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成痴傻千金后,她又美又飒全文+番茄

重生成痴傻千金后,她又美又飒全文+番茄

柔心糖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他坐在轮椅上,她坐在床榻边,她以为自己还是会比他高一些,结果现在看来,这传闻中的废物状元郎还是个身材伟岸的男人,即便这样他还是给了她相当大的压迫感。“怎么不说话了?”她歪着脸,坏坏地笑道,“被我说破了,面子上挂不住了吗?”沈寒天:“非也。只是觉得七小姐的话很对,这不像是傻子能说出来的话。”“是与不是,你我的婚事也逃不掉,你可别告诉我你后悔了。”“那倒没有。”他这一句回得很快,“七小姐刚才说的话很有道理,只是一句道歉太过平淡,我会奉上致歉的礼物,还请七小姐收下。”说完,屋子里传来吱呀一声,好像是门开了。沈寒天就这样走了。丹娘连忙光着脚走下床追了出去。屋外冰冷刺骨,满地银白,哪里还有半点沈寒天来过的痕迹。“见鬼了……”她嘟囔着,“瘸子跑...

主角:林玉娘陆勤天   更新:2024-12-01 11:2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玉娘陆勤天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成痴傻千金后,她又美又飒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柔心糖”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他坐在轮椅上,她坐在床榻边,她以为自己还是会比他高一些,结果现在看来,这传闻中的废物状元郎还是个身材伟岸的男人,即便这样他还是给了她相当大的压迫感。“怎么不说话了?”她歪着脸,坏坏地笑道,“被我说破了,面子上挂不住了吗?”沈寒天:“非也。只是觉得七小姐的话很对,这不像是傻子能说出来的话。”“是与不是,你我的婚事也逃不掉,你可别告诉我你后悔了。”“那倒没有。”他这一句回得很快,“七小姐刚才说的话很有道理,只是一句道歉太过平淡,我会奉上致歉的礼物,还请七小姐收下。”说完,屋子里传来吱呀一声,好像是门开了。沈寒天就这样走了。丹娘连忙光着脚走下床追了出去。屋外冰冷刺骨,满地银白,哪里还有半点沈寒天来过的痕迹。“见鬼了……”她嘟囔着,“瘸子跑...

《重生成痴傻千金后,她又美又飒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他坐在轮椅上,她坐在床榻边,她以为自己还是会比他高一些,结果现在看来,这传闻中的废物状元郎还是个身材伟岸的男人,即便这样他还是给了她相当大的压迫感。

“怎么不说话了?”她歪着脸,坏坏地笑道,“被我说破了,面子上挂不住了吗?”

沈寒天:“非也。只是觉得七小姐的话很对,这不像是傻子能说出来的话。”

“是与不是,你我的婚事也逃不掉,你可别告诉我你后悔了。”

“那倒没有。”他这一句回得很快,“七小姐刚才说的话很有道理,只是一句道歉太过平淡,我会奉上致歉的礼物,还请七小姐收下。”

说完,屋子里传来吱呀一声,好像是门开了。

沈寒天就这样走了。

丹娘连忙光着脚走下床追了出去。

屋外冰冷刺骨,满地银白,哪里还有半点沈寒天来过的痕迹。

“见鬼了……”她嘟囔着,“瘸子跑得比我还快,像话吗?”

某个屋顶上,沈寒天稳稳坐着,身边是两个小童。

刚刚丹娘的话他尽收耳底,他的目光落在女孩那双光洁小巧的玉足上,眸子不由得沉了沉:“这丫头,还真是……不怕冷。”

重新回到房内的丹娘察觉到茶桌上好像多了什么东西。

她踮起脚尖,点亮烛火。

等她看清桌子上的那一排黄澄澄,散发着暗哑光芒的金元宝时,整个人都不好了。揉揉眼睛,再揉揉眼睛,是真的……

居然是是真的!!

仔细数了数,一共十二锭。

掂在手里沉沉的,这是金钱的重量。

她不由地感动了——沈寒天真是个好人,说道歉就道歉,给赔偿就出手这么大方。等她把这些金元宝一个个都摸了一遍之后,新的问题出现了。

“沈寒天不是被那个皇帝给废了吗?怎么还会这么有钱?”她纳闷极了。

看样子,沈家也不是省油的灯。

尤其这个沈寒天。

水很深啊,但是钱很多啊……

这一晚,丹娘是抱着这些金元宝睡着的,醒来后新的烦恼又冒了出来。

这么多钱,她已经不放心摆在自己这个屋子里。

就冲着慧娘能随随便便闯进来,她就知道在这个府里,自己根本不受重视,只要有人想刁难,她这点秘密根本藏不住。

那么钱存哪儿比较好呢?

