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王承恩的其他小说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王承恩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再给他一道中旨,刘泽清欲挟持太子控制南京朝廷,让他设计斩杀刘泽清,随后护送太子去往南京。”安排完这些后,崇祯开始复盘计划。太子去南京是朝堂上商议好的事,就算内阁和六部没换人,这道圣旨也会顺利下发。水师总兵黄蜚是忠君派,自幼在辽东跟随舅舅黄龙抵抗建奴,李自成攻进北京后他率军南下驻守镇江。弘光帝死后他誓不投降,率水师再次南下进入舟山,辅佐隆武皇帝。最后兵败自杀未遂,被清军杀害。崇祯相信,黄蜚肯定会按照他的旨意办事。唯一的变数是刘泽清。此人生性狡诈,万一他不上当,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他想了想,说道:“王承恩,发给刘泽清和黄蜚的圣旨都加一句话,拖欠的军饷已交于太子,届时太子会替朝廷补发军饷。”明军缺钱,不止刘泽清,大明所有军队都缺钱。以太...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王承恩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再给他一道中旨,刘泽清欲挟持太子控制南京朝廷,让他设计斩杀刘泽清,随后护送太子去往南京。”
安排完这些后,崇祯开始复盘计划。
太子去南京是朝堂上商议好的事,就算内阁和六部没换人,这道圣旨也会顺利下发。
水师总兵黄蜚是忠君派,自幼在辽东跟随舅舅黄龙抵抗建奴,李自成攻进北京后他率军南下驻守镇江。弘光帝死后他誓不投降,率水师再次南下进入舟山,辅佐隆武皇帝。最后兵败自杀未遂,被清军杀害。
崇祯相信,黄蜚肯定会按照他的旨意办事。
唯一的变数是刘泽清。
此人生性狡诈,万一他不上当,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他想了想,说道:“王承恩,发给刘泽清和黄蜚的圣旨都加一句话,拖欠的军饷已交于太子,届时太子会替朝廷补发军饷。”
明军缺钱,不止刘泽清,大明所有军队都缺钱。以太子和军饷为诱饵,对方即便不去南京会前往铁门关领取军饷。
如此一来,变数就成了定数。
“去吧,让内阁即刻拟旨,顺便把李若琏喊过来。”
“遵旨。”
不多时,一身大红朝服的李若琏满怀期待的来到偏殿。
吴梦明和王之心都被负以重任,也该轮到他了。
李邦华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陛下,万万不可!”
“朝廷每年用银缺口尚有五百多万两,如果再免除田赋,今年的用银缺口将达到两千一百万两!”
“田赋乃国家根本,朝廷支柱,一旦免除,朝廷将入不敷出。届时兵无饷,将无粮,别说打仗,就是募兵都没钱。”
“现在内有流贼四处作乱,外有建奴虎视眈眈,九边大军缺饷少粮已是常态,此时不加赋已是皇恩浩荡,免全国一年田赋绝不可行!”
李邦华虽然只当了两天内阁首辅,但是对朝廷的钱粮已经心知肚明。他的话虽然很难听,但说的都是心里话。
范景文出班跪倒:“陛下,虽然免赋是体恤民情,关心百姓之举。但这样的免法会让百官心乱,朝廷不稳。如果陛下觉得百姓负担重,可以减免三饷。至于免全国一年田赋...臣以为不可。”
其余阁臣、百官见内阁首辅和次辅均表明了态度,纷纷跪地请求崇祯放弃这个想法。
崇祯摇了摇头:“诸位,你们说的都很在理,朕也知道朝廷缺钱,但各地都有灾,有灾就有难民,这些难民太多了,他们随时可以成为流贼。”
“这也是流贼怎么剿也剿不干净的原因!”
“你们还记得朕说过祖父皇帝给朕托过梦吗?他告诉朕,旱灾今年只剩最后一年,明年各地除湖南外,都将风调雨顺。”
“所以朕打算免除全国一年的田赋,至于用银的缺口,朕会想办法!”
群臣沉默,他们认为崇祯在信口雌黄!
