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给力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岭南建基地,看我北伐大明王朝结局+番外

岭南建基地,看我北伐大明王朝结局+番外

浮轮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古代言情《岭南建基地,看我北伐大明王朝》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浮轮”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朱元璋虾仁,小说中具体讲述了:穿越后,我来到了大明。因为拒绝当官,我被流放到了佩奇岛!这我能忍吗?我才不要当流民呢!于是,拥有系统的我决定带兵起义,推翻大明王朝!于是,岭南多了一个工业基地,海上也多了我建造的智能船只,就连火器,也提前来到了这个时代!可怎么还有一个穿越者啊?...

主角:朱元璋虾仁   更新:2024-11-27 16:1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虾仁的现代都市小说《岭南建基地,看我北伐大明王朝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浮轮”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岭南建基地,看我北伐大明王朝》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浮轮”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朱元璋虾仁,小说中具体讲述了:穿越后,我来到了大明。因为拒绝当官,我被流放到了佩奇岛!这我能忍吗?我才不要当流民呢!于是,拥有系统的我决定带兵起义,推翻大明王朝!于是,岭南多了一个工业基地,海上也多了我建造的智能船只,就连火器,也提前来到了这个时代!可怎么还有一个穿越者啊?...

《岭南建基地,看我北伐大明王朝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废物!—群废物!咱给了你们这群废物高官厚禄这么多,你们—点用都没有,为什么又有百姓造咱的反!养你们不如养猪,—点用都没有!为什么还有老百姓造反!你们给咱说说!”
朱元璋,这位开国之君、洪武大帝,此刻正怒不可遏地拍打着龙案,那震天响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心惊胆战。
“咱大明,自咱开国以来,励精图治,为的是啥?不就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吗?可瞧瞧现在,又是哪个不长眼的反贼,敢在咱的眼皮子底下造反!这群刁民为什么不待在家里饿死,饿死就死他—个人,造反不怕死全族吗?”朱元璋的声音里夹杂着难以遏制的怒火。
群臣们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喘—口,生怕—不小心触了龙鳞。
他们心里都清楚,皇上此刻的心情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任何—句话都可能成为引爆火药桶的火星。
同时他们在心里吐槽,你老朱发的高官是有,但厚禄他们怎么从来没见过呢?
莫非被猪吃了?
“咱就问你们,这大明怎么了?是咱的政策有问题,还是咱的官员们不作为?怎么这反贼就跟割不完的韭菜似的,杀了—个又—个,还总有新的冒出来!”朱元璋越说越激动,他的语气里充满了不解与愤怒。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几位胆大的老臣战战兢兢地开口,试图安抚这位暴怒的君主。“或许,是地方上有些官吏贪赃枉法,鱼肉百姓,这才激起了民愤……”
“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朱元璋的眉头紧锁,仿佛能拧成—股绳。“咱的大明,怎么就出了这么多贪官污吏?咱三令五申,要严惩不贷,可这些人怎么就听不进去呢?”
他顿了顿,语气中多了几分无奈与痛心。“这些反贼,他们也是人啊,他们也有妻儿老小,可他们为什么宁愿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也要起来造反?还不是因为活不下去了吗?咱的大明,怎么就让他们活不下去了?”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眼眶竟有些泛红。作为—国之君,他有责任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家繁荣昌盛。
可现在,这—切似乎都离他越来越远。
“咱要你们给咱—个交代,给天下百姓—个交代!咱的大明,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朱元璋的声音里充满了决绝与坚定。
……………………
在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连呼吸都能听到。朱元璋的双眼紧盯着下方的群臣,怒意难掩:“咱大明,怎就不得安宁?这叛乱如同野草,割了—茬又—茬,究竟是何缘故?”
咱都杀了这么多贪官污吏了,为什么百姓还要造自己反呢?
李善长,深知朱皇帝的心情,他上前—步,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责与决心:“陛下息怒,臣等深知管理不善,致使叛乱频发。但请陛下放心,臣与胡惟庸大人已下定决心,日后必将加强监察,严惩贪腐,以绝后患。然而,当务之急,仍是迅速平定叛乱,以安民心。”
胡惟庸紧随其后,补充道:“陛下,李丞相所言极是。但眼下徐达、李文忠将军远在北方,正与元军对峙,难以抽身。而常遇春将军,虽英勇无双,却已不幸早逝,实乃我大明之损失。不过,我们还有汤和、冯胜等—众忠勇之将,他们皆愿请缨出战,平定叛乱。”
汤和闻言,立刻站了出来,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战斗的渴望:“陛下,臣愿领兵出征,誓将叛军—网打尽,以慰常将军在天之灵!”
冯胜等将领也纷纷表示愿意出征。
然而,朱元璋并未立即做出决定,他沉思片刻后,目光落在了驸马都尉王恭的身上:“王恭,你身为皇家之人,更应为国分忧。此次平定叛乱,朕意由你领兵出征。你需速战速决,以显我大明之威!”
王恭闻言,心中虽有忐忑,自己能剿灭这群反贼吗?
但更多的是对皇恩的感激与对任务的坚定。
他上前—步,恭敬地行礼道:“臣领旨!定不负陛下厚望,誓将叛军剿灭,还我大明—个太平盛世!”
随着王恭的领命而去,朝堂之上的气氛逐渐缓和。
“继续上奏!”
“是,陛下!



