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付新琅康瑛的女频言情小说《重生九零:疯批美人他甘心沉沦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江陌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康家的父母也娇惯着他,他们还年轻,能干活,家里说富裕谈不上,说穷也还有一口吃的,就一直把你康俊当成孩子来养着,彻底养废了。一直到康俊到了谈对象的年纪,该找媳妇了,有了康瑛的彩礼打底,倒也底气十足,和城郊一户菜的姑娘相亲后很快就结婚了,新娘叫吴小青。康俊结婚后,依旧是在家里继续打游戏的生涯,吃穿度用全靠父母,他自己偶尔给人打短工,小日子过得还挺逍遥的。但是这种逍遥也只是表面的现象,一旦遇到家里真的需要钱,拿不出钱时,就露馅了。但是还好康俊还有个康瑛,康瑛那么能干,那么软弱,康俊时不时就会找姐姐要钱。康瑛在豆饼厂打工,工资很高,也会瞒着付新琅母子偷偷省下十几、二十块给康俊花。脑子里一瞬间掠过这些往事,康瑛便警惕的打量着康俊,问道:“小青...
《重生九零:疯批美人他甘心沉沦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康家的父母也娇惯着他,他们还年轻,能干活,家里说富裕谈不上,说穷也还有一口吃的,就一直把你康俊当成孩子来养着,彻底养废了。
一直到康俊到了谈对象的年纪,该找媳妇了,有了康瑛的彩礼打底,倒也底气十足,和城郊一户菜的姑娘相亲后很快就结婚了,新娘叫吴小青。
康俊结婚后,依旧是在家里继续打游戏的生涯,吃穿度用全靠父母,他自己偶尔给人打短工,小日子过得还挺逍遥的。
但是这种逍遥也只是表面的现象,一旦遇到家里真的需要钱,拿不出钱时,就露馅了。
但是还好康俊还有个康瑛,康瑛那么能干,那么软弱,康俊时不时就会找姐姐要钱。
康瑛在豆饼厂打工,工资很高,也会瞒着付新琅母子偷偷省下十几、二十块给康俊花。
脑子里一瞬间掠过这些往事,康瑛便警惕的打量着康俊,问道:
“小青剖腹产要花那么多钱,你准备好了吗?”
康俊堆出一个难看的笑容说:“爸妈那里还有点积蓄,不过也不太够啊,他们正想找你借几百块。”
康瑛有点犹豫,不知道该不该把离婚的事情现在就告诉唐俊,但一想他们早晚会知道的,不说别的,等她父母上门找她要钱的时候就会知道了。
“康俊,我现在也很难,刚和你姐夫离婚了,自己一个人在外面租房子住,身上没钱了。”
“什么?你们离婚了?”康俊乍一听到这个消息,吓了一跳,目瞪口呆的看着康瑛,不过又马上笑了,道,“离婚也好,那个姐夫什么事也不做,就靠你养。作为小舅子,这么多年我可是连他一点光都没沾过。姐,那你现在住在哪里?”
康瑛一看康俊高兴的神情,对她离婚的事除了刚开始的吃惊,接下来都没有任何反应,便明白康俊就是只白眼狼,只是把她看成了聚宝盆。
她和付新琅离婚对康骏来说当然是好事,以后,他要找她要钱就方便多了。康俊才不管姐姐离婚后会不会很惨,姐姐最大的功能就是现金奶牛。
“我住在城郊。”康瑛下意识地不想把自己现在住的地方告诉康俊,直觉如果康俊知道了,会带来无尽的麻烦。
“要不你跟我一起回家,和爸妈说说这件事吧,他们还不知道呢!”
对康俊来讲,康瑛就是个活银行,他什么时候想要钱了就去找康瑛,康瑛也能够挤出十几二十块来,这对他来说是不小的经济来源。
以前姐姐赚的钱都要交给婆婆,现在可好了,她离婚了,以后那些交给婆婆的钱,岂不是就能落到他身上?