先不管托梦是真是假,朝廷每年两千万两银子的缺口怎么填?
用什么填?
这不是二十万 ,更不是二百万,而是两千万两!
他有什么办法?
哪怕拉出的屎能变成银子,满朝文武也得拉上几年才行。
看着质疑的群臣,崇祯淡淡解释道:“朕说过,京师有坏人!他们吃着朝廷的饭,拿着朝廷的银子,私下里干的却是改朝换代的事!”
“朕岂能容他?”
“李若琏!”崇祯声音陡然一变,从原来的慵懒变成了愤怒。
“臣在!”
“将你查到的证据全都拿出来!”
李若琏伸手拿出一本书还有一摞信,书上写着论语二字,在崇祯的示意下将论语递到李邦华手中。
李邦华一脸茫然的接过论语,翻看书页。
目光快速扫过后,李邦华眉头皱了下:“李指挥使,这...不是论语,是一本账册?”
“不错,李阁老请往后看。”
李邦华一目十行的快速翻看,他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害怕。
翻到最后一页时倒吸一口凉气凉气!
“这...这怎么可能?”
见李邦华一脸的震惊,内阁次辅范景文急忙伸手拿过论语,认真的看了起来。
片刻后,范景文露出与李邦华一样的表情。
震惊,害怕,难以置信......
其他朝臣被他们的两人的表现搞懵了,在邱瑜的带领下纷纷走上前查看。
一刻钟过后,那本论语在群臣之中传阅了一遍。
李若琏见时机成熟,开口说道:“诸位大人,锦衣卫奉旨调查陈演和光时亨满门遇害一案。”
“凶案现场可以说一片狼藉,表面上看凶手是杀人抢钱,实际上有很多值钱的东西被忽视了。例如陈演府中有一幅价值不菲的《烟寺松风》,被仍在地上无人问津。”
“根据这一点,我们认为凶手找的不是钱,而是另有其他。于是几十号人连夜掘地三尺,终于在陈演府上找到了这本论语和这些信件!”李若琏指着转了一圈又回到李邦华手上的书说道。
片刻后冯元飏点头:“我觉得此计可行。”
“我觉得没问题。”高文采没有任何犹豫。
刘文耀刚要发号施令,忽然觉得有些不妥。
皇上虽然将南迁之事全都托付给他,但这么大的事还是商量一下为好。
他带着冯元飏和高文采来到太子车驾旁,把计划简单叙述一遍。
车驾里沉默许久后才传出一道沙哑的声音:“此事全听左都督的。”
刘文耀不再犹豫,他对着高文采说道:“高千户,你带五百锦衣卫,五百厂卫,再带一千冯巡抚带来的人,立刻前往武清城外。”
“遵命!”沈飞调转马头,疾驰而去。
......
清晨,河间府。
硕大的顺字旗和白色刘字将军旗在城墙上随风飘扬。
李自成心腹大将,左营制将军刘芳亮坐在府衙大堂内闭目养神。
昨夜探马传来消息,崇祯下令让太子南迁,他自己固守京城。
刘芳亮不信,认为崇祯会混在南迁的车队中一起逃走!
“报!”
传令兵从门外飞奔而进,单膝下跪。
“念。”刘芳亮头也不抬的说道。
“谷将军(指谷可成)让属下来报,果毅将军张能,果毅将军田虎纵兵劫掠,城中民怨沸腾。”传令兵硬着头皮说道。
这种在背后传人坏话的行为如果被张能和田虎知道,十条命都不够他丢的。若不是谷将军下令,他绝不会做这种事。
刘芳亮眉头皱了皱,问道:“抢的是平民还是富户财主?”
“刚开始只抢富户,抢着抢着局面就失控了。”
刘芳亮叹了口气,有些无奈。自北伐开始以来,皇上(指李自成)三令五申不能扰民。
他知道,皇上说的不能扰民是不能劫掠普通百姓。
城中的富户财主想抢便抢,想杀便杀。只有抢了他们的钱,才能补充军饷,购买粮草。
随着劫掠的次数增加,那些兵卒养成了习惯。
开始对普通百姓下手。
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这哪是义军?分明就是流贼!