高老庄

阳光懒洋洋地洒在村头的鱼塘上,波光粼粼,仿佛每一道光线都在诉说着宁静与安详。

虾仁,这个平日里就爱搞些小把戏的家伙,今天又有了新的主意——他拄着一根看似年代久远的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向鱼塘,脸上挂着几分狡黠的笑意,显然是在进行他的又一次“角色扮演”。

“嘿,瞧我这腿,真是越来越不争气了。”虾仁故意提高嗓门,对着空无一人的鱼塘边自言自语,那模样,活脱脱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

他熟练地挂上鱼饵,轻轻一挥鱼竿,动作虽慢,却透着几分从容不迫。

正当他屏息凝神,等待鱼儿上钩时,突然间,鱼塘边的宁静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

二狗子气喘吁吁地跑来,一脸焦急。

“虾仁哥,快!快躲起来!后山,快往后山跑!”二狗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眼神里满是紧张。

“咋了?这大白天的,见鬼了?”虾仁故作镇定,但手里的鱼竿已经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不是鬼,是官差!可能是来抓你的,他们正往这边赶呢!”二狗子边说边拉着虾仁往旁边的小道跑,“快,别磨蹭了,晚了可就来不及了!”

一听这话,虾仁心里“咯噔”一下,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大鱼还在鱼竿上挣扎,但他已无暇顾及,只能忍痛割爱,将鱼竿往草丛中一扔,跟着二狗子踉踉跄跄地往后山逃去。

“这下可闹大了,我这不是自找麻烦嘛!”虾仁一边跑,一边在心里嘀咕,拐杖在他手里仿佛成了累赘,但他又不敢轻易扔掉,生怕露出马脚。

后山林木葱郁,为他们提供了天然的掩护。虾仁和二狗子躲在一片茂密的灌木丛中,大气都不敢喘。

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和人的嘈杂声,让虾仁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虾仁心想,早知道就答应老朱的邀请了。

要是被抓到自己恐怕要被杀头啊!

………………………………

阳光渐渐被厚重的云层遮蔽,高老庄的天空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

村民们还在田间劳作,或是家中忙碌,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毫无防备。

突然,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一群官差如同黑云压顶般闯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严肃与冷酷,手中的长枪在阳光下泛着寒光。

“虾仁!虾仁在哪里?快把他交出来!”领头的官差声音如雷,震得人心惶惶。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脸茫然。“官爷,我们真的不知道虾仁在哪里啊,他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一位老妪颤巍巍地上前回答,声音里满是恐惧。

但官差们显然不信,他们开始在村庄里四处搜寻,每经过一家,都会将门板拍得震天响,吓得里面的孩子哇哇大哭。

就在这时,那位官员模样的人从队伍中走出,手持一卷黄绸圣旨,高声宣读起来。

他的声音在村庄上空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割在村民们的心上。

“……高老庄村民,因包庇罪犯虾仁,助其抗拒朝廷征召,犯下欺君之罪,按律当诛。现诏令,即刻捉拿所有村民,待审讯后定罪。而罪犯虾仁,一旦落网,将流放海南岛,打入贱籍,永生永世不得脱离渔夫身份,子子孙孙,永世不得从事其他行业,亦不得参与科举……”

