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恪李承乾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精品小说大唐:成为千古一帝,从七岁开始》,由网络作家“风影云影”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唐:成为千古一帝,从七岁开始》,是作者大大“风影云影”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李恪李承乾。小说精彩内容概述:穿越大唐,我成为了七岁的皇三子,想起原主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的身份,我想我是时候干一票大的了。虽然前世我是农林博士,不太懂历史,但是我肯努力啊,且看我开局刷满李渊和李世民好感,再默默的招兵买马,招揽贤才,再不断的建设大唐振兴农业,让百姓有饭可吃,有人可依。成为天下闻名世宗威皇帝,就从七岁开始。...
《畅读精品小说大唐:成为千古一帝,从七岁开始》精彩片段
养心殿,杨妃正看着一群小屁孩在院子里玩闹。
李世民进来就看到几个小的雪人堆趴了,嘻嘻哈哈正在重新堆,顿时乐了:“我说这帮小家伙怎么没有来两仪殿来闹,敢情是都来杨妃你的养心殿了啊。”
抬头制止了杨妃的请安,李世民走过去,从袖笼里掏出奏折递到杨妃的手里,见杨妃的眼睛有点发红,轻声安慰道:“恪儿这小子,还是很孝顺的,半个月就送一次信过来。这不,昨天你还念叨,今天这平安信就送来了。”
接过奏折,杨妃苦笑了一下但很快又开心道:“恪儿这孩子,怎么这么死板?写封信不就行了,非得用正式的奏折。”
“错了,恪儿可不是死板,他就是个懒。”李世民毫不犹豫揭李恪的短,“一封请安奏折,公私两便,平安信和公务都写在里面了。如果公务奏折一封,平安信一封,他要多写好几百字。就恪儿那个偶尔发作的惫懒性子,这种事能一封写完,他就不会写两封。”
杨妃打开奏折,果然,前面几页都是公文。略微扫了眼杨妃就略了过去,毕竟后宫不干政,后面,就是李恪的平安信了。
看完后,杨妃擦了擦眼角,这孩子,还是只想着家人,自己却不多想想。平安信里,问了自己,问了六郎,叮嘱自己吃哪些好,哪些少碰……可关于自己的就四个字:儿安,勿念。
李世民没有让院子里的皇子公主们过来请安,而是让他们继续玩。
“诶,青雀怎么没来和大家一起玩?”初始没注意,认真看后却没见到李泰,李世民顿时问道。
杨妃奇怪地看了李世民一眼,见李世民似乎忘了李泰现在在干什么,就开口道:“夫君不是让青雀最近在编什么书吗?”
李世民更疑惑了:“不就是《括地志》吗?可我让青雀编书,没让他出来玩也不行吧?”
杨妃没有接话,李世民看着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也顿时叹口气。
要知道,李恪当年读书习武,比起李泰现在编写《括地志》忙碌多了,可却一点也不妨碍李恪带着弟弟妹妹们玩耍。而且,后来李恪开起了养兔场,那更是忙碌,可李恪愣是做到了读书习武赚钱带弟妹四不误。
李恪身边可没什么人帮忙,除了他在人牙子那里买了两个小厮,一个伴读,两个小黄门,两个小宫女外。到现在,李恪也没招揽幕僚什么的,除了在长安买了院子后,萧瑀送了他几个仆役。
一对比,李泰在亲情方面,就显得冷漠了些。承乾那孩子没时间带弟妹李世民很理解,毕竟承乾已经是太子,除了正常的经义典籍外,还得学习治国之道,确实时间少。可青雀你说你没时间,那就是有点过分了。
青雀和承乾的关系只是一般,和恪儿有点互相看不顺眼,现在又不带弟弟妹妹,以后可怎么办哟。
李世民感觉有点头疼。
杨妃见状稍微想了一下就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低声劝解道:“青雀文才太高,傲气很正常。夫君,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给他们铺好路就行了。”
说完,杨妃还有些话没说,也不敢说,没说的话就是,夫君,青雀的路,你想好怎么铺了吗?
因为父亲是杨广,杨妃太清楚阿耶当年是怎么上位了。邀贤名,暗地里笼络重臣……再看看李泰,编写《括地志》这就是邀贤名最好的一步棋,而且,李泰还和很多功臣二代走得很近,比如柴绍之子柴哲威,杜如晦之子杜荷。
可问题是,夫君太过于宠爱李泰了。
杨妃都有点想不明白,对于李承乾和恪儿的路,夫君想得很清楚,铺得也很明白,怎么到了李泰那里,怎么就糊涂了呢?