“知道了,告诉谷将军,大顺军纪严明,必须做到对百姓秋毫无犯。让他杀几个人立威,再有违背者,定斩不饶。”刘芳亮吩咐道。
“是!”
传令兵前脚刚走,另一个传令兵走了进来。
“大帅,北京密报。”
“哦?”刘芳亮睁开眼。
“念!”
“据查,昨夜戊时初,两千锦衣卫护送明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及一众朝臣勋贵,从左安门出发后一路往东,往通州方向行进。”
通州...
刘芳亮皱着眉,死死的盯着桌子上的地图。
通州与运河相连,明太子南逃的路线大致有两条。一条是从通州南下,绕道山东,去往南直隶。
另一条是沿运河去往天津,乘船入海到达南京。
山东尚未攻陷,若想阻拦,必须在天津一带拦截!
如果崇祯带着太子一起南逃,他会毫不犹豫指挥大军星夜朝山东天津一带进发。
现实是崇祯独守北京,让太子南逃。
如此一来,他的大军便不能轻举妄动了!
皇帝的主要目标是北京和崇祯,明太子并非首选。
虽不是首要目标,难道就眼看着明太子南逃?
刘芳亮轻轻摇头。
他可以派出两三千轻骑袭击明军,最好的结果是俘虏明太子,如果不成也不会损失主力。
明太子南下无非两条路,无论哪条路,只要抓住他,便是大功一件。
“通知谷将军,张能和田虎,来衙门商议军政。”
“遵命!”
京城前门大街。
张贴告示的锦衣卫前脚刚走,告示四周就聚满了人。
怎么可能?
田赋占朝廷赋税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说免就免了?
皇上在干嘛?
这大明朝还行不行了?
读书人把报纸还给那人,低声说道:“老兄随便看吧,别当真,我才是某个公子哥胡乱写的。”
“哦!”那人拿回报纸,边看边念。
“皇上巡视戊字库回宫途中遇刺,凶手乃是当朝一等公爵成国公朱纯臣,现已将朱纯臣移交刑部,等待三司会审。”
“流贼将至,朝廷募兵守城,凡是能肩扛手提十斤重物的人,都可以到兵部报名参军。年轻力壮者的每人发四两守城银,其余的每人三两守城银。”
“前内阁首辅陈演,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私通流贼、建奴。为了毁灭证据,被建奴在京师的内奸制造了灭门惨案。现在内奸已经查明,是八家为朝廷办事的商号。分别是......”
“流贼攻破宣府,直奔京师门户居庸关!”
他念的每一件事,都是朝廷最近发生的事。
有的轰动京师,有的不为人知。
这些事虽然有大有小,但都是百姓们想知道的事,看完之后津津乐道的事。
随着卖出的报纸越来越多,报纸上信息的传播面也越来越广。
“这上面写的东西是真的吗?”
“是真的,刚才我问我二舅表婶的表侄了,他在宫里当差,说这邸报上的内容千真万确,而且是万岁爷亲自写的。”
“好啊!太好了!皇上知道咱们穷,给咱们免了一年田赋,我说他老人家是千古名君不为过吧?”
“不为过,不为过!”
崇祯十七年上面的消息,以风卷残云之势迅速席卷京师。
孩童们溜街串巷不遗余力的卖报,百姓们踊跃报名参军,茶余饭后更是多了无数谈资。
官员们看着报纸心里五味杂陈。
有人高兴,这些事关京师,事关大明的事都被皇上处理的十分妥当,大明的天亮了。
有人难过,同僚被杀,财路被挡,这些都是崇祯干的!
更多官员心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
这份邸报将朝廷信息,官员的所作所为全部展现出来。
之前他们给老百姓展示的神秘、尊贵面目,被这份报纸撕z烂扯碎了。
不但神秘感没有了,就连那份尊贵也所剩不多。
简单来说,优越感不多了。
怪谁?
怪皇帝?他们不敢!