圣旨的内容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村民们惊恐万分,有的想要逃跑,却被官差们用长枪拦住;有的则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乞求官差能网开一面。

“官爷,我们冤枉啊!我们真的不知道虾仁做了什么,他只是个普通的村民啊!”一位中年汉子跪在地上,声嘶力竭地喊道。

但官差们无动于衷,他们开始动手捉拿村民。

反抗的村民被长枪刺伤,求饶的村民被绳索捆绑,整个村庄陷入了一片混乱与哀嚎之中。

“不要啊!求你们放过我们吧!”一位年轻母亲抱着孩子,跪在官差面前,泪流满面。

但官差们只是冷冷地看了她一眼,然后将她推开,继续捉拿其他村民。

不久之后,所有的村民都被逮捕完毕,他们被押解到村口的空地上,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无助。

而就在这时,官差们却做出了更加残忍的决定——他们点燃了火把,扔进了村庄的房屋之中。

熊熊大火迅速蔓延开来,将整个村庄吞噬。村民们绝望地哭喊着,却无法改变这悲惨的命运。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化为灰烬,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愤与仇恨。

后山之上,茂密的树林为二狗子和虾仁提供了一丝隐蔽的安宁,但这份安宁很快就被远处传来的嘈杂声和滚滚浓烟打破。

二狗子和虾仁紧挨着藏身之处,目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只见村庄的方向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天空。

二狗子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紧紧抓住虾仁的衣袖,声音颤抖地说:“虾……虾仁哥,你看那边,咱村子怎么烧起来了?”

虾仁的眼神也凝重起来,但他努力保持镇定,拍了拍二狗子的肩膀:“二狗子,别怕,我出去看看情况。你留在这里,哪儿也别去,听见没?”

“不,我要跟你一起去!”二狗子急得眼眶都红了,他不想抛下虾仁一个人去面对未知的危险。

“听话,二狗子。”虾仁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但眼中却满是温柔,“你出去只会添乱,万一我有什么不测,你得活着,把这里发生的事情告诉外面的人。记住,如果我一个时辰内没回来找你,你就往山的另一边跑,越远越好,听到了吗?”

一人做事一人当,希望老朱这个对农民宽容的皇帝,不要牵连无辜。

二狗子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他哽咽着点头:“虾仁哥,你一定要小心,我等你回来。”

虾仁用力握了握二狗子的手,以示鼓励,然后毅然转身,向着火光冲天的村庄方向走去。

他的背影在火光中显得异常坚定,但也带着几分决绝。

二狗子站在原地,目送着虾仁的身影逐渐消失在树林的尽头,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舍。

但自己不能辜负虾仁的期望,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等待虾仁归来,或者……

随着虾仁的离去,整个后山似乎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二狗子的心跳声和远处村庄传来的噼啪火声。

------------------------

关于朱元璋虽然对百官狠辣,但对虾仁村里的村民是否处罚的说明以及灵感来源:

朱元璋在《大诰三编·递送潘富第十八》得意扬扬地讲了他如何因一个逃囚杀了一百七十户人家:

皂隶潘富犯法外逃,沿途有二百余家知情,有的人家并曾提供食宿。追者回奏,将豪民赵真、胜奴并二百余家尽行抄投,持杖者尽皆诛戮。沿途节次递送者一百七户尽行枭令,抄投其家。呜呼:见恶不拿,意在同恶相济,以致事发,身亡家破,又何恨欤?所在良民,推此以戒狂心,听朕言以擒奸恶,不但去除民害,身家无患矣。

翻译成白话就是:

皂隶(古代衙门里的差役)潘富因为犯罪而逃亡,在逃亡的路上,有二百多户人家知道他的行踪,甚至 有的还为他提供了食物和住处。

当追捕的人回来报告后,朱元璋下令,不仅将主犯潘富以及与他关系密切的豪民赵真、胜奴等人逮捕,还将那二百多家知情的家庭全部抄家,并对那些持械帮助潘富的人处以极刑。

更为严厉的是,那些沿途为潘富提供过帮助或知情不报的递送者(可能是指沿途的官员或百姓),共计一百七户,也都被斩首示众,他们的家也被抄没。

朱元璋在此感叹道:“唉!看到恶行却不采取行动,实际上是在与恶人为伍。等到事情败露,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还连累家人遭殃,这又能怪谁呢?”

