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姜丰姜媛的其他类型小说《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姜丰姜媛全文免费》,由网络作家“山的那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松林书局是在一处三进的院子里,才刚走到巷口,就能隐隐听到里面的说话声,似乎很热闹。门房里,有个穿长衫的中年人正在接待来访的客人。姜丰进去的时候,只见屋里已经有了几个客人,都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想来和他一样,都是来投稿的。这几个人有头发花白的,也有年轻的,都笑着与那个坐在上首的中年人说话。俗话说,宰相门房七品官,这里是王家的产业,王老相公是做过首辅的人,他的门房,自然也受人尊敬些。看到姜丰进来,中年人站起来笑道:“这位公子也是来投稿的?倒是从未见过。”一般书局都有固定的作者,新作者的稿子,审稿的先生们是不一定会看的。书局请了一些先生专门审稿,这些先生身上往往都有功名,也是忙得很的。姜丰连忙行礼,说道:“先生说的是,小子是来投稿的,是丰...
《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姜丰姜媛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松林书局是在一处三进的院子里,才刚走到巷口,就能隐隐听到里面的说话声,似乎很热闹。门房里,有个穿长衫的中年人正在接待来访的客人。
姜丰进去的时候,只见屋里已经有了几个客人,都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想来和他一样,都是来投稿的。
这几个人有头发花白的,也有年轻的,都笑着与那个坐在上首的中年人说话。
俗话说,宰相门房七品官,这里是王家的产业,王老相公是做过首辅的人,他的门房,自然也受人尊敬些。
看到姜丰进来,中年人站起来笑道:“这位公子也是来投稿的?倒是从未见过。”
一般书局都有固定的作者,新作者的稿子,审稿的先生们是不一定会看的。书局请了一些先生专门审稿,这些先生身上往往都有功名,也是忙得很的。
姜丰连忙行礼,说道:“先生说的是,小子是来投稿的,是丰水县致远书斋徐掌柜介绍来的。”说着,递上了徐掌柜的信。
中年人一看,是写给书局大管事王通的,笑得真诚了些:“原来是王管事的熟人,公子稍等。”
说着,把信递给一旁的一个小厮,让他送了进去。
其他几个书生见状,也笑着和姜丰互相打了招呼,姜丰也一一回礼,口称“前辈”,谦逊的态度倒是令几人对这个走后门的小子有了些好感。
过了好一会儿,才见那小厮走回来,对姜丰说:“姜公子,请随我来。”
姜丰连忙站起,和众人拱了拱手,抱着书稿跟了上去。
绕过影壁,就看到第一进院子里有很多人正在忙着,有围在书版上排活字的,有整理书稿的,有刷油墨的,也有往书版上覆上纸张印刷的……
原来这就是书局的印刷车间。
见他好奇,小厮介绍:“这是我们书局新收的书稿印刷的地方,其他经典,都在别的地方印刷。”
“贵书局真是大手笔!”姜丰由衷地感叹,书本在这里,像流水线上的商品一样,一本本地印了出来,整个院子都弥漫着墨香。
从回廊穿过,进入第二进院子,只见两边的厢房里,好些文士正在看着手中的书稿。
“那是我们书局的审稿先生。”小厮轻声说,像是怕打扰了他们。
姜丰点点头,继续往前走。沿着鹅卵石甬道,绕过假山鱼池,穿过一道月洞门,才到了第三进院子。
院子里一盆盆菊花开得正盛,一朵朵千姿百态。自古文人多爱菊,这些菊花种在书局里,也是相得益彰。
姜丰正往前走着,只见迎面走来一个小道士。
这个小道士年约十四、五岁的样子,生得眉目清朗,略微有些胖,就连身上的道袍,都是锦缎裁成,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孩子。
姜丰下意识地让到了路边,那个小道士看了看他,略微点点头,越过他径直往前走了。
年纪不大,派头不小。
看到小道士走远了,小厮才轻声说:“那是王家大房的三公子。”
王家的公子?姜丰怔了怔,想着自己听来的消息,王家大老爷是外省巡抚,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他家的公子,怎么会出家做道士?
