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烟消云散,所有的努力赌在了高三这一年。
所以,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向着这条道走的孩子们那一年很艰辛。
没日没夜地背单词,做数学题,刷试卷。
玩笑,不开了。
笑话,不闹了。
爱情不谈了。
除了教室,就是食堂和宿舍,三点一线。
每一次测评,老师都要找部分同学谈话。
包括赵晓阳在内的年级前50名,压力很大,学校下了死命令,必须考重点大学。
一向看着不慌不忙的翁子新也不再看武侠小说。
他们拼了命往前赶。
当时的口号震天动地,黄埔军团,号称黄埔军团,孩子豁出去了,通宵达旦看书,补课,进行实战演习。
谁都顾不上谁。
翁子新和赵晓阳经常被叫到校长办公室谈话。
大意就是必须考211和985。
看着校长一脸的严肃,孩子们信心十足。
他们见面的机会不多,而且见了面打个招呼,匆匆而过。
说也奇怪,分班了,经常不见,赵晓阳和翁子新一样有种落寞,说不清,稀里糊涂被大家三番五次戏弄,没什么,可总觉得有点什么,有时候看见旁边有人指指点点,说什么呢?
除了不好意思,他们也渐渐觉得他们有故事。
当孩子们盼望什么,就来什么。
害怕什么,就偏偏发生什么。
高三开学不久,高考体检,查出了心脏病,挺严重的,翁子新出大事了。
学校内外都传开了。
节骨眼出了这档子事,学校蒙了,家长蒙了,翁子新蒙了。
一方面筹集资金看病,一方面稳定情绪学习。
估计得动手术。
学校开始募捐。
当年的班主任便把翁子新当年捐1000元的事公开了,号召大家学习翁子新,帮助翁子新。
学校也给予最大的帮助,联系最好的医院,安慰翁子新不要紧张,可以治好的。
翁子新满脸不在乎,故作坚强。
可是毕竟她是个孩子,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有点茫然,所有的捐款到位,同学们关切的眼神让她感动不已。
同学们被她曾经的爱心打动,几乎尽一切力量来为翁子新的住院做准备。
其实,当找不到赵晓阳的影子甚至关心的一句话都没有,翁子新第一次感到莫名的难过。
她多么希望赵晓阳第一个站出来勇敢地帮助她。
没有,什么都没有。
直到住院,同学们抽出时间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