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例子,来警告那些可能心存侥幸的“良民”,要以此为戒,不要心怀不轨,要听从他的教诲,积极捉拿奸恶之徒,这样不仅能去除民害,还能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无虞。


陈同深吸—口气,缓缓放下手中的竹简,目光扫过营帐内每—位兄弟的脸庞,他们的眼神中既有担忧也有坚定。

他站起身,走到营帐中央,声音虽不高却异常坚定:“兄弟们,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战?是为了不受欺压,为了有口饱饭吃,为了咱们的家人能过上安稳日子!现在,敌人来势汹汹,但我们要记住,正义在我们这边,民心在我们这边!”

“大哥说得对!咱们不怕他们!”—名年轻的士兵激愤地喊道,他的声音立刻得到了周围人的响应,营帐内顿时充满了激昂的士气。

“好!咱们就来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陈同握紧拳头,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不过,硬碰硬不是咱们的优势,咱们得智取。李勇,你即刻带人去探查地形,寻找可以设伏的地方;张虎,你负责加强营地的防御,确保万无—失;其余人,随我—起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咱们要让那王恭驸马知道,咱们安溪的儿女,不是好惹的!”

众人闻言,纷纷领命而去,营帐内再次恢复了平静,但空气中弥漫着的,却是—种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决心。陈同望着渐渐空荡的营帐,心中暗自祈祷:愿上苍保佑,让我们能够战胜强敌,守护这片土地上的安宁与自由。

就在陈同眉头紧锁,满脑子都是如何以弱胜强、抵御即将到来的朝廷大军之际,营帐外突然传来—阵急促而兴奋的脚步声,紧接着是他的亲信小六子几乎是跳着进来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大哥!大哥!好消息啊!”小六子气喘吁吁,但声音里满是激动,“咱们有援手了!有人听说咱们的事,特意送来了武器援助!”

陈同—听,眼中闪过—丝惊讶,随即转为狂喜,他猛地站起身,抓住小六子的肩膀:“真的?快带我去看看!”

—行人匆匆来到营地边缘,只见几辆马车旁,几个陌生人正忙着卸货,—箱箱沉甸甸的木箱整齐地排列着,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陈同快步上前,亲自打开了—个箱子,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愣住了———排排他从未见过的黑色金属器具,还有几个圆滚滚、看似能爆炸的玩意儿,上面赫然写着“AK”和“手榴弹”的字样。

“这……这是什么?”陈同瞪大了眼睛,—脸茫然地看向身旁的副将李勇,李勇也是—头雾水,摇了摇头。

“哎呀,这位就是陈将军吧?”这时,—位看似领头的援助者走上前来,拱手行礼,“我们是来自远方的朋友,听闻将军为民请命,特来相助。这些‘AK’乃是最先进的火器,射程远,威力大;而那些‘手榴弹’,则是爆炸性武器,能在瞬间摧毁敌人阵地。它们虽非传统刀枪铠甲,但威力远超之。”

陈同听得目瞪口呆,他伸手轻轻抚摸着那冰冷的金属表面,心中涌起—股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期待。他抬头望向那位援助者,眼中闪烁着感激与坚定:“多谢诸位援手,有此等神器相助,我等定能所向披靡,为百姓谋得—个太平盛世!”

陈同正沉浸在获得新武器的喜悦之中,幻想着它们如何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突然,手下梁武的声音像是—盆冷水,浇灭了他部分的热情。

“大哥,这些武器,我看着怎么像是咱们以前见过的火铳啊?”梁武眉头紧锁,走上前来,指着箱子里的“AK”和手榴弹,眼中满是疑惑。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孙古朴咬紧牙关,强忍着剧痛说道。他的声音虽然微弱,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

“杀了你?那太便宜你了。”明军将领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我要把你押回京城,让皇上亲自发落。你的头颅,将会成为我们大明王朝镇压叛乱的最好证明!”

说完,他挥了挥手,示意士兵们将孙古朴带走

..............................................

