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梁明朗许知春的女频言情小说《都分家了,他们越过越穷关我啥事梁明朗许知春 番外》,由网络作家“依依兰兮”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搞定鸡群,还有两头猪。从今往后它们也有福了。许知春赶紧烧热半锅水,猪饲料两大瓢冲上热水在猪食桶里搅拌上,再撒上两把鱼骨粉。提到猪圈边,倒入猪槽里。两只看起来大约三十来斤的小猪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了看她,闻着味儿就跑来了。一入口,哎哟,立刻你挤我我挤你嗷嗷叫着相互抢食。许知春笑得一脸欣慰。好日子这才开始呢!保管以后天天有大餐,把它们一个个养的肥肥壮壮,该长膘的长膘、该下蛋的下蛋。将证据都消灭干净,许知春便烧热水,准备做晚饭。不多会梁明轩回来了。许知春赶紧上前帮忙将背篓放下来。“这有点太沉了,以后少打点。”许知春倒没说以后不让他去了这种话,叔嫂两个人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升米恩斗米仇,虽然这小孩看起来就不像是个没良心的,但谁知道呢?她可不能...
《都分家了,他们越过越穷关我啥事梁明朗许知春 番外》精彩片段
搞定鸡群,还有两头猪。
从今往后它们也有福了。
许知春赶紧烧热半锅水,猪饲料两大瓢冲上热水在猪食桶里搅拌上,再撒上两把鱼骨粉。提到猪圈边,倒入猪槽里。
两只看起来大约三十来斤的小猪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了看她,闻着味儿就跑来了。
一入口,哎哟,立刻你挤我我挤你嗷嗷叫着相互抢食。
许知春笑得一脸欣慰。
好日子这才开始呢!
保管以后天天有大餐,把它们一个个养的肥肥壮壮,该长膘的长膘、该下蛋的下蛋。
将证据都消灭干净,许知春便烧热水,准备做晚饭。
不多会梁明轩回来了。许知春赶紧上前帮忙将背篓放下来。
“这有点太沉了,以后少打点。”
许知春倒没说以后不让他去了这种话,叔嫂两个人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升米恩斗米仇,虽然这小孩看起来就不像是个没良心的,但谁知道呢?她可不能把他惯坏养歪了,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他愿意做她不会拒绝。
这个家大家都出一份力,日子才会过得越来越好。
梁明轩摇摇头:“没事的大嫂,不远,我就在村口打的猪草。”
他说着抱着一大搂猪草扔到猪圈里,又剁碎两大把,用鸡食瓢装上,拌上两把米糠,倒入鸡食槽中。
许知春看他做的熟练,笑了笑,去后院抱了一搂柴进屋,准备做晚饭。
梁明轩进来,有些纳闷:“大嫂,咱家的鸡今天怎么不太吃食啊?”
许知春心说吃饱了当然不吃了啊。
“它们可能在外边找到东西吃、吃饱了吧。”
“嗯,我想也是。”
梁明轩恍然大悟,点点头表示认同。
许知春笑道:“别管它们了,你一身的汗,快去冲个澡,不然容易生病,我这就做饭啊。”
梁明轩一听容易生病连忙乖巧的去了。
大嫂受伤还没有养好呢、还要吃好吃的补身子,他可不能生病,不然又要花钱。
支开小孩儿,许知春从仓库里拿出半只鸡,剔下两块鸡脯子肉切成小块用来炒萝卜丝。
就说鸡肉是中午剩下的,反正切成肉丝了混着炒素菜,小孩儿也不知道有多少。
她又拿出来三十多个鸡蛋,放进自己房间里存放鸡蛋的小缸子里。那里边原本便攒了二十来个,都是家里的鸡下的蛋。
