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其他类型 > 东汉末年:为活着,我起义当皇帝结局+番外小说

东汉末年:为活着,我起义当皇帝结局+番外小说

君醉梦心 著

其他类型连载

黄巾军一方显然占据了优势。长戈兵和长戟兵的突然袭击让家族部曲措手不及,前排的数十人瞬间被挑得人仰马翻。他们的士气大受打击,而黄巾军则趁机突入其阵,势如破竹。就在这时,黄巾军两侧的刀盾手瞬间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一手高举盾牌,一手紧握锋利的战刀,从侧翼杀入家族部曲当中。双方直接陷入了短兵混战,近身搏斗。战场上的厮杀声连绵不断,鲜血染红了土地。这场激战让人热血沸腾,仿佛能感受到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生死较量。黄巾军在经过昨晚李渊的大规模赏赐后,一个个红着眼,嘴里不断地喊着天下大吉,疯狂斩杀着周围的敌人,丝毫不顾自身伤亡。为的就是李渊手中的赏赐以及升官。在这一刻,升官发财对于这些底层士卒来说是那么触手可及。而庄园部曲这一方,除了那两百精锐部...

主角:李渊程武   更新:2024-11-13 09:5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渊程武的其他类型小说《东汉末年:为活着,我起义当皇帝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君醉梦心”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黄巾军一方显然占据了优势。长戈兵和长戟兵的突然袭击让家族部曲措手不及,前排的数十人瞬间被挑得人仰马翻。他们的士气大受打击,而黄巾军则趁机突入其阵,势如破竹。就在这时,黄巾军两侧的刀盾手瞬间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一手高举盾牌,一手紧握锋利的战刀,从侧翼杀入家族部曲当中。双方直接陷入了短兵混战,近身搏斗。战场上的厮杀声连绵不断,鲜血染红了土地。这场激战让人热血沸腾,仿佛能感受到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生死较量。黄巾军在经过昨晚李渊的大规模赏赐后,一个个红着眼,嘴里不断地喊着天下大吉,疯狂斩杀着周围的敌人,丝毫不顾自身伤亡。为的就是李渊手中的赏赐以及升官。在这一刻,升官发财对于这些底层士卒来说是那么触手可及。而庄园部曲这一方,除了那两百精锐部...

《东汉末年:为活着,我起义当皇帝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黄巾军一方显然占据了优势。

长戈兵和长戟兵的突然袭击让家族部曲措手不及,前排的数十人瞬间被挑得人仰马翻。

他们的士气大受打击,而黄巾军则趁机突入其阵,势如破竹。

就在这时,黄巾军两侧的刀盾手瞬间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他们一手高举盾牌,一手紧握锋利的战刀,从侧翼杀入家族部曲当中。

双方直接陷入了短兵混战,近身搏斗。

战场上的厮杀声连绵不断,鲜血染红了土地。

这场激战让人热血沸腾,仿佛能感受到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生死较量。

黄巾军在经过昨晚李渊的大规模赏赐后,一个个红着眼,嘴里不断地喊着天下大吉,疯狂斩杀着周围的敌人,丝毫不顾自身伤亡。

为的就是李渊手中的赏赐以及升官。

在这一刻,升官发财对于这些底层士卒来说是那么触手可及。

而庄园部曲这一方,除了那两百精锐部曲外,其他由佃户组成的部曲在刚一碰撞立刻被疯狂的黄巾军杀的胆寒。

拿着武器的手颤颤巍巍,脚步不断的后退。

渐渐的厮杀声越来越近,前方挤着后方,让这群第一次参加战斗的佃户部曲心生害怕。

大汉承平日久,尤其是像颍川这样的中原一带,虽然庄园坞堡众多,还有很多佃户。

但论战斗力还差了很多,虽然黄巾军也是中原出身。

但这些黄巾军一个个不怕死,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一无所有,不拼命,他们的家眷便无法存活。

