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慈烺崇祯的女频言情小说《形势逼人朱慈烺崇祯无删减+无广告》,由网络作家“朱慈烺”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过了好一会儿,朱慈烺这才强行压制住了心中的怒气。虽然崇祯会让英雄们流汗流血又流泪,但他朱慈烺绝对不会!他要为卢象升追加抚恤和爵位!这位明末的英雄,担得起这样的赏赐!想到这里,朱慈烺这才看向李若琏说道:“去把卢象升的家人带来,本宫要见他们!”李若琏点头应道:“是!”随即便转身离去。约莫半个时辰,卢象升的弟弟卢象基就带着卢象升的妻子王氏和卢象升的儿子匆匆来到了朱慈烺的面前。“草民卢象晋,参见太子殿下!”“民妇王氏,参见太子殿下!”就卢象升的儿子,也像模像样的跪了下去,口中喊道:“草民卢以载参见太子殿下。”朱慈烺淡淡地说道:“起来吧。”三人闻言,这才站了起来。卢象基抬头看向朱慈烺,只是一瞬间,他的脸色随即变得惨白。因为他认出了朱慈烺!之前...
《形势逼人朱慈烺崇祯无删减+无广告》精彩片段
过了好一会儿,朱慈烺这才强行压制住了心中的怒气。
虽然崇祯会让英雄们流汗流血又流泪,但他朱慈烺绝对不会!
他要为卢象升追加抚恤和爵位!
这位明末的英雄,担得起这样的赏赐!
想到这里,朱慈烺这才看向李若琏说道:
“去把卢象升的家人带来,本宫要见他们!”
李若琏点头应道:
“是!”
随即便转身离去。
约莫半个时辰,卢象升的弟弟卢象基就带着卢象升的妻子王氏和卢象升的儿子匆匆来到了朱慈烺的面前。
“草民卢象晋,参见太子殿下!”
“民妇王氏,参见太子殿下!”
就卢象升的儿子,也像模像样的跪了下去,口中喊道:
“草民卢以载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淡淡地说道:
“起来吧。”
三人闻言,这才站了起来。
卢象基抬头看向朱慈烺,只是一瞬间,他的脸色随即变得惨白。
因为他认出了朱慈烺!
之前在茶楼,他曾当着朱慈烺的面,怒骂崇祯是一个昏君。
这一刻,卢象基心中如死灰一般。
他以为朱慈烺之所以会召见他们,就是为了报复他之前的狂妄之言。
他不怕死,但是怕连累嫂子和侄子!
想到这里,他赶忙再次跪了下去,颤声说道:
“草民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太子殿下恕罪!”
“若是太子殿下要怪罪,草民一力承当,只求殿下不要怪罪嫂嫂和孩子。”
卢象升的妻子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瞬间有些手足无措。
她茫然地看着朱慈烺,眼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就连卢以载也是如此!
朱慈烺则是笑着对卢象基说道:
“怎么?现在知道怕了?”
卢象基不敢说话,只是低着头,心中无比惶恐,只怕自己当时的冲动,会连累到身边的亲人。
不过很明显,他这是想多了,朱慈烺并没有想把他怎么样。
甚至在朱慈烺看来,崇祯本来就是一个昏君......
不过当然,这些话肯定是不能说出来的。
“行了,起来吧!看在你兄长卢象升的份上,这次本宫不跟你计较了!”
卢象基听到这话,这才颤颤巍巍的爬了起来。
朱慈烺继续说道:
“本宫知道你们是来干什么的,关于卢象升的事情,确实是父皇和朝廷错了!”
“不过你们可以放心,本宫会奏请父皇为卢象升做主的,该有的抚恤都有,本宫还要为卢象升追封爵位。”
“让他的子孙后代和大明永世长存!”
卢象基和王氏听完朱慈烺的话,一瞬间泪流满面。
他们这次来京城本来只是为了请求朝廷为卢象升追加谥号和抚恤的,结果怎么也没有想到,朝廷居然想为卢象升追封爵位!
这是他们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紧接着,卢象基和王氏再次跪下,口中连连道谢:
“谢太子殿下天恩!”
“卢家必定不辜负太子殿下厚爱!”