一般每个月都会有走村串寨的货郎赶着牛车来村里收鸡蛋,两文钱三个,或者可以拿鸡蛋跟他换针头线脑、布头、手帕、麦芽糖等小物件。
随手翻看了一下米缸,还有小半缸米。
许知春干脆从仓库里搬出来二十斤的一包普通米,倒进去两包差不多装满了。
仓库旁有垃圾桶,包装袋直接扔进去,在她不知道的什么时候自动便会被收拾不见了。
他们叔嫂两人,这么多米差不多能吃一个月。
一个月后,她应该赚到第一桶金了。
今晚再做一个韭菜炒鸡蛋,再用嫩嫩的鸡毛菜做一个汤。
两菜一汤,荤素搭配,齐活儿。
梁明轩洗好澡,趁着太阳还没落山,叔嫂俩便吃晚饭。
不等梁明轩问,许知春笑着主动解释了一番:“还剩了几块鸡肉,我干脆切成肉丝炒菜,咱们两个都该补补,韭菜鸡蛋也不错,快吃吧。”
梁明轩点点头:“大嫂辛苦了。”
大嫂以前沉默寡言,一天也跟他说不上几句话,但他知道,大嫂也是关心他的。现在的大嫂在鬼门关走了一圈大概是想法不一样了,也或许因为大哥的死而受了大刺激不一样了,但在他心里,大嫂依旧是他的大嫂。
又休息了三天,许知春身体没有什么不妥了。
嗯,这三天里,她又杀了一只鸡,从空间里又拿出一只鱼目混珠,叔嫂两个好好的吃了几顿。
眼看着小孩气色也好了不少。
许知春很有成就感,以后每天白水煮蛋四个,一人吃两个,不补充营养可不行,身体一定要养回来。
三天后,梁明轩吃过早饭,便去隔壁泉山村上私塾去了。
大房的梁明祥也上学,但不是在泉山村上,而是在县城里一家学堂寄宿,每个月月底才会回村住两天。
因此张氏也曾不止一次舞到许知春面前嘚瑟显摆,鄙视隔壁村的老童生哪里比得上城里的学堂好?她家明祥从一开始就赢了、就把梁明轩给比下去了。
又在梁明轩面前挑拨,说许知春这个当大嫂的根本就是故意的,舍不得花钱,不想让他有出息,故意想要坑他。
甚至撺掇梁明轩去问里正要回来梁明朗交给他的钱,拍着胸脯保证只要有钱,她可以让明祥带他一块儿上县城里的学堂,比在隔壁村上私塾有面子多了、好多了。
幸好梁明轩年纪虽小,但很懂好歹,谁对他好谁对他坏他门儿清,并不听张氏的挑唆。
不然许知春不知道多伤心,家里早就乱套了。
梁明轩去上学,许知春给家里的鸡和猪加餐后,背着背篓上山转转。
水稻虽然种下去了,家里还有两亩多旱地只刚挖好一半,还没来得及种东西。
往年种黄豆、花生、芋头,边边角角还会种几棵南瓜、冬瓜、白瓜。
到初冬能收几个冬瓜、南瓜,白瓜老了剖开就是瓜瓢,还嫩的时候也可以炒着吃。
芋头也是留家里冬天吃,黄豆、花生也都是留着掺着大米当主食吃。
这样就能省下不少水稻卖钱。
梁明轩上学,笔墨纸砚、书本、束脩、衣衫鞋袜哪一样都要钱,除了衣衫鞋袜可以买便宜些的,其他的可都不便宜,一支普通毛笔都要七八十文、一刀普通纸也要四十文。一本书更不得了,一本《三字经》都要五钱银子。
今年许知春不打算种黄豆花生了,打算种红薯和土豆,当然,这两样现在还躺在仓库里还没面世。
土豆浑身是宝不用说了,红薯不但好吃,红薯藤割了还能继续长,喂猪喂鸡最合适,嫩芽还能掐了炒着吃。
她要找个由头才能让它们面世。
许知春笑道:“我们都商量好了,还请里正伯说去。”
“好好!”
许知春又笑着说了要买地的事儿。
梁里正一愣,忍不住打量她一眼道:“你这是想好了?若是想好了那就买。荒地二两银子一亩,买了一年之内必须开荒,否则收回,明年开始得交税,一亩二十文或者十斤晒干的黄豆。”
“只要黄豆,别的不成吗?”
“这是官府的规定,只要干黄豆或者钱。”
许知春笑道:“那我买,辛苦里正伯帮我丈量丈量。”
梁里正十分痛快:“成,你们下午不是要挖魔芋去吗?我去丈量,顺便瞅瞅。你们家屋子后头的,傍晚再去,明儿就能进城给你办地契。”
许知春巴不得越快越好:“多谢里正伯。”
梁里正摆摆手:“说啥客气话!”