不过这与他无关,姜丰点了点头,平淡地说:“原来是王家公子,真是好相貌。”
小厮等了等,发现姜丰真的不再问什么,心里倒高看了他几眼。一般的人,听到王家的公子,难免都要好奇地多问几句,甚至懊悔方才没有借机攀谈。
姜丰淡定得很。
在他看来,王家再有权有势,对他来说也是天上的浮云高不可攀。
这就好比,在后世,你知道你们市里有个退休的国级高官,你个连大学都没考上,高考屡次落榜的穷小子,想要去攀附人家,得到别人青睐,那不是做白日梦吗?
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
王大管事正在写着什么,看到姜丰进来,开门见山地说:“老徐的信我看过了,他的眼光我是相信的,不过我也要先看看你的稿子才能做决定。”
“这是应该的。”姜丰恭敬地将书递过去。
这位王大管事是王家族人,年纪四十多岁,身上也有秀才功名,因科举之途无望,索性就帮族长家里打理庶务。
他能力颇强,又背靠王家,倒是把松林书局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大书局。
姜丰站在一旁,悄悄观望着王大管事的神色,却见他从头到尾面无表情,心中不禁七上八下。
过了好一会儿,王大管事才抬起头来,淡淡地说:“姜公子,恕我直言,你的文笔只是寻常。”
姜丰的心咯噔一跳,本来的自信被当头一盆冷水熄灭了,只能苦笑着应道:“先生说的是。但我以为,小说最重要的是故事情节。”
此时的人写小说,动不动就“诗云”、“词曰”、“有诗为证”,一些小说,往往以一首诗开头,一首词结束。
姜丰虽然也尽力模仿此时的小说的行文方式,但还是没有这种看到什么都能作诗一首的能力。
王大管事笑了笑道:“你这故事倒是别出心裁。只是太新的东西,未必能被人接受。再者,你的小说篇幅也不算短,定价会比较高,买的人恐怕更少。你何不从受人欢迎的小话本写起?”
姜丰有些难过。
徐掌柜给他的评价那么高,他才自信满满地想带一大笔钱回家,让娘和娘子高兴高兴,没想到王管事却是这么说。
但辛苦写的小说,放弃了还是可惜,不如去其他小书局试试运气,只是稿费恐怕不多……
正要告辞,却见一个人一边走进门,一边说道:“通叔,还有一事……”
姜丰回头一看,正是那位穿着道袍的王三公子,不知为何去而复返。
看到屋里还有人,王三公子朝姜丰点了点头,说道:“你还在这里。”
姜丰忙向他作了个揖。
王大管事见状,诧异地说:“三郎认识这位姜公子?”
“有过一面之缘。”王三公子随口说着,又对大管事说:“世子殿下命我寻些神仙轶事,通叔若见到好的,就让人告知我。”
王大管事闻言朝姜丰看了一眼,心想,居然有那么巧的事?不如送老徐一个人情,就笑道:“正巧呢,这位姜公子送来的书稿就是神仙话本,嗯……虽然文笔朴实无华,但故事很是新奇,讲的是修仙界的事,你看看可合适。”
“哦?这么巧?那我看看。”王三公子闻言也有些好奇,接过书稿看了起来。
这峰回路转的,却把姜丰的心都提了起来,自嘲地想,真是人穷气短,为了一笔稿费都患得患失起来。
这是好事啊!证明他这个爹做得还很成功的。
第二天一早,姜丰带着女儿去吃鲜肉馄饨。
这一家馄饨铺子就在府学不远,生意极好,姜丰带着女儿等了好一会儿才有座位。
吃了一个,味道果然鲜美,姜丰赞道:“真香!”
小姜媛一边吹着气,大口大口地吃着,一边大声说:“真香!我要吃一百个!一千个!”
这小丫头,还没学算数,还不知道一百、一千有多少,反正是很多很多。
“小心烫,慢慢吃。”姜丰笑着轻哄。
吃过早餐,姜丰才带着女儿、提着书稿去了松林书局。
王通大管事这回很热情地接待了他,笑道:“可把姜公子盼来了!三公子隔天就派人来问,说世子殿下等着看呢!急得我都要派人去你家里取稿了!”
说着,命人把书稿拿下去了,抄下一份,然后快马加鞭地往王府送去。
“大管事见谅!实在是最近忙着准备院试,好不容易才抽出时间来写。”姜丰不好意思地说。
王通理解地点点头,笑道:“这是正事,应当的。”
因有世子殿下青眼加持,姜丰的小说卖得出乎意料的好,王通又与姜丰商议继续续写:“这故事的主人翁陈凡才修炼到元婴期,离飞升还早呢,我看再写几卷也是有市场的。”
姜丰欣然同意了,他还很缺钱呢,能够接着写当然最好!