就连卢以载,都被拉着跪了下来。
朱慈烺继续说道:
“这件事情本宫明天会给你们一个答复,你们先下去休息吧!”
“李若琏,好好照顾他们!”
李若琏听到这话,赶忙拱手道:
“臣遵命!”
再三感谢之后,卢象基这才带着嫂子和侄子离开了。
很快,宫殿中就只剩下了朱慈烺。
朱慈烺摸了摸下巴,开始思考要给卢象升追加什么爵位。
公爵肯定不行,大明的公爵就那么几个,卢象升的功劳不太够。
伯爵好像又太小气了。
那似乎只有侯爵合适了!
不如就封他为忠勇侯吧!
外加太子太保,反正这个官职就是个虚衔。
就这样,朱慈烺终于敲定了卢象升的爵位。
吃过午饭,正当朱慈烺打算去皇宫一趟,让司礼监准备圣旨的时候,王承恩突然来了。
“太子爷,看守坤宁宫的太监说皇爷想见您,奴婢特来通报!”
王承恩恭敬的说道。
崇祯怎么又要见我?
昨天不是刚见过了吗?
朱慈烺先是有些纳闷,但下一秒似乎又想到了什么,随即笑了起来。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因为大明日报的事情。
今天早上出门之时,他特意让人把薛国观昨晚送来的大明日报拿给了崇祯。
不出意外的话,崇祯现在早就看完了。
刚好他这会儿打算去一趟皇宫,那就顺路去见见崇祯吧!
“走吧!”
朱慈烺大手一挥,随即坐着步辇去往了皇宫。
坤宁宫。
周皇后不在,因为她忙着安慰皇宫的其他嫔妃,毕竟现在朱慈烺封锁了整个后宫,其他嫔妃难免会胡思乱想,所以只能由她去安抚了。
这也是朱慈烺的意思。
此刻,崇祯正一脸笑意的翻看着手中的大明日报,甚至可以说是爱不释手了。
即便他已经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还是忍不住再看一遍!
特别是那条头版,里面居然称他为‘圣君明主’!
再加上之前送这份大明日报过来的太监说大明日报将会在整个京城发行,崇祯就更开心了。
因为这代表所有百姓也能看到这份大明日报,也都能知道他是一个‘圣君明主’!
他之前也接触过邸报和京报,但说实话,和手中的这份大明日报比起来,邸报和京报简直不值一提。
大明日报绝对是朝廷掌握民间舆论的绝世好剑!
有大明日报在手,以后他再也不怕那些文官们在民间散播谣言了。
可是一想到大明日报居然是朱慈烺搞出来的,崇祯突然就没那么高兴了。
因为这都是朱慈烺的功劳,跟他这个老子没什么关系!
真不知道这个逆子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居然会想到这样的好主意来控制舆论!
崇祯心中忍不住嘀咕道。
突然就在这时,坤宁宫门口传来了一阵响动,随后一阵声音响起:
“参见太子殿下!”
崇祯赶忙放下了手中的大明日报,然后装出了一副淡定的样子,他可不能让这个逆子看出来他对大明日报很感兴趣。
不多时,朱慈烺信步走进了坤宁宫,却不搭理崇祯。
而是直接在崇祯对面坐了下来,然后为自己倒了一杯茶开始喝了起来。
崇祯看到这一幕顿时就愣住了,心说怎么回事,这个逆子现在见了朕连问安都不问了?
可这种事情崇祯又不好主动提起,只能继续坐在那里生着闷气。
朱慈烺也不管他,依旧自顾自的喝着茶,一脸的淡定。
气氛开始有些古怪了起来!
但很快,崇祯就忍不住了!
朱慈烺心中也是一阵激动,正要伸手去拿玻璃,毕文轩却赶忙阻止了他。
随后说道:
“太子殿下小心!这琉璃异常锋利,刚才差点划破了臣的手!”
说完这话,他赶忙从旁边拿过来一张厚厚的布片递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垫着布片,小心的拿起玻璃观察了一下之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距离他想象中的玻璃还有一些距离,但毕竟是第一次,已经很不错了!
下一秒,他看向毕文轩道:
“怎么样?本宫没有骗你吧?”