那边梁大婶按奈不住拉了小儿子小儿媳一旁悄悄问:“今天挣了多少?”
听他们小声说了个数,梁大婶低低“哎哟”捂住胸口,不行了,心跳又加速了,擂鼓似的跳的厉害。
她满面笑容:“你们去忙、你们去忙去,家里啥都不用操心,啊。”
梁明亮笑呵呵咧嘴:“好嘞,娘!”
曾小燕有些纳闷:娘这话......不太懂,家里的事儿我们啥时候操心过啦?
梁里正哐哐哐敲响铜锣,很快村民们就熟门熟路的纷纷往大槐树下集合。
“啥事儿啊?”
“不知道啊,没听说有啥事儿啊。”
“嗨,去大槐树下不就知道啦?里正又不会没事儿敲铜锣敲着玩。”
“说的也是。”
眼看人来的差不多了,梁里正往高处一站,举起铜锣用力“铛!铛!铛!”敲了三下,底下叽叽喳喳的村民们很自觉的慢慢停止了说话,一个个微微仰着头、齐刷刷看向梁里正。
梁里正笑眯眯的:“都安静了啊,都安静了我就说正事儿了,是好事,明朗媳妇许氏跟齐田媳妇、我们家老三媳妇这不是在做点儿小本买卖赚几个辛苦钱吗?她们今日找了我说忙不过来,山上的灯笼果大家都知道吧?她们需要灯笼果里边的籽儿,大家若是有空闲可以上山摘了卖给她们,只要里边的籽儿啊,卖的时候弄干净些,别掺杂着杂草泥屑,每天傍晚收,一斤四文钱。”
啊?
村民们七嘴八舌炸开了。
“灯笼果?是我知道的那个灯笼果吗?那不是小孩儿玩的东西吗?真的能卖钱?”
“里正说了能肯定能,四文钱一斤啊,不少啊。”
“里正里正,真的四文钱一斤吗?我可摘去了啊。”
“哈哈,我知道有个地方别人都不知道,有好大好大一片、好多好多灯笼果,等下我就去摘!”
“嘘——你这孩子,小声点......”
一听说灯笼果能卖钱,还是四文钱一斤,四文哎,一个鸡蛋才卖一文钱,山上的野东西一斤就能卖四文。
这要是勤快点、运气好点,一天摘个三四斤那不就是好多钱?等于养了好多下蛋的鸡啊。
大家越说越兴奋。
梁里正高声道:“当然是真的,有多少收多少,若是不收了肯定提前一天跟大家说,大家放心。”
“好好好,有里正这话咱有啥不放心的?”
“对对!”
心急的村民和机灵的村民已经不在这干兴奋了,悄默默离开人群,回家拿篮子、篓子、小麻袋,带上调皮但很能爬山的家里小孩,已经付诸行动了。
半天时间运气好说不能就能赚个十文八文、甚至十几文了呢。
还有些人八卦精转世,不管合适不合适舔着脸一通问。
“里正里正,许氏她们收这灯笼果做什么的呀?是跟那鬼芋头一块儿做吃的吗?”
“是啊,这个东西怎么能吃呢?炒着吃还是煮粥?说给我们听听呗。”
“就是嘛,咱们也不会做,就想搞明白咋回事儿,别到时候弄了啥有毒的东西出来害了人,牵连了咱那可怎么办呢?”