康瑛不想和原主的父母打交道,但这也是不可能的。过去原主的性格懦弱,在家里丝毫没有存在感,除了需要钱家里会想起她,平时就好像没有这个女儿似的。
康瑛一时有点头疼,她直觉康家会是个大麻烦,以前她没有离婚,要同时承受娘家和夫家两方面的剥削,现在她好不容易摆脱了付家,可是看这情形,娘家也是不会放过她的。
康瑛回想了下娘家的状况,心里有数了,于是笑语吟吟地对康俊道:
“今天我就不回家了,我找人家租了房子,房东人很不错,我买了点菜,中午准备招待人家。
你也知道现在租房子多不容易,人家愿意租给我一个离婚的女人住,我必须得对人家热情一些,要不然如果我没有房子住,那不还得回家去住?”
时江远听了,豁然开朗,没想到康瑛竟然真的“考察”出了门道,便道:
“那你打算谈哪一家品牌呢?”
“海兄弟,万宝隆,长红,这几家国内企业现在主打的就是冰箱,空调,彩电,这也是老百姓最需要的。”
时江远觉得没有问题,就是他有点担心那20来万够不够开个店,便把这份担心和康瑛说了一下。现在他的投资门类比较杂,有些钱一时抽不回来,所以能动的现金只有这些。
康瑛道:“开电器商场,最主要的花费在店面租金这块,县城里现成的面积较大的商场不多,只有友谊商店那里的店面比较符合我的想象。
那里是购物的黄金消费场所,如果能把电器商场开在里面,老百姓也有一种天然的信任。就是不知道友谊商店愿意不愿意把商场出租给咱们。”
时江远听了也没有出声,因为友谊商店他是知道的,这是国营的单位,自行经营,让他们把商场出租,有可能吗?
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还是他们必须要拿下各家电器公司在吕县的专营权。
时江远在这方面还没有任何经验,他没想到,康瑛做了个商业考察,还马上发现了商机。
时江远凭直觉知道,这个商业计划绝对是可行的,然而,提出这个计划的是康瑛,这还是一个在家里任人凌虐的离婚女人吗?形象有点不相符啊?
时江远心里对康瑛又多了几分莫名的探究之意。
一个优秀的人就像暗夜里的灯光,总会吸引飞蛾前来扑火,时江远并没有意识到他自己就是那只扑火的飞蛾,他正气凛然的认为:
他就是帮助处于低谷阶段的康瑛,回报她的救命之恩。
打着这样的旗号,时江远对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也觉得理直气壮。
“咱们再好好考虑一下,如果能租下友谊商场自然好。”时江远沉吟了一下道。
康瑛一听时江远支持她做这行,松了口气道:“行,这事就交给我。”
时江远没想到康瑛语气这么大,他原本想说自己出面去和友谊商场谈,见康瑛似乎有办法,心里好奇,索性放手让她去做。
揭过这层心思,时江远道:“海兄弟、长红这些公司我不太熟悉,不过有一个认识的兄弟,他家的长辈在商务部门工作,要不我去咨询他一下?”
康瑛可没想到,时江远说的商务部门是国家的商务部门,他以为是吕县的商务部门,便高兴地点点头说:
“好,你帮我打听打听,看看专营权怎么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咱们好应对。”
康瑛和时江远谈妥各自要做的事情,心头有了奋斗的目标,愈发沉静心态。
康瑛知道,在投资生意之前,最忌心浮气躁,车子开到独幽居,时江远送她回家又离开了。
康瑛在家里也坐不住,便骑上自行车,又往县城而去,只有动起来,寻找机遇,才能够抓住转机。
时江远从独幽居离开之后,回到了表弟宁庆生的工商局宿舍。
宁庆生在工商局上班,虽然宁庆生都回家住,但谁让工商局福利好,职工都有房分,象他这样不住宿的也可以分一套一房一厅的小套房。
时江远来吕县后,为了方便出入,找宁庆生要了钥匙,霸占了这里。
二姨家在城里的新房子是自建房,4层小楼,前面还围了个院子,环境十分舒适。
嗯,对,就是和发小在一起时那种舒适愉快的感觉:夏天一起在后海喝冰镇啤酒、冬天在老巷子里吃羊肉火锅……
没有谈过恋爱的菜鸟时江远“正视”自己对康瑛的感觉后,心头愈发松快。
不然,他实在没办法解释,他和一个才认识两天的女人,为什么有一种飞蛾扑火、想要在她身边徘徊、追逐之感。
现在有车的人不多,路上常见的除了货车,私家小车都很少,常见的就是神龙富康、夏利,当然,也有进口的本田、丰田,这已经属于豪车一挂了,一般进口车怎么也得25万元以上。
康瑛把车停在诊所的门口,那个大夫30来岁,戴着眼镜,年纪虽然不大,却具备了一个大夫应有的稳重。
看到康瑛,他倒是一眼就认出来了,时江远也没错过他看康瑛时眼里那一抹惊艳。时江远心里有点不舒服,就象自己私藏的珍宝被人窥觑了一般。
正好诊所里没有病人,医生起身招呼道:“恢复的还不错呀,现在看着精神了,那天晚上都成血人了。”
时江远笑了笑,说:“多谢大夫!”