“没有没有!臣不该怀疑太子殿下的,这是臣的错!”
毕文轩赶忙说道。
虽然是在道歉,可是他的脸上却洋溢着无法抑制的笑容。
因为他从来也没有想过,琉璃这种只能从自然界获取的东西居然真的可以靠人工制造出来!
而且需要的材料是那么的不起眼。
他实在想不明白眼前这位太子殿下到底是怎么想到这种奇妙的方法的?
就连一旁的毕懋康此时也是一脸的惊叹。
虽然昨天朱慈烺再三保证他的方法可以制造出琉璃,但说实话,毕懋康还是不太相信的。
直到现在,他终于彻底相信了。
“太子殿下,都怪老臣见识浅薄,昨日还对您有所怀疑,这是臣的罪过!”
毕懋康说着,就对着朱慈烺行了一礼。
朱慈烺则是笑了笑说道:
“毕大人不用如此不用客气,说实话,本宫也没想过会这么快制造出琉璃!”
“对了,有了这些东西的话,接下来批量生产千里镜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了吧?”
朱慈烺说着,又看向了毕文轩。
毕文轩听到这话,随即满脸郑重的点了点头。
“太子殿下请放心,有了这制造琉璃的方法,再加上工部的帮忙,臣一定可以尽快批量生产千里镜。”
朱慈烺微微颔首,随后又继续说道:
“在琉璃成型之前,它的可塑性其实是很强的,所以只要去定制一些特定的模具就可以固定琉璃的形状了。”
“除此之外,也可以用琉璃制造出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制作一些琉璃茶具之类的东西,然后进行售卖。”
呃..........
听到这话,毕懋康和毕文轩两父子一瞬间有些无语,因为他们觉得用琉璃制作茶具实在是太奢侈了。
朱慈烺自然也看出了他们心中所想,随即便一脸郑重的说道:
“眼下大明灾祸不断,朝廷需要很多很多钱来救治灾民,如果这种东西真的可以赚钱,那就代表朝廷可以拯救更多灾民了!”
“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两人听到这话,瞬间肃然起敬。
如果是赚钱的话,他们还真没什么兴趣,但要说救助灾民,那他们可就有兴趣了。
“太子殿下放心,等臣能够批量制造千里镜的镜片之后,就会开始下一步的研究,臣一定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的。”
毕文轩赶忙保证道。
朱慈烺一脸欣慰的点了点头。
在他看来,大明皇家商会应该也快要成立了,到时候把什么肥皂、牙刷、牙膏、之类的全都给整出来。
这样即可以丰富百姓的日常生活,也能赚点钱。
虽然他现在不缺钱,但是钱这种东西总是不嫌多的!
与此同时,京城。
数匹快马在街上掠过,随后停在了一家酒楼门口。
为首的是六位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后面跟着的则是一对父子。
年长的约莫四十来岁,留着络腮胡,看起来颇为勇武。
年纪小约莫二十来岁,长得倒是有些文弱。
这对父子不是别人,赫然便是左良玉和他的儿子左梦庚。
虽然后期的左良玉是名副其实的大军阀,就连崇祯的命令也敢无视,但是很明显,现在的左良玉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
毕竟现在的大明还没有到无可挽救的地步。
松锦之战还没有失败,孙传庭也还活着,从表面来看,大明依旧还是那个大明。
而现在的左良玉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平贼将军而已。
所以在接到圣旨之后,左良玉压根不敢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就带着自己的儿子左梦庚狂奔而来。
至于为什么要带儿子,当然是因为圣旨指明要带他儿子来了。
本来按照朱慈烺的吩咐,人一到京城就要立刻觐见。
可为首的锦衣卫一看左良玉父子浑身臭烘烘的模样,最终还是打算让他们先洗个澡再去见太子殿下。
不然这要是熏到太子殿下,那可就不好了。
当然,他们自个也得去洗个澡。
想到这里,为首的锦衣卫赶忙看向左良玉说道:
“左将军,你先在这里住下,洗个澡吃点东西,在下先去禀告太子殿下,等会再来带你去见太子殿下!”
左良玉听到这话,赶忙拱了拱手:
“既如此,有了大人了!”