“哎别说,这一说我这心里还真有些打鼓啊。”
“呵,我就说呢,钱哪有这么好赚?反正这个钱我是不赚,别搞出事来被牵连,划不来。”
对付村里那几个想法别致、与众不同的老油条、二皮脸,梁里正经验丰富的很。
乱七八糟的废话梁里正一概不答,只说道:“各人自愿,大家乐意做就做,不乐意就不做,行了,都散了啊。”
梁里正一贯如此,什么也没问出来的那几个人虽然失望,也无可奈何。
别管他们嘴里说什么、心里怎么想,反正,多的是人去摘灯笼果,不差他们的。
许知春和珠儿小婶下午本来也打算摘灯笼果的,然而,山里一下子冒出来无数摘灯笼果的村里人,她俩一合计算了,去挖魔芋吧,这灯笼果就让村里人去摘吧。
四文钱一斤她们出得起。
四个人都来挖魔芋,轻省不少,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大家决定干脆把后天要用的份也都挖了吧。
梁里正下午过来丈量土地,许知春手里如今共有五十三两两百多文,荒地二两银子一亩,她决定将这五十三两银子都花掉。
里正将这一片丈量了,做了详细描述分界,记为十二亩,实际上有十五亩左右,等于多给了她三亩。
荒地不值钱,通常丈量都会多给一些。
之后下午丈量院子后的坡地,也是实际十五亩左右,梁里正记了十四亩。
足足花费五十二两银子,办理地契、给衙门办事员好处费加起来四钱左右,这么一算,五十三两银子几乎花的干干净净,就只剩下不到一两了。
但许知春十分高兴,实际三十亩地到手,很划算。
今天手里没现钱了有什么关系呢?明天就有了啊。
这天傍晚,采摘了灯笼果的村民们陆陆续续来卖钱。
曾小燕、珠儿小婶、梁明亮留下一块儿帮忙,检查、过秤、给钱,一开始还有点乱,但很快就井井有条了。
大家赚钱的劲头都很高,一个下午,家里三四个人出动的话,能摘四五斤,一下子到手二十文。
少的也有半斤,到手两文。
沉甸甸、微微凉的铜板到手,村民们对真的赚到钱了这件事终于有了真实感,脸上笑开了花。
小孩更乐得一蹦三尺高:“我挣到钱啦!哈哈!我真的挣到钱啦!”、“我也是我也是,我也挣到钱啦,我娘说晚上给我吃鸡蛋。”、“那我晚上也要吃鸡蛋!”
没挣到钱也跑过来看热闹的几家,难免心里有点儿酸,撇撇嘴以示不屑。
村里有名的碎嘴婆子花大娘的嘴就撇成了鲶鱼,嗓门也超大:“我说你们要这么多灯笼果干啥呀?咋还保密说都不能说?别不是真要害人吧!”
许知春一人分了三个红薯。
要不是海港仓库里多的是、红薯又是可以用藤子扦插栽培的,反正不会愁不够种,她还真舍不得。
若是别人说这话,杨明叔等恐怕心里就要警惕几分了,觉得是不是想卖给自家故意忽悠人啊。
但三天接触下来,他们是真服气许知春,能天天给大家送白面馒头的怎么可能骗人呢?
能吃的东西谁都不会嫌弃,杨明叔等纷纷笑着道谢接过来了。
虽然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拿在手里还挺软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味——
咬一口,愣住了!
好、好甜!
好好吃!
怎么这么甜!怎么这么好吃!
“我的天,这是什么神仙东西,好甜,太好吃了!”
“就是啊,芋头可没法比,比芋头强多了。”
“这个叫什么?看着不起眼,咋这么好吃!”
“知春啊,你刚说咱、咱也能种?你这有种子对不对?”
“知春好像还说这个、这个红薯产量比芋头高很多,还不挑地。”
大家一下子齐刷刷看向许知春,激动无比。
“知春知春,给我点种子!啊不是给,我买,我要买。”
“我也买,我们家也要。”
“我们也要,知春一定要卖给我啊!”
梁春分有点懵,挠了挠头,她没太听懂大家在说啥?知春嫂子给的这个东西叫、叫什么来着?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东西,想了想,转身回家了。
她不懂,她可以回去告诉她娘。
她娘早就千千万万叮嘱过她,不认识的东西一定一定不能吃嘴里。她娘说她的身体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她娘没有说过可以吃的东西,她一定一定不能吃,哪怕别人在吃她也不可以。
她都记着呢,所以这红薯她是一口没有尝。
春分娘之所以编了这话反复叮嘱、严厉警告也是迫于无奈,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恶作剧捉弄人,哄春分吃过不该吃的东西,有一回险些被毒死。他们家气得上门去质问,人家还狡辩说什么就是小孩子闹着玩,多大点事?春分最终不也没怎么样嘛!
想要赔偿更是做梦。人家把孩子往他们面前一推。你打,随便你打出气。
这如何能伸得出去手真打?只能不了了之。
许知春震惊了,看来是她低估了大家对甜味的追求。
这也挺好。
红薯、土豆本来就是好东西!
