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嬴政扶苏的其他类型小说《大秦三代就亡?迷人的老祖宗破防了完结文》,由网络作家“大荒萝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然而看到老朱出来。朱允炆却好似找到了靠山一样。越发激动放肆了起来。明惠宗朱允炆:爷爷,您要为孙儿做主,我可是您亲自定下的大明储君,可燕王那一家子居然敢谋朝篡位。建文一朝。发完这些朱允炆转头就朝着一旁的黄子澄望去。“黄师,这样子就行了?”黄子澄笑着点点头,拱了拱手道。“陛下,您是先皇最为宠爱的孙子,燕王谋逆本就是重罪,您只要撒撒娇先皇自然会向着您这边。”“可燕王一家子的政绩......”朱允炆眼中闪过一丝迟疑和愤懑。自洪武二十五年,被老朱立为储君亲自培养。他和老朱就一起生活了十二年之久。对于这位皇爷爷的性格也算是摸透了几分。那些年里,朱棣的功绩有目共睹。老朱曾不止一次想要改立燕王为储君。若非学士刘三吾上谏。秦、晋二王尚在,立燕王于礼不...
《大秦三代就亡?迷人的老祖宗破防了完结文》精彩片段
然而看到老朱出来。
朱允炆却好似找到了靠山一样。
越发激动放肆了起来。
明惠宗朱允炆:爷爷,您要为孙儿做主,我可是您亲自定下的大明储君,可燕王那一家子居然敢谋朝篡位。
建文一朝。
发完这些朱允炆转头就朝着一旁的黄子澄望去。
“黄师,这样子就行了?”
黄子澄笑着点点头,拱了拱手道。
“陛下,您是先皇最为宠爱的孙子,燕王谋逆本就是重罪,您只要撒撒娇先皇自然会向着您这边。”
“可燕王一家子的政绩......”
朱允炆眼中闪过一丝迟疑和愤懑。
自洪武二十五年,被老朱立为储君亲自培养。
他和老朱就一起生活了十二年之久。
对于这位皇爷爷的性格也算是摸透了几分。
那些年里,朱棣的功绩有目共睹。
老朱曾不止一次想要改立燕王为储君。
若非学士刘三吾上谏。
秦、晋二王尚在,立燕王于礼不合,且容易引起国朝不稳。
老朱这才放弃了这个想法。
不然这个位置现在还不一定是谁坐呢。
黄子澄笑了笑,露出一副一切尽在掌握的模样。
“可洪武皇帝也最讨厌谋逆叛乱不是吗?”
虽然老朱自己都是造反出身。
但正如黄子澄所说,老朱最讨厌的便是谋反。
无论是谁胆敢谋反。
不问缘由尽皆被其处斩。
想通了这一点,朱允炆总算是露出了一丝笑意。
明惠宗朱允炆:皇爷爷,我和您说燕王早就想要谋反了,根本不是他说的那样迫不得已。
面对朱棣,朱允炆自然不介意多踩两脚。
老朱若是能直接下令斩了朱棣,那就更好了。
然而老朱接下来的一句话,却是让他愣了一下。
明太祖朱元璋:闭嘴!
朱允炆的脸上闪过一丝迷茫。
除了他之外,貌似也没有人说话啊?
他只能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询问道。
明惠宗朱允炆:皇爷爷,燕王那群叛逆还没说话啊?
明太祖朱元璋:咱是让你闭嘴!
洪武朝。
大殿中的一众臣子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殿上。
不止是老朱。
马皇后和朱标等一众皇子面色也都不怎么好看。
“太子,你这儿子还需多加教育。”
马皇后的声音幽幽响起,带着一种莫名的意味。
听到这话。
不止是朱标。
就连老朱全身都浮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但朱标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
“谨遵皇后娘娘懿旨。”
他能听出来。
自己这位性格一向温和的娘,这次真的有些动怒了。
只是如今的朱允炆不过三岁,还正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
建文皇帝做的一系列好事,自然只能是他这个当爹的来承担了。
“好了妹子,你也莫要太过生气,容易伤身。”
“而且允炆还小,未来有的是时间慢慢教导。”
“老大你也是,顾好自己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见朝堂上的气氛一时有些凝重,老朱也是赶忙跳出来圆场。
同时心中暗骂这金榜怎么还不继续盘点下去。
莫不是这金榜也喜欢窥探别人的家事不成?