不拼命就拿不到将军手下的赏赐。

在活命与赏赐之间,黄巾军全体将士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战力。

这让后方带着亲卫营坐镇的李渊松了一口气。

他原本还想让程武带着两队士卒去压阵的,免得有逃兵。

没想到一个个的这么悍不畏死。

看来昨日的赏赐确实是激励了所有人。

这场战斗从一开始胜负就已经确定了。

虽然庄园部曲也很精锐,但这些人都习惯了单打独斗,面对千人以上的大规模战斗,一个个首尾不能呼应。

头目根本指挥不了手底下的士兵。

直接被以周丁的长戟,长戈兵捅穿。

两刻钟后。

战场逐渐陷入了安静。

兵器碰撞声逐渐变小,剩余的家族部曲也在一个个黄巾军的围攻中死去。

庄园外留下了三四百具尸体,鲜血染红了地面。

李渊骑马上前,看着一个个从疯癫中平静下来的士卒,从他们身前路过。

这些士卒在听到马蹄声后下意识的握紧兵刃。

但在看到李渊后松了一口气。

李渊的目光从士卒的脸上扫过,随后看向了庄园的方向。

带着亲兵营的士卒在距离庄园一百五十步后停了下来。

现在的庄园只有一些哨塔上还站着一些弓箭手。

但这些弓箭手才刚刚见证了一场摧枯拉朽的战斗,怎么可能还有士气与黄巾军对抗。

“投降不杀!”

李渊冲着庄园喊道。

身旁的亲兵听后纷纷呐喊。

“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一声声的呐喊将庄园内的佃户,部曲惊的人心惶惶。

一个个的左顾右看,想要等一个人拿主意。

庄园外!

随着李渊的呐喊。

周丁,王吉,冯辛也立刻整军带着一身煞气的士卒来到了李渊身旁,盯着眼前的庄园。


李渊盯着黄都的眼睛。

“而且黄巾军每攻下一地,并不治理,反而劫掠,没有稳定的粮草供应,只靠劫掠的军队能成事吗?”

李渊继续说道。

“大汉并没有到生死存亡之际,汉室人心未失,各地世家大族,地方豪强都心向汉室,就靠着我们这些泥腿子真的能赢吗?”

李渊盯着黄都的眼睛一字一句道。

“这,这,这岂不是说黄巾军必败?”

黄都瞪大了眼睛,额头遍布汗水。

“所以,我们要为之后考虑!”

李渊手指了指外界。

“外面这不到两千的兵卒以及八千左右的老弱妇孺就是我们自保的本钱!”

李渊看着黄都说道。

“事在人为,今日与先生吐露心声,就是要告诉先生,我等身家性命,一荣俱荣,我等之性命还需掌握在我们手中!希望先生能与我共同携手,杀出一条生路!”

李渊握住黄都的双手认真道。

黄都闻言立刻抽出双手,随后起身,拜倒在李渊身前。

“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黄都大拜在李渊身前。

李渊见状嘴角上扬。

“先生快快请起!”

李渊扶起黄都。

“接下来的道路有劳先生了,管理好这近万的流民,乃至数十万的流民都压在了先生肩上,望先生慎之!”

李渊也拱手微微一弯腰。

黄都一见,连忙大呼不敢,侧身让开。

李渊再拜。

黄都在躲,然后连忙跪下。

“主公折煞属下了!”

黄都哀求道。

李渊见此也只好起身,看着拜倒的黄都。

李渊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收复黄都。

但他该说的已经说了,如今他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

“先生请起,小子不拜就是,何必再跪!”

李渊伸手拉起黄都。

“主公此事日后万万不可再来!”

黄都真心实意的看着李渊,满脸的感动,泪水已经夺眶。

“依先生的!”

李渊也是一脸郑重的看着黄都。

两人继续跪坐在几案前。

“今晚本将要发赏今日作战有功的将士,到时候少不了赏赐,还要麻烦黄长史了,本将以茶代酒敬先生一杯!”

李渊端起油乎乎的茶,哪怕再不想喝,也要做足面子。

黄都也急忙举起茶碗。

“属下遵令!”

