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安平李嫣然的玄幻奇幻小说《暴力书生:从逃荒路到陆地神仙无删减+无广告》,由网络作家“茶树长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生了,终于生了一个带把的,咱们老张家终于有后了,母子平安,快,快去给老祖宗上香,要敲锣打鼓放鞭炮……”一个满脸皱纹的老者,此时脸上的皱纹都快笑平了。不是这张老头大惊小怪。实在是他家第三代人丁单薄,他虽然有三个儿子,有十个孙女,却没有一个孙子。这在乡下是最让他抬不起头来的一件事情。这附近十里八乡都笑话他家。家有万金不算富,纵有五子是绝户!以至于老张家的三个儿媳妇,平时走路都是弯着腰抬不起头来的。没想到老二家今年终于生下一个金孙孙。可把张老头乐的不行,一家老小把这金孙孙当成眼珠子一样珍贵。以至于取名字的时候,就足足想了一个月,到最后还是张老头拍板,就叫张安平,小名安安。只求他平平安安的长大,最好能成为一个读书人,考上状元当宰相,一辈子...
《暴力书生:从逃荒路到陆地神仙无删减+无广告》精彩片段
“生了,终于生了一个带把的,咱们老张家终于有后了,母子平安,快,快去给老祖宗上香,要敲锣打鼓放鞭炮……”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者,此时脸上的皱纹都快笑平了。
不是这张老头大惊小怪。
实在是他家第三代人丁单薄,他虽然有三个儿子,有十个孙女,却没有一个孙子。
这在乡下是最让他抬不起头来的一件事情。
这附近十里八乡都笑话他家。
家有万金不算富,纵有五子是绝户!
以至于老张家的三个儿媳妇,平时走路都是弯着腰抬不起头来的。
没想到老二家今年终于生下一个金孙孙。
可把张老头乐的不行,一家老小把这金孙孙当成眼珠子一样珍贵。
以至于取名字的时候,就足足想了一个月,到最后还是张老头拍板,就叫张安平,小名安安。
只求他平平安安的长大,最好能成为一个读书人,考上状元当宰相,一辈子都是人上人。
不用像他们这样,一辈子都是庄稼人,侍弄庄稼养鸡养鸭还难吃顿饱饭。
刚出生的张安平受到全家的重视。
“弟弟,这是大姐姐送给你的帽子,呜呜,喜欢不喜欢?”
“弟弟,这是二姐姐送给你的铃铛!”
“弟弟,这是三姐送你的布老虎!”
“弟弟,这是四姐姐送的糖,可甜了……”
……
家里一群十多个的姐姐们轮流环绕在张安平四周,最大的不过六岁,最小的十姐只比他大了一个月,这会和张安平一起躺着流口水!
“弟弟,亲一下,以后五姐姐会保护你一辈子!”
看着这一群最大也才六岁的小不点,张安平只觉得耳边噪舌的很,很快就沉沉睡着了。
睡梦中,张安平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一个包着黄铜的大门,很高的大门,他伸出胳膊,使劲的推那门想进去,可是大门却纹丝不动,小小的他仰着头看那大门。
这门可真高呀!
可是,他推不开这大门,无论用多大的力气都推不动。
张安平慢慢的长大,但是每晚上都会做这个梦,一直到他六岁那年。
他突然发现,大门咯吱的响了一声,似乎有松动的迹象,这可把张安平高兴的不行。
这六年来,他也知道了自己穿越到一个叫大周朝的时代。
乱世之中,百两纹银也不算什么!