似乎感受到了老朱心中所想。
又或者是察觉到这些皇帝们总算是消停了下来。
天幕之上金光一闪,缓缓凝聚出了新的画面。
现在自动开始进行下一个影响国运的帝王盘点。
国运盘点top3:汉昭烈帝
大汉世界。
正吃瓜吃得津津有味的刘邦面色一僵。
最终始皇帝还是没有消耗这仅有的一张时空穿梭符。
正如胡亥所说。
通过天幕他可以远程指挥着胡亥处理政务。
相信只要没有赵高,将大秦从倾颓的边缘拉回来不算太难。
而且手中留有这么一张底牌。
对于未来的那些帝王,也算是个应对的手段。
毕竟金榜既然出现了这种东西。
谁也不知道未来是否还会奖励给其他人。
如今他手握一张,未来若是出现什么变故也不至于太被动。
不过大秦这边虽说是告一段落了。
但大明那边可还没有。
就在嬴政耐心教导胡亥如何处理政务之时。
朱家这边开始热闹了起来。
明惠宗朱允炆:@朱棣 燕王你这个乱臣贼子,无论你怎么说,都改变不了你谋朝篡位的事实!
看到这条弹幕,无论是洪武朝还是永乐、洪熙、宣德这三朝,上到皇帝下到臣子面色都不好看。
洪武朝。
就连一向不干预政事的马皇后,今日里也罕见出现在了早朝上。
龙凤同朝,若是放在以往。
少不得就有言官跳出来说“牝鸡司晨”这一类的话了。
但今天。
这些人一个个都老老实实的站在自己位置上。
一副眼观鼻鼻观心,好似什么都没看到听到的模样。
不过这也怪不了他们。
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属实炸裂。
先是金榜降临。
接着又是未来燕王造反,抢夺了自己侄子的皇位。
若是燕王做得不好也就算了。
可谁知道燕王的文治武功这么好。
硬生生都被后世抬上了千古一帝的位置上。
对于这位未来的建文皇帝。
老朱这时候的心情可以说属实是有些复杂。
只能无助地向着一旁马皇后看去。
然而马皇后现在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虽然有点气愤朱允炆杀了那么多朱家的宗室子弟。
但说到底是她的长子朱标的孩子。
一边是自己的儿子,一边又是自己的孙子。
这无论站在哪边说话都有些不像样。
而见到朱棣被骂,老朱不好说什么,朱棣本人也不想解释,朱高炽性格温和同样没说什么。
可脾气火爆的宣德皇帝朱瞻基就有些看不下去了。
虽然朱棣老吓唬他。
但对于自己的爷爷,他更多的还是尊敬和心疼。
如今见朱允炆这样诋毁自己的爷爷,他哪里还忍得住。
明宣宗朱瞻基:建文,若非你倒行逆施失了天下人的心,又怎会被我爷爷轻易击败!
明惠宗朱允炆:放肆,你算什么东西,敢和我这样说话!
明宣宗朱瞻基:你是皇帝,难道朕就不是了?
明惠宗朱允炆:乱臣贼子的后代罢了,有何资格称为皇帝?而且朕还能算是你祖辈!
明宣宗朱瞻基:你算谁的祖辈?不过是我爹和爷爷懒得理你而已!
二人之间的对话越发焦灼。
各朝各代的帝王臣子都看得津津有味。
唯有老朱脸色有些阴沉。
这位洪武皇帝最见不得的就是血脉相残。
明成祖朱棣:够了。
随着朱棣的弹幕飘过,朱瞻基的弹幕戛然而止。
但朱允炆可丝毫不准备给朱棣这个夺了自己皇位的叔叔面子。
明惠宗朱允炆:燕王你这个乱臣贼子,终于舍得出来了?怎么不让你那一家的乱臣贼子继续和朕狂吠了?
