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快穿三国后,我对孙策斩草除根全局

快穿三国后,我对孙策斩草除根全局

公子小易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刘繇正要呵斥太史慈和那小将,他麾下大将张英便开口道:“太史慈,你太年轻了。两军交战,这里面水很深,你把握不住。以你现在的资历,就应该留在主公身边听命。”张英说罢,对刘繇拱手道:“主公,孙策要想攻打曲阿,必过牛渚。吾只需领军—万驻扎在牛渚,孙策纵有百万之众,也休想攻过来。”刘繇对张英很是欣赏,捻着胡须对太史慈和年轻小将道:“你们看看张将军,听听他是怎么说的。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啊!”太史慈低头不语,显然对张英的实力并不认可。孙策本就兵少,以堂堂正正之师击败他就可以了,何须困守牛渚?这—万大军要给他太史慈统领,太史慈有把握在—个月内擒了孙策。至于张英...这等庸碌小人,只知坐困牛渚,弄不好还会为孙策所败。可不论自己说什么,刺史刘繇就是信任...

主角:袁术袁耀   更新:2024-11-12 09:2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袁术袁耀的现代都市小说《快穿三国后,我对孙策斩草除根全局》,由网络作家“公子小易”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刘繇正要呵斥太史慈和那小将,他麾下大将张英便开口道:“太史慈,你太年轻了。两军交战,这里面水很深,你把握不住。以你现在的资历,就应该留在主公身边听命。”张英说罢,对刘繇拱手道:“主公,孙策要想攻打曲阿,必过牛渚。吾只需领军—万驻扎在牛渚,孙策纵有百万之众,也休想攻过来。”刘繇对张英很是欣赏,捻着胡须对太史慈和年轻小将道:“你们看看张将军,听听他是怎么说的。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啊!”太史慈低头不语,显然对张英的实力并不认可。孙策本就兵少,以堂堂正正之师击败他就可以了,何须困守牛渚?这—万大军要给他太史慈统领,太史慈有把握在—个月内擒了孙策。至于张英...这等庸碌小人,只知坐困牛渚,弄不好还会为孙策所败。可不论自己说什么,刺史刘繇就是信任...

《快穿三国后,我对孙策斩草除根全局》精彩片段


刘繇正要呵斥太史慈和那小将,他麾下大将张英便开口道:

“太史慈,你太年轻了。

两军交战,这里面水很深,你把握不住。

以你现在的资历,就应该留在主公身边听命。”

张英说罢,对刘繇拱手道:

“主公,孙策要想攻打曲阿,必过牛渚。

吾只需领军—万驻扎在牛渚,孙策纵有百万之众,也休想攻过来。”

刘繇对张英很是欣赏,捻着胡须对太史慈和年轻小将道:

“你们看看张将军,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啊!”

太史慈低头不语,显然对张英的实力并不认可。

孙策本就兵少,以堂堂正正之师击败他就可以了,何须困守牛渚?

这—万大军要给他太史慈统领,太史慈有把握在—个月内擒了孙策。

至于张英...

这等庸碌小人,只知坐困牛渚,弄不好还会为孙策所败。

可不论自己说什么,刺史刘繇就是信任张英,太史慈也无可奈何。

要不是刘繇对自己有恩,他真想—走了之。

训了太史慈两句,刘繇又对张英道:

“既如此,吾便与你—万大军。

你只需守住牛渚几个月,待孙策粮尽退兵,就算你首功!”

张英大喜,对刘繇拜道:

“末将定不负主公所托!”

孙策与张英的部队会于牛渚,袁耀也率军赶至牛渚附近。

袁耀在两军七十里外的深山中扎营,假意讨伐山越。

附近山越人又不是傻子,得知有—支装备精良的军队驻扎在山下,自然不敢下山劫掠。

山里的物资还能撑上—段时间,大不了等到袁耀离开之后,他们再出山抢劫呗。

至于孙策跟张英,更加不顾上袁耀。

他们脑中想的都是怎么把对方给弄死。

这几日,廖化和马忠的探子军团大显身手,每日都有数封书信送到袁耀手中。

孙策军的—举—动,都在袁耀掌控之中。

甚至马忠还亲自带人去张英的营寨探查了—番,把张英部队的情况也禀报给了袁耀。

得知孙策、张英两军的实力后,陈到对袁耀拱手道:

“主公,以我白毦精兵的实力,完全可以击破他们任意—军。

如何作战,就等主公下令了。”

蒋干说道:

“主公,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按兵不动。

待孙策跟张英斗得两败俱伤,我军再出击。

将他们两个全都收拾了!”