……
李恪不知道李世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但很清楚自己在齐州现在要干什么。
权万纪看着李恪根据秦怀道他们绘制的各县地图总结出来的齐州地图,看着那上面的田地村庄,双眼有点发红道:“多好的地,却尽落硕鼠嘴里!”
李恪暗暗翻了个白眼,你权家难道就不是世家了?至于李唐皇族,呵呵。
不过,李恪也只是心里吐槽,毕竟,现在两人是同一阵线的人,都看齐州士族不顺眼。
看了一阵地图,权万纪指着那些用毛笔圈起来的村镇道:“殿下,这些圈起来的村镇是何意?”
“这些都是朝廷户籍的村镇,等开春后,本王要在这些村镇打井修渠、挖沟建塘。搞好了这些水利,只要不是大旱,都能轻松渡过去。“
李恪可不是说大话,出长安之前,李恪就去找过萧瑀,希望萧瑀写信给兰陵萧家,让萧家在开春之时派懂打井修渠的人来齐州。谁能想到,挖井修渠,在这个时候,竟然是一门极少人才能懂的技术活。
关键是,懂这行的工匠,还都基本掌控在世家手里!
哪像现代,挖井有钻机,修渠有挖机,探测地下水有专业的雷达。而在这可怜的古代,修渠的人好找,但是,懂打井的工匠可不好找,懂水脉的人更是不好找。
为什么懂找水脉的人更是不好找,原因也很简单,堪舆!
而在古代,懂堪舆的在两个行当很常见,一个是给豪强贵族修墓的;另一个则是专门盗豪强贵族墓的。
不过还好,该做的准备在出长安前都做了准备了,李恪也就很是悠闲的熬着时间,等着春天到来。
不过,权万纪有点等不住了,尤其是看着齐州地图上朝廷掌控的土地只有那么一点后。
“殿下,整顿吏治必须要等开春后吗?”权万纪憋着怒火道。
“小不忍则乱大谋。”李恪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声音很是平静,“他们在这里扎根了几百年,这里的笔杆子天然向着世家。本王不给这里的百姓一点利益,他们是不会心向我们的。更何况,朝廷在这里的口碑不是很好。长史,别忘了窦建德是怎么死的。”
权万纪哑然,确实,朝廷在河北的口碑不太好。毕竟,陛下当年生擒了窦建德后,是答应过要留他一命的,结果,被太上皇给砍了。其实,杀窦建德不要紧,好歹等朝廷收了河北民心再杀也不迟啊。结果,不仅弄出了刘黑闼,还间接害死了淮阳王李道玄和郯国公罗士信。
权万纪有点想不通,既然李恪无主东宫,那么他做的这一切都有什么意义?而且,连他这个位置的官员都不知道李恪养兔子挣钱竟然只是为了孝悌之道兄弟之情,普通的长安人就更不知道了。
李恪看了看权万纪,如何不清楚权万纪心中所想。那就是挣钱来全孝悌之道和兄弟之情,李恪为什么不宣扬。其实,李恪当初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本来是想着暗地里宣扬一下的。但当到了真要动作的时候,李恪却是止住了。
李恪很清楚,有些事是需要自己大声宣扬的,比如文才武艺。但有些事,却是需要别人来替自己宣扬的。这不,自己的阿耶就替自己选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人员来了。
因为性格的关系,权万纪在朝堂上没太多交际,只和魏征、诸遂良、颜相时三个人有点往来。
请权万纪来试探自己,十有八九是魏征的手笔。和长孙无忌走得很近的诸遂良,是不会请权万纪来试探李恪的,毕竟,从长孙皇后那儿得到消息容易的多,也准确的多。
只有山东世家的代表魏征,才会这么做。
至于为什么魏征会这么做?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李恪是不是李世民扔出来的,试探山东世家的问路石。
天下世家,为什么李世民对山东世家最是忌惮?原因也很简单,田地,人口!
真当隋末乱世可以将大隋那一千五百多万户的人丁变成大唐这两百多万户人丁?
后汉末年黄巾起义,一直到三国并立,霍霍了几十年的时间,中间还夹杂好几次瘟疫以及天灾,才将明章之治后的后汉人丁给霍霍到了百里无人烟的地步。
大唐从晋阳起义师,一路上南征北战也不过才十余年时间,算上杨广那繁重的徭役以及征高句丽的骚操作,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将人口给变得这么少!