紧接着,锦衣卫迅速骑马离开,左良玉父子也翻身下马。
将马交给小二照顾之后,开了两间房,又让小二打了热水洗了个澡。
该说不说,他们身上确实挺臭的。
洗完澡之后,左良玉又点了一桌美食,正打算出去叫儿子来吃,门突然被推了开来。
进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儿子左梦庚。
“父亲您看,这是什么东西?”
左梦庚说着,将手中的两份大明日报递给了左良玉。
这是他刚才出去转悠的时候看到的,他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就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下来。
至于这大明日报到底值多少钱,左梦庚其实并不在乎。
左良玉白了儿子一眼,有些恼怒的说道:
“你这个混蛋!是不是忘了你老子不识字?敢拿这个来消遣你老子?”
左梦庚听到这话,随即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对不起爹,我给忘记了。”
下一秒,他突然又凑到了左良玉面前:
“爹,你听我跟你说!这东西可不一般!这东西叫大明日报,我听人说是朝廷昨天刚发布的。”
“上面记载了朝廷的发生的各种大事件和一些圣旨,甚至还有官员任免和调动,这玩意儿可是好东西啊!”
嗯?
左良玉听到这话,瞬间也来了几分兴趣,随即赶忙又道:
“那你快说说,这上面到底讲了些什么?”
左梦庚之前已经看过了手中的两份大明日报,其中的内容也大概全部知晓了,随即便说道:
“这上面记载的事情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勋贵们因为吃空饷、窥视皇权甚至是造反惹得皇上大怒,然后杀了不少勋贵,还从他们的家里抄了三千多万两银子!”
“皇上因此气的一病不起,现在由太子监国!”
多少?
三千万两?
左良玉自动忽略了左梦庚的最后那句话,完全被那三千万两的数字给惊呆了。
此时此刻,左良玉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
我的乖乖!
居然有三千万两银子,这群勋贵也太他妈的能贪了吧?
左良玉忍不住在心中感慨道。
忙完这些事情之后,外面的天色已经开始蒙蒙亮了。
估算一下,差不多也是凌晨六点多了。
皇宫内的清洗也已经结束了,数百具尸体被偷偷运出了城,然后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焚烧了。
这些死去的宫女太监,一半是因为反抗了,一半则是因为他们都是勋贵和文官们安插进皇宫里的眼线。
朱慈烺不可能留着他们,索性一起给处理了。
虽说有点残暴,但为了自己的安全,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几位,先去点东西休息一下,然后就准备上朝吧!”
朱慈烺看向张之极几人道。
“臣谢过太子殿下!”
恭敬的道谢之后,几人这才颤抖的走了出去。
朱慈烺目视远方逐渐变红的天空,眼神中闪过一丝期待。
终于,大明朝马上就是他的了!
偏殿内,小太监们端上了各色茶点,摆在了张之极等人面前。
但此时此刻,他们却都毫无胃口。
李国帧看起来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却被英国公张之极用眼神制止住了。
因为距离不远处的门口,依旧有朱慈烺的亲兵把守着。
虽然已经表明了忠心,但这种时候能不说话就不要说话了。
就这样,几人相顾无言的干坐着,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早朝。
不出意外的话,等这场早朝过后,他们就会成为所有勋贵们的敌人.......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天就亮了。
伴随着钟声响起,百官们开始进入皇宫。
太和殿,众位大臣像以往一样依次上殿,随后各自站在了两边,等待着皇帝上朝。
这种事情几乎每天都在重复,所以众人也没在乎宫里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太一样。
但很快,他们就被震惊到了。
因为接下来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并不是皇帝,而是太子!
就这样,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朱慈烺晃晃的坐在了龙椅一侧的座位上。
这一幕看的群臣目瞪口呆。
可没懂他们说些什么,朱慈烺就率先开口了。
“诸位卿家,昨夜父皇突发重病,无法再处理朝政,所以特命本太子监国。”
“王承恩,宣旨吧!”
站在一旁的王承恩随即打开了一道圣旨,然后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突然不适,暂时无力处理朝政,之后国家大事都交于太子处理,钦此!”