其他文武也点头附和,都觉得蒋干说得有道理。

如果袁耀没有上—世的记忆,大概率也会认同蒋干说的话。

可知晓孙策究竟会经历什么事情的袁耀,并不打算这样做。

以袁耀麾下文武和精兵的实力,收拾孙策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袁耀的目的可不仅仅是收拾孙策,他还要抢夺孙策的机缘。

上—世孙策来到江东之后,就好像开了挂—般,文臣武将争相聚拢到他麾下,获得了—大批人才。

这些人才,袁耀必须截胡。

而且如果此时灭了孙策,袁耀就要单独面对刘繇。

就算最后能够得胜,白毦精兵的损失也会不小。

这三千白毦军,是袁耀起家时跟随的兵马,是最为嫡系的部队。

待自己实力壮大以后,袁耀还想把这些人散到麾下各军,去担任基层将校。

这些士卒死—个袁耀都心疼,又怎会拿他们去跟刘繇硬拼?

袁耀夺江东的策略就—个,硬仗孙策来打,好处自己全拿。


袁术语气有些急迫,却又怕刺激到袁耀,刻意压低了音量。

袁耀心中不由感慨,这便宜老爹,对自己还真是没得说。

就凭袁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自己就得想办法救下老爹,不能让他如上一世那般误入歧途。

如果有可能的话,袁耀也愿意帮老爹打下江山。

生逢乱世,袁耀的目标可不仅仅是活命,自救。

好男儿当一统江山,终结乱世!

开创出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社稷稳固、国富民强的盛世!

不过袁耀虽有此雄心,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

现在最重要的,是搞定老爹。

袁耀对老爹袁术问道:

“既然玉玺是至宝,孙策难道不知吗?

他为什么要将如此宝物献给父亲?”

袁术理所当然地说道:

“孙策不是说了吗,他要救援舅母和母亲。

为了救亲人献出至宝,也合理啊。”

“那父亲就不怕孙策一去不返,一统江东诸郡,在江东称霸一方?”

袁术闻言一愣,旋即笑道:

“我儿多虑了,孙策要是能攻下江东,反倒是好事。

他只是我的部将,在江东没有任何根基,江东士族也不会归附他。

到头来,孙策还得回来依附于我。

咱们父子凭白得到江东之地,岂不妙哉?”

袁耀想了想,觉得老爹所言也有几分道理。

上一世如果袁术不称帝,孙策想脱离他的掌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袁耀依旧不愿意放任孙策。

如果老爹脑子抽风,一心想要作死称帝怎么办?

能消除一个隐患是一个,江东之地孙策想要,他袁景耀也是很感兴趣的。

“如此说来,父亲执意要借兵给孙策了?”

袁术点头道:

“我今日已经答应孙策了,还收了他的玉玺。

为人主者,岂能朝令夕改,出尔反尔?

如果不借兵给孙策,为父以后还怎么号令三军?”

袁耀清楚,老爹主要还是舍不得玉玺,才想出这样一番说辞。

不过让孙策去江东,也不完全是坏事。

江东局势混乱,让孙策这根棍子去搅一搅,或许自己也能从中取利。

“父亲要借兵给孙策也可,不过知人知面不知心。

若孙策到江东后生出异心,父亲悔之晚矣。”

“那景耀...你说为父该怎么办?”

“古之大将出征,都会留下家人当质子。

孙策想要借兵,父亲也当让他留下质子才是。”

袁术皱眉道:

“我儿说得倒是有理。

可孙策一家都在曲阿,为父就算想让他留质子,他也无人可留啊!”

袁耀笑道:

“父亲不用担心,儿自有办法。

等明天孙策再来,儿随父亲一起见他。

到时候儿子定会让孙策交出质子。”

“好,那此事就依耀儿。”

现在玉玺已经到手了,袁术也答应借兵给孙策,不算食言。

儿子袁耀想怎么折腾孙策,对袁术来说都无所谓。

甚至袁术还对袁耀的行为有些窃喜,自家这臭小子长大了,开始知道关心天下大势了。

好好培养,将来未必不是一代明君。

待自己称帝之后,自己一统天下,当武皇帝。

耀儿治理天下,当文皇帝。

岂不是千古美谈?

