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与邓先生的交谈,我心中有些期许但也有沉重。
这种期许是对未来的憧憬,而沉重则来自于清楚意识到的现实挑战。
梦想是丰满的,而现实却显得骨感。
在活动的咖啡休息区,我遇到了陆远峰,他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并以企业社会责任推进者而著称。
我在公共演讲区听过他的“企业与公益共赢”的专题。
“陆先生,您的演讲让我很有启发。
我是贺晓彤,正在筹建一个社会基金会,希望能跟您多交流一下。”
我积极主动地与陆远峰攀谈。
“贺小姐,你好。
我对你的想法也很感兴趣。”
陆远峰微笑着回应。
我们聊起了公益事业的理想,并迅速在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后,展开了更深入的话题。
宴会结束,我与小张并肩走向停车场,心中复盘这次交流。
“听起来,你有不少想法,”小张说,“不过那些大人物们似乎都有些保留。”
“是啊,但他们也间接提醒我,你得拥有足够的资源和经验才行。”
我的语气中夹杂着些许失落。
“没关系,晓彤,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方法。”
小张依旧鼓励着我,他的支持让我心中多了一丝暖意。
“谢谢你,小张。”
我笑了笑,知道身边有朋友这样的支持,已经是一种小小的幸福。
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始制定计划,试图找到那些愿意听我想法的潜在支持者。
我查阅了无数资料,列出了一份长长的投资者名单,准备逐一联系。
电话拨了一通又一通,邮件发了一封又一封。
偶尔有回应,但大多数都是礼貌而决绝的婉拒。
想做成一件事,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
周末的晚上,我坐在家中,盯着手机屏幕发呆。
又一个投资者回信说暂时没有兴趣参与,语气中是委婉的拒绝。
“晓彤,别太介意。”
好友钱馨通过视频电话安慰我,“这些都是过程。
迈出第一步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
“我知道,只是有点灰心而已。”
我叹气,但很快又振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