圣旨刚宣读完,整个朝堂瞬间就炸了锅。
内阁首辅大臣周延儒率先发问道:
“太子殿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昨天皇帝陛下不还好好的吗?怎么一夜之间就重病了?”
他这一开口,其他大臣也纷纷询问了起来。
“对啊!陛下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怎么就病重了?”
“太子殿下,请让臣见见陛下!”
此时此刻,大臣们虽然心中疑惑,却都没有怀疑到朱慈烺身上。
毕竟在他们看来,朱慈烺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而已,再加上本身就是太子,怎么扯也扯不到造反上面。
朱慈烺没有理会众人,而是冲着英国公等人使了一个眼色。
英国公心中了然,随后赶忙出列,口中还大喊道:
“此乃臣之过也!”
与此同时,襄城伯李国桢、新建伯张先通也都跪了下来。
“臣有罪”
“臣有罪!”
这一幕瞬间让整个朝堂彻底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是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了这三位勋贵。
什么鬼?
皇帝病重跟你们三有什么关系?
没等他们发问,张之极率先开口道:
“回太子殿下,臣偶然查到五军都督府、京营内腐败问题严重,大多数的勋贵军官们都涉及贪污军饷。”
“甚至有的人还将手伸进了锦衣卫,窥视皇权!”
“臣深感不安,为此和襄城伯、新建伯昨夜进宫,将此事告知了陛下。”
“陛下得知消息之后急火攻心,就此昏厥了过去。”
“此乃臣之过也,请太子殿下责罚。”
说完这些话之后,张之极又磕了一个头。
李国帧和王先通亦是如此!
刹那间,整个朝堂安静的可怕,落针可闻!
张之极的这番话,犹如一颗深水炸弹一般,把所有人都给炸懵逼了。
文官们还好,毕竟吃空饷这种事情怎么着也轮不到他们头上。
可在场的勋贵们此刻简直都要被吓死了。
英国公,你特么的这是疯了吧?
五军都督府、京营、锦衣卫,这些哪一个没有你的参与?而且你拿的还是大头!
就这样你还敢把这件事情告诉皇帝?
那特么的这是不想活了吗?
你不想活不要紧,为什么要拉我们一起去死啊?
情绪激动之下,当下便有几个勋贵忍不住冲过去,想要对张之极几人动手,但却被门口的禁卫军给拦住了。
“狗东西!你要害死我们吗?”
“你不想死我们不拦着,为什么要拉着我们一起死?”
“该死的,你这个叛徒!”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谩骂声,整个朝堂瞬间乱做了一团。
朱慈烺懒得搭理这群勋贵,随手让禁卫军将他们控制起来之后,这才看向一旁的王承恩道:
“继续宣旨!”
王承恩随即又拿了一份圣旨,然后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定国公徐允祯,贪污军饷,窥视皇权,今日起圈禁府中,无诏不得出府!”
“罚没家产,公爵之位由其长子继承!”
“成国公朱纯臣,贪污军饷,窥视皇权,赐死!”
“罚没家产,公爵降为侯爵,侯爵之位由其长子继承!”
“定西侯蒋秉忠,贪污军饷,窥视皇权,赐死!罚没家产,侯爵降为伯爵,由其长子继承!”
“抚宁侯朱国弼,贪污军饷,罚没家产,侯爵降为伯爵,由其长子继承!”
“临淮侯李弘济,贪污军饷,窥视皇权,赐死!罚没家产,除爵!
......................
一连串的声音响起,震的整个朝堂鸦雀无声。
所有入都被这道圣旨给吓傻了。
紧接着。
扑通、扑通、扑通,几声倒地声响起,赫然是那些被点到名的勋贵们晕厥过去的声音。
当然,还有不少被点到名的勋贵们没有晕厥过去。
他们一个个跪伏在地,哭的鼻涕横流,口中大呼道:
“陛下,臣冤枉啊!”
“陛下!臣知错了!请饶了臣吧!”
“陛下!给臣一次机会吧!臣愿意奉上全部家产!”
面对勋贵们的哭诉,朱慈烺假装一脸心痛的说道:
“这件事情是英国公和襄城伯、新建伯告知父皇的,而且昨晚已经让锦衣卫核查过了,完全属实。”
“诸位,我大明朝历代帝王都待你们不薄,父皇也待你们不薄,你们为何要如此?”