黄都说完,一口饮尽。

黄都喝完茶后,立刻起身告辞,浑身干劲满满的朝着辎重营而去。

时间缓缓流逝。

很快!

时间就来到了申时。

太阳西垂。

庄园外。

一片被清理出来的空地。

临时建了一座高台,也就是点将台。

在一片开阔的校场上,夕阳洒在士兵们刚毅的脸上。

李渊身披铁甲,手按刀柄,威风凛凛地站在高台之上,目光扫过台下整齐排列的士卒们。

“发赏!”

李渊大手一挥,身后的亲兵抬着一箱箱装满铜钱沉甸甸的箱子以及锦帛布匹走上前来。

士兵见了立刻兴奋双眼发红的大呼小叫起来。

“将军万岁!”

“将军万岁!”

众士卒欢呼声一片。

他们可是听说了,下午,将军去了一趟伤兵那里,可是发了一堆赏赐。

原本他们还猜测将军会不会给他们也发一批赏赐。

没想到居然真的发。

李渊看着台下的士卒,微微一笑。

果然没有什么手段比发赏赐更容易激励士卒。

一抬手。

示意众人安静。

“这些都是你们的!”

李渊开口就是士卒最原因听到的。

“赏赐今日作战有功的将士,人人有赏!”

李渊亲自打开箱子,里面装满了汉五铢钱以及华丽的锦帛。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

四月初五。

颍川郡,舞阳县附近。

一支人数上千,头裹黄巾的士卒行走在林间的小路上。

身后数千老弱妇孺,一路拖家带口,吵杂声不断。

毫无章法,乱哄哄的推搡在一起。

除了开路的数十名盾兵还有些纪律外,整体呈现混乱状。

“咻!”

一支利箭破空飞来,直插一支上千人队伍面前。

看着射在脚下的利箭。

前排头裹黄巾的士卒一愣。

显然还没有反应过来。

而他们身后一个手持着环首刀的大汉瞬间反应过来。

嘶声力吼起来。

“敌袭!”

一声大吼立刻惊的这支数千人的队伍一阵混乱。

“咻咻咻!”

下一秒!

破空声连绵不绝。

数十支羽箭从队伍的正前方射来!

顷刻间便射到了前方拿着盾牌的五人。

一见到死人,前排的士兵连忙往后退,而这一退,让这支前方开路的上千人黄巾军混乱了起来。

“都别慌,都别慌,快举起盾来,将盾举起来!”

身前披着皮甲的伍长来回走动,用手中的环首刀敲击着一个个手持盾牌不断后退的刀盾兵。

“该死!”

见慌乱怎么也止不住。

屯长一发狠。

举刀将一名退的最快喊的最响的黄巾士卒砍死。

瞬间鲜血喷洒。

惨叫声响起。

惊的后退之人下意识的朝后看。

就看到了屯长刀刃染血,脚下躺着一个浑身冒血的士卒。

见到所有人都看向了自己。

屯长立刻大声命令起来。

“都给我稳住,将盾举起来,谁敢退,斩!”

屯长发狠道。

一瞬间原本不断后退的士卒止住了脚步,惊恐的看着屯长。

下意识的举起盾牌。

屯长一看,瞬间气的半死。

“转身,向前举盾,不是向我举盾,你们这些废物!”

屯长一刀砍在士卒的盾牌上怒道。

盾兵反应了过来,连忙转身将盾牌举起。

而就在这时,又有数十支羽箭从前方射来。

不过这次有个盾牌守护,箭羽大部分落在盾牌上。

不过也有一个倒霉之人。

有一支箭羽射在了他的小腿上。

一股剧痛从小腿处传来,让他下意识的放下盾牌跌倒在地,抱着流血的小腿。

而他这一倒,瞬间露出了一个空隙。

好在对面的箭羽停下。

随后紧接着喊杀声传来。

“杀,杀死这些黄巾贼,家主重重有赏!”