看到这里,便是老朱和朱标都忍不下去了。
明太祖朱元璋:允炆,不要再说了。
但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及何苗多次接受各宦官的贿赂,知晓何进要杀害他们,多次告诉何太后,要何太后庇护他们。
画面浮现,
何进一脸愤懑地坐在椅子上。
对于妹妹庇护太监的行为那是越想越气。
忍无可忍一拳砸在了桌子上。
袁绍则是一脸淡然地喝了一口茶。
“大将军为何如此气愤?”
何进一脸憋屈地道。
“本初,你是不知那些阉党有多么的可恶!”
“仗着先皇的宠信在朝中为所欲为,即便是本将军都不放在眼里,本将军还动他们不得。”
“这真是......”
何进张了张嘴,
半天也没有说出一个形容词来。
最终这满腔的愤懑化作了一声长叹。
“大将军何必如此气恼。”
袁绍微微一笑,接着说道。
“阉党陪侍先皇左右已有数十载,封侯贵宠,与内外官属多有勾结。”
“如今新帝登基,大将军又是新当重任,权力未稳之际拿他们一时无甚办法也属正常。”
何进不由微微皱眉,有些不忿地嘟囔道。
“话虽如此,但任由这些阉党作威作福也不是个事儿啊。”
“大将军莫要心急,想要解决也不是没有办法。”
袁绍挥了挥手,气势豪迈颇有一股指点江山的气派。
“哦?”
听他如此说,何进心中也不禁升起了一丝好奇。
“本初有何计谋,快快与本将军说道说道。”
“此事对于大将军来说也不难。”
袁绍起身,来到了放置沙盘的桌子前。
指着其中京师重地道。
“如今京师空虚,不若召集天下豪杰猛士尽入洛阳。”
“一来可以增强京师守备,二来也可以逼迫太后同意诛杀宦官。”
何进最终还是采纳了袁绍的计策,召集四方猛将及大批豪杰,使他们都引兵向京城,威胁何太后。
只是他不知道这一举动也是彻底引爆了十常侍的恐慌,剧烈的反扑中何进被诓骗进宫杀死。
宦官一派也在袁绍为首的世家合力争对下,被肃之一清。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众世家自以为是黄雀,却未曾想到猎人的枪口早已瞄准了他们。
随着西凉董卓军奉诏入京,汉室走向灭亡的序幕也由此展开。
“什么?”
大汉世界,刘邦猛地站起。
前面那么多他都能忍,但这一次却是忍不了了。
如今他不过是刚坐上皇位。
这屁股还没坐热,就告诉他大汉要亡了?
“陛下你先别激动。”
眼见刘邦面色涨红,眼珠子止不住地往上在翻。
张良等人哪还管得上什么殿前失不失仪。
赶忙冲上前去。
按胸的按胸,抚背的抚背。
手忙脚乱了好久,
刘邦这口气才总算是顺了过来。
光武帝世界。
看着那几个刺眼的大字刘秀不禁抿了抿唇。
“终归还是...失败了么?”
这位二兴汉室的君王,始终还保留了一丝侥幸心理。
即便走到了那般地步,他始终还认为有机会。
虽然刘备到了而立之年都还一事无成。
可万一呢?
就比如说他,
前期不也是平平无奇。
到了后期一波发力,直接将王莽都带走了么。
但看着金榜上的那几个大字。
刘秀的最后一丝期望也消失了。
汉室灭亡的序幕。
何为序幕?
代表一切即将开始。
一切也早已有了定数。
“世家...外戚......”