当然是钱庄。

通过之前看的书,她已经了解到这个朝代的基本信息。

大雍朝,建国三百余年,国力强盛,人民富足,是这一片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

即便如此,边境也依然有不少势力虎视眈眈。

大雍朝积极发展农业和商业,这两样算是最强板块,于是各个州府钱庄很是昌盛,其中除了官方经营的,还有三家私有的。

丹娘研究了半天,觉得这东西还是放在官方手里比较安全。万福钱庄,就决定是你了。决定好了存钱的地方,她又面临着另外一个难题——作为官宦家的未婚女眷,平日里根本没机会出门。

她在府里不受宠,根本叫不动门房。只要这边一有动静,想抓她小尾巴的慧娘等人就一定会冒出来。

没办法,只能暂时先把这些钱藏起来,等以后有机会出门了再做打算。

丹娘一上午都在愁这些,拿着纸笔涂涂画画,写着旁人看不懂的鬼画符,搞得书萱都以为她昨天被受刺激,所以有点郁郁寡欢。

“姑娘,外头冷,不如奴婢给您弄点冰铃铛来玩?”书萱铆足劲想让丹娘开心,“要不,咱们也到外头去堆雪人?”


清茶赶紧过来指导,丹娘对请安是个门外汉,在小丫鬟的帮助下勉勉强强过关,终于能坐下来吃饭了。

眼前是一张八角玲珑桌。

桌子上摆着芙蓉面,金丝枣,白糖糕,另还有一份熬得浓油醇厚的鸡汤,香气扑鼻。那一份胭脂糟鹅成了绝对的主角,被其他四碟点心围在当中,烛火这么一照,很有点美颜的效果。

丹娘肚子饿了,咕咕直叫。

饿过头了,导致这声音格外明显,一桌子人都听见了。

这时,坐在赵氏旁边一个清秀如兰的女孩掩口轻笑:“七妹妹,你也太不知礼数了,得亏是在咱们家里,这要是在外头,岂不让人笑话?”

丹娘呆呆地看着她。

几秒后,脑子里混沌的记忆终于有了反应。

噢,这位就是丞相府的大小姐,杳娘。

赵氏所出,整个府里的第一个孩子,嫡女的身份让她一直都心高气傲。

要不是丞相府遭遇那场波折,她现在必定是圣京城里数一数二的贵女,也不会被拖到十八岁还未定亲。

哪像现在……

全家上下去圣京的盘缠才算勉强凑够,还要把这个小傻子嫁了,拿到她从沈家得来的彩礼,一共五百两银子,才能给一家老小添置。

丹娘被刁难了。

但她不以为意。

开什么玩笑,经历过末世腥风血雨的厮杀,内宅这点小把戏她根本不放在眼里。丹娘眨巴着大眼睛,一脸无辜:“肚子饿了自己叫,我又控制不住。”

杳娘瞪大弯弯的杏眼,有些回不过神来。

丹娘看向老太太,学着刚才杳娘撒娇的称呼说:“老祖宗,咱们现在能吃饭了吗?丹娘好饿。”

老太太差点没被一口茶水给呛着。

一桌子人也都跟见了鬼似的看着丹娘。

赵氏沉下脸来,刚要开口训斥,身后的蒋妈妈急忙给老太太上了一壶黑豆杂粮甜米露,直接把赵氏的话挡了回去。

老太太尝了一口甜米露:“不错,都吃吧。”

她又多看了最右边的位置一眼:“丹娘也吃。”

“谢谢老祖宗。”

论吃饭,没人比丹娘更在行了,在末世里唯一的目标就是活下去,活下去就要吃。老太太一说开动,她就没客气过。

不过好在她总算记得自己现在的身份,收敛不少。

即便这样,她吃饭的模样还是被赵氏和杳娘嫌弃不已,母女俩都是一样的表情,恨不得把这个傻子找个坑埋了。

杳娘则担心的更深层一些。

她想的是:如此不堪,等去了沈家万一被人退亲怎么办?

她可是想吉山堂的那套宝石头面很久了,就等着小傻子嫁去沈家换来的彩礼钱付账呢。

吃完一整碗芙蓉面,又吞了两块白糖糕,最后一点胭脂糟鹅也没放过,丹娘吃饱了,还拿了一颗金丝枣含在嘴里,美滋滋。

赵氏和杳娘却吃不下去,看着一脸贪吃傻样的丹娘,她们很倒胃口。

一顿晚饭潦草结束,母女俩一走了之,清茶也不知去哪儿了,丹娘不敢轻举妄动,继续傻乎乎地坐着。

老太太规矩严,吃完饭就不愿再坐着。

漱口,净手,洗面,又换了一件更厚的袄子,等她做完这些外头堂屋里已经被婆子丫鬟们收拾得差不多了,只剩一个小傻子。

烛火惶惶,照亮了小傻子瘦瘦的小脸。

她正呆呆地坐在原处,不急不躁。

昏暗中,那双眼睛明澈透亮,看得老太太心下微微一动。

老太太也觉得奇怪。

今天这个傻子倒是跟往常不太一样。

她冲着丹娘招招手。

丹娘立马乖乖地坐过去。

老太太依在一个软枕上,手里还拿着一串佛珠。

“你的丫鬟呢?怎么把你一个人丢在这儿了?我记得……先前服侍你的,是个叫什么茶的二等丫头。”她咳嗽了两声,声音疏离又亲切。

或许其他人会不喜欢这样一位高冷的长辈,但对丹娘而言,这样的礼貌刚刚好。

丹娘乖巧地坐在小凳子上,两只小手放在膝头:“清茶,那个丫头叫清茶,我不着急反正我也没旁的事情,可能她有事被绊住了脚,一时间赶不来。”