最后,张家武清点了一下, 这群人中除掉李承文带着二个男仆,还剩下三十七个人,其中女人五个,男人有三十二个。
几乎都是青壮年,虽然都饿的不行,而且身上都有伤痕。
但都没有致命的伤痕,养一养应该很快都能生龙活虎的。
张安平想着今日来这边救人,张家和李家的人,两边的男人凑起来只有二十多个,要是有十几个出去打猎,营地就剩下十几个人。
守着大半的妇孺,人手确实有点不够。
今日这一下子得到三十五个奴仆,倒是一下子解决这事情。
以后就算是有二十人出去打猎,守着营地的人也有二三十个男人,而且他们还可以配上刀剑枪和盔甲等物。
这样下来, 他们的力量可就比一般有钱人的车队都要强得多!
这会天已经大亮了,他们收拾一下,原来张安平还有些不舍这个院落,这会知道这院落的主人是勾结蛮夷,给蛮夷准备物资后。
心底对这里也无比的唾弃,索性把所有的东西搬了一空后,放了一把火烧了这里。
那些劫匪用的碗盆行李和粮食等,都被他们在劫匪仓库里找到的马匹和马车搬运一空。
下山后,浩浩荡荡的五六十人,路上张芝春就开始给这些人治疗伤势,好在都是外伤,也难不倒张芝春。
只是她是男子的打扮,这些人并不知道,这个矮小的大夫居然是一个女子?
偏偏医术相当的高超,动手救人速度十分快,让人不敢小看!
而这一群人回到营地的时候,开始还引发了一番惊恐,还是张家武跑过来解释了一番后,营地的人才发现这么多人,都是自己人。
而张老头惊喜的发现,孩子们都无恙后,还带回来四十人。
还带回来不少的粮草和各种的用品,足足装了十几个马车,马匹也是一大堆,这队伍一下子就壮大的,让张老头眩晕的地步。
他一个乡下的老农,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一个老太爷。
手下有差不多三四十人跪着喊他老太爷,也做梦没想到,自己的孙子这么厉害,这才几个人,不但把大儿子救出来后。
还带回这里多粮草和这么多人?
这,这,他脑子完全就不够用呀!
以至于,那些人新来奴仆都给他磕头后,张老头就把张安平和三个儿子喊到一边。
张家文身上还满是伤痕,但都是外伤,性命倒是无碍,这会也都一起商量着以后怎么办?
“咱们离开大兴村的时候,全家上下只有一辆马车一辆驴车,一共有十九口人,只有五个男人,原本以为这这一路北上,能让安安平安无恙到鄂州,已经是死而无憾了……”
“谁知道到今天,我看了一下,我们一共有六十匹马,有十五辆马车,都是双马拉车,又增加了四十人,其中有三十五名青壮年,现在老小一共有六十二口人!”
张老头说到这里的时候,一边的张家兄弟都不由的看向张安平,眼神中的自豪都掩饰不住了。
是呀,别人逃难一路妻离子散,动辄生离死别,易子而食都有。
但是他们逃难,从最开始喝粥吃野菜,一家十九口人每日在地上行走,脚上都磨出了血泡。
到现在都有马车坐。
“吉州府破了,有无数的百姓从北门出逃,蛮夷从南城攻入,如入无人之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呀……”
张家文浑身都在哆嗦。
他们就归吉州府管,而吉州府都破了,他们原本居住的大兴村那是绝对保不住了。
听人说那蛮夷因为一路只有吉州府没有开城投降。
所以扬言要在吉州府屠杀三日方能泄恨!
这样一来,那些还没来得及逃出吉州的老百姓,怕是会血流成河。
以至于本来白天还有些持观望态度的百姓,一下子都慌了,这会都在连夜整理物品准备向北逃难!
“今晚上大家轮流休息,妇孺开始烙饼,做干粮,男的守住老婆孩子,以免给人可乘之机,天蒙蒙亮后,我们就要马上出发向北,路上不再休息,日夜赶路才行,这里距离吉州太近了……”
是呀,虽然他们在路上已经走了七八日。
但是蛮子的马快,吉州都破了,他们要是一路向北的话,很快就杀到这里。
人的两条腿,又怎么能跑得过马匹的四条腿?