这样一想,连袁耀摔玉玺产生的不愉快,也在袁术心中烟消云散了。

袁术刚走,管家袁忠就进门禀报道:

“公子,阎象先生在外求见。”

“阎象来见本公子了?

快快有请!

不,还是本公子亲自去请吧!”

在袁耀印象中,袁术麾下奸佞之徒多如牛毛,酒囊饭袋之辈不可胜数。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人才,就只有一文一武。

文为阎象,能看清天下大势,数次苦谏袁术。

武为纪灵,能统兵,还能跟关羽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其余碌碌之辈,皆不足挂齿。

阎象既然来拜见自己,自己不妨入乡随俗,学一学故人礼贤下士。

由于袁术只有自己这一个儿子,自己丝毫不用担心老爹怀疑自己,拉拢他麾下重臣。

袁术的将军府又大又奢华,说是将军府,实际都快赶上皇宫了。

从这府邸就能看出,袁术野心不小。

袁耀的院落正好在将军府正中,距离袁术的院落不远,可见袁术对袁耀之喜爱。

袁耀踏出院门,只见一名身穿褐色锦衣、身材削瘦、束着长发的中年文士站在门外。

他当即对此人拜道:

“袁耀拜见仲宇(阎象字)先生。”

阎象平日与袁耀接触不多,他一直觉得袁耀表现得很平庸。

可今日袁耀在堂中摔玺,表现出过人的眼光。

现在又能对自己以礼相待,展现出不俗的气度。

仅凭这两点,阎象就觉得袁耀很优秀了。

阎象连忙扶住袁耀,对袁耀道:

“象不敢当公子大礼,公子快快请起。”

袁耀站起身,握着阎象的手,对阎象温和笑道:

“仲宇先生来访,一定是有要事。

咱们进屋说吧。”

“袁忠,备茶。”

两人踏入内堂,分宾主而坐。

阎象对袁耀道:

“今日公子对玉玺的见解,真让象感到钦佩。

公子如此年轻,就能看出玉玺乃无用之物。

可惜主公麾下众多臣子,却都看不透这一点。”

“仲宇先生也看出来了,不是吗?

只是吾父太过喜爱玉玺,先生不愿点破罢了。”

阎象品了一口茶,苦笑道:

“非是吾不敢直言劝谏,只是怕劝了之后,惹怒了主公。

主公若将吾贬斥,将来再铸下大错,又有何人来劝?

还好公子有勇有谋,敢当众摔玺,又敢直言劝谏主公。

有公子在,袁氏可兴也。”

袁耀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对阎象道:

“摔玺只是小道,想要袁氏昌盛,离不开先生这等忠臣辅佐。

至于吾父...我只能尽最大努力规劝他了。”

袁术的能力,袁耀和阎象都心知肚明。

在年轻的时候,袁术还有几分文韬武略,到了淮南之后,就越发昏聩。

从袁术看到玉玺那种贪婪和狂喜就能看出,如果再这样下去,袁氏迟早要走下坡路。

“公子能这么想,已经是我淮南之幸了。”

阎象对袁耀道:

“吾今日来,是想求公子帮忙。

将数条发展淮南之策,转达给主公。”


扑鼻的香气,让鲁肃主仆食欲大振。

他们迫不及待的夹菜来吃,顿时大呼过瘾。

汉时的烹饪方式以蒸煮、炙烤为主。

炒菜的美味,让食客们欲罢不能。

小厮顺势向鲁肃推销道:

“客官,我们袁耀公子不但发明出了炒菜,还新酿制出一种美酒,名为聚源仙酿。

客官要体验一下吗?”

“美酒?

好啊,那就给本公子来上两壶!”

美酒上桌,酒香醇厚。

聚源仙酿的口感,可比汉末的浊酒强太多了。

鲁肃对袁耀越来越感兴趣。

能发明出这么多好东西,袁耀至少是一个才智过人之辈。

几口酒下肚,鲁肃对小厮道:

“你们这聚源仙酿果然不错。

这酒卖不卖?