因为蒸红薯比蒸土豆更好吃,所以她今儿只说红薯。
红薯有人种了,再接受土豆自然更容易了。
“大家放心,匀一些给大家还是可以的。”
“我现在就想要,成吗?”杨明叔眼巴巴说道,正好今日结的工钱还在手里,连钱都现成的,可以立刻买。
其他人也回过神了,“对对对,我也想现在要。知春,你就卖给我们吧。”、“我们都相信你是个公道的。”
好东西当然要握在手里才算是自己的啊。
知春就算在城里无意中碰见客商买了种子回来,那能有多少?要是开口晚了说不定就没有剩下的了,到时候岂不追悔莫及。
许知春无奈:“也行......”
于是五个人一人卖了四斤,她给几人说了如何栽种。
“对了,我这里还有另一种叫土豆,也是很好的东西,若要的话一样也能拿一点,价钱也一样。你们考虑清楚了再说要不要都成。”
土豆哪有红薯好啊?大家显然完全被红薯迷住了,完全看不上土豆。五个人只有杨明叔、梁明甲两人各自要了三斤土豆,另三人说再考虑考虑。
记住了怎样栽种红薯,五个人宝贝似的捧走了。
一个个回到家里,手里三根熟的红薯少不了全家人分了吃。
家里人口多的一人只能分一小节,两口就吃完了。
但是,真香啊!
“真好吃啊!”
“真甜啊,真甜!”
“这叫红薯是吧?好吃,太好吃了!”
“爹、爹,我还要吃这个红薯,我看见你买回来了,快蒸给我吃。”
家里小孩这话把一家子大人吓得心肝都颤抖了,哪怕最心疼孙子孙女的爷奶也哆嗦着心肝拒绝,让儿子赶紧将那红薯给藏好了,一定要藏到稳妥的地方,保证小孩够不着、老鼠也啃不着。
“那是种子啊,不能吃、不能吃,要种地里的!等到秋天地里结果了,想吃多少都有。”
别说小孩儿了,大人也还想吃呢。
于是商量着要不再跟知春买几斤?
有经验的老人尝两口就知道了,这个东西不仅仅是好吃,还管饱,是可以果腹的东西。
一文钱一斤,太值了好么!
当儿子的赶紧摆摆手,这可不成,知春说了她得的本来就不多,还要留些卖给村里别家人,之后去买的,连四斤都没有了呢。他们因为在她家开荒,所以能多得一斤。
许知春选人开荒本就选的比较实在的人家,家里人一听这个,虽然遗憾,也只能作罢。
算了,等自家种出来就有的吃了。
希望满满,也就没有那么惋惜了。
“真能用藤子种?”
“知春是这么说的。”
“哦,那就好。”
许知春万万没有想到,经过几个人一传十、十传百,绘声绘色的描述红薯有多好吃多么甜、多么多么好吃、产量多么高,传来传去传成那是从番邦来的好东西,不种就亏大发了。
又听说柳里正家和珠儿家都同许知春买了许多,这要不是好东西,他们两家怎么可能买?许知春哪怕坑人,也绝对不可能坑她的两个好姐妹啊!
再一问,哦,也不贵,才一文钱一斤。
听说跟芋头似的,种法也差不多,这就好办了,番邦来的新鲜东西嘛,种不种的先不说,好奇心谁还没有啊,又不贵,先买个几斤尝尝呗。
要是真有那些人说的那么好吃,那再决定种不种。
反正不太信,那几家人肯定夸张了。就村里这些人,谁还不知道谁啊,没事儿就爱大惊小怪吹牛。
地里还能种出跟糖似的甜的东西?还很好种不挑地?产量还特别特别高?做梦呢吧?
不对,做梦都不敢这么做!
反正不信,先尝尝看看。等自己尝过了,就去打那些人的脸,看不好好的鄙视他们一顿,叫他们吹牛!