一个二等丫头能有什么天大的事情,伺候好主子就是一个丫头应尽的本分。

老太太噎了一下,玩笑般地说:“该不会躲哪儿吃酒摸牌去了吧。”

谁知,丹娘却闪着黑漆漆的大眼睛:“那也不奇怪,她忙了一天了,也该歇歇了。”作为一个标准现代人的灵魂,其实丹娘也不认同这种一天忙到晚还没个休息的工种。

这下老太太是真的奇了,盯着她上上下下看了好一会儿。

她拉着小傻子聊了起来。

没想到这个小傻子看着愚笨,说起话来却不爱拐弯抹角,刚好对上了老太太的脾气,一老一小对着烛光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一晃眼小半个时辰就过去了。

屋外,老太太的陪房奚嬷嬷看见匆匆而来的清茶,不由地沉下脸。

“把姑娘一个人丢在这里,我看你是昏了头了。”

“嬷嬷莫怪,实在是大小姐找奴婢过去,奴婢不敢不依……”清茶耷拉着脑袋,怜怜告饶。

“这些话你留着同你的小姐妹去说吧。”奚嬷嬷冷冷道,“姑娘在里头,快点带回去。”

说着,奚嬷嬷站在厚重的帘外头通传:“老太太,姑娘身边的人回来了,可以回去了。”

清茶吓得脖子一缩,赶紧走到门口。

“老太太,咱们姑娘不懂事,冲撞了您,您可千万别跟她计较,姑娘她……脑子不好不懂事的。”清茶跪在门口。

老太太:“主子不懂事,多半是下人们撺掇的,我来问你,既吃了饭为何不带你们姑娘回去?”

“大、大小姐那边奴婢走不开……”

一阵沉默后,老太太笑了:“如此念着杳娘,也算个忠仆了,这样吧你若愿意我便让你回秀芳阁,继续伺候大小姐。”

清茶又惊又喜,连连磕头,那声响听得丹娘一阵心惊胆战。

——在古代,表忠心需要这么卖力的吗?

一顿晚饭结束,她身边少了个清茶,多了个老太太给她的大丫鬟,名叫书萱。

书萱比清茶小一岁,但却老道利落。

从安福堂到丹娘居住的柳璞斋并不算远,但外头的小雨已经变成了雪花,书萱找出一双金红的皮靴子给丹娘换上,又给她戴上雪帽,穿好披肩,一身蓑衣离去,头顶上还有大丫鬟打着的油纸伞,一点风雪都吹不到。

顺着青砖小路回了自己屋子,丹娘很认真地来了句:“你很好。”

然后又重重地肯定,她夸奖道,“比之前那个清茶好很多。”