“别谢我,要谢谢康瑛,若不是她出钱又出力,你早就没命了。”
可能是康瑛那天晚上的镇定给了医生太深的印象,所以夸起人来也毫不嘴软。
时江远心想,康什么瑛,叫得好象多熟似的,这大夫看样子也不是什么好人,笑得这么猥琐,嘴上好象和他说话,眼睛都不离康瑛。得提醒康瑛注意点,和他拉开距离。
于是时江远便把身体往前靠,把医生的视线截住,不让他眼睛滴溜溜乱转,打量康瑛。
康瑛掂起脚尖,从时江远肩膀上露出个脑袋来,说:“医生,你给他看看,伤口有没有发炎啊?”
医生便把时江远带到屏风后面的医疗区,处理伤口。
时江远把衬衫脱了,露出背上的绷带,医生把绷带剪开,看了看伤口,很满意,说:
“不错,已经结痂了,没有发炎化脓,再有三天就能拆线,小心别沾到水就好了。”
时江远等大夫给他清洗完伤口,敷上药,重新包扎好。
等处理完伤口,付了医资,两人便离开了,约好三天后再来拆线。
康瑛上了车,这才想起什么,对时江远道:
“我今天在县城找了半天,发现县城里的老百姓对电器需求还是很大的,不过,国营的商场并不注重这块潜力客户的挖掘,服务质量和售后服务都跟不上。
再加上老百姓都盲目崇拜洋品牌,不管大小家电都喜欢买国外的品牌,价格贵得惊人,限制了市场的蓬勃发展。”
时江远也知道这股风气,大家现在都有点崇洋,觉得国外的电器品牌质量好。
最主要的是大家都抱着这么贵,买一个电器就要用一辈子的想法,都觉得如果多花点钱买个质量好的,能用上一辈子,也比较划算。
国产电器在大家印象里,用不了几年就坏了,虽然便宜一些,但是精打细算的老百姓一算账总觉得不划算。
于是时江远笑道:“你发现了商机?”
康瑛道:“对,我想要开一个国产品牌电器的专营店,一来国内家电价格相对便宜许多,能给百姓实惠;二来可以深挖服务质量,把国产家电卖出去,也能支持国产品牌。
现在我的想法是,去找家电企业谈下吕县的独家代理权,然后就可以建立一整支营销队伍。”
看到时江远又是帮她找小奶狗,又是弄狗窝的,康瑛觉得不能让他白忙乎,道:
“那你中午在我这吃吧,我正好买了菜。”
“行啊!”时江远毫不客气,一口就答应下来。
那语气,让康瑛总觉得有点迫不及待的样子,似乎就等着她说这句话。
康瑛笑笑,也没多想,就往厨房里去,把菜放进冰箱里,然后开始想着中午要做什么菜。
煎一条鱼,再做个冬瓜瘦肉丸子汤,炒个青菜,两个人吃应该也就够了,荤素齐全。
只是不知道时江远今天中午要来吃饭,没有买一些对恢复伤口有用的食材,比如说鲈鱼什么的,比较可惜了。
康瑛挽扎上围裙,在厨房里开始忙碌起来,等她把菜和饭做好,差不多40多分钟过去了。
她现在已经大体知道时江远的口味偏咸,所以,做菜的时候,按照他的口味进行了调整。
康瑛自己过去因为注重养生,所以吃的都比较清淡,但是时江远是个大男人,精力旺盛,平时消耗的体力比较多,所以康瑛依着他的口味,把盐多放了一些,毕竟人家是客人,她还是要以客人的口味为主。
康瑛把饭菜端上桌,便到院子里招呼时江远来吃。
时江远从自行车边站起身来,看到康瑛,笑着对她道:
“自行车都搞定了,松的链条我拧紧了,喏,这有个螺丝,往里旋,就能调节自行车链条长度,一会骑着试试,如果太紧我还会可以把它松一些。其它的关节处,我也上了润滑油。”
康瑛闻言一喜,立即骑上自行车在院子里绕了一圈,果然经过时江远这一收拾,自行车轻快了许多,在润滑油的滋润下,那些零件也不互相摩擦着“几嘎”响了,原来松驰的链条产生的骑行无力感也消失了,每踩一下踏板都觉得力道十足。
康瑛满意地说:“不错,和新的车一样好骑了!看不出来,你动手能力真强!”