“事已至此,本宫也帮不了你们!”
朱慈烺话音刚落,当下便有一队禁卫军从宫殿门口走入,然后将点到名字的勋贵全部都拉了出去。
“对了,毕大人,你有没有认识的火炮专家?”
突然就在这时,朱慈烺继续开口问道。
虽然毕懋康是个难得的火器专家,但看得出来,他的主要研究方向还是改良火铳这类的火器。
火炮这玩意儿还需要更专业的人来做!
毕懋康沉思了片刻之后道:
“老臣还真知道两个人,他们对于火炮都有相当独特的见解。”
“一个是宋应星,一个是汤若旺!”
宋应星,明末科学家,他的科技创新对于后世的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他的那本《天工开物》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
他在农业方面的研究非常高深,并且提出了许多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他在手工业、冶金业、以及纺织业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也发明了许多可以提高生产的工具。
总而言之,他确实是一位大才!
至于汤若望,他就比较特别了。
因为他不是明朝人、也不是汉人,而是来自德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
明末的时候,大量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了明朝,想要将他们的信仰传播到明朝各地,汤若旺就是其中之一。
不同的是,汤若望除了会传教之外,自身还具备非常多的西方先进知识。
他不只对天文学有着非常深刻的研究,甚至汤对于火炮也是如此。
崇祯曾经命他帮助兵仗局改良现有的火炮,汤若望最终不辱使命,成功改良了火炮,甚至还将自己的心得写成了一本书。
这本书名为《火攻挈要》。
这本书里记载了欧洲目前最先进的火炮制造技术,是明末有关西洋大炮的最权威的著作,甚至一直到满清后期影响都很大。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慈烺当然知道这两个人的存在。
其中宋应星之前已经派人去找了,用不了多久就会来到京城。
至于汤若望........
这家伙其实一直都在京城,甚至每天上朝的时候,朱慈烺还会看到他。
因为他现在是大明钦天监的监正。
钦天监,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古代国家的天文台,承担观察天象、颁布历法的重任。
而钦天监鉴正这个职位,就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
由于历法关系农时,加上古代人比较迷信,所以自古以来,钦天监的地位都十分重要。
看来明天得先去见见汤若望了,要是能说服他加入火器研究院的话,肯定可以研制出威力更大的火炮。
本来在朱慈烺心中,最好的火炮专家应该是徐光启,还有他的徒弟孙元化。
但可惜的是,他们都已经死了。
徐光启倒还罢了,算得上是寿终正寝。
但是孙元化死的就有点惨了。
崇祯五年,孙元华因部将孔有德叛明降清,之后登莱被攻陷,孙元化自杀未遂,被叛军放了回来。
但最终崇祯将这次的事情归罪于孙元华,将其处死!
身为一个难得的火炮专家,却死得这么冤枉,朱慈烺只是想想就觉得无比可惜。
回过神来之后,朱慈烺这才开口道:
“你说的宋应星本宫之前已经派人去找了,不日就可以抵达京城。”
“至于汤若望,本宫明天去见见他。”
毕懋康点了点头,随后又道:
“老臣还想再举荐一人,此人名为王徵,早年喜爱古器和机械,曾研制过水力、风力和载重机械,还将其写成了一部书。”
“名为《新制诸器图说》。”
“之后又与瑞士传教士邓玉函一起编译了《远西奇器图说》。”
“此人对于机械方面有非常高的造诣,或许能对太子殿下有所帮助!”
王徵.....
朱慈烺回想了一下,印象中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据说是明朝的机械大师。
甚至被人和徐光启共称为‘南徐北王’。
有传言说,他当时甚至研发出了蒸汽机。
不管这个传言是真是假,朱慈烺还是记下了这个名字,准备明天让锦衣卫前去宣旨。
大明想要发展,以后肯定会用到各种器械,这样的人才可不能错过了。
随即,朱慈烺又道:
“这个名字本宫记下了,明日就派人去找。”
“另外,本宫明日也会派人去寻找合适的地方建造火器研究院,在这之前,本宫先在东宫给你找一个合适的地方。”
“不论需要什么人、或者需要什么材料,都可以从兵仗局和军器局调用。”
“本宫再给你拨十万两银子,用作前期经费,不够了随时跟本宫说。”
毕懋康听到这话,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的!”