十年前,丞相宋恪松卷入江南盐矿贪腐大案。

一时间朝野震动,龙颜大怒,即便最后没有在明面上找到宋恪松的罪证,圣上也治了他一个监管不严的罪名,所有官职俸禄全部抹了干净,收回圣京的宅邸,全家流放。

万幸的是,在宋家流放前夕,宫里的贵妃娘娘被诊断有孕,天降喜事,冲淡了皇帝陛下的愤怒。贵妃开口求情,为肚子里未出世的孩子求一个恩典,这才有了后来的大赦天下。

宋恪松没有被流放,而是被降为五品同知。

从当朝一品沦为副官小吏,这里面的差别有多大,宋恪松心知肚明。

但只要没落下罪名,一切就都能东山再起。

宋恪松的正房太太赵氏,娘家乃金陵名门,祖父曾是帝师,名震一时。无端受此牵连,娘家自然不敢和这个女儿有太多明面上的来往。

时光荏苒,转眼十年过去,宋恪松先是在同知这个位置上做了五年,后又得上峰重视,在剩下的五年间连升两级,如今已经是从四品的知府。

在任上兢兢业业,努力耕耘,宋恪松颇有政绩,百姓们也一致称赞。

只是没人敢再重用被皇帝贬斥过的人,除非圣上自己。

大约半年前,贵妃娘娘所生的小皇子今年十周岁,端的美玉佳材,在万寿宴上做了一首贺寿诗,令圣心大悦,当场就决定要给小皇子配一个专门的师父。

在为小皇子挑选陪读和老师时,宋恪松的名字出现在列。

也许是皇帝想起了这位能力非凡的丞相大人,也许是皇帝突然心有愧疚,反正最后宋恪松的品级虽然没有升,但却摇身一变成了京官,成了个侍读学士。

等云州这边任期满了,明年开春即可返京。

好消息来得很突然,宋家上下难掩喜悦。

宋恪松共有四子三女。

其中两子两女都是嫡出,赵氏因此腰板很硬。

大女儿杳娘都快蹉跎花期,过了年就是十八岁了,这次能回圣京,她的婚事多半也有了着落。

二儿子竹砚前年刚考了个秀才,如今正发奋用功,想在明年一举中第,只不过天资有限,他怎么都比不上自己一母同胞所出的老三。

三儿子竹砾,那可是整个府里的希望,全家人的骄傲,早早就中了秀才,后来就一直四处游历,心思反而不放在读书上。要不是这次宋恪松即将返京,他都不会回来。

好在,父子俩秉烛夜谈了一场,第二天宋府的三公子开始闭门读书了。

要说赵氏所出的四个孩子,前三个要么美丽淑雅,要么勤奋用功,要么就是天资聪颖,等到了最后一个慧娘时,就让人大跌眼镜。

慧娘只比丹娘大了一岁,姐姐尚未定亲,她也一样待字闺中。

只是慧娘长得远不如她亲姐,可以说集合了宋恪松和赵氏这对夫妻的所有缺点。皮肤黑,五官平平,倒是身段婀娜苗条,走起路来如弱柳扶风。

赵氏不止一次感慨,要是慧娘永远都能以背影示人,那该多好。

宋府里,剩下庶子庶女们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生产厂家。

行五的哥儿名叫竹矽,老妈是赵氏的陪房孙氏。

老六也是个哥儿,大名叫竹砷,良妾方氏所出。

剩下的就是丹娘了……

她在府里吃吃喝喝,看似浑浑噩噩过了十来天,终于把这个家的情况打探得一清二楚。

搞明白自己的状况后,丹娘一声长叹。

就算是庶出也有差别,最差的就是她这种了……

亲娘徐氏只是府里一个低贱的洗衣女,偶然一次被醉酒的宋恪松撞上,两人有了一夜私情,徐氏怀孕,赵氏不得不让她进门。

十个月后,诞下一个小女婴,就是丹娘原身。

原本,徐氏如果安分守己,踏踏实实地过下去,赵氏也不会过多为难她,不就是家里添双筷子的事情,大不了吃穿用度上削减一些,日子也总能过得下去。

但徐氏自负美貌,很想和老爷发展出一段与众不同的感情。

可惜宋恪松经历过大风大浪,根本不会在这种问题上犯糊涂,几次之后,徐氏被彻底冷落,住进了府里最偏僻的角落,没过多久,就在郁郁中过世了,留下一个丹娘。

又过了一段时间,赵氏发现这个庶女是个傻子,又是不快又是庆幸。

不快的是白瞎了这么一副精致模样,庆幸的是,自己不用再担心徐氏留下的血脉会影响到自己的儿女了。

了解了全部故事,丹娘躺在床上翻了个身。

这么对比起来,好像嫁去沈家也没什么不好。

树挪死,人挪活嘛。

她开始期盼着沈家能快点来提亲。

丹娘不知道的是,一桩喜事从天而降,把她的婚事往后挪了挪。

宋恪松一忙完就直奔赵氏屋内,帽子都来不及换下,进门就问:“荣昌侯府的事情你可知道?”

一听这话,赵氏美得喜笑颜开,哪怕素钗淡服也挡不住她的好心情。

给丈夫更衣,又奉上一杯茶,赵氏才说:“我当然知道,这事儿就是我娘家那边传来的,你说这不是给瞌睡送枕头,前儿咱们还愁大姑娘的婚事,这老天爷啊就送了一门好亲来。”

宋恪松皱眉:“荣昌侯府的嫡次子,圣京里多少名门贵女可以选,为何偏偏挑中咱们家?”

他如今已经不是一品丞相了,虽有不甘,但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老爷有所不知,那位哥儿先前有位夫人,就是陇州湘家的女儿,可惜了红颜薄命,婚后没两年难产死了。这位哥儿倒是个重情义的人,守了整整三年未娶。这不,荣昌候家里后继无人,急得不行,今年总算说动了他同意娶亲了。可有这么一段,圣京里哪家高门嫡女愿意嫁给他们家做填房的?”

赵氏说着,语气又骄傲又酸涩,“挑来挑去,最后是我那嫂子说了,咱们家杳娘还未定亲,且又不是刚及笄的年纪,那哥儿满意得很呢。”

宋恪松闻言轻轻点头:“倒是不错。”

“杳娘是我第一个孩子,我还能亏待了她?”赵氏笑道。

宋恪松话锋一转:“丹娘呢?”

赵氏笑容沉了沉:“老样子,不哭不闹,整天不是吃就是睡。”

宋恪松:“她也快嫁了,等杳娘的亲事说定了,你就让沈家过来提亲吧。”

赵氏眼睛一亮:“好,都听老爷的。”


屋子里只剩下老太太和宋恪松。

老太太苍老的声音颇有厚度:“这事儿由你而起,你说怎么办?”

宋恪松本就嫌赵氏脾气大,又爱算计,加上本来就不觉得这是个大事,他拱了拱手开口:“二两银子的布钱就从儿子的私账上走吧,”

“这不是银钱的事,太太她虽脾气暴了点,但说的话却言之有理。”老太太叹了一声,“你也是曾经位列一品大员的人物,怎么如今反倒糊涂起来?方氏一个小小的妾室既无管家之权,又无你的手令文书,就敢随意去账房支取银钱,钱虽不多,但事可不小。若是这一次没有提醒到位,下一回她的胆子会更大。”

老太太顿了顿,“别忘了,当年我们一家被迫离开圣京时的教训。可不就是祸起萧墙吗?”

宋恪松不由地正色起来,再次拱手行礼:“母亲教训得是。”

“这一次,承蒙圣恩,你又能得诏反京,越是这个节骨眼上越不可懈怠,你可明白?”