想到东汉末年的复杂局面。
这位汉光武帝就就不禁有些头疼了起来。
虽说东汉灭亡的序幕看似是由地方势力作大引起。
然而令始皇帝嬴政和朝堂衮衮诸公都没想到的是。
接下来的一句话,就让他们笑不出来了。
随着画面中的咸阳宫,传出一声嘹亮的啼哭。
金榜的语音播报和画面下的字幕同时进行。
秦王政十七年,二世生。
当这几个字出现,一众大臣连脸上的笑容顿时一僵。
随即垂下了脑袋,根本不敢去和殿上的皇帝陛下对视。
而始皇帝本人。
先是一愣,接着便勃然色变。
虽然对于几个孩子的管教他并没有太上心。
可也不至于自己孩子什么时候生的都会不知道。
若他没记错的话,扶苏是在他登上秦王之位的第五年出生。
也就是,秦王政...五年!
此时殿中的扶苏脸上也浮现一抹懵逼的神情。
他不禁扭头朝着殿上的嬴政望去。
嬴政也恰巧在这时朝他望了过来。
二者皆是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那缕迷茫。
此时的大殿可谓落针可闻,但金榜可不会因此而停下。
因为你是幼子,你的父亲自小便对你宠爱有加。
早年更是让你跟随他最宠信的宦官学习律法。
破案了!
看着金榜上面不断显露的信息,始皇帝的眼神猛地变得尖锐。
若说秦王政十七年生人他还不能太确定。
那么此时,他已经知道这秦二世到底是谁了。
你便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
值得一提的是,你的兄长扶苏因为屡屡顶撞你的父亲,已经渐渐引起你们父亲的不满。
始皇帝三十四年,你兄长的老师淳于越反对你父亲推行的“郡县制”,上书要求改回古制并分封宗室子弟。
这引来了你父亲的怒火,下令烧毁一切除本国史记以外的列国史记。
画面中,无数书籍被从各国故土中收集而来,集中一起焚烧。
始皇帝三十五年,两个方士为你父亲求仙失败后,私下谈你父亲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更是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
你的父亲大怒,并迁怒于方士这个群体,下令在城内搜查审讯,抓获数百余人并全部活埋。
因其中诸生多诵法孔子,故此两起事件又被合称为“焚书坑儒”。
画面一转,无数人哭喊着倒在一个深坑里。
一些大秦装束的士卒耳若未闻般地正往坑里填着土。
看到这里,不仅是扶苏,连一众群臣的面色都变了。
扶苏更是猛地转头,朝着殿上眸光低垂的始皇帝望去:
“父皇,您真的......”
“真的什么?”
始皇帝冷冷扫了他一眼。
随后负手朝着天上的金榜天幕望去。
“骗了朕,难道就不该杀?”
虽然这些事情都还没有发生过。
但就他对于自己的了解,若是碰到了绝对不会手软。
他这一生...也最讨厌欺骗了!
你的兄长扶苏因“焚书”一事本就郁郁寡欢,“坑儒”事件过后,再也忍不住跑到了你父亲面前对峙。
天幕上,嬴政和扶苏的身影出现。
只见扶苏躬身说道:
“天下初定,六国百姓未附,儒生诵法孔圣之言论,然父皇却以刑罚处之,儿臣忧心天下会为此不定,望父皇明察!”
“扶苏,这就是你的见解?”
画面中,始皇帝闭上了双眼,脸上的失望显而易见。
这一刻起,你的兄长扶苏,最有希望继承秦王的公子被逐出咸阳,前往边郡协助蒙恬建造长城抵御游牧民族。
始皇帝三十七年,你的父亲巡行天下,当年七月行至沙丘病重。
立下遗诏让你的兄长扶苏赶快回来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
可遗诏还未发出,你的父亲就病逝了。
随着你父亲的病逝,你父亲最亲近的臣属赵高,手持遗诏却动了心思。
随着画面缓缓亮起,一处行宫之中,李斯和赵高的身影同时出现。
在他们的背影当中,还有始皇帝躺在床上没有了一丝生气的躯体。
望着天幕显示的文字,李斯和赵高心头一颤。
膝盖一软便跪到了地上。
随之而来的是始皇帝冰冷的目光。
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后面会发生什么猜都能猜出来了。
果不其然,画面中的赵高忽然上前一步。
从怀中拿出了一卷封上漆的卷轴。
“这是......”