这一夜张安平也没睡,几个姐姐这会都忙着准备干粮,把一些破烂的鞋子补一补,免得到时候烂掉了脚指头都得在地上磨出血!
张安平的三婶娘平时人称呼三娘子,平时在家做的一手好菜。
但是在这逃荒路上,也幸好她厨艺好,先把腌制的小鱼放到大锅里用火烤的金黄酥脆,再撒上一点盐巴和他们找的野生藿香。
这样吃起来又香又脆。
上次抓的五六十斤的鱼几乎都这样做好了,当干粮带上,又煮好了一大桶的鸡蛋和鸭蛋,足有上百个,每人怀里揣了四个也当干粮!
饼子也弄了上百个,方便路上补充体力,烙饼的时候三娘子一个饼子里,放了薄薄的一块肉,虽然只有一块肉,但也香喷喷的!
最后,一家人把昨天在镇上买的粮食拿出来一些,煮了一锅的白米稀饭,每人一大碗,然后每人两个红薯两个玉米。
等到天蒙蒙亮的时候,所有人就上路了。
昨晚上没休息的人,轮流进马车里补觉。
剩下的人跟着马车跑。
他们每个人都没有拿行李,身上只是带着能吃的干粮,轻装上阵一路向北。
这一次,周围到处是哭喊声。
而且路上到处都是人。
原本还能采摘的野菜,能打到的猎物,根本就看不到。
路上张安平看到有二户人家,为了抢夺一点野菜而大打出手,周围的人都疲惫而麻木的往前走,但是因为行李重,走的极慢!
张家人有经验,又有二个马车和驴车,比起那些逃难的百姓看起来要从容多了。
他们有鱼肉吃,也有马车休息,身上也不用背着什么行李,只用低头赶路就好,所以速度比一般百姓快了许多。
可奈何这一次吉州城破,哪怕距离吉州几百里的百姓都望风而逃!
实在是跑慢了都是死呀!
路上密密麻麻都是人,哭爹喊娘的还有咒骂声不绝。
张家兄弟一直招呼着妻女,让他们千万不要掉队,不然这里人多,眨眼就会找不到。
前面就有人丢了孩子,在路边哭嚎着,男人拉扯着女人走,但是女人哭的两眼红肿却死活不肯挪动步子。
等到声音都哭嘶哑后,趁着男人不注意,一头撞死在路边的大石头上,那男人一下子傻眼了,干嚎了二声后,匆匆给媳妇挖了一个土坑。
一个破席子给埋了!
像类似这样的事情,这一天内张安平不知道看到了多少。
真是宁当盛世狗,莫做乱世人!
原本还算精神的张家人,看到这一幕都有些心酸,张家兄弟还帮着那男人挖坑,好歹把媳妇给埋了。
只是他们离开的时候,突然有人狂喊。
“大姑,大姑,姑父,是你们吗?”
突然一个惊喜的声音不住的喊着,张安平一扭头就看到一对满面尘土的男女,一人拉扯着一个大包袱,然后拼命的冲着张老太喊着!
这二个人张安平不认识,但是张老太看到他们的时候愣了愣,突然就喊了一声。
“狗剩,你是狗剩?你们也在逃难呀,我那哥嫂了?”
“大姑呀,我爹娘死活不肯走,我们给她留了一点粮食,然后带着媳妇去逃难了,看能不能找条活路……”
原来这狗剩是张老太娘家的堂侄。
张老太娘家远,哥嫂很多年过世了,侄子也远走他乡。
这个堂侄也算是一个亲人,这种情况下遇到,张老太也是喜出望外,连连拉扯着他们说话。
看着狗剩和他媳妇手里包袱拿着累,让他们的东西都放在马车上。
这样也能轻松一点。
那狗剩一双眼睛滴溜溜的转动着,想着这个大姑远嫁大兴村那边,想着一直是庄户人家,肯定也穷的要死。
谁知道却还有些家当。
两个马车和毛驴车,这在逃难途中可是好东西,而且看那马车里藏的严严实实的,怕是里面有不少的粮食。
关键是有马车,他们也能借口陪着张老太说话,也能坐到马车里。
张老头瞥了跟自己打了一声招呼后,就自来熟的坐到马车上的狗剩,还有他的媳妇。
再看一眼年纪最小,但都在路上行走的金孙孙,张老头脸色不太好!