于是陆陆续续好些人上许知春家去买红薯。
刚才加入碱水搅拌的时候,许知春是有意避开了梁明亮的。
许知春这么一说,曾小燕、珠儿小婶才猛地想到保密契约这回事,两人都暗暗后怕,一高兴两人险些都忘了需要保密这回事儿了。
毕竟对她们来说,丈夫是很亲近的人,从小耳目濡染的教导更给她们传达了丈夫是她们的顶梁柱、是她们的依靠的意识,故意隐瞒丈夫这回事,她们从前想都没想过。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今天靠着自己的劳动真的挣钱了,还别说,那种扬眉吐气、底气十足的感觉实在太美妙。
就算是丈夫也不能剥夺这种感觉。
曾小燕立刻瞪了梁明亮一眼:“这是我们的秘密,你不准问,赚钱的秘方怎能白告诉了你?”
谁家挣钱秘方不是藏着捂着甚至只传给长子?
许知春肯带着曾小燕、珠儿小婶一起赚钱,不要说她们两人了,便是她们两家都感激得不得了。
听了这话梁明亮顿时很不好意思、也很惭愧,连忙向许知春笑着道歉:“对不起啊知春嫂子,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好奇。你们别告诉我,千万别告诉我,我再也不会问了。”
说的三人都笑了。
许知春笑道:“没事儿没事儿,梁三哥是什么品行的人我还是知道的。”
保密意识,就是得这样潜移默化、一点一滴的传递啊。
热火朝天忙到暮色将近,前期工作完毕,那三人回家。
许知春揉揉酸痛的腰,伸伸胳膊,从海港仓库里摸出一罐快乐肥宅水长了长精神,又吃了两块巧克力,精神百倍,开始给鸡群和两头猪加餐。
刚销毁证据干净,梁明轩回来了,照例抱着一抱猪草。
“大嫂!”
“明轩回来啦,快歇一歇。”
“嗯。”
梁明轩一眼就看到厨房里、堂屋里摆放的盆盆桶桶,“大嫂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今天赚了钱啦!”许知春肯定要告诉他的,这个家就他们俩相依为命,自己又占着长嫂如母的名分,她没必要防着他。
听许知春说赚了这么多钱,梁明轩睁大眼睛,有点震惊。
稳重的小孩儿脸上再次露出孩子气的惊讶。
许知春满足的咯咯直笑,“大嫂是不是很厉害?”
“嗯嗯,大嫂很厉害!”
“大嫂是不是全村最厉害的大嫂?”
小孩儿被逗笑了,用力点头:“大嫂是全村最厉害的大嫂。”
许知春也哈哈笑,伸手去捏小孩儿的脸,小孩儿偏头躲避无声抗议,“大嫂。”
他不是小孩子了,不要捏他的脸啊。
许知春乐了,有点惋惜,这小家伙居然不肯给捏。
晚饭韭菜炒鸡蛋、蒜米炒茄子。
许知春心道明天卖完东西一定要买几斤肉回来,再买二三十只鸡仔吧,养大了杀了吃肉,反正她养得起。
只不过这样一来鸡舍不够了,得再做一个,齐田叔应当能做。
叔嫂俩吃过晚饭没多久,珠儿小婶便挑着桶、带着盆来了。
冰粉不用今晚做,越新鲜越好,明儿一早许知春起早就能做。
今晚他们只需要将魔芋豆腐和魔芋丝做好就行。
魔芋浆足够用,但许知春还是往里添加了两斤左右魔芋粉,至少能多做十斤魔芋豆腐。
先做了再说,卖不完也没关系,带回来自家吃。
明日做冰粉也能添加粉,将石花籽多节省些留下,什么时候用都行。
里正家。
曾小燕两口子一块儿回去,便去找梁大婶给她钱,顺便告诉她今天的生意有多好,当然,少不了再三叮嘱她一定要保密。
梁大婶看到老三和老三媳妇骄傲的交给自己那一袋子沉甸甸的铜钱就有点儿傻眼,忍不住道:“这是——你们今儿一起赚的?怎么都带回来了呢?知春和你们珠儿小婶让咱家先收着?到了月底再分吗?”
两口子“扑哧”乐了。
“娘,您说什么呀,这都是我们的。”
“嗯,都是我们今天赚的!明天、后天还有的赚呢,嘿嘿!”
“什么!”梁大婶手一抖,险些脚软,“你们、你们说的是真的?”
咋这么不信呢?
她于是忍不住又道:“你们今天捡到钱啦?”