前方传来了大汉的嘶吼声。

只见前方密林处突然出现一群家仆打扮的家丁,双手举着环首刀冲向了这支数千人的黄巾军。

为首的屯长见状,立刻抽出腰间的环首刀。

对着周围的黄巾军士卒大吼一声。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杀!黄天会庇护我们的!”

屯长说完。

周围的黄巾军纷纷吞咽口水,有人手握刀柄,有人手握盾牌,但更多的人手握木棒之类的武器,为了给自己鼓气开始纷纷呐喊起来冲了上去。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冲啊!”

黄巾军,手中拿着各式武器,乌泱泱的冲了上去。

大多都是些木头削成的长矛又或者竹枪之类的。

只有少数装着枪头或戟头。

而在队伍的后方。

一名骑着马匹,身披铁甲的黝黑大汉皱着眉看着前方。

而他的身旁还有名头裹着方巾的文士书生也在打量着突然出现的敌军。

“将军,应该是收到消息的王家家仆护卫,看样子他们是来阻止我们的!”

文士猜测道。

被称呼为将军的名叫严吴,是这数千黄巾军的将军,因为面色黝黑被手底下士卒称为黑将军。

奉波才渠帅的命令在颍川郡南部舞阳县附近,裹挟流民,收集粮草,北上前去波才部会和。

而如今波才部横扫颍川郡北部,击败了数伙汉军,攻破县衙,带着十多万的黄巾军,准备西进,威慑洛阳。

严吴带着这数千黄巾军路过临颖正准备攻破几家地主豪强的庄园坞堡收集粮食。

毕竟这数千人的队伍每日的吃喝拉撒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这支黄巾军只能走到哪劫掠到哪,沿途攻破数个庄园坞堡,获得劫掠到粮食。

随着这半个月的行动,周围的地主豪强也都反应过来,为了保护庄园开始武装起佃户。

而这一支突然袭击的敌军正是前方王家组成的护卫。

身披铁甲的严吴看着前方乱哄哄的队伍皱了皱眉。

立刻抽出挂在马背上的长槊。

“吁!”

轻踢马腹!

战马立刻动了起来,朝前方而去。

所过之处,黄巾士卒纷纷跟上。

待到临近,严吴终于看清了前方的战局。

只见差不多有一百多人的庄客护卫手持着环首刀和前方的士卒厮杀在了一起。

这一百多名的护卫竟然有将近一半的人都身披皮甲,还有四五名面色较为威严一看就不是普通家丁护卫,身披着铁甲冲在最前方。

一连杀了数人,吓得周围黄巾军连连后退。

这一幕看的严吴眉头直皱。

这群刚招募的由流民组成的黄巾军,哪怕给了他们刀,也不会厮杀。

“将士们随我冲,杀了他们!”

严吴一马当先冲了上去。

他怕在等一会,敌人冲破第一道防线,直接进入方阵内部,扰乱己方阵型。

到时候大军混乱,军心必然崩溃。

“是!”

收到命令的军侯立刻带着五百多黄巾军的老卒冲了上去。

这些老卒才是严吴的底气。

这些老卒都是见过血,亲手杀过人的黄巾士卒。

每个人手中都拿着较为精良的武器。

大部分都是刀,戟,胸前一片皮甲,身后无甲。

还有十几个拿着弓箭的弓箭手跟在后面,数十个刀盾手保护两侧。

而在这十几个弓箭手当中。

一位面色稚嫩的少年异常显眼。

当然这个稚嫩是因为他嘴上无毛。

至于为什么显眼?

无他,身高足足八尺之高,在这一群七尺左右的弓箭手当中异常显眼。

(东汉一尺大约二十四厘米左右,大家心里有个数就行!)

哪怕放在刀,戟兵当中也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干净利落,这正是李渊如今需要的。

见到所有事情安排好后!

黄都迁来了一匹马。

“将军这是严吴将军前不久缴获的,原本是想献给波才渠帅,但在下见将军无坐骑,岂不是落了颜面,在下私自做主献给将军!”