“乖孙孙,累了吧,去你奶那边歇一歇,老太婆,你下来说话,让咱们的乖孙孙上去休息一下……”
张老太本来看到侄子和侄媳妇上马车,心底也觉得有些不妥当。
听到老头子一说,赶紧下马车,让张安平上去歇脚,而张安平看着马车还算大,顺手拉扯着最小的三个姐姐准备上车。
但张老头太的侄子,这会不想动了,这坐马车多舒服呀!
而且这马车又宽敞又大, 车轮又宽,就像是大户人家的豪华马车,就是坐几个人也不打紧。
“弟弟,你上马车休息一下,你最小,我们还能坚持一下!”
张安平的九姐和十姐是三婶娘的一对双胞胎,说是比张安平大, 其实也就大了月份,这会也不过六七岁的小孩子。
虽然很懂事,但今天天一亮他们就出发,平时这会是要到马车里睡一下,小孩子瞌睡多,睡到下午后再下来跟着大人走!
可狗剩跟他媳妇坐在马车上不想动,这会三个孩子最多只能挤在马车里,根本就不能像以前躺在马车睡下。
“来,来,坐在你们表婶旁边休息下就好了!”
偏偏那狗剩还不自觉,觉得小孩子靠着他们坐一下就好!
浑然不觉得张老太都下来走了,他们年轻力壮的,这会更应该下车自己走。
张老头和张老太脸色都不好看,因为他们感觉这个堂侄有些过了,可这刚相认,就开口赶人下车,似乎也有些不近情理。
“叔,婶子,你们能下车吗?我姐姐们走了一天,她们昨晚上一晚上都没怎么睡,这会很累……”
张安平可没那么多顾忌。
反正他是小孩子,小孩子说话又有什么顾忌的?
果然他这一开口,狗剩和他媳妇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看了一眼张老太和张老头,看他们脸色不好,都没出声帮自己说话的意思。
只能灰溜溜的下马车。
张安平看马车宽敞,又喊了三个姐姐上来,而他则跑到驴车上眯一下!
哪怕是秋天,这大中午的太阳还是有点大,而这狗剩饿的前心贴后心,这会不住的张望,路上都是坐下来歇息的人!
“大姑呀, 大中午的你们不休息一下吗?不停下来吃点喝点水?”
说到这里狗剩的眼睛都直了,因为他看到驴车上的张安平在吃鸡蛋!
甚至张家顺兄弟都不是他的对手。
但是他感恩张安平的救命之恩,这月余都勤勉卖力,很快就成为张家最为看重的人。
张安平就让他看着张家营地,自己去跟三叔等去抓鱼。
靠近营地的那条河比较宽,但是也难不倒张安顺,因为他在路上编制了一条渔网,看着那条河就开始撒网。
也许平日这边少行人,这河中的鱼多不说而且不怕人!
所以鱼非常的好抓,几乎每一网下去都没有落空。
而且这边鱼都不错,最小的都有巴掌大小,大的甚至有十多斤,这让张家顺是又惊又喜,笑的嘴巴都合不拢。
“嘿嘿,我敢说,他们出去打猎的,不一定有我在家收获多,也不看看,小福星可是和我在一起……”
张家顺嘴里念叨着,眼睛不住的瞄向张安平。
这可是他凭本事打捞上来的鱼,把这些鱼腌制好,冬天喝粥的时候吃一口这咸鱼,那味道也是一绝!