“只是不知道太子殿下目前最需要什么样的火器?”
《军器图说》上面记载的火器种类实在是太多了,想要一起研究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毕懋康想知道朱慈烺目前需要哪种火器,然后他着重研究。
朱慈烺则是一脸认真的说道:
“虽说大明现在的火器都需要进行改良,但本宫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燧发枪!”
朱慈烺说着,这次打开了《军器图说》,然后将燧发枪那一页展示在了毕懋康面前。
随后继续说道:
“大明现在拥有的火铳质量实在是太差了,炸膛的风险极高,导致士兵们都不怎么喜欢使用火器。”
“而且每到梅雨天的时候,火器就无法使用了。”
“所以目前最需要的就是研发出一种新的火铳取代现有的火铳,这本书上提到的燧发枪就是最完美的替代品!”
毕懋康思索了一下,随后开口道:
“太子殿下,老臣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是有件事情老臣必须要提前告知你。”
“老臣之前大概估算了一下,一把燧发枪的制作成本最少也在十两银子左右,而一把普通的火铳只需要三两银子甚至更低。”
“所以想要大量生产燧发枪的话,需要很大一笔钱!”
这大概也是历史上为什么崇祯不支持毕懋康改良火器了,因为实在是太费钱了。
制造一把燧发枪的钱都可以制造三四把普通火铳了。
崇祯那个时候哪里还有钱啊!
虽然崇祯没钱,但朱慈烺有啊!
就算拨给了户部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内帑现在还有差不多三千万两白银、外加几百万两黄金。
等抄完山西八大皇商,最少又是五千万两银子的进项。
更别提他还有系统这个外挂了,里面积攒的系统货币随时随地都能兑换出一亿两白银!
所以,太子爷还真不缺钱!
虽然后世对于朱厚照的评价两极分化,但在朱慈烺看来,朱厚照绝对是一个聪明的皇帝。
因为他知道最高的权利必须牢牢握在皇帝手中!
只是可惜,他最后还是被人弄死了。
而弄死朱厚照的人,大概率就是文官集团。
毕竟一个掌握军队最高指挥权的皇帝实在是太可怕了,文官们接受不了这样的皇帝。
他们害怕这样的皇帝!
仔细想想,从朱厚照至今,已经一百二十年了。
也就是说,大明皇帝已经失去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一百二十年了.......
想想都觉得可怕!
即便是现在的朱慈烺,真正可以掌握的军队,其实也就是那三千亲兵了。
至于京营和前五军都督府的三万多兵马,说到底还是借着王先通和李国帧这两位拥有兵权的勋贵这才间接掌握了。
朱慈烺并不怀疑他们的忠诚,毕竟他们眼下已经背叛了崇祯、背叛了整个勋贵集团,除了跟他这个太子爷混之外,压根没有第二条出路。
总之无论如何,京营和前五军都督府的军权这他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兵部要是想从他手里夺兵权的话,那他不介意再多杀几个人。
思绪回转,朱慈烺这才看向了王先通和李国帧。
“等他们下次再来的时候,就大大方方的让他们去查,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若是提出什么要求,表面上也可以答应下来,事后告诉本宫一声就行了。”
“当然!最终的命令还是以本宫的命令为主。”
“相信本宫,再过一段时间,京营和五军都督府的军权就会彻底回归到本宫手中!”
王先通和李国帧听到这话,神色皆是一惊。
因为他们知道,太子爷恐怕马上又要搞事情了。
虽然想要从文官手里彻底拿回京营和五军都督府的军权不是一件容易得事儿,但不知为何,他们就是觉得太子爷一定会成功!
紧接着,两人同时拱手道:
“臣遵命!”
朱慈烺挥了挥手。
“回去吧,早点休息。”
“臣告退!”
“臣告退!”
再次拱手之后,王先通便和李国帧一起离开了。
当然,回的还是京营和五军都督府.......