黄都谄媚的说道。

将缰绳放在了李渊手中。

李渊看着打着响鼻的马匹,眼中光芒大亮。

任谁都能看得出李渊的喜爱。

黄都的眼睛偷偷的瞄了一眼李渊的神色。

心中瞬间大定。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黄都要是还想继续干下去,那就只能巴结这位新上位的将军。

讨他欢心,自己才能坐稳第二的位子。

“很好,我很满意!”

李渊看着马匹头也不回的说道。

牵着缰绳,抚摸着马的毛发。

越看越发喜爱。

李渊也不知道这是好马还是普通的马匹。

但眼前这匹马,浑身黝黑,黑的发光,一看就神骏不凡,但也不知道为什么品种。

黄都见李渊眼中藏不住的喜爱,趁机建言道。

“将军何不上马一试?”

黄都伸出手,做了个请的动作。

李渊听后有些意动,但看了看马匹上工具,眼中有些失望,转过头来摇了摇头。

“算了,之后在试试,现在还是抓紧时间离开这片密林!”

李渊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李渊根本不会骑马。

或者说是没有装备双边马镫的马,李渊不会骑。

而现在的马匹可没有什么马上三宝。

这个时候的马镫只有一个,并不像后来的双马镫,仅供人踩上去。

而且这还是一些世家子弟或贵族子弟为了能骑上马才故意安置一个马镫。

真正的骑兵,根本就没有马镫。

李渊要是骑上去了,万一惊了马,又或者坐不稳,掉了下来。

那他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凶威可就全没了。

自己说白了,靠着以下犯上,上的位。

一旦发现李渊虚有其表。

呵呵。

难保不会有人也有心思。

还是小心为妙。

刚经历一场失败,人心不值得考验。

见到李渊拒绝。

黄都也不继续,朝后挥了挥手,让马夫将马匹带了下去。

对于看人眼色,黄都可谓是熟的不能再熟。

能成为庄园的管事,靠的不就是察言观色吗?

李渊突然看向了黄都。

“黄长史,我军的粮食还有多少?”

李渊差点忘了最关键的粮食了。

没有粮食可是寸步难行。

全军要是没了粮食,哪怕李渊有天大的本事,这个队伍也要散。

黄都听后,立刻挺起胸膛。

“将军,严吴将军奉命在颍川郡南部招募流民,不仅是为了募兵,也是为了收集粮草以供大军行军,如今我军粮草三万三千石,足够大军吃喝数月!”

黄都骄傲的说道。

这一路攻下的庄园坞堡可都是堆满了粮食。

至于为什么?

呵呵,天灾不断,想要趁机发财的地主可不少。

都在囤积粮食以供高价卖出。

不过这些全被严吴所带的黄巾军一扫而空。

李渊听后大喜。

自从接管这支队伍后,总算是听到喜讯了。

一石粮食就够一个士兵吃个二十三四天,甚至省吃俭用,能撑一个月。

而李渊这支队伍,老弱妇孺四千多人,再加上那一千多士卒,也就五六千多。

足够这五六千多人吃个五六个月。

不过接下来李渊肯定会裹挟流民,到时候肯定不够,接下来东至临颍,西至襄城,北至颍阳都是李渊所劫掠的范围。

只要不攻打城池,这一大片的土地,所存在的庄园坞堡里的粮食,足够李渊裹挟十多万的流民了。

再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训练出一批见过血的士卒。

只要士卒见过血,那就足以担当重任。

李渊一锤定音,眼中流露出兴奋的神情。

“只要走出这片密林,前方只要有流民都给本将裹挟进来,本将给他们一口吃的,让他们为本将卖命!”

李渊意气风发的看着远处的路口。

黄都听后也异常的兴奋。

他可是知道,如今颍川郡大部分的汉军都在北部与波才军大战,固守城池,这南方的军队只有地方的私人部曲。

攻破庄园坞堡那是轻而易举。

大业就在眼前啊。

黄都看向李渊的眼中,都快拉丝了。

雄主啊!