“儿子明白了。”

“方氏不尊太太,以下犯上,罚她一个月的月例银子。念她是初犯,又是不知情的,这边罢了。”

老太太刚说完,赵氏就从梢间出来了。

整理过妆容的她比刚才情绪稳定多了,对着老太太又是拜倒:“儿媳多谢老太太主持公道。”

“你也是的。”老太太亲手拉起赵氏,“你是府里的正房太太,谁又能越得过你?她方氏不过是个姨娘,身家性命都捏在你手里,不过区区二两纹银,你早该自己打发了人去教训,何必闹到我这儿来。”

“也亏得是冬日里的一大清早,孩子们都还没有过来请安,家里也没有熟客,否则你这太太的面子岂不是保不住啊?”

赵氏脸颊一红,这会儿是知道自己的行为太过冲动。

她低眉顺眼地给婆婆揉肩,委屈巴巴:“媳妇也是太过生气,一时忘了。”

“我说恪松,你也得听着,有道是夫妻一体,他荣光必有你的尊重,他若是遇上麻烦,那我们一家子都逃不掉。你是他的正房太太,以后可是要跟他一起共享香火,结发百年的,断断不可为了这种小事伤了情分。”

老太太的话也说到了宋恪松的心里,他频频点头。

赵氏咬着牙,有些不情愿,但也知道老太太是为了自己好,便也轻轻颔首:“媳妇晓得了。”

“都散了吧,回自己屋里去,我也年纪大了,哪有精力天天烦你们这些事情。”老太太摇摇头。

话说完了,她就下了逐客令。

宋恪松和赵氏一前一后离开,一出安福堂大门,他们俩就谁也不看谁,好像还在憋着气。一个觉得老婆小题大做,明明可以跟他商量的事情,偏偏要闹到老妈这里来丢人现眼;另一个觉得老公宠爱小妾,早就昏了头,这么账房支取银钱这样的事情也敢交给方氏,这次不狠狠给个教训,下次还敢。

说到底,赵氏是觉得公账上的余额不足,哪怕在这些庶子庶女身上多花一个子,她都觉得心疼。

这些年自己劳心劳苦省的钱赚的钱,可不是拿来贴补这些人的。

一想到这儿,赵氏更觉得自己没错,脚一抬直奔自己屋内。

安福堂外,丹娘端着一只托盘进来了,很快在婆子丫鬟的张罗下摆了整整一桌子丰盛的早饭。热乎乎的奶皮糕子,甜丝丝的桂花栗子饼,香喷喷的冬笋火腿咸肉粥,还有一份蛋皮虾仁小馄饨。


“多谢侯夫人吉言。”这话算是说到赵氏的心底去了。

她招呼两位贵夫人坐下,一旁没有开口的骠骑将军夫人萧氏抿了一口茶,笑道:“可惜我是个嘴笨的,没有谢夫人的好口才,宋夫人莫怪。”

“怎会,我在这小小云州平日里也不曾有什么贵客登门,今日也不知吹得哪门子东风,把您二位一同吹来了。”

萧氏与宣平侯小谢夫人对视一眼。

小谢夫人放下茶杯,斯文地甩甩手:“还不是为了我们两家的孽障。”她转首对着身后的少年公子呵斥,“还不快点给宋夫人道歉!你父亲同你是如何说的?”

一旁的萧氏什么也没说,只是给了儿子一个眼神,古元舟便已了然,

谢礼桓急忙拱手,走到赵氏跟前拜倒:“宋夫人,是我与元舟不懂事,冲撞了夫人,再次谢罪了。”

古元舟:“宋夫人,是元舟的错。”

小谢夫人歉意道:“这两个泼猴平日里被家中祖辈惯坏了,说话做事都没个轻重,给府上添了这么大的麻烦,还好……没出什么岔子,否则让我与侯爷如何安心?”

萧氏也语气缓缓:“宋夫人到底是名门出身,不会与我这武人世家计较,这是一点心意,还望宋夫人万勿推辞。”

萧氏身后的妈妈送上两匣礼物,里面装满了南珠,颗颗圆润硕大,一看就是上供的佳品。

小谢夫人一样也送出了两尊玉佛,两套宝石头面,并琴棋书画一套用品,都是买也买不到的好东西。

赵氏看见眼睛都亮了:“二位还是太客气了。”

“应当的。”小谢夫人与萧氏异口同声。

该道歉的道歉了,该赔偿的也给了赔偿,丹娘暗暗想,事情进行到这一步,差不多也该散场了,她还盘算着能早点回屋一边吃茶果点心,一边看她的话本子。

外头的三位贵太太却没有散场的意思,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已经说到了当今圣上立储的八卦。

“虽说如今宫里最最受宠的是贵妃娘娘,可娘娘毕竟年轻,膝下也仅有一子。楚王已成大才,前些日子圣上还派了他去西北督查。”小谢夫人扬起的嘴角满是骄傲。

她是皇族贵胄,母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云昌郡主。

若论军功,十个宣平侯也抵不过一个骠骑将军古鸿平,可如果要说起满门显贵,在军中摸爬滚打的古将军又怎么是谢侯爷的对手?