张安平看着三叔今日不用自己帮忙,收获都不错,想着天冷了,这小院子还有不少的青菜。
那些青菜也该收获一茬,让三娘他们腌制起来,等到冬天可以有菜吃。
至于空出来的地,自己正好再种一茬萝卜和青菜。
“叔,我带来宝四处逛逛,看这边有没有野菜挖……”
“嗯,别走太远了!”
张家顺也没在意,没过多久,来宝就兴冲冲的跑回营地喊人,说是大少爷在外面找到一块荒地。
荒地上居然有许多的白菜和其它蔬菜,还有不少的红薯,喊大家赶紧拿东西去装。
这一装,张家十几个人运了好一会,才把几千斤的蔬菜还有红薯土豆萝卜给弄回来,看着这堆的像小山一样的食物。
张老头手都要哆嗦了,真多呀!
他忍不住把孙儿喊到一边,压低声音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这,是神仙的吗?你这样,会不会惹神仙不高兴?”
“不会,这些东西是神仙赏赐给大家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神仙也不想你们饿死吧,赶紧收拾收拾,这个冬天,可就得靠这些了……”
张安平笑的没心没肺。
小院子的东西不少,还有许多的水果也都成熟了,他还想有空拿出来一些。
至于这些蔬菜,多的很,吃完了还有。
还有那些糙米,院子里也多。所以他们现在都吃干饭了。
每顿有肉有鱼还有米饭吃,这让张家的孩子们,一个个都长高了许多,连原本瘦弱的来宝,个子都猛长,看着十一二岁,都快长成大人了!
三娘子带着一家妇孺,开始切地瓜干腌菜,加上张家顺打捞起来几百斤鱼。
他们送了一百多斤鱼和二三百斤青菜和红薯去李家的营地,让他们腌制起来以备冬天不时之需。
这让李家人不住的感激,也派人去河里抓鱼寻找野菜,只是野菜没寻到多少,鱼倒是收获了一些。
这让众人都喜气洋洋,鱼也是食物呀,多捞一些再挖一些野菜,这样真的到了冬天,身边有粮食心底也不慌了。
营地里一片忙碌的气息,马车上的被子等都拿出来洗刷一遍。
连带马车也都洗刷刷,算是入冬前的最后休整。
张安平躺在一个有太阳的石板上休息,其实是进入了小院子里,用自己的意念控制着那寒光剑!
张安平自从得了这六把小剑,几乎是日日都在练习。
“恩人,是我,是我,别放箭……”
一个哆嗦的声音响起,很快就惊动张家顺和张安平他们。
三娘听到这熟悉声音赶紧跑过来看,却看到那个骨瘦如柴的妇人,双手举着一个洗干净瓦盆,高高的举过头顶,浑身都在发抖!
“是咱们家的瓦盆,是那个妇人来了……”
三娘不知道自己语气中透着欣喜,本来送出瓦盆,心底就有几分忐忑不安。
虽然最后公婆没有训斥她,她也觉得有些羞愧,甚至心底暗骂自己妇人之仁,可等到这妇人把瓦盆送来后,她脸上露出笑容。
她接过那妇人送的瓦盆,赶紧把自己洗干净的鸭肠子端出来,示意那妇人拿碗过来,自己好把这鸭肠给她!
谁知道这妇人跪在地上,不肯起来,只是说,自己一起来的还有丈夫和儿子!
三娘惊愕,那边张老头也来了,满脸的戒备。
而等到他们看到跪在地上的一家三口,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
这一家人三口,男人很瘦很高,就像是一个竹竿一样,哪怕跪在地上都是摇摇晃晃的,而且身上发出一阵阵的恶臭!