时江远收到夸奖,露出了一脸稍带得瑟的笑容,康瑛说:
“洗手吧,快吃饭,不然凉了就不好吃了。对了,你的伤口今天感觉怎么样?应该去换药了吧?”
时江远一听,赶紧换上一副求同情的表情说:
“是有比昨天好一些了,没那么疼了,可是你说的人民路25号,我对那里不熟,一会儿你能跟我一起去换药吗?”
康瑛愣了一下,问:“怎么回事?你个吕县人怎么会对人民路不熟了?”
说起来,她的灵魂穿越过来,接受了原主的记忆,对吕县县城大部份地方还是挺熟悉的。时江远是吕县人,象人民路这样的主干道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
时江远委屈地道:“我又不是这里人,我是二姨在这,加上有事才来这里的。”
康瑛一听心道:果然,怪不得他的衣着气质和这里都不相符,不像个小县城的青年。
然而又听到时江远说只是路过这里,她心里有一种淡淡的不舍之感。
原来是时江远早晚还是会离开这里的,可能是因为这两天时江远帮的太多了,她已经习惯了时江远出现在她的日常生活中。
人的依赖性真是可怕,她说过不想依附任何男人,怎么莫名其妙就被时江远左右情绪了呢?
康瑛警惕起来,提醒自己不要太软弱,她对时江远道:
“原来你不是吕县本地人啊?我就觉得你的气质不太像。要不然,你得让夫人陪你去。实在不行吃完饭我陪你去换药。”
“亲家,进口空调太贵了吧?要八千多呢,这……不是还要买录像机和彩电吗?前头刚买了冰箱,都按你们说的,买了进口的,冰箱就花了七千多。现在这空调能不能换成国产的?”
一位看上去五十出头的大叔在边上小心翼翼地和那大妈商量起来。
大叔身边跟着一个小伙子,和姑娘差不多大,两个人虽然没走在一起,但不时对下眼,还会偷笑一下,一看就是对小情侣。
康瑛听明白了,这估计是将要结婚的两家人来买家用电器了,她看过资料,说结婚必须要有的三大件:
在70年代是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80年代是冰箱,彩电,洗衣机;90年代就是空调,音响,录像机。到康瑛那个年代就是车子,房子和票子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东西也在紧跟着时代的潮流在不断的发展。
一听大叔这么说,大妈不乐意了,不高兴地道:
“我也没要求你们什么都用进口的,但是现在大家都兴空调,新房里没有进口的空调,这么热的天结婚,伴娘和新娘的妆不得全糊了?
小琼的堂姐嫁的是烟草局的干部,人家家电早就置办好了,录像机、冰箱、空调、彩电全部都是进口的松夏,我们也不要求全部是松夏,光要求空调是松夏,也不过份吧?”
大叔嗫嚅着,眉心皱出了川字,那对年轻人脸上也浮起了阴云,姑娘就去扯母亲的衣角……
康瑛在边上听了,不禁为之咋舌,看来不管哪个年代,普通老百姓结婚都不容易啊!