如果院试得中,他就是“生员”,有资格进入府学读书。但是这样一来,家里就剩下几个老弱妇孺,叫他如何放心?
最好是能把家人都带到府城来,家里反正也不剩多少田地了,交给族长帮忙收租就好。
但是府城居,大不易。无论是要买房还是租房,都是要很多钱的!
重新签了契约,姜丰刚要带女儿出去转转,就见王玢身边的小厮苍术来了,对着他笑道:“我家公子得知姜公子来了,高兴得很,请姜公子过府一叙。本来三公子是要亲自来的,因要准备端午节事,不得闲,只能让小的来一趟。”
姜丰连说“荣幸”,带着女儿往王老相公家去。
说起来,衡王府他都去过了,这王家他还是第一次去呢!
小姜媛乖巧得很,无论姜丰和谁说话、做什么,她都没有插嘴、捣乱,只是滴溜溜着眼睛,好奇地左顾右盼。
王老相公是做过首辅的人,先帝爷临终委派的顾命大臣,告老还乡之后,依旧受人敬仰,每天往王家投贴的不知凡几。
姜丰这样的白身,也只得从侧门进入,穿过蝶舞莺飞的花园、绕过回廊,到了一个小花厅里。
王玢正在花厅里,和几个管事模样的人说话,看到姜丰进来,摆了摆手,让人下去,笑道:“姜兄总算来了,可让我好等。”
说着请姜丰坐下,自有侍女上前来奉茶。
姜丰道了谢,笑道:“悟痴不要怪我打扰就好。”
王玢客套了几句,突然问道:“姜兄也是修道之人,如今听闻丰水县有观音教妖言惑众,不知道你怎么看?”
不!不!不!我只是写小说的!我们不一样~不一样~
苏氏从县城回来,笑着说:“这事县令老爷已经知道了,闹不起来,你放心吧。”
姜丰点了点头,心想这事与自家确实没什么关系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什么观音教、弥勒教的,还是留给官府去操心吧。
临近端午,姜丰终于把小说写完了,准备去府城送粽子。
母亲苏氏突然感慨:“我以前做姑娘的时候,还跟你外公、外婆去过府城看龙舟呢,一晃那么多年过去了。”
小媛媛听到龙舟,就缠着奶奶问:“什么是龙舟?好吃的吗?”
几个大人都忍不住笑了,苏氏搂着小孙女大笑:“是是是!好吃的,比肉粥还好吃呢!”
小姜媛不依了,嚷嚷着也要去吃龙粥。
姜丰忍俊不禁,一把抱起女儿,亲了亲说:“奶奶逗你呢,龙舟不是吃的!是船呢!”
然后细细描述了龙舟的样子,以及赛龙舟的规则。衡川府有一条大江——衡江穿梭而过,每年端午的龙舟赛就在衡江上举行,衡王爷也会出来观赛,是全府的一场盛事。
小姜媛听得更向往了,双眼亮晶晶地说:“爹爹!我要去!去看赛龙舟!”
姜丰心里一动,想到女儿那么大也没看过龙舟,怪心酸的。
他把女儿抱在膝上,对母亲说:“娘,今年我们全家一起去府城凑凑热闹吧!”
苏氏连连摇头:“你也跟个孩子似的,想一出是一出的!一大家子出门,花费车马钱、住宿钱不说,楚楚怀着身孕呢,虽说三个多月了,还是稳妥些好。”
“爹爹……”小姜媛可怜兮兮地看着姜丰。
姜丰被闺女扑闪扑闪的大眼睛萌得心都化了,说道:“我要带着媛媛去!就这么说定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姜丰就要出门了。
熊楚楚披着一件薄衫送到门口,发髻松松的,有几分慵懒的美感。
姜丰看得心里一热,快速地在娘子脸上亲了一口,得逞地淫笑了几声,在娘子羞恼的神情中牵着女儿,提着厚厚的一叠书稿,迎着晨雾大步离开了。
此时他还不知道,这一别,会出现多大的变故,如果时间能够重来,他说什么也要带着母亲和娘子一起进城……
这一路直奔衡川府,到了府城时天色已晚。
带着女儿,自然不能住条件太差的大通铺,还是去了考试时住的“悦来客栈”。
掌柜的小二哥都还认识他,给他开了房间后,小二哥一边引着姜丰父女往楼上走,一边笑道:“姜公子那么快就来赶考了?院试在六月底呢。”
姜丰摇头道:“带女儿来看赛龙舟呢。”
小二哥羡慕地看了姜媛一眼,叹道:“姜公子真是疼孩子!”