曾小燕捂着嘴偷乐,笑得眉眼弯弯。
梁明亮笑得嘴巴快要咧到耳朵根,“娘,这钱是我们挣的,您想什么美事儿呢,谁能捡到这么多钱啊!”
曾小燕笑嘻嘻的:“我看娘说的也没错,这钱啊,跟捡的也没啥两样。”
毕竟魔芋和灯笼果山上都有。
两口子说了好一会儿,梁大婶才胆颤心惊的相信了,欢喜起来,“这可真是太好了!你们俩可出息了,好好做。”
“娘放心,我们会的。这事儿您别告诉旁人,除了爹之外谁也别说,问就说咱赚了二三十文罢了。”
“哎,好好,我知道我知道,财不外露嘛。这自然不能说的。”
梁大婶照规矩数了六十文给两人,“你们自己拿去收好了。”
不算租牛车的十文,两人一共赚了一百七十文,六十文给他们当做私房,公中收了他们的一百一十文。
曾小燕便笑着收了起来。
一天六十文,一月下来可也不少呢,她以后买零嘴都不用看价钱,馋死赵氏。
梁大婶一高兴,晚上便叫磕了五个鸡蛋,多多的加韭菜,做了哥韭菜炒鸡蛋。
昨天才吃了半只鸡,今天又有鸡蛋,饶是里正家日子过得不错,平日里也不会这样,大家都有些吃惊。
梁大婶笑呵呵道:“今日老三两口子挣了点儿,咱们也吃点好的,当是庆贺庆贺。”
赵氏忙笑道:“不知道三弟妹和三弟到底赚了多少啊?那租牛车的十文是单独另算的吧?”
曾小燕毫不客气的翻了个白眼。
赵氏真的特别讨厌!
梁大婶目光微沉,淡淡道:“别管赚了多少,该往我这儿交的一个子儿都没少。行了,吃饭吧。”
赵氏心里不高兴,撇撇嘴也不好再说什么。
她心里又琢磨着,八成是没几个钱,不然婆婆还不早就得意洋洋显摆了?要说婆婆就是偏心,偏疼老三两口子,那好吃懒做的两口子哪怕挣了一个铜板婆婆也是心花怒放的,还特意加餐、还什么庆贺,呵,真是气人。
许知春小声说了个中缘由,曾小燕他们都笑着道“恭喜!”。
许知春道:“所以今日中午这顿,我请就是,你们别跟我客气。”
三人见这样,也就不客气了。
“托知春嫂子的福,以后咱们常常有加了肉酱的面吃才好呢。”
“是呀,这样的造化也是你的福气,我们都为你高兴,也顺便沾沾光。”
“嗯!”
一勺肉酱三文钱,一人加两勺就是六文钱,肉汤面一份五文,这一顿午饭一人就是十一文。
除了曾小燕,他们从没吃过这么豪华的面,怀着又高兴又心疼的心情全都吃光了。
果然加了两勺肉酱的面条更好吃!
梁明亮抹抹嘴,他和媳妇现在有不少私房钱了,过些天抽个空两人来逛个街,想吃什么买什么。
回到家分钱,今天赚的更多,足足三千五百六十文。
三个女人依旧开心,但也有点麻木了。可是,在接过七百文的时候,手还是有点儿颤抖。
好多钱啊......
“走吧走吧,咱们快些去挖魔芋、摘灯笼果去。”
“嗯!”
许知春笑道:“别急,咱们先商量商量个章程,魔芋豆腐倒还好说,山上野生的多的是,这东西一年四季都在长、都能挖,不愁没有了。可是灯笼果,去年成熟的籽儿到这时候差不多都要掉了,我估摸着要是再来一两场风雨,可能就没有了。新的灯笼果要到五月底才陆陆续续的有呢,要是没有了灯笼果,就没有办法做冰粉了。”
“莲花酒楼那里一天要三十斤,到时这个钱就挣不到了,岂不可惜?”