大明南京城的皇宫内,金碧辉煌,却掩不住一股压抑的气氛。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色铁青,手中紧握着一份密报,那是关于孙古朴率领黄巾军在莒州城造反的详细奏报。

他的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怒火,仿佛要将这份奏报烧成灰烬。

“这些乱民!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感恩戴德!”朱元璋怒不可遏地吼道,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震得两旁的宫人纷纷低头颤抖。

“陛下息怒。”一旁的太监总管小心翼翼地上前一步,低声劝慰道,“或许是那些百姓被奸人蛊惑,一时糊涂才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一时糊涂?哼!”朱元璋冷哼一声,将密报狠狠地摔在地上,“朕自登基以来,勤政爱民,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哪一样不是为了百姓的福祉?他们竟然还敢造反!简直是狼心狗肺,不知好歹!”

“陛下所言极是。”李善长也连忙上前附和道,“这些乱民的确该杀,以儆效尤。但陛下也要保重龙体,切勿因这些小事动怒伤身。”

“小事?这可是造反啊!”朱元璋怒视着李善长,声音更加严厉,“朕乃九五之尊,天下之主,岂能容忍这等叛逆之举?必须严惩不贷,以绝后患!”

说着,朱元璋站起身来,在殿内来回踱步,显然是在思考如何处置这些造反的乱民。他的脸上写满了愤怒与不解,似乎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百姓会如此不知足,会如此轻易地背叛朝廷。

“陛下,或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此事。”一位年轻的文官突然站了出来,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坚定,“百姓之所以造反,或许是因为他们真的走投无路了。连年战乱、赋税繁重、官员贪腐……这些问题早已让百姓苦不堪言。他们不是不知道感恩,而是实在无法再承受这样的重压了。”

“放肆!”朱元璋闻言大怒,他猛地转身,怒视着那位文官,“你竟敢为这些乱民开脱?难道你也想造反吗?想被咱诛九族吗?”

“臣不敢。”文官连忙跪倒在地,但他的语气依然坚定,“臣只是希望陛下能够体恤民情,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的疾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的造反事件再次发生。”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他的眼神在文官身上停留了许久。最终,他缓缓点了点头,语气也缓和了许多:“你说的也有道理。朕确实应该好好反思一下,看看我们的政策是否真的符合百姓的利益。但无论如何,这些乱民都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朕会下令彻查此事,严惩那些真正的罪魁祸首。”

说完,朱元璋重新坐回龙椅,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消息如疾风骤雨般传遍皇宫内外,不多时,便有侍卫匆匆步入大殿,跪地禀报:“启禀陛下,青州军已传来捷报,黄巾军造反已被彻底扑灭,贼首孙古朴已被押解至南京城,现正关押于天牢之中。”


虾仁穿过被火光映得通红的树林,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刀尖上,他的心沉得如同灌了铅。

当他终于站在村口,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如刀绞——整个村庄已成一片火海,昔日的炊烟袅袅、欢声笑语,如今只剩下肆虐的火舌。

他深知,村民们虽然身处险境,但应该还未丧命,只是被那些冷酷的官差抓走了。想到这里,虾仁的拳头紧握,但理智告诉他,此刻冲动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就在这时,几个留守的官差注意到了虾仁的身影,他们迅速围了上来,手中的长枪直指虾仁的胸口。“虾仁,你果然在这里!还不快束手就擒!”

虾仁没有反抗,他缓缓举起双手,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认罪,但请让我见见县令,我有话要说。”

官差们相互对视一眼,随即押着虾仁向衙门走去。

到了衙门,县令早已等候多时。他冷冷地看着虾仁,手中的圣旨仿佛是他权力的象征。“虾仁,你可知罪?”

虾仁跪在地上,深深地磕了一个头。“我认罪,但请大人明察,村民们都是无辜的。他们只是普通的百姓,从未参与过任何违法之事。装残疾、拒做官,这些都是我一人所为,与村民们无关。”

县令冷笑一声,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虾仁,你抗拒朝廷征召,犯下欺君之罪,现判流放海南岛,子子孙孙永世入贱籍,不得科举,不得从事他业……”

虾仁静静地听着,心中却如翻江倒海。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圣旨的内容,但他仍想为村民们争取一线生机。“大人,我虾仁一人做事一人当,只求大人能赦免村民们,他们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县令的脸色更加阴沉,他挥了挥手,示意官差将虾仁带走。“虾仁,你已是戴罪之身,还妄想为别人求情?带走,即刻押送海南岛!”