看着那封漆上熟悉的图案,李斯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腾腾腾”地退了几步,指着赵高不可置信地道:
“你居然私自扣下陛下的遗诏!”
然而赵高却不慌不忙,掂了掂那卷遗诏道:
“李相可知陛下立了谁?”
李斯闻言面色一僵,但还是一甩袖袍道:
“自然知道。”
“那李相应该知道扶苏公子亲近的是儒家。”
赵高笑眯眯地说道。
只是那视线看得李斯尤为不自在。
“那又如何?”
“李相就真舍得现在的地位?”
被他这么一问,李斯也是一时沉默了下来。
舍得?
他自然是舍不得的。
不然也不会先投吕不韦,后面嬴政起来又转投嬴政去了。
良久,李斯咬了咬牙,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深吸了一口气,看着赵高道:
“你准备怎么做?”
“和聪明人交易果然轻松。”
赵高笑了笑,当着李斯的面扯下了那卷轴的封漆。
“扶苏公子既然不好控制,那我们换一个好控制的不就行了。”
“你是说十八公子?”
“没错。”
“那你想过扶苏公子和蒙恬那三十万大军怎么办没有?”
李斯一脸地凝重。
始皇帝对于扶苏的关怀,恐怕也就扶苏本人看不出来了。
赵高轻嗤一声:
“这简单,陛下的传国玉玺还在我手中,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他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即可。”
“他们不会这么傻。”
李斯眉头紧皱,还是有些不放心。
一统天下后,大秦保留的兵马一共不过五十万。
其中一多半都在蒙恬的手中,抵御着北方的匈奴。
还有十万在南方赵佗手里,用以对抗南方的百越。
真正被他们掌握在手中的,甚至还不到十万人。
“扶苏自诩儒家弟子,即便不信没有自杀,但你觉得以他的性格会带大军南下查清真相?”
“不会。”
李斯摇了摇头。
扶苏的性格他了解。
蒙恬大军需要抵御北方匈奴,断然不可能南下。
即便扶苏想要查清真相,大概率也会是他一个人回来。
想通这一点,李斯点了点头:
“好,那就这样办!”
天幕上秦始皇发的文字张良等人也看到了。
几人互相对视了一眼。
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秦始皇嬴政。
光是提到这个名字他们就有些喘不过气来。
别管是哪个时期。
那位都不是他们能够对付的。
没看一旁的刘邦都吓得两眼发白,都快尿出来了吗?
“天上的仙人,不知我们是否可以问一些问题?”
萧何忽然抬头朝着天幕喊道。
事情出在这个天幕上。
如今也只能从天幕入手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够补救的措施。
金榜并非仙人,有疑问提出会适当解答。
一行金色的文字出现。
可以对话。
那就代表还可以谈。
汉初的一众臣子总算是放下了些心来。
萧何深吸了一口气,接着道:
“好,那我便称呼你为金榜。”
“金榜,你如此透露后世的信息,若是前人做出了改变影响后世,那又何谈历朝历代之国运!”
此话一出,群臣眼中都闪过了一丝亮光。
特别是刘邦,差点都跳了起来。
指着天上的天幕喊道:
“就是,若是我死在了暴君手里,那又谈什么后世的国运!”
此事金榜早有考虑,所以分割开了历朝历代的时间线,你们每一朝都是个全新的开始,你们做了什么也只会影响你们那一朝的未来。
此言一出,瞬间在历朝历代引起了轰动。
只是不知是不是还没有盘点到他们的缘故,他们无法像始皇和高祖那样发出弹幕来。
而刘邦这边,兴奋地整个人都快飞了起来。
立马上线和嬴政对喷。
汉高祖刘邦:@嬴政嬴政,你别在我面前摆谱。
汉高祖刘邦:当年我看到你的车驾时就想着将你取而代之。
汉高祖刘邦:没想到吧,等你死了我还真就成功了,这天下也是我大汉的天下。
汉高祖刘邦:我就让嬴子婴下跪了,那又怎么了?
汉高祖刘邦:对了告诉你一个秘密,项羽进咸阳还将你嬴姓宗室全部屠了呢,气不气?
