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皇孙们别打了!爷爷让位阅读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大明:皇孙们别打了!爷爷让位》,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文章原创作者为“创梦师”,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正愁立储之事,平行世界天幕突现,朱允炆和朱允熥的迥异人生尽展。老朱望着天幕中造反却成千古一帝的朱允熥,又看因削藩而亡的朱允炆,不禁反思抉择对错。他见左边天幕里朱元璋为朱允炆继位杀自己等一万五千人,右边天幕中朱允熥尊他且信任有加、征战亚洲,心中暗忖:此刻造反,可还来得及?...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12-06 19:30: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皇孙们别打了!爷爷让位阅读》,由网络作家“创梦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大明:皇孙们别打了!爷爷让位》,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文章原创作者为“创梦师”,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正愁立储之事,平行世界天幕突现,朱允炆和朱允熥的迥异人生尽展。老朱望着天幕中造反却成千古一帝的朱允熥,又看因削藩而亡的朱允炆,不禁反思抉择对错。他见左边天幕里朱元璋为朱允炆继位杀自己等一万五千人,右边天幕中朱允熥尊他且信任有加、征战亚洲,心中暗忖:此刻造反,可还来得及?...
哗啦哗啦!
五月中旬,漫天的雨水如从天空中洒落。
雨滴落在明亮的黄色琉璃瓦上,还没来得及绽开,便悄无声息的流入缝隙之中,随后沿着缝隙流入青石板之下。
这里,是人间至高无上的地方,权利、地位的中心——大明帝国的宫城:应天,紫禁城!
按照往年的传统。
五月下雨本该是利于耕种,一件可喜的事情。
但此刻——
在这个全天下最为庄重肃穆的地方,却没有一丝的喜悦,而是满宫素绸,所有侍卫和宫女都穿着触目惊心的白色。
仔细听去,皆是压抑、低沉的哭声和抽泣声。
而造成这的一切的,是因为大明帝国的太子,被称为史上太子之位最为稳固的朱标因病去世。
此刻的朝堂之上——
最中间,也是最高的龙椅之上,一个老人孤零零的坐着。
穿着粗布衣裳、头发用一根木簪简单的扎起,有点瘦,但不虚弱。
虽是头发花白的老人,气势上却是不怒自威,一举一动都能牵动下面诸多大臣的内心。
他的双眼中,原本的愤怒被悲伤取代,强忍着才能不让泪水流下。
而他,这位老人——
就是一代天骄,大明帝国的开创者,洪武大帝朱元璋!
尽管这已经是朱标去世的第七天,已经完成了下葬,但每每想到,都是止不住的悲伤,甚至连双手都有些颤抖。
朱标——
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占据嫡、长、贤三字的太子!
九岁时便被立为吴王世子。
十二岁便被立为太子!
而朱标也确实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对于长辈,至诚至孝,对于臣子,宽容耐心,虚怀若谷,对兄弟更是手足情深,长兄如父。
是朱元璋的骄傲,同时也是大明王朝的骄傲!
... ...
所以,不只是朱元璋,台下的众多臣子,尤其是蓝玉为主的淮西勋贵更为悲伤。
但再悲伤,这些臣子都没有忘记自己臣子的本分——
刘三吾从队伍中走出,朝着上面的朱元璋就是说道——
“太子已薨,还请陛下保重龙体,以国事为重,以储君之位为重啊!”
朱棣说着,说罢便沿着城墙走去。
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大难临头,而自己造反的大计还没开始,就已经彻底结束了......
而在朱元璋位面,历史上也再也没有了靖难之役。
不过,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许只有历史才能给出答案了......
... ...
应天城外不远处
一处供来往商客休息的亭子内——
四周飘落着点点白雪,落于亭子外的将士的盔甲之上,随后飞快的融化成水......
上百人的队伍里三层,外三层的围在亭子周围,每个人都是昂首挺胸,目光如狼,手上更是厚厚的老茧。
一眼便能看出是精锐中的精锐!
而在亭子中央,坐着的正是燕王朱棣、燕王王妃徐妙云,以及两人的三个儿子。
“爹,这天气怪冷的,我们还不赶路吗?”老大朱高炽缩了缩身子,将手套在一起后皱着眉头问道。
虽然众人中朱高炽最胖,但因为朱高炽从小就在王府内长大,没有像两个弟弟一样骑马上阵杀敌,所以身体也是最为虚弱。
听到朱高炽的话,朱棣嫌弃的看了一眼这个最不像自己的儿子道:“在等一会,等一下你的宁王叔也到了,到时候一起进!”
朱高炽点点头,缩了缩脖子,尽可能的将自己缩成一团。
王妃徐妙云见状,当即取过自己的毯子盖在了朱高炽的身上,细声道:“要是觉得冷就去马车上等着,等你的王叔来了我派人叫你。”
“切!老大你也太不经冻了,这里可比塞上草原好太多了,这就少不了了?”朱高煦在一旁不屑的说道。
说着还得瑟的脱了一件衣服。
几人说话的功夫,一阵阵如惊雷般的马蹄声响起,如战鼓般离众人越来越近!
转头看去,只见一队全副武装的骑兵就这样冲了过来,势气之强,仿佛能冲破一切阻碍!
看着骑兵队伍,朱棣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狂热,低喊一声“好兵!好骑兵!”而在队伍的中央,是一位头戴金冠,身披金盔的20多岁的青年!
正是朱元璋的十七子——宁王朱权!
朱棣等人看到朱权的一瞬间,朱权也看到了朱棣等人,当即勒住马匹,一个翻身便从马上跳了下来!大喊道:“四哥!”