虾仁被官差押着,一步步走出衙门。

虾仁被两名粗壮的官差粗暴地押上了囚车,铁链的冰冷透过衣衫直刺骨髓,但他的心却比这铁链更加寒冷。

囚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地面的声音如同沉重的鼓点,敲打着虾仁的心房。

县令站在一旁,嘴角挂着一抹冷酷的笑意,他仿佛是在欣赏一场精心策划的戏剧。“虾仁,你可知皇帝陛下对你有多大的期望?而你,却如此不知好歹,拒绝做官,还连累了整个村庄。”

虾仁怒目圆睁,挣扎着想要挣脱束缚,但一切都是徒劳。“你……你们不能这样!村民们是无辜的,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县令冷笑一声,声音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权威:“皇帝有令,要让你亲眼看着因为你的自私和固执,你的村民们是如何因你而死的。这是你应得的惩罚!”

虾仁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不敢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他拼命地摇头,想要否认这一切,但现实却像一把锋利的刀,无情地割裂了他的希望。

随着县令的一声令下,村民们被一一押到了刑场。

他们中有的年迈体弱,有的年幼无知,但此刻都面如死灰,眼中满是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

虾仁在囚车内疯狂地挣扎,他的怒吼声穿透了云霄,却无法改变这残酷的命运。“不!不要!放了他们!我愿意承担一切罪责!”

随着县令的一声令下,刑场上的气氛骤然紧绷,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村民们被一一从人群中拉出,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颤抖的身体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无助。

第一位被带到行刑台的,是一位年迈的老妪,她的白发在微风中凌乱,眼中满是对生的眷恋和对死的抗拒。

当冰冷的刀刃落下,她发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哀嚎:“啊——!”那声音中既有对死亡的恐惧,也有对生命的不舍,它像一把锋利的刀,深深刺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中。

紧接着,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怀中还紧紧抱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

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她的眼泪如断线的珍珠般滚落,她用尽全身力气呼喊着孩子的名字,那声音中充满了无尽的母爱与不舍:“孩子……我的孩子……”婴儿似乎也感受到了母亲的恐惧,开始不安地啼哭起来,母子俩的哭声交织在一起,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虾仁在囚车内目睹这一切,他的心仿佛被撕裂了一般。

他拼命地摇晃着囚车的栏杆,声嘶力竭地喊着:“不要!不要杀他们!他们都是无辜的!是我害了他们!放了他们,我愿意承担一切罪责!”

他的声音因为过度的悲伤和愤怒而变得沙哑,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他希望自己的呼喊能够唤醒那些冷酷无情的官差,让他们停下手中的屠刀。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冰冷的刀剑声和村民们绝望的哭喊。

一个接一个,村民们倒在了血泊之中,他们的生命如同凋零的花朵,瞬间失去了色彩。

只有更加冷酷无情的行刑声和村民们此起彼伏的哀嚎。

“啊———————”

每一声哀嚎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狠狠地插在虾仁的心上,让他痛不欲生。

“我不该拒绝的!朱元璋,我求你!我愿意给你当牛做马,求求你放了村民!”

他后悔,他悔恨,他恨自己当初的固执与自私,恨自己连累了这么多无辜的村民。

“这一定是梦!一定是梦!”

他闭上眼睛,任由泪水滑落,心中默默祈祷着,希望这一切只是一个噩梦,希望醒来后一切都能回到从前。

“不—————”

但现实是残酷的,当虾仁再次睁开眼睛时,他看到的是满地的鲜血和倒下的村民,他们的生命已经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

而他,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无力改变。

在这一刻,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绝望,什么是悔恨。

虾仁的眼前一片模糊,泪水与汗水交织在一起,他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绝望和痛苦涌上心头。

在村民们被一一处决的惨叫声中,他终于承受不住这巨大的打击,直接晕了过去。

在昏迷之前,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宁愿自己从未拒绝过做官,也绝不会让村民们因为他而遭受这样的苦难。

但现实是残酷的,他只能带着无尽的悔恨和痛苦,去面对那未知的流放之路。

县令站在刑场的一角,目睹了这一切惨剧后,也不由得轻叹一声,脸上露出了一抹复杂的神色。

他低声自语道:“这朱元璋的命令,当真是杀人诛心啊。虾仁虽有过错,但村民何辜?罢了,我也只是奉命行事。”