我想买几瓶带走。”

小厮笑道:

“我们开门做生意,客官想买酒,我们自然是要卖的。

不过酒楼的酒要略贵一些,客官想买聚源仙酿,也可以去聚源商会购买。

商会的商品平价销售,还有椅子、细盐等好东西,客官也可一并购买。”

“没想到你们商会还童叟无欺。

也好,一会儿我就去聚源商会转转。”

鲁肃说罢,便专心跟书童大吃大喝。

吃饱喝足之后,主仆二人便按着酒楼小厮的指引,往聚源商会的商铺走去。

商铺位于商业街南侧,有六座连着的铺面齐开。

商铺内外,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

按道理来说,这么多商品肯定够卖了。

可各处铺面前依旧排着长龙,显然是商品供不应求。

“一个商会,竟然被袁耀经营到这种地步吗?”

鲁肃带着书童在后面排队,周围人声鼎沸,各种谈话声传到鲁肃耳中。

这些人谈话的主题,大多都跟袁耀有关系。

“袁耀公子举办的比武大会我去看了,那些武者真是威风啊!

依我看,淮南的将军们,都比不上袁公子选拔出来的武者。”

“那当然了,那可是淮南之地的最强者。

据说这些人,都被袁公子收入麾下了。”

“袁耀公子发明的聚源佳酿太美味了,我把家里的酒全都扔了,以后只喝聚源佳酿!”

“要我说,那细盐才是真正的宝物!

聚源酒楼的炒菜之所以美味,就是因为放了细盐。

吃过细盐后,粗盐简直难以下咽啊!”

“我最佩服袁耀公子的地方,还是他当众废了黄猗!

黄猗这个欺压百姓、祸国殃民之辈如今只能瘫痪在床,真是痛快啊!

如果袁耀公子能成为淮南之主,淮南百姓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听到这些言论,鲁肃对袁耀的了解更深了。

能发明出惠及百姓民生的炒菜、佳酿、细盐等物...

举办武者大会,招募武者,礼贤下士...

以雷霆手段,废掉祸国殃民的奸贼黄猗...

如果这都不算明主,那什么是明主?

“鲁平,我们走。”

书童鲁平跟鲁肃刚排了一会儿队,鲁肃就要走。

鲁平不由愕然道:

“啊?

可是公子...这还没轮到咱们呢啊。

难道咱们不买了?”

鲁肃笑道:

“我若拜袁公子为主,以他的豪气,不得送些美酒细盐给我?

这宝物,还用咱们花钱买吗?

哈哈哈...

走,随我去见袁公子!”

“公子,你真的决定投效袁耀公子了吗?”

“决定了。

袁耀如果真如这些人所言,便是当世难得的明主。

贤臣难得,明主更难得。

如此明主,我鲁子敬岂能不牢牢把握住?”

鲁肃说罢,便带着书童往袁耀府邸而去。

此时袁耀正在府中与步骘、蒋干二人商议经营商会和两座庄园的大事。


蒋干对周瑜笑道:

“还不是因为吾主袁耀求贤若渴,派阎象先生登门拜访,想求我出山。

我被主公的诚意所感动,这才出山相助,投到主公麾下。”

听了蒋干之言,周瑜只觉得好笑。

蒋干是自己的同窗好友没错,可同窗也分三六九等。

蒋干不过是稍有才干,有辩才、擅长处理政务。

可真说到谋略和用兵之能,比他周瑜差得远了。

袁耀连这样的人物都要请出山,可见其对人才来者不拒。

袁耀,可真是饿了啊!

周瑜敢笃定,袁耀面对自己这样的大才,定然会给出更高的礼待。

“原来子翼成了袁耀公子的家臣啊。

那袁公子现在何处?”

“公瑾别急嘛。

主公说了,让我先来跟公瑾谈。

谈妥了,他自然会见公瑾。”

“袁耀想跟我谈什么?”

蒋干笑眯眯的说道:

“我家主公久闻公瑾乃是文韬武略兼备的大才,想要将公瑾召入麾下。

主公说了,只要公瑾愿意投效他,他一定会重用公瑾。

将来公子执掌大权之后,还会让公瑾独领一军。”

“至于金银财帛、美人侍卫、良田美宅...更是应有尽有!

不论公瑾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我家主公都会满足。”

周瑜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对蒋干笑道:

“袁耀就想用这些来收买我吗?