黄都在心里默默想着。

也不怪黄都这么想。

如今的黄巾军横扫四方,未尝一败。

南边的南阳在神使张曼成的带领下,南阳治所宛城都攻下了。

颍川郡渠帅波才更是横扫三郡,兵威直逼洛阳。

北面的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横扫钜鹿,赵国,魏郡,地公将军张宝进攻安平河间,人公将军张梁进攻清河郡。

四面开花,除此之外,全国各地信众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千余人,席卷百万。

形势一片大好。

跟着李渊他也能更上一层楼。

只能说在波才还没有败亡前,黄巾军的形势确实是一片大好。

汉庭反应迟钝。

不过在迟钝也应该反应过来了。

毕竟波才的十几万大军都快要威逼洛阳了。

按原本历史上的记载,左中郎将朱儁先率两万汉军精锐与波才在翟阳大战,最后寡不敌众,被十多万的黄巾军杀的大败。

退守长社,皇甫嵩在后方得知,也不敢与黄巾军硬碰,一起退守长社。

可见波才这批黄巾军的战力也是颇强,李渊羡慕的直流口水。

看着周围的几百残军败将,要是收编了这数万的黄巾精锐。

那他对未来的把握也就越大。

至于如何收编,那就看接下来自己的扩张了。

记忆里,这十多万黄巾军因依靠草地结扎营寨,被皇甫嵩一把火烧的大败,一直退到翟阳才被追击而来的皇甫嵩,朱儁,曹操斩首。

俘虏了数万大军。

然后被皇甫嵩全部坑杀。

这要是编入自己的队伍,那自己的实力必然暴涨。

自己一定要救出这数万精锐黄巾军。

至于提醒波才?

那还是算了吧。

波才不死,自己如何上位。

李渊已经打算好了,既然加入了黄巾军,那就借助着黄巾军积蓄实力,等到黄巾军张角病死,黄巾军一盘散沙之时,然后找个角落,打下一片地盘,安稳发展。


这个地盘还要是在边地才行,只有这样才不会引起汉廷的重视。

到时候自己再主动投降,混个太守当当,大汉鞭长莫及,估计也会同意。

毕竟自从黄巾之乱后,大汉可是风雨飘扬,到处都是叛乱。

估计也管不了自己。

以自己历史系高材生,发展军备,广积粮草,待到神器移位,就是他夺鼎之时。

穿越不当当皇帝,那太有失穿越者身份了。

总不能穿越前打工,穿越后还在替人打工,那自己不白穿越了吗?

李渊心里暗想着。

未来的规划,李渊大致心里已经有底。

不过在这之前,必须要削弱一下汉庭的力量。

而波才败亡就是一个机会。

必须要把握这次机会,将这四万精锐汉军吞掉,自己才能无后顾之忧。

李渊不知不觉想的越来越远,对于自己的战略部署逐渐清晰。

未来的路就在脚下。

杀出一片天地才行!

李渊低头沉思着。

“禀将军,死者全部安葬,是否开拔!”

黄都走了过来恭敬的说道。

李渊一听,立刻从大车上站了起来,看了看四周看向自己的士卒。

随后大手一挥!

“开拔!”

随着李渊的命令,队伍缓缓前行。

五百多黄巾士卒走在前面。

五百多黄巾士卒跟在辎重营后面。

其余四千老弱妇孺推着装满三万多石粮食的大车缓缓前行。

还有些受了伤的士卒也都躺在车上静静地熬着。

李渊也没办法。

这个时候的士兵受伤可没有什么药材可以治。

只能靠熬。

但在这四月的炎热天,伤口非常容易感染。

想活下去,难上加难。

李渊估计能活下一半就已经是得天之幸了。

队伍前行,过了半个时辰后,数千人的队伍终于穿过了林间小道,来到了一片视野开阔的平原。

李渊嘴角上扬。

他的大业就从这片平原开始吧。

看着田野间绿油油秧苗。

“吩咐下去,不要损坏这些田亩,尽量避开!谁敢践踏秧苗,立斩不赦!”