那臭味怎么都遮掩不住,借着昏暗的火把,张安平注意到,这男人脚不利索,小腿应该是受伤了,腐烂后都露出了森森白骨。
孩子看起来比自己大,约莫有十多岁的模样,但是又黑又瘦没眼看,整个就像是一个皮包骨的骷髅,只有一双眼睛大的吓人。
“恩人,我们是虔州人氏,本来也是小康之家,三月前蛮夷来犯,我丈夫带着父母孩儿赶着马车逃亡,却不想在路上被流寇抢去粮食,当时公婆身亡,丈夫受伤……”
这妇人原来叫刘氏,在虔州也有产业,蛮夷来袭的时候,他们带了家资逃亡,却不曾想路上遭遇了流寇。
父母双亡不说丈夫也受伤了,虽然也曾尝试治疗,但是受伤的地方,一直化脓伤势腐烂,眼看也是不成了。
他们从虔州到这里,已经走了三个月,这三个月一路吃野菜一切能吃的东西充饥,今日碰到张家人后,得他们好心的给了半盆粥。
这刘氏也警觉,不敢端着半盆粥回去。
她把粥藏好后,这才带着孩子和丈夫,慢慢的向藏粥的地方去,因为怕被人发现,他们只敢等夜深人静后,才偷偷的喝下那碗粥。
夫妻两人商量一番后,只觉得怕是没有希望再北上了。
拖着残腿,已经快到灯枯油尽的时候,他们唯一就是放不下自己的孩子,就想着给孩子找条活路。
所以这会求到张家,求张家买了他们的孩儿。
并且表示,不但一分钱不要,还愿意写下卖身契,表示是自愿卖身,收了纹银百两,他日孩儿若是想成为普通百姓,可拿百两纹银赎身。
也算是感激张家救命之恩。
“我看着路上有卖儿卖女还能得半袋小米的,你儿子也有这么高了,应该可以换来半袋小米,你们夫妻为何不卖?”
张老头黑着脸问出这句话。
因为他们也是在逃难,自然是不愿意带上这样一个非亲非故的负担。
索性问这妇人和男子为何不半袋小米卖掉儿子,有那半袋小米,说不定他们还能多活个十天半月。
“恩公呀,你们有所不知,那人贩子买来的姑娘,大多送到青楼窑子,男孩子则是打断手脚成为乞丐换取钱财,我这孩儿也是我们的命,我们也想给他一条活路……”
“哪怕今日卖他,哪怕是当下人,也能四肢健全的活下来,他日若能攒下百两纹银,也有希望除掉奴籍,何况,我听秀娘说起你们心善,必定能给孩子一条活路……”
这会说话的是男人,这男人小名叫刘三,本来有些本事,只是腿上受伤后一直拖着。
眼看再无法向北,就心底一直想着给孩子一条活路。
至于他们,送出孩子后,他们也会也没什么遗憾了,是死是活都不重要了。
“这逃难路上多阻拦,我们尚且不知道是否能活下来,难能保证就能让你儿子活下来?你们卖了儿子又打算如何?你们这么小的孩儿,我要来又能做什么?那不是凭空添了一张嘴?”
“你们不要再多说,三娘,给他们一些鸭肠,让他们走!”
张老头这会并不同意。
他们一家人也刚刚坐上马车,每日还在喝米粥,每天夜里也在巡逻,都不敢保证能活着去鄂州。
又岂能带一个半大的孩子?
逃难,不是善心大发的时候,有时候心善会害死人的,比如当初的狗剩,要不是他们当机立断。
说不定就会被狗剩怂恿的那些人,抢劫一空,而此时他们一大家人,下场不会比这夫妻两人好多少。
“恩公老爷,求你们收留一下我们家孩子,来生给你们做牛做马都心甘情愿!”
那妇人和男人都不住的哭泣着,跪在地上哀求着,但是张老头这一路走来,也看多了人间惨状,此事又岂是别人哀哭几声就可以改变的?
他的心肠要是不硬的话,怕是都到不了鄂州,就会自己被自己善心害死!
张老头一发话,张家文就动手赶人,手里的长刀已经抽出来了,吓的那妇人不住后退,一边他的孩子已经站起来,搀扶着自己爹娘。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花读书香》回复书号【445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