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俊俏的丫鬟很识趣的转过身去,巧笑嫣然羞红了脸颊。
李羡渔拼命抓住李澜依揩油的小手,挣扎道:“姐,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的,矜持点好不好!”
李澜依狡黠一笑,相貌平平的脸上露出一抹独有风韵:“什么光天化日,是月黑风高才对!走走走,赶紧进屋,让姐看看伤到小虫子没。”
话音未落,李澜依撸起袖子又扑了上来,像是八爪鱼一般。
李羡渔慌忙一把按住李澜依的额头,徒留她两只玉手张牙舞爪,胸前风景波澜壮阔。
李羡渔无奈央求道:“姐啊,可长点心吧,你这样很难嫁出去的!”
李澜依眼珠子一瞪,叉腰道:“嫁什么嫁!在姐心里,这天底下便只有你这一个好男儿了。”
“再说了,姐还不想离开云雾山,离开这里的人已经够多了。”
李羡渔闻言暗叹一声,仰望天幕上的一轮玉盘,不禁想起儿时的圆月。
每当月圆之夜,爹就会挖出一坛埋在那株百年老桂下的桂花酿,娘亲以剑挑杯,于月影下跳上一支惊鸿剑舞,爹便望着娘痴笑不止。
四个孩子则趁机偷喝桌上的桂花酒酿,嘴里咬着蟹腿便相互依偎着醉倒在地......
大周京都府。
天子脚下,京畿重地,这座宏伟的都城坐落在整个大周帝国的中轴线上,背靠巍峨燕山,面临浩渺渭水,鲸吞中原龙虎气象,睥睨八方诸国蛮夷。
京都府在籍人丁三百六十余万,大小集市两百余处,寺庙道观六十三座,自古繁华甲天下。
在这座中原第一雄城中,除了气象巍峨的天子庙堂,便是囊括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国子监最为人津津乐道。
不提京都国子监乃是大周最高学府,设立经、史、礼、法、乐、骑射等四十八门学目,囊括诸子百家学说,与南塘碧落书院并称南北双岳,单说这京都五品以上的官吏有大半出自国子监,就足以令人咋舌侧目。
就连皇子都会在国子监求学,奉国子监诸位祭酒为师。
怪不得京官老爷们暗自腹诽,国子监祭酒虽无权柄,却是天下士子的领袖,更是大周第一清贵的身份。历朝历代不乏龙子龙孙登上九五之位后念及当年的师生香火,尊奉某位大祭酒为帝师的先例。
子时,国子监藏书阁内寂静无人,唯有滴漏声声声入耳。
临窗孤灯前,一名身穿文士青衫的男子盘膝而坐,手里捧着一本《聊斋志怪》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嘴角翘起。
没有佩玉,甚至连身上唯一一套文士青衫都已经浆洗得泛白,但依旧难掩儒雅气质。
他的相貌与李羡渔有六分相似,细长的眸子里泛出些微紫意,总是嘴角含笑,对谁都和和气气。
像是一尊没有丝毫火气的泥菩萨。
打更声传来,青衫男子放下手里的书卷,仰头望向窗外的一轮圆月,紫眸深邃。
清冷月色下,一道身披墨狐貂裘、器宇轩昂的人影走进了藏书阁,手里拎着紫玉酒壶。
他搓了搓手,呵出一口白汽,朝青衫文士笑道:“观澜,在这里躲清静呢?”
李听涛,字观澜,李氏剑阁嫡长子,也是被扣留在京都的质子。
自大周皇朝一统中原后,江湖武夫以武犯禁者如过江之鲫,各州县府衙不但无力捉拿这些草莽,碰上个大一些的门派,还要仰人鼻息,看人脸色。
幽州黄樵郡更是发生过堂堂郡守惨遭江湖高手屠灭满门的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