这些消息只有小谢夫人敢肆无忌惮地说出口,一旁的萧氏少言寡语,即便说也只是说一点边边角角,无关痛痒的话。

聊了好一阵子,赵氏才起身送客。

到门外时,萧氏突然说:“不日我家便要与将军一起返回圣京,宋夫人家的喜酒我怕是无福吃到了,这点子心意帮我转交给贵府上的两位姑娘,婚假在即,我这做长辈的祝她们顺顺利利。”

赵氏一惊,刚要推辞,萧氏已经命人将礼盒放下,人已经迈出大门。

等到外面一片安静,杳娘才走出屏风:“娘。”

她一眼看见堆在案上的各种礼物,不由地欢喜:“这些都是那两位贵人送来的?这么说……掳走四妹妹的,就是刚才那二位少爷公子?”

她转念一想,主意打得飞快,“娘,您糊涂了,既然他们承认这件事是他们府上所为,何不让慧儿在他们两家里选一个为婿?岂不是比嫁给那些贫寒举子强得多?”


正是深秋时分,暮色四起,白日里阳光留下的暖意开始渐渐褪去。

秀芳阁内,靠里的偏屋内有两个絮絮叨叨的声音正在说话。

“太太,您可别错过了这次机会,五百两银子到手,还能甩掉一个包袱。等去了圣京,里里外外多少双眼睛盯着瞧着,老爷更是如履薄冰,总不能让那么多达官贵人都知道咱们府里有个痴傻的千金小姐。这要是传出去了,让咱们的大小姐可怎么说亲事?”

暗色花橱的旁边摆着一张贵妃椅,好物件是好物件,但明显年久失修,保养一般,那原本光洁如鉴的扶手上已经生出深深的几条裂缝。

赵氏稳稳坐着。

她的头上盘了个精致的发髻,容长的脸上冷若冰霜,看着就是一身出自高门的气质,只不过周身的打扮差了好些意思。

她只穿了一件银灰色鼠袄褂子,袖口的绒毛稀稀拉拉,一看就知道是往年的旧款,脑后只用了两根朴素的玉簪,腕上戴了两只银掐丝的玉镯子。

这一身别提有多寒酸,哪里像个曾经的丞相夫人该有的样子。

赵氏看了看自己,忍不住苦笑:“没想到,我也有靠庶女翻身的一天……”

立在她身边的,是她的陪房蒋妈妈。

刚刚劝说了好一会儿的,就是她。

蒋妈妈急忙又劝:“这些年您吃喝不愁地供着,一年四季也没短过她衣裳,对得起她了。整个云州扒着指头都数得过来,谁家正房太太这么抬举一个庶出的傻闺女?也是咱们老爷命运不济,偏偏赶上了十年前那桩大案,又好巧不巧地被卷了进去,要不然凭着太太您娘家的实力,再有老爷的地位,怎么也不可能落到今天这幅田地。”

“丹娘那丫头虽然生了副好模样,可脑子不灵光,痴痴傻傻的样儿都十几年了,谁家好好的哥儿愿意娶她当正房奶奶的?如今,那沈家主动求娶,又愿许以正室,就算以后被圣京的人知道了,她也是堂堂正妻,不算辱没了咱家的门楣。”

蒋妈妈说着,双手奉上一盏茶。

赵氏的面色已经松动很多。

“可那宁寒天是个残废……”

“不是奴婢说话难听,要不是宁家这位状元郎被人冤枉获罪,被圣上废掉了双腿双眼,咱家这位七小姐无论如何都成不了他宁家的媳妇。即便现在沉冤昭雪,他也再不能入仕,同般门第的人家谁愿意把闺女嫁给他?”

蒋妈妈又是一针见血。

赵氏饮了一口茶:“如此,便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哎,我的好太太,您能想开是最好不过了。”

偏屋的隔壁,只用一排四季绣花的屏风挡着,里头的榻上睡着一个少女。

她已经醒了好一会儿了。

刚刚外头两人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主要是刚刚穿过来时脑中记忆纷杂错乱,她吸收整理了好一会儿,总算搞懂了自己现在的身份。

她叫丹娘,家中排行老七,最小的孩子。

前一世里,她的名字中也有个丹字。

所以对这个名字,她适应得很快。

她经历了末世十年,最终登上基地最强高手的位置,却在一次丧尸围城中,遭到挚友的背叛,活生生死在了丧尸口中。

一睁眼,她已经穿到了这个不知名的古代。

丹娘就丹娘吧,对她而言能活着就好。

只不过,刚穿过来就要嫁人,这是不是太快了?

丹娘起身,看见不远处的台子上立着一面镜子,走过去照了照,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如今的模样时,她大吃一惊。