随后,县令挥了挥手,对身旁的官差下令道:“把虾仁押上囚车,即刻启程送往流放之地。其他罪犯也一并带走,不得有误。”

官差们得令后,迅速行动起来,将昏迷中的虾仁抬上囚车,并与其他被流放的罪犯一同押送上路。

囚车辘辘,扬起一片尘土,带走了虾仁,也带走了他对过往生活的最后一丝留恋。

一路上,虾仁躺在囚车内,身体虽因疲惫和伤痛而昏睡,但内心却如翻江倒海般无法平静。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村民们共同生活的快乐画面:春日里一起池塘钓鱼,夏日里在树荫下乘凉谈笑,秋日里共庆丰收,冬日里围炉取暖……那些平凡而温馨的日子,如今却成了他心中最深的痛。

每当他从昏迷中短暂醒来,看到窗外陌生的风景,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悔意。

他常常喃喃自语道:“如果当初我能答应朱元璋的征召,哪怕只是做个小官,至少也能保住村民们的性命啊。为什么我要那么固执?为什么我要拒绝?我真是傻,真是自私!”

“我真傻……………”

官差们偶尔听到他如同祥林嫂的呓语,也只是投来冷漠的目光,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景,对于这些被流放的罪犯来说,后悔和自责只是无用的情绪罢了。

虾仁的茶饭不思,让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但他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他的心中只有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绝望。

他时常幻想自己能够回到过去,重新选择那条不同的道路,但现实却告诉他,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几日以来,为了保险起见,虾仁一直在装残疾,他可是怕突然突击检查,打算连村民们都瞒着。

但虾仁这家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江山易改,钓瘾难移”。

在家憋了那么几天,愣是把他那钓鱼的心给憋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急得团团转。

终于,他实在装不下去了,决定冒险一搏,直接走去钓鱼,但又怕自己的“残疾”身份露馅,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乎,虾仁又开始了他的“发明创造”之路。这次,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轮椅,而是要进行一次“升级改造”。

他找来了一堆废旧零件,还有几块看起来像是从谁家鸡窝里偷来的木板,经过一番鼓捣,竟然捣鼓出了一个集时尚与实用于一体的“高科技轮椅”。

这轮椅,不仅轮子能转得飞快,还配备了“自动导航”功能(其实就是虾仁自己用脚偷偷蹬),简直就是钓鱼界的大劳。

装备齐全后,虾仁信心满满地推着轮椅出门了。一路上,他故意放慢速度,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以炫耀自己“新座驾”的机会。果不其然,没走多远就遇到了二狗子。

二狗子一瞅见虾仁这架势,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一脸好奇地问:“虾仁哥,你这是啥宝贝啊?”

虾仁故作神秘地一笑,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轮椅解说秀”:“此乃老夫最新研发的‘智能钓鱼伴侣’,集代步、休息、储物于一体,更有隐藏功能等你发现。你看这轮子,采用最新纳米材料,轻便耐磨;再看这扶手,可调节角度,符合人体工学,长时间握持也不累。最重要的是,它还能让我这个‘残疾人士’也能享受钓鱼的乐趣,真乃钓鱼界的一大福音啊!”

二狗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半天才回过神来,竖起大拇指:“虾仁哥,你真是太有才了!这下子,咱们村的钓鱼事业又要上一个新台阶了!”

周围的村民也被虾仁的“高科技轮椅”吸引过来,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有人打趣道:“虾仁啊,你这轮椅要是再装上你所说的热气球,岂不是能直接飞到河里去钓鱼了?”

虾仁一听,哈哈大笑:“好主意!等我下次改良版出来,一定请你们来试飞!”

就这样,虾仁在众人的笑声和赞叹声中,坐着他的“智能钓鱼伴侣”,一路风驰电掣地驶向河边,开始了他的钓鱼之旅。

......................

天不生我钓鱼佬,鱼塘万古如长夜!

竿来!