姜媛坐了一天的马车,早已累得眼皮耷拉了,客栈里送来的鸡丝汤面,她也没吃几口,就倒在床上睡着了。
姜丰轻手轻脚地帮女儿洗了脸和手脚,看着她像个小天使一般,甜甜的酣睡,不由得生出了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去年他刚来的时候,小家伙瘦瘦小小的,头发又稀又黄,眼色怯怯的,像个小可怜。今年就大变样的,不仅身上养出了软软的肉肉,脸上有了婴儿肥,头发又黑又浓密了,更重要的是,敢和他这个爹爹亲近、提要求了。
老太爷?王老相公?!
姜丰心里一喜,手心微微有些冒汗,虽然说王玢让他在这里等着,他就猜到了几分,但是真的能面见王老相公,还真是不敢相信呢!
王老相公啊,做过首辅,当年中过状元的人!对他们读书人来说,那就是人生赢家的典范啊!
若能得王老相公的几句点拨,可比他自己闭门造车有用得多了!
至于青眼提拔什么的,那就太遥远了,不敢想。
王老相公正在院子亭中烹茶,王玢在一旁为他打下手,见到姜丰进来,王老相公笑道:“这就是姜郎?真是好相貌。”
姜郎?还好不是蟑螂。
姜丰屏气凝神,深深地鞠躬行礼,羞涩拘谨地说:“见过王老大人,小子就是姜丰,给老大人请安。”
“好!”王老相公指了指前面的石墩,和煦地笑道:“你坐。”
“谢老大人!”姜丰毕恭毕敬地退步到石墩边,侧身坐着。
他本以为王老相公应该是一个肃穆的人,但是没想到,王老相公年纪虽大,精神却很好,神情看起来也极和蔼。
王老相公请姜丰品了一回茶,才细问了丰水县中观音教的事。
姜丰把自己知道的一一细说了,连那“圣女”柳娘子的底也掀了,甚至自家和她的恩怨也粗略说了一遍。
王老相公微微点着头,神色不变,到他这个年纪和身份,已经很少事情能让他动容了,最后也没多说观音教的事,想必心中已有了成算,转而和姜丰讨论起道法来。
姜丰从善而流地顺着王老相公的话题,从太极生两仪说起,说道事物的两面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论,再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王老相公是个正统的读书人,子不语怪力乱神,对神仙之事是不太在意的,所谓论道,不过随口找个话题,顺便试探试探姜丰罢了。
但是姜丰关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论述,还是在他面前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神情也越来越认真。
经过这一晚,姜丰和熊楚楚的夫妻关系进入了蜜月期,熊楚楚和苏氏的婆媳关系也进入了“蜜月期”。
午饭时,苏氏甚至主动往熊楚楚碗里夹了一个煎蛋,期盼的目光不停地往儿媳妇小腹扫去,仿佛儿媳妇一夜之间就能为她生一个大胖孙子。
熊楚楚被看得面红耳赤,嗔怪地瞪了姜丰一眼。
瞪我干什么?明明我才是受害者……
家里一片和谐,姜丰的“小说大业”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修仙的向往就从未停止过,秦皇汉武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但后人并没有吸取教训,就连前朝都有皇帝沉迷于修道,几十年不理朝政。
这时候也有像《封神演义》、《西游记》那种神话小说,但并没有像后世那种自成体系、有完整世界观、价值观的修仙小说。
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渡劫飞升,一条完整的升级之路,让人看到修炼成仙的希望。
炼器、炼丹、制符、御兽、傀儡术……法修、剑修、儒修、佛修、鬼修、魔修,万法归宗!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姜丰一直觉得,第一个创立修真等级体系的人一定是天才。
这些后世修仙小说通用的设定,在此时是从未有过的。
他发现,这是一个古典小说蓬勃发展的高峰期。历史上的同期,涌现了四大名著那样的鸿篇巨著,也有《金瓶梅》这样的旷世奇书,还有《儒林外史》、“三言二拍”这些市井小说……
他自认,没有写这些古典名著的笔力,只有写别人没写过的,或许还能令人眼前一亮。而且,修仙小说世界观架构自成体系,和现实相差甚远,不太容易踩到政治底线,成为禁书。
小说就叫《凡人修仙传》,男主角陈凡是一个秀才家的儿子,父亲早亡母亲改嫁,他一个人在叔伯家寄人篱下,这家住几天,那家住几天,受尽白眼。
父亲在世时,他也曾入学堂读书。可是如今,大伯却让他给富户家放牛。一次放牛时,牛打脱了绳,往山上跑了。
他一路追着牛进山,迷路了,穿过一片白雾,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这里是修仙界,一个从未听说过的世界。
有各大宗门,有各修仙城池。有道门、有魔门,有各种修炼功法。
炼气期可活百年、筑基期可活三百年、金丹有千年寿命!