只能怪那些印刷报纸的太监和卖报的小孩。
乾清宫,东暖阁。
崇祯坐龙书案旁一边处理公务,一边听王承恩给他汇报老百姓的反应。
“等等,有人看完报纸后一文钱转卖?”
“是,因为这事卖报的和买报的还打起来了。”
“大明朝果然奸商辈出!”崇祯随口说了一句后猛地一拍大腿,他吩咐道:“去,让锦衣卫给朕找几个有名的奸商来,朕有事吩咐他们去做。”
“遵旨。”
王承恩刚要离开,只见内阁首辅李邦华急匆匆跑来。
“陛下,急报!”
李邦华瘦弱的身躯在风中摇晃,花白的胡子早已被风吹乱,通红的双眼和蜡黄的脸颊让人看了一阵担忧。
内阁事务繁忙,这位年已古稀的老人还吃得消吗?
李邦华刚要下跪,崇祯急忙免礼,“李阁老年纪大了,以后私下见朕免去君臣之礼。”
“陛下不妥!臣虽然年纪大了,但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的。”
“勿再推脱。”崇祯不容拒绝的说道。
“谢陛下!”李邦华咽了口唾沫,从怀中拿出一张纸,说道:“陛下急报,刘芳亮率所部四万人马离开河间府,直奔京师而来。”
“按朝廷律例,臣在屋中烤火符合规矩。”
王德化以为崇祯是故意生气,和他打配合收买人心。这样一来他既没有犯错,皇上也通过关心守军收买了人心。
崇祯笑了。
笑王德化冥顽不灵,笑他死到临头了还嘴硬。
“你是德胜门的守城太监,朕问你德胜门有多少守军?弓弩兵有多少?火器兵又有多少?滚木礌石火药弹丸存于何处?”
“还有,城墙上有多少门火炮?又有多少火铳?火炮最远能打到哪里?位置可有标记?”
一连串的问题从崇祯口中说出,不但王德化被说蒙了,就连范景文和负责守城的兵士也被镇住了。
他们从来没想到崇祯皇帝竟然会说出这些详细且专业的话。
炮兵是个相对专业的兵种,炮口角度,装药量,弹丸重量,都会影响火炮射程。
守城前炮兵需要测试出最大射程,然后在地面做标记,一旦敌人进入射程就能立刻开炮了。
王德化根本不懂这些,他支支吾吾的看向范景文,随后想问身后的守城士兵。
崇祯根本不给他机会,他冷笑一声:“来人,将王德化从城墙上扔下去。”
“皇爷...奴婢错了!”王德化终于意识到皇上的意图,他双膝跪地,上半身趴在冰冷的城墙土上,不停地求饶。
“皇爷饶命啊!”
“奴婢知罪了皇爷,这次就饶了奴婢吧...”
崇祯摇头:“如果朕饶了你,其他人会继续模仿你。反正罪不至死,你说对不对?”
王德化脸色惨白如纸,跪在地上一脸茫然。
“来人,将王德化从城楼上扔下去,杀一儆百!”
守城的士兵早就受够了王德化的指指点点,一个千总亲自动手,与另外三人抓起王德化四肢,四人同时用力将王德化从城墙上扔下。
“啊...!”
砰的一声,惨叫声嘎然而止。
王德化从十几米高的城墙上摔下,摔成一滩血水。
城墙上的士兵们无不动容,他们偷偷看向崇祯,眼睛里写满了忠诚。
范景文跟在身后全程一句话没说,此时内心只有震撼和钦佩。
眼前这位皇帝,用一个太监的性命换来了整个城门守卒的忠诚。
而且他上到国家大事,下到士兵守城,好像什么都知晓。
这还是自己认识的皇帝吗?
崇祯看着城墙下的血水吩咐道:“王国兴。”
“臣在。”
王国兴原是锦衣卫指挥佥事,在李若琏胜任指挥使后补了他的缺,另一个指挥同知的缺一直空着(锦衣卫设一个指挥使,两个指挥同知,两个指挥佥事。)。
“通知所有守城太监,即日起立刻回宫。守城之事全部交由京营总督,朕不会再派太监监军。”
“遵旨。”
范景文立刻下跪:“陛下不妥啊!守城之事关系重大,最好有内廷监督。”
“不需要,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各城门守将提前准备土石,流贼兵临城下时用土石封堵城门洞。”
随后半天时间里,崇祯分别观看了火炮,佛朗机炮,鸟铳,弓弩测试射程。
不测试还好,经过测试崇祯发现了问题。
火器发射速度太慢!