镜子里的小姑娘瘦弱得很。

听屋外赵氏的意思,她应该已经满十五岁了,可看起来还像是十二三岁的小丫头,面黄肌瘦,头发枯槁,倒是眉眼生得格外秀美,难怪刚才那个蒋妈妈说这副身体有个好模样了。

营养不良成这样,还能看出是个美人胚子,要是好好调养,距离倾国倾城恐怕也不远了。

丹娘在胡思乱想。

蒋妈妈打起帘子进来了。

见女孩起身,她微微一愣,有些担心刚才与主母的话被她听了去。

转念又一想,这是个傻子,根本听不懂大人的话,蒋妈妈也就放下心来。

“七小姐醒了,快到摆晚饭的时候了。清茶,来服侍你们小姐去前头正屋用饭。”蒋妈妈招呼道。

一个身材苗条,桃花脸杏仁眼的丫头进来了。

这就是清茶。

丹娘看了一眼她的脸,把她和记忆里的模样重叠。

清茶显然是看不上自家主子,嘴里应得轻快,其实眼角眉梢都透着不屑。

想想也是,一个痴傻的庶出小姐,即将嫁给一个残废郎君,丹娘都快被家族抛弃了,一个二等丫鬟自然不把她放在眼里。

丹娘很快想通了,便也不计较这些。

外头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

云州的天气入了秋就是这样,时不时的落雨将气候一点点推入寒冬。

天色彻底暗了下来,温度也降了不少。

清茶取了一只油纸灯笼,用火折子点上,回头一瞧,那位傻乎乎的七小姐还没动静。

“小姐,今儿是十五,可别让老太太等咱们。”清茶微微皱眉,语气里透着不耐。

丹娘其实学不会装傻子。

但她会面瘫。

毕竟前一世她是绝顶高手,装高冷很擅长。

于是她木木的眼神看过去,哈出一口白雾的气:“冷。”

然后,没有神采的眼睛盯着挂在榻上的披风。

清茶懒得再去拿披风:“七小姐,走到正屋也没多久,你就忍一忍,没看见奴婢手里还拿着灯笼吗?有灯笼照着,想来也不会冻着你。”

即便面瘫如丹娘,听到这话都忍不住想笑。

活了两辈子,第一次听说灯笼能取暖的。

既然小丫鬟不配合,那她就自己来。

在清茶惊诧的目光里,丹娘拿起那件厚厚的孔雀羽银丝披风披在自己身上,肩头一沉,身上果然暖和多了。

“走吧。”她看了一眼门外,示意小丫头在前面带路,“不是说今儿十五,我不想迟到。”

清茶心头咯噔一下。

这……还是那个痴痴傻傻的七小姐吗?

清茶:“姑娘,要是咱们晚了,被老太太和太太责问……别怪做婢子的没提醒您。”

“嗯,今晚有什么好吃的吗?”丹娘仿佛没听见似的。

闻言,清茶又放下心来,看样子还是之前的丹娘,痴痴傻傻,满脑子都是吃。

“老太太屋里的小厨房是最好的,还用得着您说?去了就知道了。”清茶翻了个白眼,拿起灯笼在前面带路。

走到一半发现丹娘落在后头,她发现这傻子居然还给自己穿上了蓑衣,戴上斗笠。屋外冷得人发抖,而丹娘裹在两层厚厚披风和蓑衣下面,反而没觉得很难熬。

清茶嘴角动了动,没吭声,继续带路。

老奶奶住的是这府里最好的屋子,名为安福堂。

丹娘到的时候,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地上起了火笼,烘得一片暖融融,虽然有点干燥,但外头正在下小雨,这样一对比反而没那么难受。

老太太坐在上首的位置,淡漠的眼睛扫了扫丹娘,没吭声。

一旁的赵氏领会过来:“还不快点伺候七小姐给老太太请安?你们这些下人是做什么的?主子不懂,你们也不懂吗?”


“七妹妹做什么这样看我?”

“我只是在想刚才兄长的话,三哥哥说,早些议亲对脑瓜子有好处,我觉得未必,你这话八成是在诓我。”丹娘认真极了,一字一句地说道,“若是早些议亲对脑瓜子有好处,为何两位兄长到了年纪还未娶亲?”

竹砚一口茶差点没喷出来。

竹砾早就瞪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一切。

只有老太太笑得不行:“你们俩啊,还想取笑你妹妹,这下好了两个读书的被一个闺房丫头堵得说不上话来!这些年的书都白读了罢。”

竹砚竹砾两个相视一眼,连连对着丹娘作揖赔不是。

丹娘却歪到老太太身边:“老祖宗,孙女说得不对吗?”

“都对,是他们俩想欺负你,祖母可不许。”

又过了一盏茶的时间,终于老太太屋里摆晚饭了。因兄弟俩归来,今儿人算是到得齐全。宋恪松赵氏夫妇俩坐在老太太的身边,下面依次排开按照长幼齿序往下排,丹娘毫无例外排在最后一个。

没多久就是过年了,一家子提前团圆尤其开心,特别是赵氏。

像团圆饭这种场合是没有小妾姨娘在跟前碍眼的,自己最得意的儿子也回到身边,酒逢喜事千杯少,两杯黄汤下肚,她双颊娇艳,白里透红,倒是比平时显得更有姿色。

丹娘不是很喜欢这样的团圆饭,因为她总是吃不饱。

好在这样的饭局到最后是小一辈的先离场,但丹娘最小又承了一个傻子的头衔,自然可以最先回自己屋里。踩着皑皑白雪往回走,冷不丁从后面蹿出一个人影来,竟然是慧娘身边的三奴。

书萱紧张不已,护在丹娘前头。

慧娘已经慢慢摇着步子过来了:“妹妹的丫鬟还是这么上不了台面,稍稍一点风吹草动就怕成这样,也该是个服侍傻子的命,啧啧。”