多少年来,无数帝王将相孜孜不倦追寻的长生在这里成为了可能。
御剑飞行的剑仙,仙气邈邈的仙子,波澜壮阔的修仙世界在他面前拉开帷幕。
陈凡,一个凡人,从门派杂役做起,闯过一个个秘境,获得一次次机缘,结交了三五好友,获得了美貌仙子的青睐。从炼气开始,一步步修炼到元婴,从杂役弟子,成为门派长老。
成为这个小千世界的巅峰人物。
姜丰设定,这个小千世界只能修炼到元婴,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以后反响好,他再接着写第二部、第三部。
是的,他并不打算写太长,大约写三十万字左右。后世网络上的修仙小说,动辄几百万字。但此时的小说,用的是半白话文,情节紧凑,三十万字,已经能写很多内容了。
再说几百万字,如果用毛笔写,那得写到什么时候?
姜丰想要挣一笔钱,却并不打算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写小说上。如今他的重中之重,还是明年的县试。
考中秀才,就能见官不跪,免除徭役。考中举人,就有资格选官,上升到“士”的阶层,被人尊称一声“老爷”。考中进士,甚至有机会进入中枢,有朝一日登阁拜相!
忙碌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端午节家里包了粽子,五月初八姜丰生日,煮了碗鸡蛋葱花面……到了中秋节前,《凡人修仙传》终于写完十万字了。
主角陈凡在门派小比中大放异彩,被丹峰长老看中,从一个小小的杂役弟子一跃成为内门弟子,曾经看不起他、欺负过他的外门弟子都被他抛在了身后。
正是打脸装X爽歪歪的情节!
姜丰将书稿交给了徐掌柜,请徐掌柜帮忙过目。
徐掌柜之前看了开头和背景介绍,就很期待了,此时认真地看了起来……
姜丰看着徐掌柜的神色从开始的诧异到渐渐专注,随着情节的展开,一会儿皱眉,一会儿抚须而笑,心里就有底了。
果然,过了好半晌,徐掌柜才从书稿里抬起头来,抚掌而叹:“妙哉!妙哉!姜公子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比开头那一段更精彩了!这样的修仙世界、修炼功法,从何处想来?莫非真是‘仙人抚尔顶,授尔以长生’?”
“掌柜过奖。”姜丰有些不好意思,这些并不是他的首创,他也不过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拾人牙慧罢了,“只是不知道,这小说,可犯了什么忌讳没有?”
“我看没什么大问题。你这是第一卷吧?准备写多长?”徐掌柜目光灼灼地问道。
“这是第一卷,大约十万字,打算写三卷。”
“嗯……这样,你先将这一卷送到松林书局去,我看过稿问题不大,这书一定能好卖!”徐掌柜笑着说,“要有了新的稿子,可得给我先睹为快,真是看得令人畅快淋漓、欲罢不能啊!”
“承您贵言,届时再请您指点。”姜丰谦虚地说,听到徐掌柜的赞赏和认同,他也很高兴。
更高兴的是,只要过稿,他很快就要有钱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花钱容易,挣钱也容易。
听说那些畅销书的作者,千字通常在两千文以上。即使如此,书局也是有钱挣的,毕竟一本话本就卖二两银子。
他是新人,就算千字只有一千文,十万字也有十万文,也就是一百两银子了!能买七八十亩良田了!
此时贫富差距巨大,豪富人家的闺女过了生日摆个席面,就花掉四五十两银子,而许多贫苦人家,一辈子都没摸过银锭!
怀着一夜暴富的美好愿景,姜丰安排起了去府城的事。此时他还没想到,这部修仙小说,会为他带来什么样的意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