以火铳为例,第一次发射时先从铳口装火药,装药量全凭感觉。装好后用长杆将火药压实,再将用纸包裹好铅丸塞进铳口,再次压实,最后点火发射。
第二次发射时多了一个步骤,需要用铁刷清理火铳内部的火药残留。
发射几次后还要给火铳降温,否则火药装进去会自燃。
可悲,可恨!
他本想过些天再让李若连接管锦衣卫,毕竟锦衣卫内部关系错综复杂,一旦高层有所变动,内部肯定会乱一阵子。
现在,他的想法变了。
赶快让李若琏接管锦衣卫,否则在吴梦明这个家伙的带领下,锦衣卫将毫无作为。
分析清楚后,崇祯吩咐门外的王承恩:“王承恩拟旨,锦衣卫都指挥使吴梦明失职失察,现革去其指挥使一职,押往诏狱听候发落。”
“东厂提督王之心犯失职之罪,念在其忠心耿耿,又在朝堂之上捐助饷银,暂且绕过。命其三日内破获行刺一案,戴罪立功!”
“至于锦衣卫都指挥使的缺,由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补上。”
“勇卫营护驾有功,参将庞子晋官升一级,赏银五百两;其余人等,各赏赐五两白银。”
“暂且这样吧!”
吴梦明无话可说,跪地领旨:“罪臣吴梦明谢陛下隆恩!”
不等他把话说完,王承恩便让门外的锦衣卫将吴梦明押了下去。
两个锦衣卫非常现实,他们丝毫不顾及这位前锦衣卫指挥使的面子,直接用绳索将吴梦明捆结实,推搡着往宫外走去。
王之心先是跪地领旨,随后长跪不起汇报情况:“陛下,行刺一案现有重大发现,臣跪请陛下圣听。”
“朕在听。”
随后,王之心将定国公府中看到的一切都说了出来。
定国公府偏院内的尸体是一具男尸,年纪在二十岁左右,穿着定国公府上家丁同款的衣服。
眉心中间而亡,尸体旁边放着一张弓和两支箭,再无他物。
“你觉得谁是幕后真凶?”
“此事关系重大,臣不敢妄言。”
“那就查,狠狠地查!查不清楚都不许睡觉!”崇祯怒道。
身为一朝天子,竟然在京师遇刺。
如果没有罩甲保护很可能已经挂了。
幕后之人明目张胆的行刺皇帝,简直胆大包天!
“王承恩拟旨,天子遇刺,太子南迁,今夜京师戒严!为确保太子安全,三大营除守城人外,其余人等在皇城外驻守;巡捕营,锦衣卫,东厂在午门外集结待命。另从东厂和锦衣卫各抽调一千人,准备护送太子去往南京。”
“遵旨!”
等崇祯说完旨意,王之心小心问道:“陛下,定国公府现已被重重包围,不知陛下有何旨意?”
“抄家的事办的怎么样了?”崇祯没有回应王之心,而是问起了抄家的进度。
“回陛下,魏藻德和王正治的家已经被查抄,成国公府还未来得及查抄便听闻陛下遇袭。”
“限你们两个时辰内将成国公府查抄干净,否则数罪并罚!至于定国公...朕累了,明天再说。”
“遵旨,臣告退。”王之心不敢逗留,施礼后迅速离开。
随着殿门关闭,崇祯闭着眼睛复盘今晚的计划。
穿越来的第一个夜晚太重要了,如果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那么他就能挽救大明半壁江山。
“王承恩,把庞子晋喊来。”
崇祯和庞子晋在乾清宫内密谈了半刻钟,等庞子晋离开,已是日暮西山。
看着将要落下的太阳,崇祯深吸几口气。
生死存亡,就在今夜!