她被关了这些日子,早已心浮气躁。

刚才席间碍于长辈们都在,她才强忍住没对丹娘发飙,现在四下无人,怎么肯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只是慧娘也不傻,自己的亲事还悬在半空中,她不好太过张扬,免得被父亲又惦记上,又动了将她嫁去贫寒家门的念头。

她冷冷笑着,绕着丹娘转了一圈,“好些日子不见,妹妹倒是比之前更标致了。”

这话不假,丹娘跟在老太太身边蹭吃蹭喝,加上自己积极锻炼,一张白净的小脸早就养得莹润无暇。她原本就比慧娘漂亮得多,这么一来更显得风姿宜人,娇憨明艳。

丹娘笑了:“我是比姐姐漂亮,可我是个傻子呀,姐姐可愿用你的嫡女身份与我换一换?”

慧娘愣住了:“你舍得你这张脸?”

“这有什么舍不得的?要是能用这张脸换来爹爹和太太的疼爱,换来嫡出女儿的尊贵身份,换来不用留在云州的机会,我为什么不换?”

月光雪色间,她盈盈一笑,如美玉生晕,难描难绘的美好。

不过这话倒是提醒了慧娘。

丹娘这丫头再标致又如何,她已经配给了沈家,又绝不可能跟他们一道上京,这辈子只能守着个瘸子瞎子过,这云州城再好,哪里能比得上圣京里的繁荣富贵。

想到这儿,慧娘心底的怨气消了一些:“哼,做梦吧你!你这辈子就是个庶出的命,不该你的别指望了。”

“姐姐说的是。”丹娘毫不在意,傻兮兮地笑了。


丹娘瘪瘪嘴角:“有多大能力端多大的饭碗,好东西放在我这儿也无用,何况这是荣昌候夫人的东西,要是让大姐看见了岂不是不好?不如折现成银子,既能解了孙女的困处,也能消了大姐的气,这是一箭双雕。”

老太太都被气笑了。

“一箭双雕这个词也是这么混用的?小丫头什么时候会用成语?”

丹娘:……

最后,谢夫人的镯子换了整整五百两。

四百两换成银票,和那八十两放在一起,剩下的一百两都换成了零钱。

虽说手头宽裕了一些,但一想到出嫁后可能面对的苦日子,丹娘又有点坐立难安了,钱是个好东西,没钱怎么能行?

还是早点嫁了吧,这样还能忽悠沈寒天陪她一起去买地。

沈寒天再也没想到,自己那还未过门的新媳妇已经在筹划他们的婚后生活了。

秀芳阁内,一阵呜咽的哭声传来。

清茶跪在屋外,脸已经被打肿了,旁边两个婆子压着她的双臂,方妈妈抡起胳膊狠狠又是两巴掌。

“小蹄子,谁给你的胆子让你出去找七姑娘的?”

“把咱们这屋子里的事情捅出去,你可想过大小姐的难处?”方妈妈冷笑,“像你这种不忠的下人就该发配到庄子里去,给你配个癞头瘸腿的男人过一辈子。”

清茶慌了神,想磕头都没机会,对着正门的方向又不敢哭出声。

“大小姐,姑娘,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求您饶了奴婢吧。”

秀芳阁的正堂门口挂着厚厚的桃红银丝门帘,门帘挑起一角,出来一个模样标致的丫鬟。这是杳娘的贴身婢女,明杏。

明杏冷着脸:“姑娘说了,既已知道错了,这次便算了,要是还有下次,姑娘必定告了太太去,到时候可就不是挨上几巴掌这么简单了。”

清茶泪水涟涟,拼命点头。

明杏使了个眼色,婆子们松开手。

方妈妈得了令,带着清茶去后面的厢房里上药了。

屋内,杳娘刚刚秀完一副鸳鸯戏水,停下来揉了揉眉心,一旁的明杏送上甘甜醇厚的茉莉茶:“姑娘,仔细眼睛,冬日里光线不好,别累坏了自己。”

她又给自家主子身后垫了一只软绵的枕头,好让杳娘舒服点。

“嗯。”杳娘喝了几口茶,觉得松快了些,“清茶那小蹄子教训了?”

“早就教训了,这丫头不安分,背主的奴谁还敢用,何况您瞧她那副不安分的狐媚子样,知道跟在七姑娘身边没个出路,就想着过来分一杯热汤。呸,她也配?”

明杏牙尖嘴利,一针见血。

杳娘冷笑:“下手注意点,别闹出了人命,我可不想沾了晦气。”

“放心吧姑娘,婢子晓得。”

用完晚饭,丹娘无事可做,开始一遍遍练习前一世的古武体操。这也是一位师傅教给她的,长期练习可以强身健体。

在这个缺医少药,没多少医疗资源的古代,丹娘只能靠自己。

毕竟……她还没有混到随时随地找太医的级别。

一套拳打下来,浑身微微出着薄汗,她觉得舒服多了。

这时书萱端了热水进来,伺候她洗漱更衣,准备歇下。

“姑娘今日为何不留下清茶?”书萱没忍住,还是问了。她轻轻替丹娘梳着头发,“奴婢听说,清茶在大小姐那边过得不太好,如果不是走投无路,她也不会回来找姑娘的。”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