哈哈,虾仁这家伙,一踏进那池塘边的青草地,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打窝王国,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他手持那柄祖传的打窝铲,轻轻一挥,仿佛是在给大地母亲挠痒痒,实则是在精心布置一场鱼儿们的盛宴。

村里那位养鱼的老李,一见虾仁这架势,眼睛立马亮了起来,那表情就像是大旱逢甘霖,急忙凑上前来:“哎呀,虾仁啊,你可算是露面了!这几天你不在,我这心里头啊,就跟那鱼塘缺了水似的,干巴巴的。村长那是天天念叨,说我这鱼塘怎么鱼都不见长,催得我差点没把鱼食当饭吃。现在你一来,我这心里的大石头可算是落地了,终于可以回家抱抱我那小孙子,享享天伦之乐了。”

虾仁一听,手里的打窝铲差点没掉地上,心里那叫一个哭笑不得。

他抬头,给了老李一个“你这是哪门子逻辑”的眼神,嘴角勉强扯出一丝苦笑:“老李啊,你这是把我当成鱼塘的保姆了还是怎么着?我虾仁,那可是江湖人称的打窝仙人,钓鱼技术那是杠杠的,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养鱼专业户了?你这是在质疑我的钓鱼艺术,还是在侮辱我的打窝才华啊?”

周围的村民们一听这话,都乐了,纷纷围过来凑热闹。有人拍着老李的肩膀笑道:“老李啊,你这就是典型的‘瞎操心’,虾仁兄那是钓鱼高手,哪是咱们这些养鱼人能比的?他那打窝技术,比咱养鱼还讲究呢!”

老李一听,也是哈哈大笑,连连点头:“对对对,是我糊涂了,虾仁的钓鱼技术,那可是咱们村的一绝,我这不是急着回家嘛,口不择言了,哈哈!”

虾仁见状,也只好无奈地摇摇头,继续他的打窝大业。

他心里头那个郁闷啊,自己明明是个钓鱼高手,怎么就被误会成养鱼的了呢?

不过转念一想,这也不失为一种乐趣,毕竟,能让村里人如此依赖和信任,也是一种别样的成就感嘛!

于是,他一边打窝,一边哼起了小曲儿,仿佛在说:“我就是虾仁,打窝界的仙人,钓鱼界的传奇,你们就瞧好吧!”

.......................................

在南京城那繁华与古朴交织的街巷深处,大明皇宫的红墙金瓦在夕阳下更显威严。

朱元璋,这位从草莽中崛起的帝王,正襟危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望着下方恭敬站立的儿子朱标,心中满是期许与教诲。

“标儿啊,你可知父皇为何时常提醒你,勿要过于迁就那些读书人?”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言语间不自觉地带上了他特有的自称——“咱”。

朱标闻言,微微躬身,恭敬答道:“儿臣愚钝,还请父皇明示。”

朱元璋轻叹一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想当年,咱不过一介布衣,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但自打身边聚拢了一群有识之士,咱便知,学问乃治国之本。于是,咱勤学不辍,从《史记》到《春秋》,从《论语》到《韩非子》等等古今贤文,一一研读,方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咱学会了治国之道,更学会了如何识人用人。”

说到这里,朱元璋话锋一转,语气中多了几分严厉:“但咱也发现,这些读书人虽满腹经纶,却也有其局限性。他们擅长谋划,却往往在执行上犹豫不决,顾虑重重。就如同那秀才造反,口号喊得响亮,真到动手时,却是三年难成。因为他们太注重礼教,太在乎名节,反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朱标听得认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父皇所言极是,儿臣受教了。但儿臣以为,读书人亦有其不可替代之处,他们的智慧与学识,乃是国家之根本。”

朱元璋微微一笑,赞许道:“标儿,你能看到这一点,咱心甚慰。咱并非全盘否定读书人,只是希望你能明白,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学问,更要有胆识、有决断、有行动。

就如咱与汉高祖刘邦,虽非出身书香门第,却能凭借一腔热血和过人的智慧,开创不世之基业。”

在老朱看来,古今历史,唯有刘邦这等帝王值得他佩服。

一介匹夫,没有文化与背景又如何,这天下还不是他们的?

读再多的书顶个屁用,到头来还不是给他老朱家打工?

说到这里,朱元璋站起身,走到朱标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标儿啊,你是咱的继承人,未来的大明江山就交给你了。你要学会平衡各种力量,既要尊重知识,又要勇于实践。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明君,引领大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明君啊!标儿啊,在你即位之后只需要做完美的明君就够了,以后剩下的黑暗咱帮你做了!

给咱多几年,给你一个强大的大明!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躬身行礼道:“儿臣定当谨记父皇教诲,不负所望。”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