实际上,古代人口大规模死亡,战乱还是其次,饥荒和瘟疫才是灭绝人口的最大凶手。
而在大唐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瘟疫和饥荒。那么,人口去哪了呢?
简单,人口被世家大族借着乱世大肆吞没了,一同吞没的,还有土地。
就像当年祖逖北伐,打过大河看到满地人烟的景象目瞪口呆。不是说大河以北千里无鸡鸣吗?这是怎么一回事?
衣冠南渡,渡的是在北方世家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
太原王、范阳卢、清河崔、博陵崔、河东裴,哪个不是在大河以北!
朝廷户籍上的人丁死伤关世家荫蔽的人丁什么事?世家甚至还巴不得乱世,只有乱世,世家才可以无所顾忌的吞没土地人丁,以及拥有私兵。
为什么刘黑闼第二次叛乱,魏征忙不迭地鼓动李建成出征。
可不能让李世民出马了啊!
功高震主那是另一码事,真正的原因是,虎牢关和洺水两场大战,河北世家投在窦建德和刘黑闼上面的本钱,都被李世民给扫掉了。尤其是洺水一战,刘黑闼麾下的兵马,主干力量就是河北世家的私兵。
结果,全完了。
挨了李世民这把铁锤两下狠的,河北世家可不想再来一下。赶紧地让河北世家在李唐朝堂上的力量出手,让对世家有好感的人物来。只要不是李世民,河北世家不仅不支援刘黑闼粮草情报兵员,还会帮着灭掉刘黑闼。
这些,是李恪仔细研究了自己那老爹的征战史得出来的结论。
不过,这些李恪都不会和权万纪说的。
而且,就李世民登基后的态度来看,他是最想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度的,这也是李恪一直刷长孙皇后和李承乾好感的原因。以至于,在朝堂上衮衮诸公的眼里,蜀王恪,是太子李承乾最坚定的支持者。
李恪并没有将自己登基的希望放在李世民身上。
只有长孙皇后生的嫡子都没有继承资格或者都不在了,才是李恪动手的时候。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不得不反,类似于朱允文逼得朱棣除了造反已经再无其余活命之招了。
“陛下在某出京时,说殿下文有管夷吾武有霍去病之志,可真?”权万纪斟酌了下问道。
李恪笑了,笑容并不大,但落在权万纪的眼里,却是让他的心“咯噔”了一下。那笑容,不仅是自信,还隐藏着一种深深的骄傲。
“天下之大,唯有大唐!天下之富,唯有大唐!”对上权万纪的双眼,李恪面带笑容一字一字地道。
权万纪沉默了。
李恪收起笑容,靠着车厢开始假寐起来。
另一边,权万纪抬起眼睛,定定看了李恪一阵,就低头看向炭炉了。刚才那两句话,权万纪意识到了一件事,陛下说蜀王英果类我,恐怕不止是文武兼资,还有这种性格!
狂,自信的狂。就像陛下当年虎牢-洛阳一战擒双王!
大唐,在陛下百年之后交给蜀王殿下的话……
权万纪打了个冷颤,自己怎么会有这么个念头!可是,权万纪又发现止不住的有这种念头。陛下文武之志受限于国力,不得不委屈。以陛下之才,百年之后定会留下一个大治之世。而如果此时登基的是一个和陛下差不多,甚至可以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
大唐,究竟会强大的何种地步!
一念至此,权万纪就感觉自己的呼吸急促起来。看着假寐的李恪,权万纪已然决定,自己今后要好好规谏李恪,绝不能让李恪走上歪路。毕竟,蜀王殿下身上还有杨广的血脉,一旦走歪了路,成了杨广第二就不好了。
李恪如果知道,和权万纪的一番对话竟然让权万纪的心思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不知道是该畅快大笑三声,还是苦笑三声。
马车缓缓向前移动着,在时间的流逝中,在漫天风雪中,向着历城的方向前进着。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外面响起了秦怀道的声音:
“殿下,历城到了。”
李恪睁开双眼,坐直了身子,推开车厢上的窗板道:“秦司马,他们都在府衙吧?”
“殿下宽仁!”
李恪笑笑道:“走吧,去府衙。”然后就将窗板给拉上了。
最新评论