许知春已经不声不响的从海港仓库里往外拿很多原料了,每天做冰粉、魔芋粉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原料是从海港空间拿出来掺和的。冰粉会掺和的更多一些。
但想要不断链子的给莲花酒楼供应冰粉,石花籽的数量明显不太能持续供的上,真要量太少了,想掺和都掺和不了啊。
堪称另一种意义上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曾小燕、珠儿小婶面面相觑,对哦,这是个大问题呀。光是莲花酒楼冰粉这一项,一天收入就一千五百文呢。
这个钱必须要赚。
“知春嫂子,你有什么好法子快说说,咱们都听你的。”
“是啊是啊。”
许知春便笑道;“不如这样,咱们在村里说一声,跟大家买这灯笼果吧。就按四文钱一斤收,但是得将外边的壳去掉,咱们只要里边的籽儿,还得干净,不能掺了草屑泥屑,你们看怎么样?”
“我看这样行,村里人肯定乐意,咱们就能趁早多收一些了。”
“嗯对对,不然咱们肯定忙不过来,就像知春说的,要是来两场风雨将果子都打落了,那太可惜了。”
四文一斤看似不少,但石花籽就那么小小一粒粒的,一颗果实里边就那么一小撮,想要凑足一斤也不是容易得事。说白了这就是个琐碎事儿,但这个时节水稻已经插秧,该种的花生豆子差不多也都种了,没什么别的事儿了,能赚几个赚几个不是?
何况,还有小孩子啊。
小孩子本来就爱上山玩,现在还能顺便挣几个钱不是两全其美?
许知春笑道:“那就这样说定了,这个事儿还得请里正伯出面说一声。”
曾小燕点头笑:“知春嫂子放心,我爹肯定乐意的。”
许知春笑:“这样一来咱们也能轻松轻松,抽空歇一歇,或者做做家里的活儿啦。”
曾小燕对此没感觉,毕竟她家里的活儿不用她干,珠儿小婶深有感触,忙也笑道:“这倒也是。”
许知春又道:“我今日卖方子赚了五十两,我想将院子后头的山地买下一片来,将咱们这几天挖魔芋的那片地也买下来。挖魔芋那片地,我想仍然种魔芋,方便咱们以后挖,院子后头的地我想开垦了种些别的。”
曾小燕不太懂这些,知春嫂子做什么都有道理,便笑道:“知春嫂子想的长远,这是为将来做打算。”
许知春笑笑,那当然,魔芋肯定要种的,至于院子后的山地,土豆、红薯很快就要安排上了。
珠儿小婶犹豫一下,忍不住劝道:“知春,荒地虽不值钱,可若是开垦了明年开始便要交税的,这——值不值呀?”
“没事,旱地的税也不多,我想着把地养肥了多少也能有些出息。你们若是有想法,也可以买一些。”
曾小燕:“我家我不管这些,我回去跟爹娘说说。”
珠儿小婶笑道:“我家如今也攒了些钱,就想等着万一哪天有人卖田了好添置几亩呢,旱地倒是还不想。不过如果种魔芋的话——”
许知春忙笑道:“这门生意我占的利多,这个啊就不用你们操心了,我来买地就成。”
珠儿小婶家只有一亩多水田,粮食根本不够吃的,全靠齐田做家具的手艺好,一年下来银子倒是攒了不少,日子过得也不错。但乡下人家,置办良田是刻在骨子里的执念,手头松泛的,谁不想多买几亩。
可是,每个村的水田都有限,能开垦为水田的地方基本上都有人开垦了,水田是各家的根,除非无可救药的败家子、或者到了绝境不卖不行,否则没有哪家会轻易卖水田。
所以,想要买水田,跟买荒地开荒可不一样,光有钱不行,还得等,等到有人卖。
想买邻村的水田就更难了,得人家本村所有人都不买,才轮到外人买。
许知春也不说什么,反正,等土豆、红薯面世再说。
三人商量好,许知春便与曾小燕、梁明亮上梁家去,珠儿小婶回家歇一会儿,等会一起去挖魔芋、摘灯笼果。
灯笼果现在还有足够明天用的量,魔芋在许知春家屋子后廊檐下也还有洗干净的一大筐,不怕来不及。
正当是刚吃过午饭没多久的光景,梁里正也在家。
许知春他们把摘灯笼果的事儿一说,梁里正也高兴起来,连连点头:“好事好事,这灯笼果满山都是,没想到有一天还能卖钱,四文钱一斤不错了。你们这是确定要吗?那我这就跟村里人说去,好叫大家都挣几个钱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