“哈哈哈,十七弟,好久不见啊!”朱棣大笑的喊道,说着便走到朱权的身旁,亲昵的拍了拍他的肩部。
“四哥好久不见!我想着北平比我近,你应该在我前面,但没想到居然赶到一起了啊!”朱权笑着说道!
“我这拖家带口的速度自然比不了你,而且你的骑兵可是我大明第一的骑兵啊!”朱棣笑着说道,说着还看向了四周的骑兵。
朱权虽然在藩王中岁数是比较小的,但因为深受朱元璋的喜爱,所以其兵马却是最为强大,战力也是最为强悍!
听到朱棣的夸赞,朱权虽然年轻,但还是放低了姿态:“我这算不了什么,四哥你的大宁府才厉害呢,可是打的蒙古人找不到北!”
朱棣笑了笑没有说话,只是看向了朱权身后的骑兵,再一次赞叹道:“好马,好兵,好一个朵颜三卫啊!"
“那倒是!道可不是谁都能悟出来的,我这修了几辈子的道,哪是一个小屁孩能比的。”
... ...
苍穹之上,朱允熥的一生的光芒在短暂的停止后便继续开始——
一时间。
各个位面中的皇帝都打起了精神!
“快!那些文官都准备好,一字一句,一个画面都不能落下,不然咱砍了你们的脑袋!”
朱元璋急忙下令。
奉天殿内的百官严阵以待,纷纷拿起笔看向了天幕。
而在朱元璋的一旁,坐着的正是朱元璋位面的朱允熥,只不过此刻的他很懵——
一觉睡醒,天幕便突然出现。
原本对皇太孙一位都没什么追求的自己,却突然成为天幕中的千古一帝了......
坐在椅子上,朱允熥扪心自问——
自己有这么强吗?
我自己怎么不知道?
... ...
洪武三十一年,洪武帝朱元璋驾崩
朱允炆备受朱元璋的喜爱,为皇太孙,而朱允熥则被封为了吴王,但只是普通的皇孙
夜晚烛光闪动,宫内出奇的安静......
朱允熥的偏殿内,一个少年正捧着书,随后看向了面前的一个小太监。
“所以,皇爷爷他已经驾崩了是吗?”朱允熥对着面前的太监问道,语气出乎意外的平静。
小太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连忙说道:“禀三爷,一个时辰前太医院全部出动,但也无力回天,一炷香前陛下就驾崩了,现在淮王和吕氏正在陛下的龙体处,而且方孝孺几人正在来宫的路上!”
闻言,朱允熥的脸上没有丝毫波澜,只是随意的点了点头
“我知道了,你回去继续看着,有其他重要的消息再来找我”朱允熥摆摆手道。
太监趁着夜色离开
而就在太监离开后,一道黑色的人影突然从朱允熥的身后走出,缓缓道:“殿下,该开始了吗?”
听到这话,朱允熥的嘴角噙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戏台子都已经搭好了,唱戏的自然要上场!而且估计我的那几位舅舅和舅姥爷都等急了吧!”
朱允熥身后的身影会心一笑,立马便从身后的暗门溜了出去......
... ..."
“那爱卿说的好消息是?”
“陛下,是鞑靼人不止同意停战了,而且还愿意重新向您称臣朝贡!”徐有贞兴奋的喊道。
“此话当真?!”
“当然!是鞑靼部的使者亲自来找我说的,而且他们所要的也不过是河套地区的一条路罢了!”
听到这话,朱祁镇直接不顾威严的跳了起来!
“好啊!好啊!不愧是爱卿,他们别说要一条路了,就是半个河套地区又能如何,给他们便是了!”
徐有贞见状,当即拍起了马屁——
“还是陛下圣明,不像那个于谦,我刚刚进来遇到他将这个好事说给他,他非说这是蒙古人不怀好意,说要借机偷偷控制这里,不战而屈人之兵。”
“哼!”朱祁镇冷哼一声。
“好你个于谦!当时被太后劝阻,才免去他辅助景泰登基的逆臣罪名,现在倒好,居然还敢挑衅我大明与蒙古的重归于好!”
“陛下,不杀他不以服众啊!”徐有贞连忙凑到朱祁镇的耳边说道。
“万一这家伙做什么事惹怒了蒙古人,那战乱将起啊!”
听到这话,被蒙古人所支配的无穷恐惧再一次涌入朱祁镇的心头,恐惧变为愤怒,朱祁镇捏着拳头当即喊道:“将于谦打入天牢,则日问斩!”
“陛下圣明!”
看着徐有贞兴奋的离去,朱祁镇得意的看向天幕:“你也配称千古一帝?看看我吧!只不过用一条路就解决了困扰大明上百年的瓦剌和鞑靼人的问题。”
“我!朱祁镇!才配称之为千古一帝!”
“甚至是这个世上唯一的千古一帝!”
... ...
(备注:于谦是夺门之变后就被马上斩首的,这里适当的改变了一下剧情)
一年多的时间很快过去......
公元1399年,在这一年的时间内,整个大明帝国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
经过一年或是强硬的杀戮,或是柔和的劝阻,整个大明王朝的税制改革都已经完成
而结果也正如朱允熥一开始的预料——
整个大明一年的税收由3200万石变为4800万石,提高了足足三分之一的粮食收入。
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地主和贵族所出,平民所出税收的比例少了将近一半。
而且在施行之初。
朱允熥便特别规定摊丁入亩中,只收亩税和徭税,其余税种,若非王命一概不得收!彻底断绝了地方官变着法和其他方式将损失从百姓的头上再收回来的可能。
当然,施行之初也有不少官员冒险敛财。
而朱允熥也是说到做到,只要你敢干,那我就绝对敢砍,而且一杀就是几十个官官相护的贪官。"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