今晚上有三件事,任何一件都不能出差错,否则将前功尽弃。
第一件事是太子南迁。
他是大明的未来和希望,不能出任何差池。
第二件事是灭陈演和光时亨满门。
杀他们既是泄愤,也是他全部计划的一部分。他们不死,后面就进行不下去。
“朕也是无奈之举!”
懿安皇后见崇祯不松口,缓缓站起身跪了下去:“陛下,抄家的事臣妾不想管也管不了,臣妾想知道,成国公会有什么下场?”
“皇嫂的意思是?”
“只抄家吗?”
“...朕还没想好。”
“陛下应该知道,如果成国公死了,整个大明会掀起一股滔天巨浪!武清侯的事很可能会再次发生!”懿安皇后用带着警告z的语气。
皇嫂的威胁让崇祯很是生气,就算有天大的恩情也不能对皇帝使用这种态度。
而且明朝规定后宫不得干政,懿安皇后此举已经越权了。
崇祯表情严肃:“即便是巨浪滔天,朕也要泛舟而行。武清侯之事,朕错就错在没有坚持下去。”
懿安皇后沉默片刻:“陛下,能留成国公一命吗?”
崇祯不说话。
他并不想放过朱纯臣,这厮在历史上的表现非常差劲。
历史上他一毛不拔,眼睁睁看着大明走向灭亡。
李自成攻进北京后他热脸贴冷屁股,率领众臣投降。
没想到的是,李自成最恨这种没骨气的人,加上他是一等公,便毫不犹豫的将朱纯臣处死。
万贯家财也被农民军抢的干干净净。
反正早晚都会死,与其将家产送给流贼,不如交给朝廷!
见崇祯不说话,懿安皇后顿了顿,继续问:“陛下真不留情面吗?”
崇祯缓缓摇头,“为君者,言出必行!”
“好!”懿安皇后站起身。
崇祯以为她要走,刚想站起来送客,却见懿安皇后再次朝他施礼。
“陛下既然心如磐石,臣妾就放心了。”
“若是陛下军饷筹备不足,家父太康伯府上还有十几万家产。”
崇祯急忙说道:“皇嫂见笑了,朕并未针对太康伯。”
懿安皇后一脸认真的摇头:“陛下,臣妾不敢玩笑,此次前来也并非求情。若京师告破,纵有千万家产,也会被流贼洗劫一空。”
“现在朝廷缺钱少粮,臣妾势单力薄帮不上忙。不过,若是张家人与此事有关,要杀便杀,要砍便砍,我绝不阻拦。”
崇祯愣了,没想到懿安皇后竟然如此大义。
他双手合拳,深深的朝懿安皇后深施一礼,“朕明白皇嫂的意思了,有皇嫂在,实乃大明之幸!”
......
成国公府外。
灯笼火把将黑暗驱散,照亮了府门外的青砖路。
府门旁边摆着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王之心面色沉重坐在椅子上。
随着厂卫们进出,府中所有值钱的东西被一件件搬出。
“金钗一支,重五两六钱。”
“珍珠项链一条,二十两金锭十个......”
旁边负责记录的小太监笔走龙蛇,将搬出来的财物全部登记造册。
成国公夫人穿着一身华服,站在王之心前面咬牙切齿。
成国公虽然贵为一等公,府上却只有寥寥数十个家丁,根本无法抵抗这帮见钱如命的厂卫。
王之心只抄家不拿人,他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多的往身上藏钱。
可藏得再多也只是数十万家产的九牛一毛!
成国公夫人怒道:“王之心,你就不怕遭天谴吗?”
王之心面无表情:“夫人,想骂便骂想打便打,我只是奉命行事。你打我骂我都可以,但不要映射陛下,否则我绝不客气!”
此言一出,成国公夫人瞬间冷静了下来。
她回想刚才说出的话,顿时脊背发凉。
她对着地面狠狠地跺了一脚,转身朝皇城方向走去。
......
皇城外!
京师大部分官员都来了,在名单上的来此是随太子南迁,有些不在名单上的来此是为了送行。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花读书香》回复书号【234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