。”
这句话一说,屋子里的气氛更加低落了。
这特娘还怎么玩?
难不成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这块肉从嘴边溜过去?
“孔......副团长,当时你们尝试过扒铁轨吗?”于业问道。
就只差那么一点点,于业就把“孔过瘾”三个字给秃噜出来了。
“怎么没试过?这不是鬼子们有巡逻车,我们扒完以后,鬼子们的巡逻车给发现了,马上就给补好了。
鬼子们的巡逻车装甲可厚了,没有二十斤的TNT根本没点反应。”孔捷磕了磕他的烟袋有些无奈地说道。
“二十斤TNT?”于业嘴角扬起一丝弧度。
怪不得,你们之前磕不动鬼子的铁王八,原来是劲儿不够大啊。
鲁迅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炸不开的碉堡,如果有,那一定是火力当量不够。
于业揉了揉眼睛,把手中关于正太铁路线的地图拍在了桌子上,环顾四周,然后轻轻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所有人全部盯着他。
于业问道:“团长,我们独立团能跑能跳地一共有多少人?”
“独立团包括我在内,一共一千一百三十七个人。”
“加上县大队和区小队这些游击队的同志们呢?”
“附近活跃的一共有三百多人吧,你就算一千五百人。老于,你问这个干什么?”
“好了,够了!”
“什么够了?老于你要干什么?”虽然同样是大学生,但是赵刚有点无法跟上于业跳跃的思维。
“要干大事!”于业神神秘秘地说道。
不过在众人要锤他的目光中,于业赶紧做了的解释:“这几天包括我在内,我们这一千五百人,什么都别干了,就干一件事情,练习怎么扛着重物跑路。
而且还要练的跑得越快越好。
而且得告诉同志们,跑得越快,自己的小命就越有保障。”
“到底是什么情况?”李云龙实在是忍不住了。
“没什么情况,刚刚老孔说他们之前想办法磕过鬼子的火车,没有磕下来。
我认为其中就一个问题,就是放的炸药当量不够,而且爆炸点的数量不够。”
说着,于业非常霸气地在地图上一划拉。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