那条公告嬴政也看在了眼里。
看着越发放肆的刘邦,他整张脸都快黑成了锅底。
但刘邦说的也对,他确实是拿刘邦没办法。
深吸了一口气,强行将怒火压了下去,转身朝着殿中一众大臣道:
“传朕命令,将刘邦、项羽和陈胜等一众人列为帝国最高通缉犯!”
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又接着道:
“让章邯带人将那些六国的旧贵族集中起来严加看管。”
虽然拿汉朝的那个刘邦没办法,但他也得为自己所在的这个时间线做些考虑了。
这金榜人人都能看到,这个时间线的那些人同样也不例外。
而得知自己即便求取仙药也没有实现长生的结局。
嬴政的内心就越发急躁起来。
既然知道自己必死的下场。
难保这些人等他死后心里会不会生出什么想法来。
不过知道了自己会死在始皇帝三十七年。
嬴政心中又升起了几分信心。
还有十一年的时间,足够他做完一些事了。
而就在嬴政下达一系列政令之时,天上的金榜也再度有了变化。
秦二世而亡,胡亥和赵高等人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开始盘点秦二世胡亥的一生。
对于后世造成的影响:极低。
对于后世做出的贡献:极低。
结语:纵观秦二世胡亥的一生,前期表现的极为聪慧、懂事,正是如此得到了秦始皇的宠爱,但登上皇位后的一系列操作却是与先前判若两人,甚至葬送了大秦帝国,令人不得不扼腕叹息。
国运盘点top1:秦二世,现在已完结。
现在自动开始进行下一个影响国运的帝王盘点。
国运盘点top2:明成祖。
大明,应天。
看着天幕上的这个标题,老朱一愣。
视线不自觉地朝着一旁的朱标飘了过去。
“标儿,你这是...不打算认咱这个爹了?”
即便是太宗,他心里都不会有太多的意外。
太宗的庙号代表着承上启下。
亦代表着自身的丰功伟绩。
如那唐太宗李世民一般。
在他看来也是最适合标儿的了。
可祖就不同了。
祖这个庙号代表着一切从这开始。
如那汉高祖刘邦,如唐高祖李渊等。
一般来说,一个国朝是不会出现两位祖的。
即便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也没上个祖的称号。
也就大汉被王莽折成了两半,刘秀重开东汉才有个世祖当当。
但这突然出现的成祖,
除非......
此时的朱标是一脸懵,被老朱问及也是连忙回道:
“父皇,儿臣...儿臣也不知道怎么个事儿啊!”
华夏数千年的历史。
可以说太子能做到他这个地步的几乎没有。
对于自己的这位父皇,朱标也是崇拜的心理居多。
他也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被后世子孙冠了个成祖这样的庙号。
看着急得满头大汗的朱标,老朱的心中升起几分欣慰来。
他伸出手拍了拍这个大儿的肩膀道:
“标儿你先别急,咱们继续看下去就是了。”
但话虽是这么说。
老朱的心中却不免升起几分沉重来。
从那秦始皇对胡亥的态度。
看到秦二世的第一眼想必以为的都是扶苏。
否则也不会直接说出胡亥是谋朝篡位的话来。
刚刚他还在嘲笑始皇帝居然会当众失态破口大骂。
却没想到转眼间这笑话就出现在了他们大明的身上。
这就让老朱的心中有些五味杂陈起来。
甚至隐隐有些担心,大明会不会步了大秦的后尘。
最终落得个二世而亡的下场。
而各朝各代的帝王,除了大清之外。
看到明这个朝代之时,都不由皱了皱眉。
试问谁会嫌屁股底下的王位坐得太安稳?
哪个都不想亡国灭种。
都想着自家的皇位能够千秋万世地坐下去。
可盘点华夏历史,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个陌生的国朝来。
这代表着什么,甚至都不用他们多想。
如今也只是想看看自家到底传承了多久。
总不能像秦朝那般二、三世就亡了吧?
原本还全当看个乐子的帝王第一刻才算是真正重视了起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