李渊对着黄都说道。

由此刻开始。

李渊要重塑军纪。

可不能任由黄巾军原本的军纪了。

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才能成大事。

黄都跟在李渊身旁闻言一愣。

看了看四周松松垮垮的士卒,也明白了李渊所想。

立刻带着自己的文书前去宣讲李渊的命令。

随着黄都来回不断的在队伍间大吼。

也让这些有些松懈的士卒又提起了精神。

李渊对此很满意。

随后看向了跟在身后一言不发的程武。

“程叔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卫队长,护卫我的安全!”

对于程武,李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

顶多在平时程武多多关照了一下李渊。

让李渊在最开始的几天从惊慌变得逐渐适应。

算是李渊的领路者。

所以将程武安排到自己身边当个亲卫。

实在是李渊也找不到合适的人。

没有亲信,也没有同族,或者说不知道同族在哪?

李渊唯一能依靠的,也就这十五天熟络起来的程武以及他麾下的五十多士卒。

程武闻言愣了愣,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喏!”

对于李渊程武心里是有些复杂的。

原本还是自己的属下,平时挺木讷的,以为是个老实人。

有着不错的勇力,射箭也很好,想着培养一下,与自己多多亲近。

毕竟在战场上,能多一个可以将后背交给对方的人可不多。

没想到却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

趁乱收拢军心,带领残存的黄巾军抵抗住了敌军的进攻。

然后又被其三言两语,拥护成了新的将军,统领这数千人。

说实在话,热血过头后,程武都不敢相信,短短不过半天,原先的一个伍长,竟然成了他的将军。

这变化之大,还真是让他一时难以接受。

并不是反对,而是心里怪怪的。

他都已经三十多了,在这个时代都可以自称老夫了。

结果让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爬到了自己头上。

还真是汗颜。

果真是时势造英雄啊!

很难想象,一个猎户竟然还有些文采。

大军又行进了十几里。

来到了一片宽阔道路。

李渊看看即将落下的太阳,差不多快要到酉时,该安营扎寨了。

李渊一挥手,转身看着黄都。

“黄长史,时间不早了,该安营扎寨了,帐篷也都搭起来吧,你去安排一下吧!”

李渊吩咐道。

“喏!”

黄都立刻前去吩咐。

当安营扎寨的命令传下去后。

所有士卒都嗷嗷的叫了起来。

总算可以休息了。

他们这一天先是经历了一场伏击,又马不停蹄的走了十几里,早就是人困马乏,累瘫在了地上。

所有士卒一哄而散,纷纷去寻找起自己的亲人。

而黄都带领着人手正在分粮,准备埋锅造饭。

可这一幕却让李渊愣住了。

安营扎寨就是这么安营的吗?

一个士卒也没有留下,全部跑到了辎重营,一点防守也没有。

这要是晚上有人袭营岂不是身首异处。

李渊立刻坐不住了。

“都给本将回来!”

李渊跳下大车,手持着环首刀拦住了想要往辎重营走去的黄巾士卒。

“主公!”

见到李渊,这些黄巾士卒纷纷低头行礼。

“安营扎寨是让你们往辎重营走的吗?”

李渊向前,虎目瞪视着这群士卒。

这三百多人听后一个个面面相觑,没有人回答。

“将你们的屯长叫来!”

李渊一看,立刻知道自己又在对牛弹琴。

自己跟这群大字不识一个的大头兵说什么。

随着李渊的话音落下。

立刻就有五名屯长走了出来。

“主公!”

五名屯长拱手抱拳低着头恭敬的叫着。

“带着你们的兵去周围的树木伐木,制造一个可以围住大营的简易栅栏!”

李渊看着五人命令道。

“这!”

当即就有一名屯长面露难色。

“怎么栅栏不会做吗?”

李渊皱了皱眉!

“主公我等没有伐木工具!”

那名屯长面露难色道。

让他们用戈戟去伐木吗?还是用环首刀?

李渊一听,心中一凉。

这特么是什么草台班子啊。

李渊一瞬间都想卷款跑路了。

还造什么反。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