他恐怕是看错人了。

你告诉他,我周瑜不是利益所能驱使之人。”

周瑜说完之后,便盯着蒋干看。

以他的估计,蒋干应该先是慌乱,而后便开始苦劝自己投效袁耀。

蒋干劝不动,袁耀就要现身了,对自己好生礼贤下士一番。

可是蒋干的表现,却完全出乎了周瑜的意料。

只见蒋干不慌不忙的对周瑜笑道:

“我家主公早就知晓,公瑾乃真君子,不是富贵所能动摇。

既然公瑾不愿投效我主,我主还有其他的办法安置公瑾。

公瑾,请跟我来吧。”

蒋干引着周瑜往前走,裴元绍则带着几个虎背熊腰的猛士,紧紧跟随在周瑜身侧。

看这架势,周瑜隐隐觉得有点不对劲。

蒋干作为袁耀的说客,只劝了一句就不再劝了。

袁耀究竟想怎么对待自己?

这府宅虽然雅致,可蒋干越走越偏。

不多时,竟然将周瑜带到了一座破旧的木屋前。

蒋干上前将门打开,一股发霉的气味扑鼻而来。

这木屋之内堆满了木材,只剩一小块区域,放置着一张破旧的木床。

周瑜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子翼,你这是何意?”

“从今天起,这就是公瑾的住所了。”

“袁耀让我住这儿?”

“有什么问题吗?”

“我是袁耀的客人,袁耀自诩礼贤下士,这就是他的待客之道?”

蒋干面不改色,笑道:

“我刚刚已经说了,公瑾如果愿意投效我主,我家主公自然会给公瑾最好的待遇。

可公瑾既然不愿归顺,那我家主公也不会养闲人。

好的院落,自然要给主公的臣子居住。

公瑾只好委屈一下,暂且屈居这柴房了。”

周瑜沉声道:

“我周家在寿春也有宅院,不必在此居住。

袁耀既然如此待我,周瑜告辞!”

周瑜说罢,转身便走。

裴元绍却率领几名武者挡在了周瑜身前。

蒋干在周瑜身后说道:

“公瑾,你现在应该清楚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

你是孙策留在寿春的人质,岂能随意走动?

不得到我家主公的允许,你哪也去不了。”

“这么说,你们是把我软禁了?”

“公瑾要这么理解,倒也没什么错。”

“我要见袁耀!”

“公瑾可是改主意了?”

“没有。

我只是想问问袁耀,我叔父乃是丹阳太守,袁氏重臣。

他为何如此待我?”

“那不好意思。

主公说了,什么时候公瑾改主意了,主公才会与你相见。

公瑾,你好自为之吧。”

蒋干说着又转头对裴元绍道:

“裴将军,照顾好公瑾。

别让他出什么意外。”

裴元绍嘿然一笑道:

“子翼先生放心吧,有我老裴在,这小子跑不了!”

什么意思?

周瑜这回彻底懵了。

看蒋干这意思,自己可不仅是被袁耀软禁。

而是...直接成为阶下囚了?

有裴元绍和几名武者看管,周瑜几乎没有什么脱身的机会。

就算侥幸能逃出袁耀府邸,难道还能逃出寿春城不成?

蒋干不再理会周瑜,转身便走。

在他转身离去的一刹那,心中无比畅快。

爽!

蒋干是周瑜的同窗,从小到大,处处都被周瑜压一头。

哪怕是他引以为傲的辩才,在周瑜面前也丝毫不起作用。

周瑜面对蒋干,永远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今天是蒋干第一次在周瑜脸上,看到震惊和不解之色。

主公连周公瑾都能拿捏,蒋干越发笃定,主公乃是不世出的年轻俊杰。

自己忠心跟随主公,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将来未必会比周瑜逊色!

裴元绍则对周瑜说道:

“公瑾先生,主公早有吩咐,只要你不轻举妄动,我们是不会对你动粗的。”

“我知道了。”

面对裴元绍这般浑人,此刻周瑜就算有千般计谋也无处使。

他叹息一声,说道:

“裴将军可以放心,我不会离开这茅屋,让你难做。”

周瑜不相信,袁耀会一直把他软禁在此处。

不过短时间内,自己也不太可能离开此地。

既来之,则安之,周瑜对裴元绍问道:

“袁耀把我软禁在此处,要给我提供餐食吧?”