送走了李国帧和王先通,朱慈烺又看了会儿奏折,随后就准备洗漱一下休息了。
算算时间,差不多也就是晚上的九点左右。
不怪他睡这么早,完全是古代没有后世那么多的娱乐项目,想熬夜都没法熬。
再加上这副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很多能让人‘开心’的事情也做不了,所以他也就只能早睡早起了。
十分钟后,正当他快要入睡的时候,一阵脚步声突然从门口传了进来。
与此同时,马宝的声音也响了起来。
“太子爷,您睡了吗?”
朱慈烺刚闭上的眼睛又重新睁开了。
“还没睡,进来吧!”
咯吱。
一声轻响,马宝推开门走了进来。
“什么事?”
朱慈烺有些好奇的问道。
他知道这种时候如果没什么大事的话,马宝是不敢来打扰他的。
马宝则是小声的回道:
“太子爷,您之前不是让锦衣卫去找了很多人来吗?还说那些人到了之后第一时间就要来通知您。”
“不管您在做什么,都......”
马宝的话还没说完,朱慈烺却是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然后问道:
“快说,谁来了?”
马宝先是一愣,但很快还是回答道:
“毕懋康!”
毕懋康!
听到这个名字,朱慈烺心中一乐。
他倒是没有想到,第一个来的居然会是毕懋康!
毕懋康,明末最有才能的火器专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研究出燧发枪的人!
他在辞官之时,编写了一部《军器图说》献给崇祯,希望可以引起崇祯的重视,改良明朝的火器。
毕懋康在《军器图说》这本书中首次介绍了燧发枪这种超越时代的武器。
简单来说,就是将一般火铳用火绳点火的装置改进为用燧石作发火装置。
这样就能克服火绳点火怕风雨的弱点,无论天气再怎么恶劣都不会对武器的使用造成影响。
当士兵扣动扳机时,安置在扳机上的龙头和燧石摩擦生火,火星落入装药室中使火药燃烧,然后就会产生气体推力。
这股推力会直接将弹丸射出,以此进行攻击!
而且这种武器简化了发射手续、提高了武器射速。
他的发明在历史上足以名垂青史!
但可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得到崇祯的重视。
朱慈烺之前也看过这本书,但是其中的一些技术连他自己也无法理解。
拿去找兵仗局,兵仗局的工人们也是一脸懵逼,根本就造不出来。
因为一些关键的技术点和零件实在是太含糊了。
朱慈烺心中清楚,看来想要制造出燧发枪,只能找毕懋康本人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深知先进武器对于军队和国家的重要性,所以他造反成功之后,第一时间就想找到毕懋康。
结果没想到他居然是第一个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毕懋康的老家不是在安徽吗?
怎么来的这么快?
想到这里,朱慈烺又问道:
“毕懋康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这么快?”
马宝道:
“据宣旨的锦衣卫说,是从天津来的,毕懋康自从辞官之后就一直居住在天津,所以来的比较快。”
朱慈烺恍然大悟。
谁说老家在哪就要一直住哪的?
北京距离天津也就一百来公里,三天怎么也够了。
“快!快带我去见他!”
朱慈烺说着,直接拖着鞋子就出门去了,连衣服也来不及穿。
马宝看到朱慈烺这副样子,一边拿起袍子一边追了出去。
“太子爷!衣服还没穿呢!”
...........
东宫的暖阁中,一个头发、胡子花白的老人正坐在椅子上,一脸紧张的等待着。
他就是毕懋康!
说实话,当锦衣卫带着圣旨找到毕懋康的时候,毕懋康多少有点懵逼。
因为他辞官都七八年了,实在想不到皇帝找他做什么。
直到锦衣卫宣读了圣旨的内容,他才知道原来是因为他之前编写的《军器图说》这本书。
一瞬间,他就明白了此行的目的!
皇上这是要改良火器啊!
想明白了这点,他就马不停蹄的跟着锦衣卫进京了。
只是本来以为要见的是皇帝,结果没想到居然是太子爷。
毕懋康心中有很多疑惑,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将这些疑惑强压下去了。
不多时,大门被人推开,一个身穿龙袍的少年就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之中。
(PS:考证了很多资料,明朝的太子和亲王其实都可以穿龙袍,就是格式和皇帝的有些差异,不算僭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