现在家电对他们来说是一道硬指标,以后更别说了,光是房子就得一辈子被银行按在地上“揭”。
不过,这两家人虽然气氛不是很愉快地在有商有量,但是家电商场的营业员始终都没正眼看他们一下,也没有人主动前来推销介绍。
这也难怪,营业员都是国企员工,领的是固定工资,多卖一件电器,她们也不会多赚一分钱,在顾客面前,她们始终是高高在上的。
康瑛忽然想到,虽然现在电器普遍用的还都是进口的,海兄弟、长红等国内家电企业开始做大做强,也有了品牌意识。
而且,康瑛知道,它们最终在市场上以物美价廉打败了洋品牌,成为国产品牌的骄傲。
如果能够拿到这些电器独家代理权,那岂不是稳赚不赔?因为和洋电器来比,国产电器具有价格上的优势,比洋电器普遍便宜了一两千块甚至更多。
别小看这一两千块,对普通老百姓就是超强的诱惑。
康瑛心里琢磨着,如果在县城稳定开一家电器店,那现在应该是个好时机。
如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了大地,许多人的腰包都在慢慢的鼓起来,老百姓的消费欲望正在释放出来。
康瑛记得前世自己有个远房的亲戚,就是在老家小县城开了一家电器专卖店,据说成了小县城里第一个百万富翁,可想而知,开电器店的利润还是挺大的。
而且如果能拿到海兄弟、长红这些大品牌的独家代理权的话,那么,哪怕是坐等大品牌自身推广开,也是稳坐着收钱的生意。
一段时间后,即便她离开这家店,到时另外请人帮忙,也能够让电器店正常运转下去。
越想康瑛越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毕竟,如今县城还没有一家私人电器商店。
康瑛脑子里的灵光闪现,兴奋点越来越多:要做就做大的,租一个黄金地段的大店面,装修得高端大气,再雇一些能言善道,嘴巴甜、服务态度好的服务员……还有售后服务也要跟上……
康瑛脑子剧烈地思考着,最为遗憾的是,现在没有一台智能手机在手上,不然,她可以把这些想法一路用语音录下来,免得遗忘。
康瑛便想找个地方,好好地记录一下自己的灵感,咖啡馆她是不想去了,一杯咖啡15元,冲的还是速溶的雀巢咖啡,真的很坑爹。
她走出商场,在供销社边上,看到边上有一家冰库,门口放着遮阳伞,遮阳伞下放了几张桌椅,那是给来散买冰条、冰块的顾客坐的。
大夏天的,能吃的一条冰凉透心的冰条是一种享受,所以此时冰库生意还挺红火的。
康瑛走到柜台前问:“冰条怎么卖?”
“花生和牛奶的5分钱,糖水的两分。”卖冰条的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晒得黑乎乎的,看着长的挺机灵的。
康瑛看到还有卖冰块的,便问:“冰块怎么卖?”
“一袋两毛。”
所谓的冰块就是冰箱速冻格里冻出来的一块一块的冰块,家里没有冰箱又想吃冰的人会来买,卖的时候,冰块就装在塑料袋里提走。
现在的冰块之所以有生意,是因为如今冰箱的普及率还不高,夏天买冰块回家,做冰蜂蜜水,冰凉茶,消暑解渴,是普通老百姓家的消夏享受方式之一。
康瑛见买冰块的人还是挺多的,不由心里一喜,觉得看来如今买冰箱的家庭还不是很多啊,市场上缺什么,不证明这个东西的市场潜力巨大吗?
康瑛便买了一根花生冰条,在遮阳伞下找了个空位坐下来,然后从布包里掏出笔记本和笔,边吸溜着冰条,边做着笔记。
花生冰条是用磨碎的花生粉掺合着制成的,有一股浓浓的花生香味,味道还挺好的。
像这样不顾形象,在街上边吃冰条行为,康瑛下意识做出来后,楞神下也坦然了,反正自己已经不是那个万人之上的大总裁了,不必在员工面前保持总裁的威严形象。
无拘无束的日子,这种感觉也不错,康瑛美滋滋地吃着冰条,一边思路如泉涌,下笔飞快,很快的记下了几条她想到的商业方案。
待到她写满了两张纸,思路也空了,康瑛才把笔记本和笔收进随身带的布包里。
冰条吃完了剩下一根竹棍,康瑛看到边上没有垃圾桶,地上倒是随地扔了不少冰棍纸和棒子,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拿起冰棍棒,走了一段路,把它扔到垃圾箱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