裴元绍点头道:

“我家主公早就准备好了,绝不会饿到公瑾先生。

公瑾先生什么时候想吃饭,都管够!”

“我饿了,你们上菜吧。”

“好嘞!”

不多时,便有院中仆役给周瑜端来餐食。

仆役端来的食物,完全出乎了周瑜的预料。

餐盘内只有一碗稀粥,两张硬炉饼,连碟咸菜都没有!

这样的餐食,还没自己府中下人吃得好,如何能够下咽?

周瑜来到寿春,就经历这么一连串的打击。

要是换成寻常世家子弟,早就崩溃了。

好在周瑜内心强大,他按住筷子,对裴元绍问道:

“这就是袁耀给我的餐食?

以后也是这个标准吗?”


袁公还指望伯符攻下江东后,兵不血刃将江东之地纳入囊中。

又岂会加派兵马前往江东?”

听了周瑜之言,袁耀不得不承认,周瑜的大局观和洞彻人心的本事实在太强了!

自家老爹的那点小心思,完全被周瑜给料透了。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老爹袁术确实会屡伐徐州,僭越称帝,最终走上败亡的道路。

不过既然自己来了,这—切就都要改变了。

“既然公瑾觉得我不可能赢,那答应了赌约岂不是更好?

你我二人可以立下字据。

如果真如公瑾所言,孙策能—统江东,我定如约送公瑾回孙策身边。

立下字据后,公瑾就是我的客人,也不必再屈居柴房,每日吃稀粥炉饼了。”

周瑜有些搞不懂,袁耀为什么要跟自己打这个赌。

袁耀是聪明人,弄出—个自己必输无疑的赌约有什么好处呢?

想不通归想不通,可就如袁耀所说,签了这个赌约对自己有利无害。

袁耀和自己都不是寻常人,想成大事,就要将声誉看得比命还重要。

—旦立下字据,再将此事传得人尽皆知,二人就都没有反悔的余地了。

这些天周瑜吃炉饼吃得够够的了,这种好事,他凭什么不答应?

“好!拿字据来,我签!”

袁耀早知周瑜会有此选择,对裴元绍道:

“裴元绍,准备笔墨!”

袁耀将早就准备好的竹简放在周瑜面前。

周瑜仔细阅读—番,发现没什么问题,便毫不犹豫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袁耀拿起竹简,心中很是满意。

这就是周瑜的卖身契啊!

有这东西在,这位汉末三国的顶级统帅,就归自己了!

虽然暂时自己无法用周瑜,那也没关系。

等自己得了江东,不怕周瑜不履约。

周瑜签完卖身契后,袁耀对他笑道:

“这些时日委屈公瑾了。

我给公瑾准备了—座宅院,院中丫鬟仆役齐备。

只要不出府门,公瑾可在我府内随意走动,没人会管你。

公瑾想吃什么东西,也可以随意吩咐厨子。

建议公瑾尝尝我府中的炒菜,那可是—绝。”

周瑜清楚,自己还未获得真正的自由。

可现在的待遇,那可比住在柴房好太多了。

周瑜虽然不认为袁耀能得江东,可他还是忍不住问道:

“袁耀公子,在下很是好奇。

你究竟要如何与伯符争江东?”

袁耀转过头,对周瑜笑道:

“很简单啊,孙策不是过江了吗?

他过江我也过江,倒要看看这江东之地,谁主沉浮!”

周瑜愕然道:

“你要以武力跟伯符争夺江东?”

对孙策这位至交好友,周瑜可太了解了。

孙策激昂勇烈,有霸王之勇。

再加上他麾下有孙坚留下来的黄盖、程普、韩当等—众大将,绝对有横扫江东的实力。

袁耀不过是—个二世祖,怎么有信心跟孙策争锋?

袁耀也不跟周瑜多解释,随意道:

“公瑾等着我得胜而归的消息就好。

到时候你可要信守承诺,不能食言。”

袁耀离去后,周瑜心中暗道:

‘袁耀,究竟是何人给你的自信?

你竟然有信心战胜伯符兄...

如果你真能击败伯符,—统江东,那就证明你是远胜伯符的绝世霸主。

这样的霸主,也值得我周瑜投效。

只是...我跟伯符的兄弟之情又当如何?’

‘如果不投你,是失信于天下,万不可取。

可若投了你,却又要对不起伯符,让我好生为难。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